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简史读后感【精彩9篇】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本页是细心的小编山仔给家人们整编的9篇时间简史读后感,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时间简史读后感600字 篇1
我利用假期简读了这本《时间简史》。这本书读的人可能不多,但我相信只要读过这本书的人就一定有这样的一种感觉:
全书共十二章,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述了关于宇宙本性的最前沿的知识,让我们似乎是局外人的人洞悉了字宙的奥秘,包括:我们的字宙图像、空间和时间、膨胀的字宙、不确定性原理、黑洞、宇宙的起源和命运等内容,深入浅出地跟我们讲述了遥远星系、黑洞、粒子、反物质等知识并对宇宙的起源、空间和时间以及相对论等古老命题进行了阐述。
通过阅读,让我觉得自身的渺小,宇宙的奇妙,人类的生命力……“在一个无限的宇宙,每一个点都可 ”每一句话都值得我深思,本以为自己眼前的生活就是全世界,其实我们只是万物中渺小的一微粒而已。看清自己的所在,看清自己的本心,看清自己的未来,这才是这本书真正给我的启发。霍金的思想让我感叹科学的无穷力量,让我们能够打开思维,放眼观望一切。我们看到的字宙之所 空间和时间不仅去影响而且被发生在宇宙中的每件事所影响。也影响着我们自身的今后一切。所以通过了解黑洞、了解奇点、了解我们的星系不是唯一的星系。
通过阅读、通过学习,普及天体物理的知识,让我对宇宙的神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惊讶于多少次的必然与偶然、才有了太阳系,オ有了地球、才有了孕育人类生命都可场所。霍金教授的思想与智慧令我敬佩,让我深深感受到那耀眼的光芒。
《时间简史》读后感 篇2
这几天看了一本书,但说实话确实没看懂多少,不过我还是努力地把每一段话一遍又一遍地读,还算有一点点收获,当我把《时间简史》看了两章后,感触最深的有两点:一、现代物理学似乎比古希腊神话、比宙斯、耶和华、盘古更具有传奇色彩,它颠覆了许多所谓的常识,我终于明白了一点:物理学家似乎比神更伟大,因为他告诉我们许多不可能的事都是真的。
另一个感触,也是让我想了很久的,我无法想象霍金先生的身体病到什么程度,这就像我无法想象加上时间的四维坐标到底是什么样子。弯曲的身子,扭曲的脸庞,他能做到,似乎只是眨眨眼睛,发出“嗡嗡”的声音。但是一部时间简史就证明了,这一切都不是障碍。
我突然意识到一点:我有两只脚、一双手,可以走路,可以写字,可以说笑,可以到处跑。从身体条件上,我比霍金先生要富裕的多,可是他却能取得那么大的成就,而我缺少什么?既然如此,就不要败在一道数学题下,就不要在英语试卷前战战兢兢。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时间简史》读后感 篇3
浩瀚的宇宙、神秘的地球,以及那些目前为止人类尚不足以弄明白的事物总是像磁铁般地吸引着有着强烈好奇心的人们,《时间简史》读后感。无论是年少的还是年长的,人们总是去不断的学 身为二十一世纪新一代的青年,我们有责任也更有义务去学习、了解、研究我们所处的环境。为此出于强烈的好奇心,利用暑假难得的机会我认真地读了霍金先生写的《时间简史》一书,读完之后掩卷长思,细细的领略其中的哲理,让人耳目一新。
《时间简史》的重点就是概述黑洞和宇宙奇点大爆炸理论,它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开始一步一步的探讨,补充了广义相对论中的一些不足。作者认为宇宙是从一个密度、时空曲率无限大的奇点通过大爆炸而开始的,在大爆炸中,物质的温度非常高。在随后过去的一秒钟中,宇宙的温度急剧下降,下降到大约100亿摄氏度,于此同时也在不断地膨胀,就使得正电子和反电子(带正电荷的电子)互相碰撞以此湮灭,并释放出大量光粒子,来维护宇宙的平衡。到了后来,得以有强力的作用从而使物质不断聚拢,聚拢,这就形成了古老的星球和星际物质。我们的地球,也是通过这样的物质聚拢才形成的。
而书中的另一伟大成就是对黑洞的研究,黑洞最开始是爱因斯坦在《相对论》一书中作出的一个预测,他假设如果存在一空间的曲率非常大,物体的逃逸速度非常快,快到连光也不能逃离这样的空间。那么这样的空间可以称之为“黑洞”。但 但霍金结合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量子理论后提出:黑洞其实不“黑”,它可以放射出正反粒子,而且它还有这很高的温度。正因为它放射出的正反粒子互相湮灭了,所以我们很难观测到它。黑洞以极高的速度放射能量,当能量耗尽时则会向宇宙大爆炸那样从一个奇点发生强烈的爆炸,并在宇宙中消亡。
如果我们可以时间旅行,我们回到过去的时间。因为空间和时间是连续的,过去的空间和过去的时间已� 这有意义吗,我们从现在回到现在?我无法想象我们过去的某一时刻的时间和空间仍然在某个地方以某种形式存在,它们明显已延续成了现在,读后感《《时间简史》读后感》。如果它们以某种形式存在的话,那意味着每一个时刻都象照片一样静止,并且是绝对静止在一个地方。这是错误的。我还没有想说时间旅行不可能,只是想假设空间和时间的速度比光快。时间的速度是个什么概念,这似乎象水里燃烧的火一样无法想象?
太阳光要经过八分钟到达地球这句话里有两个内容。一是光的速度,二是时间的长度。我们所认识的时间,是我们地球围绕太阳运转的时间,这是一个人为的划分,之后我们才测量出光的速度。我们一直把时间当成一种长度,似乎它的速度无穷大,只要物质达到那里,时间同时也达到了那里。时间的速度就是宇宙膨胀的速度,它应该比光的速度快。这样的推导,将推出宇宙是有限的结论。
为什么我们总是记住过去而不是未� 这必然出现前后和里外之分,它必然有起点和现在的位点,那么宇宙就有了一个边界,宇宙就是有限的。只有当我们低于时间的速度时,我们才相对于时间向后运动,我们才能回到过去。就是说,所有的物体在相对于宇宙的时候都和时间同速,宇宙里的一切都在随时间向前运动。如果我们超过时间的速度走到时间之前,那里还没有空间没有时间没有一切,那里还是混沌状态,在那里不会看到任何东西,我们也不能在那里存在。
另外,佛教说:三十六重天,十八层地狱。似乎与九有关的倍数都有很大的魔力。
书里比较吸引我的令一个说法是“空间和时间变成动力量。当一个物体运动或一个力作用时,它影响空间和时间的曲率;反过来,空间——时间的结构影响了物体运动和力的作用方式。空间和时间不仅去影响,而且被发生在宇宙中的每一件事所影响。”
这段话看起来,似乎说得和全息论是一个道理,但是前面的光锥理论明显和这个理论有矛盾。这使我很困惑。
后来我才发现,光锥是从狭义相对论推出的;那段话是从广义相对论推出的。
越来越发现,霍金好像一个哲学家,他几乎总是在思考着令我们无法想像的东西。但这本书无
疑使我产生了对外太空的兴趣!我不得不承认霍金真的很伟大,他让我发现物力除了头疼的公式和数字外,还有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奇妙世界!
《时间简史》读后感 篇4
从识字以来,我读过很多书:《西游记》《俄罗斯童话》《上下五千年》……然而,现在五年级的我有些不满足于这些书了,开始对《前世今生》《时间简史》一类讲述哲理、科学的书兴趣盎然。虽然初看上去,这些书枯燥无味,但是细细品味,却常常引发我无限的思考与遐想。下面,来说说我读《时间简史》的故事吧。
第一遍读《时间简史》时,我只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大都是跳读,略去了那些艰涩难懂的部分,只看有趣的内容。但即使这样,仍觉得无聊,先后也只是翻了两页,便束之高搁了。
直到有一天,无聊的我,抱着好奇的心,再次打开了那本黑色封面的《时间简史》,低下头,静心地品味起来。我随手握起铅笔,点点划划,慢慢记下自己的疑问,一跃而出的灵感……咦!什么时候那些黑白的文字渐渐生动了起来?慢慢地,我被带入了一个科学的世界:与亚里士多德观赏水、火、土、木几颗星星的变化;与托勒密一起钻研宇宙中心的秘密;与哥白尼、伽利略一起用真理、事实来推翻错误的理论……一页一页,我认识了伟大的发明家爱因斯坦,坚持真理的伽利略,发现地心引力的牛顿;我了解了反粒子、对偶性、小圆周、光子的概念……与此同时,我也提出了不少疑问:宇宙的中心到底是什么?是不是每颗行星的小圆周都是一样的?在恒星光谱中,什么颜色代表最热,什么颜色代表最冷?行星与恒星各是怎么形成的?……一堆数不清的疑问,让我不断地查电脑,翻阅其它工具书,甚至用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像唐僧念经一样在爸妈耳边不停地问,问到二老大声喝斥也浑然未醒。无尽的问题萦绕在我的脑海,挥之不去。我对《时间简史》的兴趣也更加浓厚了。看到后面,不少先前的疑问迎刃而解,那种豁然开朗的滋味让我欲罢不能。
有时候我也会自己去做试验。我尝试和伽俐略一样,从楼上同时扔下两个质量相差很大的瓶子,看看它们是否同时落地;当看到书上说:“飞船在太空中直线飞行,路径影子投到地球上的二维影相就显明是弯曲着”时,我也尝试着用铅笔在地球仪上测试;读到“视差”这一段时,我也试过坐在车上看远处一点也不动的太阳……那时的我,竟也感受点儿“科学疯子”的味道。
在读完《时间简史》后,更多的
这几本书便成了我无声的老师,将知识一点一点地送给我,引领我走向神秘的科学世界。虽然深奥难懂,但是依旧情有独钟。
时间简史读后感 篇5
在喜马拉雅听了《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系统自动给推荐了霍金的《时间简史》。试着听了三章,出乎意料地发现该书写得深入浅出,对原来觉得很玄妙的话题给出了非常简明扼要的叙述,让人脑洞大开。说完全能够听懂那是自欺欺人,但确实让人长了不少见识,了解到现代物理学的一些经典学说。后面一些难懂的章节只是跳着听,特别是基本粒子夸克部分,如同听天书,但终于还是囫囵吞枣听完了。
想起来未来简史作者的一个观点,即未来的宗教一定是来源于科学,其实在在《时间简史》这本书里很多关于宇宙起源时间的讨论都可以说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探索的是我们的世界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样基本的哲学命题,当然这里没有任何关于意识的讨论,仅仅是从物理的宇宙宏观到粒子微观的讨论,也涉及到了很多科学史的内容。
本质上这还是一本科普读物,向人们介绍物理学前沿的一些理论,但并没有任何数学推演(如果有,那就真成天书了)。而且书中内容也大部分限于作者的研究领域,向美剧《生活大爆炸》里Sheldon研究的弦理论,书中就没有提到(弦理论应该是在时间简史之后诞生的)。
说个书中的小细节:大爆炸理论的重要依据就是天文学家观察到几乎所有星球都在加速离开我们,那这是怎么观测到的呢?其实就是基于很简单的波源在运动中频率的变化(火车由远而近向你驶来时汽笛的声音会变尖),又叫多普勒效应来判断的。既然星球都在加速离开我们,那是不是说明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了呢?作者给了一个很形象比喻:一个正在充气膨胀的气球,在气球上每一个点上看,其他点都在远离自己。
霍金的后半生只能坐在轮椅上靠着机器合成的声音向人们发表些他的见解和预言,比如警告人们不要以向外太空发射电波的方式试图跟外星人联络(中国科幻作家获奖作品《三体》就描述了类似宇宙丛林法则和这样做的后果);还警告机器人的进化远远超出了生物进化的节奏,可能会最终取代人类……
而今,霍金走了,大概上帝怕他泄漏太多天机。
《时间简史》读后感 篇6
说实话刚开始只是觉得老师为什么要给我看这本书,觉得有点多此一举,就那么几天,玩都不够玩,但是等到真的开始看进去之后,真的觉得超级好看。
这是霍金写的一本书,讲的是宇宙从何而来,他又向何处去,在第一章的结尾,霍金提出了这些问题,一如艾伯特向苏菲提出的问题,“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本书开篇作者明确告诉我们,摒弃你思维中所有关于经典力学的规则,忘记引力的力,三维空间,绝对时间,因为“我们凭什么自以为了解的更好呢,暂时忘记你所知道的一切或者� ”不存在任何先入为主的观念,腾出你的大脑,他现在是一张白纸,而后根据作者的阐述,在白纸上涂鸦。
我个人是比较喜欢宇宙的形成过程,他讲的是整个宇宙在不断膨胀的理论,星系彼此之间的分离运动也是膨胀的一部分,而不是由于任何斥力的作用
宇宙就像一个色彩斑斓的气球,气球上的斑斑点点随着气球被吹胀球上的斑点各自远离而去。星系就是气球表面上的点,我们就住在这些点上,现在的宇宙,我们这个气球,已经让上帝吹的这么大了,但是,原来的宇宙,上帝还没有吹气球之前,是什么样子呢?
现在的宇宙,据说是150亿年前发生的“创世大爆炸”造成的。“创世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最初是由一个体积之小、能量和质量密度之大均难以想象的“粒子”突然爆炸,扩展开来,向 四处喷发出放射线,后来凝固成质点,经过150亿年的发展变化而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按照大爆炸宇宙论,宇宙的不断膨胀,使各种星系和其他天体彼此高速远离而去,因此,宇宙物质将变得越来越稀疏,密度也越来越小。如若如此,我们的宇宙终将变得“空空荡荡”。于是又有另一种理论认为:当宇宙膨胀使星系之间的距离变得足够“巨大”的时候,就会有许多新的物质从“虚无”中被创造出来,以填补出现的“间隙”,维护宇宙物质的应有密度,他们甚至计算出新物质产生的速度。这真是“无中生有”!在这里,我们不但发现物质守恒定律变得毫无意义,而且还发现上帝在背后又插了一手。
光线红移被当作宇宙膨胀的证据,
《世界简史》是一本于生存无用的书,一如哲学,但人活一世,从根本上面对两个问题,一,生存,得活下来,二,要回答生命价值的问题,让心有个安处,而这本书的价值即在于启迪人的思维,震颤人的灵魂,子曰:四十而不惑,这要求苛刻,甚至不可能达到,但人可以让自己少惑,多知,知愈多,便愈是独立的人,从兽到人,需要建立自我意识,从人到神,需要消融自我意识,而知便是建立自我意识的根本,不论人只满足于七情六欲的感应法门,亦想达到无我相,我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的究竟法门,建立独立的自我意识,都是必经阶段。
时间简史读后感 篇7
随着时光的不断流逝,你可曾想过,时间是否会有源头?过去的时光在哪里停止,未来的时间又从哪里是出发?《时间简史》这一书将会带你思索,让你领略宇宙的神奇。不由分说,黑洞和宇宙爆炸是整本书的重点。
读完整本书,我们知道,黑洞并不是爱因斯坦说的那样。其实,黑洞不黑。书中写道他假设如果存在一空间的曲率非常大,物体的逃逸速度非常快,快到连光也不能逃离这样的空间。那么这样的空间可以称之为“黑洞”。但 但霍金结合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量子理论后提出:黑洞其实不“黑”,它可以放射出正反粒子,而且它还有这很高的温度。正因为它放射出的正反粒子互相湮灭了,所以我们很难观测到它。黑洞以极高的速度放射能量,当能量耗尽时则会向宇宙大爆炸那样从一个奇点发生强烈的爆炸,并在宇宙中消亡。
黑洞只是宇宙的一部分,那么宇宙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宇宙是从一个密度、时空曲率无限大的奇点通过大爆炸而开始的,在大爆炸中,物质的温度非常高。在随后过去的一秒钟中,宇宙的温度急剧下降,下降到100亿摄氏度,于此同时也在不断地膨胀,就使得正电子和反电子(带正电荷的电子)互相碰撞以此湮灭,并释放出大量光粒子,来维护宇宙的平衡。到了后来,得以有强力的作用从而使物质不断聚拢,聚拢,这就形成了古老的星球和星际物质。我们的地球,也是通过这样的物质聚拢才形成的。
也许人类在整个宇宙中是十分渺小的,但霍金用他被禁锢的身躯,在宇宙中畅游,,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向真理发出了挑战,为人类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读完整本是,我感叹道:面对浩瀚的大海,我只是发现了岸旁的一粒沙子。面对广阔无垠的大海,仍需我们努力的探索啊!
《时间简史》读后感 篇8
时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虽然事实上我们已经把它很形象化了,比如提起时间你可能会想到滴滴答答的闹钟,或者不断变换数字的电子表等等这些形象的东西。关于时间我拜读了由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黑洞理论和“大爆炸”理论的创立人史蒂芬·霍金撰写的一本有关于宇宙学的经典著作——《时间简史》,这是一部将高深的理论物理通俗化的科普范本。
“任何物理论总是临时性的:你永远不可能将它证明出来。不管多少回实验的结果和某一理论相一致,你永远不可能断定下一次结果不会和它矛盾。”是我看《时间简史》中所得出来的结论,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所有的物理理论,你永远不可能说是真理,哪怕是准确推测了千万次,只要下一次出现了不符合的推断,那么这个理论就不成立。
正如我在网上所看的马克思的座右铭,思考一切,换而言之也就是怀疑精神。怀疑精神是人类前往的动力,只有这样文明才会进步,不然将会面临的结果只会停滞不前。以前,我从来没有过这个观念。
读了这本书后,脑中一直旋绕着许许多多的问题。宇宙到底有没有过大爆炸?宇宙到底是不是一个无限小的一个点?会坍塌,还是最后趋于稳定?宇宙是无边无际的还是有尽头的的?人类能否发明出时光机回来过去?所有问题迎面而来。
霍金曾说过:“我的目标很简单,就是完成我对宇宙的认识,这包括宇宙为什么会存在。”包括霍金在04年也宣布过关于黑洞的理论存在的错误。他说:“黑洞并非如他和其他大多数物理学家以前认为的那样。
宇宙是神秘的也赋予黑暗,但是在我们内心之中有拥有着这样的宇宙!
霍金《时间简史》读后感 篇9
有比光更快的速度么?有,那就是思速。
这是我编的名词。大清早,一眼望穿窗外巨大的广告牌,我的思想可以穿透到宇宙的边缘,不,宇宙以最近的理论来说,是无边缘且在膨胀中。那思维可以跟它一起膨胀。没有人能证实你所想的是对是错。那完美的想像,只属于一个人--你自己。
如此幸福。在有时间之前,时间没有意义。时间是一只沙漏,用于归结,在宇宙诞生的起点之时起,用于发散。
一部巨史如果仅靠时间记载,最终会丢失。时间中藏着太过臃肿的沙砾,你是一粒,我是一粒。
绕了一个硕大无比的弯子,我丢失了我所想诉说的欲|望。欲|望在无止尽时,若疲累过度,则必然消亡。此道理与相对论的诞生异曲同工,与生命之存亡同归。
爱因斯坦的年代,恰逢佛教南宗盛起。用佛教来说说他,可以概括为“放下执迷,修成正果”。如此说是因为:一个经典的试验,即在地球上以相对光的来向运动和垂直于光的来向运动的不同观测者,测得的光速相同。无数人顿时蒙了。若速度等同于距离除以时间,那么相对运动与垂直运动所测的时间无疑是不同的。相对运动必然加上相对速度,因此减耗了时间。无数人在这个圈子里走不出,爱因斯坦大声说一句:请别用距离来反推时间,请用时间来论算距离。
如此一个华丽转身,实在是逼得紧了。悬崖边,没路了,怎么办,怎么办,想半天,还是在原地。不就是,转身嘛。
世上大智之事,莫非若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