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是快乐的》片段赏析【最新7篇】
《给予是快乐的》片段赏析 篇1
千岛春色 发表
一、引入
师:考一考同学们的成语积累情况,敢不敢接受挑战?
生齐:敢!
师:快乐的神情用成语来描述,说四个。
生1:满面春风。
师:严老师拿着一叠试卷满面春风走上讲台,为什么?
生杂言:咱们班又取了个好成绩。
生1:容光焕发、神采飞扬、兴高采烈。
生2:春风得意
师:这个词多好。
生3:喜上眉梢、喜形于色、喜笑颜开。
师:不错,一口气说了三个。
生4:心花怒放。
师:我让大家说的是——(生)神情。是神情上的快乐。同学们,有一种快乐不是表现在脸上,而是心灵的感应,如春风吹过,涟漪荡开。这种快乐便是——(在课题“给予”下圈点)
生齐:给予。
师:“给”这个字读jǐ。在哪些词语里这个字也读jǐ。
生:供(ɡònɡ)给。
生纠正:供(ɡōnɡ)给。
生:家给人足。
生:给养。
师:给予是什么意思呢?用你的话说一说
生:把自己的东西给别人
生:为别人创造一些美好的东西、生活。
师:这句话含义太丰富了,包括好多呢。
生:给别人帮忙做事,送给别人需要的钱物,还有……
生补:还有精神上的,如陪老人说说话。
师:给予的反义词呢
生:索取。
师:这个词用得很准确。
生:索要、谋取。
师:我邻居家有个上幼儿园的小朋友,我给她一块巧克力时,他脸上便笑成了一朵花,不住地叫“严叔叔好,严叔叔好”。(生笑)这时,来了个比她小的妹妹,也盯上那块巧克力,我让他分一半给小妹妹,你猜会怎么样?
生:给了她。
师:你的境界很高。
生:我估计不会给,人都是自私的。
师:是的,这个小朋友还小,还不懂道理,无论我怎么说,他也不乐意把到手的东西送出去。看来,课题“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说起来容易,真正懂得他的真义是不简单的,课文中的保罗也是如此,不信你读读课文。
二、初读,了解讲述情节始末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保罗是怎么真正理解“给予是快乐的”?是一下子就明白的吗?[生摇头](板书:……开始……后来……)
[学生很自然地练习说起来,几分钟后,陆续有学生举起手]
生:保罗在圣诞节前夕收到了他哥哥送给他的新车,一天,遇上了一位小男孩,开始小男孩请求他把车停到他的家门口,小男孩背着他的脚有残疾的弟弟下来了,后来,保罗开车与他们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师:(思考状)我感觉中间是不是漏了个环节。
生:开始,小男孩问保罗,这车是您的吗,当保罗得知这车这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时,他说希望……保罗以为是希望也有这样的哥哥,而他却说是希望自己也能像他哥哥一样,这让保罗十份惊讶。
师:后来——
另一生:我来接着说。后来,保罗开车带着他在大街上兜风的时候,小男孩请求保罗将车开到他的家门口,保罗以为这小男孩是想炫耀自己。
师:可这回保罗又——
生杂:想错了。
生(接着说):哪知道小男孩是想让他的弟弟也出来看看圣诞节的夜景。
又一生:保罗感动了,把小弟弟抱进了车里,他们在一起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夜晚。
师:从那天起,保罗真正懂得了——
生齐:给予是快乐的。
师:让我们再来读一次课文,感受那一个个动人的场景,体会那一个个场景里人物的内心。咱们来开火车朗读。
[一个接着一个分小节朗读,整体效果很好。文章中最长也是最为动的场景描写第11小节朗读时有疙瘩,要求练读,指导朗读,齐读,目的是将这个画面通过朗读“嵌”入学生的脑子里
三、赏读,体会文章真情。
师:听你们朗读时,我发现文中有一句话可谓意味深长,让我想到了很多……
[学生扫视课文,片刻后便有手举了起来]
生:第8小节“车开了一段路,小男孩转过身来,眼里闪着亮光”,这句里面的“闪着亮光”意味深长。
师: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你注意到这个细节,很好。从“闪着亮光”你能体会到什么?
生:这是一种期盼的眼神。
师:不错。这亮光是一种期盼,一种渴望。小男孩期盼什么,又渴望什么呢?联系前面,看看后面。
[课堂沉默着,我知道这是同学们在思考]
生:他说,“先生,你能把车开到我家门口吗?”再联系后面他背着他的弟弟出来,我想,这亮光是他心中的一个激动的念头:如果我的弟弟也能像我这样坐在车里欣赏着圣诞节的美景有多好哇,对,这亮光是小男孩的心里期盼,他期望保罗将车开到家门口,让弟弟看到这辆车,他要告诉他的弟弟,他将来也会送一辆新车给弟弟的。
师:是的,11小节小男孩抱着弟弟出来的一幕,任你是铁石心肠,也会被打动,轻轻地读读这个小节吧。(生朗读)
师:“闪着亮光”这一句话确实意味深长,但还不是严老师心目中的那句。
生:“他们三个人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师:噢,说说看?
生:保罗和小男孩偶然相遇,中间发生的事情让保罗感受到给予是快乐的。
师:好,我们来读读这一小节。(生齐读,有情有义)
师:这是个什么样的画面,在书上用个词语注注。
生:感人肺腑。
生:温馨。
师:我喜欢这个词儿。小男孩和他的弟弟也许没有亲人了,此时的保罗就是他们的长辈了,在这个圣诞节的夜晚,他们“一家人”驱车出游,这是多么温馨的画面啊。
生:也许这个小弟弟从来就没有出过远门,从来没有见到外面的世界是怎样的,是保罗让小弟弟的眼前出现了一丝亮光。(师插:是温暖的亮光)这样的一个圣诞夜小弟弟将终身难忘。
师:是的,哥哥在身边,好心人保罗为他驾车,外面也许冷风飕飕,但车厢里温暖如春。
生:这样的夜晚对于小男孩同样难忘。他遇上了好人保罗,他让小弟弟获得了幸福。弟弟快乐了小男孩自然也会十分的开心。
师:如果说小男孩遇上保罗是一种幸运,保罗遇上小男孩难道就不是一次幸运?
生:同样是幸运的。
师(情绪激动):这个快乐的圣诞夜让小男孩和他的残疾弟弟难忘,难忘保罗就会忘记?
生:不会。
师:为什么?
生:因为他从中懂得了一个道理:给予是快乐的。
师:“从中”怎么讲?
生:是保罗从小男孩对他的小弟弟的照料中,从他的话语里、行动中明白了这个道理。
师:保罗仅仅就是旁观者吗?
生:不是,他自己也在对小男孩的照料中,对小弟弟的关心中感受到了快乐!
师:不简单。具体说说。
生:第6小节保罗“不由自主问了一句”,并且带小男孩兜风,这不也是给予吗?想想,这是个圣诞之夜啊,他应该赶快回家的。
师:不错,还有吗?
生:第12小节“保罗下了车,把小弟弟抱进了车里”。
师:是的,请大家在“下了车”前面加上“连忙”。保罗连忙下了车,想想,为什么老师要在前面加上“连忙”?
生:保罗被小男孩的话语感动了。就像前面不由自主带小男孩兜风一样,这回也是不由自主连忙下车去抱起那残疾小弟弟。
师:说得多好啊。是眼前的真情让保罗再一次受到感染。让我们通过朗读再一次目睹这感人的一幕,为小男孩,为保罗感动。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11、12两小节]
师(小结并引渡):是啊,这个圣诞夜,对于小弟弟,五彩的橱窗、夜景让他难忘;对于小男孩,他送给了残疾弟弟一个最好的圣诞礼物,他感觉自己成了大人;对于保罗,他目睹了一幕人间真情,并在给予中品尝到了一丝甜蜜与快慰,他同样不会忘记这个夜晚。对于在座的你呢?也是难忘的吗?
[沉静,持续三四分钟的沉静]
师(刺激):噢,你们是来看戏的,这事与我何干?
生:我从这件事里体会到了什么是人间至情。我会记住这个故事,记住小男孩、记住保罗的。
生:我也会记住那个小弟弟的,我祝愿他早日康复。
师:好想法,让我们在心里默默地祝福小弟弟能够康复,站起来,享受生活。
生:这个圣诞夜我也不会忘记。我为保罗得到一辆新车而高兴……
师(插):这个圣诞夜,保罗不仅有一辆新车,也拥有了一颗爱心,美好的爱心。我们为他高兴。
生:保罗和小男孩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保罗向小男孩伸出了一双温暖的手臂;小男孩虽然只有十多岁,但也向他的弟弟献出了令我们心碎的爱的温暖。虽然我是个旁观者,但也深深被打动了。
生:这个夜晚会陪伴保罗一生,我想也会陪伴我一生……
凤凰语文网友水木清华的评议:
一、“我”的课堂。在严老师的课堂上,学生可以真正体验到“我”的存在。课堂伊始的“说成语”环节,是“我”的积累,在此基础上获得“给予”的初识;“了解情节的始末”是“我”在读书,用我自己的话说出事情的前因后果;“赏读”是课堂的高潮,是“我”的情感与作者,与保罗、小男孩、小男孩的弟弟的交融与碰撞。
二、“我”很紧张。严老师的课堂是一个思维高度集中的智力活动场老师就那么一两个提问却足以让“我”忙得不亦乐乎:
“保罗是怎么真正理解“给予是快乐的”?是一下子就明白的吗?”为了这个问题“我”不得不好好读书不然“我”无论如何也不能解决。“我发现文中有一句话可谓意味深长,让我想到了很多……”老师阅读得如此认真,“我”怎么能够不用心读书呢?为了能够找到“意味深长”的一句话,“我”不仅要读得细心,还得要用心体会呀!要不随便说错了多难为情?就这样“我”知道了——
“车开了一段路,小男孩转过身来,眼里闪着亮光”,这句里面的“闪着亮光”的意味……
“他们三个人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保罗和小男孩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保罗向小男孩伸出了一双温暖的手臂;小男孩虽然只有十多岁,但也向他的弟弟献出了令我们心碎的爱的温暖。虽然我是个旁观者,但也深深被打动了。”
……
这都是“我”自己呀!
三、“我”很愉快。在严老师的课堂上,“我”能充分地体会到学习语文的快乐。语文不再是枯燥乏味、没有生气与活力的文字符号。在老师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中,“我”的语文学习也是那样的生动活泼,语文原来是那样的有趣,祖国的语言文字是那样优美,人原来就是要这样活着。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原文地址
《给予是快乐的》片段赏析 篇2
【教材分析】
《给予是快乐的》是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中的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圣诞节前夜,保罗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困的小男孩,在短暂的相处中,小男孩的言行强烈地震撼了保罗的心灵,并被小男孩只求奉献不求索取的精神所感染,也将关爱送给了小男孩和他的弟弟,从而深切地感受到给予的快乐。
课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语言朴实,人物对话集中;文中小男孩面对新车的种种表现和保罗由此产生的心理变化交替叙述,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文章结尾点题,提示中心。全文内容浅显易懂,但却在字里行间洋溢着感人致深的人间真情,融思想性与人文性于一体。
【学生起点能力分析】
1、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不同程度上普遍存在着心胸狭窄、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心理。他们往往从父母、长辈那里得到很多快乐,但是给予别人的快乐不多。对本文的“给予”,多数人有一些类似的体验和经历,但肯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积淀,会给教学带来难度。
2、四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有阅读和感悟文本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要继续培养学生对文本感知、感悟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饶有兴趣”、“宽裕”等词语的意思。
2、读懂课文内容,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能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的体验。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领悟“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内涵,懂得要从小树立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人生态度,培养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
从文中人物的言语和行为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理感受,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教学难点】
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在反复的朗读中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感受,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情操。
【教学策略】
1、教师以共同生活者和伙伴身份出现在学生中间,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安全自由的心理环境。注意倾听学生真实的内心体验和独特的感悟,不随意中断,并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有异于文本解析的看法。
2、确切把握体验与建构的逻辑关系,在学生活动体验中,教师进行适时的、相对隐性的点拨和引导。并敏锐地把握住情感的亢奋点或思维的生长点,引导学生由此出发进行拓展性的延续思考,让他们在淋漓尽致地展现内心世界过程中得到新的领悟与发展。
3、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体验”获得的快乐和给予的快乐”两个过程。在学生交流读书感受、阐述见解时,指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受“给予是快乐的”,在不同层次、不同方法的朗读中表达出自己的理解,并加深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
课文教学课件及小卡片。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课程改革与学习主题构建的宗旨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情感态度与正确价值观的导向。尊重学生的人格,充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建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展现教学预设和动态生成的和谐课堂。
【教学时数】
一节课(40分钟)。
【教学流程】
一、导入课文
1、同学们,在生活中什么事让你感到快乐?
2、小结:
是的,我们得到吃的、穿的、用的,玩的往往很快乐的。但有一种快乐不是物质的获得,而是心理上的获得,如春风吹过,涟漪荡开,给人精神上的愉悦享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给予是快乐的》,我想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大家一定会获得另一种快乐。
3、揭题、指名读课题:
《给予是快乐的》(正音:给予 jǐ yǔ,理解词义)
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同学们,让我们暂时抛开世俗的纷扰,用心聆听这感人的故事!
(出示。)
2、谁来说你此时的心情?
3、过渡:
带着你们的感动,打开课本,轻声地读课文,找出让你感动的内容。
4、学生自学。
5、全班讨论:
⑴ 故事中出现了几个人物?哪两个是主要人物?
⑵ 哪些内容让你感动、让你觉得出乎意料?
(学生自由说。)
三、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处出人意料的段落:
⑴ 出示:
“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白白送给你的?天哪!我希望……”
指名读。评价指导。
(读出“羡慕”。)
女生齐读。男生齐读。
⑵ 同学们认为小男孩会希望什么?
过渡:保罗是怎么想的呢?小男孩又究竟希望什么呢?我们来看:
出示:
① 保罗:保罗当然知道他希望什么,他会希望他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
② 小男孩:“我希望我将来也能像你哥哥那样……”
这里有两个省略号,都是老师加的,你能分别说出省略号里的内容吗?先自己读读,再告诉我。
⑶ 小男孩的回答出乎我们的意料?对于保罗呢?你们怎么知道的?
⑷ 试着读读这几句话,把这种强烈的反差读出来?分角色读。
2、过渡:
出人意料的回答让保罗开始觉得眼前的这个小男孩有点不同寻常,于是便邀请他乘车兜一圏。我们来看这几段:
⑴ 出示课文8~11自然段:
① 指名分角色读。
② 再次将保罗的想法和小男孩所说的话对比,你们能得到什么结论?
③ 保罗错在哪儿?
⑵ 这件事中出现了一个什么节日?谁知道这个节日?(出示“圣诞节”)
⑶ 师:圣诞节,一个多么令人期待的节日,每个孩子本应无忧无虑地等待着它的到来,然而小男孩却一心想着他那脚有残疾的弟弟。对于脚有残疾的人来说,最大的痛苦是不能和正常人一样行走自如。小男孩要给弟弟一辆新车,对弟弟来说这是最大的幸福和安慰。
① 你们认为小男孩的这番行为包含着他对弟弟的什么情感?
② 自己练读,读出你对这种情感的理解。
③ 指名读。
(你认为小男孩以后会努力实现他的承诺吗?读出他那种坚定的决心!)
④ 挑战读。
⑷ 多么坚定的承诺,多么美好的愿望。相信小男孩会在多年后实现自己的梦想,一个为了别人的梦想。你们认为那时最快乐的人是谁?为什么?
⑸ 师:此时此刻你们的心情如何?能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出来吗?齐读小男孩的话。
3、出示最后2节:
⑴ 指名读:
① 同学们,假如此时你就是文中的那个小弟弟,闭上眼睛,朝车窗外看,圣诞节快到了,你看到了些什么?快举手告诉我。心情怎样?
② 看着车窗外的一切,车内的三个人心情一定难以平静。同学们,如果你就是那个小男孩、小弟弟或是保罗,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或是做些什么呢?围成三人小组分角色互相说一说、演一演。
③ 请1~2个小组上台表演。
⑵ 这真是一个令他们三人都难以忘记的夜晚, 尤其是保罗,因为从此他真正懂得了一个做人的道理──“给予是快乐的”。齐读。
通过刚才的学习,谁能告诉我“给予”就是指什么?
相机板书:
奉献、帮助、关怀、关爱……
师领读课题。(突出“给予”再突出“快乐”)
三、总结深化
1、过渡: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个故事的时侯,我真的很感动,感动于小弟弟的幸福,感动于小男孩的无私,感动于保罗思想的升华。
我把自己的收获总结为这样一句话: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人是快乐的。
2、学了课文,你们又想到了什么呢?拿出小卡片,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写下来。
3、生书写,小组交流。
4、选比较1~2个优秀的打到电脑上,大家一块儿读。
再指名说说自己写的。
5、师总结:
看到同学们有这么多的感想,老师感到很高兴,有句话叫作: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希望同学们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多给予别人一丝关怀,一份帮助,同时也获取一份真正的快乐。
四、布置作业
尝试给予别人一句关怀、一次援助,哪怕是一个笑容,并将自己的快乐与同学交流。
《给予是快乐的》片段赏析 篇3
之二
华庄中心小学 糜丹
一、导入 新课。
师:昨天,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给予是快乐的》这篇课文,谁能来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人物有哪些?(板书:保罗
小男孩)整个故事是由什么事物引起的?(一辆新车)谁能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呢?
(圣诞节前夜,保罗与一个陌生的小男孩在他的新车旁相遇,并与小男孩工度了一个美好的夜晚,领悟到了“给予是快乐的”这个人生道理。)
二、品读感悟。
1、上一节课读文章时,老师发现很多同学都被文章深深感动了。同学们都在用心朗读,用心体会,现在老师希望你们能用你喜欢的方式再读读课文,把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多读两遍,试着抓住重点的标点、词语、句子,联系上下文来谈谈你感动的原因,读后可以与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
2、小组交流。
3、大组讨论。
(1)实物投影第一次保罗错了。
A 说说感动的原因。(保罗原本以为小男孩会希望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但小男孩却说:“希望将来也能像你哥哥那样。”这令保罗惊讶,也令我感动,我感动小男孩,不是想着获取而是想着给予。板书:不是获取而是给予)
B 谁能把这一段话读好,把自己内心的震撼、感动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呢?(自由练读;指名读;评读;分角色读。)
C 过渡:保罗开始觉得小男孩有点不同寻常了,于是邀他乘车兜风。还有令你们感动的吗?
(2)实物投影“车开了一段……那些好东西了。”
A 说说感动的原因。(保罗原本以为小男孩是想炫耀一下,但小男孩却是为了给他有残疾的弟弟一个希望,希望对于脚有残疾的人来说,最大的痛苦是不能和正常人一样行走自如,来去自如,而小男孩要给弟弟买一辆新车,对弟弟来说这是最大的幸福和安慰,足以看出小男孩对弟弟的关爱之情。)
师板书:不是炫耀而是关爱。
B 小男孩说的那一番充满爱心的话真让人感动,谁能念这一段话?
指名读、挑战读。
拓展:你觉得小男孩想向弟弟描述的新车是怎样的?
多么坚定的承诺,多么美好的愿望!相信小男孩会在多年后实现自己的梦想。你认为那时最快乐的人是谁?为什么?
师:老师相信你们是一群充满爱心的还孩子,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读读这段话。
(3)保罗下了车,把弟弟抱进了车里……他们三人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说说感动的原因。
他们三人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多媒体展示)。
看着车窗外的一切,车内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同学们,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个小男孩、小弟弟或是保罗,你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围成小组互相说一说。
现在谁能说一说:为什么这个夜晚对他们三个人来说都是难忘的?
三、总结深化。
1、出示名言。
高尔基曾经对他的孩子说:“给永远比那快乐。”
(电脑)巴金爷爷在《给家乡孩子的信》中说:“人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这样我们的生命才会开放。一心为自己,一生安慰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
2、读了课文,你向想到了什么呢?拿出纸笔,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写下来。
3、学生书写,小组交流,选相互好的,放到投影仪上,大家一块儿读。
4、师总结:让我们向文中的小男孩学习,共同播撒爱心,赢得自己的幸福、真正的快乐。
板书:
20给予是快乐的
保罗 小男孩 一辆新车
惊讶 不是获得而是给予
又借了 不是炫耀而是关爱
《给予是快乐的》片段赏析 篇4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反思
《给予是快乐的》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记叙文主要写了保罗在圣诞节之夜与一个小男孩在短暂的接触中,由误解到理解的变化过程,揭示了“给予是快乐的”人生哲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理解“获得”与“给予”的矛盾化解、误解到理解的变化过程、升华人物品质,从而受到助人为乐、乐于奉献的思想教育。
为了突破这一重难点,教学时我着重抓住小男孩这一中心人物,整堂课的设计也是紧紧地围绕着小男孩这一中心人物层层展开的。在教学前我没有特意布置学生预习,于是在教学中我主要设计了一个这样的环节:教师引读部分文句,学生以“我以为……”想象男孩的言行,然后与课文中男孩实际的言行表现作对比,从中体会男孩的心灵美。
为了达到他们能放开思维想象说话的目的。在引读课文中文句前,我要求学生合上书本,充分展开他们想象的翅膀。在引读“圣诞节的前一天,保罗从办公室里走出来的时候,看见一个男孩在他闪亮的新车旁走来走去”时,我问学生:“这时候,我以为……”学生有的说:“我以为小男孩很喜欢这辆车。”有的说:“我以为小男孩没见过这么漂亮的车。”有的说:“我以为小男孩也想有这样的车。”还有的说:“我以为小男孩想偷这辆车。”(大部分同学都笑了)……课堂气氛活跃了起来,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猜测。然后我话锋一转:“是这样的吗?”学生不确定。“好,翻开你们的课本往下看。”在我的指令下,学生马上翻开课本,饶有兴趣地往下读,他们读书的劲头可大着呢。一放下书,学生纷纷举起了手:“老师,小男孩很喜欢这辆车,从他‘有时候伸手轻轻地摸一下,满脸羡慕的神情’中可以看出来。” 我轻轻地点头:“嗯,你很会读书。”“老师,小男孩对这辆车是谁的很好奇,因为他问保罗那车是不是他的。”通过这一想象与阅读原文的对比,学生对男孩爱惜车子的情感有了深刻的体会,这时,指导从“轻轻地摸一下”读出小男孩的善良及对车子的爱惜就水到渠成了。
在引读文章第3自然段中“男孩惊叹地说:‘哇,我希望……”时,我再问学生:“我以为男孩希望……”学生又迫不及待地举起了小手:“我以为男孩希望也有这样一辆新车。”有个学生说:“我以为男孩希望也有一个会送车给他的哥哥。”“对,保罗也是这样想的,可是事实是这样的吗?”我话锋又一转,“赶快打开课文往下读,看看男孩到底希望什么。”学生又埋头读起书来,读完后学生在意外之外又似乎恍然大悟:这个男孩想当能送车给弟弟的哥哥。这说明了什么呢?显然,这个男孩很爱他的弟弟。通过这一想象和文本的对比,学生自然明白了这一点。
在引读男孩恳求保罗把车开到他的家门口的时候,我又问学生:“这时,我以为……”学生依然兴致勃勃,纷纷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在他们充分说出自己的想法后,我又引导学生读文本,看看男孩是否如同他们想的那样,是为了炫耀或者请保罗吃东西表示感谢。显然,大家的想法如同保罗一样,都错了。经过再一次的想象与对比,学生对男孩这个人物形象渐渐清晰。一堂课下来,学生对小男孩的印象特别深刻。
通过三次学生未读文本前的想象、以为以及细读文本后的获得的认知作对比,学生逐步地把握住了男孩这一人物的形象。而这个过程是在轻松愉悦、开放自然的氛围中进行的,我感到他们前所未有的投入,而自己是前所未有的轻松。整个过程他们是主角,而我只是一个“引路”的角色。之前,我一直埋怨孩子们思维太窄,让他们说感受等总说不出个所以然,现在我清晰地意识到,他们之所以说不出个所以然,是因为作为教师的我没有很好地搭建平台,很好地为他们的“说”作好铺垫。这是我以后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一个方面。
当然,这节课也有遗憾,那就是由于以上这个环节花费的时间较多,以致原来设想的“拓展延伸,升华主题:读《给,永远比拿愉快》及有关‘给予’与‘施’的名言名句,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给,永远比拿愉快’的理解”这一环节没有落实好,读,读得不充分,而悟亦悟得不明白。有人说教育永远是一项遗憾的艺术,的确这样,正因为有遗憾,我们才会积极地寻求对策,意图消除遗憾。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反思
周五上了《给予是快乐的》这堂课,备课时,突然想到,既然是略读课文,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那么设计怎样的主问题呢?四年级的孩子可不可以培养他们提问的能力了呢?唉,新课程不像浙教版,每单元的训练点都是规定好了的。于是,我想检验一下,我班孩子提问的能力。
当然,上课伊始,我就向学生提出了这个要求。学生对于老师新的教学方式感到很新鲜,跃跃欲试,我随之提示,提问题的方法,可以向课题提问,向文中的字词提问,也可以针对文章的内容来提问。有了方向,学生深入阅读课文,脑袋瓜子快速地运转起来。不一会儿,小手林立。我不着急,让他们四人小组相互交流一下,能解决的在四人小组内解决,然后推荐一下最有价值的问题,或者是四人小组都不能解决的问题。
小组汇报开始了,学生的提问让我对他们刮目相看。
“为什么用‘给予是快乐的’作课题?”“保罗为什么认为给予是快乐的?”第一个问题就直指中心。
“为什么说保罗又错了?”这样关键的问题学生也能提出来,解决了这个问题,就能牵住了牛鼻子。
“为什么保罗的眼睛湿润了?”“那个男孩的眼睛为什么闪着喜悦的光芒?”对于文本中的细节,学生也能关注到。了不起
“他们度过了一个怎样难忘的夜晚?”这是文本的一个空白点,相信很多老师上课时会关注到这个空白点,让学生练笔。而学生自己都能想到。
从上面学生提出的问题来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已经到了一个相当的水平。为什么平时我总是不放心,生怕学生这里理解不了,那里掌握不好,不肯适当地放手呢?
在下面的时间的教学中,一切是那么顺利成章,学生对于自己提出的问题,想要解决的欲望特别强烈。我抓住问题中的一个切入点,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小男孩的哪些言行举止让保罗产生的错误的想法。同时,把其他的问题穿插其中,学生兴趣盎然,对于一个个被划去的问题,成就感特别强烈,以至于到下课铃响了,学生们还浑然不觉,话题还在继续。
这堂课是放手后所得的意外收获,今后,在这一方面我要继续尝试,继续学习。
《给予是快乐的》片段赏析 篇5
【设计创意】
本课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文中小男孩面对新车的种种表现和保罗由此产生的心理变化交替叙述可以作为文本的挈入点,由逐层剖析小男孩的表现给保罗造成的疑团,从而升华“给予是快乐的”的主题,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认识“兜”,理解“炫耀、懂得”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方法目标:
读懂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情感态度目标: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含义,激发学生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懂得“给予是快乐的”的道理,“兜”字的书写。
2、保罗和小男孩心理变化相互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ppt课件,小卡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快乐”入文,揭示课题
1、探讨“快乐”
①、板书“快乐”,小组讨论生活中快乐的事和原因。
②、小组总结汇报2—3件典型事例,叙述快乐的原因。
③、教师总结,梳理整合。
2、同学们,生活中我们快因为得到很多而感到快乐,我们也会因为付出而感到快乐,每个人快乐的原因可能会不同,但是不同的原因却能让每一个人感到快乐。那么,老师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去回味一个因为给予而快乐的故事,相信大家在分享快乐的同时会懂得更多。
(板书课题)
(课件出示课题文本可快乐的场景)
24* 给予是快乐的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学生对教材的反映是多元的,语文教学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让学生在自我现实生活中回味“快乐”,能更好的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一高尚情操,更好的融入到学习氛围中。
二、“给予”出题,朗读悟情
1、自由朗读
①、找出生字难词,有疑问的句子,试着同桌互相解决。
(课件播放轻音乐,教师巡视,给予适当帮助)
②、了解故事大意,试着复述。
2、分角色朗读,引处悬念一
①、老师同学分角色朗读保罗和小男孩的对话。
②、找出保罗心理变化的句子。
(板书:饶有兴趣)
③、找出小男孩活动的句子。
④、当小男孩睁大眼睛知道报罗的车是他不花一分钱,哥哥送给他的时候,他为什么惊叹?他惊叹的说:“哇!我希望……”他希望什么?你们知道后会希望什么?
(课件出示句子)
“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白白送给你的?天哪!我希望……”
3、指生朗读,引处悬念二
①、“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想象这时的小男孩会用什么口气?(期待,渴望)谁来试着把这个期待渴望的语气读出来。(指生读)
②、保罗听了以后怎么想?他又是怎么做?
(板书:吃惊)
(课件出示:)
保罗:我知道他希望什么,他会希望他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
小男孩:“我希望我将来也能像你哥哥那样……”③、当保罗载着小男孩兜风时,小男孩提了什么要求?保罗怎么想的?
④、小男孩做的和保罗想的一样吗?想想他的所作所为和保罗想的有什么出入,和你们想的又有什么出入?
⑤、小男孩和弟弟说了什么?他的语气会怎么样?(坚定,自信,兴奋)指生朗读小男孩岁弟弟说的话。
(课件出示句子)
看见了吗?很漂亮,对不对?这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将来,我也要送你一辆这样的新车,到那时侯,你就可以坐在车里,亲眼看看我跟你讲的那些好看的圣诞礼物了。
⑥、保罗此时此刻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的?
( 板书:眼睛湿润 )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该过程的设计中安排大量的阅读时间,一则针对本文的教材安排,二则为了更好的感悟“给予是快乐的”这一道理。
三、升华主题,快乐给予
1、齐读最后两段。
①、“给予是快乐的,快乐的给予”,结尾同样出乎我们的意料,保罗做了什么?(保罗把那个小弟弟抱进车里,同兄弟俩一起度过了圣诞节前夜。)保罗的行动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保罗再次被小男孩的行动所震撼,从心灵深处激发起无私助人的强烈愿望。
②、大讨论为什么“保罗从内心里感受到,给予是令人快乐的”。
2、卡片写感想,把讨论结果写在课前准备的小卡片上。
设计意图:通过教学活动深化文本主题。更好的将学生的真情实感融入到文本当中,得到独特的情感体验。
四、阅读链接,课外延伸
1、小练笔。
“他们三个人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这个夜晚他们是怎样度过的?为什么这个夜晚对他们三个人来说都是难忘的?
2、课外阅读“给,永远比拿愉快”,相互谈谈感受。
3、赠诗。
(出示课件)
你把爱给予小草,大地还你一片绿色!
你把爱给予云朵,蓝天还你一片晴朗!
你把爱献给川地,祖国和你携手同行!
你把爱赋予奥运,世界与你共圆梦想!
4、教师总结:这个不寻常的圣诞前夜,保罗被小男孩只求奉献不求索取的精神所感染,也将关爱送给了小男孩和他的弟弟,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深切地感受到了给予的快乐。看到大家那么多的卡片讨论词,老师很激动,爱可以启迪爱,快乐能够繁衍快乐;乐于奉献,人生才会美好充实,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设计意图:我手写我口,延情课外。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进行基本功训练,从而更好的达到三维目标。
附:板书
24* 给予是快乐的
小男孩:羡 慕 希 望 喜 悦
关爱 难忘的
给 予 快 乐
圣诞夜
保 罗:饶有兴趣 惊 讶 眼睛湿润
【教学博库】
我们能尽情享受的只是施与的快乐。──穆 克
幸福是在于为别人而生活。──托尔斯泰
当你往前走的时候,要一路撒下花朵,因为同样的道路你决不会再走第二回。
──欧 文
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将它留传到辽远的后世。
──莎士比亚
道德中最大的秘密就是爱。
──雪 莱
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另一颗心宽容。
快乐的真谛——说《给予是快乐的》
说教材
这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圣诞节前夜,保罗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困的小男孩,在与小男孩的短暂接触中,他的言行强烈地震撼了保罗的心灵,全文由误解到理解的变化过程,揭示了“给予是快乐”的人生道理。课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很适合学生阅读、复述;文中小男孩面对新车的种种表现和保罗产生的心里变化交替叙述,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很容易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作为课文的切入点,作为学习全文的经纬。学习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引导学生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的真切感受,激发学生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说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认识“兜”,理解“炫耀、懂得”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方法目标:
读懂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情感态度目标:
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含义,激发学生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懂得“给予是快乐的”的道理。
教学难点:“兜”字的书写,保罗和小男孩心理变化相互之间的关系。
说教学过程
根据课程改革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下面我来说说我设计的教学过程:
一、“快乐”入文,揭示课题
1、探讨“快乐”。板书“快乐”,小组讨论生活中快乐的事和原因,总结汇报2—3件典型事例,叙述快乐的原因,最后教师总结,梳理整合。
2、由每个人不同原因的快乐引出一个因为给予而快乐的故事,提点学生在分享快乐的同时懂得更多。板书课题,课件出示课题。
新课标指出:学生对教材的反映是多元的,语文教学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这样设计让学生在自我现实生活中回味“快乐”,能更好的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一高尚情操,更好的融入到学习氛围中。
二、“给予”出题,朗读悟情
1、自由朗读,并提出要求:
①、找出生字难词,有疑问的句子,试着同桌互相解决。课件播放轻音乐,教师巡视,给予适当帮助。
②、了解故事大意,试着复述。
2、分角色朗读,引处悬念一
①、老师同学分角色朗读保罗和小男孩的对话。
②、找出保罗心理变化的句子。
(板书:饶有兴趣)
③、找出小男孩活动的句子。
④、当小男孩睁大眼睛知道报罗的车是他不花一分钱,哥哥送给他的时候,他为什么惊叹?他惊叹的说:“哇!我希望……”他希望什么?课件出示句子,引导学生走进设置的悬念,再试着自己解决悬念。
3、指生朗读,引处悬念二
课件出示句子:“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想象这时的小男孩会用什么口气?指导学生读出这个期待渴望的语气,并设想保罗听了以后怎么想?他又是怎么做的?
(板书:吃惊)
在悬念处理后,接着提问:保罗载着小男孩兜风时,小男孩提了什么要求?保罗怎么想的?小男孩做的和保罗想的一样吗?想想他的所作所为和保罗想的有什么出入,和你们想的又有什么出入?小男孩和弟弟说了什么?他的语气会怎么样?最终解决悬念并指生朗读小男孩和弟弟说的话。
⑥、保罗此时此刻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的?
( 板书:眼睛湿润 )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该过程的设计中安排大量的阅读时间,一则针对本文的教材安排,二则为了更好的感悟“给予是快乐的”这一道理。因此,在这个环节中,我安排了大量的阅读。
三、升华主题,快乐给予
1、齐读最后两段。
总结“给予是快乐的,快乐的给予”,指导学生们从中感受到保罗再次被小男孩的行动所震撼,从心灵深处激发起无私助人的强烈愿望,展开为什么“保罗从内心里感受到,给予是令人快乐的”的大讨论,用卡片的形式写下感想。
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深化文本主题。更好的将学生的真情实感融入到文本当中,得到独特的情感体验。
四、阅读链接,课外延伸
在这个环节,我安排了“小练笔”——“他们三个人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为主题,围绕这个夜晚他们是怎样度过的?为什么这个夜晚对他们三个人来说都是难忘的,来进行思维训练。
2、课外阅读课后链接“给,永远比拿愉快”,相互谈谈感受。
3、 “赠诗”,送上自己写的一首“给予”送给孩子们。
课件出示: 你把爱给予小草,大地还你一片绿色!
你把爱给予云朵,蓝天还你一片晴朗!
你把爱献给川地,祖国和你携手同行!
你把爱赋予奥运,世界与你共圆梦想!
4、教师总结:这个不寻常的圣诞前夜,保罗被小男孩只求奉献不求索取的精神所感染,也将关爱送给了小男孩和他的弟弟,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深切地感受到了给予的快乐。看到大家那么多的卡片讨论词,老师很激动,爱可以启迪爱,快乐能够繁衍快乐;乐于奉献,人生才会美好充实,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这个环节的设计,从教材延伸到生活,进一步增进体验。以诗作结,既点明文章的主旨,又能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用我手写我口,延情课外。这样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再来进行基本功训练,指导总结,从而能更好的达到三维目标。
说教学理念
综观本堂课的设计,我认为贯彻了以下教学理念:
首先,我主张营造自主、合作、平等的良好氛围,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达到“无为而治”的教学境界。
其次,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我根据儿童心理特点,设置悬念等抓住他们的心,采用“疑问导读法”巧妙地引导学生进入文本自主阅读状态。
最后,我在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美的同时,落实语文的人文性,使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给予是快乐的》片段赏析 篇6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3、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含义,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从文中人物的言语和行为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理感受。
预习任务:
1、把课文读通顺,读准字音。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认真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理感受。
自主、合作、探究:
1、默读课文,联系课文理解“炫耀、兜一圈”的意思。
2、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读了课题后想到了什么?
3、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用“——”勾画出来)
4、文中哪些地方出乎你的意料?(用“﹏”勾画)
5、为什么保罗从“内心里感受到,给予是令人快乐的?”。(联系课文或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
6、“他们三个人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大胆发挥想象,这个夜晚他们是怎样度过的?
阅读连接:课后《给,永远比拿更快乐》
学习收获:
《给予是快乐的》片段赏析 篇7
一、说教材:
《给予是快乐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人间真情”专题栏的一篇阅读课文。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保罗在圣诞节之夜与一个小男孩在短暂的接触中,由误解到理解的变化过程,揭示了“给予是快乐的”人生哲理。
本单元的课文都与爱相关,学习《给予是快乐的》,旨在让孩子们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情感目标: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体会“给予是快乐的”的含义,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从文中人物的言语和行为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理感受。
三、说设计理念:
课文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具体,情致淳厚感人,教学设计以爱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体会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由浅入深地引领学生走进情感世界,给学生以心灵的震撼。教学中重朗读、重感悟、重情感,在听、说、读、写中落实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四、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在生活中什么样的事情能够让你感到快乐呢?2、揭题《给予是快乐的》(正音:给予jǐyǔ 理解词义)。3、解释题意
【设计意图】本设计着眼与对文本含蕴的充分挖掘,以“在生活中什么事让你感到快乐?”这个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为学习起点和重组学习内容的主线,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思维。
(二)、初读课文
提初读要求,抓人物,说主要内容。
出示句子:他们三个人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这个夜晚,保罗从内心里感受到,给予是令人快乐的。
提出疑问:保罗和这个男孩及他的弟弟只认识了短短的一天,三人却在一起过了难忘的圣诞夜。男孩身上有着怎样的故事,保罗又是怎样一步步懂得“给予是快乐的”。
【设计意图】本环节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经历“与文本初步的对话”,通过对全文人物的链接,达到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的目的。以“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情?”为切入点,根据交流情况进行板书,提纲挈领,突现教学目标,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导行作用。
(三)、研读课文,体会人物心理活动
1、以保罗看到的、听到的为线索,引出描写男孩的几句句子。
看到的:圣诞节前一夜,保罗从办公室里出来的时候,看见一个男孩在他闪亮的新车旁走来走去,有时候伸手轻轻地摸一下,满脸羡慕的神情。
听到的:可是男孩却说:“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入情景体验,从保罗看到的、听到的这个侧面,从而去揣摩男孩的心理活动,这中间设计了一些情境引导学生读好男孩的语言、动作和神情。并且以两个“保罗以为男孩希望——”“保罗以为——”进一步猜测男孩的想法,引入到事件的第二部分。
2、第十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
弟弟的出现,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到男孩带来的意外。学生也像保罗一样,经历了一个从误解到理解的过程。同样,以听,以看为契机,去体会男孩的这份给予。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体会语言所承载的知识、情感。以“读-品、读-思、读-悟”为基本学习活动程序,让学生通过不同角度去感悟和体会,使他们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
3、句子:他们三个人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设计意图】
将难忘与快乐联系起来,他们三个人中,你觉得谁最快乐?学生各抒己见,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到保罗、男孩、男孩的弟弟三人的难忘,体会他们因给予而得到的快乐,学生的情感同时升温。
(四)、拓展升华,深化主题
1.那么你曾有过给予是快乐的经历吗?
说一说。 我也曾因为_________而感到快乐。
写一写:曾经,因为_________我快乐。
【设计意图】
本环节在学生充分感悟文本的基础上,与学生经验世界沟通,唤醒他们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说、写这两方面进行训练,从生活中进一步深刻地体悟“给予是快乐的”。最后浓缩成一首小诗,让感悟升华,让情感积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