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社会调查报告(推荐8篇)

发布时间:

社区社会调查报告(精选8篇)

社区社会调查报告 篇1

目前全国上下都在就如何搞好社区建设进行积极的尝试和有益的探索。

那么我区的社区建设情况如何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桃源政协地区组组织了张建德、张占明、于海涛、杜建4名委员对桃源街道的长源社区、滨河社区进行了调查,并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被调查社区的基本情况

1、自然情况:被调查社区共有71栋居民楼,5047户居民17875人,其中有困难户262户,158名在籍党员,两个社区20xx年经济总收入为5万元,20xx年为1.4万元,20xx年为0。呈递减趋势,两社区共发生治安案件20xx年为33起,20xx年28起,呈下降趋势。

2、社区组织建设情况:按照20xx年3月13日中共南关区委、南关区政府关于《南关区社区居委会组织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分别在两个社区成立了社区组织,分别设立主任一名,副主任五名。工资统一由街道办事处发放。见附表四。

3、现阶段社区服务网点分布情况。至20xx年共有各类便民服务网点91处,主要类型:食杂店、小吃部、超市、美发店、自行车修理、粮油经营、药店、卫生所、养老院、自行车停车场、农贸市场、网吧等。见附表五

二、调查结果反映的基本问题

以两个社区调查数据看,反映的情况基本上是一致的。

(一)较好的方面

1、经过几年来的工作,全社会上下特别是各级政府部门对搞好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上有了进一步提高,可以看出在搞好社区建设上达成了共识,同时,增强了抓好社区建设的紧迫感。

2、自96年提出搞好社区建设以来,特别是市区两级政府出台有关政策(制定工作方案)以来,社区组织载体得到了落实,社区工作者的工资相对稳定,同时稳定了队伍。

3、吸收了一部分新人充实到社区工作者队伍中,社区干部的年龄结构得到了改善,文化程度有了进一步提高。因此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

1、社区中各类设施和场所仍处于初级化、简单化阶段,且数量少、种类少,缺项较多,尤其是缺少群众欢迎的文化活动设施和场所。

2、社区主任缺少社区工作实践经验,各类组织载体缺乏,作用发挥较差,就如何开展社区工作缺乏理论上的指导。

3、功能弱化,依附性强:从目前社区居委会工作上看依旧沿袭老的传统,承担着区街各部门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社区居委会很大程度上成为各级政府部门工作的承受层、落实层,理论上社区自治功能很难体现。

4、目前社区组织载体模式仍旧沿袭自上而下的方式。仿政府机构设置,很难适应社区功能的实际需要。主要表现在一是社区主要工作集中在承担政府指派任务;二是社区自我生存、自我发展能力不足;三是上情下达容易,下情上达意图无法实现;四是目前社区工作者承担的工作任务和所得报酬不成比例,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社区工作者的积极性。

(三)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分析

1、在社区建设的方向问题上仍然存在着认识偏差一些部门同志不能把握社区建设的实际内容,存在社区建设就是加强硬件投入,没有认识到体制创新的问题。

2、责、权、利不统一。目前按照长南办发[20xx]5号文件规定各社区居民委员会主要职责有九项,包括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发展社区文化、教育、体育事业,搞好社区环境卫生,搞好综合治理,发展社区服务,促进社区经济发展等。可是明确社区的权力范围确没有一个具体的规定,更无从谈起利益问题,这种责、权、利不统一导致社区工作走入误区,成为各级部门工作的落实者。

3、社区资源问题:由于地域不同导致社区在经济、人文、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差异,是必导致社区可利用资源的差异,相应增加资源少社区工作的难度工作的难度。

4、发展社区的政策明显滞后,目前如何发展,给社区以什么样的政策,社区发展的方向许多问题只是停留在理论上,在实践上由于各种权力机构的设置及认识不到位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社区的自我壮大。

三、几点建议

建议市区政府尽快了台政策, 主要内容

1、明确社区建设的方向。

2、明确社区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地位,比如杭州等地明确社区服务中心就是一个管理部门,统一管理社区各类服务中介实体。

3、明确社区组织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关系,包括水、电、气、物业等管理部门及驻区单位等,特别是监督及制约机制的建立。

4、加大对社区扶持力度,一是费随事转,增加时社区组织的经济投入;二是权随责走,各级行政部门(工商、税务、城管等)加大对社区的政策扶持力度。

社区社会调查报告 篇2

一、调查背景

城关社区位于本县交通路口,社区居委会委员全部由选举产生。作为漳县城区重要的综合居住区域,城关社区在区委,出台的一系列活动推动下,进一步提高和丰富了社区管理的发展。随着对城市管理的要求提高,社区管理工作还存许多不足之处,这些问题的解决,关系着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为此,今年9月我对城关社区管理工作进行了实地走访参观,对在社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二、调查结果

(一)社区居委会的工作行政化倾向严重、工作任务繁重

1、社区居委会自治功能未到位

通过调查发现,社区居委会的功能当前还未能突破办理政府行政事务为主,办理社区事务为辅的现状,还习惯于上级领导布置什么就干什么,工作中表现较强的依赖性,自主性、自治性没有得到体现。一是社区自治的任务与工作要求有差距。社区居委会的自治工作应有三方面内容,即:首先要做好社区服务,其次要做好社区事务的民主决策与管理;第三是丰富社区教育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二是社区居委会已经成为事实上的“政府的腿”。《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了社区居委会有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做好管理工作的职责,具体规定了必须要协助政府部门做好社区治安、优抚救济、最低生活保障、计划生育和青少年教育等有关工作。通过调查,以上这些职责应该是社区居委会通过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等形式开展的,但是大多数情况是街道办事处要求社区居委会替政府部门填表格、建档案、出具证明材料等行政性工作;同时政府部门临时性的统计、调查任务也都通过街道办事处落实到社区居委会来执行。这使得社区居委会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协助政府部门的工作上,居民自治组织的作用被行政化所覆盖。

在此,我对5人进行了调查,当问到居委会是什么性质的组织时,有3人回答是代表政府的机构,只有2人回答是代表居民的,在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有“吃人俸禄,为人分忧”;“拿政府的薪水,替政府干活”的思想。在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中绝大多数都认为社区居委会是街道办事处的下属单位,理所应当地完成街道办事处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

2、社区事务缠身,工作任务繁重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大量的“单位人”转化为“社会人”、大量农民进入城市生活、本地农民失地流向城市,流动人口的大量进入城市,使社区居委会面对复杂众多人口而发生的各项管理工作和事务数量增加,形成李“小社区,大社会”的模式,增加了社区居委会的工作强度。

3、政府部门职能不到位,社区自治职能弱化

繁忙的行政和社会管理事务使社区居委会陷于被动应付的境地,许多部门提 “把工作触角延伸到社区”的目标和任务,以进一步加强城市基层基础工作,这本是一件好事,但是指导、服务不到位,形成了会议多、检查多、报表多的局面。有些部门工作(含街道)进入社区没有发挥自身指导、服务职能,为社区居民办实事,而是习惯于把社区当作自己的下属单位去布置工作,从而淡化了居民群众对社区的认同感,削弱了社区居委会对居民群众的亲和力和凝聚力,也弱化了社区居委会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的职能。

(二)社区居委会业务经费不足

一是发挥自身职责,调动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活动经费较少。在当前形势下,社区居委会还要做好社区治安、社区教育、组织社区文体活动、美化社区环境等工作,这些都需有必要的经费作保障,否则很难形成居民的广泛参与和工作效果。

二是日常办公经费紧张。在各项工作中,召开会议、报送信息和数据,建立台帐等文件资料的办公消耗,加之社区居委会自身水、电、暖以及电话费,一年也要花费很多。政府部门部署的工作大多要求制度上墙,制作展板,每年此项支出至少3000多元。

(三)社区专职工作者待遇较低

社区专职工作者待遇低的问题仍比较突出:一是社区协管员待遇较高,社区专职工作者都是经过招考和居民选举形成,心理反差大;二是社区专职工作者的付出与回报差距较大。

三、讨论与建议

(一)应积极为社区居委会减负

一是理顺区街关系。街道主要是代表政府履行块块上的综合管理职能,具体讲就是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区政府的授权或者有关职能部门的委托,使街道具有综合协调权、处置权等,从而有效地行使政府对城市的管理职能,对地区社会治安、市容市貌、城市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达到高效的管理。二是理顺街(部门)居关系。进一步明确社区居委会的任务。三是明确社区功能定位,发挥社区居委会自治功能。一要搞好社区服务。主要是抓好四项服务:即抓好社区安全服务,保持社区的长治久安;抓好社区的文化服务,满足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抓好社区的健康服务,培养居民良好的生活习惯;抓好社区生活服务,解决居民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二要保证社区居委会的自治权得到有效行使。这个权力能不能落实,关系到社区建设的成败。社区自治权应主要体现在社区民主决策权、社区管理权、社区财务自主权、社区依法协管权以及社区对政府部门的监督权上,只有把这五项权力真正落到实处,社区居委会才能真正从大量的政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也才能真正把社区服务搞起来。

(二)多渠道解决社区居委会业务经费

目前的社区居委会经费由街道办事处统筹安排,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区居委会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居委会受到资金不足的限制和制约,难以解决居民的热点、难点问题,制约居民对居委会的认同和归属,因此必须采取多渠道保证居委会业务经费。一是社区居委会建立单独帐户并全面安排,使其工作正常运转,为居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二是要动员发动辖区单位资源共享、各社区要协调辖区把社区各种各样有形的、无形的资源开发出来。三是社区居委会采取多种形式拓宽社区服务领域,建立自身的便民利民社区服务组织。

(三)以人为本,在提高服务功能上下真力。

一要拓展社区服务领域。在现有困难群众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优抚保障服务基础上,大力发展社区医疗卫生、商业、家政、物业管理等便民利民服务,

大力发展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促进社区与驻进单位的互助互动。二要创新社区服务方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热线电话、呼叫系统、网上服务等服务方式,使社区信息服务网络系统成为为民服务的窗口、社区服务的平台、居民生活的好帮手;采取无偿、低偿、有偿服务相结合的方式,让社区服务组织实现良性循环和自我发展。三要整合社区服务资源。利用区、街、社区三级服务中心(站)等公共资源,充分发挥其组织带动作用,引导社区内企事业单位开放服务设施,面向社会联合经营,发动和鼓励社区成员之间开展互助性服务,积极开展社区慈善活动,守望相助,疾病相扶。四要完善社区服务政策。建立多渠道的社区服务投入机制,鼓励个体、私营、民营等企业通过投资入股、合伙经营等形式,开办服务项目,在坚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实行社区服务市场化运作、实体化经营、产业化发展。

(四)保障人才,在提高队伍素质上用真功。

充分利用现有国家政策。如“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工程”等,为社区提供人才支持、组织保证以及财政支持,社区可以通过充分利用现有的政策进行改善和发展。一要采取提高社区干部待遇、建立工资自然增长机制和按工作业绩奖惩等措施,吸引一批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组织协调能力强、有良好人际沟通能力和热心于社区建设的高素质人才,充实到社区工作队伍中来。特别要吸纳和鼓励大学毕业生进社区工作。探索制定在优秀社区干部中招录事业人员和国家公务员的优惠考试考核办法,让优秀人才进得来、有出路。二要健全社区干部培训机制。区、乡两级要加大社区干部的培训力度,把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成员列入党校、行政学校培训计划,做到岗前培训与岗中培训结合,短期培训和中长期培训结合,坚持社区干部持证上岗制度,不断提高社区干部的整体素质。三要建立社区干部考评机制。要制定社区干部德、能、勤、绩、廉、学考评体系,明确定性和定量的考评标准,采取组织考、群众评等方式,对社区干部进行年度和届期评价,并将考评结果作为社区干部升、降、去、留的重。

看过社区情况调查报告范文的人还看了:

社区社会调查报告 篇3

一、前言

社区是一个有着共同价值观念的同质人口组成的关系和睦、守望相助、有人情味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实体。社区的社区服务和社区参与是社区建设的两个重要方面。我本次调查内容是按照广义的社区服务来理解的,即社区服务的具体内容包括社区就业服务、社区救助服务、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安全服务、社区文化、教育和体育服务、社区老年服务、社区环境服务及社区商服务。社区参与是指社区居民自觉自愿地参加社区各种活动或事务的过程。作为社区服务的实体,居民的参与对于社区的发展将起到很大的作用。没有居民的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就不可能落到实处。

所以现代社区的建设和发展必须重视居民的参与和民主精神的实践。由此看来社区服务和社区参与相互联系并相互影响,这两者的关系必须得到妥善的处理。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20多年来,我国的城市社区服务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尽管如此,由于我国的社区工作起步较晚,所以城市社区服务的发展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与社区居民的实际需要还有较大距离。现阶段阶段我国的社区工作所呈现出的一种局面是:居民曾与度比较低,即使曾与也只是一种被迫参与,缺乏一种积极性,甚至有时候还会对社区工作呈现排斥反应。那么究竟是什么影响着居民的参与度、居民需要的到底是什么样的服务以及以何种方式服务成为了当前需要迫切弄清楚的问题。

为了能够更好地协调社区服务和社区参与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深入了解社区这一组织的服务工作和居民的参与程度,我进行了此次调查。本次调查在友好社区。调查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可以明确该社区的服务和参与状况,从而为该社区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更好地进行社区建设,不断地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最终使之达成一个和谐的共同体。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以友好社区的全体居民及社区工作人员为总体,采取偶遇抽样来选择调查对象。以“不上门打扰”为原则,选择在户外的本社区居民作为调查对象。以最终的被调查人数作为本次调查的样本。共有户籍人口1524人。住宅户2700户,其中有商住用户418户。

2、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法和结构访问法。被调查居民的抽取及问卷的发放与回收,均深入各小区实施和完成,全部问卷都是被调查者当场填写,当场回收,大部分问卷都是一对一完成。实际发放问卷40份,回收有效问卷35份,有效回收率87.5%。

三、结果与分析

1、居民对社区服务了解的基本状况

结果表明,总体上,该社区的居民对社区服务都是知道一些,其次是不知道,知道的占少数。在访谈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些外来的在友好社区租房子的居民,不知道有社区服务的不在少数。同时,这一结果从量的分布上也反映了小区对社区服务的了解程度。当然,从社区的角度来说,加强宣传也不失为一个使居民更了解社区服务的好方式。

2、居民对社区服务的要求

为了进一步从质的方面分析居民对社区服务的需求,我对居民最需要社区改善和提供的服务进行了统计。

结果表明,46.2%的居民最需要社区提供的`是文体娱乐活动场所,其次43.7%的居民希望提供便民服务。当然,便民服务不是一种单独的社区服务,它贯穿在整个社区服务中。其实,不管对社区管理人员还是对居民来,社区服务最首先体现的就是方便居民。在养老服务方面,63.2%居民最希望社区能够对老人进行定期体检;在医疗服务方面,65.2%居民都希望能开设社区门诊和社区医院。同时,在访谈过程中,也有居民反映社区应该设置社保药店;从图表中可看出,对于日常生活中是否需要社区提供信息,大部分居民都是比较感兴趣的。在访谈过程中,有很多居民反应老人小孩在饭后出来散步或者聊天乘凉时,小区内没有座椅可供休息,也没有地方可供小孩嬉戏,所以希望社区能在小区里放置座椅和一些游玩的设备。

(1)文体娱乐

根据统计结果,原意参加的活动是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游泳等体育项目的居民占40.2%。喜欢参加社区演出等文艺性活动的居民占13.7%。所喜欢参与太极剑、太极拳等健身活动、喜欢参与社区健身设施锻炼、喜欢社区阅览室读书的人数分别占到总人的8.6%、21.9%、和8.7%.

数据表明,社区居民参与活动多为远动项目,表明现在的居民更加重视身体健康。但是居民参加参与文艺性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另外我们也询问了被调查者,他们希望社区举办什么文体活动。在各类运动比赛、社区运动会,读书会、下棋等交流活动,开展健康、安全、法律等知识讲座,社区演出等选项中,位居第一的是各类运动比赛、社区运动会,有40.2%的居民选择这一项,不难看出,多数人比较热爱运动,也很注重锻炼,重视健康。并结合上面所述的居民最希望社区能改善和提供的是文体娱乐场所,可以看出,居民们是迫于没有活动的场所,因此社区应该提供一些相应的基础设施,并定期组织一些比赛活动或是举办社区运动会。这样一来居民的参与性也会被激发,整个社区的氛围也会不断改善。

(2)教育服务

下图是有关居民对于园内开办幼儿园的态度。有65.8%的居民赞成开办幼儿园,认为这方便了居民,孩子的安全也有保障,家长更为放心。只有6.8%的居民认为这会影响周围居民的日常生活。社区在幼儿园这个问题上还是应该重新考虑。找出一个两全的计策,以切实解决社区居民的实际问题。

(3)生态环境

一个社区的环境如何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该社区的形象和品质。尽管社区的环境整治承包给了物业,但是社区居委会还是应该重视。当物业工作失职时,社区就应该进行干预,从而保证居民有一个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友好社区的总体环境不错,但还是有居民抱怨所住小区的环境并不理想。在有餐饮商铺的楼层中的居民抱怨店家已经影响了自己的生活,因为一般餐饮商家都是朝九晚五,这使得晚上居民无法早早入睡早上又很早被吵醒;还有居民反映垃圾没有及时清理,地面垃圾堆积的情况也屡见不鲜。下表是被调查对于社区噪音、烟尘、污水、空气、垃圾这五方面环境问题的看法。

友好社区在环境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噪音污染较严重的比率明显高于其他四类污染,41.8%的居民认为噪音污染正困扰着他们。空气污染和垃圾污染相对于噪音污染要轻。有31.2%的居民对于社区环境问题比较困扰的是蚊虫滋生,这也是由于社区总体环境的影响,垃圾堆放、污水淤积等都会导致虫类繁衍滋生。

社区社会调查报告 篇4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性学习、接触社会、认识和了解社会、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学习活动。

二、活动的具体目标

1、

在活动中学会关注自己的生活,关注身边的人、关注身边的事,做一个社会人。

2、

通过调查、采访,知道社区的有关知识,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

3、

进一步学会社会实践调查的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撰写社区调查报告。

4、

学会交往与合作,培养动手、创新等多方面的能力,促进每一个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三、活动的实施

整个主题活动分三阶段实施:

1、活动准备;

2、走入社区,实地调查;

3、了解社区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交流调查结果。

4、活动的结果与评价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

一、

了解什么是社区

交流:家住什么小区?小区有什么特点?

二、根据住处自由分组,确定调查的地点和内容,设计调查表。

第二阶段:走入社区,实地调查

目的:了解社区,并对平时随处可见,但并未引起注意、关心及思考的一些地方,进行调查、采访,激发学生关心社区,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团队精神。

一:利用雏鹰假日小队活动,走入社区,分组分范围进行实地调查,初步了解社区。组长带领好本组同学进行实地调查,调查中做好记录,填写好调查表(可补充调查项目)。

二、注意安全,调查完后直接回家。之后,充分发挥组长的作用,放手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调查活动(其中一组访问新村社区居委会主任,其他组分范围进行实地调查)。

三、各组交流调查情况,指导学生梳理资料,对各组的统计数据进行归总,指导填写“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姓名

学校

班级

调查时间

调查对象(范围):

调查方式:

调查内容:

调查结果:

四、搜集资料

1、指导学生上网查资料,收集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社区发展情况。

学生以调查小组为单位在电子备课室里上网浏览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社区发展情况。

2、比较现实社区与规范社区,发现“问题”,就这些问题展开研究。

有比较才能发现问题。各小组讨论、协商,根据自己小组ZUI想研究的方面定好研究内容,制定调查方案。(调查内容包括:环境、设施、人口、文明建设及治安情况等)

第三阶段:了解社区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交流调查结果。

交流展示调查内容,全面了解我们的社区,发现社区存在的问题,规划心中的社区。

一、进入情境,帮助学生回忆前段时间的调查、访问情景。

二、交流调查内容汇报方式

1、各组汇报展示调查内容,全面了解社区现状,学生间相互评价、提问。听汇报的同时注意做记录:

(1)在交流中全面的了解我们的社区;

(2)在交流中学会积极的思考。

(3)

记下汇报小组的名称;

(4)把你感兴趣的、想了解的问题记下来。

教师总结:走出教室一步,就意味着对学科的超越。从各小组的汇报中可以看出学生收集了大量的资料,汇报形式多样。到实地去了解各种公共设施的数量,会“数步量绿”,采访社区居委会主任,访问社区居民等。调查中学生注意收集数据、收集实例,获得了环境、人口、设施及文明安全等方面的第一手资料。活动调动了学生所有的能量,自然的将语文、数学、美术、自然、信息技术等各个学科知识整合起来,发展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性、自主性和实践性。

社区社会调查报告 篇5

时间:20xx年4月

地点:白龙社区

对象:社区主任,书记

方法:做报告 访问

白龙社区,是一个面积庞大,结构复杂,人口众多的社会,包括大片的局名曲,消防队,电力公司等部门机构,还包括我们河池学院在内,覆盖面积极其广泛。

白龙社区作为这次的调查对象,具有社区共有的普遍性,但其自身具有与一般社区不同的特点。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的社区,社区委员们的工作也就更加复杂,这次调查主要通过对社区委员工作的了解,对我们自身能力培养的计划目标,来个锦上添花。

白龙社区成立于20xx年7月10日,成立初期,规模甚小。经过这几年政府的拨款和社区的自身发展与建设,白龙社区初成规模,形成了拥有11个居民组,8个农业组等诸多内部机构组成的庞大社区,面对如此庞大的社区,社区委员的工作内容分主要包括一下几点:

一、总的说来,就是宣传工作

宣传党的先进知识文化与党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鼓舞社区居民想党组织靠拢,对新入党成员提供指导和帮助;宣传法律,法制观念:对教育工作的宣传,以义务教育的宣传为主,白龙社区在宣传工作上,不仅仅是采用一般的宣传,如口号,横幅,板报等,白龙社区还发明了具有本地特色的山歌,把要宣传的内容融入歌词里,押韵、生动、贴切、有感染力,白龙社区在宣传方面独树一帜,打打提高了宣传工作的效率。

二、帮助吸毒人员戒除毒瘾,重新融入社区

吸毒人员是社区的特殊人群,同样需要特殊的关怀。首先是要帮助他们戒除毒瘾,对戒毒成功居民也要做好人后的复查工作。吸毒人员形象损害较为严重,称为受歧视群体,容易因为缺乏社会温暖而导致破罐子破摔,重新回到堕落和吸毒的生活,让吸毒人员重新融入社区成为工作上的难点,丙炔,必须为他们安排工作以维持生活,

三、搞好社区治安综合治理

在这方面主要是以调解矛盾为主。一个庞大的社区,人口众多,食物繁琐,家庭,邻里,村邻等矛盾都是工作的主要对象,由于双方的互不相让,小矛盾很容易引发冲突,这是旧要有人及时介入调解,这是社区委员的调节工作就是关键,社区成立以来,他们成功的调解了多起矛盾冲突事件,促进了社区的和谐与稳定。

四、搞好社会保障工作

这方面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孤寡老人、低保户、残疾人等困难群体,他们生活极为艰难,社会保险是他们唯一的生活支柱,社区委员就会在他们获得社会保障的办理手续遇到困难是提供知道与帮助。并负责的保资格的审批工作,其中,有些不达到条件的居民想申请低保并来找他们审批,这是一个工作难点,要秉公执法,又得得罪人,这就不得不涉入繁琐的沟通和劝说工作,在日常生活中,社区委员也不定期的来到他们家里帮忙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物。

五、其他

如计划生育、环保卫生等从小到大诸多事务,都是白龙社区委员们工作的重要内容。

该社区面积庞大,工作繁多复杂,但是在软硬件设施都不是很齐全的情况下他们荏苒能妥善管理好大小事务,由此可见其能力非同小可,从中我总结几种重要的,也就是他们成功的因素。

一、耐心

无论何时,面临多困难的工作,都不能失去耐心,特别是在对老人的工作上,老师一他们对年的人生经历让他们思想根深蒂固,要向劝说他们,必须得下很大的耐心,在调解,宣传等方面,耐心,都是必不可少的。

二、口才

口才,是调节与劝说的根本能力,如果没有好的口才,可能不仅没能调解矛盾冲突,更会使冲突加剧,或者使劝说对象感到反感,最终适得其反,而在宣传方面,好的口才就是一个高效的扬声器。

三、创新能力

这一能力相当有用,她可以适用于任何方面,在任何一项工作中,插入了创新元素,会使原来的工作变得更富有活力,从而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四、交际能力

作为管理者,交际网不仅要广,还要够密。对管理者的信任,是管理者实施有效管理的重要资本,也是提高管理效率的必要因素,交际网,就建立在日常队群众的关心和反复的交流。

还有学习能力,决策能力,信息能力等。

通过这次对白龙社区的时间调查,我们了解了社区管理工作的具体内容,学到了他们的工作经验,从中深刻领悟到了管理工作中的各种工作要素和能力要求的重要性。

我们在学习任务的背后,我们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与能力,通过这次考察学习,我们队自身素质与能力的培养,确立了更新的目标语要求,为此,我不得不加倍努力,给我美好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上就是我这次事件的所得。

报告人:牛雨声

社区社会调查报告 篇6

摘要:对H省30个样本社区的调查发现,由于脱离了地区实际,一些地方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加剧了基层政府的债务风险,缺乏农民的有效参与导致农民不满情绪,甚至助推 三无 农民的产生,影响了农民的生存与发展。对此,应从土地利益源头斩断地方政府强制推动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的不当激励;及时调整不切实际的新型农村社区;确立农民自愿、资金充裕、产业支撑等基本建设前提;鼓励但不强制农地规模化流转,并促进欠发达农村的新型农村社区化试点与小城镇建设的有效衔接。

从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和改善民生的角度看,农民集中居住确有其必要性,但在建设资金不足、试点政策不完善、失地农民利益补偿与社会保障机制等尚未建立的情况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并不具备全面展开的可行性。但不少地方政府出于土地利益的需要,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名义,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 以地生财 ,盲目推动拆村造城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调查显示,全国平均每六个村就有一个村在经历 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 ,其中72.3%始于20xx年及以后。从全国范围看,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已经从试点走向全面铺开阶段,建设热点已经从江苏、浙江、山东等经济发达的东部省份,转向河南、安徽、陕西等中西部省份;建设重点已经从城郊结合部、非农产业发达的农村,转向城市规划区以外的不发达农村区域;已经有相当部分的县市基本实现了农村全域社区化。但一些地方拆并村庄后,农民扩大就业问题没解决,生产生活更不便利,不少地方村庄拆并不符合农民意愿。有的地方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现象,需要高度重视。因此,需要深入研究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并研究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调查样本的选取

事实上,具备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条件的一般是城市规划区、农村劳动力绝大多数已转移到城镇和非农产业就业的发达地区,且20xx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 不提倡、不鼓励在城镇规划区外拆并村庄、建设大规模的农民集中居住区,不得强制农民搬迁和上楼居住 。因此,在实践中,地理上远离城市规划区、农民就业和收入以传统农业为主的经济欠发达农村大规模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中的问题尤为突出,应成为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调查研究的主要对象。因此,我们选择具有代表性的H省进行实地调研。H省的代表性主要体现在:第一,H省是典型的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和粮食主产区。第二,H省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力度较大,尤其是欠发达农村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的数量较多,其所表现出的问题更全面和具体。具体到H省,我们将其划分为东、西、南、北、中五大区域,每个区域按以下标准选取6个样本社区:一是社区至少部分建成且有人口入住。二是社区地理位置上不在县城规划区内,无明确规划区的需远离当前县城5公里以上(含5公里)。三是社区所在乡镇经济以传统农业为主。四是社区规划搬迁范围内的农民收入以农业为主。按以上标准选取的30个样本的概况见表1所示。

二、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基层政府债务风险不容忽视

1.基层政府直接面临公共投资债务风险。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的公共投资具有两大特点:一是投资规模大。据H省省级部门测算,一个5000人规模的农村社区,其公共投资规模在2500万元左右。30个样本社区中,有10%的社区的公共投资规模在1800万元到20xx万元之间,有80%的社区在20xx万元到2500万元之间,有10%的社区在2600万元到3300万元之间。30个社区的实际投资状况与H省省级部门测算的数字基本吻合,反映了H省的普遍状况。二是公益性强。如H省的 五通六有两集中 建设标准中,只有幼儿园、连锁超市能够通过投资形成直接利润回报,所以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即使有社会资本参与,一般也以企业或个人捐赠、赞助的方式出现。30个社区中,非政府资金在公共投资中所占比例最高仅为27%,很多社区根本没有社会资本参与。

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公共投资的两大特点决定了各级政府必然是投资的主体。但由于H省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规模较大,导致各级政府层层下沉投资压力,普遍形成 乡镇自建,省市县财政奖补,各级支农资金整合支持 的投资格局。在30个社区里,公共投资中乡镇投资超过50%的达到25个,说明乡镇政府是主要投资主体,但与主要投资主体地位不对应的是乡镇微薄的财政收入。30个社区所在的30个乡镇,20xx年财政收入最低的仅为350万元,最高的仅为1800万元,有87%的乡镇20xx年财政收入在1000万元以下;30个乡镇在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方面的投资与财政收入比率最低的是0.27:1,最高的达到4:1,其余28个社区两者比率均超过了0.3:1。公共投资数额巨大而自身财政收入微薄是H省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的突出问题,但30个乡镇的社区化建设不仅没有停滞,反而在持续进行。其原因在于公共投资的BT模式容易使人忽视潜在的债务风险。这种 借来的发展 只是带来了表面的繁荣,但埋下了巨大的债务风险,导致并不具备偿债能力的地方政府只能通过不断借债,来掩盖债务责任和风险,并通过利息计入本金而不断放大负债规模。 2.社区住宅垫资风险日益凸显。基层政府在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住宅投资方面的垫资风险,在对30个样本社区的实际调研中得到了充分的印证。截至20xx年底,只有2个社区的住宅售出率达到100%,5个社区的住宅售出率超过30%,其余23个社区均在30%以下。也就是说,样本社区住宅普遍处于零星购买状态,而因此形成的沉淀投资规模和债务隐患,较公共投资数额更为巨大。调研表明,截至20xx年底,30个社区在住宅建设方面的投资最高达1.3亿元,最低为0.8亿元,平均为1.05亿元。使基层政府难以回收社区住宅投资成本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政府住房供给与农民住房需求相差较大。从表2可以看出,30个社区主导的住房形式是多层楼房,但大多数农民喜好的住房形式是单门独院楼房。农民喜好单门独院楼房的原因在于,与农户旧宅相比并无本质区别,只是居住地点发生转移、公共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并没有改变农民的住房观念和习惯,且便于农业机械存放和家畜养殖。事实上,基层政府并非不了解农民的住宅偏好,但H省在20xx年出台的相关政策影响了基层政府的住宅供给决策。20xx年,H省出台的《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标准》提出, 新型农村社区多层和高层住宅占总住宅的比例宜结合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给予适当考虑。 这虽然是为了实现节约用地的目标,但在实际执行中推动了 原则上不建三层以下低层住宅 局面的形成,结果严重影响了农民购房和入住社区的积极性,给基层政府带来的投资浪费和债务隐患问题日益凸显。

第二,相对于农民购买力水平来说社区住宅价格偏高。30个乡镇全部宣称,以 成本价 面向农民出售住宅。但普遍的事实是,多数乡镇出于缓和自身财政压力的需要,将公共投资成本和开发商的合理利润都摊入了住宅成本中,使其实质上成为商品房开发,导致住宅价格相对于农民购买力偏高的局面。在30个社区中,住宅均价最低的社区是900元/平方米,住宅均价最高的社区是1700元/平方米,30个社区的住宅整体均价是1250元/平方米。按四口之家购买120平方米的小三房、均价1250元/平方米测算,毛坯房的总价基本在15万元左右。而H省20xx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人为7524,94元,农村家庭平均人口4.08人,社区房价是农村家庭年均收入的5倍以上。且需要说明的是,30个样本社区均属欠发达农村,其农民人均纯收入在H省平均水平以下,所以社区房价与农户的购买力差距更大。同时,30个社区中能够贷款的社区仅为6个,且这6个社区的贷款额度每户均未超过3万元;其余24个社区都规定在特定时问内分次缴清,时限一般为1年。这导致不仅大多数农民无力购买社区住宅,而且也无法借助金融杠杆来提高购买力。在购买力和购买意愿均不足的状况下,社区住宅出售率低便是必然的结果,而这将给基层政府带来巨大的债务风险。

(二)缺乏农民的有效参与

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的最大也是最终受益者应是农民,但不少地方却呈现 政府热、农民冷 的现象,甚至个别地方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现象。有媒体报道,个别地方甚至通过停水、停电、阻断交通等手段,强制进行 株连式拆迁 和 突击式拆迁 。这种不征求农民意见、不尊重农民意愿的强制行为,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社会稳定。20xx年国土资源部召开专题会议部署专项检查工作,重点查处借增减挂钩试点强迫农民 上楼 等行为。20xx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 不得强制农民搬迁和上楼居住。 中央和相关部门的政策与行动一方面说明国家对于 农民被上楼 问题非常关注,另一方面也说明该问题已较为严重。对于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缺乏农民的有效参与问题,结合对30个样本社区的调研,可从两个方面进行深入剖析。

第一,旧宅补偿偏低引发农民不满。在30个样本社区中,仅有1个社区允许农民购买社区住房不需上缴旧有宅基地,该政策具体规定是 政府免费拆迁复垦旧宅;旧宅复耕后归原有农户永久使用 ;其余29个社区均要求 买新缴旧 ,即购买社区住房 需无条件上缴旧有宅基地并自行拆除旧房 ,其中24个社区要求上缴给原有村集体,5个社区要求上缴给乡镇政府。在要求无偿上缴旧宅基地的29个社区中,有23个社区规定可以在购买社区新房时享受补贴,补贴额度在1万元到2.5万元之间,这实质是对农民退出旧宅基地与拆除旧房的有条件补偿,但其对农民旧宅补偿明显偏低且附加强制性条件,而另外6个社区甚至不予补偿。这实质上造成了对农民利益的侵害,因而导致农民对于人住社区普遍持消极甚至抵制态度。

(三)农民生存与发展遭遇困境

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一般都伴随着农地的规模化流转。在30个样本社区中,有28个社区实现了农地的规模化流转。当农民集中居住、土地集中流转之后,农民的生存与发展等民生问题便更加凸显。调查表明,土地流转未能有效促进农民就业和收入增加,农民的生存与发展遭遇困境。第一,多数土地集中流转并没有增加农民收入。实施土地规模化流转的28个社区,其土地流转政策基本一致,土地流转的时间最低为20xx年,最高为20xx年,一般为20xx年;农民获取一般状况下农作物(H省普遍以小麦作为参照物)种植的固定收益,即约定的亩产小麦斤数乘以当年国家小麦保护性收购价,标准最低的社区按每年每亩600斤计算,标准最高的社区按每年每亩1000斤计算。以20xx年国家小麦保护性收购价格1.12元/斤计算,这28个社区的农民每亩土地年流转收益在672元~1120元之间。但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是涉及国计民生的战略性商品,粮食价格基本保持稳定,再刨除物价上涨因素,这意味着以此计算的土地流转收益并不合理。微薄而且相对固定的土地流转收益与不断攀升的物价水平相比,农民的实际净收益往往是不增反降,说明多数土地集中流转未能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第二,多数土地集中流转并未给农民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地方政府大多宣称通过农地规模化流转可以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使农民 既拿地租又拿工资 。但这其实是地方政府有意混淆农业产业化与农地流转的区别。农地规模化流转只是作为催化剂,为农业产业化提供一个契机和可能,但并不一定就能形成农业产业化发展。事实上,这28个社区中有27个社区是把土地大量承包给种粮大户或者蔬菜、果树种植大户,而这些大户进行的农业生产虽可算作家庭农场,但并没有大量吸收农民就业,因为当前农业 从种到收 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即使存在少量的人工劳动,依靠承包户家庭成员或短期临时雇工也可完成。种粮大户或者蔬菜、果树种植大户的经营行为,只是生产规模的适当扩大,并不能称之为严格意义上的农业产业化,所以并不能带来稳定的就业岗位。调研中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并吸收大量人员就业的只有1个社区,该社区将土地规模化流转给大型面粉加工企业,依靠该企业形成了小麦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条,从而带动了大量社区居民就业。

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中最难解决的就是农民的就业问题即生存和发展问题。虽然农业产业化发展可以形成产业支撑,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并不能一蹴而就,所以很多地区将带动就业的主要着力点都放在吸引二、三产业投资方面。由于县城普遍设立了经济开发区、产业集聚区,依靠优越的区位和优惠政策承接了很多工业投资,所以新型农村社区依靠第二产业形成产业支撑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在吸引第三产业带动就业方面,由于人口规模小、消费能力弱,新型农村社区也并没有足够的优势。但30个样本社区几乎全部宣称 形成了产业支撑 。对此,我们把这些所谓的 产业支撑 归为二类:一是紧邻乡镇街区的社区宣称以 商贸物流业 为支撑,理由是乡镇街区商业相对发达。二是完全不靠乡镇街区的社区宣称以 现代农业 或 农业产业化 为支撑,理由是农地已经实现了规模化流转。但深入调研发现,这两个理由都不成立。农民搬入镇区附近的社区居住,并不代表已在镇区 商贸物流业 就业;农地规模化流转也不代表农业产业化已经实现,更何谈农民因此获得了就业岗位。30个样本社区中只有1个社区依靠现代面粉加工企业形成了农业产业化支撑,其他29个社区本质上都是基础设施发生变化的农村居住区,农民并没有实现市民化,就业机会并没有增加,甚至很多农民丧失了从事传统农业的生存手段,导致一个既有别于农民又不同于市民的边缘群体的出现。如果政府不能及时解决稳定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这些农民甚至将遭遇生存危机。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在欠发达农村强制推进新农村社区化建设,是超越其经济承受能力和生产力发展阶段,以牺牲农民利益降低建设成本,以高息借债或透支未来财政等方式来换得当前发展。冒进的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不仅加剧了基层政府的债务风险,而且导致 三无 农民的产生,增加了农村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但值得庆幸的是,这种冒进的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尚处于个别地区的试点阶段,尚未形成系统性风险。因此,应当对这些已出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及时纠正,避免问题的进一步扩散和激化。

由于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地方政府脱离实际强制推动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所以纠正的关键在于约束和控制地方政府的行为,并通过政策法规未解决。具体包括:第一,优化和严格落实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 ,避免使之成为地方政府在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中谋求土地利益的工具,从利益源头上斩断地方政府强制推动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的不当激励。第二,严格落实20xx年中央1号文件 不提倡、不鼓励在城镇规划区外拆并村庄、建设大规模的农民集中居住区,不得强制农民搬迁和上楼居住 的规定。各地应及时调整不切实际的新型农村社区化规划,严格限制乃至暂时停止欠发达农村的新型社区化建设。第三,以农民自愿、资金充裕和产业支撑作为新型农村社区化试点启动的前提。第四,鼓励但不强制农地规模化流转。第五,应加强欠发达农村的新型农村社区化试点与小城镇建设的有效衔接,新型农村社区选址最好紧邻镇区,使之与小城镇形成一种相生相长的关系。

社区社会调查报告 篇7

关于社区近两年消费情况变化的调查

学校名称:大连广播电视大学 年 级:20xx秋

专 业:行政管理(专)二班 学 号:112120xx51664 报告作者:宫丽妮 指导教师:霍虹

工作完成日期:20xx-05-08

大连红旗街道所属社区消费状况调查报告

——社区居民购买力调查

调查时间:20xx年5月4日

调查对象(范围):居住在本区域范围内的有消费能力家庭 调查方式:街头随机拦截调查

调查内容:两年内本区域内居民消费状况的对比 小组成员:组长:宫丽妮 组员:曲扬

小组成员工作分工:曲扬负责马兰广场至魏台桥的红旗东路沿线社区居民进行调查,宫丽妮负责对魏台桥至西山水库车站的红旗中路沿线社区居民进行调查;调查方案由组长宫丽妮撰写,调查数据整理由曲扬负责,调查结果分析由小组全体成员负责。 报告提交:本报告一式两份,小组成员两人各执一份。

调查报告细则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我们进行社会实践性学习、接触社会、认识和了解社会、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学习活动。为了更好的了解社区居民的基本生活状况,特别是在CPI不断上涨的环境下社区居民的购买力,特设立该调查题目,并加以实践。

二、活动的具体目标

1、 在活动中学会用客观的的态度关注自己的生活,关注身边的事;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客观存在的原因以及趋势,做一个关注社会、负有责任的人。

2、 通过调查、采访,知道社区的有关知识,并锻炼调查题目的设置以及关注细节的能力,培养积极思考的习惯。

3、 进一步学会社会实践调查的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撰写社区调查报告。

4、 通过沟通能力的提高,学会交往与合作,培养动手、创新等多方面的能力。

三、活动的实施

整个主题活动分三阶段实施:

1、活动准备;

2、走入社区,实地调查;

3、了解社区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交流调查结果; 4、活动的结果与评价。

1.1 活动准备

A、概念理解:了解什么是社区

什么是社区?“社”是指相互有联系、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人群,“区”是指一定的地域范围。所以,“社区”可以说是相互有联系、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人群共同居住的一定的区域。

一个社区至少包括以下特征:有一定的地理区域;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之间有共同的意识和利益,并有着较密切的社会交往。一个村落、一条街道、一个县、一个市,都是规模不等的社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提及的社区往往是与个人的生活关系最密切的、有直接关系的较小型的社区,如农村的村或乡、城市的住宅小区。 社区无论大小,都有居民居住,通常还饮食若干个 社会组织或单位。 在我国农村,设有村委会等组织,有的村还兴办若干个乡镇企业。在城市,一条街道上往往就分布着党政机关、企业、学校、商店、医院等各种社会组织或单位。一个乡、县或较大的城市包括的社会组织和单位就更多了。

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是集中在社区里进行的。社区里的人们通过共同生活、共同劳动而相互熟悉,形成共同的社区意识。社区意识就是人们对所在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参与感。在小型居住社区里,人们还会形成相互帮助、相互照应的亲密情感联系。

以我们住的社区为例,该区域包括大连市马兰广场到西山水库范围内的典型区域,该区域包括学校、机关、医院、商业、银行、邮局、工厂、公园、通讯服务部门、公安、消防等基础设施,基本上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社区。此次调查范围将选取该区域内的各类居民作为调查样本,进行相关的数据统计及分析工作。

B、根据居民住址确定调查的地点和内容,设计调查表(见附件)。

调查地点:马兰广场至西山水库沿街主要人流集散地,比如车站、商场、市场等。 调查人群:考虑到本次调查目的是针对消费状况的调查,选取已婚无子青年、已婚有子青年、离退休老年人等三种有收入有支付能力的人群作为调查对象。

样本数量:以上三种人群,每种选取20人(家庭)作为调查样本。

调 查 项 目

调查项目主要涉及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四个基本方面来进行。

调 查 内 容

本次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到医疗、教育、服装、食品、交通、通讯、娱乐等方面的消费状况。

1.2 走入社区,实地调查(形成调查总结)

调 查 总 结

根据调查的数据,进行样本分析,我们获得如下印象:

1、 老年群体中,消费状况发生的改变为:在交通、娱乐、通讯等的消费内容上,并没有发

生明显的变化,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基本生活开销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而在去大型商场购物的方面,却减少了一些,主要是减少了冲动购物的机会,这说明在这方面开销上,已经开始注意节省了。值得注意的是,在日常疾病的处理上,很大程度上选择了诊所和自购药品,减少了去大医院看病的次数,这说明医疗成本以及物价上涨对这部分人群的就医行为影响还是挺大的,他们希望能够尽量节省开销。

2、 年轻家庭中暂时还没有孩子的,消费状况变化为:大型商场购物的次数稍显增多,主副

食的采购也开始倾向于大型商场或大型农贸市场,他们已经开始在乎生活的品位以及食品安全。然而其中有一部分人的选择却逐渐的放弃了大型商场的主副食产品,进而选择了农贸市场,他们认为农贸市场里边都是靠回头客赚钱的,食品质量应该更可靠。从数据上看,在食品消费方面总体趋势还是更多的人开始偏向于大型商场。而在娱乐以及旅游等消费方面,这部分人群的开销比较往年要增加了很多,特别是旅游,这部分人有一定的支付能力,在能够满足生活基本开销的情况下,更多的选择了旅游消费。在日常疾病方面,这部分人群比往年更加注重于大型医院。所有数据来看,这部分人群由于没有太大的家庭负担,在收入增加的情况下,各方面倾向于品牌化、层次化消费。需要补充的是,与其他年轻人一样,网络购物也越来越成为主要消费的一种方式,但是这部分人更多的是消费,而不是省钱。这在调查表里没有反映出来,只能在随机访谈时感觉到。 3、 年轻家庭中有孩子的,较前两年相比,消费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型商场购物的次数

明显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农贸市场或者早市,在访谈中发现,采购内容上却不一样,大型商场以及网购主要是孩子用的东西,农贸市场采购的主要是大人用的以及生活必需品,如主副食等,这些由于孩子带来的生活成本增加导致。娱乐消费也倾向于减少。在通讯以及交通等方面,较之以前有了大幅增加,打车的次数明显增多。在子女教育问题上,已经越来越理智,更多的人不再追求“高起点”“神童”教育诉求上,开始选择了正常的国家教育大纲规定的教育内容,并适当选择一些特长班,孩子比以前减负了不少。

1.3 社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综上所述:由于物价上涨带来的生活成本的增加,以及有收入群体的工资上涨,不同的人群选择的消费模式发生了不同的改变,归根结底,居民的消费已经越来越理性,能够有意识的进行理财活动,能够有理性的分析市场现象,并规划出适合于自己的消费模式。而总体上的CPI上涨带来的负面效应是显而易见的,居民们已经开始控制各项开销,感觉生活质量较之前两年有所下降,他们都希望能够通过消费方式的调整来尽量保持一定的生活质量。

1.4活动的结果与评价

经过本次活动的体验,基本达到了本次社会实践的目的,确确实实的了解了社区的概念以及社区生活的诸多方面,在实际上提高了沟通能力以及活动策划和执行的能力。毫不否认,这次活动确实存在着策划不精细、经验不够全、准备不够充分、数据分析不太科学等缺陷,但是毫无疑问的是,这次经历为我们以后的活动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附件:调查活动中使用的表格

一、调查表(表样):

红旗街道社区消费状况调查表

参与人: 分类:已婚有子 □ 已婚暂无子 □ 老人 □

二、数据整合(表样):

社区社会调查报告 篇8

一、调查背景与意义

社区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综合基础的群众基础机构。他为我们居住在一个固定区域的居民群体范围内的居民,起着一种媒介桥梁作用。在为我们广大居民群众做着一些日常生活中所需与社会团体旋节沟通连贯的作用。是我们信任的一个基础机构,与居民群众生活有着息息相关的关联基层组织。在这样的环境里人们都在互相影响。ZUI近国家提出的“两型”社区也为了做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对于这个我们早有所闻,作为社区的一员我们应该为此出一份力。然后对于现在的社区环境也要有一定的了解,给政府提供一些资料,让其着手解决社区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虽然20xx年上半年长沙在全国文明城市评比中名列前茅,但是长沙社区环境中仍存在着很多不良问题。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加注意卫生环境问题,但是在无意中却更多地使环境污染、破坏、资源浪费,这样的环境形势是相当严重的。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节约型社区。社区居民节能节水、树立绿色消费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为了更好的做到“两型”社区,为了广大社区居民能自觉参与到环保行列中,暑假期间我特别对长沙市雨花区的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不同文化程度居民之间以及同文化程度不同生活环境的居民之间的环保行为,环保意识以及获取环保知识等方面的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建设“两型”社区提供良好依据。

二、调查设计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本次调查主要以长沙市雨花区三个社区(德馨园社区、湖橡社区、向阳社区)的居民为主,对象涉及学生、工人、知识分子、企业管理人员、个体户等多个职位,其中各个社区主要是在家度晚年的老人。共发问100卷份,回收97份,有效问卷97份,无效问卷3份。

2.

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节约和低碳、回收利用、对环保的态度,共23题。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三个社区每个社区16份问卷。针对不同文化程度、年龄等群体采取的调查模式也不一样:(1)不识字的社区居民(主要是老人):调查员直接访谈,由调查员根据被调查者的回答代填问卷。(2)识字社区居民:采用一对一调查,个人现场填写问卷,现场收回。

(二)调查内容

内容中包括个人基本信息、节约和低碳、回收利用、对环保的态度。个人基本信息中没有提及到姓名,证件号码等敏感性问题,只有简单的性别和学历两点,所以个人信息是不会对个人造成任何影响的。节约低碳以及回收利用主要是问,是否有节能节水、不浪费资源等相关问题。对环保的态度主要是问一些获取环保知识的途径还有一些保护环境的个人看法及一些环保知识等问题。此问卷的内容不会影响个人,进过前期的访谈,社区中出现的不足都整合成简单易懂的问题。而且在社区层面的问题基本上可以从问卷中看出来。在题量上来说也是恰到好处,不会太多,被调查者不会因为题量多少而不予填写。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在此次调查中我们主要收集了居民的环保态度,以下是社区居民环保态度情况,

我们可以看出在环保态度上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集体的环保中有很大一部分人不愿意出力保护环境,比如有人破坏环境时在86人中有31人觉得无所谓,举报的人只有10个,观望的有13个,积极制止的有32个。无所谓的加上观望的有44个,在其中占到52%

的比例,这个数据是不可小视的。

分析: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人们对环保还不是很在意,有一部分人可能觉得环保跟自己没有关系,同时有一些被调查者觉得环保是非常重要的,也有意向了解更多的关于环保的各种知识。这表明政府或相关部门在环保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上做的还不够,主要是宣传力度不够,缺乏管理。导致社区居民的环保态度还不强,或者说还有其他原因影响了环保意识。同时在环程中我们不能对任何人任何事都强制他人去完成,然而我们只能是加强个人的环保意识,让其自觉环保,所以对于环保态度是应该加强并告知其环保重要性,那样才有效做到环保。

当然这仅仅是环保态度一块的内容,在这次的调查结果里可以看出还有一些环程中的不良环保行为,节约低碳,回收利用等等的内容都有类似情况。

(二)在调查节约低碳、回收利用的过程中我们也了解到,由于现在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有一些人在无意中就对环境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在无意中也浪费了资源,以下是节约低碳以及回收利用的分析,

可以看出在节约层面人们做的还不够好。如,同家人外出吃饭,剩下的饭菜打包情况中来看,有21人直接丢弃,有40人觉得份量多就打包回家,有25人不管份量就直接打包回家,直接丢弃占24%,看份量多少打包回家的占47%,这个数据还是不错的。同时我们可以从表二中看到回收利用中居民似乎做的很不好,如,处理废物时,是否有分类的习惯时,有的只有25人,没有的有40人,视情况分类的有21人,其中没有分类的占46%。

分析:根据以上说明,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居民认为现在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没有必要进行垃圾分类,即使将废弃电池、垃圾分类处理好,也不知道哪里可以回收,觉得这样也是多此一举啊,还不如直接扔到垃圾桶,有些人认为现在科技也越来越发达何必苦了自己呢。

(三)在调查中发现,不同文化程度的居民对环保行为也有很大的区别,主要是一些涉及到比较书面,不是日常的一些环保行为,比如对燃放烟花鞭炮的态度,

可以看出,文化程度越高对烟花鞭炮的了解越高,知道烟花鞭炮中含有很多的破坏坏境的有害物质,而文化程度低一些的人就不会想到这些问题,因为不了解烟花鞭炮。从表三中完全可以看出文化程度的高低对环保行为的影响还是很深的。

四、讨论与建议

(一)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长沙市雨花区社区居民的环保行为总体水平还是不高,一方面说明居民关注环保的主动性不够,积极性不高,还有一方面说明在宣传环保知识工作上还不够到位。

首先,了解到社区居民获得环保知识的途径很有限,主要通过电视,报刊,杂志等,说明社区居民之间很少交流关于环保的话题,然而在一个小区内主要是人们互相影响的,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尤其是在家的妇女们。

其次,在回收利用中,由于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状况也越来越好,有些不用的东西就没有必要留着,这也是很多人的想法,当然在老一辈的人来说,还是会回收,但是没有做到利用,主要是新的东西都有一大推,就没有必要用旧的了。就算;垃圾分类处理好了,之后也不知道放哪里去的问题出现。

ZUI后,我也都知道文化程度对环保的重要性,但是现在我们能做的似乎也只有大力宣传环保,对于文化程度低一些的居民还是有一定帮助的。

(二)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为提高社区居民环保意识,现提出以下对策:

首先在宣传工作上应该加大力度,针对不同的人群,采取不同的宣传教育手段,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居民的教育程度和自身素质。让居民自己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积极投身于环保中。建议相关部门借助各种工具进行宣传,特别是发动大众传媒,人们互相影响。

其次,普及垃圾分类处理,可以回收的就回收,不能的就分类处理好,同时保证分类处理好了有地方回收,垃圾桶也要分好类,设施要跟上。大力宣传“节约是美德”这一作风。

总之宣传工作是一定要做好的,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居民的环保责任感和参与意识,转变其环保观念,使其环保意识不断提高。建议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制定强有力的环保法规和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处罚措施,约束居民的不良行为。ZUI后达到环保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