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精选25篇)
说课也是教师资格证考试和教师招聘考试中必需的环节。本文为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专业委员会组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三册的《制作通讯录》。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本册书的第十四册,是在学生掌握了word软件的文章排版后而设立的高层的学习任务,是关于word知识的又一延伸,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技巧掌握——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本课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要求,准确地选择表格的行、列,并对表格进行一些基本的设置。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的应用就在我们的身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word的一些操作,如艺术字、文本框、字体、字号、颜色等。这些知识都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知识让学生运用起来更加得心应手。在学习过程中,要求老师注意观察学生,及时地鼓励学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
依据教材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如下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word文档中表格的操作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使其通过实践操作获取知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强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熟练的插入表格及简单的修改表格。
难点:调整单元格大小。
五、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是:“立足基本操作”,从一些学生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信息处理任务出发,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完成任务,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为出发点,使学生具有获取,处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从而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本课以“演示法”、“任务驱动法”和“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方法为主,使学生在明确目标、任务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们是不是也有自己的通讯录啊,你们的通讯录是哪里来的?老师手里也有一份自制的通讯录,同学们看一下漂亮吗?这时学生一定会说漂亮。你们也想制作一份与众不同的通讯录吗?学生看到通讯录与商店买来的有很大的不同处,产生了学习创作的热情。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让学生通过我课前准备的通讯录知道,做通讯录首先应先创建一个表格,从而介绍如何插入表格。通过协作学习,找寻改变表格中单元格大小的方法,让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进而尝试解决问题。
(三)实践应用
出示任务:制作一份具有你自己特点的通讯录,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拨。
(四)学生作品展示
在作品展示过程中,我要鼓励学生“说一说自己的作品哪部分最令自己满意。展示过程不仅与审美能力相结合,还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其他同学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
七、归纳总结:
1、本节课中你学到了什么?
2、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我们大家一起来解决。
通过总结,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成功再现,并加深印象。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2
一、说教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上网的基本操作的基础上设立的高层次的学习任务,就是将所需要的网页上的图片、文字等材料下载到本计算机上的方法。然后再在word中对下载的图片和文字进行组合,排版。这一课将综合运用到WORD中所学的各种操作。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从网上下载图片和文字的基本操作,学会把网页上的一段文字保存到自己的计算机上。
2、培养学生从网上获取信息,并能简单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和搜集的兴趣,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重点:图片和文字下载的基本操作。
难点:把下载的文字保存到本地计算机上的方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针对本课操作性技能较强的特点,我采用了以启发式教学、实验法和评价促进法为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明确任务的前提下,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来解决实际碰到的困难,老师起到一个引路的作用,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练中学”,只有在反复的练习中,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才能进一步深化。
三、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所以在导入时,要尽量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
先播放《侏罗纪公园》中关于恐龙片断的录像,然后问:大家知道录像上的。是什么动物吗?因为学生在三年级语文课本上学过《恐龙》。老师接着问,同学们,我们在三年级曾学过一篇课文《恐龙》,你们能记得恐龙有哪些种类吗?你想更多的了解恐龙吗?你能做一个有关恐龙的电子小报,帮助现在的三年级同学来认识恐龙吗?现在就请大家从网上先找出恐龙的图片来,比一比,哪个同学找的多。
在这里把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进行整合,通过录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自主探索,合作解决
1、教学图片的下载。
我们找到了那么多的恐龙图片,如何想办法把它们保存到我们自己的计算机里呢?
边看书,边操作。对学生不明白的地方先在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如果学生不能解决的共性问题,全班进行汇报解答。教师强调关键点:指向,右击。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刚保存的图片找不到了,那么教师在练习前要提醒学生注意保存的位置。要把自己的下载的图片放在自己的文件夹内,养成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
2、教学文字的下载
文字的下载这一内容由于涉及到前面所学的word知识,主要用的是文字的复制和粘贴的方法,找出了已经学过知识与今天要学习的知识之间的联系了,这样有利于学生教学重难点,老师只要告诉学生,请你们把有关恐龙的文字复制后粘到word就行,其它的工作,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做。
让学生自由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比较本课与WORD的联系,突破教学难点。
3、利用掌握的操作完成任务。
把所学知识综合的创造性应用是我们的目的。在学生掌握了完成任务的技能方法后,立即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知识,去完成老师开始提出的任务:作一份图文并茂的电子作品向三年级同学介绍“恐龙”。任务有了,学生就要对下载保存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整理与组合,以完成自己的作品。
对于小组内做得好的,对整个小组都进行表扬,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强化学生集体主义荣誉感。当学生自己完成较为满意的作品时,对学生恰如其分的鼓励,并让其作品得以展示,学生自己会有一种特别的成就感和愉悦感,而同学们的称赞,更可让他们感受到信息课带给他们的自信,培养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四,说小结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更多的是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培养他们他们学习计算机的兴趣。针对信息技术知识更新快的特点,要着重交给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用信息技术来帮助其它学科的学习。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3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信息技术第五册第十一课《大海行船》,主要介绍了如何制作元件和让元件动起来。绘制元件也是此环节的一个重点。动画既要画图,又要设置运动效果,动画元件绘制的不理想,会影响整个动画的效果。实际上,这节内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了动画的实质部分。
二、学生分析:
通过前面第九课和第十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如何制作小鱼的元件,如何在场景一的舞台上,制作小鱼的简单动画。学生会急切地想接触到真正动画,但这种心情也会使学生过于毛燥,忽略重点。
引导学生懂得无论是制作帆船元件,还是在场景一中制作动� 在制作帆船图形中,要发挥学生的想像力,鼓励学生自由创作,对奇思妙想只要没有知识错误就要给予鼓励。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元件的三种属性;能利用矩形工具或椭圆工具画帆船并调整线段的弯曲度;用颜料工具为帆船上颜色;学会插入关键帧;和创建元件移动动画。
过程与方法目标:本课动手实践的东西较多,可以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方式为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勤于思考,敢于实践,从中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丰富想像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分析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同时强调了让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学的首要任务,因此本课采用任务驱动法、探究、发现式教学方法相结合,以网络课件为依脱建构民主、探究、合作、快乐的课堂。
五、教学设计思路
1、创设情境,提出任务
2、 分析作品,理清思路
3、 尝试操作,体验成功
4、解疑答问,完成新课。
5、评价过程,作品展示,课外延伸。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提出任务
同学们,你们小时候看电视最喜欢看什么节目呀?
对了,很多同学都喜欢看动画片。比如说《米老鼠和唐老鸭》、《西游记》、《葫芦娃》等等。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精的动画片,那么,这么精彩的动画是用怎么制作出来的呢?
设计理念:通过任务驱动,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急于想尝试操作。
2、 分析图画,理清思路
出示动画:
动画中已经有了大海、小鱼、海草……启发学生觉得是不是少了点什么,让同学想到要是有条船就好了。从而点出本课学习内容。
设计理念:通过动画,引出本课的主要任务是制作一个帆船在海上行驶的简单动画。同时引导学生理清了制作动画的思路,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 尝试操作,体验成功
让学生通过前一节课制作鱼的元件相互对比,用矩形和其它工具画出帆船,并为帆船上颜色,改变帆船的顶点位置和直线的弧度。
设计理念:利用旧知识来学习新知识,降低了学习难度,学生就会越来越愿意学。
4、解疑答问,完成新课。
发现共性问题,教师再演示。
学生继续练习,此时要注意发挥小老师的作用,也可以让学生互相借鉴,锻炼学生的团队协同能力。
教师要强调制作一个简单的动画需要的条件,对关键帧的概念和作用交待清楚,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此处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提出的问题来决定)
设计理念:积极发挥小老师的作用,能够锻炼学生的团队协同能力。
5、 评价过程,作品展示,课内延伸。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然后进行学生作品展示,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鼓励他们自己构思一个动画。对不同创作风格,不同解决思路要及时反馈,发挥小老师的作用。
设计理念:通过作品展示,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课内延伸这一环节,能够张扬学生的个性,提高部分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说课稿范文一:信息的输入和输出 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知道信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让学生初步了解计算机中信息的传递;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常用输入、输出
设备;
2、过程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运用讲解、
任务驱动法、情景教学法、激励法。学生合作、交流完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信息传递的兴趣学生主动地去探索思考,培养正确的信息价值观以及对新知识的热情与渴求。
教学重点难点:信息的输入与输出;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的认识。
教学准备:1、计算机、网络。2、学生的美术作品。3、扫描仪、数码相机、VCD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向学生展示各种信息材料:(教师的表情给学生感觉好
像很神秘)
(1)学生的美术作品、学生的作业等。(2)让学生观看VCD
2、展示信息材料后教师问学生:你们看到什么?听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从而引出:信息与我们非常密切,信息无时不有,无
处不在。
3、教师问学生:我们使用计算机能做些什么事情?学生回答如:玩游戏、看电影、听音乐、绘画、写文章、收发电子邮件等等。(在此让学生充分发挥一下,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教学新课
1、计算机中信息的传递
⑴让学生观察书上的熊猫“咪 咪”利用计算机做事的四幅画面,同桌的同学讨论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熊猫“咪 咪”是通过什么设备用计算机绘画的?是通过什么设备看到自己正在画的画?是通过什么设备用计算机写字?是通过什么设备传声音?用计算机画的画、写的作文能够印在纸上吗?如何实现?(对回答的学生教师加以鼓励。教师注意自己的引导作用)
⑵由学生讨论回答:哪些是计算机接收了我们给它的信息;
⑶让学生讨论回答:哪些是计算机向我们输出的信息。
⑷由学生的回答而总结出:我们在使用计算机时,随时都在向计算机输入信息,而计算机也随时向我们输出信息。
⑸除了计算机还有网络也可以接收发送信息,还可以用扫描仪将照片或画面原样输入计算机内,也可将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拍摄到的景物输入到计算机内等等。(在此向学生展示数码相机)
2、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⑴由信息的输入与输出,都需要相应的设备而引入到输入、输出设备。
⑵教师出示幻灯片:学生讨论并在书上连线,学生练习、交流,分析为什么?
⑶最后请学生在教师机上连线。同桌的同学互相批改。
三、学生做教材后的想一想、练一练。(通过练习巩固、提高能力)
四、全课总结:我们学习了计算机中信息的传递,了解了计算机常用的输入、输出设备,回家后就可以正确地告诉自己的爸爸妈妈计算机中哪些是输入设备,哪些是输出设备。小朋友们都能正确区别,你们真是聪明,希望小朋友们再接再厉,学好以后的内容。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5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下)第8 课《文章标题更醒目——制作艺术字》,是在学生对Word的基本知识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制作图文并茂电子报的初步知识。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是艺术字的插入方法及简单的编辑处理和修饰,教学重点是艺术字的插入方法、艺术字大小、位置及形状的调整方法,教学难点是设置艺术字的阴影与三维效果。
本课内容制作艺术字,从表面上看是针对文字的处理,其实质是在Word中编辑图片。艺术字作为一种特殊的图片,既有图片特征,又有文字特征。如:通过控制点调整大小、移动位置、调整形状等均为图片操作技法,而插入艺术字过程中编辑文字这一项,又跟上一单元所学文字的修饰完全相同。教学中学生可能会隐隐约约感觉到艺术字类似图片(因为金山画王中的《用卡通拼图》一课中有过类似操作),但这方面理解起来难度较大,没必要跟学生作细致介绍。因此,教学中把大小的调整、位置的移动作为新知识让学生探究。
二、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是在学生掌握Word中对文字的基础编辑方法后的第一课,在此之前,学生最感兴趣的就是对文字的字体、字号、字的颜色进行操作,而艺术字具有特殊的造型、丰富多变的色彩,这些特征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很高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艺术字的插入方法;
2、使学生学会调整艺术字的大小、位置、形状,会设置艺术字的'特殊效果;
3、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感恩之情。
四、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采用演示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法。
过程设计:
一、课前准备:
本课教学中,插入艺术字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使用菜单,另一种是使用绘图工具。实际教学中,一般情况下学生机上Word程序中的绘图工具栏是关闭的,对于绘图工具栏的打开操作,在第一单元第一课《创建Word文档》中已经学过,非本课知识点。因此,为了使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便于发现艺术字插入工具,在课前提前指导学生打开绘图工具栏。
二、素材选取:
本课教学设计以即将到来的学生较熟悉的母亲节创设情景,目的在于让学生以对妈妈的爱为学习出发点,调动学生努力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做,能够激发部分厌学的学困生再次萌生努力学习的决心。另外,艺术字除了用作文章标题外,学生更喜欢用它去制作贺卡,以母亲节贺卡为题材,学生创作时能够带着自己对母亲的爱去创作,不仅学生会努力开拓思维,而且作品的内容会十分严谨,这种情况下学生一般不会随意输入。(实践中学生创作时,有的学生没想好,即使一个字不写,他也不会在给母亲的贺卡上胡乱输入)
三、环节设计:
本课教学共分以下几个环节展开:
1、情景导入:
播放音乐《烛光里的妈妈》营造氛围,以“母亲节你想跟妈妈说些什么”切入,以课件《妈妈我爱你》引出课题。
2、探究新知:
引导学生针对插入艺术字的方法、调整方法展开探究,通过学生演示汇报交流新知。其中插入艺术字方法上,注重学生演示准确性的同时,鼓励插入方法的多样性。调整艺术字时,依据学生探究情况老师作适当补充,在普遍困难的情况下老师进行演示教学,指导学生认识到调整的关键步骤。对于艺术字特殊效果的设置,首先以艺术字欣赏的形式引出,向学生指出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特殊的效果能够使主题更突出,然后组织学生参照课本介绍自学自练。
3、大显身手:
本阶段利用课件给学生明确任务及要求,鼓励学生开拓思维、大胆创作。
4、作品展示与评价
通过学生作品展示,组织引导学生开展互动评价,发现别人优点,提出合理化建议,充分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5、收获与小结:
组织学生小结本课所学知识与技能,分享学习的成就与快乐,同时以母爱的伟大与母亲的艰辛付出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6
各位评委,你们好。今天我说的内容是江苏省科学技术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下册)中的第一课《认识word》。
一、教材的分析与处理
本节课《认识Word》一节内容,是四年级的内容,在本册教材中是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环节,它起到承上启下的知识链接作用,基础性很强对学生今后的电脑技能学习有着深远的意义。学习《认识Word》不仅可以巩固前面已经学过的“块操作”及“美术创意”,同时为学习其他“修改文档”、“板报设计”打下基础,根据新课程内容标准,学生必须熟练掌握、了解Word窗口功能,学会常用工具栏的名称、按钮的使用及文字输入。从而更有效、更直观化、更形象化地提高“新建文档”、“保存文档”的重难点教学效率,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巩固和提高。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电脑的认识有一个共同性是好奇,但是要他真正的按教材去学习一般的兴趣都不高,学习比较被动,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很多学生对电脑的好奇只停留在玩游戏上。加上学生的来源不同,本地生之间的差异性,本地生与外来生之间的差异性,体现在电脑技能基础、知识接受能力的个性差异。于是,我设计的教学任务要顾及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要顾及到学生的技能基础和个体差异,同时也要注意到他的可行性、操作性和实用性。因此,我的教学设计又要考虑到的教学进度和学生的整体基础,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安排的任务要符合学生生活实际,还要注意任务的层次性,由学生自主选择。另一方面设置较高层次、一般层次、较低层次教学,从而保证每位学生都有一定的收获。
三、教学目标
鉴于对教材的解读和对学生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认识word窗口的组成,了解word的启动方法及word文档的保存方法。
2.掌握word中菜单栏、工具栏的使用方法。
3.形成利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的意识并提高相应的能力。
4.让学生积极尝试用计算机来表达思想。
5.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知识迁移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启动和退出word的方法。
2.难点:认识word窗口的组成及其主要功能。
五、说教学设计
为了能够让学生有效的掌握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我预设了如下的学习活动。
1. 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2. 设置任务,自主探究。 [小学教 学设计 网-更多信息说课稿]
3. 参与游戏,突破难点。
4. 归纳总结,成果展评。
具体阐述如下:
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师:展示用Word编写出的各种诗歌、日记、短文等作品。图文并茂的文学作品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认识Word的教学埔平道路。
首先让学生观察、欣赏教师所展示的各种文学素材。
师:这些漂亮的作品都是用文字处理软件word制作的。Word功能强大,我们可以做word来写作文、记日记,还可以在文章中插入漂亮的图片,做好以后,还可以用彩色打印机打印出自己的得意之作,让我们开始学习word吧。
[从学生身边的活动出发,让学生对新的知识点产生兴趣,由此感知知识对生活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出更强烈的学习欲望,不断探索科学知识的真谛。]
二。设置任务,自主探究
活动1:word的启动。
教师示范。
单击“开始”按钮,依次指向“程序”、“microsoft office”、“microsoft office word 20xx”,单击“microsoft office word 20xx”命令,打开word 20xx窗口。
[板书:word 20xx的启动。执行“开始——程序——microsoft office——microsoft office word 20xx”命令。]
学生操作。
教师提问:是不是还有其他的启动方法?
学生上机尝试,请个别学生向全班学生做示范。
讨论:�
[通过学习让学生顺利地启动“Word”窗口的方法,并对其窗口进行初步的认识。]
三。参与游戏,突破难点。
活动2:word窗口的组成。
1. Word窗口和写字板窗口很相似,先打开写字板窗口让学生说一说各部分的名称。
2. 打开word窗口,教师介绍常用工具栏、格式工具栏、任务窗格、状态栏等。
3. 小游戏:
游戏1:在菜单栏中找命令。
游戏目的:熟悉菜单栏中的命令,每小组至少说出5个。指出相应命令所在的菜单,能说出命令的功能。
游戏2:在工具栏中找命令。游戏规则同上。
教师:工具栏中的所有命令在菜单栏中都可以找到,你们相信吗?
与教师比一比:学生考教师,由学生说出工具栏中的命令,教师在菜单栏中找出相应的命令。
4. 小练习:输入“实践园”中的文字。
[通过游戏的方法使学生始终保持兴趣高昂的状态,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活动3:保存word文档。
1. 单击“文件”菜单中的“保存”命令,弹出“另存为”对话框。
2. 在对话框的“保存位置”框中选择D盘中自己的文件夹。
3. 在对话框的“文件名”框中输入文件名。
4. 单击“保存”按钮。
学生完成“实践园”。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从比较中掌握正确的文档保存方法,完成保存文档的操作,完成了理论到实际的应用,实践了知识的迁移。]
活动4:退出word。
学生自主尝试退出word的方法。
[培养学生:
(1)动手能力(敢于大胆操作,掌握正确的Word操作方法)
(2)动脑能力(敢于思维、想象,有探索精神,有求知欲)
(3)动口能力(敢于师生对话、同学交流,观点互动、取长补短、共同分享)。]
四。归纳总结,成果展评。
现在每组推选一名本组中画的最有创意的作品进行全班展示,大家分别给每个作品进行打分,评选出小小打字员。
(学生进行自主点评,打分,说说好在什么地方,有哪些方面做的还不够。)
[通过全班交流,更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各奖项的评比,达到了对学生学习活动进行多元化评价,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最后教师归纳总结。
六。教学理念。
纵观本课的学习活动的预设,我始终立足于提升学生的信息�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7
一、教材分析:
《聪明的机器人卫士——避障传感器》是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第9课第二课时的内容,在前几课时中,学生已经认识了避障传感器,掌握了避障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仿真环境的设置等基础知识,本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编写避障程序的方法,同时为后续学习其它传感器打下良好的编程基础,因此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生是五年级学生,学生有一定的LOGO语言学习基础,素质较好,有较强的动手动脑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永久循环模块、条件判断模块、避障传感器模块、高速电机模块的使用方法与作用。结合不同任务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模块进行编程。
2、能够结合仿真环境中机器人运行的情况,分析解决遇到的问题,对程序进行调试。
过程与方法:
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灵活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探究中,形成科学思维的方式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良好品质及抗挫折的能力。
四、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编写程序。
教学难点:条件判断模块、高速电机模块的使用方法,程序的修改调试。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学生自学任务提示课件。
学生方面:要求学生对先前的知识掌握比较好,能熟练使用诺宝编程平台。
设备方面包括:多媒体教学软件、投影仪等。
六、教法和学法:
机器人课的教学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本课的教学设计是以任务驱动为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置身于自主探究、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动态氛围中,注重对学生学习经验的培养,注重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以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出现,通过从简单到复杂任务设置,使学生感悟更多,收获更多。
七、教学过程
我设计的教学过程有这样五个环节
1、谈话导入,揭示主题
上课伊始,我是这样说的,博物馆里有一件镇馆之宝,需要找一名最聪明的机器人卫士来看守,想不想让你们的机器
设计意图:使用这样的谈话法导入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很近,让学生认识到机器人是为人类生活服务的,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及学习的热情。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布置任务:永久循环等四个模块的使用方法。(课件)
组织分组:生自由分组。
(2)执行任务:
生:利用教材及实践操作,合作讨论等方式。
师:巡视指导,参与。
(3)汇报交流:
生:汇报、质疑、补充、解答。
师:引导、点拨、释疑。
设计意图:
(1)采用小组探究学习法,意在让学生在和谐合作的氛围中主动学习。
(2)分组汇报交流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意在让学生学会聆听,学会思考,取长补短,也为下面的学习扫清障碍。
(3)让学生在黑板上排列四个模块的顺序,同样检验学生学习成果,而且渗透编程方法,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3、上机编程,仿真运行
(1)布置任务:编写机器人躲避前方障碍物的程序,并仿真运行成功。
(2)执行任务:
生:尝试编程并试运行。
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修正程序:
生:演示操作并解读程序,其他同学观察、质疑、补充、解答。
师:引导、答疑、补充。
(4)检验黑板上同学们板书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
(1)上机编程,锻炼学生动手、动脑、逻辑思维的能力。
(2)汇报交流:让学生通过程序展示,既检验学习成果,而且同学们也将本课的难点一一摆出,集大家的智慧,分散了难点,使难点逐一击破。
(3)检验板书:通过编写出的正确的程序流程图验证板书的正确性,加强学生自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巩固提高、拓展应用
(1)布置任务:导入时提出的任务,保护镇馆之宝。(围绕圆形障碍物走)
生:个体或以组为单位自主尝试编写程序及仿真运行。
师:监督、巡视、记时。
(2)成果展示:
生:展示成功同学的程序,并介绍编写意途和构思,其它同学聆听,汲取经验,互相学习。
师:鼓励,赞扬,聆听。
设计意图:这个练习既有巩固,更有提高的作用,此部分的设计完全考验学生对四个模块的灵活运用水平,对知识的触类旁通及逻辑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编程态度。并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5、经验总结、课后思考:
生:总结本课学习收获。
师:总结本课知识点,提出希望。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来,也能带着问题走,为下节课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八、设计意图:
为了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我在组织教学、把握学生回答的正确性,以及没有被学生关注的问题上稍加提示,都意在起抛砖引玉之功效,极大限度的留给学生去思考、去发挥、去创新的空间。在任何一个环节都尽量避免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九、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这节课一节机器人课,“避障传感器”的相关知识是比较枯燥、抽象的机器人语言,通过这节课学生的行为,已将知识诠释的通俗易懂。本课主要体现了三大特点是“新、实、活”。
一、“新”。本节课教学结构的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都体现了一个“新”字。
教学结构上,一改传统讲授为主的特点,只发挥了“引”的作用,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自主创新的学习中,克服传统教学主动接受知识的毛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手段上教师熟练运用多媒体广播、示范、监控,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方法上,学生互相质疑,转换教师、学生角色,让学生在互相合作中,自主探究,既培养了合作精神,也提高了操作能力。
二、“实”。本课没有“蜻蜓点水”的现象,处处体现了一个“实”字。
1、选题真实。选择的活动主题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生活实际出发创设学习的主题。也就是为我们阿城博物馆挑选一位看守镇馆之宝的卫士。
2、知识点落实的扎实。本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是学生提出来的,老师又归纳总结分类形成四个组,每个组研究一部分知识,学生采用分组合作的方法进行探究、实践、讨论、互相学习的方式将知识重难点分教研,化整为零,逐个击破。而且在学习高速电机模块、永久循环模块他采用了知识牵移的方法来完成的。编程时为降低难度,他采用充分发挥流程图的优势,让学生上黑板上贴流程图。
3、课前准备的充实。
在学习避障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这一部分,教师自制了一个小的演示课件,直观生动的课件将抽象的知识一下变的直观了。
学生在自学、小作合作及汇报几个环节,教师都有学生的学习提示,汇报要求等文字材料。给学生的学习指明了方法。
4、展现出来的是朴实。
为什么朴实,因为这就是我们平时教学中的一节课,没做任何修饰的一节实实在在的课。
三、“活”。在本节课上的鲜活是最明鲜的特征。每个细节似乎都是在动态的氛围中完成的。
1、任务的布置是动态的。想让你的。机器
2、学生要学习的知识是活的,教师没定性要求,那些同学学什么,而且根据同学自己的特长和爱好,选择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然后到对应的研究小组,而且是可以自学,也可以和旁边同学一起研究学习。
3、任务的完成的过程是动态的。学生从选择任务——分析任务——解决任务过程——初步完成任务——展示汇报——评价交流——再修改完成任务。
4、任务的设定是动态的。由易到难,先学习前避障传感器来躲避前方障碍,再学习左避障传感器或右避障传感器沿着障碍物行走。
5、知识的迁移是动态的。从过去的直行模块迁移到高速电机模块。从过去的重复循环模块迁移到永久循环模块。
6、课堂一个个闪亮、鲜活的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学生的思维也活了起来。(如在展示并解读编写思路时,冯志达说我在程序中放了一个发光模块,因为晚上巡逻,发光模块做为机器人的照明灯,还加了一个风扇模块,做为打击敌人的有利武器。)(李行说我给程序中加上了画笔模块,他说是为了留下巡逻的轨迹,表面看像机器人跳舞一样非常的美观,实际为调试程序提供方便)这些都超出本节课的研究范围,全部都是学生的想像。
当然本节课的优点背后,还有许多的不足。第一、时间把握的不太准确。2、本节任务量有点大,因为这个班级的同学基础很好,学校机器人小组的同学比较多,所以完成的很圆满,如果不是这样的基础的同学,他们完成这节课的任务会有一些吃力。第三,就是评价,我认为也是本节课最大的问题。教师的评价语言单一,学生之间互评不到位。而且缺少准备性评价和过程性的评价。所以课后,我重新设计了以下评价表。
课堂自检表
学生姓名:————
项目123说明
上课是否认真(听讲、讨论、交流)1=认真2=一般3=不认真
是否积极(发言、提问、询问、讨论、交流)1=积极2=一般3=不积极
是否自信(与别人不同意见时、尝试性操作时、表达想法时)1=经常2=一般3=很少
是否善于合作(听别人意见、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1=能2=一般3=很少
思维条理性(能有条理表达意见、解决问题清楚、做事有计划)1=强2=一般3=不足
思维创造性(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独立思考)1=能2=一般3=很少
总评: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8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鞠躬)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我来出谋划策。(板书标题)
我准备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设计和评价分析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首先说教材
本课内容选自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第课《我来出谋划策》。本单元重点介绍如何(单元目标)运用电子邮箱、网络论坛、即时通讯工具以及博客,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操作习惯,树立正确的网络意识。等,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发电子邮件,使用即时通讯工具等技能之后,开设的更高层次的任务,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学会如何正确面对网络,如何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意识,正确看待网络游戏的利与弊。了解计算机的其他功能。熟练掌握网络通讯工具的使用技能。该年龄学生计算机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对信息技术课非常感兴趣,乐于探究利用计算机做自己想做的事,但我也应该看到小学生比较好玩、好问、好奇,对理论性强的知识点不易理解,对具体的操作较容易接受。他们开始从被动的学习主体向主动的学习主体转变,应多培养他们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制订了以下相应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利用多种手段进行成果的交流与共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意识,以正确的态度面对网络游戏
本课主要围绕学生就网络游戏的利与弊以及应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网络进行讨论展开,所以我把本课的重点定为: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多种网络通讯工具进行交流与讨论。
难点定为:如何让学生树立健康的上网习惯,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意识。
二、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采用了创设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法和巩固练习法。通过感知——模仿——迁移——运用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正确操作方法,运用操作方法去实践,从而培养学生对于信息的获取、分析和处理的能力。教学中,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变被动学 给出一个个的小任务,让学生自已动手,自主探究。以任务的方式再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教学内容合理的流动
三、说学法
新课改下的信息技术教学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要以学生为主心。使学生处于主动的地位。因此,我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和讨论协作学习相结合的学法来引导学生来完成学习任务。
四、说教学准备
硬件准备:带多媒体教学系统网络教室
软件准备:windows操作系统,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
素材准备:课件、视频等素材
五、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当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分四部分来完成本次教学:
首先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接着是任务驱动自主探究,第三是巩固知识课堂练习,最后是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第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兴趣是学习的力量源泉,是学生能力培养与提高的
前提。有了兴趣,才能唤起学生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探求未知领域。充分利用多媒体工具把形、声、色等各种信息作用于学生感官,创设出一种温馨和谐的教学氛围。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学生好奇好动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主动的接受学习任务。
第二、任务驱动自主探究:要善于发现,并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任务驱动自主探究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锻炼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首先我会向同学们出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第一个:网络游戏的利与弊。第二个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网络游戏:第三个怎样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意识。任务提出之后,同学们探究思考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看看谁最先得出结论。这样意在培养学生自动探究的学生习惯。在操作过程当中,学生的水平不一,这时候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解决,适时加以点拨。这种“信息交流”,不仅扩展了学生的视野,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既延伸了课堂教学内容,又增加了学生的信息知识。
第三、巩固知识课堂练习: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工具课程。
而其中的技能又是最重要的,理论知识是技能的基础,技能是理论知识的目的。只掌握知识没有技能就如同纸上谈兵。要真正把所学习溶入到自身,还必须亲身实践,动手操作。学生通过以上知识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如何运用网络交流讨论。他们在任务的驱动下,自主探究、动手实践,解决了问题。学生的角色从“让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学习的兴趣也在不断的提高,好奇也随之得到满足。
第四、归纳总结,布置作业:在结束本节课的同时我会让同学们谈一谈这节课
自己的收获,不仅能让同学会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对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加深对本节课重难点的理解。接着布置作业。
六、评价分析
评价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不仅能检验学生一节课学习的效果,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一种鼓励,激发学生创新动机,发挥他们的创造力。首先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并对学生的总体情况进行评价分析。重点从“行为养成”、“学习内容”、“学习兴趣”三个方面进行评价,要积极体现评价是鼓励、评价是指导。在评价的最后,指出不足之处,以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提高。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意了情景(设计)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将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放在首位。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我创新,变被动学 既提升了学生的知识技能,又陶冶了情操。
我的说课完毕。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指导。谢谢!(鞠躬)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9
一、说教材
《用“E”眼看世界》是吉林省小学信息技术课本三年级下册的第一课。根据课程内容我将本课划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以引导学生认识因特网,掌握用IE浏览器打开、浏览网页为主。第二课时以正确使用IE浏览器的常用工具快速浏览网页,应用IE浏览器收藏网页,设置默认主页为主要内容。我这节课要进行的是第二课时的内容。
根据课程内容,我确定本课教学内容除要掌握本课的知识点外还要培养学生正确有效的以读书指导操作的学习方法。教学重点是正确使用IE浏览器快速、准确地查看网页,教学难点是IE浏览器常用工具的使用。
二、说理念
1、明确任务,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无论采用何种学习方法,首先要明确学习任务。学生如果对所学知识没有目的,势必造成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因此,学生每次探究一个新任务之前我都会明确地告诉他们任务的主要功能,使他们有目的的学习。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从书本上获取知识是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无论是理论性较强的课还是实践操作性较强的课,我都注意指导学生养成阅读教材的习惯,看懂书的内容及要求,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主体独立参与学习,发挥主体作用奠定基础。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除了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掌握知识内容,更注意指导学生学习的方式——以读书指导实践,以实践验证理论。学生自学后通过请同学做老师的形式让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总结操作方法,使全体学生的新知识得以巩固,同时也是为学生自学成果的一个展示与交了场流提供所。这样以来几乎不用教师做任何讲授,学生基本上都能理解上述内容。当然有的时候,教师也要做适当的总结与演示。
2、放手实践,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自主性学习过程以"先学后做"、"边学边做"为基本特征,由于信息技术学科讲求的是“精讲多练”,在学会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放手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但所谓的放手也不能完全放任学生实践,而是通过有目的的实践操所,使学生在巩固新知的同时,思维、技能和情感等多方面也得到锻炼与熏陶。在本节课的设计中,从学生们的兴趣点出发,结合导入部分的内容,让学生在众多景点中找出几个自己感兴趣、喜爱的网页进行收藏夹的添加,即让学生学起来有兴趣,也符合我们这次的主题。
三、说程序
首先以复习的方式导入新课,比一比看谁先打开“”网站。以竞赛的方式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斗志。
然后请同学们随意浏览网站,并说说你最喜欢的内容,使学生对网站内容有进一步的了解,这不仅是向学生推荐一个好站点,同时,也时给学生创设一个复习浏览网页的情境。
接下来,教师导出五个常用按钮,并以此指导学生参考教材学习的方法。学生结合此方法学习五个按钮的用法。
在小结汇报五个按钮的用法之后,由学习到的主页按钮直接导出设置IE浏览器的默认主页方法这一学习任务。
完成所有的学习任务以后,是一个必要的评价过程,教材向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自评表格。我结合自评表格和课后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课的知识点。
四、《用“E”眼看世界》课后反思
本月24日我在三年五班进行了《用“E”眼看世界》一课的教学。这一课我主要进行了IE浏览器常用工具和设置浏览器主页两个内容的学习,这些内容主要是IE浏览器的入门知识,知识内容比较简单、枯�
我教学的这个班的学生已经有了上网的经验,而且个别学生在父母的指导下对IE浏览器的使用也不陌生。但这必竟不能代表全班学生的学习程度,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仍然将IE浏览器的常用工具的使用确定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另外,我们使用的教材是省编的《小学信息技术》课本,现在的教材是这学期新修订的,教材中课程的设置和内容的确定都发生很大的变化,教材中对技术的'指导更加具体、详细了,这也和现在各种计算机教程的编写相似,�
基于以上特点,我将学会自学方法,参考教材学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这种学习方法还不熟练,对教材的阅读理解能力限制了学生的学习,使学习的速度慢了下来,但是我利用学生汇报和小结弥补了这一缺点,但也表现出了学生的学习气氛不够热烈。但是我深信按照这种学习方法,秩序渐进的训练下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会形成,并使其终身受用。
这节课还有一些问题存在,由于受到上网速度的限制,学生在打开网站、浏览网页的时候耽误了一些时间,以至于课程的后半部分时间显得不够用了。这虽然是教学上网的课程的通病,但是我觉得我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在这样的课堂上怎样能更合理的安排时间。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10
《我让飞机上蓝天》是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第七课的内容。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他们从三年级上学期就开始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对画图已有一定的认识和基础。本课内容是在此基础上,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画图程序里的移动和复制技能,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因此,我确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画图”软件里的两种常用技巧——移动和复制,学会正确处理图形。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团结合作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本课的重点是掌握图形的移动和复制技巧,以简便作图的过程体现计算机作图与普通作图的不同之处;其中图形的透明与不透明处理是本次教学的难点。
课堂中我采用的教法有“创设情境法”、“任务驱动法”、“评价激励法”。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因此我采用了主体式教学模式。创设情境,设置任务,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查漏补缺,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新知识学习后,我采取了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
学生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操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让学生带着任务通过课堂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根据本课教学目标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设疑激情
2、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3、归纳总结,体验成功
4、心灵感悟,拓展延伸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情
兴趣是学生的学习动力,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并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来导入新课,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最佳的教学方式。本着这种教育理念,我是这样来导入的:鸟王国里正在举行狂欢会,同学们想去参加吗?那我们就赶快出发吧!接着播放一段动画《快乐舞曲》,并跟学生一起跳动起来,让学生融入在欢快的乐曲中,把学生的思维带入舞会现场。然后,出示小鸟的图片。图上的小鸟正合着乐曲跳着欢快的舞蹈,多美啊!这时,一位同学提出问题:“树上怎么还有两只小鸟没有飞起来了?”同学们开始议论起来:“可能是它们受伤了。”“可能是觉得伙伴儿太少,没意思!”还有同学说:“它们想邀请森林里更多的小鸟都来参加它们的舞会。”我赶紧提议:“我们一起去帮帮它们吧!”(学生说出很多方法,我对他们积极思考问题的热情给予表扬),并从学生的回答中,着重肯定了两种办法:一是让树上的小鸟飞起来(图形的移动);二是增加几只小鸟(图形的复制)。接着,我便运用这样的。导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同学们想让今天的舞会更热闹、更精彩吗?那就赶快去学会图形的移动和复制这两个本领吧!”
设计理念:以学生感兴趣的小动物着手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处于精神振奋状态,为学生顺利接受新知识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1、图形的移动
同学们有了想让舞会更狂欢的急切心情,有了强烈的学习的欲望,我立即打开“小鸟”的图片,让学生想办法使树上的小鸟飞起来,也就是移动小鸟。同学们很快投入到学习探究中。然后通过自己反复探究,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掌握了图形移动的操作要领。接下来,我请一位同学到台前演示,并进行讲解,学生通过看同伴的操作,听他的讲解,结合自己的操作,很快掌握了图形移动的技能。树上的小鸟也飞起来了,同学们看到自己设计的小鸟飞起来了,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啊!
2、图形的复制
提示学生:“通过刚才大家的探究活动,我们让树上的小鸟飞起来了,要想让更多的小鸟都来参加舞会,该怎么办了?”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其中有几位电脑基础较好的同学说出了“复制”的办法,我肯定了他们的说法,便要求学生去探究复制的方法。
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我提示他们可以打开老师提供的帮助文件,寻找复制的方法,还可以互相讨论。同学们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经过一番尝试,掌握了复制的方法。这时,有几个同学在操作中提出:“为什么我复制的小鸟总放不到我想放的位置了?”看到同学们疑惑的眼神,我知道那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图形的透明和不透明处理方法。这也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此时,我便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示范操作给学生看,学生通过观看教师的直观演示,突破了本课的难点。在巡视的过程中,我看到学生在复制小鸟时比较慢,就提示他们,在帮助里找找有没有提高复制速度的技巧。很快,他们就从帮助中找到了方法,快速复制了很多的小鸟。
3、综合运用
在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图形的移动与复制技能后,我安排了一个小组比赛活动《看谁的青蛙最多》,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从素材图片里找到小青蛙的图片,运用所学的方法,把一只小青蛙变成很多只青蛙。同学们看到自己设计的青蛙唱着欢快的歌儿,高兴极了
设计理念:
本着注重学生亲历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既掌握知识,又培养能力。同时,我也以学习伙伴的身份对难点进行直观演示,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少走弯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快速掌握操作技能。
三、归纳总结,体验成功
学习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让学生把所学知识综合的创造性应用是我们教学的目的。
于是,我让学生打开画图程序中的素材图片,小组合作,想办法把素材中的一架飞机复制成多架飞机,并让这些飞机飞上蓝天。这就要求学生用到前面学习的移动与复制技能。
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后,就有一种动手创作、展示表现的欲望。于是,我赶紧让他们创作出一幅简单的绘画作品,学生作品成型后,引导他们从技法的运用、构图是否合理等几个方面,采用个人评价、组内互评、组间互评、教师点评等多种方式展开评价。较好的作品在全班欣赏。
设计理念: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运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让学生不要单一的只用好和不好,而要说出好在哪里。从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信息辨别能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这正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学力求的目标。
四、心灵感悟,拓展延伸
在本课即将结束时,我让学生重温了那段动画《快乐舞曲》,并让学生随着音乐和小鸟一起唱起来、跳起来,并适时鼓励他们:只要勤学善思,也会做出这么漂亮的动画!这样既对学生进行了情感的熏陶,又激励了学生努力学习。
设计理念:与本课开始相呼应,让学生再次感受奇妙的动画世界,同时培养学生从小就要有崇高的追求、远大的理想,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发奋学习。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
1、尝试发现,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注重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出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既学会了独立思考,又掌握了学习知识。
2、教学方式的改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教师让位,学生自主。将充分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积极性,与提高能力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只是学生学习发展的促进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3、交流评价,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课堂中注意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热情高涨,学习兴趣浓厚,有了学习的兴趣和愿望,他们就会自主地去学习,因此,达到了预期目标。当然,在今后课堂教学中,如何给学生提供更多、更广的思考与探索的空间,如何促进每一个学生有个性的发展与提高是我今后不断努力探索的课题。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11
尊敬的评委老师,各位同仁:
大家好!
我是来#,我说课的内容是: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四年级的《设计你的课程表》。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流程和教学总结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从内容上来看,这是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四年级第五单元第八节的内容。该单元的主要内容是掌握在MICROSOFT WORD中使用表格,并能对表格进行行、列、单元格等操作。
该篇课文在整单元教材的地位来看,可以说是比较重要的,这一课既是对前几篇课文在WORD中熟练插入图片、艺术字等知识点的复习,又涉及到表格边框、底纹的设置以及如何绘制斜线表头等新知识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通过制作课程表,使学生熟练掌握WORD中表格边框和底纹的设置;
b、通过课程表的表头制作,让学生掌握表格中斜线表头的制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
a、引入时,新旧课程表相互比较,用比较法激起学生尝试修改的愿望。
b、试一试,让学生看课文自学边框、底纹的设置,用探究法学习新知。(分组分任务探究,一组一个新任务)
3、情感态度价值观:
a、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继续保持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
b、通过创设挑战任务(设置页面边框),进一步培养挑战意识;
c、通过亲手制作课程表来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并增强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表格边框、底纹的设置,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继续保持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难点:绘制斜线表头时位置的调整。
四、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精心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在本课的导入中,我先出示一张没有修改过的课程表,
节次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
1语文数学语文英语数学
2数学语文数学数学语文
3体育社会英语语文综合实践
4英语美术美术品德与社会体育
5自习音乐语文音乐活动
6综合实践体育语文品德与社会活动
(课程表1)
再展示编辑修改过的课程表,
节次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
上午1语文数学语文英语数学
2数学语文数学数学语文
3体育社会英语语文综合实践
4英语美术美术品德与社会体育
午休
下午5自习音乐语文音乐活动
6综合实践体育语文品德与社会活动
(课程表2)
让学生通过两张效果不同的课程表的对比,强烈感觉到编辑修改表格的意义、效果,从而引出本课教学内容:设计你的课程表。
(二)分析作品:
通过分析对比作品,学生会发现第二张表格比第一张表格增加了边框、底纹和斜线表头,直观地发现编辑修改了的表格更加形象、生动,从而体会到了信息技术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三)尝试制作:
为了让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愉快的学习,我大胆地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让他们自主完成任务。这样,教师也有了充足的时间去进行分层辅导。
学生打开学习资料,学习设置“边框、底纹和斜线表头”。
分组尝试新知学习:
第一组尝试边框的设置
第二组尝试底纹的设置
第三组绘制斜线表头
(四)演示过程:
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对新知识的巩固,我让每组选一学生演示如何操作:
(1)边框设置
单击工具栏上的“表格和边框”按钮,出现“表格和边框”工具栏。选择“边框线型、边框粗细、边框颜色、外侧框线”进行设置。
(2)底纹色彩
单击工具栏上的“表格和边框”按钮,出现“表格和边框”工具栏。选择相应的单元格,利用“底纹颜色“按钮,为这些单元格设置底纹。
(3)斜线表头的制作
选择“绘制表格“工具,鼠标指针变为铅笔形状,在表格左上角画出相应的斜线。
(五)再次制作:
学生打开学习资料中的挑战任务,在舒缓的音乐声中,自由地设计自己的课程表。
教师给予学生提示,除运用今天学习的知识以外,还可添加图片, 艺术字表名及页面边框等。
为节省时间,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些图片素材。
(六)发展评价、拓展延伸:
选几位同学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学生欣赏并根据评比标准(底纹色彩搭配、表格边框的样式、独特的创意、漂亮的页面边框)进行点评。
在这个环节中,我利用多媒体教学功能展示学生有特色的作品,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和总结的能力。
(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发挥了聪明才智,设计出了很有个性的课程表,你们发现得真不错!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加上图片等,设计出更时尚、更酷的课程表,用打印机打印出来,贴在教室里。
六、教学总结:
计算机教育专家谭浩强老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谁有‘无机教学’法,我就会发现‘无水游泳’法!”,这充分说明了我们的信息技术课离不开计算机,离不开硬件的支撑。
在本堂课的教学中,信息技术具有潜在的优势:教学内容直观、操作使用快捷、方便,使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各种感官并用,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12
一、教材分析
《初识Powerpoint20__》是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下册)第的37课的内容。教学对象为小学四年级学生,Powerpoint是微软办公自动化软件office20__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件,它可以将文字、图象、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汇集在一个作品中,用它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简单方便,较容易微学生所接受,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Powerpoint也将成为学生今后进行其它学科的学习展示作品、学习成果的强有力工具。而且,四年级学生已经学过Word20__的操作,对Powerpoint的许多菜单、工具的操作会有种似曾相识之感,这些都有助于学生轻松进入Powerpoint的多媒体世界。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Powerpoint20__;学会启动Powerpoint,选择版式的方法;掌握幻灯片上文字的输入,格式设置的方法;理解建立新幻灯片和插入幻灯片的不同命令。
能力目标:能用Powerpoint制作两页幻灯片;具有一定探索新应用软件的能力;培养自主、协作能力。
情感目标:从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制作过程感受信息技术的'魅力而产生愉悦并受到感染;感受信息技术的价值,
教学重点:初步制作两页含有文本和艺术字的幻灯片。
教学难点:“新建”命令和“新幻灯片”命令,背景颜色设置。
二、教法阐述
对于新的应用软件,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对象迅速产生亲近感,Powerpint与word同属一个家族,非常利于学生比较发现它们相似的地方,基于本课内容的特点,本课主要采取“情境法”、“比较发现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注重从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变被动接受位主动获取,力促课堂教学在生动有趣、愉悦的气氛中展开。
三、学法指导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的自主建构为核心,便学生为知识的灌输对象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本课通过自主探索,小组讨论,协作交流等方式,帮助学生在不断探索,不断交流、不断评价中自然达成学习目标,改善学习方法,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能力。
四、教学准备
硬件:PIII级别以上50座标准机房。
软件:Windows98操作系统、苏亚星或远志多媒体教学软件一套(也可等同于此的其他软件)、Powerpoint20__、集图文声像于一身的优秀演示文稿。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为学生展示Powerpoint生动实例让学生感受Powerpoint的广泛应用和魅力,在欣赏、赞叹之余,教师顺势提出:这都是Powerpoint的功劳,这里面既有文字、图片、声音,又有动画,效果非常好,你想不想也来用Powerpoint做一个电子幻灯片?通过本学期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能制作出更精美的幻灯片来。兴趣是的老师,如果学习者对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他必将力排外界各种干扰,发挥个体强大的内驱力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二)、任务驱动,自主探究
任务一:启动Powerpoint。
学生机广播,教师介绍Powerpoint与Word都是微软公司出品的Office20__办公组件,有很多相同之处,你能联系Word的启动方法来启动它吗?交流启动的几种方法。
任务二:新建幻灯片。
教师紧接着启动界面,在“新建演示文稿”的窗口演示建立“空演示文稿”,在弹出的“新幻灯片”对话框内选区自动版式中的“标题幻灯片”,学生比较“新建演示文稿”和“新幻灯片”,讨论交流;学生操作,在第一张幻灯片上的相应框内输入文字(以“我的焦小我的家”为题作为本课任务,介绍自己的母校,本页添加校名、班级、姓名等文字),设置字体、字形、字号、颜色、对其方式等完成本次任务。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学生上前演示,学生评价。
(三)、引导自学,探索发现
任务三:插入新幻灯片。
说明优秀的演示文稿要充分表现某一主题往往需要多张幻灯片,学生自学课本P156页第二节,同桌合作,交流,完成插入第二张幻灯片,指名完成的出色的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前演示,全班交流。
任务四:给幻灯片插入“艺术字”和“文本框”。(内容为美丽的校园、敬爱的老师、亲密的伙伴等,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小标题)
由于学生已有在Word中插入艺术字和文本框的基础,因而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引导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这个环节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方法,可以是独立自学课本,可以是4人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也可以是主动邀请老师加入探讨等。
选派代表演示,学生总结评价。
任务五:设置背景颜色。
对初步完成的作品进行美化。这一部分对于学生熟悉的Word来说是陌生的,教师可把操作录制成教学软件让学生自学尝试,也可直接演示。
任务六:保存文件。
(四)、个性练习,提高技能。
在此基础上,提出让学生制作两页简单的演示文稿——个人简介。这个环节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题目可以自拟,幻灯片内容可以自定,充分
体现个性,展示学生个性。教师巡视指导。
(五)、评价反馈、指导激励
指名学生展示作品,然后学生进行交流,评价。评价先由学生自评,再由其他学生评,教师从主题鲜明、内容生动、色彩协调、操作正确、叙述有条理等方面指导学生评价,最后教师评价(还可进行优秀协作小组评选)。
纵观全课,以任务驱动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适时点拨指导,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13
一、教材分析
《美化教师节贺卡》是龙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五册第三课的内容,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它以前面学过的利用文本框制作文字,插入艺术字、剪贴画、图片等知识为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在图文并茂的幻灯片中添加背景的制作方法,使幻灯片更加的美观。为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创作提供较为完整的知识构架,给学生提供一个“将我所学,为我所用”的辽阔空间。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和操作使学生了解“背景”命令,使学生掌握使用“背景”命令设置幻灯片的背景的方法。培养学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审美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信息的综合素养。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自学,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学生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自主解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为今后学会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同学们的互助交流合作中,培养合作意识和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背景”命令基本操作方法。
难点:利用图片设置背景。
四、教法阐述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探究”等。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在教学中必须“立足基本操作,渗透基础知识”,从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处理任务出发,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完成任务,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具有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从而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
因此,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教学模式。通过创设一个选美的情境,设置一个个任务,引导学生自学教材内容,自己动手操作实践,并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查漏补缺,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变被动学
五、学法指导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操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六、教学环境
提供背景图片,幻灯片。
七、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五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引导质疑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三)巩固练习,体验乐趣
(四)归纳总结,完成构建。
具体阐述
(一)创设情境,引导质疑
首先出示两张幻灯片(一个是有背景 ,一个没有背景):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进行一次选美比赛,请从教师给出的演示文稿(一、二)中选出最美和最丑的幻灯片,并请说出自己的理由。
学生观察放映后进行小组讨论,发言。
通过选美比赛可激发学生兴趣。讨论时,应引导学生找出以下内容:有的幻灯片有背景,有的没有;有背景的漂亮,无背景的不漂亮; 引出问题:
什么样的命令能设置背景让幻灯片变美?
(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打开格式菜单,找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命令:“背景”。(提示,右键菜单出可找到)
1、自主探索,小组讨论:
请同学们使用“背景”命令设置演示文稿一的幻灯片的背景,看看聪明的你,能不能自已学会这个命令的使用方法,在此基础上两人一组讨论以下问题:
用“背景”命令加背景,有多少种选择?(在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之后,马上让学生自主看书学习、给孩子解决简单问题的机会,让孩子初步品尝到成功的快乐。用激励性的语言请学生自主探索,自主探索的目的: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小组讨论的目的是培养协作精神。)教师巡视课堂,观察学生探索情况,注意学生出错的地方,这些问题用演示系统投出。
2、请学生上台演示探索的成果(学生演示时,注意表扬学生,鼓励自学行为)。
3、教师演示(突出重点)
教师重点演示下列三个方面:
(1)是选择不同的颜色作为背景;
(2)是选择用图片作为背景;
(3)是选择过渡填充效果作为背景;
4、请学生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考察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表扬能提出问题的学生)
5、教师用演示给出正确答案:
(根据学生能力,灵活处理本处教学:
对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通过自行研究找到解决的办法。
对能力较弱的学生,则由教师引导完成这个教学点。
教师演示时,对“用图片作为背景”命令要着重强调,帮助学生找到图片所在的位置。(突破难点))
( 三)、巩固练习、体验乐趣。
请学生为学校的一名老师的幻灯片加背景,要求至少用上颜色、过渡、图片、这三个选项,然后相互比较,看谁做得好。
要求用颜色、过渡、图片的目的在于考察学生全面掌握的情况,学生设置背景后,教师机通过演示投出,请全班同学比较,找优点和缺点。(集体评价学生学习效果)
帮助老师做事,是小学生都喜欢做的事,学生们都能做得非常认真。最后通过相互比较,集体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欲。
(四)、归纳总结,完成构建。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命令?这些命令有什么用?
2、“背景”命令中各个选项你最喜欢哪一个?请说说你的理由
通过学生回答问题进行小结。
为了检验和促进每个学生达到预期的目标,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
八、设计理念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的总体的思路是:
1、由选美比赛引出:“背景”命令
2、学生自主探索这个命令的使用方法。
3、教师演示这个命令的使用。
4、以帮助老师做事,强化练习,巩固新知。
5、相互比美,相互比较,采用集体评价,以比美的方式调动学生情绪,激励学生进一步研究怎样设置背景。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14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中心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师,很荣幸与大家一起交流使用新教材的思路和具体做法。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美化计划文字》。下面我将围绕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和说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美化计划文字》是省《信息技术》教材小学版第三册的第4课。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同学。本课内容是文档处置知识铺垫的延伸,也是形成同学“了解熟悉——技巧掌握——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通过学习,让同学掌握如何改变字体、字号、颜色、字符等使得文章更加层次分明、重点突出。丰富的文字变化既可以美化画面,还可以让人感受理性美的熏陶,尤其是同学在学习了新的一种文字修饰的基本操作要领之后,学习兴趣更是被大大激发,学习热情也空前高涨,表示欲望极其强烈。在此过程中,还可结合美育进行教育。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同学的需要就是我们教学的动力。基于此,我设计了这一课时,进一步让同学掌握WPS的使用,同时培养同学的自我创新能力,进而唤起同学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并使同学受到美的教育。因此这节课是整合美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的文档处置知识的教学综合课。
单就内容而言,对已掌握了一定的WPS操作技能的四年级同学来说并不难,而且也是同学非常感兴趣的东西,因此在课堂上只需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重难点知识让同学通过自身探索、自主实践或通过互相协作或教师作适当个别指导协助解决。
二、说教法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法有任务驱动法、示范操作法、创设情境法等。
信息技术教学新课程规范提出,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通过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其他的协助,利用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的。从而标明:同学是学习的主体,知识获得的方法是同学去发现,教师的任务是为同学知识的获得创设情境,引导和协助同学通过意义建构获得知识,让同学在意义建构的过程中进行发明。因此,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教学中使同学变被动学
三、说学法
在学习方法上,本课主要让同学运用尝试法学习,培养同学自学能力,对于出现的问题,同桌之间相互讨论,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实现信息与思想的交换,以求得问题的解决和认识的深入,并能锻炼同学归纳、分析和表达的能力,培养同学敢说、敢探索的优良品质。
四、说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和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四年级同学的实际认知水平、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情感,设计本教学流程。
(一)设计理念
1、注重同学兴趣的引导,实现教学目标。在本节课中,我注重“因势利导”,创设情境,提高同学的学习兴趣。
2、注重学科整合。更新观念,践行新课程,依据大教育观。本课我整合了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同时注意了信息技术知识内部的有机整合。
3、讲练结合。单就内容而言,对已掌握了一定wps操作技能的四年级同学来说并不难,而且也是同学非常感兴趣的内容。因此在教学中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精讲重难点,挤出更多的时间让同学上机操作,提高技能。
4、改变学习方式,变被动学
5、分层教学的实施。同学不只有鲜明的个性,而且有差别。一切为了同学,为了同学一切。因此分层教学,照顾同学个体差别,使得每一位同学在教学活动中都能达到自身的“最近发展区”。
6、调动积极因素,促进同学学习。现在的同学一般都有很强的表示欲,在教学中充沛利用同学在实践中的成绩感,让同学展示自身的学习效果,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同学学习。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1、掌握修饰文字的字号、字体、字形、颜色以和字符间距离等其他格式的操作方法。
2、通过教师的演示和同学的练习,在掌握文字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能够使颜色搭配合理、字号大小搭配适当,编排美观,进而得到美的教育。
3、注重对同学审美的培养;注重同学的个性的发展;继续培养同学“先选定,后操作”的操作习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文字字体、字号的设置方法;字号的表示方法和大小比较。
2、文字颜色的设置方法。
难点
字符间距的设置方法;通过字体对话框美化文字的方法。
(四)说教学流程
1、放大抵触,生成问题
首先展示一个未经过文字修饰的排版不合理的文档,而后以变魔术的方式把这个文档变成文字修饰过的文档作品,让同学评判。同学通过已有生活体验肯定会发表自身的评价,认识到未经过文字修饰的文档作品由于缺乏变化而显得单调、不“美”。最后教师抓住时机提出教学内容:你们想学会让文章变得漂亮起来的身手吗?那好这节课我们大家一起来研究、学习如何美化计划文字。
此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调动同学的积极性,又巧妙设计了一个显而易见的缺憾,利用同学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使同学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从而乐学。同时也为后面的教学打下铺垫。
2、战略导航,自主建构
本环节分三个层次展开:
第一层次:点击工具,认识菜单。
我们要想把《课余计划》也变得那么漂亮,就得先认识格式工具栏的各种菜单,尤其是字号、字体、字形、颜色等工具栏的使用。教师一一介绍菜单的作用,介绍时边演示边介绍。
本环节我先让同学熟悉各种文字修饰的方法,积蓄经验,为培育同学的胜利学习奠定基础。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重视双基的教学理念。
第二层次:尝试操作,合作交流。
教师选定一个文件,根据文件的特征,让同学提出文字修饰方法,而后同学尝试自主操作。同学操作完成后,小组合作交流,修改修饰。
教师通过示范性的操作、教学媒体的演示使同学了解计算机操作的过程,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笼统的概念具体化,为创新动机的形成奠定物化的基础。特别是为同学形成操作战略提供协助。
第三层次:分步跟练,尝试使用
推选同学作品,师生一起评点,各自修改。
1、美化标题:选中标题文字,设置其字号为“一号”。字体为“华文彩云”还有颜色设置为“绿色”。同学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审美观进行文字修饰。
2、正文让同学尝试解决问题。
集体探究,提出修饰的最佳方案。教师组织同学操作。同学操作中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辅导。
实践操作是信息技术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同学创新能力的前提,在整个课堂结构中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同学进行上机操作,提高操作能力。同时,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在以同学为中心思想指导下,我的设计偏重学习的设计,让同学有更多的主动与自由。
3、提升技能,合作探究
选定一篇未修饰、编排的文章,让同学尝试解决。遇到问题,同学自主探索,合作解决。
(根据电脑教学的实际情况,一般都是同学几人一组,合用一台电脑,这就要求同学自觉地学会与人合作。在与同伴合作的过程中,和时发现他人的优点,同时鼓励同学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多向其它同学去学习。让同学充沛运用自身的智慧来解决新问题。)
4、梳理经验,达成自构
协助同学输理知识,归纳总结。
让同学互相说说是怎样给《课余计划》“化装”的。
5、课外延伸,整合学习
选定自身的一篇作文,进行文字修饰,文章编排,然后打印,交给家长评价。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15
一、说教材
《制作作息时间表》是义务教育山东省小学课本(第二册下)第四课的内容,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这一课是制作表格的基础,也是对word软件的高级应用。在教材安排上,它承接常规文档的制作,下接图文并茂的内容。教材的内容上,采用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语言,准确地介绍信息技术的科学概念和一般原理,采用图示法指导同学们“边讲边操作,边动手”,使同学们在做中学、学中练,从而使教材易懂、易学。教材的目的是教同学们学会制作规范表格的方法。重点在于设计表格和对表格中文字的设置。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学生学会建立规范表格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团体协作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掌握规范表格建立的方法和文字格式设置的方法。
难点:表格的设计和文字格式的设置。
四、教法阐述
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在教学中必须“立足基本操作,渗透基础知识”,从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处理任务出发,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完成任务,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具有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从而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
为了让学生掌握本课的内容,我采用了情景导学法与任务驱动法,帮助学生消化本课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主体作用。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辅之以演示法、比赛法,并借用了艺术课的“三位一体(即欣赏、技能、情感)”教学法,以期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五、学法指导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强调的: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在这节课中,我始终引导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与求知欲进行学习与操作,通过自主探索获取知识与技能。把“自学—尝试—创新”的思想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明确目标任务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发现方法、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教学环境
多媒体电子网络教室
七、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五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二)任务驱动,自主学习
(三)综合运用,知识拓展
(四)作品展示,知识巩固
具体阐述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首先提问同学们:你们什么时候到校呀?为什么你们会按时下课,按时来上信息技术课呢?什么时候你们回家呀?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引出学校运转是有规律的,同学们按时上下课,按时放学回家。引导同学们找出学校是怎样有规律的运转的。
(二)任务驱动,自主学习
任务一:创建表格
老师出示学校的作息时间表(电子版和打印版),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看看我们学校的作息时间表有几行几列。老师提问同学回答,一致通过后,由同学们自己来制作12行3列的表格,老师巡视指导。
任务二:在表格中输入文字
请同学们参照老师给出的学校作息时间表填写表格。
任务三:设置表格中的文字格式
提问:同学们注意到没有,老师制作表格中的文字和同学们表格中的文字位置好像不太一样哦?同学们觉得哪一种更漂亮一些呢?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如何使用“单元格”对齐命令。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提示,让同学们通过观察找出不明显的差异,以此来锻炼同学们的`观察力并且提高同学们的审美能力。
(三)综合运用,知识拓展
同学们既然会制作作息时间表了。那么同学们能不能制作出你们班的课程表呢?希望同学们课下的时候证明给我看,下节课的时候展示给老师看好不好?
(四)作品展示,知识巩固
找出好的作品展示给同学们看。同一班的同学做出好的作品,对全班同学都是一种激励,老师就是要以此来激发所有同学的学习热情,认真的制作表格,向好的同学看起。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制作规范表格的方法,但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你们制作的表格相比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展示给同学们的还不太一样,是哪不一样呢?这个问题留作课下讨论,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动手解决一下,看能不能达到老师的水平。
八、设计理念
1、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变被动学
2、情景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在每一个任务抛出的时候,都创设了许多适当的情景,以此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在情景中积极主动地接受任务。
3、分层教学的实施。怎样照顾到学生个体差异性,使得每一位学生在教学活动都获得个体的发展。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16
一、说教材
《美化计划文字》是省《信息技术》教材小学版第三册的第4课。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学生。本课内容是文档处理知识铺垫的延伸,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技巧掌握——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如何改变字体、字号、颜色、字符等使得文章更加层次分明、重点突出。丰富的文字变化既可以美化画面,还可以让人感受理性美的熏陶,尤其是学生在学习了新的一种文字修饰的基本操作要领之后,学习兴趣更是被大大激发,学习热情也空前高涨,表现欲望极其强烈。在此过程中,还可结合美育进行教育。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学生的需要就是我们教学的动力。基于此,我设计了这一课时,进一步让学生掌握WPS的使用,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并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因此这节课是整合美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的文档处理知识的教学综合课。
二、说教法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法有任务驱动法、示范操作法、创设情境法等。
信息技术教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通过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其他的帮助,利用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的。从而表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知识获得的方法是学生去发现,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知识的获得创设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意义建构获得知识,让学生在意义建构的过程中进行创造。因此,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教学中使学生变被动学
三、说学法
在学习方法上,本课主要让学生运用尝试法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对于出现的问题,同桌之间相互讨论,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实现信息与思想的交换,以求得问题的解决和认识的深入,并能锻炼学生归纳、分析和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敢说、敢探索的优良品质。
四、说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情感,设计本教学流程。
1.放大冲突,生成问题
首先展示一个未经过文字修饰的排版不合理的文档,而后以变魔术的方式把这个文档变成文字修饰过的文档作品,让学生评判。学生通过已有生活体验肯定会发表自己的评价,认识到未经过文字修饰的文档作品由于缺乏变化而显得单调、不“美”。最后教师抓住时机提出教学内容:你们想学会让文章变得漂亮起来的'本领吗?那好这节课我们大家一起来研究、学习如何美化计划文字。
此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巧妙设计了一个显而易见的缺憾,利用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从而乐学。同时也为后面的教学打下铺垫。
2.策略导航,自主建构
本环节分三个层次展开:
第一层次:点击工具,认识菜单。
我们要想把《课余计划》也变得那么漂亮,就得先认识格式工具栏的各种菜单,尤其是字号、字体、字形、颜色等工具栏的使用。教师一一介绍菜单的作用,介绍时边演示边介绍。
本环节我先让学生熟悉各种文字修饰的方法,积蓄经验,为培育学生的成功学习奠定基础。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重视双基的教学理念。
第二层次:尝试操作,合作交流。
教师选定一个文件,根据文件的特征,让学生提出文字修饰方法,而后学生尝试自主操作。学生操作完成后,小组合作交流,修改修饰。
教师通过示范性的操作、教学媒体的演示使学生了解计算机操作的过程,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为创新动机的形成奠定物化的基础。特别是为学生形成操作策略提供帮助。
第三层次:分步跟练,尝试使用
推选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点,各自修改。
1.美化标题:选中标题文字,设置其字号为“一号”。字体为“华文彩云”还有颜色设置为“绿色”。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观进行文字修饰。
2.正文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
集体探究,提出修饰的最佳方案。教师组织学生操作。学生操作中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辅导。
实践操作是信息技术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在整个课堂结构中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进行上机操作,提高操作能力。同时,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在以学生为中心思想指导下,我的设计侧重学习的设计,让学生有更多的主动与自由。
3.提升技能,合作探究
选定一篇未修饰、编排的文章,让学生尝试解决。遇到问题,学生自主探索,合作解决。
(根据电脑教学的实际情况,一般都是学生几人一组,合用一台电脑,这就要求学生自觉地学会与人合作。在与同伴合作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别人的优点,同时鼓励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多向其它同学去学习。让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来解决新问题。)
4.梳理经验,达成自构
帮助学生输理知识,归纳总结。
让学生互相说说是怎样给《课余计划》“化装”的。
5.课外延伸,整合学习
选定自己的一篇作文,进行文字修饰,文章编排,然后打印,交给家长评价。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17
一、说教材
本课选自顺德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第三单元第五课《Wimdows画笔》。主要是面向小学四年级和初学画图软件的学生。《Wimdows画笔》在第三单元“电脑小画家”中占一个很重要的地位。在本单元的第一到第四课,学生学了用“金山画王”进行绘画,初步领略了电脑绘画的神奇,对学习用电脑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本课是学习画图软件的第一课,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画图软件的操作简单易用,非常适合初学电脑绘画创作,学好画图软件的使用,可以为学生将来学习专业绘画软件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课包括六个内容:1.启动“画图”软件;2.认识“画图”软件的窗口;3.用“铅笔”画山景;4.用“颜色填充”工具着色;5.用椭圆工具画圆;6.画直线。教学内容由浅入深,让学生更容易地掌握画图软件的使用。本课的教学目的是:1.掌握画图软件的启动和退出,并熟悉画图软件的窗口;2.熟练掌握窗口中各部分的操作方法;3.能用“铅笔”、“椭圆”、“直线”和“用颜色填充”工具画出山景和太阳;4.通过进行模仿作品和图画创作,激发学生对学习电脑绘画的兴趣。根据以上的教学目的,把熟练掌握窗口中各部分的操作方法作为重点,难点是用“铅笔”、“椭圆”、“直线”和“用颜色填充”工具画出山景和太阳,而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引导学生在自主的学习中掌握。
二、说教法
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又因为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如果用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方法,效果肯定不佳,我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任务驱动法”,应用WebQuest教学模式给予学生自学自练的时间和空间,锻炼学生信息处理的思维和习惯,这一种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自学,协作学习和发展学生的创作能力,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先让学生明确任务,再采用“试一试——说一说——练一练”的方法,让学生在自学、质疑中学习使用画图软件,整个过程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三、说学法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是活动的主人,如果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知识,创造更美的东西,那将是我们信息技术课教学孜孜以求的最高境界,也是我们开展素质教育的最迫切要求。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得好“一切真理都要让学生自己去获得,由他重新发明,而不是草率地传递给他”。因此,我在教学中让学生用“问一问,说一说,做一做”的方法来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问”自己不懂的地方;“说”自己理解的内容;“做”自己喜欢的图画。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变被动学
其中还安排了质疑、互帮、讨论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欲望。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处理
设计意图
营造氛围
复习导入
复习启动记事本的方法
进行作品欣赏
揭示新课:前面我们学了用金山画王绘画,初步领略了电脑绘画的神奇。从现在起,我们要用Windows附件中的“画图”程序来绘画,用它创作可以更加随心所欲。
画图软件的启动方法与记事本的方法是一样的,复习启动记事本的方法,就为下面的学习作好了铺垫,做到“温故而知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作品欣赏,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操作感知
探究新知
一、明确本课的几个学习任务
二、通过WEBQUEST下的引言,简单介绍画图软件
三、试一试启动“画图”软件
1.先让学生试一试
2.共同总结方法(电脑显示步骤)
3.小比赛,看谁最快能启动画图程序
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让他们在学习中有方向性,更易掌握。
四、认识“画图”软件的窗口
1.利用WEBQUEST的帮助,先让学生自学
2.及时反馈,显示“画图”软件窗口,让学生说出各个部分名称
3.“找朋友”游戏:把各部分名称发给学生,让学生把黑板上的窗口贴好
4.质疑:工具箱、颜色盒不见了,怎么办?
5.学生练一练:显示及隐藏工具箱、颜料盒、状态栏
通过游戏,使课堂气氛活跃,又能让学生投入到教学中,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五、用“铅笔”画山景
1.先把任务交给学生:使用铅笔工具,画一幅山景
有学生可能会问:怎么选择了铅笔工具在画纸上却画不出线条来;画错了怎么办(这时我让其他同学帮助他解决问题,或者在软件的电子书中找答案)
通过学生问一问,说一说,做一做,变被动为主动学习,能形成一个协作学习的氛围,使学生投入到学习中。
六、用颜色填充工具着色
引导学生如果涂上颜色,山景就更美丽了,激发学习兴趣
1.让学生试一试,给山景填色。
2.质疑:为什么我的整张画红都会变色的呢?
3.教师点拨:只能在封闭的区域内填充颜色,否则,颜料桶内的颜料就会“流”出来
七、用椭圆工具画圆
1.先让学生试一试画圆,他们画的圆大部分是椭圆。
2.师显示一个圆,问学生你想画这么一个圆吗?师介绍方法
3.试一试给圆涂色
八、画直线
放手让学生完成,看谁画得最好
创作性练习,巩固新知
比一比,看谁是“电脑小画家”
1.作品模仿练习,培养观察力和巩固新知
2.让学生发挥个人或小组的才华进行创作
3.显示一些优秀作品,让学生自己评出“电脑小画家”
4.把优秀作品打印出来奖给“电脑小画家”
江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在创作中求价值,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总结全文
1.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让学生说一说感受
引导学生说,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较系统的认识,通过说感受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18
各位领导、专家,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山西省统编教材小学版《信息技术》课本第一册第一单元——《身临其境话信息》。具体从以下六个方面介绍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目标分析;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五、教学程序;
六、教学评价。
一、教材分析——阐述我对教材的理解
本册教材共分三个单元:分别是进入信息王国、 亲密接触Windows和魔力画室。“身临
其境话信息”是这套教材的第一节课时,是学生首次接触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是否能够让学生产生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至关重要。它是让学生初步了解这门课的窗口,同时为这门课程的学习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所以说,意义重大。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1.“信息”、“信息处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2.体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教学难点:是“信息”的概念。
二、学情分析
1、本教材所面对的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信息”、“信息处理”、“信息技术”等抽象概念,还没真正意义上的接触。
2、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远远高于抽象思维能力,兴趣是他们最好的老师。
3、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还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
根据这种情况,我设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三、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信息、信息处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2、熟悉简单的观察、收集、处理信息的方法和技能;
3、选用简单的信息处理的方法,解决适合三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课本和参与“你做我猜”、“小小传令兵”、“逛超市”三个活动。对信息、信息处理、信息技术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并初步理解相关的概念;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亲历活动过程,增强体验,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
2、感受信息处理与信息技术在日常学习生活的紧密联系;
3、初步形成应用信息技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悬念教学法:联系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设置悬念。拉近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2、游戏学习法: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游戏等活动,从形象的事物中总结出抽象的概念;
3、实践教学法:先让学生模仿练习,然后放手让学生亲身实践。从而达到让学生学会基本的信息处理的方法。
五、教学程序——介绍教学过程的设计
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五大模块:导入、基本活动、拓展活动、小结和作业。
(一)导入
设计本模块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知道要学什么课,并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
本模块的第一个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同学们:你有没有发现这学期你书包里的课本有什么变化?(对了,多了一本“信息技术”课本)。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在信息技术的海洋里一起遨游,去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这样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观察、发现自己书包里课本的变化,多了一本书!从而让学生明白我们今后将多一门“信息技术”课程。但什么是信息技术课呢?学生并不了解,所以我接下来设计了这样的环节:
我出示了一张“三年二班学生在电脑教室的座位顺序表”,然后问到:你们相信不相信只要你指一个座位号老师就能马上告诉你这个座位上的同学的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信息?学生会觉得好奇,老师是怎么做到的呢?引出本节课题“身临其境话信息”,并板书课题,同时提出“信息”、“信息处理”、“信息技术”这几个名词,告诉学生:学习了本课以后,你也能象老师一样。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基本活动
设计本模块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游戏,突破“信息”、“信息处理”、“信息技术”三个概念的教学难点,同时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养成注意观察、积累信息的好习惯。活动是师生共同乘坐“信息快车”进行旅行,途中要停靠三站。第一站:你做我猜;第二站:小小传令兵;第三站:逛超市。通过这三个活动最终达到完成“信息”、“信息处理”、“信息技术”概念的学习任务。
1、你做我猜
这个游戏是:把全班同学按座位分成四个小组,让学生熟悉游戏规则以后,出示
我为他们准备的“动物”、“电器”、“球类运动”、“办公用品”四大类题目以供选择。游戏开始前先选择猜哪一类。下面,我以球类运动为例做简单说明:比如说:猜“篮球”这个内容时,可以表演投篮的动作,也可说这项运动每队由五人参加,或以人物说明,比如说姚明是什么运动员等等。学生通过这些信息,可以猜到是“篮球”这个内容。最后要评出猜得最多的组,以示鼓励;游戏做完之后,我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刚才你们的动作、语言要表达什么?目的是什么?答案是很显然,就是围绕屏幕上所写的内容。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信息的存在以及它的存在方式,同时也感受到信息传播和信息处理的过程,为后面信息、信息处理这两个概念的介绍做了很好的铺垫。
接下来再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二页。(投影展示)
从这几幅图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的回答是:
(1)我看到的第一幅图是一张照片,是两个小孩拿着水枪和一个大人在河里游戏;
(2)我看到了两个小孩:一个是女孩,一个是男孩,男孩穿着蓝短裤。
(3)我看到了第二幅图是一部电话,我知道用电话可以和朋友交流。
(4)我看到了第三幅画是报纸,从报纸上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新闻。
(5)我看到了第四幅图是一台电视机,电视屏幕上显示的是一幅风景画。
……
再请看下面这些标志,你在哪里见过?猜猜它们的含义?
学生的回答是:
(1)第一个是“禁止吸烟”的标志;
(2)第二个标志是“人行横道”的意思;
(3)第三个是“工商银行”的标志;
(4)第四个是“红十字会”的标志。
通过观察、思考、总结等环节,让学生感受到信息可以依附于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像等媒体,从而总结出“信息”的概念:“用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像等方式传送的叫做信息。为了巩固学生对信息这个概念的理解,可以让学生说说在生活学习中遇到过哪些信息?
比如:上课的铃声、120救护车的警报、教学楼里的“别把楼梯当滑梯”“别把楼道当跑道”……等等。
那信息又是怎样传播的呢?
接着进入第二站:小小传令兵
我是这样设计的:按学生的座位每行分成一组。请一位同学读“游戏规则”让大家了解。在游戏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难易不同,传递的效果也有差别。比如,第一组内容,每个组都能传得准确快速;可是第三组内容,大家都出现了漏字或改变句意的现象。这时我立即把握时机进行总结:大家刚才都实践了一次“信息处理”的过程:第一位同学看纸条和后一位同学听前一位同学传内容的过程,就是一个信息“采集”的过程;要把自己得到的信息传递给他人,必须先经过自己大脑的存储和加工,这就是信息的“加工”和“存储”。那什么是传递呢?同学们之间相互转告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什么是输出呢?前一位同学告诉后一位同学的过程及最后一位同学把信息写在纸上呈现出来就是信息的“输出”。
这时总结并板书:“采集”、“存储”、“加工”、“传递”、“输出”,最后得出“信息处理”的概念。
信息处理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学习中随处可见,接下来进入我们的第三站:逛超市
先请同学们看课本第3页问:谁知道这几幅图的意思是什么呢?同学们很快地回答出,是逛超市。于是,大家联系实际生活,说出了逛超市的一系列活动。从而引出“信息技术”的概念--------“在信息的采集、存储、加工、传递、输出过程中所涉及的技术都叫信息技术”。
为了加深学生对“信息技术”概念的理解,我播放了一段有关生活、学习中“信息技术”应用的视频,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时时刻刻都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身影。
通过以上三个活动,把“信息”、“信息处理”、“信息技术”这三个概念掌握以后,我设计了第三个模块:拓展练习。
(三)拓展活动
本模块我设计了两个环节:
1、呼应导课内容解决学生的困惑
在引课时,学生选一个座位号,我马上就能说出这个座位号上学生的相关信息。现在学生了解了什么是“信息”、“信息处理”、“信息技术”概念之后,就可以明确地告诉学生这实际上就是一个“信息处理”的过程,老师在课前采集了三年二班同学的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这些信息,然后根据座位号,对应做成这张表格,同学们的信息就一目了然了。
2、拓展练习
我是这样组织的:(出示公交车站牌)
下个星期天,班里要组织一项社会活动,大家分成三个小组,分别去动物园、汾河公园、迎泽公园。现在我给大家提供离我们学校最近的三条公交车的运行线路,请同学们根据站牌提示,设计一下你们需乘坐哪路公交车,乘车路线,算出要乘坐几站,分别经过哪些站点?设计完成之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同一个组的可以进行补充、完善。
通过这个练习,学生亲身实践了信息处理的过程,加深了对“信息”、“信息处理”、“信息技术”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学会了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为今后信息素养的培养起到了抛砖引玉的效果。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什么是“信息”、“信息处理”、“信息技术”三个概念。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到处都有“信息”与“信息技术”的身影,在接触“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同时,也无时无刻不在处理信息。大家不仅要学好我们的“信息技术”课,而且要养成认真收集信息、正确处理、应用信息的良好习惯。
(五)课后作业
根据这节课的内容,我设计了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搜集、整理一个有关奥运会的、你感兴趣的运动项目。在下节课上,我们请大家做三分钟的介绍。
到此结束本节课。
六、教学评价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的评价方法是:
1、观察评价法:就是观察学生的学习,对积极参与活动的学生及时给予鼓励,对有创造性思维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情感)
2、过程性评价:对学生理解的问题、汇报的结果要进行及时的点评。并且认真关注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与人交流的态度、合作的意识、表达的方式。(能力)
3、实践活动(作品)评价:主要是针对学生活动的效率、成果做及时的评价;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专家不吝赐教。非常感谢!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19
一、说教材
本课内容选自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第课《我来出谋划策》。本单元重点介绍如何(单元目标)运用电子邮箱、网络论坛、即时通讯工具以及博客,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操作习惯,树立正确的网络意识。等,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发电子邮件,使用即时通讯工具等技能之后,开设的更高层次的任务,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学会如何正确面对网络,如何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意识,正确看待网络游戏的利与弊。了解计算机的其他功能。熟练掌握网络通讯工具的使用技能。该年龄学生计算机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对信息技术课非常感兴趣,乐于探究利用计算机做自己想做的事,但我也应该看到小学生比较好玩、好问、好奇,对理论性强的知识点不易理解,对具体的操作较容易接受。他们开始从被动的学习主体向主动的学习主体转变,应多培养他们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制订了以下相应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利用多种手段进行成果的交流与共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意识,以正确的态度面对网络游戏
本课主要围绕学生就网络游戏的利与弊以及应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网络进行讨论展开,所以我把本课的重点定为: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多种网络通讯工具进行交流与讨论。难点定为:如何让学生树立健康的上网习惯,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意识。
二、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采用了创设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法和巩固练习法。通过感知——模仿——迁移——运用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正确操作方法,运用操作方法去实践,从而培养学生对于信息的获取、分析和处理的能力。教学中,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变被动学 给出一个个的小任务,让学生自已动手,自主探究。以任务的方式再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教学内容合理的流动
三、说学法
新课改下的信息技术教学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要以学生为主心。使学生处于主动的地位。因此,我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和讨论协作学习相结合的学法来引导学生来完成学习任务。
四、说教学准备
硬件准备:带多媒体教学系统网络教室
软件准备:windows操作系统,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
素材准备:课件、视频等素材
五、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当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分四部分来完成本次教学:
首先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接着是任务驱动自主探究,第三是巩固知识课堂练习,最后是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第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兴趣是学习的力量源泉,是学生能力培养与提高的
前提。有了兴趣,才能唤起学生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探求未知领域。充分利用多媒体工具把形、声、色等各种信息作用于学生感官,创设出一种温馨和谐的教学氛围。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学生好奇好动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主动的接受学习任务,从而乐学
第二、任务驱动自主探究:要善于发现,并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找出
解决问题的方法。任务驱动自主探究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锻炼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首先我会向同学们出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第一个:网络游戏的利与弊。第二个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网络游戏:第三个怎样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意识。任务提出之后,同学们探究思考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看看谁最先得出结论。这样意在培养学生自动探究的学生习惯。在操作过程当中,学生的水平不一,这时候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解决,适时加以点拨。这种“信息交流”,不仅扩展了学生的视野,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既延伸了课堂教学内容,又增加了学生的信息知识。
第三、巩固知识课堂练习: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工具课程。
而其中的技能又是最重要的,理论知识是技能的基础,技能是理论知识的目的。只掌握知识没有技能就如同纸上谈兵。要真正把所学习溶入到自身,还必须亲身实践,动手操作。学生通过以上知识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如何运用网络交流讨论。他们在任务的驱动下,自主探究、动手实践,解决了问题。学生的角色从“让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学习的兴趣也在不断的提高,好奇也随之得到满足。
第四、归纳总结,布置作业:在结束本节课的同时我会让同学们谈一谈这节课
自己的收获,不仅能让同学会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对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加深对本节课重难点的理解。接着布置作业。
六、评价分析
评价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不仅能检验学生一节课学习的效果,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一种鼓励,激发学生创新动机,发挥他们的创造力。首先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并对学生的总体情况进行评价分析。重点从“行为养成”、“学习内容”、“学习兴趣”三个方面进行评价,要积极体现评价是鼓励、评价是指导。在评价的最后,指出不足之处,以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提高。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意了情景(设计)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将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放在首位。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我创新,变被动学 既提升了学生的知识技能,又陶冶了情操。
我的说课完毕。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指导。谢谢!(鞠躬)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20
一,说教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上网的基本操作的基础上设立的高层次的学习任务,就是将所需要的网页上的图片、文字等材料下载到本计算机上的方法。然后再在word中对下载的图片和文字进行组合,排版。这一课将综合运用到WORD中所学的各种操作。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从网上下载图片和文字的基本操作,学会把网页上的一段文字保存到自己的计算机上。
2、培养学生从网上获取信息,并能简单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和搜集的兴趣,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重点:图片和文字下载的基本操作。
难点:把下载的文字保存到本地计算机上的方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针对本课操作性技能较强的特点,我采用了以启发式教学、实验法和评价促进法为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明确任务的前提下,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来解决实际碰到的困难,老师起到一个引路的作用,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练中学”,只有在反复的练习中,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才能进一步深化。
三,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所以在导入时,要尽量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
先播放《侏罗纪公园》中关于恐龙片断的录像,然后问:大家知道录像上的是什么动物吗?因为学生在三年级语文课本上学过《恐龙》。老师接着问,同学们,我们在三年级曾学过一篇课文《恐龙》,你们能记得恐龙有哪些种类吗?你想更多的了解恐龙吗?你能做一个有关恐龙的电子小报,帮助现在的三年级同学来认识恐龙吗?现在就请大家从网上先找出恐龙的图片来,比一比,哪个同学找的多。
在这里把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进行整合,通过录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自主探索,合作解决
1、教学图片的下载。
我们找到了那么多的恐龙图片,如何想办法把它们保存到我们自己的计算机里呢?
边看书,边操作。对学生不明白的地方先在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如果学生不能解决的共性问题,全班进行汇报解答。 教师强调关键点:指向,右击。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刚保存的图片找不到了,那么教师在练习前要提醒学生注意保存的位置。要把自己的下载的图片放在自己的文件夹内,养成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
2、教学文字的下载
文字的下载这一内容由于涉及到前面所学的word知识,主要用的是文字的复制和粘贴的方法,找出了已经学过知识与今天要学习的知识之间的联系了,这样有利于学生教学重难点,老师只要告诉学生,请你们把有关恐龙的文字复制后粘到word就行,其它的工作,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做。
让学生自由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比较本课与WORD的联系,突破教学难点。
3、利用掌握的操作完成任务。
把所学知识综合的创造性应用是我们的目的。在学生掌握了完成任务的技能方法后,立即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知识,去完成老师开始提出的任务:作一份图文并茂的电子作品向三年级同学介绍“恐龙”。任务有了,学生就要对下载保存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整理与组合,以完成自己的作品。
对于小组内做得好的,对整个小组都进行表扬,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强化学生集体主义荣誉感。当学生自己完成较为满意的作品时,对学生恰如其分的鼓励,并让其作品得以展示,学生自己会有一种特别的成就感和愉悦感,而同学们的称赞,更可让他们感受到信息课带给他们的自信,培养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四,说小结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更多的是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培养他们他们学习计算机的兴趣。针对信息技术知识更新快的特点,要着重交给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用信息技术来帮助其它学科的学习。
小学说课稿 21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武术中国的一种民族体育项目,受到学生们的普遍喜爱。学生通过演练武术得到美育熏陶。小学阶段是学生由启蒙教育向正规教育转型的开始,应当把姿态教育和培养武术兴趣放在目标的首位,为学习少年拳奠定基础,发展身体的柔韧性、灵活性、协调性和节奏感,培养学生的武术兴趣,激发民族自豪感,养成经常运用套路锻炼身体的习惯。使学生在提高所学动作质量的基础上,学习和体验不同风格的武术套路动作,了解武术的攻防含义,培养崇尚武德的精神。武德教育应从“抱拳礼”开始。
(二)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掌握组合动作仆步穿掌和歇步冲拳,提高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发展协调性、力量等素质,培养崇尚武德的精神。
2 、技能目标:通过学生观察、模仿、相互交流、尝试练习,使学生领会每个动作的攻防含义,做到路线清楚,手形、步形正确到位。
3 、情感目标:使学生能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学习,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谦虚好学、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学习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仆步穿掌,歇步冲拳
教学难点:动作路线清晰,手形,步形正确到位。
二、说学情
1 、小学三年级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年龄特征是:模仿能力强;好动、好奇心强;敢于表现自我。
2 、三年级学生运动参与能力、性格爱好都具有很大的差异,部分女生往往会表现出怕羞的一面,而男生则会无所顾忌地表现自我。因此,一些带有模仿性、表演性的练习,很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枯燥的特点,结合体育与健康的教学新理念,大胆运用创新教学,一改以往先示范后讲解再练习的常规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探究学 首先采用情绪激励法和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还采用示范法、镜面示范法,以正确优美的示范动作感染学生,激发学生“我很想学”的情感,为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组合动作要领而打下基础。
2、学法
本课,学生主要采用:尝试学习法、对比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首先让学生在尝试练习中发现自身动作的问题。而后在练习中,通过学生间相互对比、交流、评价和小组探讨中悟出动作要领,理解含义。最后通过集体表演、个人展示相结合,解决所发现的问题。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的自主性。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生相互介绍(抱拳礼)问好。
2,小游戏:“模仿秀”猜猜是什么动物
组织形式:
(1)教师模仿动物的体态,让学生猜。
(2)让学生上前模仿,有其他学生竞猜。
(3)大家都来模仿,你能模仿几种动物?
3,热身运动(4×8)
(1)肩部运动
(2)腰部运动
(3)踢腿运动
(4)劈叉练习
(5)燕式平衡
4,欣赏短片(少儿表演武术表演)
5,语言导入
同学们,短片中的画面主要是
(二)展开
1,教师示范表演
(1)仆步穿掌,(2)歇步冲拳
2,学生尝试(19)
(1)教师做镜面示范,同时讲解动作名称和要领。
组织形式:学生边观看边听讲解边模仿老师的动作。
(2)学生自由组合,体验动作。
组织形式:让学生(3—5人)自由结合组成学习小组,选出小组长,通过学生慢动作的演练,在尝试练习中发现自身动作的问题所在。
(3)自由体验
组织形式:让学生自己在充裕的时间里进行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3,集体练习,汇报表演。
组织形式:(一)学生列队练习。先分解再整体,先慢后快。
(2)教师巡回指导并且激励掌握动作速度慢的学生。
(3)留一些时间,让学生上前表演。
(4)学生相互观察,交流,评价。
4,游戏活动:斗智斗勇
场地准备:教师准备的圆内
游戏方法:
(1)把游戏者分成人数相等的两个组,面对面站好,每对之间相隔一米。
(2)教师发出“预备”的口令后,双方蹲成马步,以直臂向前推掌、掌心相触为双方的距离。
(3)教师发出“开始”的口令,双方根据自己的战术(以双脚不移动为原则),可用推、拉、拔、拧、闪等动作,迫使或诱使对方失去重心。
规则:
(1)对抗时,只许用掌,勾,不许用拳打。
(2)任何一只脚移动,就算失败。
(3)先移动重心者为失败。对抗中,双方同时移动,判双方失败。最后胜的次数多者为胜。
(三)放松,师生道别
1,放松运动
组织形式:学生微闭双眼,在舒缓的音乐伴奏下缓慢地反复舒展刚刚掌握的武术动作。
2,师生“抱拳礼”道别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22
一、说教材
1、教学背景
本课是湖北省中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从教材的分布情况来看,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幻灯片中文本和图片的添加、设置动画效果基础上,进一步学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为作品设置背景的方法以及幻灯片之间切换的方法。
能力目标: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为幻灯片设置合适的背景和切换效果,对作品进行有个性的合理美化。
情感目标:通过作品的制作与展示,培养学生的自信与成就感。
3、教学重难点
重点:为幻灯片设置背景以及幻灯片之间切换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这是因为一个作品是否美观与背景和幻灯片之间的切换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难点:使用填充效果为幻灯片设置背景。之所以把一部分作为本节课的难点,是因为填充效果涉及到了四个选项卡,设计的方法非常的灵活多样,对学生来说是最容易迷惑的,我把这一部份做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说教学方法
1、教法
任务驱动法、范例分析法、媒体演示讲解法、分层教学法
本节课主要通过任务驱动的方法开展教学,并综合运用了范例分析法、媒体演示讲解法,分层教学法。
2、学法
学习信息技术是学会学习的过程
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成果展示法。
在教学中,学生分析范例,学会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质疑和解疑中发展思维能力,提高发现和应用能力。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后,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发现问题,呈现任务
课始我为学生演示两个幻灯片的例子。其中一个是学生上节课的作品,另外一个是设置了背景和切换效果的。“哪一个作品更加引人入胜?”学生围绕教师给出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在观察、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要解决的问题,界定学习目标---为作品设置背景和幻灯片的切换。
(设计意图:在范例分析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最后在实际学习中去学会解决问题。)
第二环节: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内容分为两大任务:为作品设置背景;为作品设置切换效果。学生继续对自己前几节课制作的《诗仙李白》作品进行设置。
任务一:为作品设置背景,被分解为三个子任务。
子任务A:直接用背景颜色设置背景。具体要求:请用这种方法为第一张幻灯片选择一种合适的背景颜色。由于这子任务比较简单,我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在前,出现问题,我个别指导的方针。
子任务B:用填充效果设置背景。具体要求:将第2张幻灯片的背景设置为渐变:预设-雨后初晴,底纹样式"斜上"、最后一种变形。这一部分是本课的难点。我将会这样突破:首先,鼓励学生按照大屏幕显示的步骤自己进行制作,相信自己一定能行。当大部分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我就会给学生演示事先录制好的操作步骤。采用这种方法的好处有两个:第一,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能够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第二,从教师的角度来看,能够节省重复操作的时间,让教师可以更多地关注课堂的效果。当子任务B完成之后,我会进一步引导学生:“如果我们需要制作一个风格统一的作品,要求每张幻灯片不仅背景要相同,而且排版的方式也要相同,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子任务C:用设计模板设计背景。具体要求:请用设计模板的方式,给所有的幻灯片设置统一的背景。在前两个任务完成的基础之上,这个任务就变得非常简单。所以,我将会采用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然后找学生演示的方法,这样,给更多的学生表现的机会。
在学生完成三个子任务的过程中,在屏幕上展示三者关系图表。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帮助。
任务二:为作品设置切换效果。具体要求:请为《诗仙李白》作品的每一张幻灯片设置一个切换效果。这一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我将会采用分层教学法。学生每六个人分成一组,让学生动手制作,然后找制作比较好的同学指导其他的学生。这样,就能够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之上有所提高。分组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任务二完成后,采用组间评和组内评相结合的方法,评出优胜组。游戏比赛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设计意图:任务由简到难,学生更快地掌握操作技能,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为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打好基础。小组合作学习,提高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能力。)
第三个环节:交流评价分享成功。
从学生的作品中选出几个有代表的作品进行展示,供大家学学习。教师可适时地参加讨论,对于有闪光点的作品要及时予以鼓励和表扬。
(设计意图:通过作品展示,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作品评价。)
第四个环节:学以致用课后延伸。
为了让学生把课堂的知识真正的运用到实践的当中,做到学以致用,我设计了以下内容: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制作一个演示文稿《我最喜欢的一位诗人》,要求能够恰当地运用多媒体的设置方法,内容丰富,美观大方。
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说课稿范文三: 电脑简笔画 2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熟练使用“铅笔”、“刷子”、“直线”和“椭圆”工具画简笔画。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情感与态度:1、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未知的知识。2、利用画笔来描绘自己内心,表达出自己的审美观,在交流中加强人与人的沟通,增进情感。3、激发学生学习利用电脑的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使用画图工具画简笔画。
教学难点:利用画图工具有比例地作出要画的简笔画。
教具准备:制作一个网页课件,把使用“铅笔”、“刷子”、“直线”和“椭圆”工具进行画图的过程制作成动画演示,既可以教师使用,也可以学生使用。
教学活动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同学们,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我们已经学习了“画图”软件的基本绘画工具,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如何运用这些工具来绘制电脑简笔画。
2、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参加“电脑简笔画画图比赛”。
教师操作配乐课件,演示利用铅笔、刷子、直线和椭圆画出花、鸟、数字、人物动作、物品等简笔画。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教师随意演示用椭圆画茶壶的步骤,介绍课件的基本使用方法与步骤。
2、让学生自学教材P10—P13,选定自己感兴趣的一幅简笔画利用课件进行学习。
3、让学生自主操作课件,一边浏览与自己选择要画的简笔画相关的资料,一边进行工具的使用学习和绘画创作构思。
4、让学生分2~4人小组,交流心得。
三、动手尝试教师随机辅导
1、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画简笔画。
2、同桌互相讨论自己的创作心得,并进行相互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3、学生根据交流所得再继续创作,修改自己的作品。
四、师生互评体验成功
1、让学生分2~4人小组进行讨论,选出小组内的作品,并进行协作完善。
2、将小组评选出的作品再通过全班投票选出班级优秀作品并给予奖励。
3、师生互评评选出的优秀作品。
五、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小结:
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已经掌握了画图中“铅笔”、“刷子”、“直线”和“椭圆”工具的使用,并且用这些工具画出了非常漂亮的简笔画。
2、利用本课学习的方法,先构思,创作一幅自己满意的简笔画。(课后练习第二题)
3、教师在教师机上播放欢快的乐曲。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24
一、教材分析
《趣味的绘画工具》是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下)的资料,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它是教材关于金山画王画图知识的初步认识,并且贯穿着以后整个的画图知识教学,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操作使用画图的基础之一,也是构成学生“了解熟悉——基本技能——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教材目的是让学生学会金山画王中一些基本操作工具的运用,重点是掌握利用金山画王画板下的9种工具的基础操作及利用工具画图。新的工具的学习与使用,对学生充满着挑战,能够让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产生一种求知与创作的冲动。正是这种冲动,也导致了学生内心梦想与实际技能的不平衡。所以,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学习和创作的欲望极其强烈。学生的需要与兴趣就是学生探究的动力和起点。基于此点,从信息课本身的学科特点出发,结合学科课程整合理念,我设计了这一课时,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各种工具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思维本事,自我创新本事,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拓展信息技术课,只教电脑操作狭隘的课程局面。争取把更多的信息纳入到我们信息课程体系中来。培养学生的综合本事,从而使学生发现美,感觉美,创造美。让他们在无数的失败中寻找成功,感受成功的欢乐。
从资料层面出发,对具备必须抽象思维本事和动手操作本事的四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难,并且也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东西,所以在课堂上只需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重难点知识让学生经过自我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等主要学习方式完成,同时结束教师适当个别指导。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学生熟悉和掌握画板下工具的操作。掌握对工具的综合运用的方法。
本事目标:培养学生如何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本事。
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本事和自我创新、团体协作的本事。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无数的失败中,寻找并且体验成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熟悉和掌握画板下9种工具的操作。
难点:对油漆桶的正确用法。
四、教法阐述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等。
信息技术课程本身的特点,要求我们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所以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经过学生已经受过的美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利用创设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设置一个任务,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我动手,有机结合画图的各种工具,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发展本事。使教学资料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创造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平台,使学生变被动学
五、学法指导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分析体验———理解任务——合作探究——综合运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经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发展本事,训练思维。
六、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资料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设疑活力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三)归纳总结,体验成功
具体阐述
(一)创设情境,设疑活力
首先展示一个美丽的电子画展情境,展示的是一幅颜色多彩较为简易的作品小胖熊。让学生经过已有生活体验发表自我的评价,认识到电子画展中的作品,美丽而不复杂,让他们感到有成功的期望。这时教师抓住时机提出任务:画一幅同样的画。紧之后教师问:画这样的一幅图,你要用金山画王里的什么去画呢?学生会说:用笔。教师:到底用哪些工具呢?都是我们今日探索的资料。
目的是创设完美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提出明确的任务,利用学生对完美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理解任务,从而乐学。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本环节分两个层次展开:
第一层次:选择画板下头,多种不一样的工具,不一样的颜色去画小胖熊。
1、同桌学生合作,共同完成。有问题一齐讨论,或问教师。
2、交流评价学生作品,教师肯定学生的成绩。着重汇报学生对工具的选择使用,如铅笔、喷枪、麦克笔、刷子、橡皮等。针对学生的汇报,教师则加以适当引导,并提出问题。比如:用刷子画小熊的身体,一不细心刷得太多了,怎样办?如何去克服?这样就顺其自然带出了,对笔头粗细的用法和橡皮的用法了。
3、克服难点,在学生汇报到如何画背景时,教师的引导作用尤其显得重要。可让学生体会到背景很大,一笔一笔地画,太麻烦。在选用了油漆桶时,则注意让学生观察界面的变化,有出现了三个椭圆形按钮和正方形按钮。这时,让同学们再动手试试这四个按钮的作用。再汇报结果。异常强调,用油漆桶也能够用各种图案作为背景。
4、查漏补缺。在画小熊的过程中,哪些工具还没用到的?同桌合作试试看,会用吗?
5、汇报这些工具的用法。
这一环节是课堂重点部分,所以,我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来整合美术、信息技术两大学科。任务是课堂的"***",教师经过课程整合后的优点,抛出一个个任务,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从而促使学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和团体协作、在不断的失败中寻找和体验成功,到达掌握操作和使用的目的。同时使用优越有效的也是信息技术学科所特有的激励制度,为任务驱动法注入又一推动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作积极性。
第二层次:
1、教师指出学生画面资料的不协调性,结合学生已受过的美术教育,展开想象。画出更加美丽可爱的小熊,异常是背景。
2、学生自我创作,教师巡回指导。(为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采用分层教学:操作技能比较熟练者为A等,操作基础薄弱者为B等,A等学生可让其充分自主学习,B等学生教师可适当进行个别指导。)
3、团体讨论交流、评价,优胜者发放奖品。
分层教学的运用,使得全体学生得到发展,提高自身操作水平。(即分层教学的策略和效果)。
(三)归纳总结,体验成功
(1)学生交流学习心得,各自选择几种自我喜欢的工具说说其中的用途。
(2)教师帮忙学生输理知识,归纳总结。
为了检验和促进每个学生到达预期的目标,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
七、设计理念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思想:
1、学科整合的问题。本课整合了美术、信息技术两大学科,同时注意了信息技术教育知识的学科特点,在必须程度上强调了教师的讲授作用与引导、启发作用。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变被动学
3、情景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在每一个任务抛出的时候,都创设了适当的情景,以此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在情景中积极主动地理解任务。
4、在体验感受中学习。这节课中很“放”地让学生探究工具的用法,在探究中,学生肯定会有许多失败。正是在失败中,找到成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5、分层教学的实施。怎样照顾到学生个体差异性,使得每一位学生在教学活动都获得个体的发展。(不一样对象分别对待)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25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本节课题是《走进山东》,是山东省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第4课的内容,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初步认识了演示文稿,能利用设计模板制作幻灯片。本节课是让学生理解掌握演示文稿的基本功能,学会插入山东的名胜图片、文字的方法,学会图片的格式设置,熟练地在幻灯片中实现图文混排。但我通过课前调查发现,学生对于山东并不十分了解,但对于自己的家乡──经常游玩的济宁非常喜爱和熟悉,因此我把本课设计内容和课件都立足于济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今后深入、细致的掌握演示文稿的功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
本节课所教授的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通过两年的信息技术学习,学生的操作能力明显提高,具备了相当的信息技术素养。学生大都非常喜欢计算机,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学生的强烈探索精神,会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不愿意看书,喜欢在自主学习时随意操作,导致了教师下达的任务与学生的学习相脱节,影响了整个节的教学效果,因此,让学生学会听课,学会利用书本等资料进行学习,是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也是养成教育的一个范畴。
三维目标:
认知目标:学生学会在空白版式的演示文稿中插入幻灯片、文字、图片,并对文字、图片的大小及位置进行简单的设置。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插入图片及文字,较高难度的练习,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及演示文稿整体设计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生插入非常熟悉的家乡图片,培养的审美情趣,及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插入文字与图片并进行设置。
教学难点:文字的美化、图片的设置、文字图片搭配合理。
教时:一课时
教法:本课采取任务驱动法,知识迁移法等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教学目标。
学法:采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二、教学准备
课件:关于济宁的图片。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导语:我们济宁是一个美丽的城市,是古运河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同学们想不想欣赏家乡的美丽景色呢?
师投影出示济宁美丽景色。最后一张幻灯片(欢迎你到济宁来)
师:我们的济宁美不美啊?你想不想做出这么漂亮的幻灯片呢?
师:只要你认真学,你肯定会比老师做的还要好。今天我们就学习利用演示文稿,介绍我们美丽的济宁。
板书:走进济宁3分钟
(设计意图:本节课题目是《走进山东》,但通过课前调查发现,学生对于山东并不十分了解,但对于自己经常游玩的济宁非常的喜爱和熟悉,因此我把课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新授
师:同学们,现在你先打开PowerPoint,选择空的演示文稿,选择空白版式。这就是你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如果让你介绍济宁,怎样做才能让你的作品图文并茂。
1.文字的插入
师:怎样插入文字呢?同位之间可以通过讨论或参照课本内容,也可以请教老师来尝试着练习,看谁最先完成任务。请同学们注意一个问题:在演示文稿中插入文字与word的不同在哪里。
生尝试练习。10分钟
师:谁能当同学们的小老师,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插入文字的?
生上台演示。
注意让学生边演示边操作。(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对文字进行美化的')
师:这位同学真聪明,不但学会了插入文字,还知道了怎样对文字进行修饰,我们是不是应该向他学习呀?
生:是。
师:通过你们的操作,谁能告诉老师在演示文稿中输入文字与我们以前所学的word有什么不同?
生:word是可以直接输入文字,而在演示文稿中,我们要先插入文本框(横排、竖排),然后再输入文字。
师:这位同学说得非常好,看来同学们学习得特别认真。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让学生演示文稿中在插入文字时,了解word与演示文稿中有什么不同,感觉两个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的比较学习,加深学生的印象。本环节在具体教授中,就发现有些学生盲目操作,直接打字,不知道看书,因此老师强调了看书环节,这也是一个好习惯的培养。)
2.插入图片
师:对,那怎样插入图片呢?在D盘济宁文件夹中,老师给你准备好了济宁的一些美丽风景,你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图片。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尝试插入图片。同位之间可以讨论或参照课本。
生尝试操作。展示较好学生的作品
师:老师有个问题,这幅图插入后,发现不太合适,你是如何调整的?
(当鼠标指针呈双向箭头时,拖动鼠标可以改变图片的大小,当鼠标呈四向箭头时,拖动鼠标可以移动图片。)
(设计意图:本环节采取知识迁移的方法,让学生回忆在word中插入图片的方法,两个软件方法基本一致,难度不是太高,主要对插入的对象-济宁的图片感兴趣,因为图片大小不一,学生在插入过程会发现新问题,图片不合适需要调整。从而引出调整的方法。)
3.添加新幻灯片
师:我们济宁漂亮的地方非常多,如果想展示我们济宁更多的风景,一张不够用怎么办?
生:添加新幻灯片。(板书)
师:对,添加新幻灯片,怎么添加,谁能快速添加一个?
师:同学们已经学会了这三个内容,现在轮到你大显身手了。
4.大显身手
目标:完成介绍家乡的演示文稿。
要求:内容丰富用你爱家乡的真实情感去创作。
时间:10分钟。
师:谁愿做一个小导游,向各位老师和同学介绍济宁,展示我们济宁的风采。我是济宁人,济宁的风景这么好,介绍的时候应该感到很自豪。谁能把自豪的感情说出来。
师:他说的怎样?谁能评价一下?
找生进行评价,注意鼓励学生。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辨别的能力。让学生不要单一的只用好和不好,而是说出好在哪里,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的结果多样化。通过练习制作家乡的演示文稿,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本节课所学知识,拓实本节课的知识点。同时,通过插入图片、文字,感受到家乡的美丽,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及热爱家乡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