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的作文

发布时间: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的作文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后感的作文 篇1

这几天,我在家读了一本很著名的书——《简·爱》。

看到书的名字,我不免有些好奇。简·爱?字面意思上解释为简简单单的爱,这本书难道讲的就是简简单单的爱吗?如果真是这样,有什么好看的呢?

我不情愿的打开书,发现简·爱是这本书中的主人公。这本书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这位英国女作家和她的两个妹妹艾米莉、安恩,堪称逆境成才的典范。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中,主人公简·爱的一生以及她的经历就是夏洛蒂·勃朗特的写照。

这本书讲述了简·爱自幼父母双亡,她被寄养在舅妈家,舅妈对她不好,表哥打他,表姐轻视她,也许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使她充满信心,坚强不屈,不可战胜,追求光明和美好的生活。在罗切斯特面前,她从不自卑,平等相待,罗切斯特为此爱上了她。可结婚那天,简·爱知道了他已有一妻。在金钱的诱惑下,她依然坚持自己的尊严。她还乐于奉献,当她知道自己有很多钱时,她没有独吞,而是和贫困的表哥、表姐分享。小说的结尾很成功,罗切斯特虽然双目失明,但还是和简·爱结了婚,有了孩子,并快乐的生活下去了。

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坚强不屈,大公无私,善良,乐于奉献,而书中的简·爱也是这样,她们都是在逆境中坚强,不放弃,最后闯出来的勇敢的女性。我们应该要向她们学习。

读后感的作文 篇2

打开《海底两万里》,我怀着好奇心,和书中的主人翁探险者博物学家阿尤那斯一起乘坐着***号潜水艇开始了充满传奇色彩的海底之旅。一起周游了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极和北冰洋,遇见了许多罕见海底动植物,还有海底洞穴、暗道和遗址等等。让我知道了大量的科学文化和地理地质知识,尤其是光的折射、珍珠的分类、采集、潜水艇的构造…这些东西如今都已变成了现实,我感叹作者儒勒.凡尔纳的想象力,竟能在还未发明电灯的社会中预料到未来世界,把科学与故事结合,创造出一个神奇的海底世界。

***号的尼摩船长是个谜一样的人物,他性格阴郁,却又知识渊博。他可以为法国偿还几百亿国债;看到朋友死去会无声地落泪;会把上百万黄金送给穷苦的人;会收容所有厌恶陆地的人;会把满口袋的珍珠送给可怜的采珠人;会逃避人类,施行可怕的报复…尼摩船长对人类有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他的心中充满无尽的痛苦,却也是一个善良的人。

南极缺氧的时候,当时只有潜水服上的储蓄罐里还有一丝空气,那时由于缺乏空气,他们几乎虚脱。这时,尼摩船长没有去吸最后一丝空气来维持生命,而是把生还的机会留给了教授。他为了别人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的行为感动了无数读者,也感动了我。

在引人入胜的故事中,作者还同时告诫人们:在看到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同时,也要重视防止被利用、危害人类自身危机的行为。儒勒.凡尔纳提出要爱护海豹、鲸等海洋生物,谴责滥杀滥捕的观念…面对这早在两百年前的先知者的呼吁,我陷入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此书只是让读者感受丰富多彩的历险和涉取传神知识吗?不,它是在启发我们,让我们的心灵对自然科学有更大的收获。

儒勒.凡尔纳是在告诉我们: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只有当时具备一定的科学背景,才可能有来源于现实或高于现实的想象,否则不是科幻只是空想;而如果连想象都没有,没有目的更不可能有科学的进步。

读后感的作文 篇3

《乌丢丢的奇遇》是一本我喜欢的书,书的内容丰富多彩,讲述了乌丢丢和吟老旅途中发生的种种故事。

一个名叫乌丢丢的孩子只有一只左脚,遇见了吟老这个以写作为乐的老人,吟老很想见乌丢丢的朋友珍儿,于是和乌丢丢一同寻找。

在路上,他们遇见了许多有趣又感人的故事,比如:逆风的碟。一次,乌丢丢和吟老在赶路的时候,天开始刮风了,有一只蝴蝶为了准时和蔷薇花见面,不怕大风阻挡。吟老让蝴蝶飞进他的帽子,蝴蝶飞了进去。但是风太大,吟老的帽子被风吹飞了,蝴蝶落进了河里!为了遵守和蔷薇花的约定,竟然顶风冒雨去见面,虽然结果是个悲剧,但是这只蝴蝶遵守诺言,她的生命是美丽的。

还有:蘑菇人。吟老和乌丢丢在小树林里碰见了蘑菇人,乌丢丢带他们见见世面。走了一会儿太阳太热,他们就去小树林里避一避,没想到,下了大暴雨,小动物都躲进蘑菇人下面避雨。暴雨过了,蘑菇人成了碎片,但一会儿又合在一起,他们竟然有了心跳,整个树林,立刻欢腾起来了。帮助别人,别人快乐,自己也快乐,多好啊!

我想用书中最后的话作结尾:人生的财富是什么?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是爱。我想用童话中吟老和乌丢丢的故事告诉你:有爱滋养的生命,才是鲜活、美丽和不朽的生命!

读后感的作文 篇4

暑假中,妈妈为我买了一整套金波的文学作品,其中最使我感动的是《追踪小绿人》,作品围绕主人翁小叶子寻找“小绿人”这个故事,展现了小绿人和小朋友之间童年的友谊、童真、善良,纯洁。让我们领悟到:永远保持一颗善良的心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读这本书我知道了小绿人是存在的,她就是小女孩——小晓,小绿人原本只隐藏在宁静、美丽的树林或花园中,不和人类接触。这里的小绿人小晓通过对人类小叶子的观察,感受到了小叶子的善良和真诚,所以小绿人们和小叶子、宫爷爷们在绿园共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不过最后因为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小绿人飞走了,去寻找新的家园了,并和小叶子相约以后还会见面的。

书读完了,我脑海中一直回响着小绿人们的歌声,如果有一天人类再想要找到小绿人就不要乱扔垃圾、乱砍伐树木,不随便排放废气和污水,每个人从自己做起,改正不良生活习惯,创造绿色和谐的生活环境,相信到那时人类和小绿人每天都能安宁、自由、快乐的生活在同一片森林,同一个世界,而我们也不用“追踪小绿人”了。

读后感的作文 篇5

《窗边的小豆豆》这是日本闻名作家黑柳彻子(小豆豆)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

小豆豆因为调皮被退学了,一个全新的学校“巴学园”接受了她。“巴学园”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学校。“巴学园”的教室是一个个废弃不用的电车车厢。校长第一次见小豆豆,校长就微微笑着听小豆豆不停地说了四个小时的话,没有一丝不耐烦,没有一丝厌倦。每到午餐开始的时候,校长就会问:“大家都带了‘海的味道’和‘山的味道’来了吗?”“海的味道”、“山的味道”原来是校长不想让小朋友们偏食,所以蔬菜、肉类、鱼类,都得吃;“巴学园”从自己喜欢的课程开始学起。“运动会能够自己策划稀奇古怪的项目让每个孩子都能发挥特长。……“巴学园”里的一切新鲜动人的场景多么令人羡慕。小豆豆在“巴学园”里自由安闲、无拘无束。没有师生之分,无论老师、学生,甚至校长都是好朋友,完全丢掉了学生在老师面前的拘束。或许,有人觉得这样的教育方法是异想天开,它对爱心、耐心、想象力等,远远超过了对知识的要求。黑柳彻子丝毫不采用理性话的语言,因为这样会失去童趣。在字里行间流出孩子的思想和那种单纯的语言。

读了这本书后,我想生活中的我一定能得到父母、老师细心地呵护,能像小豆豆在“巴学园”里一样快乐地长大。

读后感的作文 篇6

我们这行职业和劳动工艺的精神基础和哲学基础就是这样:为了在学生眼前点燃一个知识的火花,教师本身就要吸取一个光的海洋,一刻也不能脱离那永远发光的知识和人类智慧的太阳。” 吴非 先生也说:教师比学生善于学习,他才有资格“教”,因而才可能是“师”;也只有比学生清楚学习的作用,他的“教”才是有价值的。

一个好教师就是这样的人,他精通自己所教的科目据以建立的那门科学,热爱那门科学,并了解它的发展情况——最新的发现、正在进行的研究以及最近取得的成果;他永远不会说:我的知识已经积累够用一辈子了。他一生都在为上好一节课而准备着;他如饥似渴地读书,把读书作为精神的第一需要;他对学生怀着真挚诚恳的感情,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

读后感的作文 篇7

这本书讲述了蜘蛛夏洛和小猪威尔伯之间所发生的友谊的故事。威尔伯是一只一出生就非常瘦弱的小猪,它的主人认为无法养活就决定杀死他,可是他的女儿弗恩不同意,要求自己抚养小猪,然而当威尔伯五个礼拜大的时候还是被卖给了弗恩的舅舅。威尔伯被放置在了谷仓底,但却由此认识了可爱的夏洛。夏洛是一只蜘蛛,但是它却有一项非常特殊的本领,它会在蜘蛛网上织出字来,谁也不知道它是如何学会的,也正凭借着这种本领,在以后和威尔伯相识的日子里,它不仅挽救了威尔伯的性命还从此改变了威尔伯的命运。

看着夏洛和威尔伯友情的故事,了解了夏洛为这段友情做得所有事情,我明白了一些道理,正如夏洛所说的一样“生命不是我们出生,活上一阵子,我们再死去,活着,我们就应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夏洛为了帮助和改变小猪威尔伯的命运几乎耗费了一生的时间,而这一切又都是因为友情这种伟大的力量。帮助朋友,尽自己所能的帮助朋友,这就是夏洛的“有意义”。

读后感的作文 篇8

在我的读过的许多书中,有一本书让我至今难忘……

这本书叫《宝葫芦的秘密》讲了王葆在小的时候,听奶奶讲宝葫芦的故事之后,得到了一个宝葫芦,宝葫芦的秘密就是你要什么,它就给你什么。可王葆得到后,却让他失去了朋友和快乐……

读完这本书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任何事都不能不靠劳动得来。不管干什么,都必须用自己的真才实干完成。

我一定要记住这个道理!!

读后感的作文 篇9

每个人都有生身父母,大都体会过父母的慈爱和教诲。当我读着这本家书,感到的是一种另一番教诲,不是老师的教导,不是长者的叮嘱,而是父母对儿女的关切,是不同于我的父母的关爱,却不失被细心呵护的感觉,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种父母之爱,这也是大多数子女所体会不到的。这也许是这十年对她爱慕不减的原因吧。是那一封封家书,就象一次次珍贵的谈心,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我像一个乖孩子在感受着,聆听着,用心铭记着。

父亲傅雷是一个睿智,博学,正直的学者,年轻时甚至有些暴燥,极富个性。母亲朱梅馥是一个具有东方文化素养,又经西方文化洗礼,既端庄贤淑,又温厚善良的东方女性。

父亲傅雷对当今中外的文学、音乐、绘画、涉猎广泛,研究精深,个人的文化修养极高。而他培养的对象又是从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终于成长为国际大师的儿子傅聪。他深刻懂得,艺术即使是像钢琴演奏也需要严格的技术因素,但绝不是“手艺”,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体现。他教育儿子说:“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的是“人”,要把一个“人”’尽量发展,没成为艺术家之前,先要学做人,否则,那种某某家无论如何高明,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的贡献。一个纯粹投身艺术的人,他除了艺术和个人的人格,已别无所求。

而所谓“人”在傅雷心中又是具体而微的,这不只是一个愿望,一个口号。它大到对世界对人类对祖国的忠诚与献身精神,小到对自己事业的严谨,对父母的孝敬,对妻子的理解,对友人的宽容,甚至具体到了一个乐段的处理,一位友人的交往,以至于儿子的言谈举止也都一一告诫“手要垂直,人要立直”都使读者印象深刻,颇有感言

母亲在那个险恶的年代,在个人安危毫无保障的日子里,她心系远方的儿子和孙子,她克制着内心的恐惧和痛苦,把坚强、安详、无微不至的关怀传送给漂泊异国他乡的亲人。一件为孙儿一针又一针织出来的毛衣,情重如山,她却为“礼薄”而不安,为了让儿子在异国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她一丝不苟地写下菜肴的制作程序,惟恐疏漏一个细节。她爱夫爱子,一生为这个家奉献,然而,她同样为了不能再忍受的人格尊严的践踏和侮辱,夫妻二人一同将生命融合,迈向永恒,或许更多的是徇情,也算是个结束。然而这个结束却从没让人把他们夫妇俩分开过。

夫妇二人作为中国人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两个儿子成材,大儿子傅聪成为著名的钢琴大师,小儿子傅敏成为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教儿子先做“人”,后成“家”,在他们的人生的句号中,就用“人”字结束了,一切美好的的回忆不愿让自己屈辱,不愿再让生活中有如此多的自己不能忍受的不愉快。他们宁肯抛弃自己而获一个解脱,来完成人的诠释。 他们的死在我心中有了震撼,我不再象年轻时那样为他们痛楚,只求半个世纪来他们真正的安息。

正是他们严格的家教陶冶出一个世界级的艺术大师。正如好友楼适夷面对傅雷对儿子傅聪的家教的过严过细却“不以为然”。然而就是这样严格的家教,才造就了他不俗的一生,并给千千万万的父母留下了一面宝镜,照一照我们给了孩子一些什么吧?为了孩子我们自己怎样做事做人?

读后感的作文 篇10

用心感受,幸福就在身边。幸福可以是一片草原,一条江,一本书……有人随时感受得到,有人甚至触不到幸福。

一辆带篷马车,一条英勇聪明的狗,和一位勇敢可靠的父亲,一位温柔美丽的母亲,三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这就是质朴年代的一个质朴的故事。

《草原上的小木屋》,一个老妇人写的书,她从六十五岁开始写起,开始回忆。罗兰·英格斯·怀德就是书中的主人公罗兰。

书中讲的是一个迁徙后开始过新生活的故事,罗兰一家喜欢动物,喜欢大森林,但是大森林来了太多的人砍伐树木,打猎野兽。从而使野兽们看见人们就惊慌失措地逃跑了。罗兰一家决定搬到一个没有野兽怕他们的地方,于是罗兰一家从大森林搬到了堪萨斯州的大草原。经过全家不懈的努力,终于让他们在大草原的家,从挡不住风雨的篷车渐渐变成了温暖舒适的小木屋。爸爸妈妈给罗兰姐妹带来了无限的幸福,爸爸打猎造屋,结识邻居,妈妈洗衣做饭,把小木屋收拾的干净温馨,每天晚上,妈妈会讲故事,爸爸会拉着小提琴伴她们入睡。荒凉的大草原上没有商店,可是圣诞节来临的时候罗兰姐妹总能收到心仪的礼物。罗兰姐妹在大草原上自由自在玩耍,快乐幸福的生活着。

每次看这本书我都会想到我的小屋,我的小屋也很幸福。我的小屋在一个年代久远的小镇上,没有华丽的高楼大厦,没有宽敞的道路,没有高档的小区,没有鳞次栉比的商店。但是我过的很幸福,每天爷爷奶奶烧着可口的饭菜,爸爸妈妈把家里安排的井井有条。我想玩的时候便到家前的钱塘江边去玩,去放风筝,那里非常的空旷,我在那里肆意地跑着,不用担心风筝会被电线勾住,也不用担心会被来往的车辆碰到。江边浪涛阵阵,渔船点点,此刻我非常的幸福。

我想,幸福不会因为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幸福时刻守候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我相信,《草原上的小木屋》是一本永远美丽的书,也是一本永远经典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