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精选7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是勤劳的小编帮大伙儿收集的说课稿【精选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课稿 篇1
《大脑》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课的教学内容。在这里我主要从教材、学情、设计理念、教学目标、课型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几个方面作简要分析。
一、教材分析
《大脑》这一课是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1课,我设计的这节小课主要引领学生认识大脑的形态和功能,体验到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我从趣味性、适合性、探究性等几方面入手,将大脑作为探究对象,把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通过观察、交流活动初步认识大脑的形态和作用;第二部分通过分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的活动全面认识大脑的功能;第三部分通过“七巧板拼图”的竞赛活动测试学生大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体验到动脑动手创造的乐趣。
二、学情分析
大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陌生,因为人人都有大脑,可大脑在我们体内,学生看不见,摸不着,他们对大脑虽有一些模糊的了解,但缺乏系统性,因此学生对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会很感兴趣。于是我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在这节小课中设计了猜谜、观察交流、分组讨论和动手拼图等活动,激发学生探究大脑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并使他们从活动中获取对大脑的初步认识,体验探究的乐趣。
三、设计理念
科学课教学强调通过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要给学生创设多种亲历活动的'的机会。本节课我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特点出发,为他们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创设各种情境,充分让学生感知和体验,在愉悦的环境中获取有关大脑的知识,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科学课程标准,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交流活动,初步了解大脑的形态和作用。
2、通过观察讨论活动,认识大脑的功能。
3、通过“七巧板拼图”竞赛活动,测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课型与学法
本节课我采用的课型方式是平台互动式,课时形态是小课。我主要搭建了两个互动平台,一是四人小组的讨论平台,讨论:大脑还有哪些功能?二是六人小组的拼图平台,学生合作用七巧板拼图并粘贴在卡纸上。学生在亲历这两个互动活动中,既增加了学生对大脑功能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又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了他们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六、教学流程
本节课的教学流程,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猜谜导入,引出课题
一开课,我通过课件出示谜面:世界上最复杂的“机器”是什么?然后让学士猜一猜,学生通过观察画面思考后会很快猜出是大脑,从而引出本课课题:大脑。
(二)观察交流,认识大脑
对于大脑,学生看不见,摸不着,于是,我通过课件出示大脑图片,提出“关于大脑你们都知道些什么?”的问题,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后在班上交流,随后我归纳小结,课件出示:大脑的质量、大小、表面、软硬,颜色、作用等,加深学生对大脑的认识,体会大脑是人体“司令部”的重要作用。
(三)分组讨论,了解大脑的功能
我先课件出示:大脑的功能图片,让学生初步认识大脑有哪些功能,然后提出:“大脑还有哪些功能呢?”的问题,让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随后让组长汇报讨论结果,老师板书在大卡的气泡图上。使学生对大脑的功能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四)分组拼图,测试学生大脑的想象和创造功能
首先,我给学生讲解用七巧板拼图的比赛规则,再通过约定,实现动静迅速转换,学生围成六人小组,进行拼图粘贴,老师巡回指导,然后让组长呈现作品,张贴在黑板上,并讲述本组拼的是什么,评出优胜小组,给予奖励。最后布置实践作业:课后继续练习用七巧板拼图,锻炼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七、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重点突出。中间板书的是:大脑——人体的“司令部”,左边是:“大脑功能”气泡图,右边是:学生的拼图作品。
说课稿 篇2
各位评委:
下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的21课《太阳》。我准备从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设计,板书设计四大块来说。
一、说教材
《太阳》是一篇常识性课文。主要介绍了太阳的有关知识,说明太阳与人类的关系。课文共有8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在介绍太阳的特点时,运用了数字、假设、比较、比喻等方法,把太阳远、大、热三个方面的知识说得很具体、通俗,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第二部分讲太阳和人类的关系,从太阳和动植物的生存,地球上气候的变化及太阳光可防治疾病等方面表现出太阳与人类关系的密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结合本组课文的训练意图以及学生的实际,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太阳的三个特点,知道太阳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
2、体会关联词的作用。能够正确填写关联词。
3、了解列举数字的作用。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内容、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为了解太阳的三个特点,知道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难点的确立,我的教学思路也就清晰了,教法和学法的选择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说教法和学法
1、选择教法,形成思路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以及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达成三维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动的语文课堂。在教学中,我采用自主合作法和点拨法。
2、学法指导,形成能力。
自读自悟,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以悟生情。
抓重点词句,品读赏析,丰富和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3、理念指导,精心设计
抓住语文本色,体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言,是阅读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本课内容浅显,但数据较多,意义深远。在教学中,我力求通过重点词句的赏析让学生感悟到太阳的特点以及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在感悟到太阳和人类密切关系中让学生习得语言,提高人文素养。
遵循阅读教学规律,重视体验和感悟。新课标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能以老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思维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在以上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力求通过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达成三维目标。于是,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人
1、猜谜语:有个老公公,天亮就上工。那天不上工,准是下雨或刮风。猜一物。板书:太阳。
2、同学们,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从西边落下,我们在太阳下生活、生长,那么,你们对太阳有了哪些了解呢?
【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课堂,同时也让学生的课外知识得到了交流。】
3、同学们对太阳的了解还真不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太阳的课文,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将会对太阳的特点以及与人类的关系有更多的了解。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谁想来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培养学生自读课文的能力,帮助理清文章的思路。】
三、学习太阳的特点
1.太阳公公听说我们要了解它,很高兴,特意写了一封信。(请一学生读信)
同学们,我离你们很远、很远,赶不上不上来听你们的课。我很大、很大,我的温度很高、很高。现在,你们对我了解清楚了吗?
2.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l-3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太阳的三个特点写清楚的,选一个你最喜欢的特点进行阅读。
3.分组交流。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一个喜欢的特点进行重点学习,并分为学习小组进行交流学习结果,想学习“远”的分为一组,想学习“大”的分为一组,想学习“热”的分为一组。
【学生在对知识的学习上有了选择性,这样他们不仅乐意去学,还培养了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
4.汇报。
学习“远”的学生汇报: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坐二十几年。
口头练习: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坐(二十几年)。
引导学生发现()里面填的是数字,通过数字具体说明,我们对太阳的“远”就了解了。所以我们知道了:在说明某一事物的时候,列出一些具体的数字,可让我们更好地来理解,但数字必须是精确的,有科学依据的。这就是列数字的方法。
师板书:列数字
老师今年35岁了,我想坐飞机到太阳看一看,你们算一算,我回来大约有多少岁了。真可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没改头发白,你们看见不认识,笑问老人哪里来?太阳离地球真是太远太远了。
写太阳“远”这个特点还用了其他什么方法,找找着。(打比方;讲故事)
【培养学生自学课文、发现问题的能力。】
5.学习“大”的学生汇报:课文也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来说明太阳的“大”,
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等于1个太阳。(对学生能说出列数字的方法进行鼓励。)
教师板画演示,然后填写数字。进而进行引导:左边是地球的动画,右边是太阳的动画,中间由等号连接引出:你体会到了什么?(作比较)师板书:作比较
小结: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对我们而言,地球非常大,我们不可能走遍地球的每个角落,然而,拿地球和太阳一比,更突出了太阳的大。这就是作比较的方法。
引导学生发现一二自然段的关系:先说远,再说大,进一步说明太阳“远”的特点。
【仍然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阅读中去寻找答案。】
6.学习“热”的学生汇报:
过渡:老师小时候在书上看到宇航员乘宇宙飞船登上月球,这时,我想,要是有一天我能登上太阳看一看改多爽啊!你们说说,老师的愿望能实现吗?
那中心温度是多少呢?请同学们动手算一算。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教师再进一步引导:真有一千八百万度吗?
同学们注意了“估计”,特别好。说明你们读书很细心,那看一看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作比较)
7.教师让学生一起读一读描写太阳大、热特点的段落,感受一下这样写的好处。
【在理解课文的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具体的写作方法,使理论与实际例子相结合,学生更容易掌握。】
四、练笔
1.月亮距地球有三十八万四千四百公里,到月亮上去步行要800天,骑自行车要400天,坐飞机要200天,49个月亮等于1个地球。
先让学生说出资料上月亮有几个特点(远、小)。
(师出示的资料为程度差一点的学生保底。)
让学生自由说出课前查阅的有关月亮的资料。(学生用课外知识再次进行交流。)
2.生进行练笔。
要求:选取月亮的两三个特点写一写,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等方法,争取把月亮的两个特点说清楚。
【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对学生知识的整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21、太阳
远 大 热
本课的板书,简单明了,既概括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又辅助了教学,达成了三维目标。
总之,这节课我以疑为线索,以思维为核心,以拓宽创新精神为本,以培养学生目的为能力,把时间留给学生,培养学生独自钻研,自主合作的精神,使学生由乐学到学会,最终达到会学会用。
说课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的课题是《莫泊桑拜师》,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说说这堂课的设计:
一、 教材分析
《莫泊桑拜师》这篇课文叙述了法国作家莫泊桑青年时请福楼拜指导写作,经过老师的细心指导,莫泊桑仔细观察,用心揣摩,积累了许多素材,写出了不少有世界影响的名著。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的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
3、 懂得仔细观察、勤奋练习、不断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二、 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点拨法。讲授法教师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点拨法,高年级的段的学生,有了较强的阅读感悟能力,所以对于文本,我又采取了这种教法。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批注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三、 说教学过程
(一) 第一课时教学设想
第一教时的教学我从题眼入手,抓住3个问号展开。上课一开始,板书好题目,请学生读一读,思考下:读了题目有些什么思考?由这个引发3个思考:
1、莫泊桑是怎样的人?
2、请教什么?
3、“师”指谁,怎么教?
学生带着疑问初读课文,并自学生字词语。然后,交流收获,解决前面的3个疑问。在引导学生交流时,注意课文内容挖掘的深浅:只要能读流利课文,对课文条理有个清楚认识。为下课时学习作铺垫。
(二) 第二课时教学设想
1、 在回顾旧知中切入
复习回顾第一教时内容:请学生简单介绍莫泊桑是怎样的人?福楼拜是怎样的人?教师小结过渡: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莫泊桑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再三请教作品被喻为法语典范的福楼拜的?而福楼拜又是怎样指点的呢?这个切入点是顺着第一教时遗留问题展开的,由于第一课时已经作了内容疏通的铺垫,再次提出能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重点段落,明确本课的主要学习内容。
2、 自主学习中悟重点段,引导在批注中学习。
莫泊桑第二次请教是本课时教学的难点所在。如何进行细致的、有效的观察是现在的孩子所欠缺的,这里一连串的问话也体现了福楼拜本身的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青年一代的悉心指导。在帮助学生理解“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的呢?这一主题时,我设计了三个层次:首先是读文中的问句说一说自己有哪些发现、哪些疑问,这是引导学生根据文本内容引发思考;然后引导学生再读思考,你还能懂得什么?这是对文本内容的一个挖掘,教会学生学会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真正的意图,让学生明白学会观察、不断积累是写作的必由之路,同时进一步了解福楼拜的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第三步再次提出疑问:福楼拜还会问什么?这是让学生融入角色,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高年级段学生,有了较强的阅读感悟能力,所以对于本文,我引导学生采用边自学,边写批注的方法。
学生自己默读课文,找出写莫泊桑的句子,找出写福楼拜说的话。边读边找,边找边写上自己的阅读感悟。例如:说的话中感悟到什么?通过某个字,某句话,读懂了什么?
3、适度拓展
课文内容结束后,我向学生简单介绍了莫泊桑的作品,一段关于马车的描写,引导学生阅读评析。
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始。我布置的课外作业是:
A、赏析《项链》片段。
B、仔细观察放学时的校门口,写意小片段。
以上,是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三方面对文本进行的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有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提供宝贵意见,谢谢各位老师!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本文是一篇运用对比手法写的童话。叙述了喜鹊和寒号鸟对待垒巢的不同态度和不同结果,说明了好逸恶劳。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全文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喜鹊和寒号鸟是邻居。第二部分(从“几阵秋风”到“正好睡觉”)写冬天快到了,喜鹊忙着垒巢准备过冬,而寒号鸟却又是玩,又是睡,不去垒巢。第三部分(从“冬天说到就到”到“得过且过”)写冬天到了,喜鹊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得过且过,还是不肯垒巢。第四部分(从“寒冬腊月”到结束)写寒冬腊月,喜鹊在温暖的窝里熟睡,寒号鸟却冻死了。
二、说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号”,理解新词。
2.能按事情发展顺序,把几句话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4.懂得懒惰、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美好的生活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得到。
三、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清事情发展顺序,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准确领会寓意。
四、说教学准备
1.寒号鸟的挂图或投影片。
2.课文录音。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整体切人。
1.根据简笔画,说话导入。
2.整体回顾,说说这是一只()的寒号鸟。()的喜鹊。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读懂三句话分别告诉我们什么,哪句话的意思是最主要的。第一自然段有关图片。(指导看插图)
(2)体会寒号鸟的懒惰。(学生理论,互评)
(3)齐读第1自然段。
(三)学习2~5自然段。
1.默读2~4自然段,思考:从哪里看出寒号鸟懒惰?(“一一一”划出)
2.检查,,抓“累”字体会寒号鸟懒惰。
3.还从哪里看出寒号鸟懒惰,
寒号鸟不听劝告,躺在崖缝里对喜鹊说:“傻喜鹊,不要吵,天气暖和,正好睡觉”。(板书:寒号鸟:玩睡喜鹊:垒巢)
4.抓“不听劝告”深人体会寒号鸟懒惰。
a.寒号鸟不听谁的劝告?
b.喜鹊怎么劝告?(结合指导读、指读→评点→范读→自读→齐读)
c.从哪里看出寒号鸟不听劝告?(圈圈划划,自读体会,结合指导读寒号鸟的话:指读→评点→自读→男女生对读)
d.指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寒号鸟不听劝告结果怎么样?(结合理解“直打哆嗦”、“悲哀”,指导读“悲哀地叫”的句子)(板书:直打哆嗦住暖窝)
5.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五自然段。(想象自读→指读评点→女生齐读)
(四)学习6~8自然段。
1.回顾学法:抓“不听劝告”这几个重点词语提问解答,深入理解课文。
2.启发学生围绕“还是不听劝告”自己提问。(课件出示13)
a.寒号鸟不听谁的劝告?
b.谁怎么劝告?
c.从哪里看出寒号鸟还是不听劝告?
d.寒号鸟还是不听劝告结果怎样?
3.学生轻声自读,思考上述问题。
4.四人一小组讨论,准备汇报。
5.汇报自学。(学生自由汇报,老师随机点拨,穿插朗读训练)
点拨要点:
①问题b,比较喜鹊说:“……”
喜鹊来到崖缝前劝寒号鸟说:“……”
体会感情变化→指导读好语气。
②问题c,结合理解“得过且过”,指导读出寒号鸟不耐烦的语气。
③问题d,结合理解“最后的哀号”、“漫山遍野”等词,引导学生想象寒号鸟在冰天雪地里发出最后哀号时的样子。指导读好第八自然段。(板书:最后的哀号熟睡)
(五)返顾全文,深化认识。
1.齐读第九自然段。(课件出示14)
2.深入思考,同样是寒冬腊月,为什么喜鹊能在温暖的窝里熟睡,而寒号鸟却在黑夜里冻死了?
3.随机小结,完善板书。(板书:寒号鸟:懒惰喜鹊:勤劳)
4.学习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现在懒惰,将来难过)
5.小结学法,(课件出示15)
1、抓重点词提问解答
2、展开想象感情朗读
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编排是在学生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使用方法之后安排的,它既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识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系统性。通过本节课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同一电路中电学三个基本量之间的关系,了解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多个变量关系的实验方法,同时也为后面学习电功、电功率内容做铺垫。欧姆定律是通过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出来的定律,它的逻辑性、理论性都很强,实验难度也比较大,特别是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对学生来说都有难度,所以教师要做好适时引导、恰当点拨。通过学习欧姆定律,经历实验探究过程,领悟“控制变量法”这种科学探究方法,理解这种方法在实验探究中的普遍性和重要性,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形成尊重事实、探究真理的科学态度。
二、学生分析
初中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是:开始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思维还常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学生在没有学习本节知识之前,已了解了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初步学会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但他们都是单个的技能操作,没有综合应用。对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联系,认识是肤浅的,不完整的,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教学目标
依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将本节课分为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讲实验探究过程及结论,第二课时讲公式及其简单的计算。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一) 知识与技能
1、会用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2、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
3、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4、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初步领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规律的思路。
2、进一步培养学生电学实验操作能力及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概括结论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探究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真谨慎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实验方法;理解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教学难点:实验数据的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教学方法
以实验探究为主的启发式综合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启发探究想法
通过家用可调亮度的台灯实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进行交流、讨论,利用手头器材自己设计模拟实验,可以让两个学生上台来做,做完后讲解,得出调光台灯亮度发生变化的原因。这样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锻炼了他们的思考能力和操作能力,又为后面的实验方法做了铺垫,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
二、展开探究活动,深入研究实践
(一)、利用FLASH和学生刚才的小实验引导得出:电流的大小与电压、电阻有关。板书课题: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二)、猜想与假设
学生分组讨论,这时学生的想象会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应留给学生交流猜想的机会,多肯定,多鼓励,多引导。最后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其他小组也可以适当补充。引导学生根据猜想完成学案1、2题。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设计电路图
通过幻灯片的提示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应选用的实验器材以及器材的连接方式,在此基础上设计电路图。这个实验是一个综合的定量实验,用到的器材也多,除了同时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外,还要用滑动变阻器调节电路,对学生来讲有一定的困难,这就要求老师要实时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最后形成统一的电路图。
(四)、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
让学生探究自己的猜想,因为这是他自己急于想验证的,当然也可以两个实验都去探究。连接电路是学生应该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但这么多的'器材一起连接还是第一次,可以采用多种引导方法,教育学生有序连接,可以先串联再并联。在此基础上完成学案第4题。强调每个探究至少要做3次,这样的结论才具有普遍性。教育学生应尊重事实,千万不可不填数据或捏造数据。穿插讲解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小组物理组副组长何润伟先生在美国的故事,刺激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认识到实验的重要性。
(五)、收集证据,分析得出结论
可以让一组学生写出自己的实验数据,其他组同学检查纠正,剔除坏值,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发现数据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交流探究成果,及时调控纠正。这一阶段学生的认识将在老师的引导下,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学生的情感将在互动中得以升华。
(六)、评估与交流
旨在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误差,认识到误差的存在,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课堂小结
让学生回忆探究实验过程,回答本节课的收获,巩固所学。
四、课堂练习:旨在进一步巩固控制变量的思想以及归纳出的结论。
五、课外活动
上网搜集有关欧姆生平资料,交流感想。激发学生学习科学家刻苦钻研、大胆探索的科学精神。
板书设计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电阻R= Ω
电压U/V 电流I/A
电压U= V
电阻R/Ω 电流I/A
表1 表2
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说课稿 篇6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中学语文组__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松鼠》。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说教材
《松鼠》是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5课,作者布封(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也是一篇描写大自然中的小动物的文学作品。通过对松鼠的形态、颜色、用途等方面的细致描写,勾画出了这种小动物漂亮的外貌、驯良的习性和乖巧的性格,突出了松鼠令人喜爱的特点。本文旨在说明松鼠外貌(形态与颜色)、习性(驯良与乖巧)、用途(肉、毛、皮)及其他特点。说它是文学作品,因为它不同于一般的说明,它是将自己细致入微的观察与研究的结果,用文学语言准确、生动地表达出来,给人以一种艺术享受。这种文艺性的说明文又称为科学小品。它的特点是短小精炼,一篇集中说明一个问题,资料可靠,数据确凿,力求知识的科学性;活泼生动,有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可叙述,可描写,把科学融于艺术之中,引人入胜。
说学情
对于刚刚跨入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文本鉴赏能力尚在形成之中,对自然界的动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学习这个单元,可以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让学生在阅读思考中了解动物的形态、习性、性格等方面的特点,教师适当地加以点拨、引导,让学生在反复的阅读中体味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此外,教师要因势利导,激发学生关爱、保护野生动物的热情,增强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语文学习重在强调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相互渗透和协调发展,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是: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过程方法目标是:朗读课文,感知内容,初步培养分析说明文的能力,通过分析重点语句,学习说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小动物,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提升学生的说明文鉴赏能力。
说教学重难点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我将本文的重点放在分析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学习说明文的写作方法;本文难点是提升学生的说明文鉴赏能力和写作手法的运用能力,感悟作者对松鼠的热爱与赞赏,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目标的制定,使得课堂有了明确的学习任务,但任务的完成,还得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是使教学过程达到优化的一种推动力。孟子说:“教亦多术矣。”“术”即教学方法,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灵活的教法,不拘一格,凡是能达到目的、快的方法,便是好方法。
根据阅读教学的特点和本课的实际情况,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本课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在读课文的同时,勾画圈点,养成勤动笔墨,积极读书的习惯。
2、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3、比较法:通过《辞海》介绍松鼠的短文与课文语言的比较,体会课文语言的生动性。
4、归纳法:通过归纳,总结出学习说明文,写好说明文的方法。
5、拓展迁移法: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模仿课文介绍一种小动物。
学法: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师教的目的就是为了学生学。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的学,才能起作用,见效率。
就这堂课而言,主要方法:圈点勾画法、朗读法(理由: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和良好习惯),体验法(理由:让学生尽情地说自己特别感兴趣的话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南师大教授吴永军先生认为,阅读是一种生命活动,是一种自由的生活、精神的生活、智慧的生活;对于文本的解读,谁都不能声称自己具有特别的见解或洞察力,在极端的意义上,所有见解都是旗鼓相当的。)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九年制义务教育第四册第六单元第十二课《不懂就要问》第二课时。
二、说教材
1、教材的内容、作用和特点:
《不懂就要问》是第四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它记叙了孙中山小时候在学习时请求先生讲解课文意思的一件事;介绍了他勇于提出问题,主张不懂就要问的认真学习的精神。它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教育性。目的是通过学生学习,教育学生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精神。它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写人不离开记事,在事情的发展过程中,运用人物的语言和当时的环境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是课文突出的特点。由教材的'地位和特点决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
2、.教学目标:
在思想品德方面: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孙中山小时候勤学好问的精神。
在知识方面:理解课文内容,理解“私塾”、“吓呆”、“鸦雀无声”等词语。
在能力方面: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教学重难点:
理解“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这句话的道理 。
教具准备:
小黑板、挂图、录音机、磁带、投影机和投影片。
三、说教法
我在设计教学时,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儿童的认知规律设置了“以读为主”的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时,紧紧围绕 “读”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使学生读有所感,读有所悟,读有所得,真正尝到读的甜头。坚持以“启发式”教学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我从实际情况出发,采用直观演示、动作演示、生动语言、激励性的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自觉地获取知识。
同时,注意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
四、说学法
1、看书学习的指导:通过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朗读课文的指导:通过对课文中一些句子进行指导朗读,初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学习方法的指导:通过小结学习自然段的方法,用迁移规律学习其他自然段,使学生弄懂学习自然段的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我在教学《不懂就要问》前布置学生做以下预备工作:读一读,想一想课文主要写谁的一件什么事?再读一读,数一数这一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什么?我之所以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到这两点,是因为为了培养学生有预习的一般意义而且在教学中提高质量、增强密度。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能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从以下几点进行设计。
★以情激思。
运用情感教学,不但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处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积极主动性。
1、巧妙导入新课,激发阅读兴趣。
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孙中山先生的故事吗?”这样,学生的兴趣就来了,我接着提出要求“请同学们坐端正,仔细听,并想一想:课文除了写孙中山;还写了谁?文章主要写一件什么事?”学生一听就会连忙坐好,想听想学。这样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学习的兴趣也被激发了,为进一步阅读,进一步理解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运用挂图、生动的语言、手势等贯穿于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便于接受。
如在教学每一段之前都设计了一些过渡语,设疑置趣、设疑置欲,自然地过渡。在教学第三自然段之前,我先出示挂图,让学生观察图画,仔细观察人物的动作、表情等,这样把学生的思维由课堂引到了孙中山在私垫读书的情景。使学生的学习处于兴奋状态,乐于学习和接受,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学中,通过做一做"“摇头晃脑”、“拿着……”的动作表演,激发学生的情感。
★以读促思。
在教学中要巧设问题,引导思考,同时要体现一个“读”字,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整节课里,我让学生在读中思疑,读中释疑,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总之,初读、细读、赏读,层层深入;个人读、分组读、齐读,形式多变;还要进行朗读方面的指导。如指导学生朗读“你会背了吗?”要读出生气而又大声的口气。“先生,你刚才讲的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要读出诚恳、迫切的心情。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读得有滋有味,从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