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语文园地一》5篇

发布时间: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语文园地一》 1

一、文本教学解读

第一单元的《语文园地》安排了3个板块的内容。

“交流平台”是统编教材中第一次出现,旨在引导学生交流有新鲜感的句子,感受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两句例句第一句是课内的,选自《大青树下的小学》;第二句是课外的,选自泰戈尔的《职业》,“更夫”是一个有新鲜感的词语,意在引导学生在自己的阅读实践中关注有新鲜感的语句。指导学生交流时,一要紧密结合本组课文展开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阅读中有意思的地方,主动积累有新鲜感的语言。二要适时拓展,在课外阅读中养成积累有新鲜感语句的好习惯。

“词句段运用”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提供8个成语,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共同特点是都带有身体器官名称,都和人的动作表情有关。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关注成语的结构特点,从而促进理解和运用这些成语,激发学习成语的兴趣。第二部分选取的三句话,需要指导学生通过正确的停顿、重音和语气,表现出对句意的准确理解。三个句子都来自学过的课文,比较容易理解。第一句需要通过正确的停顿深入体会句意;第二句是通过读对重音“一点儿”来感受人物的“不懂”;第三句是要读对语气,读出人物对学问的认知和看法。第三部分编排了5个兴趣小组的名字,名字中或能体现出活动特点,或加入了有个性的词语,让人一眼就能记住。教师可结合本班兴趣小组特点,通过小组合作给自己的兴趣小组取名,开展招募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词语。

“日积月累”编排的是清代袁枚的《所见》,目的是继续增加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积累。《所见》写夏天中午所见到的情景,通过动静结合的描写,把一个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刻画得栩栩如生,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一幅“牧童捕蝉图”。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读通读顺。对于这首诗的意思,学生只要粗知大意即可,不要求串讲,最后再让学生熟读成诵。

二、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积累有新鲜感的句子。

2.积累和身体有关的成语;通过正确的停顿和重音,朗读句子体会句意;结合学习经验给兴趣小组取名。

3.正确朗读《所见》,背诵积累。

教学重难点:

1.养成积累新鲜感的句子的习惯。

2.抓住句子中的节奏和重音, 把句子读得更好。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交流平台

1.活动一:找找“有新鲜感”的语句。

(1)回顾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中有新鲜感的词句。

如: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选自《大青树下的小学》

(2)展示课前收集的本单元其他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语句。

如句1: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选自《花的学校》

句2: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选自《不懂就要问》

2.活动二:交流“有新鲜感”的语句。

(1)出示第一句,说新鲜感。

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提示:这句话新鲜在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树枝、鸟儿、蝴蝶以人的情感,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窗外的静,同时也说明了同学们不仅读课文时专心致志、全神贯注,而且声音还十分好听,读得让人入迷。

(2)出示第二句,说新鲜感。

我愿意我是一个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灯去追逐影子。

提示:“更夫”是个有新鲜感的词,是指每天夜里敲竹梆子或锣的人,是一种职业。“提了灯去追逐影子”把更夫打更枯燥的工作写得生动而令人向往。

(3)小组合作说说自己找到的很有新鲜感的语句“新鲜”在什么地方。

提示:回顾本单元课文学习中找到的有新鲜感的语句,不必要求学生说得具体明确,能言之有理即可。

3.活动三:选选“有新鲜感”的语句。

步骤一:小组交流自己课外收集的有新鲜感的语句。各自说说新鲜在哪里。

步骤二:小组讨论评选小组中最具有新鲜感的语句。

步骤三:小组代表交流小组最具有新鲜感的语句“新鲜”在什么地方。

步骤四:收集积累有新鲜感的语句。

4.活动四:开办“有新鲜感”句子超市。

步骤一:准备一份有新鲜感句子“采购单”,课外采集自己认为有新鲜感的句子。

步骤二:小组合作对“采购单”上的有新鲜感句子进行分类上架。可以根据自己对句子的理解进行分类,如:用了有新鲜感词语的句子,用了有新鲜感修辞手法的句子等。

步骤三:带上自己的“购物清单”,去采集有新鲜感的句子并和同伴交流“新鲜”在哪里。

步骤四:整理积累有新鲜感的句子。

板块二 词句段运用

1.活动一:火眼金睛。

步骤一:出示8个成语,指导正确认读。

步骤二:再读成语,说发现。

要点: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可以提示学生圈出每个成语中代表人身体部位的字。

提示:这些成语中都带有身体器官名称,都和人的动作表情有关。

步骤三:举一反三,说说还有哪些这样的成语,自主积累成语。

2.活动二:看谁读得好。

(1)出示3句话,学生自由朗读。

(2)同桌互读,讨论怎样朗读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

提示:第一句“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指导学生正确停顿:“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第二句“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指导学生读对重音“一点儿”,突出“不懂”。第三句是人物说的话,要关注提示语“笑了笑”,朗读时要读出人物对“学问”的肯定,为了“学问”挨打也值得的决心。

(3)同桌练读,相互纠正。

(4)展示朗读,交流评价。

3.活动三:招兵买马。

步骤一:说说自己平时接触过哪些兴趣小组或者兴趣班。

步骤二:出示课文中出现的5个兴趣小组的名字,猜一猜这是什么兴趣小组,说一说自己怎么猜出来的。

提示:关注“泡泡”提示。

步骤三:请成立一个兴趣小组,并为兴趣小组取名,写在老师下发的“招募板”上。

步骤四:把自己设计的兴趣小组“招募板”贴在讲台上,招募有相同爱好的同学一起开展活动。

板块三 日积月累

1.活动一:古诗我会读。

通过借助注音自己读、同桌互读、老师范读等方式,将《所见》读正确、读通顺。

提示:把前鼻音“振”和“蝉”读正确,“忽然”不能读成“突然”。

2.活动二:古诗我会说。

(1)自己读一读古诗,你从古诗里读到了哪些人、物?他们都在干什么?

提示:从古诗里能读到有牧童、黄牛、树林和鸣蝉。牧童骑着黄牛在唱歌,蝉在树林里鸣叫,牧童想去捉蝉。

(2)看插图,用自己的话来说说画了什么,试着连起来说一说。

提示:引导学生能大致说出“时间地点人物干什么”就可以了。如:夏天的树林里,牧童骑着黄牛,唱着歌,听到树上的蝉叫,忽然停止歌声想去捉蝉。

(3)借助插图,根据古诗的'文字说说古诗大致描写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提示:学生根据字面理解意思,或者借助图片理解意思。诗意大致是一个牧童骑着牛,唱着歌,忽然听到蝉的叫声,于是停住歌声跳下牛背,准备捉蝉。这一切叫袁枚看见了,袁枚就写了一首诗,叫《所见》。

3.活动三:古诗我能读。

步骤一:圈出古诗中的动词,读一读整首古诗,动词读得重一点。

步骤二: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读一读古诗,思考哪里需要停顿,试着做一做标记。再读给同学听。

提示: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械。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步骤三: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可以加上动作。

4.活动四:古诗我会背。

(1)出示古诗(去掉动词):牧童( )黄牛,歌声( )林撼。

意欲( )鸣蝉,(2)出示动词补充古诗:( )骑( ),( )振( )。

( )捕( ),( )闭口立。

(2)多形式背诵古诗。

步骤一:和同桌你一句我一句互背。

步骤二:看着投影仪上的插图,试着背诵古诗。

步骤三:闭上眼睛,想象画面,播放笛声和蝉鸣声,配乐入境背诵。

步骤四:同桌一人扮演牧童,一人扮演袁枚。“牧童”做动作,“袁枚”背诵古诗。

三、教学资源链接

(一)语文知识

停顿:指语音上的间歇。一般分语法停顿、强调停顿(逻辑停顿或感情停顿)、结构停顿。

语法停顿是指句子中一般的间歇,反映句子的结构关系。朗读时常依据标点符号的要求来停顿。

强调停顿是指句子中特殊的间隔。或为了强调某一事物,突出某个语意或某种感情;或为了加强语气,而在不是语法停顿的地方故作朗读停顿;或在语法停顿的基础上变动停顿时间,给听者以思考的余地,便于理解、接受,从而增强朗读的语言效果。又可叫逻辑停顿或感情停顿。

结构停顿是由文章的层次结构决定,是为了表示文章的层次、段落等所作的停顿。

重音:和停顿一样,重音也是朗读的基本技巧之一。重音又分词的重音、语法的重音、感情的重音。重读要强调的词或者词组,我们称为重音。

(二)拓展阅读

职 业

泰戈尔

清晨的钟敲了十下,我沿着我们的小巷到学校去。

我每天都遇见那个小贩,他叫着:“手镯,亮晶晶的手镯!”他没有什么急事要做,没有哪条街道非去不可,也没有什么时间非要回家。

我希望我是一个小贩,整日在街上混日子,叫着:“手镯,亮晶晶的手镯!”下午四点,我放学回家。

我从一家门口看见一个园丁在那里掘土。

他用他的锄子,想怎么挖,便怎么挖,他的衣服落上了尘土,如果他被太阳晒黑了或是被雨淋湿了,没有人会骂他。

我希望我是一个园丁,在花园里掘土,没有人来阻止我。

天一黑,妈妈就送我上床睡觉。

我从敞开的窗口看见更夫走来走去。小巷漆黑冷清,路灯就像一个脸上长着一只红眼睛的巨人立在那里。

更夫摇着他的灯笼,他的影子随之一起移动,他一生从没有上床歇息过。

我希望我是一个更夫,整晚在街上行走,提了灯笼去追逐影子。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语文园地一》 2

课题: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发现一些有新鲜感、有趣的句子,找找这样的句子,并试着积累这样的语句。

2.熟读并背诵古诗《所见》

教学重难点

1.发现一些有新鲜感的句子的'特点,并试积累这样的句子。

2.背诵古诗《所见》。

教学过程:

一、教学“交流平台”

1.出示交流平台,学生自读。

2.讨论: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你喜欢这样的句子吗?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3.汇报交流。

4.你还找到哪些句子也很新鲜,很有特点?鼓励学生从所学课文中去寻找。

(1)学生分小组讨论。

(2)确定汇报人员,每个小组一名同学汇报。

5.小结:回顾什么是“新鲜感”。我们平时要注意积累,还可以尝试仿写。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充分结合所学课文,去寻找发现有新鲜感的句子,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表达生活。】

二、教学“日积月累”

1.出示古诗《所见》,释题。简介诗人袁枚。(PPT2)

2.生自由读古诗,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要求将古诗读正确、读通顺。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文中插图,说说:诗人看到了什么?师根据回答相机板书:牧童黄牛林樾蝉

4.你读懂了什么?根据汇报,相机学习。

(1)生:牧童骑着黄牛。

师:他的心情怎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指导朗读好前两句,注意读好节奏及停顿。

(2)生:牧童想要捕蝉。

师:你从哪一个词看出牧童很想捕蝉?(师:对,“意欲”就是心里想要的意思。)指导朗读好后两句。

5.你们能根据古诗描述的画面,说说诗意吗?引导学生看图说诗意。

6.多种形式朗读古诗:分组读、齐读、师生对读等。

7.试背古诗。

【设计意图】:借助图片来引导学生说出古诗的意思,可以提高学生对文本的欣赏能力和感悟能力。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语文园地一》 3

【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无论是阅读还是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都与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这一主题密切相关。这次口语交际是本组综合性学习的一个组成部分。话题是交流自己的课余生活。学生对自己最近一段时间的课余生活作了比较详细的记录,要引导学生根据记录来交流。这是学生第一次写作文。也是口语交际训练的延续,即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习作范围宽广,和课余生活相关的都可写。“我的发现”使学生从五组词语中,进一步了解汉字中多音字的现象,并读准和理解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不同的读音和不同的意思。这次展示台的活动要围绕课余生活这一主题进行。

【学情分析】

口语交际教学中可让学生先说说发生在课余中有趣的事情,自己的事、他人的事都可以说,以激发兴趣,创设情境。交际的方式要多种多样,可以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全班交流,也可以让兴趣相同的同学一起交流,交流的时候可以互相询问,互相评价;教师要参与其中,作必要的引导。最后,就这次口语交际的活动,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并为习作做些准备。这是学生第一次写作文。重要的是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写好习作的信心。因此,要求就不可提得过高,学生只要能用自己的话,表达一个较为完整的'意思就可以了。对习作的评改要以鼓励表扬为主。

【学习目标】

1.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向课余生活安排得好的同学学习,安排好自己今后的课余生活,且认真执行计划。

2.习作介绍自己的课余生活,写好后读给父母听,让他们分享。

3.发现一些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准确区别。

4.读“认”,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

5.熟读背诵古诗《小儿垂钓》。

6.积极参与展示活动,精心准备采用最好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课余生活。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引导法

【课前准备】

展示活动前,师生共同设计布置展示区域,陈列展示物品。

【教学时数】

4课时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我们的课余生活)

【教学过程】

一、导课

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民族小学孩子的课间活动,与苏联小朋友一起发现了蒲公英的秘密,目睹了槐乡孩子爬上高高的槐树割槐花挣学费的情形;我们安排了自己的课余活动,认真执行计划,这一阶段的课余生活充实而又有乐趣,许多同学都想把这乐趣与大家分享。

二、小组交流

1.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在组内展示各自的课余生活记录本,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自己在课余都做了什么事,有哪些收获和感受?

a.可以讲讲课间课后同学间开展的游戏、娱乐活动;

b.可以讲讲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小制作、小发明、调查考察活动;

c.可以讲讲自己读了什么好书,完成了多少万字的读书量,摘了多少卡片,增长的见识和受到的教益;

d.可以讲讲自己在兴趣爱好、个人特长项目上花了多少功夫,有多少长进;

e.可以讲讲自己随同学伙伴或家人外出游览、休闲获得的新发现、增长的新见识;

……

2.全班交流

每组推选一位优秀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3.共同评议

a.就刚才几位同学们交流的来看,他们的课余生活安排有何不同?我们评比谁的课余生活安排得好,是不是就看谁的课余生活计划安排得满,谁的课余生活项目记录得多?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后达成共识:看谁的课余生活安排得好,不是看谁的计划安排得满,谁的记录本上记录得多,而是要看谁的计划安排得切实可行,课余生活计划中的各项安排得到真正落实。

b.评选出活动新颖、有趣,开展得认真深入,收获丰富、感受深刻、对大家启发大的同学,教师颁发“课余生活之星”奖章。

c.谈谈了解了他人的课余生活之后自己的打算。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在口语交际中,我们交流了各自的课余生活。好多同学的课余生活很丰富,在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中也有许多值得回忆的事。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

2.学生自读习作要求,师生讨论习作要求的范围。

3.在上一课大家回忆介绍的课余生活中,我们可以选择哪些内容来写?

二、师生互动,讨论可以写的内容

1.自己参加过什么活动,去过什么地方,见到了什么。

2.学生共同讨论,教师提示,以下活动可参考:

a.游戏娱乐活动,如:踢毽子、跳皮筋、跳绳、“老鹰捉小鸡”、扔沙包……

b.课余辅导训练,如:网页制作、科技小发明、绘画写生、足球比赛、球球训练……

c.个人爱好,如:小收集──收集邮票门券;小饲养──饲养观赏鱼鸟;小种植──种植花木盆景、庭院瓜果;小演奏家──天天练习钢琴、小提琴……

d.家务劳动家庭帮手,如:洗衣服、餐具,打扫卫生,外出打猪草,放牛放羊赶鸭、采集草药、收割庄稼……

3.你准备怎么写?学过的课文会给你的写作带来什么启发?

讨论明确在这篇文章里只须集中写一项课余活动或一件课余发生的事,叙述时可以借鉴本学期刚学过的课文和以前学过的课文作范例。

三、出示范文谈写法

1.欣赏范文,说说什么地方写得好?

2.课余生活中发生的事很多,抓住其中印象最深的一次写。

我的课余生活可丰富了,经常参加的活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课余,还发生了许多事情,给我印象最深的事情是___________,那一次,我感到特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物多,事情中有自己也有他人,应抓住突出的人物写,写出他们的语言、动作、神态、内心等特点。突出的人物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他人。

4.内容多,要按一定顺序写。

懂得使用些关联词,如“可是……”“于是……”“甚至”“才”“一……就……”让你的文章更有文理。

懂得使用些表示空间方位和时间先后顺序的词,如“首先……然后……接着……”“之后”“这时”“当……的时候”“前面”“顺江而上”让你的文章更有条理。

5.写活动首先要叙述完整。可简要交代活动时间、地点、人物及活动内容。其次要突出重点,把过程写具体。

6.写好自己,写出感受,能让人分享快乐。

四、学生撰写作文

1.学生起草,教师巡视指导。

2.各自修改。教师提议:自己自由朗读,想想词语用得是否恰当,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交代清楚。

五、帮你积累

手忙脚乱 束手无策 七手八脚 笨手笨脚 探头探脑 七嘴八舌

挤眉弄眼 得意忘形 笑逐言开 欢呼雀跃 哄堂大笑 防不胜防

第三课时(作文·讲评)

【教学过程】

一、朗读展示优秀习作

1.教师在批改中挑选优秀习作,实物投影仪展示优秀习作,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

2.全班同学听后逐一评议,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学习。

教师可引导学生以下几方面评议:

a.是否扣住课余生活的某一活动、经历或某一方面写;

b.是否按一定的顺序把内容写清;

c.用词造句是否妥贴顺畅,能否反映出课余生活的情趣;

二、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前后四人小组互相朗读交流自己的习作,互评互议。

三、修改誊写

1.再改自己的习作。建议同桌互读互改,意见不统一的地方可与老师商讨。

2.誊写作文。(因为是初次习作,教师要巡视指导格式、标点等问题。)

3.各人修改自己的习作。

第四课时(日积月累)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各自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注意每一行两个词语中的加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读不准的字可同桌相互请教。

2.指名朗读,要求横着逐行读。

师生共同正音,再指名几位后进生读读,然后齐读巩固。

3.比赛:谁的眼力准,发现独特正确。

交流各自的发现。每一行两个词语中带点字字形相同,读音不同。思考深入的学生还会发现,这同一个字在读音不同的情况下意思也不一样。如有这样的发现该大力加以鼓励表扬,并且引导其说说不同的读音情况下的字义。

假日(读 jià,意思是照规定或经批准,可暂时离开工作、学习场所的时间。)假装(读 jiǎ,不真实的,跟原来不一样的,和“真”相反。)

问好(读 hǎo,意思是安好。)好奇(读 hào,意思是喜爱。)

发现(读 fā,意思是揭露、打开。)白发(读 fà,意思是头发。)

朝向(读 cháo,意思是向着、对着。)朝霞(读 zhāo,意思是早晨。)

摇晃(读 huàng,意思是摇动、摆动。)晃眼(读 huǎng,意思是光线强烈。)

4.齐读巩固。

二、读读背背

1.古代的孩子玩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要读一首唐代诗人胡令能写的《小儿垂钓》。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读:短短四句话二十八个字把一位垂钓孩子的外貌、姿势、环境、神情勾勒得生动传神,跃然纸上。请大家各自试着读一读,不认识的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模仿老师的样子,读准韵律。

4.朗读比赛。指名朗读,看谁读得正确,读得有韵味。

5.师生合作,表演古诗短剧。

6.竞赛背诵。为先背出的学生发奖品。

三、读读认认

1.各自轻声读本题中的各组字,读不准的借助注音拼读。

2.比赛:谁读得正确、流利。

3.谈谈这一题中每一组字有什么共同之处。

这一题中除了后两组“穷──穴”外,其余的每组中两个字读音都相同或相近。此外,这一题中每组右边的字都是左边的字的一个偏旁。

4.齐读巩固。

5.单独指读横线条中的生字,提示书写注意点,如“穴”字。

四、展示台

1.课前观察展示台中的图片,阅读学习伙伴的话,小组内交流各自展示什么内容,以什么形式展示;共同讨论,互相协作,考虑本小组采取何种最好的展示形式,能否搞出特色。协商统一后分头准备。

2.了解各组的展示准备,协调展示情况。

3.举行“多彩的课余生活”展示会。各组轮流介绍,然后参观学习。

4.评选最佳展示组。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语文园地一》 4

【学习目标】

1、在口语交际中锻炼交际能力。

2、学会抓住人物特点来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完成习作。

3、积累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的四字成语,并能恰当地运用。

4、学会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品尝句子意思,积累好词好句。

5、背诵古诗。

【学习重难点】

1、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

2、习作:抓住人物特点来描写。

3、积累并背诵古诗。

【学前准备】

1、收集暑假生活的事例、图片。(学生)

2、相关的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

一、图片导入。

1、课件出示文中的图片,学生观察,说一说图片内容。

图片一:我和爷爷奶奶干农活。

图片二:爸爸带我去游乐场。

2、教师小结,引出口语交际内容。

(1)以上是同学们放暑假后做的事情,很快乐,很新鲜的暑假生活,今天口语交际的任务就是“我的。暑假生活”(板书)。

(2)同学们回忆:暑假你是怎样度过的?经历了哪些新鲜事呢?和同学们分享一下吧。

二、学生交流。

1、想好要讲的内容,在小组内交流。

2、要把自己的经历讲清楚,讲的时候可以恰当地使用图片或实物等。

3、小组推荐一名讲得好,暑假生活丰富多彩的学生上台交流。

三、评价总结。

第二课时

(习作:猜猜他是谁)

一、激趣导入。

1、教师朗读一段话,学生猜一猜他(她)是谁?

他喜欢踢足球,也酷爱跑步,经常在操场上看到他奔跑的身影。他是谁?

2、学生根据教师的描述,猜一猜是我们班的哪个同学呢?

3、教师小结:这个游戏是让同学们抓住人的某些特点来写,也是今天的习作内容。

二、学生活动。

1、一个同学说一个同学猜。

2、收集写作素材,班上的同学你最熟悉谁?你知道他(她)的哪些特点?

3、同桌相互交流,补充素材。

三、引导写作。

1、你选的是谁?他(她)有哪些特别的地方让你印象深刻?选择一两点写下来。

2、写时注意格式,不可以写出他(她)的名字。

四、学生习作。

1、学生开始习作,教师巡视。

2、写好后大声读给同学们听一听,看看他们能不能猜出你写的是谁。

3、师生提出补充意见。

第三课时

(语文园地)

一、交流平台。

1、回忆本单元的课文,你积累了哪些句子?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2、齐读题中两句话,说说这两句好在哪里。

二、词句段运用。

1、我的发现:

(1)齐读下面成语,交流你的发现。

(这八个成语中都含有人体的一部分)

(2)学生列举同类的词语。

七嘴八舌狼心狗肺心灵手巧耳聪目明昂首挺胸。

(3)学生熟读成语。

2、我会读。

(1)学生自读课本上的三句话,想一想怎样才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

(2)同桌交流。

(3)教师点拨:朗读时,注意抓住重点词语,如:第一句中的“真的、上学”这几个词语要重读;第二句中的“笑了笑、就是、值得”这几个词语需要重读;第三句中的

“一点儿”需要重读。

(4)自读,指名读句子。

3、展示台。

(1)为了培养同学们的各种兴趣,开学初,班级就划分了兴趣小组,你能给这些兴趣小组取个响亮又有个性的名字吗?

(2)学生交流。

(3)展示最响亮,最有个性的兴趣小组名字。

三、日积月累。

1、自读古诗《所见》,读通顺,读流利。

2、简介古诗的作者及诗意。

3、学生背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语文园地一》 5

【教学目标】

1.交流平台,积累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2.词句段运用,学习积累带有人体部位名称的成语,有感情朗读本单元的精彩句子,练习给兴趣小组起个有创意的名字。

3.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古诗《所见》,帮助小学生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

积累词语和句子,积累古诗。

【教学难点】

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利用插图,了解古诗大意。

2.借助拼音自主阅读词语和句子,交流不会的问题。

【教学课时】1课时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

二、交流平台

板块一:交流平台

◇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我愿意我是一个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灯去追逐影子。

1.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2.说一说,说说这些句子有趣在哪里,你是怎么理解的?

3.背一背。

多种形式的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熟读成诵,

看谁背诵得快。

4.抄一抄,把这些有趣的句子抄写在你的笔记上,可能的画配上插图。

【设计意图:从学过的课文中选取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进行朗读背诵和抄写,养成积累语言的好习惯。】

5.教师评议,并小结:课文中或课外阅读中往往有一些很新鲜、很生动、很有趣的句子,看到这样的句子,我们要多读几遍,并抄写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积累下来。(板书:新鲜、有趣的句子)

三、词句段运用

板块二:词句段运用

(一)词语积累。

摇头晃脑披头散发张牙舞爪提心吊胆

面红耳赤手忙脚乱眼疾手快口干舌燥

1.读一读,指名读,齐读,男女比赛读。

2.说一说,小组交流,读读词语,看看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这些成语都是带有人体部位或器官名称的成语。(板书:成语)

3.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人物的,有的描写人物动作,有的描写人物神态,有的描写人物心理。

4.想一想:这些加点的词是什么意思,能不能做动作演示一下这些动作。

5.演一演:先小组内各选一组动词演一演,再选小组代表上台表演。

【设计意图:认识带有人体部位或器官名称的成语,在读中理解并积累下来。在读读背背中,认识了生字,积累了词语,以备写作时用。】

(二)句子积累。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1.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师生评议。

2.说一说你对这些句子的理解。(板书:句子)

小组交流,代表展示,师生评议。

3.怎样才能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读出感情?

自由练读,分小组比赛读,代表展示读。

(三)给兴趣小组取名字

在班里组织几个兴趣小组吧!试着给每个兴趣小组取个响亮的名字,吸引有相同爱好的同学一起开展活动。

1.读一读这些兴趣小组的'名字。(板书:兴趣小组)

2.说说你对这些兴趣小组名字的理解。

如“黑白棋社”肯定是下围棋小组,围棋有黑色棋子和白色棋子。

3.你喜欢什么兴趣小组,你也试试取个名字。

比如,书法兴趣小组,取名为“小小书法家组”;钢琴兴趣小组,取名为“朗朗钢琴社”……

四、日积月累

板块三:日积月累

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

所见

清代: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师范读,学生跟读。互相交流识记生字。自由朗读。

3.教师简介:《所见》是一首五言绝句,是清代文人袁枚所作。本诗描绘了一幅林中牧童一派天真快乐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板书:《所见》五言绝句)

4.词语解释

(1)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2)振:振荡;回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3)林樾(yuè):指道旁成阴的树。

(4)欲:想要。

(5)捕:捉。

(6)鸣:叫。

(7)立:站立。

5.看注释,小组合作,交流体会诗句的意思。

6.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译文: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创作背景:《所见》这首诗写的是一个放牛的小孩骑着牛,大声地唱着牧歌,大概是想捕捉那只鸣叫的蝉吧,忽然停止了歌声,站立在柳树旁。这一切叫袁枚看见了,袁枚就写了一首诗,叫“所见”,意思是说诗中写的内容是袁枚亲眼看到的。

作者简介:袁枚(1716-1797年),清代诗人、诗论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袁枚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

7.读出韵味

这首诗可以按照这个节奏读: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8.熟读成诵。

在理解和会读的基础上,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设计意图:借助拼音会读、会背古诗,通过看插图和反复朗读诗句,了解古诗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读读背背,学会积累诗句,提高古诗鉴赏能力。】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新鲜、有趣的句子

成语句子兴趣小组

《所见》五言绝句

【课堂作业新设计】

1.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摇()晃()披()散()张()舞()

提()吊()()红()赤()忙()乱

()疾()快()干()燥

2.默写古诗《所见》。

参考答案

1.头脑头发牙爪心胆面耳手脚眼手口舌

2.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由于大部分都是本单元的重点词句,所以教学时鼓励学生自己先读读这些词句,再互相交流对词句的理解,然后有感情朗读,并抄写下来,能够很好地达到积累的目的。学习古诗时,本着“以学定教”“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借助拼音,结合插图,自读古诗,小组合作交流诗意,教师在关键的时候提示一下,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这种方式效果不错。

不足之处:

通过拓展延伸,补充材料,使课堂的容量、密度增大,增大了学生的负担。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这个语文园地有3项内容,分别是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交流平台版块是通过读读、抄抄一些课文中出现的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学会积累;词句段分别出示了成语、句子、短语,学会认读词句,积累语言,学会感情朗读句子;日积月累部分学习袁枚的古诗《所见》,充满儿童情趣,正确有节奏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理解和积累诗句。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描写童真童趣的古诗词有哪些?

1.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2.《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3.《幼女词》

唐·施肩吾

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4.《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5.《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榕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捉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6.《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7.《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