桃花心木优秀8篇
林清玄的散文正如他的名字一样一向以“清而不玄”,他的散文清新明丽,意味隽永,总在淡淡的语气中告诉读者人生的哲理,表达他对社会对人生、对世界的感悟和认识。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桃花心木优秀8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桃花心木 篇1
学生视角
文章在乎实的晤言中,借种树喻育人,蕴含了深刻的道理。边读边设疑,边解答案相信学生一定会读出兴趣来。
难点
体会种树人这样做的道理。
教师思考
文章除了揭示中心的句子,其余都比较浅显,且有问有答,读起来易懂;教师应真正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中心句,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得出答案。实现真正地交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重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设计特色
合作学习,读议结合。
信息资料
I、师生查找到的关于以及作者林清玄的资料。
2.相关的格言、俗语。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只有经过历练才能经风雨”的道理。
2.理解文章含义深刻的句子,发表自己的见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人文题
1.学生板书课题,并理解题意。
2.晓说通过文题都提出什么问题?
3.交流自己查询到的资料。
(1)关于林清玄……
(2)关于……
二、了解课文内容
1.在预习时,同学们都亢分地读了课文,请同学们回忆,都记住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较深?
(检查预习的情况,有效地回忆起课文内容。虽有些碎,但对于概括文章内容做了铺垫,降低了概括的难度,并给一些平日上课不爱发言,不敢发言的学生以机会,使他们有一种成就感。)
1.默读全文,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文章概括起来难度较大,所以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整理语言。使其尽量表达简洁;对于概括不够简洁的学生,也要肯定其优点,用委婉的语言指出不足。)
3.学生练习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一环节比较重要。把别人的话加以复述,又可以有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使学生在模仿中创造性地学习语言,使听、说能力得到了训练。)
三、赏析美词佳句
1.浏览着读文章,边读边画,把白己喜欢的问句画下来,并认真地大声地读一读。
(找出美词佳句,自主发现的过程就是初步赏析的过程。)
2.读自己画出的词句。
(1)读词,并说出词义。
(为积累词语做保证。)
(2)读句子,把自己体会到的情感读出来。
(用心去读,设身处地地去读,在读中领悟句子的含义。)
(3)朗读,有感情地展示读。
(4)谈谈为什么喜欢这句话?
(学生可以从多角度阐述自己喜欢它的原因。可以理解句意,可以展开联想,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见解。这也着意体现着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3.读文章,找出语意深刻的句子,读一读,和同学们共同探讨;
(积累了喜欢的句子,更要引导学生深入地体会那些含义深刻的句子,这会逐渐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并为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起到促进作用。)
4.教师小结。
5.导人话题。其实每种事物只有自己去努力适应周围的环境,才有可能生机勃勃地发展下去,同学们读了这篇文章之后,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想到了什么?
(引发议论,展开思维的翅膀,,引导学生多角度地看问题,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并能组织好语言去表达。)
四、课堂练习
1.成语接龙:
(1)勃勃生( )不可( )不再( )
(2)莫名其( )不可( )无不( )
(3)语重心( )话短( )长道( )
2。背诵自己喜欢的句于。
五、实践活动
许许多多的名人名言之中蕴含了深刻的道理,同学们在诵读的过程中一定会受益匪浅。那么开一个名人名言诵读会吧!
板书
种树人 我
百年基业 感动
百年大树——勃勃生机——独立自主
不能依赖 努力生长
桃花心木 篇2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课文,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提炼出人生格言,感受作家作品的魅力。
2、在阅读、交流、想象的过程中理解、积累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用所学的语文来诠释生活,干预生活。
【教学准备】
ppt课件、林清玄作品。
【教学程序】
一、生活导入
同学们,老师想请大家帮个忙,(愿意吗?)事情是这样的,我老家隔壁住着姐弟俩,从小就失去父母。姐姐为了照顾弟弟,很早就工作,赚钱供弟弟上学,生活上更是照顾得无微不至,甚至洗脚水都端到弟弟的面前。他的弟弟现在已经上高一,成绩非常棒。可是弟弟除了成绩好以外,生活上什么都不会,甚至袜子都不会洗,方便面都不会煮,更不愿与人说话。我总想找这位姐姐谈谈,可一时又不知该怎么跟她说,同学们能帮帮老师吗?我相信,学了今天的课文,同学们一定能帮我。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种树人给桃花心木苗浇水时间不一定,浇水的量也不一定,好像没有一点规律,文中的“我”感到非常奇怪,忍不住去问那位个子很高的种树人:(学生读)投影一:
我忍不住问他,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枯萎吧?
二、研读第12、13自然段
1、种树人是怎么回答的?在课文的──12、13自然段。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2、如果你就是种树人,老师就是文中的“我”,你能回答好“我”的问题吗?别忙,请“各位种树人”再精心地准备一下。学生个别朗读。
3、现在,哪位种树人来解答我的疑问呀?指名回答。
(师问生答,您好,我到您这儿来,头脑当中装满了问号……师从不明白,到有点明白,到还有疑问,到完全明白。请他生说时)
(三个问题一起解决。当学生答到最后一个问题时,强调一下意味深长。)
4、学生评价。教师引导:种树人是怎么说的呢?
投影二:
文中插图。请看图,你看到了什么?看看种树人的表情。(笑着说),啊,种树人为什么要笑着说呢?你们懂他笑的意思吗?(对问者的有礼貌,宽容“我”的不知,自得他的种树技术,自信他的桃花心木一定能成材。)
再看这位种树人,他悠然地坐在田埂上,看着桃花心木苗,仿佛看到到了什么?
(用一些词来形容大树:如枝繁叶茂、参天大树、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
总结:看来这一笑,笑出了种树人的涵养,笑出了种树人的大肚,也笑出了种树人成竹在胸的独到的种树艺术,这一笑,可谓意味深长啊。
5、你们这些种树人可以笑着对“我”说吗?如果再加些动作,你会讲得更生动,我一定会听得更明白。请同桌分别扮演种树人和文中的“我”练一练。
6、请各位种树人一起笑着对我说一说好吗?接读──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
(学生齐读。)
7、总结、过渡:
哦,这下我全明白了,难怪你会隔三叉五地给树浇水,不是没有规律,而是在模仿老天下雨;起先我还以为你懒呢,原来是为了让桃花心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起先我还以为你忙哩,原来是想让桃花心木长成百年的大树。啊,真是一位了不起的种树人!
投影三:
种树人与我的对话被一棵棵桃花心木苗听得清清楚楚。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它们会想些什么呢?会对种树人说些什么?请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如果我是一棵___,我会想:___……(如果我是一棵(茁壮成长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我真高兴,我已经学会了在土地里找水源;原来种树人不是不关心我们啊。)
师:啊,你经得起考验,已经有了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的生活中已经深化了对情感的感知,你真是一棵懂事的好苗。
如果我是一棵(即将枯萎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我得把根扎得更深,学会自己寻找水源;我要汲好种树人浇一的每一滴水。)
师:这棵桃花心木苗已经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你真了不起;啊,你已经学会了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你一定会长成参天大树的。
如果我是一棵(已经枯萎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我怎么能只知道依赖种树人的浇的水呢?)
师:你虽然不能长成参天大树了,但给其它还有你这种想法的桃花心木苗也是一个很好的启发啊。
小结:你们真是一群爱思考,懂情感的桃花心木苗啊!
三、研读14自然段
过渡:不止是桃花心木苗,本文的作者听了种树人的这番话,也是非常感动。
投影四: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1、师配乐《秋日私语》朗读。齐读这段饱含哲理又充满激的文字。
2、请认真地读一读,想一想,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事例吗?
3、过渡:你们的生活体验让我想起了姐弟俩,弟弟除了成绩以外,生活上什么都不会,以后考上大学,姐姐不在身边,弟弟怎么生活下去哟?请学生根据刚才的学习和理解帮个忙,与姐姐聊天(师扮姐姐。)
4、请结合你的生活经历,把你感受最深的一两句话写成格言,并在下面注上你的名字。一起带给那位好心的姐姐,当然也可以写给自己或亲人。(选教:你为什么将这条格言送给某某?)
5、用实物投影交流感悟。师适当评价。
(质朴的语言从心田流淌;姐姐会按照你说的做;未来的思想家。)
6、总结:
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我把这些格言和同学们的热情带给那位姐姐,也希望他的弟弟能像文中的桃花心木苗那样长得优雅自在,勃勃生机,拥有一颗独立自主的心,早日成为真正的人才。板书:
独立自主早日成材
四、介绍作家,推荐文章
其实,《桃花心木》这篇文章所讲的正是作家林清玄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他在这种风风雨雨、坎坷磨难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写作素材,成了一名海内外著名的大作家。老师这儿有他的几篇精短的散文,如《吉祥鸟》,同学们读了,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师生共同读)“不要着急把棋盘下满,也不要勿忙的走人生之路。好的围棋要慢慢地下,好的生活历程要细细品味……”(师)好的文章也要慢慢口味──(下发林清玄散文)
【板书设计】
桃花心木
不确定独立自主成材
桃花心木 篇3
【教材解读】
《桃花心木》是中国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撰写的一篇中心突出、内容含蓄、寓意深刻的散文。文章先写“我”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即高个子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苗时显得不按规律,漫不经心,于是心中生出许多疑团。后来通过与种树人的交流才明白原来种树人貌似不懂规律、缺乏爱心的种种举动恰恰是为了让树木自己学会适应不确定的环境,以便更茁壮、更坚强地成长。种树人的言行使“我”深受感动,并从中感悟到人的成长其实也是如此:唯有经得起各种不确定因素磨练与考验的人,才能在生活中练就独立自主的心,才能更顽强、更灿烂地生活与成长。全文借种树喻育人,清新平淡之中饱含深远的意味。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及出现的新词。
2、以教材为凭借,引领学生关注生活现象,引发深入思考,产生独特体验,发表独到见解。
3、在对种树现象及缘由的学习探讨过程中,领会种树人语重心长的话语,受到生活与成长的启迪,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精神世界。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
【教学过程】
一、初读探疑,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中国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他的散文总是让人在平凡的小事中悟出深刻的道理,我们以前所接触到的《心田上的百合花》就是他的散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他的散文——《桃花心木》。
2、你对于桃花心木有什么了解?
(课件出示桃花心木的有关图片、资料,学生交流对于桃花心木的了解。)
3、让我们看看作者的笔下的桃花心木是一种怎样的树?
(出示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4、教师小结:了解了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作者又以“桃花心木”为题,预习了课文,我们知道了课文仅仅是在写桃花心木吗?
二、检查课外自学情况
1、在学习课文之前,老师想检查一下你们的预习情况,请打开课堂作业本。
(作业本1——4小题,投影出示校对。)
2、看来大家对于课前的预习工作做得非常到位。刚才我们说到作者以“桃花心木”为题,仅仅是写这种树吗?
三、品读课文,感受育苗人的奇怪。
1、读课文,画出育苗人让人感到奇怪举动。
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他有时上午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
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以,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
2、指导学生用疑惑的语气朗读描写育苗人奇怪的举动的语句,质疑:育苗人的这种奇怪举动和我们平常种花有什么不同?
3、创设情景,学生置疑,引导读书:
(1)看到育苗人有这样奇怪的举动,作者猜想到了什么?
(我起先以为他太懒,隔那么久才给树浇水。但是,懒得人怎么会知道有几棵树枯萎了呢?后来我以为他太忙,才会做什么事都不按规律。但是,忙的人怎么可能做事那么从从容容?)
(2) 这是作者的猜想,你心里又有哪些猜想呢?
(3)假如现在老师就是那位育苗人,就站在你们面前,你想问我什么?
(4)作者和你们一样,也有一箩筐的问题要问育苗人。指导用疑惑不解的语气朗读:
(“我不忍问他,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这么容易枯萎吧?”)
(5) 一下子提了这么多问题,真让老师有些应接不暇,我毕竟不是那位育苗人,并不了解他的心。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育苗人,相信这些问题不难回答。
四、研读课文,感悟道理
1、学生默读育苗人的话,和周围的同学讨论学习体会。
2、投影出示:
(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3、理解两个“不确定”。
对于树来说,“不确定”指什么?对于人来说,“不确定”指什么?
树在“不确定”中需要学会什么?人在“不确定”中需要学会什么?
4、想象说话:联系生活实际,你能想到哪些生活中的“不确定”?我们又应该怎样面对这些“不确定”呢?
5、指导朗读这段话,在读中交流从育苗人那里悟出的道理,谈出自己不同的感受。
6、当堂作业:(作业本第5题(一))。
五、作业讲评,存疑下课
教师小结:同学们,育苗人让桃花心木在不确定中自己生长,那他种的树最终会长成怎样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板书:
3 桃花心木
无规律 不确定
(树苗)——(人)
会找水源 生活考验 喻
拼命扎根 锻炼自主 育人
桃花心木 篇4
教材解读:
桃花心木是一种红色硬木,属世界名贵木材品种,是做高档家具、车船的重要材料。课文虽以“桃花心木”为题,但意图是通过种植桃花心木的过程来揭示一定的道理。本文语言含蓄,说理深刻,通过种树的事例来揭示成长的道理,说明了“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比较禁得起生命的考验”的哲理。通过“我”与种树人的对话揭示道理,自然顺畅,给人的教益生动深刻。
教学目标:
1.能结合生活实际独立思考,找出树木成长和人的成长之间的相似之处。
2.能找出含义深刻的语句,并理解其含义。
3.学生通过阅读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4.能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培养学生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学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不能养成依赖的心理。
教学重点、难点:
1.在品读重点语句的基础上,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
2.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组图片,请大家一边欣赏一边听老师介绍。(播放课件)
师介绍:欣赏了美丽的图片后,想不想更多的了解桃花心木呢?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作家林清玄的《桃花心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文,读准生字,读通课文,将不懂的词语和句子做上标记。
2、刚才大家读的那么认真,那文中出现的生字你们认识了吗?同桌互读,指名领读。
3、读了这篇课文,这篇课文写了什么事?你觉得育苗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三、品读课文,感受育苗人的“奇怪”:
1、从哪儿能感受到育苗人的奇怪呢?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画出描写育苗人奇怪举动的语句。
(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2、看到育苗人的奇怪举动,你会怎样?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将两个问句改成陈述的语气。
3、是呀,看到育苗人这样奇怪的举动,作者心中有许多疑惑,你的心里又有哪些猜想呢?假如现在老师就是那位育苗人,就站在你们面前,你想问些什么?
生:自由提问。
四、研读课文,感悟道理:
1、为了解开作者心中的疑团,种树人是怎样回答的呢?
(1)生默读课文的8、9自然段,画出种树人说的话。
(2)指名读:种树人第一次说的话。课件出示。(8自然段)
“不确定”这个词同学们怎么理解的?
(3)你是怎样理解这段话的?
生:汇报。
师:板书。(树,不确定,寻找水源。拼命扎根,长成大树。)
(4)为什么会寻找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5)那如果天天给树苗浇水结果又会怎么样呢?
指名读:生评价。
你是怎样理解这段话的?
生:汇报。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6)种树人的话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启发,也让作者一生受用,究竟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影响呢?
指名:用书中的话说一说。
这段话又提到了“不确定”,“不确定的生活”是什么样的生活?
板书:(不确定)
男女生赛读:再次体会作者所想到的。
(7)从这段话中,你又读懂了什么? 生汇报:我明白了,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只有……才能养成独立自主的习惯。
板书:(经受考验)
生:育人和种树事实上一样的,都要独立自主,不能依靠别人。(不能做温室里的花朵。)
板书:(独立自主)
生:种树先培根,育人先培心。(什么心?)独立自主的心。
师小结:面对……要勇敢……独立……考板书:(努力成长)
生:树木短短的十年生活中能独立自主,人在一生当中也要……独立自主。
(8)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已看到的或听到的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事例。
生讲述:其他学生谈谈体会。
(9)让学生再结合反面的例子谈谈。
过渡:那么当初仅及膝盖的树苗如今长的怎样了呢?
生读:12段
师小结:所以,这个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再枯萎。面对
洗礼,生机勃勃……能够自己汲水的……能……能独立自主的孩子,将来 一定能……
师:出示名言警句:
(1)不经风雨,难成大树。
(2)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3)不受百炼难成才,阳光总在风雨后“。
树虽如此,更何况我们人呢,今天学完这篇课文后老师也很受启发,希望我们都能够做一个经受得起考验、独立自主、具有自我生存能力的人!
五、自由选择作业:
1、将文中某句话改成自己的一句格言警句。
2、练笔:如果你是那棵茁壮成长的桃花心木苗,你会对那些即将枯萎或已经枯萎的桃花心木苗说些什么?
六、板书设计:
桃花心木
借物喻人
树 ————→ 人
不确定 不确定
寻找水源 经受考验
拼命扎根 独立自主
长成大树 努力成长
桃花心木 篇5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下面词语“插秧、枯萎、锻炼、勃勃生机、莫名其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3、通过对含义深刻的语句的理解,体会种树人的用心,领会种树人语重心长的话语,领悟“借种树喻育人”的表达手法。
4、以教材为凭借,引领学生关注生活现象,引发思考,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
教学难点: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体会到作者介绍种树的经验、道理和方法仅是一个比喻,其目的是为了说明育人之道。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桃花心木的资料和图片,了解桃花心木这种植物。
2.搜集林清玄的作品,读一读,体会一下他的作品风格。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介绍“桃花心木”。
1、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认识一种树,还要认识一个人。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板书课题)看老师写课题。
2、齐读课题。“桃花心木”是一种树的名称。(课件展示有关桃花心木的图片)
你知道这是一种怎样的树吗?
简介桃花心木。(出示课件)
这种树原产南美洲,中国南部有栽培。这种树挺特别,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而且这种树的木材色泽美丽,质地优良,能抗虫蚀。桃花心木是红色硬木木主要用于制造高档家具、乐器和游艇、高档汽车的装潢等是世界名贵木材呢!
3、这么名贵的树木,你觉得需要怎样栽种呢?(学生自由发言)
4、那么,课文仅仅写这种树吗?猜猜课文会写些什么?
课文以“桃花心木”为题究竟写了些什么内容呢?就让我们一读为快吧!
二、整体感知,感受怪树怪人。
1、师范读课文,学生细细体会课文所写的内容。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读完全文,你最想用哪个词语来概括你的读书感受?
“奇怪”--------奇怪的树,奇怪的种树人
4、小结:一种奇怪的树——桃花心木,一个平凡但却古怪的人——种树人,蕴含着耐人寻味的道理。下面,就让我们捧起课本细细品味吧!
三、品读课文,体会奇特用心。
1、认识奇怪的树
1)读课文,找找写桃花心木的句子。
2)读后交流。
“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
“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
3)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特别在什么地方呢?
2、认识奇怪的种树人
★奇怪的举止
1)而当林清玄看到桃花心木时,它仅仅是“仅及膝盖”的树苗而已,要把它培育成这样高大笔直,优雅自在的大树,得花费多少心血,得经过怎样的精心照料啊!细读3-11自然段,
课件:你觉得这是一个的种树人?
2)种树人的表现与众不同,他让人感到奇怪。他的好多做法让人觉得不可理解,仔细读读课文,哪些地方让人觉得奇怪?边读边把它们画出来。然后读一读,体会一下。(提示:有些独特的地方一眼就能看出来,有些独特的地方你要用心地读、感受,才能发现。)
3)交流。(令人奇怪的是,他来浇水的时间不一定,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更奇怪的是他来作者家喝茶的时间也不一定;更奇怪的是他每次都会带几棵桃花心木苗来补种。)
4)试着把句子说完整,把意思说连贯。(这是一个奇怪的种树人,奇怪的是……越来越奇怪的是……更奇怪的是……)
奇怪的是——(时间不定、水量不定),让我越来越来奇怪的是——(上午下午、时段不定),更让我奇怪的是——(带树苗补)。(板书:不确定)
5)课文中还有写种树人奇怪的地方吗?(有问号的地方说明心里有疑问,感到奇怪。读一读,读出奇怪的感受)
课件出示相关句子:“我忍不住问他,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这么容易枯萎吧?”
种树人这样浇水有没有道理?种树人这样种树是不是不懂关爱、不知规律吗?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近这位种树人,听听他是怎么回答的。
★奇怪的话语
1)我的心中涌动着那么多“奇怪”——
问题一: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浇树?多久浇一次水才好?
问题二:为什么有的树苗会无缘无故地枯萎?
问题三:您所说的“不确定”指什么?
问题四:桃花心木是一种名贵的树木,从及膝盖到长成几丈高,需要多少精心的呵护啊!而你这个种树人既不按时浇水,浇的水又不定量。瞧,有的树苗都枯萎了!现在你后悔了吧?
2)那么种树人是怎么回答的?赶快浏览,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用心体会一下。
种树人笑着说——
请看图,你看到了什么?看看种树人的表情。(笑着说),啊,种树人为什么要笑着说呢?你们懂他笑的意思吗?
(对问者的有礼貌,宽容“我”的不知,自得他的种树技术,自信他的桃花心木一定能成材。)
再看这位种树人,他悠然地坐在田埂上,看着桃花心木苗,仿佛看到到了什么?
(用一些词来形容大树:如枝繁叶茂、参天大树、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
总结:看来这一笑,笑出了种树人的涵养,笑出了种树人的大肚,也笑出了种树人成竹在胸的独到的种树艺术,这一笑,可谓意味深长啊。
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
“语重心长”的意思明白了吗?
那么怎样读才能读出种树人的“语重心长”呢?
3)种树人的话你都明白了吗?这样种树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句1: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句2:种树是百年的基业,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
句3:我模仿老天下雨是为了桃花心木苗不养成依赖之心。
4)、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想一想:种树人的这些话有道理吗?
如果按时给树苗浇水,浇一定量的水,结果会怎样?
填空:这样浇水,浇出了树苗的。(适应能力,顽强精神,克服困难的本领).
5)师生分角色对话(生读种树人的话。可以用原文的语言,也可以变成自己的语言。)
6)小结:种树人不定时,不定量地浇水,目的就在于模仿自然规律,他善于创造自然的成长环境。让树苗在不确定中汲水成长,这样树苗自己就能够学会适应自然,并战胜自然,最终寻找到适合自己存活的办法。学到这儿,你们还觉得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是不懂关爱、不知规律吗?此时,你又认为这是一个的种树人?
从从容容的种树人。
什么叫从从容容?作者究竟是从他的哪些举动中体会到了这种从从容容?文中没有具体描述,但我们可以想象!请同学们细细读读文章3~10自然段,你一定能看见什么,听见什么。(出示)
终于,所有的树苗都种好了,他直起了弯了许久的腰,没有马上离开,__,今天,他是上午来的,来的很早,浇的水却很少。只见他_________,发现了一棵枯的苗,我本以为他会_______,没想到他______…
7)种树人朴实的话语闪烁着智慧的火花,让我们受益匪浅,作者听了种树人的话更是领悟到了深刻的道理。也给了我们不少启示。那么桃花心木能否理解他的苦心呢?
而当初的小树苗,现在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假如你就是如今长成大树的桃花心木中的一棵,你想说些什么?
课件出示:
假如我是一棵经得起风雨茁壮成长的桃花心木,我会对种树人说
假如我是一棵即将枯萎的桃花心木,我会对种树人说
假如我是一棵已经枯萎的桃花心木,我会对种树人说
8)小结:你们真是一群爱思考,懂情感的桃花心木苗啊!
四、情感升华,领悟深刻道理。
1、种树人朴素的话语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让我们受益匪浅,作者听了种树人的话,更是领悟到了深刻的道理。那就是:
课件7出示:“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1)这里的“不确定”是什么意思?
树木的“不确定”指什么?(上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
人的“不确定”生活指什么?(指生活的变化无常,会经受困难或遭遇不幸等。)
2)在确定中生活的人又会是怎样的?
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会有什么收获?
2、从种树人的话中你联想到了什么?那些生活在艰苦环境中的人,克服了依赖,接受了考验,战胜了磨难,最终掌握了生存和发展的本领。
课件简单补充张海迪、霍金、贝多芬、海伦等人的事迹,以加深学生对此段话的理解。
3、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他们会更加坚强。
因为他们——
从不抱怨环境的恶劣,
从不哀叹灾难的来临,
挫折只是对生命乐章的前奏。
灾难会改变生存的环境
4、由作者的这番感悟,你能联想到哪些名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万物竞天,适者生存”
五、回归课文,深化自我感受。
1、种树人的一番话,给了作者,也给了我们不少启示。而当初仅及膝盖的树苗,如今又怎样了呢?
课件出示:“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
师引读:种树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
2、假如你就是如今长成大树的桃花心木中的一棵,你想说些什么?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谈出自己的感受:对种树人说……;对已枯萎的同伴说……;对一起成长的伙伴说……;对前来散步的人们说……)
3、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因为这种与众不同的种树方法,使桃花心木适应了不断变化的环境,学会了独立生存的本领。种树人的一番话解开了作者心中的不解之谜。而且从种树人的一番话中,作者还领悟出一个道理,那就是: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
4、总结写法:同学们,这篇文章只是写桃花心木吗?实际是在借物喻人——作者由种树想到育人,借种桃花心木来说明一个做人的道理。俗话说得那样:“不经风雨,难成大树。”“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为男。”人和树是一样的,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风雨的考验,屋檐下的小鸟飞不上广阔的蓝天。只有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才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
5、其实,《桃花心木》这篇文章所讲的正是作家林清玄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他在这种风风雨雨、坎坷磨难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写作素材,成了一名海内外著名的大作家。(林清玄1953年生。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中国台湾高雄人,毕业于中国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中国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1973年开始散文创作。他认为所有的艺术文化都应该和生活结合才有真正的意义。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白雪少年》等。)
6、《吉祥鸟》的一段话:(投影五)“不要着急把棋盘下满,也不要勿忙的走人生之路。好的围棋要慢慢地下,好的生活历程要细细品味…………”
板书设计:
借物喻人
桃花心木---------人
汲水扎根独立自主
桃花心木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下列词语:“汲水、枯萎、依赖、一旦、锻炼、优雅、勃勃生机”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蕴含深刻道理的文章。(板书:6桃花心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个别不理解的新词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2.再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主学习,谈感悟。
1.抓段落,谈感悟。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说说自己喜欢的部分,并陈述自己喜欢的原因。
2.抓句子,谈感悟。在学生畅谈自己喜欢段落的基础上,先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反复阅读,细细品味,再组织学生讨论,谈感受,谈见解。
着重理解以下句子:
(1)“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2)“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3)“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3.抓品读,促感悟。教师引导学生品读,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自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然后在小组中读,推荐读得好的同学在全班诵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
2.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
3.扩展阅读。
教学过程:
一、感悟道理
1.重点探究:“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水也不会枯萎了。”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了?“我”从种树人的一番话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2.读了这篇文章,联系生活实际,你想到了什么?
二、扩展阅读
1.读短文《高原红柳》,有什么感受。
高原红柳
红柳是高原上最普通、最常见的一种植物。她遍地生根、开花、结果,从不向人们、向大自然索取什么,只是默默地奉献。
在气候恶劣的青藏高原,大风暴的确太可怕了!狂风肆虐,石走沙飞,直刮得遮天蔽日,天昏地暗。枯草吹走了,牛羊刮散了,帐篷撕裂了,风魔和沙怪露出狰狞的面孔,发出一阵阵狂笑。
沙丘下的红柳,却没有被风暴吓倒。她们把根扎得更深,把触须伸得更长,最深、最长的可达三十多米,以汲取水分。她们把被流沙掩埋的枝干变成根须,再从沙层的表面冒出来,伸出一丛丛细枝,去接受阳光雨露的滋润。她们顽强地开出淡红色的小花,向着太阳微笑。大风暴一次又一次地袭击,红柳的根却越扎越深,花儿也开得一次比一次更鲜艳、美丽!倔强的红柳,决不让沙丘向草原移动半步!
春天来了,红柳火红色的老枝上,发出了鹅黄的嫩芽,接着长出一片片绿叶。高寒的自然气候,使高原人很容易患风湿病,红柳春天的嫩枝和绿叶是治疗这种顽症的良药,使多少人摆脱了病痛的折磨,让他们重新过上幸福的生活。因此,藏族老百姓亲切地称她为“观音柳”和“菩萨树”。
孔繁森同志喜爱红柳。凡是他走过的雪域高原上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他栽植的红柳。他常说:“红柳是青藏高原的生命树!”
记得是藏历雪顿节的一天,天空湛蓝如洗,这是高原最美好的节日。孔繁森同志领我们来到拉萨河畔的红柳树下。柳林里不时传出人们的欢歌笑语,随处可闻到青稞酒和酥油茶的芳香。孔繁森同志站起身来,从柳枝上采下几朵浅红色的红柳花,放入杯内的青稞酒中,对我们几个援藏的同志说:“人的一生,不一定非要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业不可,只要能像高原上的红柳一样,甘于吃苦,乐于奉献,就会得到社会的尊重,生命就会变得充实而有意义。”他喝了一口青稞酒,笑着对大家说:“你看那红柳,论资格可谓是老西藏了,恐怕是和文成公主一同来西藏札根的。可她从不炫耀,从不骄傲,柳梢总是低垂着,多么谦虚啊!”接着他又满怀信心地对大家讲:“我们援藏干部要和藏汉群众一道,像红柳那样,发扬老西藏精神,团结起来,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建设一个美丽富饶的新西藏!”
在纪念孔繁森的日子里,我们这些和他同期援藏的战友们,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他的音容笑貌,想起了那历经风霜雨雪却永远挺立的高原红柳。
2.交流感受。
向高原红柳学习
——读《高原红柳》有感
今天,我读了《高原红柳》这篇课文,深深地被她那甘于吃苦,乐于奉献的高尚品质所感染。
当我读到“在气候恶劣的青藏高原,大风暴的确太怕了!狂风肆虐,石走沙飞,直刮得遮天蔽日,天昏地暗。”这两句话的时候,真为红柳感到担心。我心想:在这可怕的天气里,风已刮得天昏地暗了,那沙丘下的红柳可怎么办呢?它们只是一种普通的植物呀!于是,我便怀着紧张的心情继续往下读。“沙丘下的红柳,却没有被风暴吓倒。”这时,我真的不相信我的眼睛,红柳居然无恙?顿时,我对红柳的敬仰之心渐渐萌生了,她是多么甘于吃苦呀!
红柳不仅甘于吃苦,还具有乐于奉献的高尚品质呢!她的嫩枝和绿叶是治高原人风湿病的良药,使许多人都摆脱病痛的折磨,又重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还被藏族老百姓们亲切地称为“观音柳”和“菩萨树”呢!她是多么乐于奉献呀!
书上还讲到孔繁森同志非常喜欢红柳。一次,他从柳枝上采下几朵浅红色的红柳花,放在青稞酒中,说:“人的一生,不一定非要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业不可,只要能像高原上红柳一样,甘于吃苦,乐于奉献,就会得到社会的尊重,生命就会变得充实而有意义。”啊,他说得多好呀!红柳正是如此。她从不炫耀,从不骄傲,柳梢总是低垂着、多么谦虚啊!我与它们相比……哎, 真是惭愧!
我今后一定要向高原红柳学习,虽然她只是个植物。学习她那甘于吃苦,乐于奉献的高尚品质!
三、学习生字
1.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记忆本课的生字的。
2.组词:
萎( ) 汲( ) 赖( ) 旦( ) 雅( )
委( ) 极( ) 懒( ) 但( ) 稚( )
番( ) 锻( ) 炼( ) 勃( ) 忧( )
翻( ) 段( ) 练( ) 脖( ) 优( )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附:板书设计
6 桃花心木
种树:浇水不定时、不定量 长成百年大树
人:在不确定中生活 经得起考验
(借种树喻育人)
教案点评:
教师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所蕴含的道理。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自读自悟、合作解疑、联系实际谈感想等形式进行深入地探究,指导学生通过在探究活动中编演课本剧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探究活动
一、综合实践,练能力。
1.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编写课本剧,练写作。
2.小组内排练课本剧,练表演,练表达。
3.班上演出,赛水平。
二、总结拓展
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何感受,请写一篇读后感。
桃花心木 篇7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是我国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语言朴实流畅、寓意深刻。作者借树苗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文章从描写桃花心木的形状很特别开始,引出桃花心木树苗和种树人,再写作者观察种树人种树的奇怪现象,最后写作者与种树人的谈论。种树人的话,使作者受到感动,明白了“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的道理,点明了文章的主旨。作者在描写和叙述中转承自然流畅,由作者的疑问引出种树人的一番话,使作者受到启示,感悟到人生的道理。
编选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二是体会课文是怎样借物喻人,从中感悟人生的道理;三是初步感悟文章的语言特点。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体会到作者介绍种树的经验、道理和方法仅是一个比喻,其目的是为了说明育人之道。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这句话写种树人的奇怪做法。有两点奇怪:一是来的时间不确定,隔三差五,或十几天来一次;二是浇水的量也不确定,时多时少。这句话为后文作者探明原因作了铺垫。
②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理解这句话首先要弄清楚“不确定”的意思,可先让学生结合课文前面种树人给树浇水没有规律来理解,明白这里的“不确定”是指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难。只有经得起生活中风风雨雨的考验,才能成为坚强的人、有作为的人。
③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因为种树人来的目的就是让树木适应环境,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经得起风吹雨打的锻炼,学会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深深扎根,茁壮生长。如种树人所愿,现在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说明他种树成功了。
(2)对词语的理解。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其中的道理。文中指桃花心木的枯萎使人不明白原因。
从从容容:非常镇定,不慌不忙的样子。文中用来形容种树人对树苗的生长了解非常清楚,对树苗的枯萎一点儿也不惊讶和慌张。
语重心长:言辞诚恳,情意深长。文中用来形容种树人的说话,表现出对人的真诚恳切和情意深长。
二、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6个生字,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建议
1.可以从以前学过的林清玄的《和时间赛跑》《鞋匠的儿子》导入,让学生回忆这些课文的写法有什么特点。
2.在阅读中,要引导学生首先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表达顺序。可让学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如,种树人哪些做法令作者感到奇怪?种树人为什么这样做?桃花心木给了作者什么启示?围绕这些问题学习理解具体语句,对种树人的做法令作者感到奇怪的描写和作者听了种树人语重心长的话受到感动的部分,进行深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讨论交流,探究种树人奇怪做法的原因。在探究中使学生逐步体会其中的道理,受到启示,获得人生感悟。
3.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可让学生先自读,勾画出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并反复研读,仔细体会,然后小组交流或全班交流,尤其重点体会课文以“桃花心木”为题,不是单纯地写树木,而是借树木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
如,下面这些语句,“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苗有的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以,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对这些含义深刻的句子,要联系上下文,前后贯通地反复研读。在理解的基础上,讨论交流,让学生逐步清晰地认识到桃花心木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长成了百年大树,显示出勃勃生机;人在不确定中生活,经历风雨和磨难,就能成为意志坚强、有所作为的人。树似人,人如树,树与人的形象叠印在一起,以此体会到文章在表达上借物喻人的方法。
4.朗读指导应注重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文章以“我”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奇怪──越来越奇怪──更奇怪──非常感动,可以此为线索进行朗读指导。重点朗读作者看到种树人的做法感到奇怪时的所想,听了种树人的一番话时的所感,指导学生边读边揣摩“我”的心理活动和变化。
对种树人说的话,指导学生抓住关联词语,体会种树人不确定地给树浇水的原因,从正反两方面来理解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看法,加深对课文主旨的感悟。
5.字词教学应注意联系字义记忆字形。
在字词教学中要提醒学生注意一些生字的字形,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加深记忆。如,“萎”字上面是草字头,中间的“禾”最后一笔是捺。“锻”是金字旁,中间部分最后一笔是“提”,不是“横”。
四、教学案例
片段:
品读重点句段,领悟课文主旨
师:当“我”忍不住把心中的种种疑问提出来以后,种树人有什么表现?
生:他先笑着说,然后又语重心长地说。
师:好!请在“笑”“语重心长”这两个词下面打上着重号。他笑着说的什么话?语重心长说的什么话?请同学们一起读读种树人说的话。
师: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有这种情感变化呢?
生:我觉得种树人先“笑了”,是因为他觉得我提的问题很幼稚。后来变得“语重心长”,是因为他觉得他这样种树有深刻的道理。
师:理解得好。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话,注意体会种树人的心情。
(生齐读种树人说的两段话。)
师:听了种树人的话,作者受到了什么启示呢?用课文中的语句说一说。
生:“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努力生长。”
生:人在不确定中生活,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生:在不确定中生活,能深化对环境的感受与对情感的体验,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受到的启示以及你的感受?
生:我觉得作者受到的启示是,人和树一样,都要学会在不确定中生活。从种树人的话中,我们可以知道树木遇到的不确定主要是老天不会按时下雨,还可能遇到狂风暴雨。我们人也会遇到很多不确定,比如,生病了,下岗了,或者遇到其他灾难。
师:是啊,人和树一样,常常是在“不确定中”生活。
生:作者受到的启示还有: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比如,我爸爸已经换了三次工作,他告诉我,这一辈子再换什么工作,他都能很快适应了。我觉得这就是在不确定中生活,让我爸爸经受住生活的考验。
师:所以我们要像你爸爸一样,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不确定”。作者受到的启发还有什么呢?大家再深入地想想。
生:我觉得作者还感受到了有一颗“独立自主的心”非常重要。就像种树人说的,树木要能在不确定中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才能长成百年大树。人也一样,如果长期依赖自己的爸爸妈妈,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样,长大了就很难有出息。
师:联系课文,你体会到了独立自主的重要。
师: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想想,我们的生活中可能有哪些不确定因素?面对这些不确定,我们应该怎样锻炼自己“独立自主”的心?请大家把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写下来。
(生写话。)
师:谁来读读自己写的话?
生:我从小到大都生活在爸爸妈妈身边,得到了他们无微不至的照顾。可是一个周末,爸爸妈妈同时出差了,让我自己在家照顾好自己。我吃了两顿方便面,觉得腻了,就跑到婆婆家,让婆婆教我做蛋炒饭和下挂面。后来,我还学会了炒几样菜呢。现在我不但不怕爸爸妈妈出差,有时候还主动帮助妈妈炒菜呢。
师:这就是在生活的不确定中锻炼了你独立自主的心,深化了你对环境的感受和对父母情感的体验。还有谁能交流自己写的想法?
生:我想到了我们的学习。我们从幼儿园到大学,可能要二十多岁才毕业。要更换好几个学校,可是有的同学学习总是需要老师或家长督促才肯完成作业,一旦离开家长,或者换了学校和老师,学习就容易退步。像这样的同学就需要管好自己,培养自己独立自主的心。
师:看来对“在不确定中生活,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也给了你很深的启发。我们再一起朗读课文这两句话吧。
五、相关链接
1.林清玄当代作家,中国台湾高雄人,1953年生,毕业于中国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中国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1973年开始散文创作,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的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等。1979年起连续7次获中国台湾《中国时报》文学奖。
2.桃花心木常绿乔木。树皮淡红色。鳞片状剥落。羽状复叶,小叶4~6对,卵形或卵状披针形,两侧不等。春夏开花,圆锥花序,花白色。蒴果大,卵形,木质,五瓣裂。原产南美洲,中国南部有栽培。木材色泽美丽,能抗虫蚀,适于制作车船、家具等,为世界名贵木材之一。
3.林清玄作品一篇
心田上的百合花
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唯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百合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脑长瘤了。”公开场合,它们则讥讽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
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在野草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着自身的能量。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它以自己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花。这时候,野草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百合花一朵两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和悬崖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
几十年后,无数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开花。人们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
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桃花心木 篇8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下列词语:“汲水、枯萎、依赖、一旦、锻炼、优雅、勃勃生机”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蕴含深刻道理的文章。(板书:6)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个别不理解的新词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2.再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主学习,谈感悟。
1.抓段落,谈感悟。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说说自己喜欢的部分,并陈述自己喜欢的原因。
2.抓句子,谈感悟。在学生畅谈自己喜欢段落的基础上,先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反复阅读,细细品味,再组织学生讨论,谈感受,谈见解。
着重理解以下句子:
(1)“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2)“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3)“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3.抓品读,促感悟。教师引导学生品读,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自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然后在小组中读,推荐读得好的同学在全班诵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
2.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
3.扩展阅读。
教学过程:
一、感悟道理
1.重点探究:“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水也不会枯萎了。”为什么不会枯萎了?“我”从种树人的一番话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2.读了这篇文章,联系生活实际,你想到了什么?
二、扩展阅读
1.读短文《高原红柳》,有什么感受。
高原红柳
红柳是高原上最普通、最常见的一种植物。她遍地生根、开花、结果,从不向人们、向大自然索取什么,只是默默地奉献。
在气候恶劣的青藏高原,大风暴的确太可怕了!狂风肆虐,石走沙飞,直刮得遮天蔽日,天昏地暗。枯草吹走了,牛羊刮散了,帐篷撕裂了,风魔和沙怪露出狰狞的面孔,发出一阵阵狂笑。
沙丘下的红柳,却没有被风暴吓倒。她们把根扎得更深,把触须伸得更长,最深、最长的可达三十多米,以汲取水分。她们把被流沙掩埋的枝干变成根须,再从沙层的表面冒出来,伸出一丛丛细枝,去接受阳光雨露的滋润。她们顽强地开出淡红色的小花,向着太阳微笑。大风暴一次又一次地袭击,红柳的根却越扎越深,花儿也开得一次比一次更鲜艳、美丽!倔强的红柳,决不让沙丘向草原移动半步!
春天来了,红柳火红色的老枝上,发出了鹅黄的嫩芽,接着长出一片片绿叶。高寒的自然气候,使高原人很容易患风湿病,红柳春天的嫩枝和绿叶是治疗这种顽症的良药,使多少人摆脱了病痛的折磨,让他们重新过上幸福的生活。因此,藏族老百姓亲切地称她为“观音柳”和“菩萨树”。
孔繁森同志喜爱红柳。凡是他走过的雪域高原上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他栽植的红柳。他常说:“红柳是青藏高原的生命树!”
记得是藏历雪顿节的一天,天空湛蓝如洗,这是高原最美好的节日。孔繁森同志领我们来到拉萨河畔的红柳树下。柳林里不时传出人们的欢歌笑语,随处可闻到青稞酒和酥油茶的芳香。孔繁森同志站起身来,从柳枝上采下几朵浅红色的红柳花,放入杯内的青稞酒中,对我们几个援藏的同志说:“人的一生,不一定非要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业不可,只要能像高原上的红柳一样,甘于吃苦,乐于奉献,就会得到社会的尊重,生命就会变得充实而有意义。”他喝了一口青稞酒,笑着对大家说:“你看那红柳,论资格可谓是老西藏了,恐怕是和文成公主一同来西藏札根的。可她从不炫耀,从不骄傲,柳梢总是低垂着,多么谦虚啊!”接着他又满怀信心地对大家讲:“我们援藏干部要和藏汉群众一道,像红柳那样,发扬老西藏精神,团结起来,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建设一个美丽富饶的新西藏!”
在纪念孔繁森的日子里,我们这些和他同期援藏的战友们,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他的音容笑貌,想起了那历经风霜雨雪却永远挺立的高原红柳。
2.交流感受。
向高原红柳学习
——读《高原红柳》有感
今天,我读了《高原红柳》这篇课文,深深地被她那甘于吃苦,乐于奉献的高尚品质所感染。
当我读到“在气候恶劣的青藏高原,大风暴的确太怕了!狂风肆虐,石走沙飞,直刮得遮天蔽日,天昏地暗。”这两句话的时候,真为红柳感到担心。我心想:在这可怕的天气里,风已刮得天昏地暗了,那沙丘下的红柳可怎么办呢?它们只是一种普通的植物呀!于是,我便怀着紧张的心情继续往下读。“沙丘下的红柳,却没有被风暴吓倒。”这时,我真的不相信我的眼睛,红柳居然无恙?顿时,我对红柳的敬仰之心渐渐萌生了,她是多么甘于吃苦呀!
红柳不仅甘于吃苦,还具有乐于奉献的高尚品质呢!她的嫩枝和绿叶是治高原人风湿病的良药,使许多人都摆脱病痛的折磨,又重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还被藏族老百姓们亲切地称为“观音柳”和“菩萨树”呢!她是多么乐于奉献呀!
书上还讲到孔繁森同志非常喜欢红柳。一次,他从柳枝上采下几朵浅红色的红柳花,放在青稞酒中,说:“人的一生,不一定非要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业不可,只要能像高原上红柳一样,甘于吃苦,乐于奉献,就会得到社会的尊重,生命就会变得充实而有意义。”啊,他说得多好呀!红柳正是如此。她从不炫耀,从不骄傲,柳梢总是低垂着、多么谦虚啊!我与它们相比……哎, 真是惭愧!
我今后一定要向高原红柳学习,虽然她只是个植物。学习她那甘于吃苦,乐于奉献的高尚品质!
三、学习生字
1.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记忆本课的生字的。
2.组词:
萎( ) 汲( ) 赖( ) 旦( ) 雅( )
委( ) 极( ) 懒( ) 但( ) 稚( )
番( ) 锻( ) 炼( ) 勃( ) 忧( )
翻( ) 段( ) 练( ) 脖( ) 优( )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附:板书设计
6
种树:浇水不定时、不定量 长成百年大树
人:在不确定中生活 经得起考验
(借种树喻育人)
教案点评:
教师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所蕴含的道理。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自读自悟、合作解疑、联系实际谈感想等形式进行深入地探究,指导学生通过在探究活动中编演课本剧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探究活动
一、综合实践,练能力。
1.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编写课本剧,练写作。
2.小组内排练课本剧,练表演,练表达。
3.班上演出,赛水平。
二、总结拓展
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何感受,请写一篇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