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文言文兰亭集序原文翻译【精选23篇】

发布时间:

兰亭集序是中国晋代(公元353年),书圣王羲之在绍兴兰渚山下以文会友,写出“天下第一行书”,也称《兰亭序》、《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

.关于文体特点 1

说 序

《兰亭集序》是一篇序言。“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序”,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往往还有一些评价的内容。

不论是古代还是今天,都有一种叫作“序”的文章,比如描述文人雅集的《兰亭集序》、记述高阁盛宴的《滕王阁序》、自勉励人的《送东阳马生序》、交待写作因由的《〈呐喊〉自序》,等等。

序,到底是一种什么文体呢?它又有哪些种类和特点呢?

现代人所说的序,是一种写在书或诗文前面、申述其写作因由、内容、体例等事项的应用文体,也写作“叙”或“绪”。上文所举的《〈呐喊〉自序》以及本文后面所附的张岱年先生的序都属于这一类。

可是,古代的情况和现在有所不同,古人所说的序包含的意思比今天要丰富得多。

早在西汉就出现了序,司马迁的《史记·太史公自序》开其滥觞。班固所著的《汉书》中有《叙传》、扬雄的《法言》中有《言序》。早期的序并不都写在文章的前面,而是单篇文章序于前,整部书则序于后,直到梁代萧统《昭明文选》等书才把序一律放在了前面,后面类似序的文章称作“后序”或“跋”。

在序的家族中还有“小序”、“引”等变体。所谓“小序”就是诗文前叙述感兴或缘起的短序。明代人徐师曾的《文体明辨》中说:“小序者,序其篇章之所由作,对大序而名之也。”“引”也是一种简短的序,《文体明辨》中解释说,“唐以后始有此体,大略如序而稍为短简。”柳宗元曾作过《霹雳琴赞引》的文章。

跋,也称“题跋”、“跋尾”或“书后”。清代姚鼐的《古文辞类纂》:“题跋者,简编之后语也,凡经传子史诗文图书之类,前有序引,后有后序,可谓尽矣,其后览者,或因人之请求,或因感而有得,则复撰词以缀于末简,而总谓之题跋。”跋出现于唐代,时称“题某后”或“读某”,如李翱的《题燕太子丹后》、韩愈的《读荀子》。欧阳修最早称这种文章为跋,其《集古录》有“跋尾”若干篇,附在他珍藏的碑文之后。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属于“序跋”之序,但它并没有紧紧停留于对《兰亭集》的写作因由、过程、作者等情况的泛泛交待,而是将写景抒情和深邃的人生哲理密切地交融起来,成就了一篇极富艺术美感和思想启迪价值的千古至文。在序这种应用文中有如此成就,是令人赞叹的。

赠序,是一种与序有密切关系但也有很大不同的一种散文,它是专门为了送别亲友而写的以述友谊、叙交游、道惜别为主的文辞。就起源而言,赠序是由诗文之序演化而来的,古人饯别时,饮酒赋诗,诗篇多了,就由在场的人作序,叙其缘起。但,清代的姚鼐认为赠序类者,乃“老子曰:‘君子赠人以言’”之意,所以在他所编的《古文辞类纂》中单独列出“赠序”一类。赠序晋代已有,如傅玄的《赠扶风马钧序》、潘尼的《赠李二郎诗序》等,唐代赠序最为兴盛。对广大的中学同学来说,最熟悉的赠序是明代宋濂所作的《送东阳马生序》。

另外,还有一个看似与序跋之序有关,实则毫无干系的名词——序论。序论不是文体,而是议论文开头的提出问题部分。它和本论、结论构成议论文的基本框架。

兰亭集序原文翻译及赏析 2

原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不知老之将至一作:曾不知老之将至)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注释:

1、永和:东晋皇帝司马聃(晋穆帝)的年号,从公元345年—356年共12年。永和九年上巳节,王羲之与谢安,孙绰,支遁等41位国家顶级军政明星在兰亭集会,举行禊礼,饮酒赋诗,事后将作品结为一集,由王羲之写了这篇序总述其事。

2、暮春:阴历三月。暮,晚。

3、会[huì]于会[kuài]稽:会:集会。会稽,郡名,今浙江绍兴。山阴:今绍兴越城区。

4、修禊(xì)事也:(为了做)禊礼这件事。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

5、群贤:诸多贤士能人。指谢安等三十二位社会的名流。贤:形容词做名词。

6、毕至:全到。毕:全、都。

7、少长:如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王徽之是少;谢安、王羲之等是长

8、咸:都。

9、崇山峻岭:高峻的山岭。

10、修竹:高高的竹子。修:长,引申为高。

11、激湍:流势很急的水。

12、映带左右:辉映点缀在亭子的周围。映带,映衬、围绕。

13、流觞曲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这是古人一种劝酒取乐的方式。流:使动用法。曲水,引水环曲为渠,以流酒杯。

14、列坐其次:列坐在曲水之旁。列坐,排列而坐。次,旁边,水边。

15、丝竹管弦之盛:演奏音乐的盛况。盛,盛大。

16、一觞一咏:喝点酒,作点诗。

17、幽情:幽深内藏的感情。

18、是日也:这一天。

19、惠风:和风。和畅:缓和。

20、品类之盛:万物的繁多。品类,指自然界的万物。

21、所以:用来。

22、骋:使…奔驰(使动用法)

23、极:穷尽。

24、信:实在。

25、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夫,引起下文的助词。相与,相处、相交往。俯仰,一俯一仰之间,表示时间的短暂。

26、取诸:从……中取得。

27、悟言:坦诚交谈。《晋书·王羲之传》、《全晋文》均作“悟言”(“悟”通“晤”),指心领神会的妙悟之言。亦通。一说,对面交谈。

28、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因,依、随着。寄,寄托。所托,所爱好的事物。放浪,放纵、无拘束。形骸,身体、形体。

29、趣舍万殊:各有各的爱好。趣,通“趋”,趋向,取向。舍,舍弃。万殊,千差万别。

30、静躁:安静与躁动。暂:短暂,一时。

31、快然自足:感到高兴和满足。然:……的样子

32、(曾)不知老之将至:竟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语出《论语·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曾:竟然。

33、所之既倦:(对于)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之,往、到达。

34、情随事迁: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迁:变化。

35、感慨系之:感慨随着产生。系,附着。

36、向:过去、以前。

37、陈迹:旧迹。

38、以之兴怀: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触。以,因。之,指“向之所欣……以为陈迹”。兴,发生、引起。

39、修短随化:寿命长短听凭造化。化,自然。

40、期:至,及。

41、死生亦大矣: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语出《庄子·德充符》。判断句。

42、契:符契,古代的一种信物。在符契上刻上字,剖而为二,各执一半,作为凭证。

43、临文嗟悼:读古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临,面对。

44、喻:明白。

4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固,本来、当然。一,把……看作一样;齐,把……看作相等,都用作动词。虚诞,虚妄荒诞的`话。殇,未成年死去的人。妄作,妄造、胡说。一生死,齐彭殇,都是庄子的看法。

46、列叙时人: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

47、录其所述:录下他们作的诗。

48、虽世殊事异: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虽,纵使。

49、其致一也: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

50、后之览者:后世的读者。

51、斯文:这次集会的诗文。

翻译:

永和九年,是癸丑之年,阴历三月初,(我们)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是为了从事修禊祭礼。众多贤才都汇聚在这里,年长的年少的都聚集在一起。兰亭这地方有高峻的山峰,高大茂密的竹林。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清流激湍)� 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以令人抒发内心深处的情意。这一天,晴明爽朗,春风和暖畅快。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借以纵展眼力,开畅胸怀,尽情的享受视听的乐趣,实在是快乐呀!

人们彼此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时把自己的志趣抱负,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时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任何拘束,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取舍爱好各不相同,安静与躁动不同,(可是)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自足,不觉得老年即将到来;等到(对于)那些所得到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改变,感慨随着而产生。过去感到高兴的事,转眼之间成为旧迹,仍然不能不因它引起心中的感触,何况寿命的长短,听凭造化,最终归结于消亡!古人说:“死生也是一件大事。”怎么能不悲痛呢?

每当看到古人(对死生的大事)发生感慨的原因,(和我所感慨的)像符契那样相合,没有不面对他们的文章而感叹悲伤的,(却)不能明白于心。因此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代的人看现在,也正如同我们今天看过去一样,这真是可悲呀!所以我一个一个记下当时参加聚会的人,抄录下他们作的诗赋,即使时代变了,世事不同了,但是人们兴发感慨的缘由,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有感慨于这次集会的诗文。

赏析:

《兰亭集序》,又题为《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三月三日,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会聚兰亭,赋诗饮酒。王羲之将诸人名爵及所赋诗作编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这篇序文就是《兰亭集序》。此序受石崇《金谷诗序》影响很大,其成就又远在《金谷诗序》之上。《兰亭集序》。

文章首先记述了集会的时间、地点及与会人物,言简意赅。接着描绘兰亭所处的自然环境和周围景物,语言简洁而层次井然。描写景物,从大处落笔,由远及近,转而由近及远,推向无限。先写崇山峻岭,渐写清流激湍,再顺流而下转写人物活动及其情态,动静结合。然后再补写自然物色,由晴朗的碧空和轻扬的春风,自然地推向寥廓的宇宙及大千世界中的万物。意境清丽淡雅,情调欢快畅达。兰亭宴集,真可谓“四美俱,二难并”。

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有聚合必有别离,所谓“兴尽悲来”当是人们常有的心绪,尽管人们取舍不同,性情各异。刚刚对自己所向往且终于获致的东西感到无比欢欣时,但刹那之间,已为陈迹。人的生命也无例外,所谓“不知老之将至”(孔子语)、“老冉冉其将至兮”(屈原语)、“人生天地间,奄忽若飙尘”(《古诗十九首》),这不能不引起人的感慨。每当想到人的寿命不论长短,最终归于寂灭时,更加使人感到无比凄凉和悲哀。如果说前一段是叙事写景,那么这一段就是议论和抒情。作者在表现人生苦短、生命不居的感叹中,流露着一腔对生命的向往和执着的热情。

魏晋时期,玄学清谈盛行一时,士族文人多以庄子的“齐物论”为口实,故作放旷而不屑事功。王羲之也是一个颇具辩才的清谈文人,但在政治思想和人生理想上,王羲之与一般谈玄文人不同。他曾说过:“虚谈废务,浮文妨要”(《世说新语·言语篇》)在这篇序中,王羲之也明确地指斥“一死生”、“齐彭殇”是一种虚妄的人生观,这就明确地肯定了生命的价值。

这篇文章具有清新朴实、不事雕饰的风格。语言流畅,清丽动人,与魏晋时期模山范水之作“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文心雕龙·明诗篇》)迥然不同。句式整齐而富于变化,以短句为主,在散句中参以偶句,韵律和谐,乐耳动听。

总之,这篇文章体现了王羲之积极入世的人生观,和老庄学说主张的无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后人以启迪、思考。

兰亭集序赏析 3

【原文】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7]。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8];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9]。虽趣舍万殊[10],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11]。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12]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13],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14],齐彭殇为妄作[15]。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乎!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注释】

[1]永和:晋穆帝年号,345—356年。[2]会(kuài快)稽:郡名,包括今浙江西部、江苏东南部一带地方。山阴:今浙江绍兴。[3]修禊(xì细):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4]群贤:指谢安等三十二位与会的名流。[5]少长:指王凝之等九位与会的本家子弟。[6]流觞曲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这是古人一种劝酒取乐的方式。[7]俯仰一世:很快地过了一生。俯仰,低首抬头之间,形容时间短暂。[8]晤言:面对面谈话。《晋书·王羲之传》、《全晋文》均作“悟言”,指心领神会的妙悟之言。亦通。[9]放浪形骸之外:行为放纵不羁,形体不受世俗礼法所拘束。[10]趣舍:同“取舍”。[11]老之将至:语出《论语·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12]死生亦大矣:语出《庄子·德充符》。[13]契:符契,古代的一种信物。在符契上刻上字,剖而为二,各执一半,作为凭证。[14]一死生:把死和生看作一回事。语出《庄子·德充符》:“以死生为一条。”又《庄子·大宗师》:“孰知生死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为友矣。”[15]齐彭殇:把高寿的彭祖和短命的殇子等量齐观。彭,彭祖,相传为颛顼帝的玄孙,活了八百岁。殇,指短命夭折的人。《庄子·齐物论》:“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

【翻译】

晋穆帝永和九年,这是癸丑年。暮春三月初,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进行修禊活动。众多的贤能之士都来参加,年轻的年长的都聚集在一起。这地方有高山峻岭,茂密的树林和挺拔的翠竹,又有清澈的溪水,急泻的湍流,波光辉映萦绕在亭子左右。把水引来作为飘流酒杯的弯曲水道,大家列坐在水边,虽然没有音乐伴奏而稍显冷清,可是一面饮酒一面赋诗,也足以酣畅地抒发内心的感情。这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拂拂,温暖舒畅。抬头仰望宇宙空间之广大,低首俯察万物种类之繁多,因而放眼纵览,舒展胸怀,也足以尽情享受所见所闻的乐趣,确实是很快活的啊。

人们互相交往,转瞬间度过一生。有的人襟怀坦荡,在家里与朋友倾心交谈;有的人把情趣寄托在某些事物上,不受世俗礼法拘束而纵情游乐。虽然人们对生活的取舍千差万别,性情也有沉静和急躁的差异,但当他们遇到欢欣的事情,心里感到暂时的得志,就喜悦满足,竟没想到人生衰老的暮年会很快来临。等到他们对生平所追求的事物已经厌倦,心情也随着而起变化,感慨就跟着发生了。从前所感到欢欣的,顷刻之间已成为往事,对这些尚且不能不深有感触。更何况人的寿命长短,随着各种原因而有变化,但终有穷尽的一天。古人说:“死生也是人生一件大事啊!”这岂不很可悲哀吗!

我每次看到前人兴怀感慨的原因,与我所感叹的总象符契一样相合,没有一次不对着这些文章而叹息悲伤,心里却不知道这是为什么。我 后世人看现代人,正如现代人看古代人一样,可悲啊!因此我一一记下这次兰亭集会者的名字,抄录下他们吟咏的诗篇。即使时代会不同,世事会变化,但人们抒发情怀的原因,其基本点是一致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些诗文产生一番感慨。

【赏析】

《兰亭集序》记叙的是东晋时期清谈家们的一次大集会,表达了他们的共同意志。文章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文笔腾挪跌宕,变化奇特精警,以适应表现富有哲理的思辨的需要。全文可分前后两个部分。前一部分主要是叙事、写景,先叙述集会的时间、地点。然后点染出兰亭优美的自然环境:山岭蜿蜒,清流映带;又风和日丽,天朗气清,仰可以观宇宙之无穷,俯可以察万类之繁盛。在这里足以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可以自由地观察、思考,满足人们目视耳闻的需求。这里正是与会者畅叙幽情、尽兴尽欢的绝好处所。这些描写都富有诗情画意,作者的情感也是平静、闲适的。

后一部分,笔锋一转,变为抒情、议论,由欣赏良辰美景、流觞畅饮,而引发出乐与忧、生与死的感慨,作者的情绪顿时由平静转向激荡。他说:人生的快乐是极有限的,待快乐得到满足时,就会感觉兴味索然。往事转眼间 由乐而生悲,由生而到死,这就是他此时产生的哲理思辨。 寿夭、生死既是一种人力不能左右的自然规律,他在文中就难免流露出一种感伤情绪。但到篇末作者的情绪又趋于平静,他感到人事在变迁,历史在发展,由盛到衰,由生到死,都是必然的。正因人生无常,时不我待,所以他才要著文章留传后世,以承袭前人,以启示来者。

综观全篇,本文描绘了兰亭的景致和王羲之等人集会的乐趣,抒发了作者盛事不常、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感叹。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所以《兰亭集序》才成为千古盛传的名篇佳作。

《兰亭集序》,又题为《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三月三日,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会聚兰亭,赋诗饮酒。王羲之将诸人名爵及所赋诗作编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这篇序文就是《兰亭集序[3]》。此序受石崇《金谷诗序》影响很大,其成就又远在《金谷诗序》之上。《兰亭集序》。

文章首先记述了集会的时间、地点及与会人物,言简意赅。接着描绘兰亭所处的自然环境和周围景物,语言简洁而层次井然。描写景物,从大处落笔,由远及近,转而由近及远,推向无限。先写崇山峻岭,渐写清流激湍,再顺流而下转写人物活动及其情态,动静结合。然后再补写自然物色,由晴朗的碧空和轻扬的春风,自然地推向寥廓的宇宙及大千世界中的万物。意境清丽淡雅,情调欢快畅达。兰亭宴集,真可谓四美俱,二难并。

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有聚合必有别离,所谓兴尽悲来当是人们常有的心绪,尽管人们取舍不同,性情各异。刚刚对自己所向往且终于获致的东西感到无比欢欣时,但刹那之间,已为陈迹。人的生命也无例外,所谓不知老之将至(孔子语)、老冉冉其将至兮(屈原语)、人生天地间,奄忽若飙尘(《古诗十九首》),这不能不引起人的感慨。每当想到人的寿命不论长短,最终归于寂灭时,更加使人感到无比凄凉和悲哀。如果说前一段是叙事写景,那么这一段就是议论和抒情。作者在表现人生苦短、生命不居的感叹中,流露着一腔对生命的向往和执着的热情。

魏晋时期,玄学清谈盛行一时,士族文人多以庄子的齐物论为口实,故作放旷而不屑事功。王羲之也是一个颇具辩才的清谈文人,但在政治思想和人生理想上,王羲之与一般谈玄文人不同。他曾说过:虚谈废务,浮文妨要(《世说新语·言语篇》)在这篇序中,王羲之也明确地指斥一死生、齐彭殇是一种虚妄的人生观,这就明确地肯定了生命的价值。

这篇文章具有清新朴实、不事雕饰的风格。语言流畅,清丽动人,与魏晋时期模山范水之作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文心雕龙·明诗篇》)迥然不同。句式整齐而富于变化,以短句为主,在散句中参以偶句,韵律和谐,乐耳动听。

总之,这篇文章体现了王羲之积极入世的人生观,和老庄学说主张的无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后人以启迪、思考。

兰亭集序原文: 4

永和九年,岁在癸(guǐ)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kuài jī)山阴之兰亭,修禊(xì)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又有清流激湍(tuān),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shāng)曲( qū)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shang)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chěng)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hái)之外。虽趣(qǔ)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xì)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jiē)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虚词 5

1.以

(1)介词,把。引以为流觞曲水

(2)介词,因为。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3)连词,用来。亦足以畅叙幽情

2.于

(1)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2)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当其欣于所遇

(3)介词,对或在。暂得于己

(4)介词,到。终期于尽

3.为

(1)动词,作为,当作。引以为流觞曲水

(2)动词,成为。已为陈迹

4.之

(1)结构助词,的。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2)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仰观宇宙之大

(3)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夫人之相与/不知老之将至

(4)动词,到,往。及其所之既倦

(5)代词,它。感慨系之矣/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5.所

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名词短语。或因寄所托/当其欣于所遇/及其所之既倦

兰亭集序的故事 6

【去尾无头的“兰亭”碑】

兰亭碑亭建于康熙十四年(公元1685年),位于T字型道路的交点,亭子呈四方形,属于单檐歇山顶建筑(只有两个飞檐角,碑后有照壁),风格古朴典雅。“兰亭”石碑碑上的“兰亭”二字虽字体骨肉丰满,古意盎然,然而繁体的“兰”字缺了尾巴,“亭”字少了头。据说,亭中的康熙“兰亭”手迹碑,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被砸成几块,在亭子背后的小池塘里沉睡了好些年,直至1980年重又修复,却还是令人遗憾地成了一块残碑。

【东湖石父子碑】

王羲之爱鹅、喜欢写“鹅”字,早被市人传为佳话。步入兰亭,沿着曲折小径穿过夹道而立的竹林,不远外,便是鹅池,与池边的父子碑倒是相映成趣,颇有些意境。池边立有一亭,式样比较奇怪,并没有采用中国传统的四角挺构造,而是偏偏生出了“三只角”,亭中安置的便是知名度仅次于“兰亭”碑的“鹅池”石碑。此碑立于清朝同治年间,碑高1.93米,宽0.86米,厚0.28米,石头采自绍兴的东湖。传说书“鹅池”两字为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手笔,当时因王羲之刚写完“鹅”字,忽闻圣旨到,遂搁笔迎旨,而其子王献之便趁父亲离开之际,提笔补写了“池”字,走近仔细端详,果真一碑两字,一肥一瘦。

【千古帝王祖孙碑】

集康熙、乾隆御书于一碑的御碑亭相比鹅池碑亭与兰亭碑亭,建筑风格显然气势恢弘了许多,八角重檐,堪称一座优雅别致的。江南亭榭。亭内围栏中央,耸立着我国最大古碑之一的兰亭御碑。正面乃康熙皇帝手书的《兰亭集序》全文,临摹的碑刻,文中每个“一”字的写法、风格都有所不同。背面为其孙乾隆帝游兰亭时写下的七律《兰亭即事》:“向慕山阴镜里行,清游得胜惬平生。风华自昔称佳地,觞咏于今纪胜名……”能诱得康熙帝提笔效仿、乾隆皇为其题诗,王羲之倘若有知,也会为自己的《兰亭集序》惹得千古帝王痴醉至如此地步而骄傲不已吧!

【萧翼智赚辨才】

智永(据说是王羲之的后代,在永欣寺出家,智永是他的法号)的弟子辨才,在房梁上凿了个暗洞,用来保存《兰亭序》,比老师在世时还要珍惜。

贞观年间,唐太宗在处理政务的余暇之时,喜爱书法,临摹王羲之的真草书,王羲之的真草字帖,几乎被搜购已尽,只是没有得到《兰亭序》。太宗四处寻找《兰亭序》,得知在辨才处,就将他调入内道场供奉起来,待遇赏赐很优厚。数日后,说到《兰亭序》,想法设法诱导他献出书法,方法都用尽了。辨才说先师在时,确实见过《兰亭序》,自师傅去世后,又经战乱,不知流落到什么地方去了。

辨才不献书贴,只得仍让回越中去住。后来一查调查,知《兰亭序》确在辨才处,又下令调他入内道场,重问《兰亭序》,如此三次,辨才就是不肯献上书帖。

太宗对侍臣说:“王羲之的书法,我非常喜爱,王羲之遗留下来的其他手迹,都不如《兰亭序》,为了求见此书,甚至梦中也不得安宁。辨才已经老了,放此书无用,若能得之智慧之士,用计谋一定能取得此书。”尚书左仆射房玄龄说:“我听说监察御史萧翼,是梁元帝的曾孙,现住魏州莘县,以才艺自负,精于计谋,可派他担当此任。”

太宗召见萧翼,萧翼说:“如果以官府的身份去,一定不能得到,我请求以个人的身份去,但需要王羲之父子的杂贴二三件。”太宗给了他所要的书帖。

萧翼换了帽,穿了便服,到了洛谭,随商人的船到了越州。又穿上黄衫,又宽又大,像个潦倒的山东先生。傍晚进了永欣寺,在长廊走动观看壁画。经过辨才住处时,在门前停了下来。辨才远远地见了萧翼,就问:“施主从哪里来?”

萧翼上前施礼说:“弟子是北方人,带了一些蚕种来卖,经过此寺,尽情观赏,今有幸遇禅师。”

喧了几句,二人颇觉投机,辨才就请萧翼入房内,当即下棋抚琴,谈论文史,意趣相合。

辨才说:“朋友之间,有的到年老了还像刚认识那样生疏,有的一见如故,今后不必扬礼了。”夜里,萧翼留下,摆上了缸面、药酒、水果招待他,江东称缸面,犹如河北称瓮头,即新酿的好酒。

酒喝得美了,辨才就请客人赋诗。两人彼此咏诗,恨相见之晚,通霄尽欢。第二天,萧翼带酒离去,辨才说:“施主有空就再来。”如此往来三四次,二人饮酒赋诗,感情就更深了。

又过了十天半月,萧民办拿出梁元帝亲笔书写的《职员图》给辨才看,辨才赞赏不已。谈起书法绘画,萧翼说:“弟子以前经人传授学过二王的楷书。弟子自动酷爱二王书法,如今也有数帖带在身边。”

辨才高兴地说:“明天带来看看。”萧翼又来到永欣寺,拿出王羲之的书帖让辨才看。辨才详细地看了又看,他说:“真迹倒是真迹,但不是最好的。贫道有一真迹,和一般大不相同。”

萧翼说:“什么贴?”

辨才说:“《兰亭序》”

萧翼说:“经这么长时间的离乱,真迹怎么还会存在,必是复制的伪品罢了。”

辨才说:“师傅在的时候珍存的,临终时才交给我,交付与接受都有正式的程序,哪会是伪品呢?你明日可来看。”

第二天,萧又到永欣寺,辨才从梁上取出《兰亭序》,萧翼看了,故意挑毛病,说是伪品,二人争论不休。

自此,辨才不再把书帖放在梁上,而是在和萧翼的二王书帖,一并放在桌上,辨才已年迈80,每日临摹。

此后,萧翼来了多次,辨才的弟子对他不再怀疑,一日,辨才外出赴邑记桥南严迁家,萧翼就来到辨才房前,对童子说自己的手绢掉在床上了,� ”

都督齐善行听说后,驱车前来,萧翼出于皇帝的识书,说明情况。善行命人去叫辨才,辨才还在严家未回寺庙,听说御史要见,匆匆赶来,见是萧翼,萧翼说:“我奉敕来取《兰亭序》,现在已到了,同您告别。”

辨才一听就昏了过去,好久才苏醒过来。

萧翼回到长安,向皇上报告,太宗很高兴,因房玄龄推荐人才得当,奖赏锦彩手段。升萧翼为员外郎,加五品。

贞观23年(公元649年),太宗去世时,令《兰亭序》陪葬,如今人们见到的只是赵模等人所复制的拓本。

高一语文兰亭集序知识点 7

一、基本常识

1、关于序、跋类文体

放在卷首为序,也称前言;放在卷末为跋或后序。

序言有的是作者或者编者自己写的,也有的是别人所写。其内容和作用,多为说明写作或编写的情况、目的,阐述某些观点,介绍或评价作品等。

序的体裁,有的是近似论说文,如《史记》中的书、表、传的序,都是在议论中夹着感慨,总结历史教训,表达作者的见解和对人对事的态度。欧阳修编写《新五代史》,其中的《伶官传序》即属此类。

抒情成分较多的序,多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如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后序或跋一般是对序的再补充,大都简峻峭拔,不像序那样详细丰富。

另外古代还有一种赠序,为临别赠言一类的文体。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要和书序严格区别开来。

2、王羲之简介

王羲之(321—379),东晋书法家。琅琊临沂(今山东)人,后居浙江会稽山阴。曾任右军内史、会稽内史,故世称王右军。工书法,尤擅楷书和行书,人称“书圣”。他的《兰亭集序》帖,笔意妍丽劲健,“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其他较有影响的还有《乐毅论》、《十七帖》等。其子王献之也是书法名家,父子齐名,世称“二王”、“二圣”。

3、写作背景

修禊,古代的一种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始固定为三月三),到水边嬉游,以消除不祥,也称“春禊”。据说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风和日丽,天清气朗,王羲之与当时的名人谢安、孙绰等41人在山阴兰亭畅饮欢歌,其实也可以看作是他们借“修禊”之名而举行的一次诗会吧。名人雅士,融融欢聚,曲水流觞,低吟浅唱,好不惬意。王羲之面对高朋挚友,挥笔泼墨,写下了“绝代无双”、书文皆美的序文。

二、字词语言

1、通假字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趣通取

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

2、古今异义

茂林修竹古:长今;常用义为“修理”、“修饰”

列坐其次古:旁边、水边今:常用义为质量差

或取诸怀抱古:兼词,“之于”合音今:常用义为众

曾不知老之将至古:读zeng,竟今:读zeng多作姓

向之所欣古:过去、原来今:常用义为方向

终期于尽古:至、及今:无此义

亦将有感于斯文古:这些文章今:常用义为文雅,又指文化或文人

3、词类活用

A、形容词作名词

群贤毕至贤士

少长咸集年轻人,年长的人

B、形容词作动词

齐彭殇为妄作看作相等

C、名词作动词

映带左右环绕

一觞一咏喝酒

D、数词作动词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看作一样

4、一词多义

列坐其次旁边水边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次一等

余船以次俱进次序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情致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达到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得到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招致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高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长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学习进步

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办好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至、及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期望、要求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时间期限

5、虚词运用

所以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表原因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以此用来

吾知所以距子者,吾不言表方法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助词表定语后置

之曾不知老之将至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及其所之既倦动词往达到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助词的

三、理解分析

1、结构脉络

(一)叙宴集盛况

(1)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2)写景——山、林、竹、水、气候;

(3)盛况——流觞曲水,一觞一泳

(4)感受——信可乐也

(二)发人生感慨

(1)为人处世的方式

静态——晤言一室

动态——放浪形骸

(2)感慨抒怀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死生亦大矣

(三)明作序要旨

(1)否定虚无主义人生观——“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2)写作动机——“后之览者,将有感于斯文”

2、重点语句理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兴之于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向之所欣”,意为先前所喜欢的事情,即先前的“乐”事;“俯仰之间,已为陈迹”,言其先前乐事,顷刻之间已成往事;“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为双重否定句,意为尚且不能不因此而感慨;“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意为何况对于生命不论长短,终究难免一死呢?

整个句子是一个用“……犹……何况……”关联的递进关系的复句。

这句话一是从兰亭聚会联想到现今人们“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和“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两种态度的看法;二是以“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引出“死生”这个全文的议论中心。

“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一死生”“齐彭殇”是庄周对人的生死的看法。“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庄子认为生和死,长寿和短命,没有绝对的界限,是相对的。这本不错,但他夸大了相对性,以致否定了生与死的区别,认为生和死相同。800岁的彭祖和夭折之人没有区别,显然是荒谬的。作者在第三段引出孔子“死生亦大矣”的观点,以古人、今人和后人无不为无常而作生死之事之叹,来说明庄子“一死生”“齐彭殇”之荒诞。

3、写作特色

(1)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的完美结合

第一段叙事、描写,二、三段议论、抒情。先叙兰亭之会盛况,描写山水景致,而后由乐入悲,转入对生死问题的议论,抒发感慨之情。文笔洗练,自然有致。

(2)借题发挥,立意高远

《兰亭集》为游宴诗集,作者借为其写序表明了自己的生死观。并批判了崇尚玄学的当时存在着一种虚无主义的倾向。使本篇立意高远,不同凡响。

四、补充拓展

1、补充注释

(1)“死生亦大矣”:语出《庄子。德充符》:“仲尼曰:‘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虽天地覆坠,亦将不与之遗;审乎无假而不与物迁,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大意是道是主宰万物的,它不会随外物(包括人的生死)而变化。

(2)“一死生”“齐彭觞”不是庄子的原话。庄子原话是:“予恶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自蕲(祈)生乎?”“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均见《庄子。齐物论》)

(3)滥觞——本文有“引以为流觞曲水”句。我国古代有流觞而饮,吟诗歌赋之雅俗。江河发源处水流浅小,仅能浮起酒杯。《荀子。子道》:“昔者江出于崏山,其始出也,其源可以滥觞。”后以此来比喻事物的开始。如:楚辞中的谣歌可以看作是我国五言诗的滥觞。

2、知识拓展

(1)东床——东晋名相王导是王羲之的叔父,刘禹锡《乌衣巷》诗云:“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其中的王即指王导的家族。《晋书。王羲之传》载:“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王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郗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后因称女婿为“东床”,也称“坦腹”。

(2)《兰亭序》帖——唐太宗李世民酷爱王羲之书法。千方百计得到《兰亭序》帖后,爱不释手,常常“朝夕观览”。贞观十年,让冯承素、虞世南、禇遂良等人摹拓十本,以赏近臣。死后将其真迹作为陪葬品带进了昭陵。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都是次真迹一等的唐摹本。唐摹本中以冯承素临摹最为逼真,较有影响。因帖前后印有唐中宗李显年号“神龙”个半印,故又称为“神龙本”。

(3)课外阅读王勃《滕王阁序》,比较两序的风格异同。

《兰亭集序》 8

作者: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guǐ)丑,暮春之初,会于会(kuài)稽(jī)山阴之兰亭,修禊(xì)事也。群贤毕至,少(shào)长(zhǎng)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tuān),映带左右⑿,引以为流觞(shāng)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神龙本兰亭集序

之盛(shèng),所以游目骋(chěng)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fú)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qū)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zàn)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xì)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jiēdào),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乎!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1]

倒装句 9

1.介宾短语后置

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②不能喻之于怀

③亦将有感于斯文

④当其欣于所遇

2.定语后置:

①虽无管弦之盛

②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状语后置 10

①会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②当于欣于所遇。

③终期于尽。

④不能喻之于怀。

《兰亭集序》知识点归纳 11

【文学常识】

《兰亭集序》选自《_________》,王羲之,字_________,_________(朝代)琅玡临沂(现山东省临沂县)人,是中国古代杰出的_______家,有“_________”之称,世称“_______”。

译文: 12

永和九年,岁星在癸丑,三月初三日,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举行祓禊活动。许多著名人士统统来了,年轻的和年长的都聚集在一起。这专访有高峻的山岭主,茂盛的树林,外长的竹子。还有澄清的急流,在左右映衬环绕,引� 大家依次坐在水边,虽然没有琴、瑟、箫、笛演奏的盛况,但边喝酒边赋诗,也足够畅叙衷情。这一天,天色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抬头看到天空的广阔,低头看到万物的众多,藉此放眼观赏,开畅胸怀,可以尽情享受耳目的乐趣,确实是欢乐的。

人与人的相处,时间很短暂。有的把自己的抱负倾吐出来,和朋友在一间房屋里谈论;有的凭借爱好的事物寄托志趣,过着放纵性情的生活。虽然各人谋求的'和抛弃的千差万别,性格的安静和浮躁也不一样,可是当他们对接触到的事物感到高兴,被自己暂取得,就愉快地自满起来,不知道衰老即将来到。等到他们对谋求或者取得的事物已经厌倦了,尽情就随着事物的改变而改变,感慨也随之而来了。从前所喜欢的,在极短的时间内已经变为陈旧的事物,还不能不因此而产生感慨。何况寿命长短,跟着自然界变化,终究要走向结束。古人说:“死生也是一件大事啊。”难道不令人悲痛吗!

每次我看到从前人产生感慨的原因,同我们好像契约一样相合,没有不对着前人的文章悲伤感叹,可是心里又不明白会这样。本来就知道把死和生看作一样是虚妄的,把长寿和短命看成等同是荒诞的。后来的人看现在,也象现在的人看从前一样,这是多么可悲啊!所以我把与会的人一个一个地记下来,并且把他们所作的诗抄录下来。虽然时代不同,事情也两样,但是人们产生感慨的原因,那情景还是一样的。后代阅读的人,也会对这些诗文有所感慨吧。

写作背景 13

东晋穆帝(司马聃)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日,王羲之和当时名士孙绰、谢安和释支遁等四十一人,为禊事活动,在兰亭宴集。与会的人士都有诗作,事后把这些诗篇汇编成集,《兰亭集序》就是王羲之为这个诗集所写的序言。序,文体名,是对书籍和文章举其纲要、论其大旨的一种文字,相当于引言。

注释 14

永和:东晋皇帝司马聃(晋穆帝)的年号,从公元345年—356年共12年。永和九年上巳节,王羲之与谢安,孙绰,支遁等41位国家顶级军政明星在兰亭集会,举行禊礼,饮酒赋诗,事后将作品结为一集,由王羲之写了这篇序总述其事。

暮春:阴历三月。暮,晚。

会[huì]于会[kuài]稽:会:集会。会稽,郡名,今浙江绍兴。山阴:今绍兴越城区。

修禊(qì)事也:(为了做)禊礼这件事。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

群贤:诸多贤士能人。指谢安等三十二位社会的名流。贤:形容词做名词。

毕至:全到。毕:全、都。

少长:如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王徽之是少;谢安、王羲之等是长

咸:都。

崇山峻岭:高峻的山岭。

修竹:高高的竹子。修:长,引申为高。

激湍:流势很急的水。

映带左右:辉映点缀在亭子的周围。映带,映衬、围绕。

流觞曲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这是古人一种劝酒取乐的方式。流:使动用法。曲水,引水环曲为渠,以流酒杯。

列坐其次:列坐在曲水之旁。列坐,排列而坐。次,旁边,水边。

丝竹管弦之盛:演奏音乐的盛况。盛,盛大。

一觞一咏:一边饮酒一边作诗。

幽情:幽深内藏的感情。

是日也:这一天。

惠风:和风。和畅:缓和。

品类之盛:万物的繁多。品类,指自然界的万物。

所以:用来。

骋:使…奔驰(使动用法)

极:穷尽。

信:实在。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夫,引起下文的助词。相与,相处、相交往。俯仰,一俯一仰之间,表示时间的短暂。

取诸:从……中取得。

悟言:坦诚交谈。《晋书·王羲之传》、《全晋文》均作“悟言”(“悟”通“晤”),指心领神会的妙悟之言。亦通。一说,对面交谈。

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因,依、随着。寄,寄托。所托,所爱好的事物。放浪,放纵、无拘束。形骸,身体、形体。

趣舍万殊:各有各的爱好。趣舍,即取舍,爱好。趣,趋向,取向。万殊,千差万别。

静躁:安静与躁动。暂:短暂,一时。

怏然自足:感到自大和满足。然:……的样子

(曾)不知老之将至:竟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语出《论语·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曾:竟然。

所之既倦:(对于)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之,往、到达。

情随事迁: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迁:变化。

感慨系之:感慨随着产生。系,附着。

向:过去、以前。

陈迹:旧迹。

以之兴怀: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触。以,因。之,指“向之所欣……以为陈迹”。兴,发生、引起。

修短随化:寿命长短听凭造化。化,自然。

期:至,及。

死生亦大矣: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语出《庄子·德充符》。判断句。

契:符契,古代的一种信物。在符契上刻上字,剖而为二,各执一半,作为凭证。

临文嗟悼:读古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临,面对。

喻:明白。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固,本来、当然。一,把……看作一样;齐,把……看作相等,都用作动词。虚诞,虚妄荒诞的话。殇,未成年死去的人。妄作,妄造、胡说。一生死,齐彭殇,都是庄子的看法。

列叙时人: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

录其所述:录下他们作的诗。

其致一也: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

后之览者:后世的读者。

斯文:这次集会的诗

高中电子课本:《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 15

【作者小传】王羲之(321—379),字逸少,东晋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县人)。初为秘书郎,庾亮请为征西参军,累迁长史,拜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征为吏部尚书,不就,授护国将军,迁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晚年称病去官,放情山水,弋钓为乐。卒赠金紫光禄大夫。有诗文集十卷。清人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称其书札有远见卓识,“诚东晋君臣之良药”;赞其“兰亭咏诗,韵胜金谷”。于此可见王羲之文学成就。又以擅长书法名世,草隶尤精,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游龙,论者评为古今之冠。他所创作和书写的《兰亭集序》,既是书苑珍品,也是文坛杰作,千百年�

【题解】

浙江绍兴西南渚山上的兰亭,周围环境优美,风景宜人。晋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当时名士谢安、孙绰以及本家子侄凝之、献之等四十一人宴集于兰亭,饮酒赋诗,各抒怀抱。羲之除赋诗二首外,事后并为诗集写了这篇序。序文生动而形象地记叙了这次集会的盛况和乐趣,抒发了盛事不常、人生短暂的感慨。在玄学盛行、崇尚清谈的东晋,王羲之能反对“虚谈废务,浮文妨要”(《世说新语·言语》),可谓独标一帜。本文斥老庄“一死生”、“齐彭殇”为“虚诞”、“妄作”,也在一定程度上表露出不甘虚度岁月的积极进取意向。南朝初期,雕辞琢句的骈文已逐渐风行,这篇序文不追求华丽的辞藻,自辟蹊径,叙事状景,清新自然,抒怀写情,朴实深挚,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和谐一致。

永和九年[1],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2],修禊事也[3]。群贤毕至[4],少长咸集[5]。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6],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原文】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7]。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8];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9]。虽趣舍万殊[10],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11]。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12]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13],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14],齐彭殇为妄作[15]。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乎!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选自《四部备要》本《骈体文钞》

晋穆帝永和九年,这是癸丑年。暮春三月初,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进行修禊活动。众多的贤能之士都来参加,年轻的年长的都聚集在一起。这地方有高山峻岭,茂密的树林和挺拔的翠竹,又有清澈的溪水,急泻的湍流,波光辉映萦绕在亭子左右。把水引来作为飘流酒杯的弯曲水道,大家列坐在水边,虽然没有音乐伴奏而稍显冷清,可是一面饮酒一面赋诗,也足以酣畅地抒发内心的感情。这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拂拂,温暖舒畅。抬头仰望宇宙空间之广大,低首俯察万物种类之繁多,因而放眼纵览,舒展胸怀,也足以尽情享受所见所闻的乐趣,确实是很快活的`啊。

人们互相交往,转瞬间度过一生。有的人襟怀坦荡,在家里与朋友倾心交谈;有的人把情趣寄托在某些事物上,不受世俗礼法拘束而纵情游乐。虽然人们对生活的取舍千差万别,性情也有沉静和急躁的差异,但当他们遇到欢欣的事情,心里感到暂时的得志,就喜悦满足,竟没想到人生衰老的暮年会很快来临。等到他们对生平所追求的事物已经厌倦,心情也随着而起变化,感慨就跟着发生了。从前所感到欢欣的,顷刻之间已成为往事,对这些尚且不能不深有感触。更何况人的寿命长短,随着各种原因而有变化,但终有穷尽的一天。古人说:“死生也是人生一件大事啊!”这岂不很可悲哀吗!

我每次看到前人兴怀感慨的原因,与我所感叹的总象符契一样相合,没有一次不对着这些文章而叹息悲伤,心里却不知道这是为什么。我 后世人看现代人,正如现代人看古代人一样,可悲啊!因此我一一记下这次兰亭集会者的名字,抄录下他们吟咏的诗篇。即使时代会不同,世事会变化,但人们抒发情怀的原因,其基本点是一致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些诗文产生一番感慨。

(曹光甫)

【注释】

[1]永和:晋穆帝年号,345—356年。

[2]会(kuài快)稽:郡名,包括今浙江西部、江苏东南部一带地方。山阴:今浙江绍兴。

[3]修禊(xì细):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

[4]群贤:指谢安等三十二位与会的名流。

[5]少长:指王凝之等九位与会的本家子弟。

[6]流觞曲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这是古人一种劝酒取乐的方式。

[7]俯仰一世:很快地过了一生。俯仰,低首抬头之间,形容时间短暂。

[8]晤言:面对面谈话。《晋书·王羲之传》、《全晋文》均作“悟言”,指心领神会的妙悟之言。亦通。

[9]放浪形骸之外:行为放纵不羁,形体不受世俗礼法所拘束。

[10]趣舍:同“取舍”。

[11]老之将至:语出《论语·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2]死生亦大矣:语出《庄子·德充符》。

[13]契:符契,古代的一种信物。在符契上刻上字,剖而为二,各执一半,作为凭证。

[14]一死生:把死和生看作一回事。语出《庄子·德充符》:“以死生为一条。”又《庄子·大宗师》:“孰知生死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为友矣。”

[15]齐彭殇:把高寿的彭祖和短命的殇子等量齐观。彭,彭祖,相传为颛顼帝的玄孙,活了八百岁。殇,指短命夭折的人。《庄子·齐物论》:“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

怀抱 16

古义:把……作为。如: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今义:认为。

创作背景 17

公元353年(晋穆帝永和九年)农历三月初三,王羲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与名流高士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举行风雅集会。与会者临流赋诗,各抒怀抱,抄录成集,大家公推此次聚会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写一序文,记录这次雅集,即《兰亭集序》。

注释 18

1、永和:东晋皇帝司马聃(晋穆帝)的年号,从公元345年—356年共12年。永和九年上巳节,王羲之与谢安,孙绰,支遁等41位国家军政明星在兰亭集会,举行禊礼,饮酒赋诗,事后将作品结为一集,由王羲之写了这篇序总述其事。

2、暮春:阴历三月。暮,晚。

3、会[huì]于会[kuài]稽:会:集会。会稽,郡名,今浙江绍兴。山阴:今绍兴越城区。

4、修禊(xì)事也:(为了做)禊礼这件事。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

5、群贤:诸多贤士能人。指谢安等三十二位社会的名流。贤:形容词做名词。

6、毕至:全到。毕:全、都。

7、少长:如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王徽之是少;谢安、王羲之等是长

8、咸:都。

9、崇山峻岭:高峻的山岭。

10、修竹:高高的竹子。修:长,引申为高。

11、激湍:流势很急的`水。

12、映带左右:辉映点缀在亭子的周围。映带,映衬、围绕。

13、流觞曲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这是古人一种劝酒取乐的方式。流:使动用法。曲水,引水环曲为渠,以流酒杯。

14、列坐其次:列坐在曲水之旁。列坐,排列而坐。次,旁边,水边。

15、丝竹管弦之盛:演奏音乐的盛况。盛,盛大。

16、一觞一咏:喝点酒,作点诗。

17、幽情:幽深内藏的感情。

18、是日也:这一天。

19、惠风:和风。和畅:缓和。

20、品类之盛:万物的繁多。品类,指自然界的万物。

21、所以:用来。

22、骋:使…奔驰(使动用法)

23、极:穷尽。

24、信:实在。

25、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夫,引起下文的助词。相与,相处、相交往。俯仰,一俯一仰之间,表示时间的短暂。

26、取诸:从……中取得。

27、悟言:坦诚交谈。《晋书·王羲之传》、《全晋文》均作“悟言”(“悟”通“晤”),指心领神会的妙悟之言。亦通。一说,对面交谈。

28、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因,依、随着。寄,寄托。所托,所爱好的事物。放浪,放纵、无拘束。形骸,身体、形体。

29、趣舍万殊:各有各的爱好。趣,通“趋”,趋向,取向。舍,舍弃。万殊,千差万别。

30、静躁:安静与躁动。暂:短暂,一时。

31、快然自足:感到高兴和满足。然:……的样子

32、(曾)不知老之将至:竟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语出《论语·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曾:竟然。

33、所之既倦:(对于)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之,往、到达。

34、情随事迁: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迁:变化。

35、感慨系之:感慨随着产生。系,附着。

36、向:过去、以前。

37、陈迹:旧迹。

38、以之兴怀: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触。以,因。之,指“向之所欣……以为陈迹”。兴,发生、引起。

39、修短随化:寿命长短听凭造化。化,自然。

40、期:至,及。

41、死生亦大矣: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语出《庄子·德充符》。判断句。

42、契:符契,古代的一种信物。在符契上刻上字,剖而为二,各执一半,作为凭证。

43、临文嗟悼:读古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临,面对。

44、喻:明白。

4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固,本来、当然。一,把……看作一样;齐,把……看作相等,都用作动词。虚诞,虚妄荒诞的话。殇,未成年死去的人。妄作,妄造、胡说。一生死,齐彭殇,都是庄子的看法。

46、列叙时人: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

47、录其所述:录下他们作的诗。

48、虽世殊事异: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虽,纵使。

49、其致一也: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

50、后之览者:后世的读者。

注释 19

(1)永和:东晋皇帝司马聃(晋穆帝)的年号,从公元345—356年共12年。永和九年上巳节,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41人。举行禊礼,饮酒赋诗,事后将作品结为一集,由王羲之写了这篇序总述其事。

(2)暮春:阴历三月。暮,晚。

(3)会:集会。

(4)会稽(kuàijī):郡名,今浙江绍兴。

(5)山阴:今绍兴越城区。

(6)修禊(xì)事也:(为了做)禊礼这件事。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

(7)群贤:诸多贤士能人。指谢安等三十二位社会的名流。贤:形容词做名词。

(8)毕至:全到。毕,全、都。

(9)少长:如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王徽之是少;谢安、王羲之等是长。

(10)咸:都。

(11)崇山峻岭:高峻的山岭。

(12)修竹:高高的竹子。修,高高的样子。

(13)激湍:流势很急的水。

(14)映带左右:辉映点缀在亭子的周围。映带,映衬、围绕。

(15)流觞(shāng)曲(qū)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这是古人一种劝酒取乐的方式。流,使动用法。曲水,引水环曲为渠,以流酒杯。

(16)列坐其次:列坐在曲水之旁。列坐,排列而坐。次,旁边,水边。

(17)丝竹管弦之盛:演奏音乐的盛况。盛,盛大。

(18)一觞一咏:喝着酒作着诗。

(19)幽情:幽深内藏的感情。

(20)是日也:这一天。

(21)惠风:和风。

(22)和畅,缓和。

(23)品类之盛:万物的繁多。品类,指自然界的万物。

(24)所以:用来。

(25)骋:使……奔驰。

(26)极:穷尽。

(27)信:实在。

(28)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夫,句首发语词,不译。相与,相处、相交往。俯仰,表示时间的短暂。

(29)取诸:取之于,从……中取得。

(30)悟言:面对面的交谈。悟,通“晤”,指心领神会的妙悟之言。

(31)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因,依、随着。寄,寄托。所托,所爱好的事物。放浪,放纵、无拘束。形骸,身体、形体。

(32)趣(qū)舍万殊:各有各的爱好。趣舍,即取舍,爱好。趣,通“取”。万殊,千差万别。

(33)静躁:安静与躁动。

(34)暂:短暂,一时。

(35)快然自足:感到高兴和满足。然,……的样子。

(36)不知老之将至:(竟)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语出《论语·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一本有“曾”在句前。

(37)所之既倦:(对于)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之,往、到达。

(38)情随事迁: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迁,变化。

(39)感慨系之:感慨随着产生。系,附着。

(40)向:过去、以前。

(41)陈迹:旧迹。

(42)以之兴怀: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触。以,因。之,指“向之所欣……以为陈迹”。兴,发生、引起。

(43)修短随化:寿命长短听凭造化。化,自然。

(44)期:至,及。

(45)死生亦大矣:死生是一件大事啊。语出《庄子·德充符》。

(46)契:符契,古代的一种信物。在符契上刻上字,剖而为二,各执一半,作为凭证。

(47)临文嗟(jiē)悼:读古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临,面对。

(48)喻:明白。

一词多义 20

修禊事也(动词,做,从事)

茂林修竹(形容词,高)

况修短随化(形容词,长)之

仰观宇宙之大(助词,的)

不知老之将至(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及其所之即倦(向往,追求)

以之兴怀(代词,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

一觞一咏(一边)

若合一契(数词,一个)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把……看成一样,视为同等)

其致一也(一样)

夫夫人之相与(句首发语词)

古今异义 21

1.列坐其次

【古义】其,指曲水。次,旁边。

【今义】第二;次要的地位。

2.亦将有感于斯文

【古义】这些文章

【今义】文雅,又指文化或文人。

3.或取诸怀抱

【古义】胸怀抱负。

【今义】抱在怀里;胸前。

4.俯仰一世

【古义】形容时间短暂。

【今义】低头抬头。

5.俯察品类之盛

【古义】物品,物类。指天地万物。

【今义】物品的种类。

注释 22

1、永和:晋穆帝年号,345—356年,上已节,王羲之与谢安,孙绰,支遁等名士共四十一人在兰亭集会,举行禊礼,饮酒赋诗,事后将作品结为一集,由王羲之写了这篇序总述其事。

2、暮春:春季的末一个月。

3、会(kuài)稽:郡名,包括今浙江西部、江苏东南部一带地方。山阴:今浙江绍兴。

4、修禊(xì):这次聚会是为了举行禊礼。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

5、群贤:指谢安等三十二位社会的名流。贤:形容词做名词。

6、毕至:全到。

7、少长:指不同年龄的社会名流。如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王徽之是少;谢安、王羲之是长。少长:形容词做名词。

8、咸:都。

9、崇山峻岭:高峻的山岭。

10、修竹:高高的竹子。

11、激湍:流势很急的水。

12、映带:映衬、围绕。

13、流觞曲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这是古人一种劝酒取乐的方式。流:使动用法。

14、列坐其次:列坐在曲水之旁。列坐,排列而坐。次,旁边,水边。

15、丝竹管弦之盛:演奏音乐的盛况。盛,盛大。

16、一觞一咏:喝点酒,作点诗。

17、幽情:幽深内藏的感情。

18、是日也:这一天。

19、惠风:和风

20、品类之盛:万物的繁多。品类,指自然界的万物。

21、所以:用来。

22、骋:奔驰。

23、极:穷尽。

24、信:实在。

25、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夫,引起下文的助词。想与,相处、相交往。俯仰,一俯一仰之间,表示时间的短暂。

26、取诸:从……中取得。

27、悟言:坦诚交谈。《晋书·王羲之传》、《全晋文》均作“悟言”(“悟”通“晤”),指心领神会的妙悟之言。亦通。一说,对面交谈。

28、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因,依、随着。寄,寄托。所托,所爱好的事物。放浪,放纵、无拘束。形骸,身体、形体。

29、趣舍万殊:各有各的爱好。趣,通“取”。舍,舍弃。万殊,千差万别。

30、静躁:安静与躁动。

31、快然:感到高兴和满足。

32、不知老之将至: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语出《论语·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33、所之既倦:(对于)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之,往、到达。

34、情随事迁: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

35、感慨系之:感慨随着产生。系,附着。

36、向:过去、以前。

37、陈迹:旧迹。

38、以之兴怀: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触。以,因。之,指“向之所欣……以为陈迹”。兴,发生、引起。

39、修短随化:寿命长短听凭造化。化,自然。

40、期:至、及。

41、死生亦大矣: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 语出《庄子·德充符》。判断句。

42、契:符契,古代的一种信物。在符契上刻上字,剖而为二,各执一半,作为凭证。43、临文嗟悼:读古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临,面对。

44、喻:明白。

4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固,本来、当然。一,把……看作一样;齐,把……看作相等,都用作动词。虚诞,虚妄荒诞的话。殇,未成年死去的人。妄作,妄造、胡说。一生死,齐彭殇,都是庄子的看法。

46、列叙时人: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

47、录其所述:录下他们作的诗。

48、虽世殊事异: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虽,纵使。

49、其致一也: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

50、后之览者:后世的读者。

51、斯文:这次集会的诗文。

通假字 23

1、悟言一室之内 “悟”通“晤”,会面

2、趣舍万殊 “趣”通“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