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7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7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 篇1
在《不抱怨的世界》一书中,胡志强的太太受尽千辛万苦,不停地开刀与康复,饱受身体与精神双重折磨,是最有资格“抱怨”的人。可她却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坚强地选择“向前看”。诚如书中所说:“不抱怨的磁场,将引来更多平安喜事。”正因为有了不抱怨的心态,让她走到哪里都有来自各方无限美好的祝福,也成就了她开朗豁达的性格和人生观。从她的身上,见证了“不抱怨”的正面影响与神奇力量。
书看得越“深”,对“不抱怨”的含义了解得越透彻。这本书就是反照内心的镜子,让我们看清自己不能外露的内心世界,究竟是乐观向上的,还是消极低沉的。有人认为抱怨是一种宣泄,一种情绪的调节方式,在没有看到这本书之前我也是这么认为,觉得偶尔发发牢骚有助于自己内心调节和摆脱心灵阴影。但看完这本书后发现,原来抱怨是一种流行病,你的抱怨会唤起他人的共鸣,不但不能找到解决的方法,还可能导致无法收拾的结果。这就不禁让人思考,为什么人们会抱怨?人们往往只看到了生活中的缺憾与不完美的一面,当现实与理想有差距时,当事情的发展背离自己的期待时,抱怨便随之而生,这也是我们生活的常态。
在书中我看到了有很多人和我一样,突然发现自己是一个有如此多抱怨的人,心中顿时多了些不安。可是书中的一句话让我猛然醒悟:“诚实面对情绪,安于自己的不安。”在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和挑战。在困难面前,我们发出抱怨和不满的声音能够解决问题吗?显然不能。抱怨会对身边的人产生消极影响,形成恶性循环。书中要求我们勇于剖析自我、找出不足、改变自己。对发现自己的不足不必惊慌,应该诚实勇敢地面对它,并想办法改正,也才能最终平复自己的不安。
读史可知,古代许多仁人志士受到诸多磨难仍矢志不逾,不抱怨、不放弃,直至实现自己的理想。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对于现代人来说,他们是最好的榜样。生活本来就不是事事如意,一帆风顺的。生活给予我们挫折的同时,也让我们收获了一种阅历。而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波折,才绘就出异彩纷呈的人生。对于热爱生活的人,在危机和困难来临时,会端正态度,勇敢接受挑战。借用比尔·盖茨的一句话:“人生是不平等的,去接受它吧。请记住,永远都不要抱怨。”
抱怨是容易的,而停止抱怨,却需要意志力。所以,让我们向“抱怨”开战吧。
《不抱怨的世界》的读后感 篇2
人们常说的“积极工作、快乐生活”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也需要一个团队的大氛围。在这个氛围下,团队不断地发展,个人也充分地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这种氛围需要团队成员共同去创造与维护,这就要求每一个团队成员,要准确掌握团队和个人之间的关系,并处理好他们之间的平衡,当然必须要充分认识两者的关系。
积极工作和快乐生活应该是互为前提的,一个人只要积极工作就能快乐生活;另一方面,工作的积极性也是被快乐生活反过来激发促进的。
但往往人在现实生活中,不自觉地就开始只注重快乐了。这其中,尤其是年轻人更甚。殊不知,当一个人只想着快乐生活,而把工作放到一边的话,快乐生活也就到了尽头。这就和只谈精神财富不谈物质财富是一样的。
假设一个人没有用积极的、认真的、负责任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工作,那么就会失业,甚至要面临生存的危机。在这种状态下去谈快乐生活,显然是不现实的。
总之,一个只要面对自己的工作的时候用积极的态度,就会在工作上取得一定的成绩,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挑战自我,让自己的能力有所提高,那么属于自己的快乐生活也就随之而来了。
一、认同的观点
平时较多阅读的多为历史、文学、侦探之类的书籍,关于心灵励志的书籍看的倒确实不多。这次欣赏了心灵导师张德芬的《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受益良多,所以有了些小小的读后拙见,在此略为陈述一番。这本书的主旨很简单就是让我们学会自我解压,作者是如此热诚地希望所有人能感受到深切的快乐,简简单单地做人,简简单单地做事,大家都不抱怨,这个世界也就太平了。
二、联系实际
此书虽是台湾的现代大师所作,但早在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期,许多知名的思想家也早就提出了类似的观点。比如,孔孟之道提倡个人修身养性,与不抱怨于人及世的想法是相通的。事实上,此书中许多内容与中国的古代的许多思想不谋而合,只能说现代人和古人的文化心灵交流往往是一致的。一个不抱怨的人会在职场上走得比那些爱抱怨的人要远地多。大到社会小到学校,领导和同事都不会愿意和一个经常爱抱怨的人为伍。
看看我们平时的工作,有多少人是心甘情愿,脚踏实地的,抱怨之声总是不觉于耳。虽然知道不满与抱怨不好,但我们还是需要“诚实地面对自己的情绪,安于自己的不安。”我们如何使自己从一个没有安全感的毛毛虫华丽丽地蜕变为拥有自我安全感和自我愈合能力的燕尾蝶呢?
三、努力的方向
这其实这是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不可避免会碰到的问题,我也一样。浮躁的环境,相对较低的收入,职业倦怠,付出和回报的不成正比,不强的成就感等等都会是引发抱怨的导火线。其实这没什么,但凡一个人活着,就会有各种情感存在于他的内心,问题是如何进行自我调节。无论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对待别人更宽容,不要经常批评和抱怨,你会觉得很幸福。所以,宽容地对待任何人吧!不要总是炫耀自己的才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尊重别人,也是尊重自己。这样你才能过得更快乐。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 篇3
《不抱怨的世界》——正因为有"书香浙邮"这样一个活动,让我有幸拜读了威尔·鲍温的佳作《不抱怨的世界》,也因为它改变了我很多的想法和态度。这本书是作者献给他妻子的,而他妻子正是一个有着积极生活态度的人。
从每一章的重点来看,威尔·鲍温自始至终都在讨论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是只要我们积极地思考和行动,就能得到肯定的和理想的结果。他一点点的从思维、心理、信心、行动力等各种方面给读者们灌输积极的力量,积极的方式,积极的态度。他给我们列举了很多成功人士的案例,那些成功的人们一开始也有很多的不如意,但更多的是通过积极的采取行动克服所面临的困难从而得到成功。这其中也不乏一些残疾人,他们更是将自身不利的因素变为积极的动力。他们都可以做到如此,那么更何况我们这些正常人。他在很多章节中也会给读者们一些测试,让我们自己从中认识到自身害怕的或者消极的东西,更是会给予我们摆脱消极态度的指南,让我们朝着积极向上的人生迈进。
读这本书时,刚巧局里组织了一次理财经理竞聘。在面对这样的机会,我想很多人会像曾经的我一样,害怕去尝试。但是《不抱怨的世界》有一种魔力,它说要敢于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书中那种乐观向上、积极的力量带动了我。于是我鼓起勇气参加了理财经理的竞聘,并且认真地备好演讲稿和演说PPT,为竞聘做足准备。做一件事,不去做怎么知道自己不可以?因为我相信抓住机会才有成功的可能,如果让机会跑了成功的机率只能为零。通过这次竞聘,让我的身心都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成长。我想竞聘成功与否都不是最重要的了,重要的是我突破了自身害怕的防线,去尝试锻炼自己的胆量。我找到了积极面对问题的方式。我想在此之后,我将会以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事情,并且希望这种积极的力量能传播给每一个人。
当我们没有了抱怨,我们的心灵就只剩下快乐;当人人都抛弃了抱怨,那这个世界就肯定更加和谐。我不想太多,从自己做起、从今天开始,让自己也可以有一个"不抱怨的世界"。最后,引用比尔盖茨的一句话"人生是不平等的,去接受他吧。请记住,永远都不要抱怨!"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 篇4
《不抱怨的世界》是美国最伟大的最受尊重的心灵导师,威尔·鲍温的著作,作者通过许多平易近人的生活故事,以及温暖恳切的心灵建议,一步步探索了我们为何会抱怨,抱怨如何破坏我们的生活,以及我们又如何驱除这种杀伤力十足的表达方式等等。
通过阅读此书,我看到了自己潜在的一面与自身性的弱点,能够更好的审视自己,并试着改变自己,学会感激,感激那些帮助过我的人,感激那些伤害过我的人,感激我周围的一切,默默陪伴着我。不要去抱怨,因为抱怨的实质就是表达哀伤、痛苦或不满,抱怨就是推开自己想要的东西,从而使其结果更糟糕。在日常生活中,我会用书中的观念和理念警示自己,渐渐的就会减少抱怨,直至不抱怨,因为此时的我深刻的懂得了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无益举动。就如20世纪的激励大师说的“我们拥有的一切都是我们自己造成的,可惜对于这一点,只有成功承认”我们的人生,就是一成电影,就看我们怎么演,而演的如何,演的好不好,都是我们自己填写的结局。
书中通过一只手环向我们传递了“抱怨不如改变”的生活理念,手戴紫手环者只要一察觉到自己有抱怨情绪,就将手环换到另一只手上,如此反复,直到手环在一只手上连续21天为止,21天不抱怨不批评别人,不到一年,你就会慢慢改变,当然这并不是支神奇的手环,只是此时此刻的你心态变了。其实我们每个人无时无刻都在创造自己的人生,重点是真正挣起缰绳,引导马匹到我们要去的地方,抵达目的地,而不是到我们不要去的地方。
不要抱怨,心平气和的看待周围的一切,不利条件是你一生的财富,而这份财富只有经得起风浪的人才能俘获,收起抱怨的废话吧!勇敢迎接挑战,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而成功往往青睐于积极的人。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 篇5
通过阅读《不抱怨的世界》使我感受到,几乎没有什么不能是我们的抱怨对象。我们喜欢躲在喋喋不休的抱怨后面,从中获得一种自我膨胀的优越感。我们难以且不情愿意识到,所厌恶的种种问题,譬如身边人无休止的抱怨,同样存在于自己身上。
威尔·鲍温在《不抱怨的世界》一书中不留情面地指出,“我们抱怨,是为了获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去做我们不敢做的事。”
许多时候,我们并非意识不到这一点,但就是不愿意直面,并且积极做出改变,有时候,随着心理的惯性,也不知道如何改变。不过,改变不如意的现状,也是人类的本性,抱怨带来的消极作用,人们意识到了之后,还是会有改变的欲望自然升起。当改变之光随着情绪上的抵触被带进了生活,就由“有意识的无能”踏入了“有意识的有能”。
我们开始留意自己的言语措辞,以沉默代替抱怨。这实在不是一个能轻易胜任的挑战,尽管抱怨和评断如口臭般污染着自己的生活环境,但习惯性的东西总是会带来安全感,即使是替代式的。我们常常在努力维持不抱怨与落回现状之间挣扎,改变自我的勇气、不懈地自我觉察,共同打造了一把神奇的钥匙--这把钥匙,让我们长久以来封闭着的意识缓缓敞开。
对旧有习性的挑战必然带来生活层面上的某些变更,鲍温温和而又坚定地指出:在这场把生命导向光明、积极的内在改变中,如果其他东西的确是阻碍,工作,或者朋友都应该考虑放弃。
放下抱怨,这并不等于在困境面前不作为,或者放弃对社会不公正的言说权。带有负面情绪的抱怨,恰恰才是不具建设性的消极。而源于生命的热爱,并由此生发的感恩、宽容和同理心,也不容任何机构以任何名义窃取盗用。
《不抱怨的世界》并非是一部阐释观念或解析心理的作品,而是一场“不抱怨运动”的发起、描述、记录与召唤。正是那些已经改变了全球数百万生命的事例,展示了抱怨的普遍性,以及相似的蜕变流程。
所有的描述至多只是路标,真正的开始总是握在你自己手中——如果践行,如果坚持,已经足够造成改变的敞开,穿透我们杂乱无章、充满问题而又缺乏审视的生活。
“不抱怨”只是一把钥匙而已。在我们忙忙碌碌的生活中,借助这把钥匙,我们会自然延伸和深入到生活的诸多层面,唤醒我们渴望已久的改变。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5 篇6
一只紫手环,就能成为改变自我的开始,作为抱怨情绪的见证者,其存在本身就是一种警醒,因为要遵从一旦抱怨就必须换手佩戴的规则,于是就开启了挑战自我的序幕,从坚持几小时不抱怨到几天时间,乃至最后的彻底摒弃,一个优良的习惯就这样刻印到自己的行为里,此时的你可以惊喜的发现,自己已成为“抱怨不如改变”理念的正能量的散发者和传播者。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 篇7
《不抱怨的世界》的确是一本能够给人以气力的励志书籍。与其他励志书籍夸大“明确的目标”远大的理想“不同,它夸大的是一种平和的心态。失败的原因千千万万,成功的例子却总那么相似,无疑都是坚强的意志和勇往直前的信念,或许,心态是坚持这些意志和信念的基础。不抱怨,才能成就美美人生。
《不抱怨的世界》之所以如此受人欢迎,乃至膜拜,便是由于书中的例子都是我们身边经常碰到的活生生的例子,引起了我们读者的共叫,书中的例子总能让我们联想到自己,深进浅出,从自己的角度往领悟出一定的人生哲理。
例如,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就想起了那部让我流了无数眼泪的电影――《唐山大地震》,23秒,32年,改变两个女人的一生。设想,假如方登能放下对母亲的”仇恨“,不抱怨这段不愉快的童年记忆,是否她的人生是另一番景象?但那肯定会改变她母亲的一生,她母亲可以离开唐山,跟随儿子享受富裕的生活,抑或另嫁,组成美满家庭。方登就是放不下,无法停止抱怨,带着仇恨过了不愉快的32年,到最后原谅母亲的那一刻,两人相跪而泣时,可以想象,她内心是何等的开释和解脱。不抱怨了,才能发现,值得珍惜和享受的事情很多很多。
还有另一部感动了无数人的电影――《山楂树之恋》。电影之所以感动人心,引人落泪,除了那段革命时期青涩纯真的爱情让人羡慕,而最后结局的不圆满让人心生不忍之外,更感动我的是,”老三“面对疾病的那份从容乐观。即使罹患白血病,他并不抱怨老天待他的不公,也没有意志消沉,萎靡不振,而是促使他往调查与他一起工作的人都得白血病的原因,面对深爱却无法一起的”静秋“,他也没有抱怨,而是”我不能等你到25岁了,而是等你一辈子“,默默地守护。这么美丽的誓言怎能不让人动容?如此宽广的心灵如何能不让人感动?正是由于老三的”不抱怨“,才成就了这么一段美丽的爱情故事。
艺术来源于生活,电影虽是虚构,但总能让我们重新反省生活。生活中总会有这么些人,即使经济困难、身患重症,依然笑脸满面,乐观生活;但也总有一些人,即使家财万贯、身体健康,却总是闷闷不乐,郁郁寡欢。二者一对比,”不抱怨“的精神显得如此重要。有时不得不感慨,人的一生除了必须拥有几张人寿保单外,还须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只有经常感恩、不抱怨,才可能快乐地生活,拥有无憾的人生。
《不抱怨的世界》所提倡的精神不在于你是否带着紫手环,而在于你是否能真的拥有一个阔达平和的心境,是否能真的拥有一个乐观开朗的心态。放下所有的不满、失看吧,不抱怨了,心里的包袱就会随之卸下了,生活自然便会过得轻松有趣。或者这个过程很难,但一起为之努力吧,相信会有收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