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优秀11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小学五年级数学《小数加法和减法》教案 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法同样适用,能正确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加法的简便运算

2、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的活动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优化意识;逐步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就感。

教学内容

1、口算

用卡片出示练习九的第1题,指名口答。

2、出示例3中的四种文具。

如果让你任意购买其中的两种文具,你想买哪两种?你会计算出所需要的钱数吗?

1、出示例3

这四种文具,小华各买了一件,他一共用了多少元?解答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2、引导学生探索算法

你会计算这道题吗?先算一算再把你的计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独立计算,注意选择学生采用的不同的方法,并指名板演。

3、比较: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算出了小华一共用的钱数,请同学们比较这些算法,� 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小数加法的运算简便。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内容。

我们以前学习过哪些加法的运算定律?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这里的字母a、b、c可以表示怎样的数?

指出:因为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法同样适用,所以这些字母公式里字母所表示的数的范围既包括整数,也包括小数。

1、完成““练一练””的第1、2两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说怎样算简便

4、完成练习九的第2题

学生练习

比较每组算式的计算过程和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指出:整数减法的一些规律小数减法里同样适用,也能使一些计算简便。

5、完成练习九的3~5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第4、5题的思考过程,说出每一步计算结果的实际意义

教后记

在探索与交流的活动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优化意识;逐步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就感。

小数加法和减法 2

教学内容:p.47、48的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八第1~3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把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

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

教学准备:在黑板上的板书。

教学过程:

一、学习新知:

1、课前在黑板上板书:

钢笔8元

笔记本3元4角

讲义夹4元7角5分

水笔2元6角5分

问:我们平时说价钱习惯说成几元几角几分。现在请你把它们改写成以元为单位的两位小数。

指名说一说:8.00元,3.40元,4.75元,2.65元

这些小数哪些能化简?把它化简成最简小数。(8元,3.4元)

2、看黑板上的四样商品的价钱,请你选择两件商品并算出总价。

交流:(可能有的几种情况)

(1)钢笔和笔记本一共多少钱?

口答算式和结果,板书:8+3.4=11.4(元)

问:这个“11”哪里来?为什么8加的是3而不是4?

补充竖式说算理(略)强调:8是整数,3是整数部分的,要和它对齐。

补充一个整数加法的竖式,说说整数加法在列竖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特点:右边对齐。

仔细观察小数加法:右边不对齐。

追问:那该对齐什么?(小数点)

补充:把8改写成8.0,体会小数点对齐。

那你做这样的题时,会不会把小数点和小数部分的0补出来?

指出:没必要补,但要注意整数部分和整数部分对齐,小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对齐。

继续算一算:钢笔和讲义夹的总价,钢笔和水笔的总价。

(2)讲义夹和水笔的总价:

指名列式,板书竖式。观察竖式,体会“小数点对齐,就等于相同数位对齐”。

算出结果:7.40

指出:竖式上算出的结果是两位小数,写在横式上的时候要化简成7.4

(3)笔记本和讲义夹的总价:

列竖式计算,再次体会小数点对齐。

小结:今天我们学的小数加法和以前学的整数加法有什么相同?

(都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满10进1。)

要注意那些地方?

(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竖式上正常计算,横式上要化简。)

3、看黑板上的信息,问:笔记本比讲义夹便宜多少钱?

指名列式,板书竖式(略)

说说要注意的地方。

二、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学生完成后交流得数。

注意最后题,竖式上的计算结果是3.00,如果有横式,只要写成3

2、第2题。说说错在哪里?再订正。

第1题,小数点没对齐。第2题,得数的小数点没点上。第3题,只写了小数部分,整数部分要写0。

3、口算第50页的第1题。

指名读得数,注意能化简的要化简。

4、完成第50页的第3题。

看线段图,说说图意。看线段图分别提出加法、减法算的问题。再算一算。

三、检查预习作业。

四、学生作业:第2题

课后小记:

由于没有挂图,我就直接把情景图上的条件写在黑板上。通过改写成两位小数、化简小数,让学生复习前面的知识,这些也是今天学习的基础。在学生提问题的时候,两个班的同学都先提了整数加小数的计算。基于情景图,学生都能正确算出结果。与此相对照的预习作业中,就出现了5+3.9=4.4,10.6-8=9.8。说明这个问题还是很值得讲解的。

在与整数加法竖式的对比时,有学生指出:整数加法是右边对齐,而小数加法是左边对齐(就8+3.4而言)我又补充了80+3.4做对比,使学生认识到了关键要看小数点是否对齐。

练习八的提问题,我要求先提加法算的问题,再提减法算的问题。有学生在提减法问题的时候说:小华家到少年宫比小冬家到少年宫远多少千米?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明学生考虑问题还不够周全。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3

一、教学内容

在三年级下册学生学习过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这里将学习比较复杂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主要内容有: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以及整数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具体编排如下表: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及混合运算。

2.使学生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3.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小数加、减计算能力的自觉性。

三、总体感觉

1、知识点编排集中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基本相同;计算的重点和难点都集中在小数点的处理上;计算结果都要考虑是否要用小数的基本性质使之简便。所以把小数加减法安排在同一例题中进行教学。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两者之间有着割不断的联系。因此让学生充分利用旧知来自主学习应该是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要策略。

2、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多种策略的空间很大。

如100页例3104页例4,教学时不必将教材中出现的各种方法事先呈现给学生,而应该在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解答后,通过交流,领会不同的解题思路,感受策略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达到提高数学思考能力和计算能力的目的。

四、教学实践与反思

1、要灵活选择素材

要选择近期对学生有较大影响的活动来学习小数加减法,引导学生在自主尝试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小数的加减法》中的主题图,雅典奥运会的情景,这个在当时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但是现在离这一届奥运会久远了些。他们那个时候还小,孩子们也不太熟悉,所以兴趣不是很浓厚。还有,以前是利用元角分的情景进行小数加减法的教学,更有利于让学生明白小数加减法的得算理。论坛上有人提问:这样的情景设置还有什么其它的编写意图吗?编者陶雪鹤老师:雅典奥运会的情景算运动员的得分,不涉及量的计算。现在的选用的情景体现的主要意图是小数的现实性。从教材试验过程看来,有利有弊,有利是更更突出了小数加减法的现实意义。不足则是没有借助突出算理。借助“元角分”进行教学小数加减法,实质是把小数加减法转换成了整数的加减法进行计算。教学中,老师可对教材情景进行调整或重组,既能选择可以帮助理解小数加减法意义的素材,也可选择帮助理解算理的素材。我们仔细分析,这一情境提供的算式不够典型,都是两位数小数加减两位小数,极易让学生造成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相同,只要把小数的末位对齐即可的想法。这样不利于学生真正触及小数加减法的本质--小数点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才能加减。应在例题中出现多种不同的情况:如19.45+6.9822.3-19.4525-21.6然后引导学生得出小数加减法的本质。

2、引导学生能灵活运用运算定律,使计算变得简便。

小数加减法相对于本册其他单元的内容还算简单,但是由于课时安排比较紧凑,练习较少,学生计算错误还是很多。小数加减法是数的运算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是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充分重视。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我们应该遵循以下的思路去研读教材:接纳--比较--质疑--完善--超越--斯苗儿

研读,只是研究和理解,最后还是要接受课堂教学实践的检验,用事实来说话。最后特别提醒老师们包括我自己在实践中时刻谨记以下三点:

1、别忘了数学自身的严密性和科学性。

2、别忘了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小学生。

3、别忘了一节课只有40分钟,一个班有四、五十个孩子。

感谢雷老师给我们创造了学习的机会,搭建了交流的平台。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4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体会小数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初步理解和学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认识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方法上的联系。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和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

一、复习铺垫

1.学生练习。

73+157    350-80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提问:整数加法是怎样的运算?

整数减法是怎样的运算?

检查计算结果,提问: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为什么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2.指出:在整数加、减法里,相同计数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所以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加减。

这是加减计算的基本原理。(板书:相同计数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

3.口答:

(1)2元3角加4元5角是几元几角?

(2)2角5分减1角2分是多少?

结合学生的口答,提问是怎样算的。强调在加减法里,要把单位相同的数相加、减。

追问:2元加3角等于多少?如果等于5元对吗?为什么?

4元减3角等于1元对吗?为什么?

指出:从这里可以进一步看出,只有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

二、教学新课

1.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知道整数加法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整数减法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同时也已经知道,在加减法计算里,只有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也就是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今天我们就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小数加法和减法。(板书课题:

2.教学例1。

(1)出示例1的图和题,读题。

提问:这道题要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算式?

(板书算式)为什么要用加法算?

指出:求一共用去多少元,就是要把圆珠笔的钱数和笔记本的钱数合并起来,所以用加法算。

(2)教学小数加法计算。

2.58加3.15要怎样算呢,我们可以把2.58元和3.15元化成“分”为单位的整数来算。

想一想,2.58元是多少分?(板书:258)3.15元呢?

(板书:315)在列竖式计算时,要分对分、角对角、元对元相加。(板书:元  角  分,并板书加号和横线)

接下来要怎样算?(完成竖式计算)结果一共用去多少分?是多少元?

提问:按照加减计算的基本原理,根据刚才相加时“元、角、分”对齐的方法,直接用小数相加,竖式要怎样列?相同数位对齐,只要把小数里的什么对齐?

指出:因为做加法时只有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直接相加,所以两个小数相加时,也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在列竖式时,只要把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就对齐了。

(板书小数加法竖式)

按照刚才改写成整数计算的过程,要怎样算?(完成竖式计算)按刚才计算,结果应该多少元?要怎样点小数点?

指出: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后,再把两个数相加,然后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在得数里点上小数点,就可以算出小数相加的结果。

横式的结果是多少元?(板书得数和答案)

追问:谁能根据例1的计算说一说,小数加法要怎样算?

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觉得小数加法的关键是什么?

小结: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一样,都是把相同数位对齐,在小数加法里就是把小数点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最后要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在得数里点上小数点。

3.做“练一练”第1题。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4.教学例2。

(1)出示例2,读题。

提问:这道题与例1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是已知怎样的数,求哪一个数? 与例1相比,例2是已知圆珠笔和笔记本钱数的和,以及笔记本的钱数,求圆珠笔的钱数,也就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要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算式?(板书算式)

算式5.73减3.15表示已知怎样的数,要求什么数?

与例1相比,例2是已知圆珠笔和笔记本钱数的和,以及笔记本的钱数,求圆珠笔的钱数,也就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要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算式?(板书算式)

算式5.13减3.15表示已知怎样的数,要求什么数?

(2)教学小数减法计算。

想一想,你能把小数5.73元减3.15元改写成“分”为单位的整数计算吗?怎样列竖式?(板书:略)

请大家一起算出得数。(完成竖式计算)

提问:算出的结果是多少分?是多少元?

这里的计算说明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直接用小数相减的竖式要怎样列?(板书竖式)

现在我们大家一起来算出得数。(板书完成竖式计算)

提问:结果应该多少元?小数点要怎样点?

在横式上写得数并板书答案。

追问:谁能根据例2说——说,小数减法要怎样算?你觉得小数减法的关键也是什么?

(3)提问:

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结果的小数点要怎样点?

小结: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一样,都是把相同数位对齐,在小数减法里就是把小数点对齐,从低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一作十再减;最后要对齐横线上的/J、数点,在得数里点上小数点。

5.做“练一练”第2题。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让学生说一说小数减法要怎样算。

6.完成“试一试”。

让学生看“试一试”两道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课本上。集体订正。

提问:这两题与前面计算的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时,一般可以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把。去掉,将小数化简。

7.做“练一练”第3题。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重点提问第一、三小题怎样算的。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二第1、2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然后口答得数。

2.口算下面各题。

追问:� 特别重要的是要注意什么?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计算小数加减法的关键是什么?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 :练习二第3、5题。

家庭作业 :练习二第4题。

小学五年级数学《小数加法和减法》教案 5

教学目标

1、通过“逛超市”,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

2、通过感受生活,让学生明确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探求科学、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1、创设情境:超市购物

出示几件物品的标价

钢笔、笔记本、讲义夹、记号笔、书包、

铅笔盒、美工刀、………;

2、根据自己的需要挑其中两件商品然后想想自己要付多少元。

先列出算式。

你会用竖式计算吗?先把竖式写下来,列举部分同学的竖式

你们觉得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把学生的想法板演出来)

让学生试着计算一下

还是刚才的几位同学上去板演。

逐个点评,纠正计算中的一些问题。

3、小结加法的计算法则。

1、同桌的两人比较一下,谁用的钱多些?

多多少用什么方法去求?先列式

并列出竖式

你会计算吗?要注意些什么?

试着计算出来,并投影一些同学的计算。

逐个点评,表扬做得较好的同学。

2、小结减法的计算法则。

比较整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相同点和比整数加减法更需注意的地方:

都要数位对齐,都要从低位算起;

计算小数加减法需要把小数点对齐后再算,最后在得数里还要点上并对齐小数点。

1、你们同桌两人一共用了多少元?交流一下计算结果。

2、你买的两样东西价钱一样吗?哪种多些,多多少?把你的想法用算式写出来。

3、谁最会花钱,花了多少?谁用得最少?他们俩相差多少元?

4、每个同学如果都有10元钱,售货员还应找回你多少元?

5、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

让学生先说计算方法,需要注意些什么?

几位学生上去板演,集体订正。

6、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

先找出错在哪里,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你能把正确的结果算出来吗?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7、做49页试一试题目

让学生观察与例2中的计算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启发学生利用例2的计算经验先独立完成这里的计算,再学习小组内交流。

8、完成49页”练一练”的第1题

三个小组各做一题,比一比哪一小组的正确率高。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什么?有哪些收获?� 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小数加法和减法 6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47页,及第48页“试一试”。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合作意识,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口答下面各题

③2.4-1.8=

④3.2+1.3=

⑤0.7元-0.2元=(  )元

⑥2.1元+2.9元=(   )元

第(6)小题追问结果用5.0表示还是用5表示。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出示情境图(例1课本图去掉钢笔、小芳)

小明说:“我买一个讲义夹”,小芳说:“我买一个笔记本”

(1)学生提出问题,根据学生提问,课件出示问题。

(2)学生口头列算式,教师板书横式。

(3)比较,揭示课题。

2.小组合作探究。

a、明确探究内容(学生自由选择一道加法或一道减法算式研究、小组统一意见)

b、探究新知

(1)出示合作学习要求。

(2)学生独立尝试练习。

(3)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a、请任意一组加法(或减法)组汇报组内研究情况

b、请其它小组同学补充

c、让学生说说小数加减法怎么计算

d、再请研究减法(或加法)小组汇报

e、完成例1板书,师生交流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4.练习

(1)9.3+6.98        (2)13.52-8.3

(二)教学“试一试”:

改情景图为“小明、小丽”的对话情境图

①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列出算式

②两名学生板演集体练习

③集体交流(计算结果末尾是“0”的化简)

(三)全课小结

让学生说一说,计算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练习。

1.看谁的眼睛亮

2.课堂作业(当堂批改)。

0.63+1.5=       17.5-4.5=

3.63+0.81=       5.46-0.6=

3.数学游戏。

在口里给竖式填上运算符号,然后再添上小数点,使小数加法或减法竖式成立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7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口算。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是教学重点。

(二)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是学习的难点。

学习新课

(一)复习准备

1.下面各数不改变大小,变成三位小数。

8.9 0.4 2 13.4600

2.填空。

3.375千克=( )克 7.81千克=( )克

4.075千克=( )克 3.4千克=( )克

3.口算。

0.4+0.3 2.5-1.4 1.28+1.21 4.6-3.2

8.75-3.74 4.5+5.5 456+344 125-25

问:最后两道口算题是整数加、减法,谁能说说整数加、减法的意义是什么?计算法则是什么?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2.引入。

我们今天学习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及计算法则。(板书:)

(二)学习新课

1.学习例1.

少先队采集中草药,第一小队采集了3.735千克,第二小队采集了4.075千克。两个小队共采集了多少千克?

在学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提问:应该怎样计算?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引导学生说出要把两个小队的千克数合并成一个数。

板书:3.935+4.075

教师说明,我们学过整数加法的意义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到小数加法的意义和整数加法的意义一样,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提问:竖式怎样写?(学生可能会说出小数点对齐)

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

引导学生把以千克作单位的小数改写成以克作单位的整数,3.735千克是3735克,4.075千克是4075克。

整数加法怎样计算?(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从个位加起。)

为什么要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呢?(相同的计数单位的数才能相加。)

板书:

那么小数加法也要相同的计数单位的数才能相加,怎样才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呢?

引导学生说出,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板书:

启发学生想,得数7.810末尾的0能不能去掉?为什么能去掉?

在学生明确7.810末尾的“0”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去掉后,再告诉学生以后计算遇到小数末尾得0“时”要去掉。

反馈:完成120页“做一做”。

订正时说说怎样计算的。

启发学生想: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在议论的基础上,明确:

相同的地方都是把相同的数位对齐,小数加法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的数位对齐。

不同的地方,整数加法是从个位加起,小数加法是从低位加起。

2.学习例2.

少先队采集中药。两个小队共采集了7.81千克。第一小队采集了3.735千克,第二小队采集了多少千克?

引导学生把例2与例1对比,说明已知什么,求什么。(已知两个小队采集的和,及第一小队采集的千克数,求第二小队采集的千克数。)

启发学生说出这道题用什么方法计算?(用减法计算)减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说明小数减法的意义和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

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先把千克数改写成克数计算。

学生算出:

如果用小数怎样计算?

学生独立算出,并说出算理。

教师结合整数的计算说明,被减数千分位上没有数,可以添“0”再减,也可以不把“0”写出来,计算时把那位看作“0”。

提问: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启发学生明确,都是把相同的数位对齐,小数减法把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的数位对齐。从末位减起。

反馈:完成122页“做一做”,提示验算方法。

订正时要说明计算法则及验算方法。

3.统一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引导学生填空。(投影)

计算小数加、减法,先( )(也就是 ),再按照( )法则进行计算,最后( ).

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 ).

阅读课本法则。

(三)巩固反馈(投影)

1 8.35+4.65 21.37-8.37

(突出得数末尾有0,怎么处理。)

2 16.74+5.238 3.4-0.56

(突出位数不同,怎样对位。)

3 6.42-4.2 8.3+10.17

(位数不同,数字特殊,易按整数凑整法计算而忽略了法则,要及时纠正。)

4.10-4.8 25-4.37

(突出难点,从整数里减去一个小数。)

5.指出错误并改正过来。

(四)作业 

练习二十六,第1~3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只是计算数的范围比以前扩大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在算理上也与整数的一致,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本节课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利用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小数点对齐的道理,以及正确处理得数中小数末尾的0的问题。

本节课的新课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理解小数加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从整数加法的意义引出小数加法的意义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从整数加法的计算法则是相同数位的数对齐,从个位加起,引出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也是如此,就是小数点对齐。让学生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在与整数加法与小数加法的对比中,进一步明确整数加法是从个位加起,小数加法是从末位加起,以防止混淆。

第二部分是学习小数减法。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启发学生自己推导出减法的意义及计算法则。在与整数比较中,明确被减数小数部分哪一位没有数可以添0再减,最后通过填空形式统一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本课除了及时反馈练习外,还针对学生易错、易混的难点及重点,设计各种不同形式的综合练习,使学生能灵活解题,逐渐达到熟练的程度。

板书设计 

例1 少先队采集中草药。第一小队采集了3.735千克,第二小队采集了4.075千克。两个小队一共采集了多少千克?

答:两个小队共采集了7.81千克

例2 少先队采集中草药。两个小队共采集了7.81千克。第一小队采集了3.735千克,第二小队采集多少千克?

7.81-3.735=4.075(千克)

答:第二小队采集了4.075千克

改错:

1.

2.

小学五年级数学《小数加法和减法》教案 8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及混合运算。

2、使学生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3、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小数加、减法计算能力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

1、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以及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2、能根据数据特点正确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1、理解小数点对齐,即数位对齐的道理。

2、灵活选用方法使混合运算简便。

3、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和灵活性。

教学建议:

1、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小数加减法知识。

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两者之间有着割不断的联系和相同之处。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学生在三年级时就已经掌握了。因此,让学生充分应用旧知来自主学习小数的加减法成为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要策略。教学时,教师的职责是:帮助学生激活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一已有知识经验,并尝试用它来计算小数加减法;让学生明确列竖式时应如何对齐数位,懂得道理何在;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主尝试的过程和结果。通过自主学习本单元的知识,使学生懂得应用旧知来学习新知是获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

2、提倡解题策略的多样化。

为了使因材施教、让每一个人都得到充分发展的理念落到实处,教学时应注意关注不同学生解答问题的不同思路,积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解法。如,教学例1中解答“第二轮动作完成后中国队领先多少分?”的问题时,教师不宜作任何提示,而应让学生根据自身经验找到适当的解题方法。又如,教学例3、例4时,不需要将教材中出现的各种解题思路率先呈现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解答的基础上,通过合作交流,领会多种不同的解题思路,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达到提高数学思考能力和计算能力的目的。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9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4-86页小数的意义和产生,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二十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能力

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法则。运用法则和运算定律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迁移类推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使学生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从而掌握新知。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渗透“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思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笔算:少先队员采集中草药,第一小队采集了3735克,第二小队来集了4075克。两个小队一共采集了多少克?(投影片1)

读题,用竖式解答。(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

2.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结合上题的订正进行提问)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演示课件“小数的加、减法”)

(1)出示例1(变复习题第2题为例1).

教师明确:复习题2题是以克为单位的数(板书:克数),现在把每小队来集中草药的克数改为千克数,求两个小队一共采集了多少千克,就变成了今天所要学习的例1.

(2)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3)教师提问:怎样列式?

(4)小组讨论:求什么?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例1与复习题中的2题比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5)引导学生比较后说出:要把两个小队采集的千克数合并起来,所以要用加法计算。列式为 3.735+4.075(板书)

(6) 教师提示: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板书:小数加法的意义)

(7)列竖式:

小数加法又该怎样计算呢?(板书:计算)

教师板书: 3.735+4.075

(8)引导学生两式比较:

左式是以千克为单位的数相加,它是一道小数加法题,

右式是把千克数改写成克数,(板书:千克数改写成克数)把小数加法题转化成一道整数的加法题,通过观察比较知道:整数加法计算时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从个位加起;小数加法也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列坚式时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9)学生试算 3.735+4.075(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

(10)教师提问:得数7.810末尾的“0”怎样处理?为什么能去掉?

引导学生说一说,用坚式计算 3.735+4.075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11)反馈练习:列出0.604+0.825  7.58+26.08的竖式和教材第111页“一做”中的题目。(订正时注意是不是小数点对齐)

(12)引导学生总结: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怎样计算小数加法?

(由整数加法类推学习小数加法,由直观到抽象,学生易理解、易掌握。)

2.教学例2:

(1)出示例2(继续演示课件“小数的加、减法”) 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教师提问:这道题是求什么的?应该怎样列式?

(3)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

(4)引导学生观察:例2的条件和问题与例1比较有什么变化?

思考:例2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的?启发学先说出例2是已知两个小队来集中草药的总数和第一小队采集的千克数,求第二小队采集的千克数。启发学生说明小数减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它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是不是相同?

教师总结:小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板书:减)

列出竖式:

引导学生说一说小数减法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

(5)教师提问:这个竖式怎样计算?咱们先把千克数改写成克数。

板书:

教师提问:整数减法式题个位是几减几?小数减法式题被减数的千分位上没有数,计算时怎么办?

学生尝试:(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教师巡视指导。

(6)引导学生说说用竖式计算7.81-3.735时先做什么,再怎么做?最后做什么?

教师最后说明:被减数千分位上没有数可以添“0”再减,也可以不写“0”,把这一位看做“0”来计算,以后计算时,遇到这种情况也可以这样处理。

(7)反馈练习:7.81-4.075 0.4-0.375(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

(8)教师总结: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怎样计算小数减法?

3.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继续演示课件“小数的加、减法”)

4.练习:教材第113页上面的“做一做”的题目

计算下面两题,并且验算。

12.16+5.347 0.4-0.125

5.教学例3

(1)出示例3  6.08+12.3+9.72=

(2)小组讨论:应该怎样计算?

(3)同桌互相检验。

(4)集体订正

(三)巩固发展

1.练习二十六第1题。(在书上做,订正时说出做题的依据)

2.填空:

计算小数加、诚教,先把各放的( )对齐(也就是把( )对齐)再按照( )数的加减法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根线上的( )点上小数点。

3.计算:(投影片3)

4.改错:(投影片4)

5.练习二十六第2题的下边一栏3个小题。

75.8+26.28  6.07-4.896  2.983+0.52

6.用简便方法算下面各题(116页“做一做”第二小题)

0.384+0.36+2.64 1.29+3.7+0.71+6.3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板书:和)你知道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1.  用小数计算下面各题

5元6角2分+3元零9分 1吨30千克+980千克

4米35厘米+5米70厘米 4千米800米—3千米50米

10千克—4千克800克 6千米—2千米860米

2.  用简便方法算下面各题。

1.88+2.3+0.7 5.26+3.43+0.74

0.9+1.08+0.92+0.1 18.76—3.47—0.53

3.在一次跳高比赛中,张英跳过了1.1米,肖红比张英跳的低0.05米,李强比肖红跳的高0.25米。李强跳过多少米?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10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法则。

2.运用法则和运算定律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

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笔算:少先队员采集中草药,第一小队采集了3735克,第二小队采集了4075克。两个小队一共采集了多少克?

读题,用竖式解答。(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

2.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结合上题的订正进行提问)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少先队员采集中草药,第一小队采集了3.735千克,第二小队采集了4.075千克。两个小队一共采集了多少千克?

(1)出示例1(变复习题第2题为例1).

教师明确:复习题2题是以克为单位的数(板书:克数),现在把每小队来集中草药的克数改为千克数,求两个小队一共采集了多少千克,就变成了今天所要学习的例1.

(2)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3)教师提问:怎样列式?

(4)小组讨论:求什么?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例1与复习题中的2题比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5)引导学生比较后说出:要把两个小队采集的千克数合并起来,所以要用加法计算。列式为 3.735+4.075(板书

(6)教师提示: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板书:小数加法的意义)

(7)列竖式:

小数加法又该怎样计算呢?(板书:计算)

教师板书

(8)引导学生两式比较:

左式是以千克为单位的数相加,它是一道小数加法题,

右式是把千克数改写成克数,(板书:千克数改写成克数)把小数加法题转化成一道整数的加法题,通过观察比较知道:整数加法计算时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从个位加起;小数加法也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列坚式时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9)学生试算3.735+4.075(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

(10)教师提问:得数7.810末尾的“0”怎样处理?为什么能去掉?

引导学生说一说,用坚式计算 3.735+4.075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11)反馈练习:列出0.604+0.825 7.58+26.08的竖式和教材第111页“一做”中的题目。(订正时注意是不是小数点对齐)

(12)引导学生总结: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怎样计算小数加法?

(由整数加法类推学习小数加法,由直观到抽象,学生易理解、易掌握。)

2.教学例2:少先队员采集中草药。两个小队一共采集了7.81千克。第一小队采集了3.735千克,第二小队采集了多少千克?

(1)出示例2,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教师提问:这道题是求什么的?应该怎样列式?

(3)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

(4)引导学生观察:例2的条件和问题与例1比较有什么变化?

思考:例2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的?启发学先说出例2是已知两个小队来集中草药的总数和第一小队采集的千克数,求第二小队采集的千克数。启发学生说明小数减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它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是不是相同?

教师总结:小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板书:减)

列出竖式:

引导学生说一说小数减法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

(5)教师提问:这个竖式怎样计算?咱们先把千克数改写成克数。

板书

教师提问:整数减法式题个位是几减几?小数减法式题被减数的千分位上没有数,计算时怎么办? 学生尝试:(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教师巡视指导。

(6)引导学生说说用竖式计算7.81-3.735时先做什么,再怎么做?最后做什么?

教师最后说明:被减数千分位上没有数可以添“0”再减,也可以不写“0”,把这一位看做“0”来计算,以后计算时,遇到这种情况也可以这样处理。

(7)反馈练习:7.81-4.075 0.4-0.375(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

(8)教师总结: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怎样计算小数减法?

3.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4.练习(教材第113页上面的“做一做”的题目)

计算下面两题,并且验算。

12.16+5.347 0.4-0.125

5.教学例3.

(1)出示例3 6.08+12.3+9.72=

(2)小组讨论:应该怎样计算?

(3)同桌互相检验。

(4)集体订正。

6.教学例5.

(1)教师提问:下面每组算式两边的结果相等吗?

3.2+0.5○0.5+3.2

(4.7+2.6)+7.4○4.7+(2.6+7.4)

(2)出示例5:计算0.6+7.91+3.4+0.09

教师让一名学生板演,其余在本上做。

教师提问:还有其它的算法吗?指名板演。

同桌讨论:哪种算法简便?为什么?

教师补充说明: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小数加法同样适用。应用这些定律,可以使一些小数计算简便。

7.练习(教材第116页下面的“做一做”的第1题)

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并说出各应用了哪个运算定律。

(1)6.7+4.95+3.3=6.7+□+4.95

(2)(1.38+1.75)+0.25=□+(□+□)

三、巩固发展。

1.填空。

计算小数加、诚教,先把各放的( )对齐(也就是把( )对齐)再按照( )数的加减法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根线上的( )点上小数点。

2.计算。

3.改错。

4.练习二十六第2题的下边一栏3个小题。

75.8+26.28 6.07-4.896 2.983+0.52

5.用简便方法算下面各题(116页“做一做”第二小题)

0.384+0.36+2.64 1.29+3.7+0.71+6.3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板书:和)你知道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

1.用小数计算下面各题。

5元6角2分+3元零9分 1吨30千克+980千克

4米35厘米+5米70厘米 4千米800米-3千米50米

10千克-4千克800克 6千米­-2千米860米

2.用简便方法算下面各题。

1.88+2.3+0.7 5.26+3.43+0.74

0.9+1.08+0.92+0.1 18.76—3.47—0.53

3.在一次跳高比赛中,张英跳过了1.1米,肖红比张英跳的低0.05米,李强比肖红跳的高0.25米。李强跳过多少米?

板书设计

小数加法和减法 11

题记:唐代诗人杜牧有句名言:“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意思是说学习不能停留在表面上,只顾形式上热热闹闹,要寻根究底。

小数加减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加减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计算法则在算理上也与整数保持一致,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学生由于在之前对整数加减法接触较多,通过对整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回忆(即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应该能顺利迁移到小数加减法上来。所以我第一次是这样设计《小数加法和减法》的。

初始片断描述:

1.出示 步步高文具店部分文具价格表

笔记本 钢 笔计算器三角尺油画棒彩 泥 2.6元 5.85元58.24元0.66元 15元 8元

自由读读这些信息。能提出几个简单加减法的问题,并口头列式吗?

2.随机挑选两道“两位小数的加减法”如:58.24+0.66 58.24-0.66

独立用竖式计算;同桌交流计算过程;反馈:指名上台板演并说说计算过程;评价

(意图:这是第一层次的感悟,小数数位相同的小数加减法,在尝试中学生不大会出错,重在说明这样对位的理由,也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

3.随机挑选两道“小数数位不同的加减法”如:2.6+58.24 2.6-0.66

独立用竖式计算,师巡视;叫多名学生板演(巡视中发现的问题);讨论:对板演竖式有意见的请发表,并说明理由(可能有的错误:数位没对齐、进位错误、倒减、退位错误)

(意图:这是第二层次的感悟,小数数位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视巡视中发现的错误为教学中的宝贵资源,借助错误资源,使学生在纠错、说理、争辩、比较中再次感受数位对齐,并发现只要小数点对齐就实现了数位对齐。)

指名说说正确完整的计算过程,再次强调数位对齐

4.小结:说说怎样计算小数加减法。什么地方该特别注意?

反思:

刚上完课,我就听见一个平时从来不举手、学习基础不很从好的学生在对同伴说:“今天这节数学课最有趣了!”我的心动了一下,回顾整节课,有几个地方是比较成功的:1. 创设生活情境,重组教材。选择学生身边熟知的、喜闻乐见的文具店情境,激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实现了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2. 充分预设,在交流中生成。我视巡视中发现的错误为教学中的宝贵资源,借助错误资源,组织学生进行相互纠错、说理、争辩,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进程,在听取同伴意见的同时进行反思、取长补短,随时调整自己的思维结构,使每位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但是我总觉得缺少点什么,这样的教学学生除了获取知识以外,还获取了什么?学生有没有考虑过“为什么这样做?”“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否也适用于小数加减法?”“这样做出来的结果正确吗?”等这几个涉及数学思维方面的问题?比如在第一次的感悟中由于小数数位相同,绝大多数学生很自然会把小数点对齐进行计算,结果自然是正确的。我在教学中好像无条件地认可了这种算法,至于这种算法成立的前提条件我未提及,学生也毫不怀疑地顺着我的思路下去,第二次感悟(小数数位不同的加减法)就这么顺其自然地判相同数位对齐的算法为对,其他的算法为错。这不免使我想到课堂上存在的一种现状:在表面上情境创设、算法多样化、交流互动等“美丽光环”的掩盖下,学生的学习其实是肤浅、浮躁的。“如何帮助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如何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这几个问题摆到了我的面前,于是我对本课进行了重大改变并进行了实践:

改进片断描述:

一、提供材料提出问题

品 名

重量(千克)

金额(元)

苹 果

1.37

5.2

雪 梨

2.465

7.5

请你提出几个加减法的数学问题,并口头列式

2.465-1.37 2.465+1.37 7.5-5.2 7.5+5.2

揭题:小数加法和减法

(设计意图:考虑到第一次提供的材料只涉及到货币单位,为了使接下来的“验证”更丰富,我改变了材料的提供,把重量单位也纳入其中。数据有一位小数和三位小数之分,意在把小数口算和笔算揉在一起。)

二、探究算法

1.尝试计算

①师:你打算怎么来算这几道题?可以选一题说说

生1:我用口算,7.5+5.2等于12.7。生2:7.5-5.2也可以口算,是2.3。生3:2.465-1.37和2.465+1.37数位比较多可以用摆竖式的方法。生4:我也能口算的

师:你的口算能力很强!摆竖式也是一种计算方法,今天这节课我们要重点掌握竖式这种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在实践中我们也经常可以发现学生非常喜欢看着横式直接写出得数,其实这样写的本质也是运用笔算方法的,这在计算达到熟练后是非常好的,也是我们的目标。但这节课的重点是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所以不得不强调一下。)

②生尝试笔算,做完后同桌交流计算过程(师巡视,关注出现的各种错误情况)

③反馈:指名板演(巡视中发现的各种错误情况以及正确做法)不判定对错(有小数点对齐、末尾对齐两种情况,也有进退位错误)

2.验证结果

①说理

师: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原来经验对这几道题进行了尝试计算,到底哪种情况是正确的呢?你们可以先对自己所用的方法进行说理。

生5:我是象整数笔算方法那样把最后一位对齐再算的。生6:这样不行的,整数笔算的时候我们都说相同数位对齐的,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所以我先把小数点对齐,只要把小数点对齐,每个数位上的数就都对齐了(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支持)。生5:(望着老师,等待判决)

②验证

师:两个小朋友各自说出了这样做的理由,到底谁说得对?整数加减法中把最后一位对齐再算、整数加减法中相同数位对齐后相加减是否也适用于小数加减法呢?我们不妨把答案进行验证一下?可以选用什么方法进行验证?(四人小组讨论)

生7:我们验算一下好了(大部分学生说:“我也是这样想的。”)(学生把验证和验算混淆了)

师:验算行吗?(有反对的,但说不出所以然)在计算方法正确的情况下,验算可以帮助检验计算结果正确与否,但现在我们还未确定哪种计算方法正确,用验算是不适合的,没有意义的。(学生一时想不出怎样验证,计算教学中第一次用到验证,大概不适应吧!看来教师该做些适当的引导了。)

师:我们一般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验证新知识解决得是否正确。小数加减法就可以用整数加减法来验证,如何把小数加减法转化为整数加减法?

生8:(非常开心的)可以加上单位名称呀!把2.465千克和1.37千克都化作克,不是变成整数了嘛(其他学生恍然大悟,受到了启发)

师:(微笑着看着学生)选一道进行验证

反馈:2.465千克+1.37千克=2465克+1370克=3835克=3.835千克

2.465千克-1.37千克=2465克-1370克=1095克=1.095千克

3.结论

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哪种是正确的?为什么?

感悟:

日本著名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指出:“作为知识的数学出校门不到两年可能就忘了,唯有深深铭记在头脑中的是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想、研究方法和着眼点等,这些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终身受益”。小学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思维素质,而数学思想方法就是增强学生数学观念,形成良好思维素质的关键。如果将学生的数学素质看作一个坐标系,那么数学知识、技能就好比横轴上的因素,而数学思想方法就是纵轴的内容。淡化或忽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不仅不利于学生从纵横两个维度上把握数学学科的基本结构,也必将影响其能力的发展和数学素质的提高。值得欣喜的是,新课程改革来了,她提出了应在教学中渗透适当的数学思想方法,我们的很多教师如今已意识到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断地尝试着、反思着,以“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发展学生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铺设一条可操作的、能持续发展的道路”为目标,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