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的高频历史考点知识内容

发布时间:

高考的备考进行了一段时间,如果同学们想更好地备考,则应该做好知识点的归纳,那我们归纳出历史的高频考点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考的高频历史考点知识内容,欢迎大家来阅读。

历史的高考高频考点

【高频考点1】 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的影响

(1)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①引起“商业革命”、“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引发了欧洲国家开始殖民扩张,掠夺的财富加快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

②政治方面:首先引起了阶级关系的变化,新兴的商业资产阶级开始崛起,传统的贵族和封建主受到了削弱。

③思想文化方面:动摇了教会的权威,加快了世界文明的交流、冲突和融合。

(2)西欧殖民扩张的影响:

①对世界市场而言:

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②对欧洲殖民国家而言:

从殖民地掠夺的大量财富,转化为资本,推动了欧洲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③对殖民地而言:

促使亚非拉国家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殖民扩张客观上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了殖民地的发展和进步。

④对国际关系而言:

由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造成殖民争霸战争的发生。

【高频考点2】 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1)工业革命的开展,使国际贸易日益重要,需要建立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

(2)资产阶级在全世界拓展市场,抢占原材料,使世界贸易范围规模迅速扩大。

(3)交通运输条件和通讯手段的改变,联系更加紧密,交往更加便捷。

(4)19世纪中后期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上已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高频考点3】 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核心内容是余粮收集制,是用军事、行政手段控制社会经济,排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实质是试图直接进入社会主义。

(2)新经济政策的核心内容是粮食税,是以经济手段为主,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实质是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是列宁对在小农占优势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一步探索的结果。

【高频考点4】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特点及影响

(1)形成:

斯大林时期,通过工业化、农业集体化等措施,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形成。

(2)特点:

①所有制形式:单一的公有制。

②管理体制: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③调节手段:排斥市场,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

④管理手段: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3)影响:

这种模式在战争期间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较短时间内使苏联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国民经济获得较大发展;

这种模式本身存在着严重的缺陷或弊端,日益严重地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和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为日后苏联和东欧各国经济和政治发展埋下了隐患,成为后来苏联、东欧剧变的历史根源。

【高频考点5】 罗斯福新政与福利国家

(1)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①新的理论和政策:

凯恩斯主义,实行国家干预经济。

②新的特点:

具有干预经济、关注民生、协调发展等特点,其最大特点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但没有放弃自由竞争运行机制。

③新的模式: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二战后被其他国家所继承和借鉴。

④新的起点:

新政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资本主义制度继续发展的新起点。

(2)认识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

①有利于改善和提高普通群众的生活,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故被称为“社会减震器”。同时它又有利于扩大消费市场,缓和供求矛盾。

②福利制度是垄断资本家为缓和国内矛盾、挽救资本主义制度而不得不支付的一种代价,并不能改变资本主义国家“按资分配”的制度,并不能彻底消灭贫困和两极分化,不能同社会主义相提并论。

③福利国家制度带来国家财政的沉重负担,也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高频考点6】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背景、特征

(1)背景:

二战后西欧普遍衰落,美国经济实力增强,成为世界唯一的经济强国。

(2)其内容特点:

①双挂钩: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②一固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

【高频考点7】 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和经济全球化

(1)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主要有欧盟、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

①欧盟是由发达国家组成的;合作程度最高,经济一体化向经济政治一体化过渡。

②北美自由贸易区是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集团,体现了南北合作,由大国主导。

③亚太经合组织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范围最广、规模最大;各国差异最大;松散性、开放性,合作程度较低。

(2)经济全球化:

①经济全球化出现的原因主要是科技发展的推动;交通和通讯手段进步,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局势相对稳定。

②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是资本在全球的流动,实质是发达国家新一轮资本的全球扩张。

高考必背历史知识点归纳

一战后的东西方世界(1918-1939)

一、阶段特征:(必想通)

本单元讲述了一战后的东西方世界,时间从1918年一战结束到1939年二战爆发。这一时期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在一国率先发生社会主义革命和向社会主义过渡,建成了社会主义,成绩大,问题深;帝国主义经过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调整,重新瓜分了世界,实现了20年代的短暂稳定,经济大危机使帝国主义阵营出现大分化,法西斯疯狂扩张,新的世界大战在酝酿之中;战后亚非拉掀起新的民族解放运动,列强殖民体系有所动摇;国际关系角度是从大战到更到的大战的过程。

具体历史阶段特征如下:

(一)、资义发展——从调整,稳定到危机,分化和战争:

1、资本主义经济—暂时恢复到大危机

(1)生产力:战后各国经济普遍恢复,但潜伏深刻矛盾,29-33年大危机是资本主义历史上最严重的危机;(2)生产关系: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2、资本主义政治—民主和法西斯阵营:

(1)以美为首包括英法等国坚持了民主制度;(2)德日意等国建立了法西斯专政,有其深刻的历史现实原因。(参看重难解析部分。)

(二)、社会主义运动——一国革命和建设开辟新时代:

1、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是现代史的开端;

2、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新经济政策是这一时期对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3、苏联建成社会主义,1936年新宪法是标志,成绩很大,问题很深。

4、共产国际是统一的世界性共产党。

(三)、殖民活动——从重新瓜分到法西斯扩张:

1、列强通过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重新瓜分了殖民地半殖民地,英法日获得了原德国殖民地,美国打破了日本对亚太的独霸局面。

2、30年代以后,法西斯国家对埃塞尔比亚,中国的扩张形成了大战源地。

(四)、民族解放——从高涨到和反法西斯结合:

一战后,亚非掀起了新的民族解放高潮,性质多样,方式多种。

(五)、国际关系——从一次大战到二次大战: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凡-华体系是对战后世界的重新瓜分,蕴含了战败国和战胜国之间,战胜国之间的深刻矛盾,这些矛盾,特别是德法,德英,美日是大战的根源。

2、20年代调整:20年代的道威斯计划和洛迦诺公约复活了德国实力。

3、30年代国际关系的核心问题是法西斯扩张,世界大战在酝酿之中,当时世界主要政治势力,特别是西方大国奉行的绥靖政策姑息养奸,未能制止大战的爆发。

(六)、全球化——世界体系在冲击中深化

1、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成立在帝国主义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

2、经济危机严重打击了资本主义体系,资本主义市场竞争激烈,帝国主义国家分化严重。

3、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也在冲击这一体系。

二、中国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与苏俄的显著差异。

民主革命:苏联是城市工人暴动的二月革命;中国是农村包围城市,经过长期艰苦斗争.社会主义革命:苏联是暴力的十月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没收资本主义企业;中国是在掌握政权情况下对资产阶级进行和平改造和赎买.两者都对农业实行集体化,苏联用强制和行政手段,中国循序渐进,自愿互利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建设:苏联和中国都是以重工业为中心,忽视轻工业和农业.苏联形成斯大林体制,积重难返,中国在曲折探索中摸索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

三、从参加巴黎和会各大国的意图来看,一战后初期国际关系中的基本矛盾有哪些和表现?其中帝国主义的主要矛盾与一战前相比有何变化?原因?

意图: 削弱战败国和瓜分殖民地;反对苏联;划分势力范围.

矛盾:帝国主义和广大殖民地矛盾;帝国主义和苏联矛盾;帝国主义之间矛盾-战败国和战胜国之间,主要是德国和法英矛盾;战胜国之间因为分赃不均的矛盾,主要包括英美,英法,美日,法意间的矛盾.

帝国主义间主矛:由英德矛盾变英美矛盾.

原因:根本是资本主义主义的发展不平衡,德国战败,英国势力下降,但仍要维护其霸权,美国大发战争横财,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企图全面挑战英国的霸权. 四、29-33年大危机的原因,特点,影响?面对危机主要资国摆脱危机的基本方式有哪两种?其特征分别是?造成方式差异的原因?各自的影响?

(1)大危机:①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扩大和消费不足;股票投机引发危机.②特点-席卷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程度深;③影响-加剧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社会危机,法西斯抬头;加剧了国际局势的紧张.

(2)方式, 特征和原因:

①以美国罗斯福新政的放式,特征是坚持资本主义基本制度前提下国家对经济全面干预缓和危机;原因是美英法等国有较雄厚经济实力,民主传统浓厚,能够干预缓和危机.②法西斯专政方式,特征是建立独裁,扩军备战转嫁危机;原因是这些国家经济积累不足,专制残余较多,军国思想浓厚,企图冲破凡华

(3)影响:前者缓和危机,巩固资制开创了新的经济模式;后者疯狂扩张,形成了世界大战的欧亚策源地.

五、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对比:

(1)原因相似:从经济上都是后期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积累不足,同时受危机打击严重;在政治上未经过彻底资产阶级革命,保留较多残余,缺乏健全民主制度;垄断资产阶级和军方的支持;思想上军国思想浓厚;对外都要冲破凡-华体系束缚.

(2)方式差异:德国以纳粹党为核心,通过欺骗宣传扩大影响,以合法选举方式上台;日本以军部为核心,通过暗杀,政变扩大势力上台.

(3)活动雷同:对内独裁,国民经济军事化 ,思想严密控制,对外则都疯狂扩张,成为大战的策源地.两者都对其他民族实行屠杀政策.

六、绥靖政策的产生原因,表现,产生恶果.教训.

含义:绥靖政策是30年代大国针对法西斯侵略,采取的牺牲别国利益,保护自己既得利益,同时祸水东引的一种外交政策。

原因:为保护既得利益;自身危机,力量软弱;祸水东引到苏联;法西斯的欺骗宣传;试图延缓大战。

表现:①国联李顿调查团针对伪满洲国的态度;②国联和英法美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未禁运石油和封闭运河;③西班牙内战期间英法不干涉政策、美国的中立政策纵容了德意气焰;④1939慕尼黑阴谋是顶点。

恶果:纵容了法西斯气焰,壮大了法西斯实力,加速了二战爆发;牺牲了小国利益;自己遭到进攻,自食其果。

教训:对法西斯扩张,一定要防患未然,加强国际团结。

高三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起源于夏朝。

2、原始社会后期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3、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朝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4、柳宗元的《封建论》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文中的"封建"的含义是分封制。

5、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的是宗法制。

6、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特征。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

7、唐朝时,掌握草拟,审议和行政的职能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

8、宋朝和元朝最高行政机构分别是中书门下省和中书省。

9、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为管理边远地区设置宣慰司。

10、明太祖(皇帝)时,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11、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12、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组织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形成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

13、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

14、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使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式是垄作法。

15、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分别是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营手工业。

16、明清时期,苏州和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17、"商人"最早出自于商朝。

18、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柜坊。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北宋发行的"交子"。

19、元代时,泉州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清代时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只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20、唐朝时,专管对外贸易的机构称为市舶使。宋代时,在边境设置与少数民族贸易场所称为榷场。中国最早的商标是宋代。

21、"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2、孔子整理的"六经"是《诗》、《书》、《礼》、《易》、《乐》、《春秋》。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23、提出"性善论"是孟子;提出"性恶论"是荀子。提出"三纲五常"的思想是董仲舒。提出"心性论"是朱熹。最早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是顾炎武。

24、后人称孔子为"至圣",称孟子为"亚圣"。朱熹宋朝理学集大成者。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是明未清初著名思想家。

25、①提出"爱人者,人恒爱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孟子。②提出"节用而爱人""为政以德""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③提出"与人为善,暖于布帛""以德服人""君舟民水"是荀子。④提出"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是董仲舒。⑤提出"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是二程(程颢,程颐)。⑥提出"心外无物""致良知""宇宙便吾心"是王阳明。⑦提出"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是非"是李贽。⑧提出"人民为主""天下为主,君为客""工商皆民生之本"是黄宗羲。⑨提出"经世致用"的有顾炎武和王夫之。

26、世界上最早用赤道坐标表示恒星位置的,是中国战国时期的天文学石申,他著有《天文》。

27、《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

28、在望远镜发明以前,浑仪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

29、素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是指王羲之创作的《兰亭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