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蛇者说》文言文常识优秀10篇

发布时间:

《捕蛇者说》全文先事后理、因前果后,处处设比,文风委婉曲折,波澜纵横,脉络清晰,层层递进。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以下是勤劳的小编为家人们整理的《捕蛇者说》文言文常识优秀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原文: 篇1

捕蛇者说

作者:柳宗元

永州之野产异蛇: 黑质而白章, 触草木尽死; 以啮人, 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可以已大风、 挛踠、 瘘疠, 去死肌, 杀三虫。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 岁赋其二。 募有能捕之者, 当其租入。 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 专其利三世矣。 问之, 则曰: “吾祖死于是, 吾父死于是,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 几死者数矣。” 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 且曰: “若毒之乎? 余将告于莅事者, 更若役, 复若赋, 则如何?” 蒋氏大戚, 汪然出涕, 曰: “君将哀而生之乎? 则吾斯役之不幸, 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为斯役, 则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 积于今六十岁矣。 而乡邻之生日蹙, 殚其地之出, 竭其庐之入。 号呼而转徙, 饿渴而顿踣。 触风雨, 犯寒暑, 呼嘘毒疠, 往往而死者, 相藉也。 曩与吾祖居者, 今其室十无一焉。 与吾父居者, 今其室十无二三焉。 与吾居十二年者, 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非死即徙尔, 而吾以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 叫嚣乎东西, 隳突乎南北; 哗然而骇者, 虽鸡狗不得宁焉。 吾恂恂而起, 视其缶, 而吾蛇尚存, 则弛然而卧。 谨食之, 时而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以尽吾齿。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其余则熙熙而乐,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今虽死乎此, 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 孔子曰: “苛政猛于虎也!” 吾尝疑乎是, 今以蒋氏观之, 犹信。 呜呼! 孰知赋敛之毒, 有甚于是蛇者乎! 故为之说,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主题思想 篇2

《捕蛇者说》主题思想即赋敛之毒有甚于蛇毒

柳宗元生活于唐王朝由盛到衰的时代,经过了“安史之乱”,社会各种矛盾异常尖锐复杂。统治者为了筹措军费和满足个人挥霍,加紧了对人民的横征暴敛,增加盐税、间架税(房税)、货物税等。

由于税上加税,“故农人日困,末业日增”,“愁怨之声,盈于远近”。大批农民纷纷逃亡,社会生产日益凋蔽。贞元二十一年亦即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唐顺宗李诵即位,王叔文被重用。

柳宗元二十九岁作监察御史在京任职期间,就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进步知识分子的”政治集团“。王叔文受重用,柳宗元也被提升为礼部员外郎。王叔文,柳宗元等依靠顺宗的支持,着手改革弊政,减轻赋税,禁止宫市,释放宫女,惩办恶吏,选用贤臣。

可是因为反对派的强烈反抗,这场革新运动仅进行了一百四十多天就以失败而告终。结果顺宗退位,王叔文被杀,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他又改贬为永州司马。《捕蛇者说》就是柳宗元谪居永州时写的。柳宗元被贬之后,仍然坚持他革新政治的主张,他曾说“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内”,因此仍极不满于唐王朝的重赋繁税,希望减轻人民负担。柳宗元被贬谪后,与下层人民有所接触,对民间疾苦有所了解,且看到“永州之野产异蛇”,听到“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之类的事迹,因此能以进步的政治观点为指导,为实际生活为素材加以构思。

柳宗元写《捕蛇者说》,旨在说明“ 赋敛之毒有甚于蛇毒” 。文本借事明道,溶理于事,因事说理,以蛇毒与赋毒相对举而成文。

古今异义 篇3

向吾不为斯役(向 古:(假使)从前 今:方向)

则久已病矣 (病 古:困苦不堪 今:生病)

以尽吾齿 (齿 古:岁月 今:牙齿)

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可以 古:可以用来 今:能够)

去死肌 (去 古:去除 今:到。.。地方)

往往而死者相藉也(往往 古:到处 今:常常)

汪然出涕曰(汪然 古:眼泪流出来的`样子 今:水深的样子)

汪然出涕曰(涕 古:眼泪 今:鼻涕)

而乡邻之生日蹙(生日 古:生活一天天 今:(人)出生的日子)

于是(古:在这件事上 今:连词)

赏析 篇4

第一部分即是第一自然段,重点突出了永州之蛇的特点。

开头至“无御之者”,极力刻画出蛇的毒性异常,令人闻之色变。接下来至“杀三虫”写出了蛇的功用异常。而这也是造成永州捕蛇者命运悲剧的重要原因:封建统治者征集异蛇,每年征收两次,可以抵消应缴纳的租税。作者仅用“争奔走”三个字,就写出了永州百姓争先恐后、冒死捕蛇的情形。百姓惧怕原因即繁重的赋役。文章开篇即写毒蛇之害以衬托重赋苛政之害。捕蛇以抵赋,蒋氏之祖、父死在这上头,而蒋氏却甘愿干此差事,衬托出“赋敛之毒有甚于蛇毒”。

第二部分从“有蒋氏者”到“又安敢毒邪”,是写捕蛇者自述悲惨遭遇,笔法曲折。是全文的重心。

先说蒋氏“专其利三世矣”,但这是以他祖父、父亲的死于非命和自己的九死一生为代价的,不能不说是一大讽刺。既然这样,好心的作者准备帮他解决困境。出人意料的是,蒋氏“大戚”,并“汪然出涕”,开始了沉痛的陈述。蒋氏的这番话大致有以下几层意思:一是恢复他的赋役将会使他遭遇更大的不幸;二是蒋氏祖孙三代在这个地方居住长达六十年,亲眼看到同村的

作者在文章的第三部分,也就是结尾一段说:“余闻而愈悲”,比听蒋氏讲一家人的苦难时更加悲痛了。想到自己过去对孔子所说说“苛政猛于虎”这句话还有所怀疑,现在从蒋氏所谈的情况看来,这话是可信的。谁知道赋税对人民的毒害竟比毒蛇还要严重呢!于是写了《捕蛇者说》这篇文�

在全文这叙述边议论间或抒情的写法中,最后这一番议论。确实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果说“苛政猛于虎”强调的是一个“猛”字,那么本文就紧扣一个“毒”字,既写了蛇毒,又写了赋毒。并且以前者衬托后者。得出“赋敛之毒”甚于蛇毒的结论。

本文在写作手法方面,除了对比、衬托的大量运用及卒章点明主题外,对蒋氏这一个人物的描绘也是极富特色的。特别是他不愿意丢掉犯死捕蛇这一差使的大段申述,讲得是既有具体事实,又有确切数字;既有所闻所见,又有个人切身感受;既有祖祖辈辈的经历,又有此时此刻的想法;既讲述了自家人的不幸,又诉说了乡邻们的苦难:不仅使人看到了一幅统治者横征暴敛下的社会生活图景,也让人感到此人的音容体貌宛在眼前,有血有肉,生动传神。

全文处处运用对比:捕蛇者与纳税的对比, 捕蛇者的危险与纳税之沉重的对比,捕蛇者与不捕蛇者(蒋氏与乡邻)的对比——六十年来存亡的对比,悍吏来吾乡是我和乡邻受扰的情况,一年受死亡威胁的次数和即使死于捕蛇也已死于乡邻之后等情况。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示了“赋敛毒于蛇”这一中心。

文章通过揭露永州百姓在封建官吏的横征暴敛下家破人亡的悲惨遭遇,有力得控诉了社会吏治的腐败,曲折得反映了自己坚持改革的愿望。

赏析: 篇5

蒋氏在自述中提到“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这里说的“六十岁”,指的是唐玄宗天宝中期(746—750)到唐宪宗元和初期(805—810)这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战乱频繁,先后发生过安史之乱、对吐蕃的战争、朱泚叛乱等等,全国户口锐减,朝廷随意增设税收官,多立名目,旧税加新税,无有限制,使人民的负担日益加重。尽管在唐德宗建中元年(780)颁布了两税法(分夏、秋两次交税,即课文中说的“岁赋其二”),并明文规定“敢在两税外加敛一文钱,以枉法论”,但这不过是欺骗百姓的手段,事实正如陆贽所说:“大历中供军、进奉之类,既收入两税,今于两税之外,复又并存”;又说加税时“诏敕皆谓权宜,悉令事毕停罢。息兵已久,加税如初”。人民在重赋逼迫下逃往他乡,但悍吏仍不放过,“有流亡则摊出(由存留户共同负担),已重者愈重”。从这些情况来看,柳宗元“赋敛之毒有甚是蛇”的论断是完全正确的。

第一段(1)这是作者设置的一个悬念,为下文埋下伏线,暗示了当时的世上还有比毒蛇更毒的东西,使读者产生了急切读下去的愿望。(2)这一段重在写毒蛇之“异”,从三个方面加以描绘:一是颜色之异,二是毒性之异,三是用途之异,可以用来治愈麻风、手脚、脖肿、恶疮,消除坏死的肌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因而皇帝发布命令,一年征两次,可以抵消应交的租税,因此从那以后“永之人争奔走焉。”作者只用“争奔走”三字,就把永州百姓争先恐后,不辞劳苦,冒死捕蛇的情景显示出来了。

第二段从“有蒋氏者”到“又安敢毒耶”。包括2、3、4三个小段,是全文的重心。

由“异蛇”引出了主人公“捕蛇者”——蒋氏。先写蒋氏三代捕蛇之“利”,继而写捕蛇之“害”——“吾祖”、“吾父”、“吾”三代有的“死于是”,有的“几死者数矣”一个“且曰”,将写“利”转为写“害”,再用蒋氏的神情“貌若甚戚”极其生动地写出了“捕蛇”并非好事,“争奔走焉”实属无奈,字里行间,深含悲苦。只“言之貌甚戚者”一句,便把他回首往事,悲痛在心,哀形于色的情态勾勒了出来。明明是备受毒蛇之苦,却说独享捕蛇之利,在这极为矛盾的境况中,更见其内心的酸楚。

于是作者接下来说,“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在为蒋氏的不幸遭遇悲痛的同时,好心地提出了一个解脱危险的办法。这几句话句子简短,语气急促。而且连用了三个“若”,表明“余”是面对面地与蒋氏交谈,态度是诚恳的,帮助对方的心情是急切的,办法也似切实可行。

可出乎意料的是蒋氏并没有接受,他“大戚,汪然出涕曰……”蒋氏的这番话态度同样恳切,语气也十分肯定,表明了毒蛇可怕,但赋敛之毒更可怕。

这话怎么讲呢?蒋氏说了这几层意思:

一层意思是蒋氏祖孙三代在这个地方住了六十几年了,亲眼见到同村人的遭遇邻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窘迫,他们把田里的出产全部拿出,把家里的收入全部用尽,也交不够租赋,只得哭号着辗转迁徙,饥渴交迫而倒毙在地,顶着狂风暴雨的袭击,受着严寒酷暑的煎熬,呼吸着带毒的疫气,常常是死去的人一个压一个。从前和我爷爷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难得有一户了;和我父亲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难得有两三户了;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难得有四五户了。那些人家不是死绝了就是迁走了。而我却由于捕蛇而独自存活下来。《柳文指要》引录了林西冲一文,算一笔唐代的赋税账:“按唐史,元和年间,李吉甫撰《国计薄》上至宪宗,除藩镇诸道外,税户比天宝四分减三,天下兵仰给者,比天宝三分增一,大率二户资一兵,其水旱所伤,非时调发,不在此数,是民间之重敛难堪可知,而子厚之谪永州,正当其时也。”因知文中所言,自是实录。

第二层意思是:那些凶暴的官吏到乡下催租逼税的时候,到处狂呼乱叫,到处喧闹骚扰,那种吓人的气势,就连鸡犬也不得安宁。而这时他小心翼翼地起来看看自己的瓦罐,只见捕来的蛇还在,便可以放心地躺下了。他细心地喂养蛇,到规定的时间把它当租税缴上去。回来后;就能美美地享用自己田里的出产,安度岁月。

第三层意思是:这样看来,一年当中他冒生命危险有两次,而其余的时间就可以坦然快乐地过日子,。哪像乡邻们天天都受着死亡的威胁呢?即使现在因捕蛇而丧生;比起乡邻们来,也是后死了。哪还敢怨恨捕蛇这个差使犯?

蒋氏的这一番话,以他“以捕蛇独存”和乡邻们“非死则徙”相对比,以他“弛然而卧”和乡邻们将受悍吏袭扰相对比,以他一岁之犯死者二”和乡邻们“旦旦有是”相对比,说明捕蛇之不幸,确实“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可见他在讲述三代人受蛇毒之害时“貌若甚戚”,而当听了要恢复他的赋税时却“大戚,汪然出涕”地恳求。完全是出于真情。蒋氏的话,发自肺腑,带着血泪,听来怎不令人心碎?

作者在文章的第三部分,也就是结尾一段说:“余闻而愈悲”,比听蒋氏讲一家人的苦难时更加悲痛了。想到自己过去对孔子所说说“苛政猛于虎”这句话还有所怀疑,现在从蒋氏所谈的情况看来,这话是可信的。谁知道赋税对人民的毒害竟比毒蛇还要严重呢!于是写了《捕蛇者说》这篇文�

在全文这叙述边议论间或抒情的'写法中,最后这一番议论。确实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果说“苛政猛于虎”强调的是一个“猛”字,那么本文就紧扣一个“毒”字,既写了蛇毒,又写了赋毒。并且以前者衬托后者。得出“赋敛之毒”甚于蛇毒的结论。

本文在写作手法方面,除了对比、衬托的大量运用及卒章点明主题外,对蒋氏这一个人物的描绘也是极富特色的。特别是他不愿意丢掉犯死捕蛇这一差使的大段申述,讲得是既有具体事实,又有确切数字;既有所闻所见,又有个人切身感受;既有祖祖辈辈的经历,又有此时此刻的想法;既讲述了自家人的不幸,又诉说了乡邻们的苦难:不仅使人看到了一幅统治者横征暴敛下的社会生活图景,也让人感到此人的音容体貌宛在眼前,有血有肉,生动传神。

全文处处运用对比:捕蛇者与纳税的对比, 捕蛇者的危险与纳税之沉重的对比,捕蛇者与不捕蛇者(蒋氏与乡邻)的对比——六十年来存亡的对比,悍吏来吾乡是我和乡邻受扰的情况,一年受死亡威胁的次数和即使死于捕蛇也已死于乡邻之后等情况。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示了“赋敛毒于蛇”这一中心。

文章通过揭露永州百姓在封建官吏的横征暴敛下家破人亡的悲惨遭遇,有力得控诉了社会吏治的腐败,曲折得反映了自己坚持改革的愿望。

《捕蛇者说》阅读题及答案 篇6

第一课时

一、基础驿站

1、加点字注音和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 )

A.而乡邻之生日蹙(cù )蹙:窘迫。 B. 谨食(sì )之,时而献焉食:吃

C.曩(nǎng)与吾祖居者曩:从前。 D. 蒋氏大戚(qī )戚:悲伤

2、解释下面加粗的字。

(1)然得而腊之 ( ) (2)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

(3)苛政猛于虎也( )

3、 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异义。

①则久已病矣

古义: 今义:

②可以已大风

古义: 今义:

③以尽吾齿

古义: 今义:

4、翻译句子。

(1)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译文:

(2)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译文:

5、《捕蛇者说》选自________,这篇文章是柳宗元被贬到________时写的。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他七人中唐朝有________,宋朝有 、 、 、 、 、 。

二、综合园地

6、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B.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C.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D.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下面

7、 下列四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而乡邻之生日蹙/黑质而白章 B.竭其庐之入/其真不知马也

C.悍吏之来吾乡/主人处处款之 D.虽鸡狗不得宁焉/故虽有名马

8、加点词的用法或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B 吾恂恂而起

其真无马耶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C 岂若若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D 又安敢毒耶

桓侯故使人问之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9、补出下列句子中省略的成分。

永州之野产异蛇,( )黑质而白章;( )触草木,( )尽死;( )以啮人,( )无御之者。

10、根据提供意思从学过课文中找出八个带“然”的形容语。

例:像鸟儿张开翅膀似的坐落在泉边(翼然临于泉上)

①眼泪汪汪的。( ) ②放心地躺下(睡着)。( )

③被吓得哭天叫地的。( ) ④醉醺醺的倒在众宾当中。( )

⑤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 ⑥房屋整齐美观。( )

⑦眼前一片凄凉景象。( ) ⑧七嘴八舌表示赞成。( )

11、封建社会的蒋氏在重税的压迫下痛不欲生,而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自20xx年1月1日起废止《农业税条例》,这意味着在中国延续了2600多年的农业税寿终正寝。联系课文内容,写一段话,表达下农民的喜悦之情。

第二课时

一、课文检阅

12、 文中写蒋氏的自述,采用了对比和衬托的手法。蒋氏从各个角度将捕蛇的不幸和赋税带来的不幸加以对比:以他“捕蛇独存”和乡邻“ ”相对比;以他“ ”和乡邻的“鸡狗不得宁”相对比;以他和“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和乡邻“ ”相对比;以他的“ ”和乡邻的“先死”相对比,说明捕蛇的'“幸运”。

13、对下面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蒋氏听说要恢复他的赋税竟然大哭起来,“赋敛之毒”可知也。

B.“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该句引起下文,直贯至“捕蛇独存”。极言赋敛之苦。

C.后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应这样划分:而/乡邻之生/日蹙

D.“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的意思是:(捕蛇)回来后就可以很有滋味的吃着那土地上所有的东西,以满足我牙齿的需要。

14、对蒋氏的自述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现了蒋氏及其乡邻的悲惨生活。

B.说明捕蛇给蒋氏三代人带来的好处。

C.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的罪恶。

D.通过对比反衬揭示了“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的社会现实。

15、蒋氏捕蛇九死一生,却不以捕蛇为苦,反而自得其乐。造成这种反常心理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用一句话回答(不超过10字)。

答:

二、美文点将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6、解释加点的字。

①可爱者甚蕃 蕃

②濯清涟而不妖 濯

③不蔓不枝 枝

④陶后鲜有闻 鲜

17、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8、 根据要求,用原文回答问题。

⑴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

⑵全文的中心句是:

19、 《捕蛇者说》一文最大的特点是运用对比,将蒋氏的遭遇和乡邻们作对比突出文章主旨,那选文有没有运用到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一下。

20、你喜欢什么花?请谈谈你喜欢这种花的原因或它寄托了你怎样的思想感情。(可只谈原因或只谈思想感情)

答:

23、《捕蛇者说》

1、B 食:喂养 2.(1)腊:把肉晾干 (2)俟:等待,含有“希望”之意 (3)于:比3. ①古义:困苦不堪 今义: 生病②古义:可以用来 今义: 连词,可以③古义:年龄 今义:牙齿4.(1)(我)现在即使死在捕蛇这件事上,比起我乡邻们的死已经是死在后面了(或晚多了、活得长了等),又怎么敢怨恨呢?(2)谁能想到横征暴敛的毒害比这种毒蛇还要厉害呢!5. (1)《柳宗元集》 永州 韩愈 欧阳修 王安石 苏轼 苏洵 苏辙 曾巩 6.B 7.D D中的“而”都是即使的意思。而A中的“而”一个表转折,一个表并列;B中的“其”,一个是代词“他们的”,一个是语气词“难道”;C中的“之”,一个是不翻译,一个是代词。8.B 9.蛇 蛇 草木 蛇 人 10①汪然出涕 ②弛然而卧 ③哗然而骇 ④颓然乎其间 ⑤怡然自乐 ⑥屋舍俨然 ⑦满目萧然 ⑧杂然相许 11.解析:表达出对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和感激即可。

12、乡邻非死即徙,十室九空 驰然而卧 旦旦有是 晚死 13.D 14.B 15.苛政猛于虎也(或:赋敛之毒甚于蛇)16.①多② 洗涤 ③长枝节 ④很少 17.①我则惟独喜爱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 ②(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18. 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②莲,花之君子者也。19.选文将“莲”和“菊、牡丹”作对比,突出莲是花中的君子这一中心。20. 示例l:兰花,兰花无论生于何处都是默默无闻的绽放,默默散发出幽香,具有纯朴高雅,不张扬、不媚俗的品质。示例2:梅花,“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能凌霜傲雪,展示了逆境中奋进、战胜困难的精神。示例3:桂花,桂花不仅香气浓郁,而且可以作为香料,入药、入茶,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自然让人联想到无私的奉献。(由桂冠、月中的桂树想到桂花的高贵亦可)

捕蛇者说 篇7

唐代:柳宗元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捕蛇者说》阅读题及答案 篇8

一、基础训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当其租入( ) 更若役( ) 谨食之( ) 莅事者( ) 得而腊之( )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若毒之乎(毒: )

⑵当其租入(当: )

⑶谨食之(食: )

⑷君将哀而生之乎(哀: )

⑸可以已大风(已: )

⑹岁赋其二(赋: )

⑺貌若甚戚者(戚: )

⑻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嗣: )

3、翻译下列句子。

⑴虽鸡狗不得宁焉。

⑵君将哀而生之乎?

⑶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⑷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4、文章结尾作者提到了“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你是如何看待柳宗元的思想的?

5、文中蒋氏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二、同步解读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6.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与“悍吏之来吾乡”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君将哀而生之乎 B.两狼之并驱如故

C.多助之至 D.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故:故为之说 既克,公问其故

B、比: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C、食:谨食之 食之不能尽其材

D、观:今以蒋氏观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以尽吾齿(齿: )

(2)又安敢毒耶(毒: )

9.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2)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10.选文第一段写蒋氏自述遭遇时,以悍吏来乡逼租之急与他自己“弛然而卧”、“熙熙而乐”作对比,其作用是 。

11.作者在选文中表达了对人民苦难生活的同情,但他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可从“ ”这句话中看出来。

译文 篇9

永州的野外出产一种奇特的蛇,它有着黑色的底子白色的花纹;如果这种蛇碰到草木,草木全都干枯而死;如果咬了人,没有能够抵挡伤毒的方法。然而捉到后晾干把它拿来做药引,可以用来治愈麻疯、手脚拳曲、脖肿、恶疮,去除死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起初,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这种蛇两次,招募能够捕捉这种蛇的人,充抵他的赋税缴纳。永州的人都争着去做捕蛇这件事。

有个姓蒋的人家,享有这种好处已经三代了。我问他,他却说:“我的祖父死在捕蛇这件差事上,我父亲也死在这件事情上。现在我继承祖业干这差事也已十二年了,好几次也险些丧命。”他说这番话时,脸上很忧伤的样子。

我同情他,并且说:“你怨恨捕蛇这件事吗?我打算告诉管理政事的地方官,让他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么怎么样?”

蒋氏听了更加悲伤,满眼含泪地说:“你是哀怜我,使我活下去吗?然而我干这差事的不幸,还比不上恢复我缴纳赋税的不幸那么厉害呀。假使从前我不干这差事,那我就早已困苦不堪了。自从我家三代住到这个地方,累计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可乡邻们的生活一天天地窘迫,把他们土地上生产出来的都拿去,把他们家里的收入也尽数拿去交租税仍不够,只得号啕痛哭辗转逃亡,又饥又渴倒在地上,一路上顶着狂风暴雨,冒着严寒酷暑,呼吸着带毒的疫气,一个接一个死去,常死人互相压着。从前和我祖父同住在这里的,现在十户当中剩不下一户了;和我父亲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两三户了;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四五户了。那些人家不是死了就是迁走了。可是我却凭借捕蛇这个差事才存活了下来。凶暴的官吏来到我乡,到处吵嚷叫嚣,到处骚扰,那种喧闹叫嚷着惊扰乡民的气势,不要说人即使鸡狗也不能够安宁啊!我就小心翼翼地起来,看看我的瓦罐,我的蛇还在,就放心地躺下了。我小心地喂养蛇,到规定的日子把它献上去。回家后有滋有味地吃着田地里出产的东西,来度过我的余年。估计一年当中冒死的情况只是两次,其余时间我都可以快快乐乐地过日子。哪像我的乡邻们那样天天都有死亡的威胁呢!现在我即使死在这差事上,与我的乡邻相比,我已经死在他们后面了,又怎么敢怨恨捕蛇这件事呢?”

蒋氏的诉说我越听越悲伤。孔子说:“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暴啊!”我曾经怀疑过这句话,现在根据蒋氏的遭遇来看这句话,还真是可信的。唉!谁知道苛捐杂税的毒害比这种毒蛇的毒害更厉害呢!所以我写了这篇文章,以期待那些朝廷派遣的来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

翻译: 篇10

永州的野外出产一种奇特的蛇,(它有着)黑色的底子白色的花纹;如果这种蛇碰到草木,草木全都干枯而死;如果蛇用牙齿咬人,没有能够抵挡(蛇毒)的方法。然而捉到后晾干把它用来作成药饵,可以用来治愈大风、挛踠、瘘、疠,去除死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起初,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这种蛇两次,招募能够捕捉这种蛇的人,充抵他的赋税缴纳。永州的人都争着去做(捕蛇)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