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求知的演讲稿(合集3篇)
读书求知的演讲稿(通用3篇)
读书求知的演讲稿 篇1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啊,读书可以增长知识,可以开阔视野,可以提高学习能力,可以明白人生道理……它就像一把开启智慧之门的金钥匙。我很喜欢读书,为此,妈妈还给我起了个外号——“小书迷”。
记得有一次,我看书入了迷,妈妈叫了我好几声都没听见,我边看书边佩服地说:“我好佩服你啊!”正在洗衣服的妈妈听见了说:“涛涛,你在跟谁说话呀?”我这才回过神来,笑笑说:“没事,在看书呢!”妈妈笑笑说:“看你那入神劲,真是个小书迷!”一次妈妈让我去买盐,我正看书没听清,拿住钱就去了,在路上我也不放过看书,结果走过了超市,只好再返回来,可买的时候又忘了要买什么,把盐买成了醋,回来后妈妈又好气又好笑,说我是个“小书呆子”。
还有一次,晚上9点了,我还在看书,妈妈进来说:“这么晚了快睡觉吧,明天还要上学呢”。可是,妈妈走后我接着又看。过了一会,我听见有脚步声,赶快把书放到枕头下装睡。妈妈还以为我睡了,便走了。妈妈走后我又急迫地拿出书来津津有味地看起来。被妈妈一下子进来抓了个正着,还严厉地训斥了我一顿。说读书是好事,但是,要合理地安排时间呀!否则,会影响学习的!是啊,以后我可不能再这么任性了!
我读书可以说是废寝忘食:回家就看书,晚上要看书,吃饭时也要看书,甚至上厕所也要看会儿书……有时候我会哭得稀里哗啦,有时候又会笑得前仰后合,有时候还会摇头晃脑地背着书中优美的句子……
书已经成为我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了。天天遨游在智慧的海洋中,沉浸在知识的滋润中,我感到非常充实和快乐!
书中人物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常常使我有哭有笑、有悲有喜。是书给了我人生的启示,让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是书给了我丰富的知识,让我健康成长;是书使我收获了很多很多……总而言之,我从书中学到了很多东西,读书使我受益匪浅。我爱读书,我更爱我的好朋友——书。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似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似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的这句话十分形象地说出了书籍在人的一生中所起的作用。
我自幼与书为伴,不断从书中汲取“营养”。一二岁时,拿着《三毛流浪记》咿呀学语;三四岁时,抱着《拼音故事》仔细拼读;五六岁时,看着《阿凡提的故事》哈哈大笑;而如今的我,正在细细品味着那“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红楼梦》……这些书带给我心灵上无穷的美与震撼,让我的心灵受到智慧的熏陶。有一次,老师上课时提问“谁能讲一个有关三国的故事”?当时我把手举得老高,老师叫了我,我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同学们都向我投来了羡慕的眼光。当时我愉快的心情就像吃了冰糖葫芦一样甜滋滋的。这可都是读书的`收获呀!
可是,有的时候,我读书读得太废寝忘食,也会闹出一些笑话来的。
有一次,到了吃午饭的时间,我还在浩如烟海的书籍里面遨游呢,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妈妈几次三番地叫我吃饭,我都是爱理不理,直到书看完了,我才来到餐桌。一看,饭菜都没有了,桌子被收拾的一干二静。“对了。”我拍着脑门叫道,“‘我’已经吃过午饭了”,便又坐在沙发上如饥似渴地“啃”起书来……
既开阔了我的视野,又让我增长了见识,这就是读书的乐趣。
读书求知的演讲稿 篇2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求知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
当你孤独寂寞时,阅读可以消遣。当你高谈阔论时,知识可供装饰。当你处世行事时,正确运用知识意味着力量。懂得事物因果的人是幸福的。有实际经验的人虽能够办理个别性的事务,但若要综观整体,运筹全局,却唯有掌握知识方能办到。
求知太慢会弛惰,为装潢而求知是自欺欺人,完全照书本条框办事会变成偏执的书呆子。
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而实验又可以改进知识本身。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实习尝试则可检验修正知识本身的真伪。
狡诈者轻鄙学问,愚鲁者羡慕学问,唯聪明者善于运用学问。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这是一门技艺。不经实验就不能学到。不可专为挑剔辩驳去读书,但也不可轻易相信书本。求知的目的不是为了吹嘘炫耀,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
有的知识只须浅尝,有的知识只要粗知。只有少数专门知识需要深入钻研,仔细揣摩。所以,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即可,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
有的书可以请人代读,然后看他的笔记摘要就行了。但这只限于质量粗劣的书,否则一本好书将像已被蒸馏过的水,变得淡而无味了!
读书使人的头脑充实,讨论使人明辩是非,做笔记则能使知识精确。
因此,如果一个人不愿做笔记,他的记忆力就必须强而可靠。如果一个人只愿孤独探索,他的头脑就必须格外锐利。如果有人不读书又想冒充博学多知,他就必定很狡黠,才能掩饰他的无知。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不仅如此,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改善——正如身体上的缺陷,可以通过运动来改善一样。例如打球有利于腰肾,射箭可扩胸利肺,散步则有助于消化,骑术使人反应敏捷,等等。同样,一个思维不集中的人,他可以研习数学,因为数学稍不仔细就会出错。缺乏分析判断力的人,他可以研习经院哲学,因为这门学问最讲究繁琐辩证。不善于推理的人,可以研习法律学,如此等等。这些种种头脑上的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疗治。
读书求知的演讲稿 篇3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求知欲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天性,一个人从出生起就开始了学习,学走路、学吃饭、学说话……求知欲让人不断去追求自身的完善、去探测自然的奥秘,它是一个人不断向上的动力源泉。
但我们看中国当下的教育,说严重点,它抑制甚至摧毁求知欲。现在的学生在课堂上,每天都会被灌输一堆不知所云的知识,然后就不停地做题。要知道每个人都有安逸享乐的本性,那么中国的`学生为何还能老老实实地做这些不知所云的题目呢?因为考试、因为分数,因为它们将关系到今后的人生。所以中国的教育亦被称作“应试教育”,而我爱将其称作“硬式教育”。这样的教育方式是生硬的,被强行灌入一些冰冷机械的知识,当然无法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没有求知欲望的学习是很可怕的:老师上课时讲重要的知识点,下面所有人都埋头做好笔记,却没有人会好奇地问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因为他们知道考试不考这些。没有学习的热情,考试分数再漂亮,也只是冰冷的数字,学生的内心也是枯寂的。
遥想孔子当年收徒授书,全然不是如今的教育模式,他因材施教,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开展教育。这就是个性化教育,我们可以看到它是自由的、变通的,不像应试教育那样僵硬和死板。它会让学习者学到自己想学的,因而能最大化地激发学生求知欲,让一个人能在自己感兴趣的方面更进一步。孔子的弟子中虽有惊才艳艳者,但更多的是普通人,他们也愿意随孔子学习,这就是孔子的成功之处:取人之所长,培养出好学品质。
如果将个性化教育应用于课堂教学中,那么课堂会变得活跃自由。不过,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既要能慧眼识人,发掘学生的个性特长;又要能不厌其烦,向不同的学生教授不同层面的知识。这其实是很难实现的,如果真要这么做,那么老师就要博学,课堂也要小班化,甚至考试的体制也要改变。这一切,目前确实难以做到。
此路不通,只好另辟蹊径。在一个地方,可以较轻易地做到个性化教育,那就是家庭。父母是最了解我们的人,他们也有足够的耐心。唯一的问题是,他们可能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我相信,再过一两代后,中国的家庭教育会远比现在的好。到那时,学生就能在学校学到基础的知识,在家庭中能学到更丰富和个性化的知识,两者相辅相成,既保证了人生未来,又让人充满求知欲,保留了人味,岂不是一举两得?
还有一种个性化教育,那就是自我教育。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四处求教无门的困难得以解决了,只要你识字,你就能在互联网上学到自己要学的。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学习,是为了自己求知而学习,当然,它也不是人人能做到的,它需要你有极强的求知欲,能耐得住苦读的寂寞。
总体而言,个性化教育作为一种能激发求知欲的教育方式,是很好的,但要实现它还很困难。默默祝愿中国未来的教育,少一些功利,多一些个性;少一些考试,多一些人道。还记得宝莱坞的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中主人公质问台下的学生:“你们看到这个词时有没有一点激动?为了能学到自己不知道的知识而欢欣鼓舞?没有,你们只是在竞争,在疯狂地比赛!”印度的教育和中国的教育有一点相似,只求考试考到好分数,而非求知。这确实到了非改不可的低不了!
期望将来有一天,中国能实现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揣着好奇之心,在求知之路上不断迈进,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