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精彩13篇】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
大青树下的小学仿写 篇1
张晨
清爽的早晨,我们开心得背着书包,从家里,从小河边,从小桥上,从四面八方赶来上学,学习知识。
我们美丽的校园里,有香气扑鼻的丁香花,有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有五颜六色的跑道。同学们向学校里的老师们问好,向花丛中的蝴蝶打招呼,向大哥哥大姐姐们微微一笑。
“铃铃铃,铃铃铃。”上课的铃声响起。我们开始每天的晨读,读古诗,读课文,读大学论语……这时候的窗外,十分安静,好像有一种神奇的魔法,让外面的一切静止啦!
铃声再次响起,我们飞快的跑向操场,有的同学玩跳绳,有的同学比跑步,有的同学玩跳格……
你看碾子河畔的小学--逸夫小学,百年的校园,百年的文化,百年的魅力,你想不想到我们的小学来参观啊!
大青树下的小学仿写 篇2
袁浩铭
早晨,从宽阔的学府路上,从美丽的润华桥上,从河边风景如画的绿荫小道上走来了许许多多的小学生,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同学们的欢声笑语,让校园顿时变成欢乐的海洋。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像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叮铃铃!叮铃铃!上课的铃声敲响了。
上课了,同学们在宽敞的教室里学习。这时候学校像被施了魔法一样,风停了,树叶不动了,小鸟也不叫了,大家在教室里安静的听老师讲课。中午,我们在学校吃饭,大家带着各种各样的美味佳肴,教室里一下子就变成了食堂,走廊里都飘着饭香。
下课的铃声敲响了,大家都出去玩,有玩跳绳的,有玩躲猫猫的,各种各样的游戏。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县城的小学。有着百年悠久历史的小学,培养出无数优秀学子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仿写 篇3
史钊闻
早晨,从碾子河边,从交错的马路上,从一条开着各种鲜花的润华桥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但大多数都是汉族的,可是大家穿戴不同,这把学校打扮的绚丽多彩。同学们向在校园里飞舞的蝴蝶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当,当当!当,当当!”上课的铃声响起来了。
上课了,许多小朋友在不同的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国旗也不飘了。下课了,大家在操场上跳起了鬼步舞,丢沙包,做游戏,招引来了许多小鸟,连蝴蝶、蜜蜂也赶来看热闹。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碾子河畔的小学。我们欢乐的笑声在美丽的校园里回荡;我们愉快的脚步遍布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我们胸前的红领巾在红旗下迎风飞扬……
大青树下的小学仿写 篇4
在太阳徐徐升起的早晨,从车来车往的马路上,从美丽的润滑桥边,从欢声笑语的校门前,向建立百年的逸夫小学,向高大雄伟的教学楼,向宽敞明亮的教室,走来了许多小学生。大多数的学生都是汉族的,也有一些是少数民族的。
当阿叮当,当阿叮当,上课铃这个“不速之客”来了,此时班级里非常安静。
上课了,同学们朗诵《学庸论语》的声音那叫一个好听!这个时候窗外非常宁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碾子河悄无声息地流淌着,好像都在听同学们熟练并且有感情的朗诵。
下课了,同学们的心里乐开了花,纷纷跑出来玩儿,赛跑,跳皮筋,做游戏,学校一动不动,好像正在看同学们表演。
这就是一所让我们欣慰的小学,一所朝气蓬勃的小学,一所百年耸立的小学。看着就能激起我们的好学心……
大青树下的小学仿写 篇5
早晨,从笔直的小路上,从润育华桥上,从大树下面,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来到学校,同学们向高高的国旗敬礼,向老师打招呼,向同学们问好。
“铃,铃,铃!铃,铃,铃!”上课铃响了。
课上,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鸟儿不叫了,蜜蜂不飞了,风儿不吹了,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下课了,我和同学们一起玩老鹰捉小鸡,三个字,公主游戏,吸引来了许多小鸟、蝴蝶、蜜蜂。
这就是我们美丽的小学,逸夫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仿写 篇6
早晨,从大桥上,从马路边,从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戴着眼镜的,有不戴眼镜的。大家穿着校服,来到学校。有的是我的同学,有的是我的朋友。我们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的绚丽多彩。同学们向在校园里飞舞的蝴蝶打招呼,向敬爱的国旗敬礼,向同学问好。
“当,当当!当,当当!”上课铃的声音敲响了。
上课了,同学们回到教室,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现在窗外十分安静,蝴蝶停在花朵上不飞了,国旗不飘了,外面的丁香树不摇树枝了。最有趣的是,有两只小鸟在窗外看着我们。这些校园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听着。下课了,大家在校园里玩游戏,跑步,在教室里的同学们画画、看书,招引来了许多校园里的朋友,小鸟、蝴蝶还有蜜蜂都来看热闹。
这就是我们美丽的小学,一所碾子河边的小学。上课铃的响声回荡在校园的四周,丁香树的影子在粉白的墙面上摇晃……
三年级语文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 篇7
1、精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2、品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3、体会我国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团结友爱。
重点
精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难点
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我国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团结友爱和在学校生活的幸福快乐。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掌握情况。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这节课我们继续朗读感悟,又将会有新的发现。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学习第1自然段。
(1)轻声朗读第1自然段,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用“我好像看到了这样的情景:__________”的句式说话。
(2)比较句子,体会描写的具体性。
①早晨,从各处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②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通过比较,体会描写不仅要具体,而且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如“山坡”“坪坝”“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都是极具西南边陲山区的特点。)
(3)比较句子,体会“的”字结构的运用特点。
①……走来了许多少数民族的小学生。
②……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小学生,有傣族的小学生,有景颇族的小学生,还有阿昌族的小学生和德昂族的小学生。
③……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①句过于概括,②句表述赘余,③句运用“的”字结构显得既具体又简洁。通过对该句的理解,让学生进一步加深“的”字结构在运用上的特点。)
(4)理解词语,想象画面。
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
思考:有哪些鲜艳的服装?“绚丽多彩”是什么意思?
(出示课件中各民族的服装,引导学生了解民族知识,体会“绚丽多彩”的意思。)
2、学习第2、3自然段。
(1)请轻声朗读第2、3自然段,想象一下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学生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2)从“不同”和“同”中感受到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同一词语用肯定和否定的形式出现,起到了强调的作用。)
(3)学生读课文,交流文中作者不直接写大家读书的声音好听,而是写各种小动物的表现的原因。(体会间接描写的作用及其情趣。)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景想象补充。例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的声音响亮一致、抑扬顿挫……(学生思考讨论。)
(4)下课了,同学们在做什么?操场上会是怎样的情景?学生想象描述,朗读有关的句子。
3、学习第4自然段。
(1)这所小学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交流感受。(热闹、欢快)
(2)我们参观了这所小学,了解了那里的同学上学路上、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3)有感情地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三、深情朗读,点题抒情
1、读了这篇课文,你对这所小学有哪些深刻的印象?
2、你能说出这所小学的特别之处吗?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总结归纳。
四、拓展延伸,完成练笔
师顺势导入练笔:同学们,不同民族的孩子在大青树下的小学里快乐地读书、游戏,你们在学校里做什么呢?拿起手中的笔,从下面的场景中选择一个写一写吧。
教室里操场上花坛边
图书室里教学楼前大树下
梳理板书
校园美丽民族团结生活欢乐我们可爱的小学
在教学本篇课文时,我首先模仿课文的'结构形式,并借助有关提示语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学校,不光为学习课文内容和了解课文的叙述层次做了铺垫,而且逐步突破本课的重难点。教学中,通过初读课文,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学习有关的生字词。第二课时的教学,我力图体现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通过运用比较的方式对词句进行品读,把以读悟“语”和以读悟“情”结合起来,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了有机的统一。
大青树下的小学作文 篇8
清晨,从马路上,从街道里,从天桥下,从一条开着向日葵和玫瑰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他们穿着整齐的校服,来到学校。他们向护送自己上学的家长道别,向尊敬的校长敬礼。
“叮铃铃,叮铃铃!”校园里的上课铃响了。上课了,同学们聚精会神地听讲,热烈地讨论,积极地发言。窗外安静极了,树叶不摆了,花儿不摇了,知了不叫了,蜜蜂停在花朵上,好像在倾听老师的讲解。最有趣的是两只蝴蝶,趴在窗台上一动不动,那样渴望地听着。下课了,同学们在楼道里跳绳、踢毽子、做游戏,一片欢腾的'景象。
这就是我们的学校,一所美丽有趣的学校。整齐的教学楼,宽阔的操场,同学们的欢声笑语在校园中回荡……
大青树下的小学作文 篇9
早晨,从小区里,从池塘边,从一条条开着菊花和太阳花的土路上,走来了一群小学生,有白衣服的,有绿衣服的,他们到了学校都有了好朋友“叮叮叮,叮叮当,当叮叮。”上课了,老师教同学们写作,写作的名字就是:我的小学。
“叮当当,当当叮。”下课了,同学们有的画画,有的玩游戏。
这就是我的小学,它的名字叫行远。
大青树下的小学仿写 篇10
早晨,从小桥边,从大榆树下,从一条条笔直的公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说有笑,有结伴的,有独自的,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同学们向跳舞的蝴蝶打招呼,向亲爱的学长问好,向国旗敬礼!
铃,铃铃,铃铃铃!上课了,同学们认真的坐在教室里,一起大声的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蝴蝶不飞了,小鸟不叫了,花儿似乎都停止了绽放,好像都在聆听同学们读课文。下课了,大家碾子河边做游戏,在花丛中跳舞,在草坪上嬉戏………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碾子河畔的小学。溪水依旧在流淌,铃铛依旧在敲响,我们的学习热情依旧高涨!
大青树下的小学仿写 篇11
早晨从宽敞的柏油路上,从狭窄的小桥,从种满柳树的碾子河畔,走来了许多小学生。那鲜艳的红领巾,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同学们向欢唱的鸟儿打招呼,向久违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一阵悠扬的歌声后,学校迎来了新的一天。
上课了,我们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唐诗宋词,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叶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下课了,大家在操场上跳鬼步舞,摇大绳,捉迷藏。
这就是我们美丽的学校,一所县城位于碾子河畔的小学。读书长廊倒映着同学们读书的身影,操场上的丁香花散发着阵阵清香。
三年级语文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 篇12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球”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
2.能和同学交流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说一说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具有民族特色的音频、图片资料、挂图、生字卡片。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阿昌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2.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
三、试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提示一下。
四、分组朗读,小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晨、绒、服、装、读、影”。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晨”是上下结构,注意“辰”要拖着“日”,相互要结合紧凑。
“绒”是左右结构,由“纟”和“戎”组成,右边的“戎”共六笔,不要漏写。
“服”的“月”字旁要瘦一些。
“装”是上下结构,书写要紧凑。
“读”是左右结构,右边是“卖”,不是“买”。
“影”是左右结构,右边三撇,写得匀称。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通过朗读感悟民族小学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完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d.配乐朗读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样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4.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c.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四、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五、综合性学习。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穿戴不同语言不同
共同学习共同游戏
热爱团结
在这一节语文课的教学中,我感悟到指导朗读,除了可以创设一种情境,再现教材的有关形象,引导学生理解教材所描写的事物,激发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能读出文章的意境外,还可以巧用学生的体验,进行移情朗读,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培养语文素养。
三年级语文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 篇13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球”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
2.能和同学交流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说一说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具有民族特色的音频、图片资料、挂图、生字卡片。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2.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
三、试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提示一下。
四、分组朗读,小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晨、绒、服、装、读、影”。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晨”是上下结构,注意“辰”要拖着“日”,相互要结合紧凑。
“绒”是左右结构,由“纟”和“戎”组成,右边的“戎”共六笔,不要漏写。
“服”的“月”字旁要瘦一些。
“装”是上下结构,书写要紧凑。
“读”是左右结构,右边是“卖”,不是“买”。
“影”是左右结构,右边三撇,写得匀称。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通过朗读感悟民族小学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完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d.配乐朗读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样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3.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c.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四、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五、综合性学习。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今天用了两节课教学本单元第一篇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新的教材,新的班级,新的年段,第一次接触总有很多不足。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把‘爱读书’种植在孩子们心里”的作家吴然,这是一篇构思巧妙、语言朴实优美、画面和谐、情感真挚的儿童散文。
构思巧妙表现在短短的四百多字,蕴含了丰富的信息:这是一所多民族融合的边疆小学;写了学生们上学、上课、课间等多个特定的景象;结尾自然,借景抒情,令人回味。开篇第一句话,是一个长句,很长的句子,却没有给人冗长的感觉,它像是一个自然变换的镜头,镜头随着不同方向远景的移动向同一个近景聚焦,让读者跟着文字看清楚了从不同方向走来的小学生属于不同的民族。这句话为后面的内容做足了铺垫,也给读者带来了阅读期待:这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呢?后面的内容正是循着这个思路展开的。
把这样一篇儿童散文呈现在学生面前,它的学习价值表现在哪里?教师如何再从学习的角度来解读这个文本?这是我们需要进一步回答的问题。
开学第一课,班里21个孩子对课文做了多次朗读,我组织齐读五次,学生自由读课文若干次,这个班的孩子相对内敛,比较乖巧,读课文声音不响,课上课下都比较安静。第一堂课上,我花了近二十分钟进行生字词教学和课文朗读:齐读生字词、组词读、解释个别词语的意思、开火车读,拓展与“绚丽多彩”相类似的词语。遗憾的是,我忘记了进行生字书写指导,在后续的字词抄写作业中,部分学生书写不工整。
整堂课下来,我感觉我的教学方式还是偏向于高年级,对三年级学生来说似乎并不太适应。
思考、审视一个文本的学习价值,可以从这样几个维度切入。其一,学生自主阅读这篇文章时,会有怎样的感受,他们的关注点会在哪些方面。其二,单元重点学习目标(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能够在哪些具体词句上落实;还有,学生对“新鲜感”的关注,会指向词句表现的内容还是词句的表达方式。其三,作为三年级第一学期学习的第一篇课文,它的内容、主题等,对学生接下来的教室语文课程生活应该带来怎样的期待和定位。
在第二课时,我让学生拓展阅读《走月亮》《珍珠泉》《山沟里的孩子》。我选择讲解《走月亮》和《山沟里的孩子》,让学生圈画自己觉得有新鲜感的词句。学生对于《走月亮》这篇散文并不是很熟悉,也不太清楚什么是“走月亮”,因此在圈画语句时出现一些困难。《山沟里的孩子》这篇文章相对容易理解,我让学生自读《山沟里的孩子》,读懂山沟里的孩子学习生活的特别之处,学生也能了解其中的原因。
这堂课有太多的不足,课堂比较单调,以教师的讲述为主,学生参与度不够,发言人数较少,课堂太安静。
重新梳理:
第一步:单元导读;
第二步:学习课文:1.根据学习单自主学习生字词、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2.读懂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什么样的小学,有哪些自己认为特别的地方;3.欣赏文章是怎样描写这所小学的(选择了哪些内容来写,哪些写法给人新鲜感),一读代讲,边读边想象边体会、品味;4.说一说自己的校园生活,关注有新鲜感的语句。
第三步:拓展阅读《走月亮》《山沟里的孩子》;
第四步:吴然儿歌散文推荐或朗诵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