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销烟》说课最新20篇
虎门销烟(1839年6月)指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的历史事件。
《虎门销烟》教案 1
教材简析:
《虎门销烟》是一篇写事的文章,课文记叙了1839年6月3日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事件的经过,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旨在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课文共有6个自然段,是按故事发展顺序记叙的。第一自然段交代了虎门销烟的时间;第二到五自然段具体记叙了虎门销烟的经过,并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群情激奋、大快人心的销烟场面;第六段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全文结构严谨,首尾照应,记叙清楚有序。在叙事过程中还不惜笔墨地描述了老百姓对这件事的强烈反响,从侧面反映了虎门销烟是顺乎民意的正义之举,也显示中国人民伟大力量的爱国行动。
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积极获取资料,阅读语言材料,品味语言文字,整体感知,自主感悟,从而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理解销烟的主要经过。
教学难点:
懂得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
教学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揭题
在新中国的历史上,有几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图片展示开国大典、香港回归、澳门回归)为什么值得纪念呢?(这些日子不同寻常,是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日子,显示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1839年6月3日也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在广州虎门发生了一件震惊中外的事件(板书课题7、虎门销烟)
二、明史激情
1、了解历史背景。
19世纪初期,古老的中国在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下已日趋衰落,而同时期的欧美列强经济发展迅速。以英国为首的帝国主义企图用特殊的贸易——走私打开中国的大门,获取一本万利的不义之财。(出现英走私图片)看到这些图片你想到了什么?
2、了解英帝国卖***对旧中国的危害。
***的大量走私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出现吸***图片)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平民百姓大量吸***使大量白银外流;中国人失去劳动力,军队失去战斗力。(过渡:***该不该销毁?)
三、概览全文
1、齐读第6自然段:
(1)作者认为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事件?从这一段中找出一个词语。(伟大壮举)
(2)理解伟大壮举的意思。(指伟大的举动。)
2、为什么说虎门销烟是“伟大壮举”?(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表明了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虎门销烟》优秀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虎门销烟的经过及其意义。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虎门销烟的经过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
抓住文章关键词句,理解、体会。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七课《虎门销烟》。(幻灯片1)(齐读课题):通过预习,你们已经知道虎门在我国的什么地方了吗?(广东省东莞市);“销”是什么意思?(销毁);这里的“烟”你知道指什么吗?(***);你了解***吗?(幻灯片23456)。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站出来一位民族英雄——林则徐,他被当时的道光皇帝任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并在虎门海滩上将收缴来的***全部销毁。
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一起去感受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情景吧。在读课文之前,老师想先检查一下同学们对生字词的预习情况。(幻灯片7)
读完生字词后学生齐读课文,如果有读错字音的老师及时纠正。
二、精读感悟
1过渡:说到虎门销烟这件事,你最关心的是什么?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一天的虎门寨与往常有什么不同?
(1)自由读,指名说,理解“分外壮丽 水泄不通 彩旗林立”
(说明前来观看的人多而广。)
为什么会这样呢?
(2)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场面的壮观和隆重。
3、学习第三自然段
理解“礼炮轰鸣 群情沸腾 震惊中外”
(说明仪式很隆重。)
(1)默读课文,找出描写销烟的场面,在表示销烟顺序的词语下面加“· ”,在表示销烟动作的词语下面加“波浪线--”。
(2)指名汇报(先—再—然后)(撒—抛—倒)
出示课件(幻灯片8)
(3)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销烟经过吗?(试述用上先-再-然后)
(4)你能用先-再-然后再说一句话吗?
师:看着***在销烟池里咕嘟咕嘟的冒着泡,你们有什么感受?
4、学习第4自然段
师:现在,看到害人的***被销毁了,老百姓们有什么表现?
指导朗读。(学生模仿老百姓)
5、学习第5自然段
师范读,找出有关数字多读两遍。从这两个数字可以看出什么?
( 说明销毁的***数量多。)
过渡:此时,我们已经充分地了解了***的危害,非禁不可、非销不可,林则徐销得好、销得对,可谓大顺民心、大快人心。
6、学习第6自然段
齐读。
师:你读懂了什么?
一举两得:打击了外国的侵略,表明了中国的不可欺侮。
7、小结:
虎门销烟让外国人明白中国人禁烟的决心,让外国人知道中国人是不可欺侮的,虎门销烟将永远载入中国的史册,它是中华雄狮觉醒的标志!让我们铭记这一幕,牢记这一天 ----- 一八三九年六月三日! (齐读第一自然段)为了纪念这一天,人们把这一幕雕刻在了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出示幻灯片12)
三、练习(幻灯片13)
虎门销烟 3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坪坦中心校 陈立新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读10个生字并组词
3.通过学习课文场面描写,了解课文内容
4.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学习课文场面描写,了解课文内容
2.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爱国精神
教学准备:课件、识字卡片、
道具 视频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情境进入
《虎门销烟》学习设计(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并组词
3.模拟课文场面描写,了解课文内容
4.知道虎门销烟的重大意义
学习重点:学习课文中四个场景,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准备:***的知识等
学习过程:
预习课文
在清朝,有很多外国商人在中国做生意,当时的人们喜欢把这群人称“洋人”,喜欢把他们所卖的东西名称前加个“洋”字,如他们卖的货物为“洋货”。如:怀表称“西洋表”,火柴称为“洋火”,铁钉称为“洋钉”。。。。。当时,有些不法外国商人在中国倒卖 “洋烟”,也叫“大烟”。大家知道什么吗?(***)
大家知道关于***的知识吗?它是怎么来的?
学生回答:。。。。。。。
***的危害有哪些?
学生回答:。。。。。。。
(课文后的学习链接)
当时清政府见到***危害巨大,国力衰退,财富外流,所以发起了禁烟事件。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负责收缴***,并在虎门集中销毁。这就是《虎门销烟》事件。
学生回忆***的知识并发言
翻到课本的“学习链接”学习***的危害,对***有进一步的了解。
认识林则徐销烟事件的起因
二、自主学习
1、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的生字、词组和四字成语。(生字卡)
生字:遵 呵 锣 聋 泄 搭 监 督 恭 畏
组词:遵照 笑呵呵 锣鼓 震耳欲聋 水泄不通 搭台 监督 恭敬 敬畏
分组读、指名学生带读、
学生齐读
开火车、伸出手指听写
2、再读课文,分组找出《虎门销烟》事件的开始、过程、结
果的句子,画上横线。
。
自由朗读课文,找出生字词
复习生字词。朗读、听写生字
通过与其他同学的比较,看看哪组同学读的最好。
自由朗读课文,分组按提示找出课文内容。
学生讨论,指名学生代表回答
第一大组:事件开始的时间、地点、人物
第二大组:事件的过程:销烟过程
第三大组:事件的结果:销烟数量
指名学生代表发言、补充。
3、按照上面的事件提示,偿试将课文分为三部分。
指名学生代表回答
第一部分:(1--2)交代虎门销烟
第二部分:(3--4)销烟过程
第三部分:(5--6)销烟结果
虎门销烟这一历史事件大快人心,震惊中外。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三、才华展示
当时的销烟盛况我们是无缘目睹了,但是我们可以来偿试一
下那个销烟过程的。
分组朗读课文。
找出相应的句子并画上横线。
与同学讨论交流。
学生代表发言。
根据提示将课文分为三部分。
学生代表发言
模拟课文中的四个场景。(根据教师的提示表演)
大家想不想呀!(表演)
演出场景一:林则徐接旨、人们看布告的情形
演出场景二:虎门销烟
演出场景三:林则徐接见外国商人
(教师准备:圣旨一份、***一箱、石灰等)
四、感情升华
刚才我们一起简单重温了虎门销烟的过程。同学们的表演真是精彩纷呈。经过虎门销烟,把洋人的***销毁了,真是痛快。下面我们再次体会一下中国人不可欺的感受。把人们看布告的样子和林则徐的话有感情地朗读一遍。
四小结
今天我们知道了林则徐这一民族英雄,也知道了虎门销烟这一重大历史事件。那么,大家现
在想一想,这一事件有什么重要
学生表演
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精彩的句子,体会大快人心的感情。
意义?这事件之后,林则徐又会怎么样了?由这一事件引起了什么更大的事件呢?大家课后再去找找。
五作业
练习和巩固
虎门销烟 4
教学要求:
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师生问好
一、复习检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初读了课文,请同学开小火车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书后)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7、虎门销烟。齐读课题。
二、听课文范读,思考
为什么虎门销烟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壮举?
(板书:值得纪念 伟大的壮举)
三、细读第二自然段。
(1)请大家轻声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从哪儿看出虎门寨这一天很壮观、隆重?
(2)谁来说说?
读后交流。①前来观看的人多而广,“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除了百姓还有文武官员、外国商人。②隆重,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官员“身着朝服”。
讨论:为什么来到海滩的人这么多?
(3)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壮观场面。
四、品读三至四自然段,感受销烟的经过。
1、一边读一边思考:分几步销烟的?销烟过程中人们的心情怎样?
2、出示文字。
只见一群群光着脊梁、赤着双脚的工人,先向灌了水的硝烟池里撒下盐巴,再把收缴来的***抛入池内,然后又把一把把生石灰倒下去。
3、讨论:用自己的话说说销烟是分几步进行的。?(第一步:撒盐巴教师为主概括)(第二、第三步:抛***、倒石灰让学生自己概括)
(板书:撒盐巴 抛*** 倒石灰)
课文中用什么词把三事件连起来?(板书:先……再……然后……)
4、小结:
有时候我们要完成一件事,必须分几步来做,为了表明这几步的先后顺序,我们可以用上“先、再、然后”来连接。
5、指导说话。
引导回忆生活中哪些事需要分三步以上来完成。用上面的词练习说话。
6、看到害人的***被销毁了,老百姓有什么反应呢?自读第四自然段,读时你想到什么?想想应该怎么读?
教师点拨:①从“跳哇、叫哇”想到销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②从“成千上万”、“欢呼声”想到销烟的声势撼天动地,爱国拒侮的志气、力量震惊中外。
在旁边观看的外国商人目睹了这个壮观的销烟场面,他们又会有什么感想呢?
7、想不想来看看当时的情景?师播放虎门销烟的课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8、学生“我来试试”
五、结果如何?请自读第五自然段,再告诉大家你注意到什么?
1、引导学生抓住“整整”、“23天”、“二百多万斤”朗读体会“伟大壮举”战果之大。
2、虎门销烟,大快人心,震惊中外,所以这件事被称为——伟大壮举;它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这件事情意义重大,而它发生在1839年的6月3日,因此我们说这一天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
齐读最后一段。
3、师总结:是啊!这些***商都是惟利是图的资本家、不择手段的侵略者。他们打着经商的旗号,把无数的***运到中国,牟取暴利,他们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是灾难,是痛苦,林则徐收缴了他们的***,邀请他们来观看这次销烟,就是为了打击他们的嚣张气焰,就是向他们发出警告,也向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板书)林则徐是我们中华民族当之无愧的英雄。
六、拓展练说
1、教师引导看图:现在,当我们看完林则徐指挥销烟的场景,面对着端坐在我们面前的这位伟大民族英雄的塑像,此时此刻,你们想说什么呢?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害人,早就应该销毁,虎门销烟为中国人争了光。
林则徐是个功臣,要不是他,恐怕***还不一定能被销毁。
现在,仍有人在吸“烟”,多么不应该啊!
对!一百六十多年过去了,现在仍有人在造毒、贩毒、吸毒,请看图片。
我们要为了中国的强大而努力学习。
2、结束语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值得纪念的日子——1839年6月3日,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英雄的名字——林则徐,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伟大的壮举——虎门销烟。
下课!
《虎门销烟》说课 5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组课文是以“典范人生”为文化主题。《虎门销烟》这篇课文讲的是1839年6月3日,民族英雄林则徐在虎门销毁***的事,提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讴歌了林则徐的凛然正气。本文是一篇爱国主义的好教材,也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好教材。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确定了以下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想象画面、观看录像等形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3)学习林则徐坚决抵御外敌、维护民族尊严的崇高品质,学生通过认识“白色恶魔”的危害,树立远离毒品的思想。
3.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林则徐坚决抵御外敌、维护民族尊严的崇高品质。
4.教学难点:
体会***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害,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二、说学生
本课内容是真人真事,但是,它距离学生现实生活比较久远,学生对这段历史比较陌生,对***、对林则徐知之甚少,所以很难激起学生深层次的情感共鸣,如果仅仅利用第一课时老师对学生介绍的时代背景,学生不会有较深的体会。所以在课前我利用语文学科活动,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的危害,了解林则徐的英雄事迹,还让学生观看了影片《***战争》。这样,在补充教材、拓展教材、开发教材的同时,帮助学生建立起相关知识背景,拉近了学生与教材对话的距离,学生跨越了历史障碍。
三、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情境教学法。《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其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虎门销烟》一文蕴含着丰富而伟大的情感内涵,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及人格的提升,最终求得语言和精神的整体共建?教学时应 恰当、适时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形象地展示当时壮观的场面,更深切地感受林则徐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
四、说教学程序
依据本课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分2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通顺。疏通字词。了解时代背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理解、感悟、朗读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形象,感悟人物精神。
(我下面要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注重突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找准切入点,搭建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桥梁
首先从回顾课文内容入手,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以“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让你受感动”这个问题,搭建起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桥梁,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关注课文中的重点语句,让学生通过读读,想想,画画,写写,在切实而有效地读书活动中潜心会文、感同身受,实现与文本间零距离的“心灵对话”。引导学生深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从课文描述的销烟场面的具体词句的理解和感悟中感受销烟的伟大意义和林则徐的爱国情怀。使林则徐这个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越来越丰满,受到其人格的熏陶。
二、以学生朗读为主线,抓住具体的语言文字感悟,使朗读和理解有机结合。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和理解,获得思想启迪,受到情感熏陶。”刘勰也说:“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因此本节课不论是理解课文,还是感受人物精神,都通过让学生自由读、个别朗读、齐读等不同形式全方位的接触文本语言。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到***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通过朗读体会人们兴奋心情和销烟的壮观场面,通过朗读体会林则徐坚决抵御外敌的英雄气节,学生自然产生了愤怒、激动、崇敬等强烈的情感体验。老师此时再不失时机地让学生通过“读”把这些情感表达出来。这些实践点的落实促成了学生语感的形成。言语实践和感悟入情水乳交融,读中感悟,感悟又更好地促进了学生把书读好。
二、以多媒体为手段,渲染课堂气氛,升华学生的情感。
教学时,在学生凭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展开丰富的想象的基础上,播放“销烟的壮观场面”和“人们欢庆的热闹场面”视频录像,把课文中对观看人群、销烟过程的描绘转化成活动的画面,对学生的情感升华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让学生跨越了时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更真切地感受到当时场面的宏大,更真切地体会到老百姓欣喜若狂的心情。让学生身处其中,情处其中,心处其中,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使学生把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与情感升华融为一体。
三、拓展阅读,升华情感
中国近代史上,林则徐是一位得到过很多赞誉的政治家,他的身上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体现着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所以在学生们充分理解了虎门销烟这一伟大壮举后,我把林则徐正襟危坐在高台上的图像和课文插图中他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句名言用大屏幕展示出来,又列举林则徐销烟时内外上下的重重阻力。让学生在拓展阅读中吸纳优秀人物的正义感,使这个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越来越丰满,接受高尚情操的熏陶,使这样的典范人生融入学生的生活与心灵。
总之,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非常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时 力求以动人的朗读,感人的语言,创设情感氛围,以情动情,以声传情。使整个课堂教学学生始终沉浸在对英雄无比热爱、崇敬的情感之中,林则徐的高大形象深深扎根在孩子们的心中。
《虎门销烟》优秀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读懂课文,理解销烟的经过。
难点: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教学准备】
1、多媒体教学课件。
2、收集关于虎门销烟及其林则徐的资料。
3、课前有条件的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电影《***战争》。
【说教法、学法】
一、情境创设法
教师创设有声、有色、有形、有境、有情、有趣的情境,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乐趣和情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在美中学,乐中学,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自读自悟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本课教学中,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把读、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只在适当处点拨,启发,并运用边读边想的方法,把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让学生自主读书、评论、感悟,真正体现课堂教学的动态效果。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熟悉这些日子吗?为什么?(多媒体依次出示:1949年10月1日、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并相机配上开国大典、香港回归、澳门回归的背景画面。)2.是啊,这些日子是我们中国人扬眉吐气、倍感振奋的日子,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它们将永远铭刻在每个中华儿女的脑海中,珍藏在每个炎黄子孙的心海里!但你知道吗?作为龙的传人的我们,这个日子也应该是永远不能忘记的!(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齐读,质疑。)3.因为就在这一天,发生了这样一件震惊中外的大事(多媒体播放电影《林则徐》中虎门销烟片断。)你看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
4、随机揭题:虎门销烟(学生齐读课题,教师指导书写销字,学生根据课题质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学知识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就越感兴趣。从学生熟悉的重大纪念日切入,让他们在教师创设的直观形象的情境中感知,意在让生活走进语文学习,走进学生的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其主动参与、主动质疑、乐于探究的能力。
二、初读引思,整体感知
1、过渡:今天,就让我们跨越时空的隧道,走近虎门寨,重新去感受那震撼人心的一幕吧!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都行。遇到难读的字、词、句多读几遍,对自己喜欢的段落也可以多读几遍。然后把你对课文的感受与发现和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应该把选择的权利还给学生。同桌交流的形式为自主学习引路搭桥。
2、随机出示难读的词语,学生当小老师,纠正读音。
咆哮
收缴
销毁
水泄不通
嚣张
欺侮
应邀
震惊中外(相机指导生字的字形结构、学生描红书写)3.读书交流:请把你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说说喜欢的原因。(让学生作出适当的评价。)
●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实际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了丰富而科学的良性语言刺激,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此时,学生怀着强烈的期待感,充满自信地读课文,自行解决问题,情绪已被完全唤起,进入到积极学习的状态,为进一步感悟课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每每读书,只要把自己的心放到课文中,和课文进行对话,你一定会有许多美丽的收获。读了课文,你想说点什么呢?(学生交流初读感受,如: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等。教师相机简要介绍时代背景及林则徐的生平等。)
●大巧若拙!看似平白的一问你想说点什么,实则生发了一个浩大的问题空间,比起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什么?你读懂了什么?更具活力,更加开放,更利于学生的自主探究。
三、诵读课文,体验感悟
1、过渡: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感悟那激动人心的一刻!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多媒体播放课文朗读,配有相关画面)说说在你脑海中呈现的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事件?(在学生的交流中相机理解值得纪念是不同寻常的意思,伟大壮举是指伟大的举动。)(板书:伟大壮举)
2、你是从哪些语句感悟到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必要时与同桌交流一下。(根据学生的回答,切入相应的段落学习。)
●以疑促读,巧妙过渡,学生学得积极主动。
3、当学生说到销毁时间长,***数量大时,学习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
(2)你从哪些词句体会到了这是一次伟大壮举?
(3)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抓住整整、23天、二百多万斤谈体会。)(4)集体有感情的朗读这一自然段。
(5)过渡:这样的壮举,当时有哪些人目睹了呢?
4、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范读(多媒体出示相关画面),你觉得哪些人引起了你的注意?(随机出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文武官员、外国商人)
(2)读着这些词语你有什么感受?(观看的人多而广,体现出场面的壮观。)
(3)谁能通过你的朗读把人多、人广传达给大家?(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4)你还感受到什么?(仪式隆重、人群兴奋,也体现出场面的壮观。)
(5)过渡: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出人们很兴奋?
5、以读代讲第四自然段。
(1)引读,读出人们兴奋的心情。
引导学生进行现场表演。
(出示表演超市题目:
如果你是现场的一位老爷爷或者老奶奶,你会怎么想,怎么做,怎么说?
如果你是现场的一位孩子,你又会怎样?
如果你是站在人群中的一位记者,你又会怎样?)
●设计表演超市,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使学生学得更为积极、主动。
(2)过渡:是呀,被***害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中国群众是那样兴奋。
(3)引导学生质疑:再看看这些观看的人,你们有没有什么疑问呢?
(①那些文武官员有的可能高兴,但有的一定很担心。②外国商人是卖***的,为什么还要请他们来看呢?)
●阅读教学就应该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一次次地生疑,一次次地解疑,在这个过程中求得一次次的进步。
(4)师补充林则徐有关情况:禁烟,在当时是一项极为艰巨的任务,内外上下,阻力都很大。这些阻力不仅来自被触犯了借***贸易牟取暴利的英国侵略者和中外***贩子;而且来自于从清朝中央以至地方借***走私而营私舞弊受益的大小官吏及其附庸者;来自于清朝满族亲贵和嫉妒林则徐声名的有权势人物,后者的破坏中伤更是不易提防的。当林则徐受命为钦差大臣时,投降派首领穆彰阿也极力反对。
●阅读教学,老师必要的讲解绝不能丢。通过补充,不仅扩展了阅读,而且激发了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进一步加深了对林则徐的了解与认识。
(5)这些外国商人会怎样想?
(6)过渡:是呀,林则徐明知道外国商人会恨他入骨,为什么还要请他们来观看销烟呢?
6、根据学生的回答,切入第六自然段的。学习。
(1)齐读,交流体会。
(2)师述:林则徐这样做是为了告诉那些外国人,中国人是不可欺侮的。他这样做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让我们深情地将第六自然段朗读一遍。
7、深入学习第三自然段。
(1)在销烟的过程中,不知你们发现没有,有一群人,他们不仅是虎门销烟的观看者,更是参与者。他们是谁?(多媒体出示民工销烟图)(2)他们是怎样销毁这些害人的***的?默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
●在合作的氛围中,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已有的知识被他人的视点所唤醒和激活,各自生成自己的认知,整个对话过程就会充满创造色彩。
(3)老师觉得民工所做的几个动作,其实都是在倒,可书上为什么用了撒抛倒几个不同的词呢?能交换位置吗?(体会用词的准确和此时人们对***的憎恨之情)(板书:撒盐巴抛***
倒石灰)
(4)自由读描写民工销烟的句子,看看课文用什么词表示这三步的先后顺序,并用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复述民工是怎样销烟的。(板书:先再
然后)
(5)教师引读。(师: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只见,先向,再把,然后又把顿时,这样的销烟方法多么简易、独特,多么有效啊!)
(6)(多媒体课件播放销烟过程)看,民工们正在销毁这些害人的***呢!你能为这画面配上解说词吗?(学生看着画面复述销烟过程。)
●通过这一富有激情的挑战式的语言,意在引导学生复述课文重点部分。
(7)齐读第三自然段。
8、在生成中引导,引导中深入。
(1)你还能想到其他的办法来销烟吗?(用火烧、直接投入大海)(2)你觉得这些办法好吗?再读读课文的最后一段,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如果这样快的销毁了,就不能沉重打击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了。就是要他们看见自己的***一点点销毁而心痛。让他们知道中国人是不可欺侮的。而且,这也表明我们的决心。)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指派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作为教者从一开始就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并逐步培养起对课文的感受、质疑、理解、欣赏的能力。这里将学生的感悟落到实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四、总结延伸。
1、虎门销烟这一伟大壮举,粉碎了外国侵略者的美梦,唤醒了沉睡中的人们,也给了那些醉生梦死、意志薄弱的烟鬼一记响亮的耳光,***的罪恶实在是太大了!回忆过去,看看今天,你还想说点什么?
2、可令人心痛的是,时隔一百六十多年后的今天,仍有许多人在造毒、贩毒、吸毒,请看图片。(多媒体课件逐一映示禁毒宣传图片,给学生以教育。)
●由课文联系到现实生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水到渠成。
3、看了图片,你又想说点什么呢?
●再次以说点什么发问,给学生回忆和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说真话、抒真情,人文情怀得以释放,自我个性得以张扬。
4、如今,生长在新时代的我们,如果踏上虎门销烟的遗址,看着咆哮的大海,想起林则徐指挥销烟的场景,仰望着林则徐的塑像,你想说些什么呢?(多媒体出示林则徐塑像)请大家把要说的写下来。
●学生此时有感而发,说话写话定能得心应手。
5、总结:毒品就像洪水猛兽,摧残着人的身体,腐蚀着人的精神,全世界的人们应该联合起来,齐心协力铲除毒品,还世界一份幸福和安宁,让我们的生活到处充满欢声笑语!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1839年6月3日。(多媒体出示时间,学生齐读。)6.我建议同学们课后到戒毒所做个调查,再从网上或其他地方搜集一些资料,搞一次禁毒宣传主题中队会,届时,我愿意做你们的特邀嘉宾!欢迎吗?
●素质教育除了课堂以外,还需要更广阔的学习空间,而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就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不断促进学生的发展。
虎门销烟 7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 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从而培养学生 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了解销烟经过,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从而培养学生 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上网搜集资料,可以点击“虎门”,了解虎门的地理位置,可以点击,了解危害,还可以点击“林则徐”,去更一步理解这位被史学界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的英雄事迹。
2、课件(包括资料介绍,图片,销烟的视频资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3、了解虎门销烟的那段历史背景,认识林则徐,了解虎门的地理位置以及当时给中国人带来的危害。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美丽娇艳的婴粟花。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花吗?说说你对它的了解。(学生发言。)同学们,这些花虽然有着娇艳美丽的外表,但它们却能制成一种迫害人身体甚至生命的毒品,那就是,俗称大烟。(板书 大烟)2、说说你所了解到的对人类的危害。教师随即出示危害人类的一组触目惊心的图片。3、对人类的危害实在是太大了,它是一种强烈的麻醉剂,毒性很大,一旦上瘾就不易戒除,使人体力日衰,意志萎靡,当兵的失去战斗力,做工的丧失劳动能力,致使摧残人命,家毁人亡。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销毁文章。板书:虎门销烟 学生齐读课题。二、了解历史背景,简介林则徐。1、同学们,通过预习课文,你们知道是谁在虎门销烟吗?(林则徐)谁能根据课题用一句话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2、虎门在哪儿?林则徐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销烟?老师相信你们通过上网查资料已经知道了许多,谁来介绍一下 ?学生逐一介绍,教师随即补充并出示林则徐铜像和虎门销烟池遗址图。三、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学习生字词。过渡:下面我们大家一起穿越时空隧道,进入十九世纪的虎门,去观看林则徐虎门销烟。1、播放课文录音。2、学生自读课文,完成自学要求。a、读通课文。边读边圈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做上标记,读不准的多读几遍。b、读懂课文。读完后想想你在初读中知道了什么。3、检查自学情况。a、出示生字词,检查记忆和认读情况。咆哮 收缴 销毁 历史 响彻 嚣张 欺侮 应邀 值得山寨壮举 沸腾 一担担 水泄不通 震惊中外 彩旗林立b、学生提出一些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探讨。咆哮 嚣张 销毁 彩旗林立 水泄不通c、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教师及时给予指导。d、说说通过初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四、作业设计:1、比一比,再组词。 欺( ) 销( ) 嚣( ) 毁( ) 期( ) 消( ) 器( ) 设( )2、补充词语。水( )不( ) 成( )上( ) 群( )( )腾 ( ) 炮( )鸣 ( )旗( )立 伟大( )( )3、按课文内容填空。 林则徐是( )年( )月( )日,在( )( 填地方 )销毁。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抓住“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复述虎门销烟的经过。
2、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 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虎门销烟这一震惊中外的历史事件发生在什么时间?
二、细读课文。
(一)、直奔重点段,了解销烟经过。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给中国人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林则徐颁布禁烟章程,下令禁烟,他是怎样销毁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说说哪一节具体写了销烟的过程。(第三自然节)
2、指名读第三自然节。
师:这一天的午后二时许,林则徐等人健步登上礼台。这时候,礼炮轰鸣,群情沸腾。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那么,工人们是怎样销烟的呢?
学生自读第三节,画出描写销烟过程的语句。
指名说出语句,教师课件或小黑板出示:只见一群群光着脊梁、赤着双脚的民工。散发出股股难闻的气味。
销烟分几步完成?(三步)哪三步?
板书: 撒盐巴 同时,在出示的这段话中用红笔圈画出“先。再。然后”三个词语。
抛
倒石灰
齐读这段话。
学生看板书练习叙述销烟的过程,用上“先。再。然后”三个词语。。
指名复述。
3、林则徐销烟仅仅是1839年6月3日这一天吗?(不是,整整持续了23天)
指名读第五节,从“23天”、“二百多万斤你”体会到什么?(引导学生说出体会到销烟持续时间长,销毁数量多,从中也可以看出流入国内的数量之多,对国人的危害之深。)
(二)、学习二、四两节,感受销烟场面的壮观。
过渡:这篇课文不仅写了销烟的经过,作者还 不惜笔墨描述了老百姓对这件事的强烈反响。自由读二、四两节,边读边圈画出重点词语,把自己的体会简单写在旁边。
1、学生自读二、四两节,圈画,批注。
2、同桌交流。
3、指名谈体会,重点品读。教师做如下预设,对学生的发言随即点拨,并指导朗读。
a、这一天,天气晴朗,碧海、蓝天、绿树,把古老的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分外”是“格外”的意思。蓝天当顶,碧海无垠,绿树成荫,它们把虎门装点得美丽、幽雅。然而今日的虎门寨却不同于往� )
b、一大早从各地闻讯赶来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把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一大早”就赶来,说明虎门销烟这件事事激动人心的,老百姓明明知道午后才销烟,却一大早就赶来,可见他们 对这件事是多么关心;“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宽阔的海滩”、“水泄不通”表明前来观看的人极多,渲染出场面的轰动,同时,也不难体会出虎门销烟反映了人民禁烟的强烈愿望,这是大快人心的正义之举。)
你能把这种人多的场面和老百姓的激动心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学生练读。指名赛读。分组读。齐读。
c、过渡:还没开始销烟,老百姓就如此激动,当看到害人的随着潮水卷进了咆哮的大海之中,老百姓更是-----
齐读第四节。指名读,看谁读得最激动。
师:是啊,外国侵略者们把大量得运到中国,危害我们的国民,骗取我们的金银。多少人骨瘦如柴,多少人家徒四壁,多少人沿街乞讨,多少人冻死街头!这一切都是害人的 造成的,都是外国侵略者犯下的滔天大罪。林则徐下令销毁,就是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中国的老百姓再也不受侵害了。这样利国利民的事,你说老百姓能不高兴吗?
再次齐读第四节,读出激动的心情。
三、总结全文,了解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过渡:看到害人的被销毁了,老百姓再也不要遭受毒害了,他们唱啊,跳啊,激动的心情无法诉说。可以这么说,虎门销烟这一事件是历史上的一项-----(学生齐说:伟大壮举)
板书:伟大壮举
1、请同学们把全篇课文回读一遍,想想为什么说此次销烟是历史上的伟大壮举?
学生读课文,说出自己的理解。
2、这一伟大壮举,它有什么历史意义呢?齐读最后一节。
3、师:林则徐下令禁烟,他以虎门销烟这一行动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好欺侮的。同学们,看一看虎门销烟的场景,看一看林则徐的塑像,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
时近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不少人又陷身毒品不能自拔,害人害己害国,你又想说什么呢?
四、作业设计:
1、进一步搜集资料,探讨今天在一些地方毒品死灰复燃,它的危害又表现在哪儿?我们应该如何远离毒品,拒绝毒品?
2、小练笔。以“我站在林则徐塑像前”为题,写一段话。可以讴歌中国人民不可欺侮的斗争精神,可以抒发对林则徐的崇敬之情,可以表达自己远离毒品,强身为国的坚定决心等等。
《虎门销烟》 8
师:礼台下坐的都是哪些人呢?
生:一侧坐的是文武官员,另一侧是外国商人。
师:咦,学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为什么邀请外国商人来观看虎门销烟呢?
师: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很值得我们去思考,你能不能结合销毁***的原因来谈谈自己的理解呢?
生1:邀请外国商人来观看,是因为中国人想要告诉外国商人,我们中国人是不可欺侮的。
生2:老师,我有不同的想法。
师:你大胆地说。
生2:我认为邀请外国商人是因为中国人想让外国商人看到***被销毁了,以后外国商人就不敢出售***了。
师:你是个很会思考问题的孩子。你有你自己的想法。这点很好。孩子们,你们觉得外国商人看到中国销毁***,以后真的不会出售***了吗?四人为一小组讨论。(学生讨论)
生1:我觉得外货商人还会继续出售***,因为一旦吸上了瘾,就会一直想要吸,就会去购买***。
师:你对***有了一定的了解。是啊!出示***的知识。老师介绍(***俗称大烟,是一种强烈的麻醉剂,毒性很大,上瘾后,很难戒除,能使人意志萎靡,甚至丧失性命。)
生2:我觉得外国人还会卖***,因为外国人的目的就是要侵略中国,卖***只是一种方式而已。
师:你看穿了外国商人的心思。如果没有想要侵略中国的目的,就不会发生1840年的***战争。
师:(小结)同学们,外国商人看不起中国人,想要侵略中国人,而我们中国人就应该用实际行动证明引读——“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学生齐声朗读)
教学分析:
(一)引导学生质疑
课堂教学过程,其实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有发现问题才能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促进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只有发现问题才能使学生在不断求索中得以发展。在教学《虎门销烟》第二小节的时候,我引导学生围绕“另一侧坐的是外国商人”展开质疑。学生通过思考,自然而然会想到为什么请外国商人来观看虎门销烟。学生要在思考中发现问题,学生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激起探究问题的兴趣。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比老师抛出问题更能吸引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二)重视课堂教学预设性和生成性资源
在本节课中,围绕“为什么要让外国商人来观看虎门销烟”进行交流。在上课前我对其中的原因进行了预设:因为想证明中国人是不可欺侮的。可是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却有了新的想法。其中一个学生认为:邀请外国商人是因为中国人想让外国商人看到***被销毁了,以后外国商人就不敢出售***了。出现新的问题就要解决问题。原本单一的一问一答的课堂就变得丰满了很多。问题中包含问题,课堂上学生智慧的火花将相互碰撞,这一理由的提出势必会促进学生探究问题的原因。
(三)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探究问题
以“外国商人看到中国销毁***,以后真的不会出售***了吗?”为切入口,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在语文教学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当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抛出后,学生势必会展开讨论。讨论有益于问题的解决,讨论是学生与学生之间思维的碰撞。讨论是学生合作学习的一种表现。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老师的恰如其分地总结和资料的补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老师的评价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老师的评价很重要,好的评价语可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当学生抛出一个问题:“为什么请外国商人来看虎门销烟”之后,我给学生的评价是能不能结合销毁***的原因来谈谈自己的理解。评价语中隐藏着对学生的问题的引导会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当一位学生说:“外国商人不会停止贩卖***,因为一旦吸上了瘾就会继续去买***“时,我顺势介绍***的知识,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到***的危害极大,林则徐虎门销烟的重要意义。
《虎门销烟》 9
训练点一:
认识场面描写。课文的第二节是一个典型的场面描写。有景物有人物,在学习这一节时,先让学生了解什么叫“场面”,再通过朗读感受场面描写的特点。还可以让学生模仿这一节写一个场面,如劳动场面、联欢场面等。
训练点二:
学习第三节,让学生懂得“言之有序”,恰当用好“先、再、然后、接着、又、最后”等词。并提高要求,准确使用动词。文中的动词有“灌、撒、抛、倒”等。可以请学生说说,再举例子,最后请学生自我选题练写片断。如:
开始做房子相框了,我先把模型上的各部件沿着黑边剪下来,按照山线和谷线折好,这一部非常容易,我很快就做好了。我看到房顶上和房体上有两条黑线,就拿起小刀细心地划开,接着,我把房体上的白色部分涂上胶水,把烟囱从刚才用小刀划开的口子处穿过来,再把它们粘起来,我使劲用手捏住,等它们粘在一起才把手松开。
训练点三:
课后第4题目是“以‘我站在林则徐塑像前’为题”写一段话。目的是让学生展开想象,进一步理解课文深意。可以这样让学生随意写,也可以让学生先描写动作、外貌,再用排比句来写,最后赞美林则徐。如:
我站在林则徐的塑像前,只见林则徐巍然端坐,在火红的晚霞映衬下显得庄严肃穆。他身着朝服,头戴官帽,一双浓眉微微皱起,炯炯有神的眼睛望着远方,他紧抿双唇,手捋胡须,似乎陷入了沉思……我站在林则徐塑像前,穿过时光隧道,回到了1839年6月3日这一天。我仿佛看到被老百姓挤得水泄不通的海滩;仿佛看到健步登上礼台的林则徐;仿佛看到可恶的***被投入到销烟池内。我仿佛听到震耳欲聋的轰鸣的礼炮,仿佛听到***被销毁时的“咕嘟咕嘟“声,仿佛听到激动人心的欢呼声……啊,林则徐,你是中华民族的英雄,你虎门销烟的壮举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向全世界证明,我们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你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你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中国的历史上!
虎门销烟 10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9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8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4、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辱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读懂课文,理解销烟的主要经过。难点:懂得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课前准备 阅读<小学语文拓展阅读>上的<智斗义律>
作业设计 1.以"我站在林则徐塑像前"为中心写一段话。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挂图,这幅图上的人物是谁?你了解他吗?师补充简介林则徐。
2、板题、解题
介绍虎门的地理位置、危害,理解“销烟”。
3、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二、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生字词。
出示,指名领读
师生提醒注意:
寨 渣 (翘舌音)
轰 (后鼻音)
讯 盐 斤 (前鼻音)
2、出示讨论:
(1)“喝啊,叫啊”的“啊”读轻声;
“身着朝服”中的“着”读“ ”,“朝”读“ ”
“倒下去”的“倒”读“ ”
“分外”的“分”读“ ”
“一担担”的“担”读“ ”;“应邀”的“应”读“ ”
(2)长句子的朗读
礼台下,| 一侧 | 是身着朝服的 | 文武官员, | 另一侧 | 是应邀前来观看的 | 外国商人。
3、指名分节读课文,师生评议。思考: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大致经过怎样?
四、质疑,适时解答部分疑问
五、指导写字
1、“讯、轰、侮”按笔顺描红
2、“寨、轰、抛”结构要均匀,笔画要紧凑,范写
3、学生描红、临写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填空
“讯”共_______画,第四画是_______,第五画是_______。
“轰”共_______画,第六画是_______。
“顿”共_______画,第四画是_______。
二、在正确读音下面画“_______”
分( )外 应( )邀
朝( )服 倒( )水
身( )着
三、组词
寨( ) 汛( ) 销( ) 壮( ) 侮( )
赛( ) 讯( ) 消( ) 状( ) 海( )
塞( ) 迅( ) 稍( ) 装( ) 梅( )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3、认识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辱的精神。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 听说训练
1、1839年6月3日,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
2、虎门销烟这一伟大壮举,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二、精读课文
1、(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说说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3)什么样的日子“值得纪念”。(即不同寻常的日子,发生重大事件的日子,应该记住的日子)
2、学习第6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6自然段。]
(2)理解有关词语。壮举:伟大的举动。嚣张:邪恶势力上涨。气焰:比喻人的威风气势。
(3)说说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打击嚣张气焰,表明不可欺侮)
(4)学习这两段,你想知道什么?(这一天发生了什么事?这件事有多重要呢?林则徐是怎样打击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的?从哪儿看出中国人民不可欺侮?)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剩下来的文章。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轻声朗读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说说读了这一段你体会到了什么。
(2)指名说说从哪儿看出虎门寨这一天不同寻常。
(场面轰动: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挤得水泄不通;彩旗林立,场面庄重,身着朝服的文武官员,应邀前来观看的外国商人都整齐地战立在台下两侧。)相机板书:水泄不通、彩旗林立
(3)指导朗读,读出兴奋、激动的语气,体会壮观的场面。
(4)讨论
1)为什么来到海滩的人这么多?(说明禁烟大快人心)
2)文武官员到场说明什么?(说明政府禁烟决心很大)
3)为什么邀请外国商人到场观看?(让外国人看看中国人民的威风)
(5)齐读第二自然段
4、学习三—五自然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其他同学考虑哪几句写下令禁烟,哪几句写硝烟经过。
1)学习第一层(第一至三句)
自读体会哪些词语最能突出中国人的气势。(健步、礼炮轰鸣、群情沸腾、一声令下、震惊中外)
2)学习第二层(第四、五句)
指名读第四句话。
用笔画出这句话,读一读。再对照文中的插图,说说当时工人是怎样硝烟的。(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出三步:撒盐、抛、倒生石灰。再让学生读一读,看看课文用什么词表示这三步的先后顺序,并用“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复述工人是怎样硝烟的。)
(2)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
害人的被销毁了,同学们高兴吗?那当时的在场的老百姓高兴吗?为什么我们和当时在场的老百姓一样高兴?
让学生结合“礼炮轰鸣”“群情沸腾”“成千上万”“激动得跳啊,叫啊”“响彻”等词语的理解,想象当时欢声雷动的场面,体会到虎门硝烟得民心,顺民意。
(3)细读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2)硝烟持续了23天说明了什么?销毁了二百多万斤说了什么?(说明销烟的时间长,数量多,销烟的战果辉煌)
烟渣被卷进咆哮的大海暗示着什么?(暗示中国人民的力量压倒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
5、返读全文,为什么说“1839年6月3日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呢?”(虎门销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震惊中外,所以这件事被称为——伟大的壮举,它沉重的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这件事情意义中大,而它又发生在1839年的6月3日,因此我们说这一天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指导复述课文
1、提示方法:理清每一自然段的要点,看板书提示。
2、学生各自练习。同桌练习。
3、指名复述。
四、指导写话(要求:课后题5)
1、指导。先指名读文中带有“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的句子,再引导学生想一想生活中分三步以上按先后顺序做的事。
2、学生练写。
3、交流。
作业设计:
先按课文内容填空,再完成练习
林则徐一声令下,_______的虎门销烟开始了。只见一群群光着脊背、赤着双脚的工人,_____向灌了水的硝烟池里_______下盐巴,_______把收缴来的_______入池内,_______又把一担担生石灰_______下去。顿时,销烟池里像开了锅一样,“咕嘟咕嘟”直冒泡,散发出股股难闻的气味。
1、这段主要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话中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请仿照这一段的写法,写上一段话,用上这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
虎门销烟
销烟前 水泄不通 彩旗林立
伟大壮举 销烟后 礼炮轰鸣 群情沸腾
先撒盐 再抛 然后倒生石灰
《虎门销烟》教案 11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辱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课文。
2、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辱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课时
两课时
五、教学设想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林则徐以及时代背景。
1、了解时代背景以及林则徐事迹。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初步熟读课文,教师正音。
二、学习掌握本课生字词。
1、教师指导本课重点词语
*** 欺侮 盐巴 虎门销烟
历史 装点 顿时 伟大壮举
2、练习写字。
三、学习一、六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
1、写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发思考
你们知道伊拉克和美国的战争吗?谁能说说美国为什么那么容易就攻占了整个伊拉克并且活捉了他们的总统萨达姆呢?(板书:实力 虎门销烟)
二、读课题,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要求学生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意义都都说清楚
(教师板书: 伟大壮举 )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教师过渡:
历史的车轮划过一百六十七载,今天我们只能借助影片,去虎门感受这一伟大壮举,回味那激动人心的一幕。
1、教师播放影片。引导学生自由谈谈自己看到的景象。
2、课文中是怎样描写这个场面的?我们来自由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从课文中找出描写人多的词来。
3、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并汇报。教师帮助学生理解“水泄不通”,并拓展“人山人海”“人流如潮”等描写人多的词语,突出语言文字训练。
4、都有哪些人来了?
1)从“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体会到什么?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读出人多的感觉来。从 “身着朝服”,你体会到了什么?
2)假如你是“外国商人”,面对虎门销烟,你会怎样想?
5、外国商人是如此厉害,咱中国老百姓怕不怕?相机理解“彩旗林立”。
6、林则徐怕吗?读出文中的话来回答。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学生读句子,指导读。
午后二时许,林则徐等人健步登上礼台。这时候,礼炮轰鸣,群情沸腾。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
2、读第三自然段后半部分,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主要讲什么?(听读)
3、学生汇报,试着在头脑里中形成清晰形象的“销烟图”,并说一说。
4、快速阅读第三自然段,想想课文是怎么说的?
教师小结:第三节是一段动作描写,用上了“先……再……然后”就使文章更加具体,更加有条理。我们看大屏幕,把这段话记住了。
大屏幕显示:(指导背诵,读写结合)
“只见一群群 ,先再 然后 。”
5、用“先……再……然后”说话。
五、学习四、五、六自然段
1、教师过渡:告诉老师,销烟就一天吗?就这么一点***吗?学生回答。教师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从潺潺的溪流到奔腾的江河再到咆哮的大海,一步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
2、老百姓有什么反应呢?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呢?
3、学生读第四自然段,教师指导。
学生个别读——学生评价——评价学生读——出示资料激发感情——学生再读——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4、虎门销烟至此结束了,它销去的仅仅是害人的***吗?
5、学生自由谈,教师引读最后一段,体会“壮”。
1)学生快速通读课文,想想课文哪些地方能体现“壮”。
2)补充材料,引导学生深入感受“壮”。
6、老百姓对***销毁后的生活有什么期待呢?假如你是孩子,你对未来有怎样的憧憬?假如你是母亲,你对未来有什么有什么期盼?自由说说。
7、引入***战争等资料,引发学生思考。
8、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事与愿违的结局呢?我们今天学习和继承先辈们爱国精神,可以做些什么?
9、教师激情总结,引读最后一句。
板书:我们中国人是不可欺侮的。
是啊,只有踏实努力,不断增强实力,我们才能理直气壮地告诉全世界(引读)——我们中国人是不可欺侮的。
也只有这样,全世界才会明白(引读)——我们中国人是不可欺侮的。
虎门销烟 1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另有两个多音字要掌握,理解并熟记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阅读末段,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学生抓重点语句积极思考的习惯。
教具准备
《***战争》录像、《虎门销烟》课件、网络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观看《***战争》
二、谈观后感受自然导入
1.这是一部老电影了,但我却是看了一遍一遍了,因为作为一名中国人,这段历史是永远不能忘却的。你们看完了以后,想说些什么呢?
(生自由谈论。)
2.影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理由。
(可自由谈,只要说出理由就行,相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引出主人公林则徐)
3.你们了解林则徐吗?
先调动学生已知,大致说说对林则徐的认识,引导学生上网查询。然后师总结。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提醒:不动笔墨不读书。掌握生字词。
出示要求:自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象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 欺侮 盐巴 虎门销烟 水泄不通
历史 装点 顿时 伟大壮举
(2)指名读词,重点读准翘舌音、后鼻音。
(3)解释词义,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4)成语积累:写出与“水泄不通”意思相近的成语。(风雨不透、密不透风)
写出几个形容人多热闹的成语。(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熙熙攘攘、车水马龙)
(5)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四、练习巩固
1.描红。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课文
1.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事件?从课文中找一两个词语来说明。(引导学生读读文章的第一、第六自然段,首尾联系,理解“值得纪念”是不同寻常的意思,“伟大壮举”是指伟大的举动)(板书:伟大壮举)
过渡:课文中说虎门销烟是“伟大壮举”,在“壮”下加“△”,“壮”在这个词中是什么意思?(雄壮、气势盛大)读读全文,找一找哪些句子能表现“壮”,将这些地方画下来、读一读,是不是能感悟到“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你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一事件的“壮”?
(2)读后交流。引导学生体会这一段以销烟前场面的隆重、壮观体现了事件之“壮”。
a前来观看的人多而广,“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除了百姓还有文武官员、外国商人。
b隆重,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官员“身着朝服”。(板书:场面:壮观、隆重)
c 销毁的***数量多。(板书:二百多万斤 二十三天)
(3)指导朗读。
这一段我们应该怎样读?先让学生自读感悟,然后试读,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组织评议,教师适时点拨,然后再读,要求学生读出场面的壮观、隆重,特别提示要把描写人多、场面隆重的词语读好。
3.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
(1)过渡:销烟前的场面是这样的壮观、隆重,可见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接下来第三、四、五自然段写了这个“伟大壮举”的经过。默读第三至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这三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板书:经过)让学生概括说说主要经过:下令、销烟、结果。
(2)从“虎门销烟”的经过中,哪里看出“壮”?
①指名读第三自然段中描写下令销烟情景的句子。说一说哪些词句写出了事件的“壮”?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交流。
指导诵读:读出气势,显示出“壮”来。
先学生试读,再指名读,评价,指点,最后齐读。
②指名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边听边想:是分几步销烟的?
指名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看看课文用什么词表示这三步的先后顺序,并用“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复述工人是怎样销烟的。(板书:先再然后)
指导朗读。自由练读,结合插图在头脑产生图像,通过销烟的过程感悟这是一次“伟大壮举”。指名读。最后齐读第三自然段。
(3)老百姓的反映怎么样呢?自读第四自然段,读时你想到什么?想想应该怎么读?
教师点拨:①从“跳哇、叫哇”想到销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②从“成千上万”、“欢呼声”想到销烟的声势撼天动地,爱国拒侮的志气、力量震惊中外。
(4)师播放虎门销烟的课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请自读第五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整整”、“23天”、“二百多万斤”朗读体会“伟大壮举”战果之大。
三、拓展练说
(1)教师引导看图:看看咆哮的大海,看看林则徐指挥销烟的场景,再看看林则徐的塑像,你想说些什么?指导朗读。
(2)出示第六自然段。练读,最后齐读。
(3)说说读完这句话后有什么想说的?激发孩子们为了中国的强大而努力学习。
(4)齐读课文。引读: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 1839年6月3日。
(师小结:虎门硝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震惊中外,所以这件事被称为——伟大的壮举;它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这件事情意义重大,而它发生在1839年的6月3日,因此我们说这一天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
四、学法练笔
1.齐读第三自然段
2.师出示“……先……再……然后……”及练笔要求。
3.小组合作练说,并互评。
4.推荐或自荐说,师生共评。
5.怎么说就怎么写。
五、练习巩固
1.小练笔(提醒学生注意是把一件事分步骤写具体。)
2.同桌互相复述课文。
教后反思:
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是一个大快人心的壮举,因此在教学中我时时刻把学生的情绪集中在“壮”这个字眼上,引领学生用心地、细细的品读课文,从哪些语句中我们能深深的感受虎门销烟是壮举?学生在细读课文后,首先感受到的是销烟前人的多而广,抓住了第二自然段中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水泄不通”等词读悟出了人多而广;其次是感受到了销烟的隆重、壮观,让学生自己读了第二自然段之后从文中的“水泄不通”、“彩旗林立”看出场面的隆重、壮观,然后让学生读出这种场面;接着进一步引导从将要下令时的情景和销烟时的情景中发现“礼炮轰鸣”、“群情沸腾”,让学生边读边想像当时的情景,把气势读出来;最后让学生想像自己也在现场,自己也在欢呼,体会出销烟在老百姓的心中是大快人心的,体会出人民的那种爱国的感情,当学生们把自己的情感放在其中后再去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时,更是一种感情的迸发,学生们读得气势磅礴,震撼人心。
不足之处:
孩子们在完成课后练习“我站在林则徐塑像前”续写时,大部分孩子都是简短的一两句话,不能大胆展开想象。可能孩子们在课前对林则徐的了解还不够多,还要进一步引导。
《虎门销烟》说课 13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虎门销烟》是六年制小学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第七册第二单元中的课文,课文记叙了1839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经过,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本文一共六个自然段,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全文结构严谨,首尾照应,记叙清楚有序,课文重点是销烟的经过。此外,在叙事的过程中,通过生动的描写很好地渲染了当时欢快激动的场面,从侧面反映了,在国难当头之际,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这个壮举,真是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帝国主义的威风,为中华民族扬威,令国人扬眉吐气,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气节以及强烈的爱国之情。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于让学生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御外侮的精神,同时,也通过此,让学生简单认识一下毒品的危害,让他们要明白:拒绝毒品,珍爱生命!
2、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能有条理地复述课文片段,并用“先……再……然后……”造句;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教学难点: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二、说教法和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是现在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所以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参与到课文所构建的“世界”中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语文能力和语文基础知识能有所提高,还能从中受到情感上的熏陶,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虽然本文仅仅是个内容较简单,易理解的描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但这其中的人文内涵可丰富了,是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题材。所以在教学中,虽然一方面我会注意一些基础知识的教学,如:用“先……再……然后……”复述故事和造句、理解“礼炮轰鸣”“群情沸腾”等词语……等等,但另一方面,我更加注重教学时对学生的爱国情感的熏陶,让大家简单了解一下***战争给中国带来的耻辱,了解一下林则徐的虎门销烟是如此地为中华民族扬威,令国人扬眉吐气,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简单认识一下毒品的危害。所以,在全篇课文的教学中,我主要是以“读”为主,讲读结合,结合录象片段,创造一个情景,让学生能在这个情景中体会到那种中国人的自豪,从而达到以看促感、从读中悟的效果。最后,再将学生的思想感情从对林则徐的敬佩提升到对祖国的热爱。此外,还可以借此让学生简单认识一下毒品的危害,形成拒绝毒品的意识。
第二课时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我们知道,西方列强的***贸易给中国人民带来严重危害,清政府爱国官员林则徐顺应民心,实行禁烟,真是大快人心啊,大家还记得,课文中用了什么词来形容这个日子吗?(值得纪念的日子)
为什么说这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呢?( “伟大壮举” )
为什么说这是一伟大壮举呢,它的“壮“表现在哪呢?这正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精读课文
1、自由朗读全文,并找出那些自然段是具体描写虎门销烟的“壮”字的?
(2~5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并说说你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一事件的“壮”?
(引导学生体会这一段以销烟前场面的隆重、壮观体现了事件之“壮”。①前来观看的人多而广,“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除了百姓还有文武官员、外国商人。②隆重,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官员“身着朝服”。板书:场面:壮观、隆重)
(2)指导朗读。
(先让学生自读感悟,然后试读,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组织评议,教师适时点拨,然后再读,要求学生读出场面的壮观、隆重,特别提示要把描写人多、场面隆重的词语读好)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过渡:销烟前的场面是这样的壮观、隆重,可见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在老百姓们的期待下,虎门销烟开始了。第几段写了虎门销烟的过程啊?
(第三自然段)
(2)默读第三自然段,然后说说销烟是分几个步骤进行的。
(板书:撒盐巴、抛***、倒石灰)
(3)从哪里可以看出销烟步骤的先后顺序?( “先……再……然后……”)
(4)大家能看着黑板上板出的销烟步骤,通过这三个表示顺序的词语,用自己的话把销烟的过程跟大家说说。(学生按要求复述)
(5)用“先……再……然后……”造句。
(6)指导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
4、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过渡:虎门硝烟真是轰轰烈烈,真不失为一“伟大壮举”啊!这么多害人的***被销毁了,老百姓的心情如何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播放虎门销烟片段,师配朗诵第四自然段)
(2)指导学生朗读第四自然段
(教师点拨:①从“跳哇、叫哇”想到销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②从“成千上万”、“欢呼声”想到销烟的声势撼天动地,爱国拒侮的志气、力量震惊中外。你能把这一段读得更好吗?把欢天喜地的“壮情”和撼人的力量读出来。)
(3)销烟的结果如何呢?能让老百姓们这么高兴。请自读第五自然段,再通过朗读告诉大家。
(引导学生抓住“整整”、“23天”、“二百多万斤”朗读体会“伟大壮举”战果之大。)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一百六十年前,英国殖民者以走私***来侵略中国,中国曾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是民族英雄林则徐,坚决领导了禁烟斗争,虎门硝烟的壮举,震惊世界,它不但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还向全世界表明——表明了什么?
(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指导学生朗读好这一句。(指名读——指导纠正——指名读——齐读)
三、拓展练说
(1)在国难当头之际,林则徐坚决反抗外敌,虎门销烟这个壮举,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帝国主义的威风,为中华民族扬威,令国人扬眉吐气。如果此时你站在林则徐的雕塑面前,你想说什么?
(学生自由发挥回答)
(2)但是,当今世界,还是有许多坏人用毒品来害人,这种令人愤慨和忧虑的状况,更使我们敬仰和怀念林则徐……如果你遇上了这样的坏人,你准备怎么做?
(学生自由发挥回答)
四、总结
百余年来,无数中华儿女、爱国志士为了抵御外来侵略,保卫祖国万里河山;为了维护祖国的独立与尊严,前赴后继、不屈不挠地同外敌作顽强的斗争。如今,我们的祖国日趋强大。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历史,而是应该时刻牢记"中国人民不可欺"。
五、板书设计
场面:壮观 隆重
伟大壮举 过程:撒盐巴 抛*** 倒石灰
时间:23天(200多万公斤)
虎门销烟 14
一、教学要求: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 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二、教学重、难点: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三:教具准备:挂图四:教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课文。 三、学习第一段 四、小结。 1. 出示挂图,讨论:(1)这副画上画的是谁?(2)他是一位怎样的历史人物?他曾做过一件什么了不起的事情? 2. 板书课题,进行质疑。 1. 教师检查自学情况字音 寨 渣 (翘舌音)盐 斤 (前鼻音)分 担 (多音字) 词义 水泄不通 嚣张气焰健步 咆哮 欺侮 长句 礼台上,一侧是身穿朝服的文武官员,另一侧是应邀前来的外国商人。(长句子中间要停顿,不能读破。)1、自读第一段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3、说说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什么样子的日子“值得纪念”的日子?(板书:值得纪念) 4、读了这一段,你想知道什么? 1、学生讨论林则徐 2. 学生质疑思考 1. 自学要求:(1)轻声读生字,读准字音。(2)画出新词,想想意思,不懂的查字典。(3)快速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并讨论问题 学生讨论 让学生初步了解林则徐。 激发兴趣。 考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培养学生概括段落大意的能力。 作业:一、组词销( )历( )赛( )消( )厉( )寨( )侮( )徐( )壮( )悔( )除( )状( )二、抄写练习第3题的词语两遍。板书:虎门销烟 伟大壮举
虎门销烟 15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揭题谈话: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七课《虎门销烟》,(齐读课题)从课
题中我们了解到什么?你知道是什么吗?它对人有什么危害呢?(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及对人危害的课件)。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大意。
2、指名说说时间 、地点、人物和事件。
3、你了解林则徐吗?生汇报课前搜集资料,师出示课件:林则徐生平简介。
4、出示词语,检查自读情况。
5、指名读课文,相机正音。
6、同桌互相读课文,说说你对重点词语的理解。
7、四人小组复述课文。指名在班上复述。
8、交流如何识记生字,师范写“寨”、“毁”。
9、描红仿写,师巡视并个别指导。
三、作业
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在无能清政府下的中国,,让中国白花花的银子象水一样流入了英国人的腰包;,让中国人面黄肌瘦,骨瘦如柴;,给中国人戴上“东亚病夫”的帽子。,给中国带来耻辱,带来灾难!让我们记住这一天----1839年6月3日,伟大的民族英雄林则徐在虎门销烟。
二、精读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谁来记住这个让人难忘的日子?
指名读,齐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师:我们来看看这一天的虎门寨与往常有什么不同?
(1)自由读,指名说,相机板书:分外壮丽 水泄不通 彩旗林立。
(2)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场面的壮观和隆重。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默读课文,找出描写销烟场面的词语画上横线,在表示销烟顺序的词语下面加“· ”,在表示销烟动作的词语下面加“”。
(2)指名汇报,相机板书:礼炮轰鸣 群情沸腾。
(3) (出示课件)指名赛读第1至3句话。
(4) (出示课件)指名读第4、5句话,生评价读得怎样,指名再读。
(5)播放销烟视频,酝酿感情。
(6)齐读第三自然段,回味难忘的历史一刻。
4、学习第4自然段
师:看到害人的被销毁了,老百姓们有什么表现?
指名读课文,课件出示重点词语,男女生赛读。
5、学习第5自然段
自由读,找出有关数字多读两遍。(出示课件)
指名读,齐读。
师:看着咆哮的潮水将害人的卷走,假如你就是虎门销烟现场的一名老百姓,面对此情此景,面对民族英雄林则徐,你想说什么呢?
1、 学习第6自然段
师:为什么说虎门销烟是伟大的壮举呢?
指名读最后一句话,齐读第六自然段。
2、 小结全文:虎门销烟让外国人明白中国人禁烟的决心,虎
门销烟让外国人知道中国人是不可欺侮的,虎门销烟将永远载入中国的史册,它是中华雄狮觉醒的标志!让我们铭记这一幕,牢记这一天,一八三九年六月三日!
三、延伸拓展
1、欣赏林则徐的话:
(1)苟利社稷,敢不竭股肱为门墙辱。
(2)生死见命,成败天也。
2、搜集有关林则徐的故事读一读。
3、办一张“远离毒品”的手抄报。
《虎门销烟》教案 16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9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8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4、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辱的精神。
重难点、关键
重点:读懂课文,理解销烟的主要经过。
难点:懂得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挂图,这幅图上的人物是谁?你了解他吗?师补充简介林则徐。
2、板题、解题
介绍虎门的地理位置、***的危害,理解“销烟”。
3、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二、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生字词。
出示,指名领读
师生提醒注意:
寨渣(翘舌音)
轰(后鼻音)
讯盐斤(前鼻音)
2、出示讨论:
(1)“喝啊,叫啊”的“啊”读轻声;
“身着朝服”中的“着”读,“朝”读
“倒下去”的“倒”读
“分外”的“分”读
“一担担”的“担”读;“应邀”的“应”读
(2)长句子的朗读
礼台下,|一侧|是身着朝服的|文武官员,|另一侧|是应邀前来观看的|外国商人。
3、指名分节读课文,师生评议。考虑: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大致经过怎样?
四、质疑,适时解答局部疑问
五、指导写字
1、“讯、轰、侮”按笔顺描红
2、“寨、轰、抛”结构要均匀,笔画要紧凑,范写
3、学生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辱的精神。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讲讲课文主要内容
二、精读课文
1、(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说说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3)什么样的日子“值得纪念”。(即不同寻常的日子,发生重大事件的日子,应该记住的日子)
2、学习第6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6自然段。]
(2)理解有关词语。壮举:伟大的举动。嚣张:邪恶势力上涨。气焰:比喻人的威风气势。
(3)说说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打击嚣张气焰,标明不可欺侮)
(4)学习这两段,你想知道什么?(这一天发生了什么事?这件事有多重要呢?林则徐是怎样打击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的?从哪儿看出中国人民不可欺侮?)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剩下来的文章。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轻声朗读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说说读了这一段你体会到了什么。
(2)指名说说从哪儿看出虎门寨这一天不同寻常。
(局面轰动: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挤得水泄不通;彩旗林立,局面庄重,身着朝服的文武官员,应邀前来观看的外国商人都整齐地战立在台下两侧。)相机板书:水泄不通、彩旗林立
(3)指导朗读,读出兴奋、激动的语气,体会壮观的局面。
(4)讨论
1)为什么来到海滩的人这么多?(说明禁烟大快人心)
2)文武官员到场说明什么?(说明政府禁烟决心很大)
3)为什么邀请外国商人到场观看?(让外国人看看中国人民的威风)
(5)齐读第二自然段
《虎门销烟》 1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4、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句外侮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销烟的过程。
教学难点:
懂得销烟的意义。
教学准备:
投影片、配乐录音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教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新词,读通课文,指导写字。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虎门销烟》
2、质疑课题。
二、带问题读课文
三 再读课文,出示要求。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标出自然段落。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投影出生字。
2、指名读生字,难读的纠正、强调。[“寨”(zhai)、“渣”(zha )]
3、齐读生字。
四、轻声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水泄不通:形容十分拥挤或包围的非常严密,好象连水都不能泄出。
用“水泄不通”说一句话。
五、检查课文自读情况。
1、指名逐自然段朗读课文。
纠正错误:身着(zhuo)朝(chao)服;应(ying )邀;
倒(d ao )下去
2、自由读课文,画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连起来谈谈是一件怎样的事?(指名回答)
六、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练读。
2、重点指导:
“讯”、“泄”、“侮”注意这三个字的笔顺。
“讯”的第四、五笔是“十”;“泄”的第五
笔是“1”;“侮”的第八笔是“一”。
3、描红
4、个别评析。
5、临写
七、作业
1、生字、词语抄写两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读讲课文,抓住表示顺序的词语理解销烟的经过。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默读课文想一想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历史事件?
伟大壮举
二、读全文找一找哪些句子能体现是壮举。
学生自学先小组交流。
三、集体交流。
1、第二节
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画出其中的句子。(指名回答)
2、练读,读出不同寻常的感觉。
3、指名读。
四、学习三——五节。
(一 ) 1、用自己的话概括的说说主要讲什么?
2、轻声读第三节,思考:销烟的主要过程是怎样的?
3、指名回答,改革概括:撒盐、抛烟、倒石灰。
4、提问:课文是用什么词表示这三步的顺序。
5、练习用顺序词复述销烟过程。
6、师述:“群情愤腾”反映人们禁烟的强烈愿望,民族英雄的“一声令下”代表中国人们禁烟的坚定决心,正是这激昂的“群情”和坚定的“决心”震惊中外。
7、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8、指名读。
〈二》 过渡:看到害人的***被销毁了,人们表现怎样?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2、指名读、练读、指名读。
〈三》 过渡:人们这样高兴,那销烟一定非常成功。
1、自由读第五节,画出体现成果之大的词。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3、指名读。
五、小节过渡:
虎门销烟这样大得人心,震惊中外,所以这件事被称为
“伟大的壮举”,1839年6月3日确实是个值得留念的日
子,这一壮举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1、齐读第六节
2、练读、指名读
六、看看咆哮的大海,看看销烟的场景,再看看林则徐的塑像,你想说 些什么?
七、布置作业
1、课后词语抄两遍 2、练习复述课文
第三教时
教学内容:复述课文,用上“先……再……然后……”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默写生字:讯、抛、寨
2、指名朗读课文
二、分析课文结构
1、轻声读课文。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是怎样一步步写的?
出示投影:
销烟时间 销烟地点 销烟开始
百姓欢呼 销烟结果 销烟意义
3、提问:哪几节是写销烟经过的?(指名回答)
三、复述课文
1、练习复述课文,先逐节复述,再连贯复述。
2、指名复述,师生共同评析。
四、写话指导
1、出示投影
一群群光着脊梁、赤着双脚的工人,先向灌了水的销烟池里撒下盐巴,再把收缴来的***抛入池内,然后把一担担生石灰倒下去。顿时,销烟池里像开了锅一样,“咕嘟咕嘟”直冒泡,散发出股股难闻的气味。
2、自由读投影上的文字。
3、同位讨论生活中有哪些分三步以上做的事,练说。
4、指名说说。(师生评析)
五、布置作业
�
板书设计
撒盐
2、虎门销烟 抛 烟 值得留念 倒石灰
虎门销烟 18
时间:2006年9月18日
地点:多媒体教室
执教:丁贤琴(常州市北港中心小学)
班级:四(3)班
记录:蔡淳之
师:看着课题,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生:说。
师:再来说一遍。人把时间、地点、人物都说清楚。
生:1839年月日林则徐等人在虎门寨,把200多万斤销毁了。
师:这是非一个让人激动的日子。让我们看一看这段片子,回味那激动人心的一幕。(放映录像)
师: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
生:老百姓在舞龙舞狮迎接林则徐。
师:他们在迎接林则徐吗?
生:他们在销烟。
师: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他们脸上都很高兴。
师:你看到那些人怎么样?
师:多。
生:山坡上,都是人。
师:课文中是怎么样描写这个场面的?从课文中找出一个词来描写人多的。
学生读课文第二自然。
生:水泄不通。
师:是什么意思?
生:人很多。连水都排不出去。
师:还有哪些词语是写人多?
生:人山人海。
生:人流如潮。
师:用上学期在《金子》一课学过的一个词语?
生:蜂拥而至。
师:都有哪些人来了?
生:有男男女、老老少少,外国商人……
师:请你把这段话读好。
生1:读。
师:非常好。
生2:读。
师:我觉得你可以把“宽阔”一词读得大一些。
生:再读。
生:齐读。
师:还有那些文武百官,他们是——
生:身着朝服。
师:从这个“身着朝服”,你体会到什么?
生:英勇。
师:这个词用得不恰当。他们都来参观虎门销烟,可见他们对这件事情——
生:非常重视。
师:所以他们才要身着朝服。还有那些外国商人——
生:读。
师: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从旧中国外国商人在中国的地位。还有,都是从他们那儿收缴来的?
生:这回是对他们一个警告。
师:下次下这样的话——
生:就要杀头。
生:我们就要把这些销毁。
师:对,挫挫他们的锐气。齐读。
师:这一段告诉我们人多,场面壮观。还有哪些地方看出场面壮观?自己读。
生:我觉得分外壮丽虎门寨还要壮丽。
师:再来看天气?
生:晴朗……
师:连天公也作美了。还有哪些地方体现场面壮丽?
生:彩旗林立。
师:什么时候我们学校也会彩旗林立?
生:六一节。
生:国庆节。
生:开学典礼。
师:表示人们对这些日子的重视,场面非常隆重的。请你把这一段场面读出来。
生:读。
师:场面壮观读出来了吗?一个人的力量太单薄了,全体女生来读。
女生读。
师:男生也一齐把这壮观的场面读出来。
男生读。
师:大家的等待中,午后二时许,林则徐等人登上了礼台,震惊中外虎门销烟开始了。看(放映影片)
学生看录像。
师:这一回你看到了什么?
生:人们把和盐撒下去,冒出了难闻的味道。
生:我看到人们把都倒进了池子里。外国商人看到了,连忙向林则徐道歉,表示不再卖了。
师:这个销烟需要哪些材料呢?请你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生:需要水、还有一大块一大块的盐巴、放入池内,还要一袋袋的生石灰。
师:材料大家都知道了。作者是怎么把这个销烟过程写清楚的呢?
生:读。
师:他用到了——
生:先,再,然后。
师:这三个词语表示什么的?
生: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
师:是表示顺序的。来,一起读。
生:先……(生读)
师:作者用这三个词把这个过程写具体了,我们在写作文时,也可以用上这些词,把过程写清楚。你能把这个过程读好吗?(看好黑板)
生:读。
师:还有哪个小朋友来介绍一下?
学生读不通。
师:请一个人来帮助他。
生:同桌两人齐读。
师:要知道,在以前销毁是把桐油洒在上……这样用的时间多,还不彻底。林则徐想到了一个好办法……这样,就销毁了。你觉得这样的方法简单(好)吗?
生:简单。
师:方便吗?
生:方便。
师:我们就把这段话读好。
生:齐读。
师:这个方法你记住了吗?
生:记住了。
师:看着它把这段话记住了。“只见一群群________,先________,再________,然后________。”
生:说。
师:其它小朋友会了吗?
生:会了。
师:会了就一起说。
生:齐说。教师帮助说。
师:告诉我,销烟就一天吗?
生:持续了23天。
师:就这么一点吗?
生:200多万斤。
师:老百姓怎么样?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呢?
生:读。
师:刚才你也看到了。我们一齐读。
师:你知道老百姓为什么会这样高兴吗?
生:因为害人的。
生:外国人用把中国的强壮男子弄倒了,只剩下老人和孩子,这样我们中国人就没有力气了。这种会慢慢地让人上瘾,吸上瘾时就会发作。
生:也是大烟,假如一个人迷上大烟的话,你抽上大烟的话,就会瘦得像葱似的,就没有力气干活了。
师:没力气干活了。他们就会卖儿卖女,只剩下妻子在家里干活。假如士兵吸了后,就会——
生:读。
师:有个资料说:早时士兵手里有两杆枪,银子也流到外国去了。当时我们中国人被称为东亚病夫。老百姓看到被销毁了,怎么能不激动呢?
生:读。
师:他们会叫些什么?
生:被销毁了!
师:再激动一些。
生:我们中国人不再是东亚病夫了!
师:我们会一天一天强壮起来了。让我们一齐读。
生:读最后第二节。
师:销烟持续了(引读)
生:读最后一节。
师:虎门销烟至此结束了。离我们过去了。160多年。它销去的仅仅是害人的吗?
生: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师:也销去了加在我们身上的耻辱。同时也销出了中国人的决心。还销出了什么?
生:耻辱。
师:威风。所以书上说:引读。
生:读最后一节。
师:看,这就是林则徐的像,看看那咆的大海,看看那销烟的场景,再看看林则徐的像,你有什么话想说吗?可以联系我们的现实。
生:我想到了对我爸爸说,他非常爱抽烟。抽烟对身体有害,我想对爸爸说,把烟戒掉,
生:我爸爸原来是不抽烟的,他可以洗衣服,现在他只知道不干活了,他想让他把烟戒掉。
师:你想对林则徐说什么?
生:我爸爸以前也是抽烟的,但我妈妈强制把他的烟戒掉了。我想告诉吸毒的人们,只要你坚持不吸的自豪感,你就可以戒掉了。【吸烟不等于吸毒。吸毒的危害远大于吸烟。】
师:相信自己吧。
生:我看到吸毒人们身上会发炎,警察把它们抓起来。
师:毒品对人是有害的,只要我们坚强一点。我们的国家也会强盛起来。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教师板书。
生:我们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师:让我们把这句话告诉全中国人——
生:我们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师:告诉全世界——
生:我们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师:同时也激励自己吧——
生:我们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师:只要我们远离毒品,就能不受外国人的欺侮。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还要记住这一个人。
生:林则徐。
师:记住这一天。
生:1839年6月1日。
《虎门销烟》说课 19
(一) 说教材:
本文描绘了1839年6月3日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壮观场面,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课文共七个自然段,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第一自然段讲述虎门销烟的地点、时间,以及人们听到销烟后的心情,第二至五自然段描写虎门销烟全过程,后两段分别描写外国商人的表现和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
(二)说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故事;
2、能感受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的壮举,并能通过朗读来表现;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抗拒毒品的意识,这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
本节课,教者始终注意运用课间图片、影片镜头与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划句子,细感悟,让学生亲身体会销烟时的壮观场景。
(四)说教学思路:
1、重视历史背景的介绍,因为虎门销烟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距现在所跨越时间空间较大,学生对此时间根本不了解,如果学生课前不掌握这一历史经历,课堂教学则无法进行,所以在第一节课预习时,本人重点向学生介绍了***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销烟势在必行。这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给学生熟读课文的空间:①让学生熟读课文,找出文中重点词语,通过查工具书和结合上下文句子理解词语含义,如赞不绝口,欢呼雀跃,垂手恭听、水泄不通、沸腾通过词义的理解可以让学生第一时间体会到人民高兴喜悦的心情和外国商人垂头丧气、狼狈不堪的表现;②让学生通过读课文感知主要内容。
3、对照阅读第1、6两个自然段,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目的是为了通过中国老百姓听到销烟的消息时那股高兴喜悦的心境与外国商人的狼狈表现,形成鲜明对照,以此更好地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4、重点阅读,体会壮观气势。这一部分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本环节通过两个方面来表现壮观:(一)从前来观看销烟人数之多及描绘人民庆贺销烟喜悦的情景两个方面来表现人气壮观。(二)从销烟池规模宏大、销烟的具体过程,销烟时情景、围观群众的表现、销烟的数量五个方面来表现场景之壮观,教学时、通过指导观画面、读课文、划句子、合作交流等方法。解决思考题,体会场景壮观,感受中国人民销烟的决心。达到激发学生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的教学效果。
5、拓展训练:重点让学生谈谈学生本人的心得和让学生仿写热闹场面,这样既锻炼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又让学生的爱国情感得到升华。
《虎门销烟》教案 20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的十四个生字,读准三个多音字的读音,会写田字格里的九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学习林则徐坚决抵御外敌,维护民族尊严的崇高品质,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
教学重点:
***销毁的过程。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末段,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课时建议: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电影激趣 导入新课
1、观看电影《林则徐》片段。
2、谈观后感,自然导入。
师:作为一名中国人,这部电影所描写的这段历史是永远不能忘却的。你们看完了以后,想说些什么呢?(生自由谈论。)
师:的确,外来的***给中国人带来的是灾难,是痛苦,是谁敢在当时挺身而出,救人民于水火之中,这个人的名字就是(师生齐说)---林则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近这个伟大的禁烟英雄,学习《虎门销烟》。
了解当时的背景,必然会激起学生们内心无比的激愤之情。
激起学生的内心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自主感悟
1、学生自读课文,并圈出本课14个要求认读的生字,注意文中的三个多音字,遇到不认识的通过查字典解决。
2、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象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3、学生小组合作,解决不懂的词语。
(教师要注意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全班交流。
5、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学生互评)
6、说说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有意识的告诉学生要把工具书带进课堂,培养学生遇事自己解决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学生参与评价,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整体感知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想象画面 激发情感
师:下面请同学们再仔细地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从课文中你读懂了什么?
结合重要词句来谈读懂的内容。学生可能说到的有:
1、林则徐禁烟行为受到了人们的支持。
重点如下:
(1)、当群众知道虎门销烟的消息后,人们的语言、动作、神态是什么样的?(注意“笑嘻嘻”“兴奋 ”“大声地喊”以及“ 三个不怕 ”,想像当时的场面。)
这些语言都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观看销烟的人数之多。(注意“人流如潮”)
(3)、销烟过程中民工干劲十足。(抓住民工的动作,并体会表示顺序的词语的用法)
人们面对销烟场景所产生的感慨。理解“今天,林则徐当众销毁洋人的***,怎么能不叫人兴奋?(反问句)虎门滩上,围观的群众欢呼着,跳跃着。”
鼓励学生想象当时销烟时的场景,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林则徐禁烟很坚决。
重点如下:
(1)、林则徐高坐台上。(注意从两个“不管”和一个“都”中去体会。)
(2)、林则徐对外商说的一番话。(理解“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林则徐是什么样的状态和心情。
3、林则徐销烟有深远的意义:
提问:林则徐为什么要禁烟?(注意理解“东亚病夫”和三个“多少”的含义;人们受***残害之大。)
林则徐销烟有什么意义?
师:当你了解了虎门销烟的故事后,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学生各抒己见,抒发自己个性化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进入学习状态。
让学生体会总分的段落结构。
体会中国人对***的痛恨之情。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通过想象体会销毁***给人们带来的无限喜悦。体会***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学生通过想象更能够近一步的理解林则徐禁烟的决心。
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更激起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有重点的指导朗读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二)熟读成诵 提升情感
师: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读懂了这么多的内容,下面就把你感受最深的段落试着背给你的小伙伴听。
学生从读到感悟,再到背,是一个情感不断提升的过程。鼓励学生熟读成诵,也是在无形中教给孩子一个好的读书方法,让孩子终生受益。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记忆生字 说话练习
1、组织学生自主探究,辨别生字。
2、学生自己找窍门,然后小组内交流。
3、教师要特别强调“妻、历、督”的写法。
4、指导学生用“首先……然后……再……”说一段话。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
培养学生表达能力,体会表示顺序的词语的用法。
(二)拓展延伸 课外积累
师:林则徐是一位得到过很多赞誉的政治家,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评价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多读一些介绍林则徐的文章,相信大家的收获会更大。
为学生提供参考材料,利于学生针对性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