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生产环节监管自查报告实用三篇

发布时间:

食品生产环节监管自查报告(通用3篇)

食品生产环节监管自查报告 篇1

一、生产场所、环境、厂房及设施情况检查情况:

厂区内外环境整洁,厂区总体布局与生产许可申请时基本一致,无变化;生产区域周围环境(25米内)无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无昆虫大量孽生的潜在场所;厂房、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等与生产许可证申请材料内容一致;各生产环节人员、货物没有交叉污染现象;产品的包装场所墙壁和屋顶装饰材料应完好,无损坏或脱落;生产有微生物指标的产品,专用内包装场所的紫外线灯盒抽风设施正常运行;位于工作台和裸露产品上方的照明设备的防护罩等设施完好;生产场所应急照明设施完好;生产有微生物指标产品的生产车间和包装车间更衣室、更衣设施、非手动式流水洗手、干手、消毒等设施完好;生产有微生物指标产品的生产车间的防尘、防鼠、防蚊蝇、防昆虫和其它动物进入的设施完好有效;库房整洁、干燥、地面平整。库房通风、温度、湿度和防火防鼠等设施良好运行;库房内原料、半成品、成品及包装材料等各类材料和产品分区域、离地、离墙存放,不同贮存区域设有明确标识。

二、企业生产设备和检验设备情况检查情况:

在用生产设备的数量、型号与申请生产许可所提交的设备清单一致,并正常运行;生产设备根据工艺需要进行清洗消毒、维修和保养并有记录;检验室内出厂检验用检验设备的数量、型号与申请生产许可所提交的设备清单一致,设备正常运行;计量器具符合法律规定的检定或校准要求,停用的设备应有明显标识。

三、企业质量管理情况检查情况:

我厂定期对相关从业人员进行法律法规、食品安全、卫生管理、专业技术等方面的培训记录;在岗的生产人员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有有效的健康检查证明;从事食品生产的人员,进入生产车间前洗净双手,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头发不得露于帽外,不佩戴首饰;原料的进货验收有记录,包括有原料的名称、数量、供货者名称及进货日期等。对实施生产许可管理的原料和包装,有供货者的生产许可证明文件;生产过程做好投料记录,包括有投料种类、品名、生产日期或批号、投料日期和使用数量等;有关键质量控制点的操作控制程序记录;我厂按照现行有效标准的要求对出厂产品进行检验,每批次产品经检验合格后出厂销售,有检验记录。记录内容包括对检验产品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生产批号、检验结果等内容;对生产的每批产品留存样品,样品保存期限不少于产品保质期;我厂在生产、运输和贮存过程中使用安全卫生的工具,并加强防护,防止原料、半成品、成品出现泄漏、污染;产品标识标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的要求;企业有出厂销售产品的销售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所销售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生产批号、购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销售日期等信息;我厂未出现消费者投诉现象;对不合格产品及时召回,饼做好记录,记录内容包括召回的产品名称、数量、召回地、销售量、生产日期、批号等内容;对召回的产品我厂及时进行补救、无害化处理、销毁等,并做好记录,记录内容包括处理的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生产批号及处理措施和结果;我厂制定有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定期检查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处置食品安全事故记录。

四、存在的问题及处置情况:

1、工作人员对设备进行维修、保养操作后,未做工作记录;针对这问题,我厂质量负责人找工作人员进行谈话,讲解做好工作记录的'必要性,工作人员也意识到工作的缺陷,保证在以后的工作中会积极改正。

2、自查过程中一位工作人员未戴工作帽,检查人员及时指出,该工作人员也立刻意识到错误,及时改正。事后我厂质量负责人组织工作人员学习食品安全生产操作知识,增强大家卫生操作意识。

经过此次自查,我厂基本符合食品生产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的要求,提高了质量安全意识,杜绝了质量安全隐患。在此基础上,我厂建立了质量安全保证长效机制,为长期、持续地生产优质产品,打下了坚实基础。

食品生产环节监管自查报告 篇2

尊敬的各位领导:

下面,我简要汇报一下我市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督管理工作情况,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我市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基本情况

目前,我市共有食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472家。从省质监局近年来组织的食品质量监督抽查和我市食品定期监督检查的结果来看,我市生产的食品质量总体合格率平稳增长,今年三季度省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88.98%,比去年同期增加6个百分点,高于全省2百分点。总的来看,我市食品生产加工环节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领导机关对食品安全工作越来越重视。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等领导机关始终把保障食品质量安全作为建设“平安x”、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来抓,保证我市食品安全工作深入、扎实、有效开展。特别是在各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中,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市人大、市政协每年都会安排相关方面的督查调研,进行指导推动。市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着力构建质量安全长效机制;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生产许可证工作的意见》,加大了市场准入制度的实施力度。这些举措的推出和落实,在保障食品生产监管工作各项职责全面落实的同时,也为进一步健全食品质量安全长效机制奠定了基础。

(二)食品生产加工监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xx期间,我局建成山东省食品通用实验室(x),夯实保障食品安全的技术基础;专门设立食品生产监管科室,具体负责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建立食品和特种设备企业视频监管及指挥系统,强化食品生产企业重点生产环节的监督管理;妥善处置三鹿奶粉安全事件,有效保障供奥运、供世博、供亚运和抗震救灾物资产品质量,进一步锤练了基层监管队伍。全市质监系统坚持把保障食品质量安全作为质监工作重中之重,认真履行监管职责,确保我市近几年未发生食品质量安全事故。

(三)食品生产加工产业发展得到推进。在实际工作中,我局坚持监管与服务并举,在确保食品质量安全的基础上,积极做好各类帮促服务工作,努力推动食品企业健康发展。目前,全市有17个食品被评为山东产品,78家食品生产企业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37家食品生产企业通过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7家食品企业被确定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优质产品和优势企业的不断涌现,有力推动了我市食品工业结构优化升级,食品工业已成为我市优势产业之一。

二、我市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监管情况

我们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在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监管工作中,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关键环节。

(一)严格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一是实行食品生产许可申请的受理、审查、发证三分离机制。市局专门设立生产许可科统一受理全市食品生产许可申请,省质监局在全省范围抽调国家食品生产许可证注册审查员进行审查,分级提报省质监局或国家质检总局发证,确保食品生产许可工作严格规范。二是严格执行现场审查要求。我市培养49名国家食品生产许可证注册审查员,在全省率先制定《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员评价准则》,从核查工作质量、有关培训情况和廉洁自律等3个方面对审查员实施业绩评价、分类管理,确保我市有序实施食品生产市场准入。在省质监局组织的'食品生产许可证发证质量突击抽查中,我市审查工作质量全部合格。三是认真做好证后监管。我们每年对全市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企业进行一次年度审查,重点审查企业是否持续保持获证时必备条件,并按照不低于10%的比例进行现场核查,确保食品生产企业能够持续保持必备条件。

(二)大力督促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一是加强企业法人教育,促进企业依法生产。我们制定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培训计划,召开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现场会,选择企业代表发出落实主体责任倡议书,全市8个县级局根据辖区集中产业,召开法人交流会和现场观摩会,组织400余名食品企业法人观摩学习落实主体责任典型、观看质量警示片,着重提高企业质量法制观念。二是抓好履责报告制度,强化企业主体意识。我们召开食品企业法人履责报告会,企业法人现场报告履责情况,所在辖区监管负责人点评不足、提出整改要求。今年,全市分9个辖区组织472家食品企业全部做出履责报告,90余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记者和消费者代表到会监督,督促企业强化主体意识。三是建立社会监督机制,推动主体责任归位。我们实行企业履行质量主体责任公开制度,组织食品生产企业负责人签订书,聘请200余名社会监督员和质量信息员,举办质量知识进社区、进学校活动,积极营造全社会监督企业落实质量主体责任的氛围。全市食品生产企业质量主体意识明显增强,今年食品生产企业年度报告主动提交率达到96%,同比增加5个百分点。

(三)扎实做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我们根据上级部署和全市食品产业特点,先后开展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重点产品(桶装饮用水、白酒、小麦粉、肉制品等)专项检查、区域性产品专项整治等工作,突出“四查、四建、四落实”,严厉打击食品生产违法行为。一是查生产企业,督促企业建立全过程质量安全制度,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二是查重点产品,建立风险监测和快速反应机制,落实风险防范措施;三是查重点区域和行业,建立重点区域治理整顿机制,推动地方政府落实领导责任;四是查自身监管工作和执法工作,建立协调有序、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落实相应的监管责任。另外,我们还制定《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分类分级监督检查办法》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流程》,在分类分级的基础上统一建立食品企业监管档案,确定监管重点,合理配置监管资源,确保科学、有效监管。

(四)坚持完善食品质量安全应急机制建设。一是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我们投资25万元建立了应急指挥视频中心,配备2辆多功能应急指挥视频车,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二是保持应急处置水平。我们制定《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每年组织一次市、县两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确保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队伍能够保持状态。三是拓宽社会举报渠道。我们建立市、县两级“12365质监热线”平台,并实行执法联动机制。今年以来,我市“12365质监热线”共受理食品类打假举报14起、质量申诉5起、业务咨询26起,较好地发挥了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作用。四是积极做好风险监控和舆情预警。我们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机制,重点针对滥用食品添加剂、使用非食品原料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监测和评估。我们建立舆情搜集预警机制,每天定时搜集网络、电视等媒体反映出的食品安全信息,发现舆情后1小时内在全市质监系统进行预警,做到对食品安全风险快速应对、妥善处置。

三、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监管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食品生产企业主体责任落实还不到位。生产经营企业是保障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建立科学有效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至关重要。当前,企业的诚信意识、社会责任感,特别是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意识还有一些在差距,仍有一些生产经营企业故意违法违规,市场竞争中存在着“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二)食品安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多。从生产层面来看,现代生产工艺对化工和人工合成材料越来越依赖,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饲料、食品添加剂和环境、水源、土壤污染等问题对食品安全不断产生新的影响。从标准层面来看,标准滞后于发展已成为全球性问题,特别是在我国,新型食品层出不穷,对食品检验检测、食品安全风险研判的要求越来越高。

(三)基层食品监管队伍还需不断加强。目前全社会各个层面对食品安全越来越关注,而质监部门的基层监管力量远远不能适应工作需要,人力不足,监管力量薄弱,缺乏相对的专业能力,给食品监管工作带来不少困难。

四、关于进一步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建议

(一)强化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意识。一是加强培训教育,增强主体责任意识,使企业依法取得行政许可,并依法承担法律责任。二是加强帮扶力度,努力提高产品质量保证能力。三是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对监督抽查不合格实行加严检验;对安全指标不合格的严格停产整顿;对存在掺杂使假、以假充真等故意制假行为的,依法予以严惩,及时向社会公告。

(二)建立食品质量安全责任考核机制。一是把食品质量安全纳入社会综合治理考核。二是把食品质量安全纳入领导干部政绩指标考核,明确分管领导,严格奖励兑现。三是强化对乡镇级政府食品质量安全负责的考核机制。

(三)积极引导企业加强自身质量管理。一是大力开展创建省优质产品生产基地活动,大力培育区域品牌,充分发挥龙头骨干企业的品牌带动效应。二是定期组织中、小食品企业到企业或质量稳定、管理体系健全的大型企业进行实地参观学习,强化对企业自律的感性认识,引导企业形成学管理、重管理的良好风气,为产业发展打好管理基础。三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通过生产许可、争创、创建优质产品生产基地等措施督促鼓励企业改变现状,从根本上解决提高食品质量水平的源动力问题。

食品生产环节监管自查报告 篇3

食品准入工程,是一项全新的工程,为了开展好此项工作,工商局按照“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关口前移,依法监管”的总体思路,精心组织,努力探索,大胆实践,并确定市场作为市场食品准入管理工作试点,建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扎实推进市场食品安全准入管理工作。

一是大力开展宣传工作。在落实市场食品准入工作中,结合市场巡查和市场监管工作,开展宣传工作,向广大经营者从为什么要进行,如何进行,有何好处等方面进行宣传,同时在市场内外采用横幅、吊挂、标贴等方式设置了大量有关市场食品准入管理方面的宣传标语,营造了浓厚的市场食品准入管理氛围。此外,我局还充分利用媒体广泛进行宣传和相关新闻报道。通过宣传,使广大经营者和消费者全面了解食品市场准入工作的方针、政策,从而使广大消费者积极参与该项工程,在食品消费时有意识选择参与了食品准入的商家进行消费,促使广大经营者消除抵触情绪,支持该项工作,有力地保障了市场食品准入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是完善制度,使食品准入管理有规可依。为了明确监管、市场开办和经营三方责任,该局由工商所与市场开办单位签定了《责任书》,并监督市场开办单位与经营者签订《商品质量准入保证责任书》,督促市场内经营户建立并认真填写台帐、索取票证进行存档备案。根据当地实际,该局制订了七项制度,包括市场食品质量管理责任、市场食品进货查验、市场食品索证索票、市场食品购销挂钩、市场食品质量巡查监管、市场食品质量信息公示和不合格食品退出市场管理等7项制度,并在市场内上墙向消费者公示,同时向经营者下发了“市场食品进销货台帐”、“退市登记册”、“食品准入索证索票目录表”等。通过完善各项制度,初步形成部门监管、市场自管、经营户自律的管理责任机制。

三是全面落实市场食品质量巡查监管制度。该局将巡查责任落实到人,并将市场食品准入管理情况作为巡查重要内容,建立了快速反应机制,对市场上的食品及时进行检查,发现存在问题及时提出警示,避免食品卫生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是加强相关部门的联系与协作,共同抓好市场食品安全准入管理工作。市场食品准入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工商、卫生、畜牧水产、食品药品、质监、农业等职能部门。该局积极与当地政府和职能部门以及市场开办者加强沟通,达成共识,共同做好食品准入工作。该局与韶钢集团公司沟通(集团公司厂购买了一台食品检测仪),加强对厂内市场上流动蔬菜摊档的快速检测,并将每天检测的结果向群众公布;与区农业局协商,全区集贸市场的食品(蔬菜、豆制品、水产品等)的检测由区农业局负责,并将每次检测结果报一份工商部门备案。

经过近一年的探索,该局于去年下半年对辖区的市场、市场等六个市场全面推行市场食品准入制度,使辖区内市场基本达到了市场食品准入的要求,为我区全面完成省局“753”工作任务打下良好基础。但在工作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一方面,由于历史和地方经济欠发达的原因,物业管理部门和市场开办者对食品准入工作的认识不足,集贸市场内经营者的素质相对较低,食品准入管理工作运作起来存有一定的阻力。另一方面,资金不足,设备缺乏。由于区政府资金不足,该局缺乏专项资金,加上市场管办脱钩工作尚未彻底完成,开展这项工作需要市场开办者投资部分资金,而一些市场开办者认为这是工商部门的工作,对市场食品准入工作资金投入积极性不高,而工商部门对此又没有制约措施;除东区市场外,其他工商所没有检测设备,市场上的一切检测工作都只能依靠区农业局,影响了市场食品准入管理工作的开展。下一步该局进一步加强与当地政府和职能部门以及市场开办者的沟通,力求达成共识,共同做好食品准入工作,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督促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稳步推进市场食品准入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