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信息化建设方案(优秀6篇)

发布时间:

XX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篇1

XX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2011—2012)

根据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和区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结合项目实施和我县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实现我县教育现代化为目标。按照统筹规划,需求推动,稳步实施,提高质量为方针。落实教育部提出的?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跃式发展构建全新的现代教育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为加快我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二、教育信息化实施目标

经过三年的努力,我校要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建成以远程教育网络资源管理中心为核心的教育城域网,实现资源共享;培养一批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师资队伍;完善设备配置。全面提高我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和质量。

(一)普及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1)、按要求普及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

学校按课程要求开设信息技术课。

(2)、人机比目标

2012年,学校机生比例达到1:9;为了更好地完成信息技术教育和学科教学的整合,大力提倡多媒体教室的建设。这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必要条件,也(转载于:小学信息化实施方案)是?校校通?工程中的建设重点。要求学校要建设两个班班通教室。多媒体教室基本上能够实现电化教室、微机室的功能,因此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原有的部分机房进行改造,使多媒体教室建设工作达到规定要求。

(二)实现中小学"校校通"工程的目标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基本实现‘校校通’工程的目标?要求,到2014年底学校全部实现班班通。使我校基本实现网上学习、教研、培训办公、视频点播和视频会议、远程教育等功能,营造最佳网络环境。

(三)组建学校教育资源库

教育资源建设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在充分利用已有的教育资源的同时,要以中心学校网络管理中心为核心组建马站小学教育资源库。通过引进和自主开发相结合的途径,建设高质量、高水平的课件和软件,丰富教育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加强资源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服务于学校的质量,满足教育教学需求。

(四)教育信息化的师资队伍建设

利用3-5年左右时间建立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的不同层次的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教师队伍和管理人才。

根据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要求,学校要有一名专任教师和计算机网络管理维护人员,并根据班数及课时配备足够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师。

到2012年底前,完成对所有符合年龄要求的(男50周岁,女45周岁以下)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专业课教师的业务培训。信息技术专业课教师的培训内容为计算

机基础知识、课件制作、网页设计、网络管理、维护及应用等。

(五)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充分利用国家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建立并完善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体系,扩大教育资源,拓展学习空间,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培训教师,扩大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切实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统筹规划,规范管理

实现教育信息化,是一项重要的战略目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适应21世纪的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和劳动者,就必须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广泛应用当代信息技术最新成果。各学校要广泛宣传,使广大教育工作者真正认识到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重大意义,增强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县教育信息化建设要按照教育管理体制实行统一规划、分级管理、分类指导。为加强领导,教育局成马站小学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和管理全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形成全校教育信息化的组织管理体系。一把手要亲自抓,全面组织和协调各方面工作。学校要把此项工作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纳入工作日程,给予高度重视,并纳入督导评估范围,积极推进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要把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与本地布局调整、薄弱 www.baihua wen. 学校改造和各信息技术实验校建设等统筹安排,既体现超前性,又要注重可行性。要根据规划目标,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确保全县信息化教育规划的落实。

小学信息化建设技术含量高,发展快,投入大,要强化对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指导与管理。在建设和发展中,要按照国家和区的有关规定,制定管理制度和规范标准等。杜绝建设和管理中的漏洞。

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要克服单纯技术倾向,主动占领网络阵地,以网络和网校为载体,不断丰富网络资源内容,增强吸引力和生动性;要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在现代信息网络环境下良好的价值观、道德观、法律意识和时代精神。同时,要根据部门职责范围,严查严防,堵塞漏洞,发现违规行为和内容,要依法严肃查处。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质

建设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师资队伍,是推进全校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证。要将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技术培训作为实施中小学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要制定培训计划,在抓好信息技术教育专任教师培训的同时,要对全校所有适龄教师进行培训,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积极开展网上教师培训等活动。积极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专职教师的岗位培训,采取多种措施实现专职教师本专业学历化,逐步实行专职教师持证上岗制度。2012年,完成一轮全体适龄小学教师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培训。要将教师计算机等级证书和信息技术教学能力与水平作为评选特级、各类优秀教师、评聘教师职务、职务晋升的必备条件。

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要坚持骨干培养和普遍提高相结合,支持学用结合,注重实效,采取多形式、多渠道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水平。

(三)加强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提高使用效益

要高度重视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建设。要统筹规划、分工合作、鼓励竞争、

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开发和浪费。在建设资源库过程中要以媒体素材和网络课程为主要内容,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在信息化建设中要安排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建设。

要坚持软硬件建设并重、教学与应用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对旧设备的改造与升级工作,合理配置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加快信息技术与各类课程的整合,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课堂,促进教学改革。

要运用市场机制,采用引进与开发相结合的办法,主要可通过以下形式,搞好教育资源建设:

1、组织最优秀的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提供教学资源,完善各学科资源库:包括教学素材库、课件教案,各种类型和水平的试题、复习指导等。

2、引进国内外高水平、高质量有实用价值的优秀教学软件和课件。

3、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弥补我县资源贫乏的局面。

4、通过宽带网实现校际间教育资源的交流。

(四)以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资金

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原则。在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中,还可以采取银行贷款、社会捐赠、单位自筹、适当收费等办法多渠道筹措资金。要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要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以取得社会各方面、包括学生家长对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大力支持与合作。

在教育信息化软硬件建设中,要坚持公平、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逐步建立成本分担的有偿使用机制,提高自我发展能力,走良性发展道路。严格执行收取计算机上机费专款专用规定,任何个人不得挪用,要帐目清楚、使用合理、随时待查。要加大对所筹经费使用的监管力度,努力提高投入资金的效益。

实验小学教育信息化实施方案 篇2

沁阳市实验小学教育信息化

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快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推动教育现代化,

切实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提高教学和管理的质量与水平,根据《焦作市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沁阳市教育局2014年工作要点》(沁教文?2014?1号)和《2014年实验小学工作思路》,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教育信息化应用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1、构建学校“三通两平台”(实现宽带网络班班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人人通、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营造数字化学习环境,共享优质资源,建设智慧教育。

2、实现“四个一”教学模式与教育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全体教师人人能上“四个一”教学模式与教育信息化的深度融合的达标课,推出50节精品课。

3、教育管理在线平台应用常态化。

4、提高校园电视台节目质量,每周更新一期节目,成为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亮点。

5、学校网站能正常访问,定期更新,成为学校对外宣传的主阵地。

二、具体措施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建立FTP服务器(校级资源库),班班通同年级、同学科及跨年级资源共享。

2、实现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

3、装修校园电视台,提高录播质量。

4、对网站进行升级改造,添加手机客户端功能,增加《实小风景线》电子版和《网络咨询》两个板块。

(二)推进“四个一”教学模式与教育信息化的深度融合

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四个一”教学模式与教育信息化深度融合的探讨,人人能上“四个一”教学模式与教育信息化深度融合的达标课,推出50节精品课。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在市信息中心和教研室的指导下,通过骨干教师赛课,语数外各推出1至2节精品课,作为样板课,在全校进行推广。2、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作用,组建学校“四个一”教学模式与教育信息化深度融合专家指导组,对全校教师分学科进行培训,指导教师如何将微课程运用到教学过程中。3、全员进行赛课,教师人人能上“四个一”教学模式与教育信息化的深度融合的精品课。4、将ppt课件、微课应用和英语网络教材的使用作为学校赛课的重要评价标准,教师上课能够正确使用班班通设备,凡是上课时不能正确运用教育信息化技术提高课堂效率的,不能评为达标课。5、每学期至少开展两次微课制作大赛,并将优秀作品在网站、微信等平台上进行展示。

(三)大力建设学校资源库及平台

建设一个资源充足、种类齐全,使用方便的样本资源库,鼓励师生积极参加现代教育技术创新和师生信息化成果展示。1、用好学校数字化图书馆。师生人人会登陆学校数字化图书馆,师生能够在线阅读,在线交流。2、开展班级资源库评选活动。分优秀、合格和差三个等级,并在晨会上进行优秀班级资源库命名,实行

动态管理,每两周评选一次。3、征集2013年以来教育教学优秀资源活动,充实学校资源库。4、建立实验小学微信平台,人人参加微信,教师每周在微信上最少进行一次教育教学交流。5、开展学生网页制作大赛,筛选优秀学生网页作品在学校网站展示。

(四)全面推进教育管理在线的运用

1、规范公文流转。上级和学校文件、通知等必须在教育管理在线上进行运转。2、撰写教学反思。教师和行管人员坚持每天写好教学反思、工作日志。3、每学期最少开展两次教育管理在线平台优秀日志、教育反思评选活动。4、每学期开展一次信息化优秀科室评选活动。5、优秀微课作品在教育管理在线平台展示。

(五)提高校园电视台办台质量

1、结合学校中心工作,每周确定一个主题,根据主题制作节目,实现周周有节目。2、在教育台指导下,增加师生DV校园、才艺秀和感动实小人物事迹展等版块,提高师生参与校园电视台的兴趣,丰富师生的课余生活。3、邀请知名节目主持人到校与家长、师生代表参与校园电视台节目制作,提高校园电视台办台质量和影响力。4、围绕重大节日,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5、坚持每月将好的节目和新闻线索向市级以上新闻媒体推荐,提高学校知名度。6、每周将校园电视台节目链接到学校网站上,并在班会时间组织全体教师观看,提高师生参与校园电视台节目制作的积极性。

(六)创焦作一流校园网站

建成集学校管理、信息发布、资源共享、网络教研、互动交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信息化应用的综合平台。1、对学校网站进行升级改造。美化学校网页,在现有版块的基础上,增加《实小

风景线》电子版块和师生各类信息运用(网页制作)版块。2、增加手机客户端,实现手机快速浏览。3、实现教育管理在线平台与学校网站链接,所有教师撰写教学反思或行管撰写工作日志时,必须通过学校网站进行登陆。4、规范网站管理,定期更新网站内容,严格网站工作审批程序,建立科室信息员工作制度,重要活动、新闻时效性强的工作要当天活动、当天更新。5、每周确定一个主题,选择优秀微视频在学校网站上展示。

三、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成立实验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2、统筹协调,密切配合。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做好相关工作,形成工作合力。信息中心要对加强对教师信息化应用培训,确保教师熟练掌握各项教育信息化手段。各处室每周至少向信息中心上报五条信息。

3、加强监督,严格考核。成立信息工作专项督导组,由办公室和信息中心参与,对各科室工作任务进行督导,对在规定时间内完不成任务的科室或责任人进行责任问效。

附件:沁阳市实验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

沁阳市实验小学

2014年2月22日

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方案 篇3

在项目实施前,项目小组必须通过周密的讨论与沟通,达成共识,共同制定明确的项目目标、实施前提条件和实施计划,为后期的实施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在实施过程中,项目目标、实施前提条件和实施计划的不确定性将直接导致项目进度延迟、实施成本增加等不良后果。

通过对学院信息化现状的了解以及一年来的学习及调研,并通过月份的学院数字化校园建设研讨会的召开,学院已经逐渐清晰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标及内容,也对数字化校园的核心工作有了明确的认识,应该说学院数字化校园建设己经准备的比较充足了。

教育与培训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成功一方面是前期方案的设计的先进性及完善性、领导层的重视以及组织建立的完善性还有很重要的一方面是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的连续性和持续性,这就必须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及后续工作中要加重信息化教育和培训工作,为了做到这点,需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重视。

督促项目承建公司针对学院的需求制定培训方案并严格考核执行。

数字化校园建设小组根据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进度及师生信息化使用水平。保证在项目期间系统教育和培训能在适当的时间有规划的进行。

为了今后管理及运行维护的持续性,还要充实技术力量进行专业资格的培训如网络、数据库等方面的培训。

流程优化:

信息化通常意味着组织的变化,人们对变化有一种内在抵触性。这从前期调研及学习中,很多院校建设者都深刻认识到的问题,从实在话,这也是本人最没底的地方,这是因为一方面学院是一所老学院,很多观念及人际关系并不是很好改变的,还有一点本人的工作方式方法还有待改进,有些时候已经造成了有关部门的抵触情绪,这都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努力改进。但最重要的一点,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的态度对待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给学院管理带来的冲击,以实事求是的办事精神努力保证信息化建设带来的变化和学院日常管理的变化正常过渡。

质量保证计划

为了保证学院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成功,在前期调研及学习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兄弟院校系统实施经验,贯彻一套完整的质量保证计划是必不可少的。这需要在数字化校园实施过程中不断加以总结补充及完善。

总体建设框架

数字校园搭建首要是在现有“IT基础设施层”基础上,通过对“业务应用”的数据整合,实现数字校园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交换。并且支撑数字校园对信息整合基础上的应用整合与开发,实现WEB门户、短信、邮件等方式的数字校园信息的“综合服务展现”。

实施步骤

数字校园建设以及对信息系统进行整合涉及到学院各部门,所以必须遵循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稳固成果,逐步推进。实行“一把手”工程(领导高度重视)、建立实施机构,由信息管理中心落实具体工作,各部门参与配合,分阶段完成以下工作内容:

第一步:建立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小组

由学院领导协调组成数字化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各部门参与。

第二步:需求分析收集整理

由工作小组负责与各业务部门之间的需求沟通工作,对需求进行整理以适合我院建设,为平台建设与整合、业务系统建设提供依据。

第三步:选择技术方案和集成商

由信息化建设工作小组对建设需求与方案进行初步设计,请厂家进行技术交流与产品演示,对已实施数字化校园高校进行考察、论证,选择最优的技术方案与实施方案,确定合作集成商。

第五步:数字校园建设工作后试运行及验收

项目试运行正常,并对使用部门及职员进行业务培训,并完成验收。

数字化校园分步建设内容比例分析:基础数据平台的整合为突破困境的第一步:在这一阶段,需要设计一个统一数据库(包括共享数据库)架构,并且统一全校信息标准,建立共享数据中心。在国家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信息标准。制定信息标准时要保证全校信息编码的一致性、兼容性和开放性,各业务系统之间没有冗余的业务数据。数据只能有唯一的维护者(谁生产,谁维护)。

第二步是完成通用数据交换工具这个关键工程:以学校为主与各在用系统的开发商联合,开发通用数据交换工具。通用数据交换工具必备的功能有:支持数据中心和各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实时交换方式和延时交换方式;支持不同类型、不同版本数据库的数据实时交换方式和延时交换方式。

第三步是数据集中之后,需要实现将电子校务系统管理平台、教务管理信息平台和图书信息资料平台等都集中整合在一个“教育信息化平台”中,实现数据共享和统一门户认证。

培训与推广措施

信息化建设成效的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系统的使用价值——多少人真正经常使用。所以为保证很好的使用效果,推广是信息资源综合服务平台建设阶段的重要环节。在项目推广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学校的组织能力,结合承建厂商的推广经验,有策略、有计划的策划培训、推广活动,调动师生的主动积极性。

我们的建设推广思路是:

1、分阶段实施

先实施重点系统重点模块,再逐步深化推广。项目的实施统筹考虑,首先根据学校业务开展的时间性要求,完成学校最急需、最重要的应用,根据学校现行业务运作周期的规律,确定实施的时间,同时考虑应用实施的各种内部、外部因素,制定分阶段实施计划加以实施。

2、分片负责 ,包干指导 。

有效的管理与指导是做好工作的保证。 我区把创建学校按照区域分成两片,电教中心成员根据责任区域,分片指导督查。

主要是对照创建的 44 项指标进行核查, 负责解决技术问题。

3、及时通报 ,定期反馈 。

及时而公开的情况通报是一种最有效的反馈, 此举能有效增强责任人的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 使各学校的一把。

2、规范化的培训

高质量的培训过程是系统很好使用的保证,在实施过程中,针对信息化建设不同人群制定不同的培训课程,保证培训的效果,让系统管理人员、学生、教师、校领导都能熟练掌握系统的使用方法。

3、运行保证和服务体系建设

随着新建系统的大范围使用,在建设中需不断完善数字化校园的运维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从行政管理上、组织上对信息化建设的成果提供保障。而作为系统运行的保障,系统的安全体系的建设是数字化校园的基础框架,也是在后期建设的重点内容,以保障项目的建设成果。

中职数字化校园建设实施案例分析:

下面以查找学生信息操作为例简单说明实现过程。

1、建立日志记录表。

2、在进行操作时,我们需要向日志记录表提供用户名基本信息、操作起止时间时间和操作注解。实现方法是(1)、为用户基本信息的字段进行全局变量声明,用以保存当前的用户端即是系统管理员定义的用户、端则是教工的工号或学生的学号和根据用户名在相应基本信息表中提取需要的基本信息字段。(2)、于操作开始和结束时查询时间和用户计算机名及地址等信息,可以使用或中的时间和地址查询函数实现。(3)、操作注解为默认为用户进入的子模块名称,如该次操作注解即为“学生信息“。

3、在打开和关闭学生信息子模块时,分别执行以下SQL语句向表。插入一条记录,对用户进入或离开该模块进行登记。如(用户ID、用户身份,用户姓名,当前系统日期时间,用户操作内容)

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方案 篇4

一、切实增强加快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1、自2002年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加强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实施以来,特别是在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之后,我省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校园网建设不断完善、使用效果不断提高,互联网接入率持续增加,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日益丰富,教学与管理的信息化应用逐步拓展,对我省职业教育攻坚工作和中等职业学校的改革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与我省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相比,与教育部的要求和职业教育发达地区的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中等职业学校要切实增强加快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深化对教育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转变思想观念,把信息化建设作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提升信息化设施建设水平和应用能力,建立健全促进信息化建设的体制机制,形成推动信息化建设的工作环境。

二、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2、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育人为本,以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采取统筹规划、分层推进,加快构建数字化、开放性、共建共享型的中等职业教育网络。促进信息技术与中等职业教育深度融合,全面提高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管理和科研等领域的应用水平,推动中等职业教育模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创新,支撑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强化内涵建设和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建立以信息化为引领的中等职业教育现代化模式,全面提高我省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推动我省职业教育上水平、上台阶。

3、总体目标。到2020年底,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全部建成标准化数字校园,计算机生机比要达到6︰1以上,90%以上的教学场所具备多媒体互动教学功能;国家改革示范校、省品牌示范校和特色学校(以下简称“示范校”)全部建成千兆主干、百兆到桌面、无线网络全覆盖的高性能校园网;提升师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大力开展信息技术应用和管理能力的培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理念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实现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完善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建立数字化资源建设、发布、共享和管理系统,引导建设数字化文库、音视(频)库、课件库、优秀实训案例、改革创新课、数字化图书馆等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网上学习、移动学习和在线学习等方面的优质资源;在汽车、电子信息、电子商务、装备制造、食品、轻工、建材、能源、化工、现代农业、旅游、交通、现代物流等专业领域建成一批理实一体化的数字化实训场所,50%以上实训场所具有数字化技能实训室、虚拟仿真实训环境。

三、主要任务

4、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建设互连互通、相互支撑的教育行政部门、中等职业学校、行业企业和科研机构相互协作的职业教育服务网络;以互联网为依托,建设先进、高效、实用,满足资源共享、仿真实训和多媒体教学需要的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硬件基础设施。加快推进“中原职教”、“河南终身学习在线”网络服务云平台建设,全面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工程,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宽带接入率达到100%,实现学校门户网站设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逐步开展100所示范性数字化校园评选认定工作。

5、推进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组织建设省级中等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中心,建设面向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教学支持系统和面向学生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以对接职业(岗位)活动、突出专业技能、突出核心岗位能力为特征,建设满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素养、教学需求的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库,着重开发网络课程、虚拟仿真实训软件、工作过程模拟软件、通用主题素材库以及名师、名课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有针对性地引进国内外先进的中等职业教育数字资源;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中等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鼓励中等职业学校以校企合作开发、自主研发等方式参与资源建设,推动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校内共享、校际共享和区域共享。加强多媒体网络教室、数字化技能教室、虚拟仿真实训室和远程协作教室建设,基本形成校企信息互动共享、理实一体、学做合一、仿真与实操结合的信息化教学环境,重点支持300门左右中等职业教育精品共享课程和仿真实训操作软件建设,开展100个中等职业教育示范性数字化技能教室和仿真实训室的创建评选活动。

6、引导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加快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工程,加强中等职业教育网络学习空间服务平台和信息化应用终端建设,开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网络学习空间试点工作,通过网络学习空间加强教师、学生、家庭、企业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加强教师信息化办公、学习交流终端、学生信息化学习终端建设,实现处处能工作、随时可学习的目标。

7、提高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水平。按照国家教育信息化管理的相关标准,建立、完善全省中等职业教育综合管理系统,加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政务管理和中等职业学校业务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实现与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的对接。做好我省中等职业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总体规划,重点做好学生学籍、教师电子信息、学生资助、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工学结合、集团化办学等关键信息的采集、报送和统计工作,确保完整、准确、及时、高效,充分发挥管理系统的作用,以各级各类中等职业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来整体提升我省中等职业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

8、提升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继续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把提高广大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作为推动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通过学习、应用、交流、竞赛等多种方式开展信息化教学与研究,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推广一批优秀信息化教学案例,提高教学质量。创造有利条件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各类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创新能力,帮助其熟练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并逐步实现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积极开展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研发、管理人员的培训,增强其规划、统筹、协调和执行能力,建设一支强有力的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和基础设施管理维护队伍。逐步建立信息化工作规范和评价标准,将教育技术能力纳入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认证和考核体系,将信息化领导力列入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工作能力的考核内容。

9、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加强学生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各中等职业学校要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课程作为必修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研究制定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和课程标准,在河南省对口升学考试方案中增加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考试内容,逐步在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中实施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测试。

四、保障机制

10、加强组织领导。省教育厅成立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宏观指导全省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成立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办公室及咨询指导专家组。各省辖市和省直管县(市)教育行政部门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制订本地信息化建设规划和推进工作的实施方案,指导本地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实施。各中等职业学校要建立由校长任组长的学校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明确专人和机构负责信息化建设工作。

11、加大资金投入。各地和各中等职业学校要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建立以政府投入、学校自筹、行业企业投资和社会融资相结合的多渠道投入机制,确保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完成。健全信息化工作项目引导机制,统筹全省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推进,以项目建设形式带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等职业学校加快信息化建设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发挥政府投入的引导作用,积极争取财政支持设立专项经费。引导行业企业以各种方式参与信息化建设工作,鼓励社会各界向中等职业学校捐赠信息化设备、软件等优质资源,提供人员、技术、资金等支持。各中等职业学校要积极开展与行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合作,探索企业参与、市场介入、多方协同的新模式,保障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有力推进。

12、完善支持政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配套政策措施,协调有关方面制定和落实各中等职业学校在网络接入等方面的相关优惠政策。营造吸引、支持行业企业参与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合作环境,引导产学研用相结合。省教育厅将对各地、各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督导考核,并将其作为学校建设项目立项、经费拨款、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方案 篇5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不断提升职业教育电子政务能力、数字校园水平和人才信息素养,全面加强信息技术支撑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能力,以先进教育技术改造传统教育教学,以信息化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围绕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我校将有计划、有步骤、积极稳妥地推进信息化进程,促进我校教育管理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锤炼学校信息化办学特色,特制定学校信息化建设三年规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队伍培养为基础,以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和开发应用为重点,统筹规划,注重实效,创新发展,加快实现教育信息化,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打造信息化、数字化校园。

二、总体目标

到2013年,以信息化、数字化校园建设为核心,建立科学、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库;培养造就一支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信息技术的师资队伍;建立较为完善的教育信息化管理体系;保障硬件正常运行,进一步提升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水平,最终实现学校的全面信息化。

三、主要任务与措施

(一)加大投入数字化校园建设,形成一个功能比较完善,富有本校特色的信息化教育系统。

1、进一步改善校园信息化环境,重点在局域网的优化配置。采用适用的网络管理软硬件,提高学校网络安全和管理效率,改善内网运行速度。在部分楼层、办公室构建无线网接入设备,逐步提升校园信息化环境。

2、资源建设数字化:(1)充分发挥校园网优化教育教学信息流通功能,逐步将教师备课、课堂教学、反馈练习、课后辅导、学生个别化学习,在线考试等教学环节包容进来,形成大容量、开放式学习环境;(2)建设开放式网络学习室,提供丰富的多媒体和网络虚拟环境,如:教育教学资源库、视频点播、校园社区、虚拟实训环境等,为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提供帮助;(3)发展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库藏,以文件目录方式和数据库存储方式对资源进行管理和操作,以便信息储存,师生快速查询、访问、下载;(4)优化组合学校教育教学资源,融视频、网络、多媒体等多种方式为一体,为师生提供多种类,多形式、多规格和多层次的教育教学服务。

3、管理系统自动化。对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评价实行全方位的信息化管理。其中包括学校的校务、教务、总务、实训的管理,教职工、学生的身份信息、工作学习记录、评价信息等档案、学藉、学业管理。

4、网站建设多元化。(1)不断扩充学校网站的容量,提高网站层次,充分体现学校形象的展示功能、教育资源的集成功能、师生个性特长发展的舞台功能、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功能;(2)建立班级主页,展现班集体学习、活动风采;(3)开辟骨干教师个人主页,展现教师教育教学特色,实现资源和成果共享,开展网上多项交流;(4)尝试开辟有特长学生个人主页,促进学生能力提高和个性发展。

5、网络管理制度化。(1)强化管理、规范制度,修订部门和人员岗位职责, 结合学校实际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2)加强校园网硬件平台的日常维护,保证校园网络畅通,使设备使用效益得到最大限度发挥;(3)制订师生网络安全保护管理条例,规范师生上网行为。

(二)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加速多元化课程的实践研究与探索。

1、开展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1)实行网络电子备课;(2)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进行学科课堂教学,探索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技能、扩展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实际能力的方法与途径;(3)合理运用信息资源指导学生进行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4)运用网络开展学生课内外作业指导、学习情况分析和学习评价。

2、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拓展性课程的实践研究。(1)根据学校特色和专题研究项目编写校本教材;(2)进行网上成果展示。

3、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课程的探索。(1)以问题或者案例为切入口,通过网络资源,寻求问题解决的途径和方法;(2)开展师生网上主题式探究性活动;3)开辟师生网上专题论坛。

(三)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与辅导,提高教师应用素质

在教育信息化实施的过程中,广大教师要形成积极学习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理论的氛围,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培养一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理论的新型师资队伍,形成覆盖各科、自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改的骨干教师群体。全校教师掌握基本计算机操作及在网上查找资料的能力,大部分教师能进行课件制作、专题网站制作及具体网络的基本技术。逐步实现教师无纸化办公。以熟练运用校园网管理平台、学校资源网进行教学工作与开展科研。

1、提供多种信息渠道,形成开放、立体的培训空间和学习活动的场所。(1)挖掘本校培训资源,集中专题培训;(2)请专家作讲座,培训教师现代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支持下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3)观摩学习。组织教师观摩校内外优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课,通过观摩教师能更具体体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4)网上论坛。在因特网上以论坛形式在网上开展学术交流和讨论。

2、开展网上教研活动,提高教研活动效率、效能。(1)采用音频、视频会议形式,开展信息交流、专题讨论、论文交流等;(2)开展网上公开课、说课和评课活动。

3、科研先导,开展区域性教改实验研究,努力探索信息化环境下教育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和新途径。探索网络环境下互动教学新模式,启动以建构新型师生关系为目标的互动教育新模式的研究,积极开展运用网络实现教与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校与社区互动的试点研究。

(四)培养具有现代信息意识的中职学生。

1、兴趣活动,发展特长。(1)提供良好的信息环境,开设校园网吧;(2)组织各类兴趣活动小组,开展各项实践活动;(3)举办电脑绘画、电子小报制作,网页制作,动画制作等学习班。

2、主题研究,形成特色。(1)围绕一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电子作品创作;(2)开展主题式探究性活动;(3)开展网上信息协作学习和交流;(4)开辟网上大展台,举行研究成果展示。

3、 结合上级的评比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制作电脑作品,并选送部分优秀的作品到省市参评。

(五)不断加大硬件投入

争取上级支持,投入一定的财力、物力,按照学校规划,统一部署,添置设备,购置搭建校园网的服务器;电信光纤接入,100兆交换到桌面;为教师配备进行教育教学学使用的笔记本电脑,所有教室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

四、年度推进计划

1.2011年推进计划:

(1)达成指标:

做好校园网的改建与扩建工作,购置一批校园网的设备,并根据教学需要及时更新信息化配套设备,完善校园内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学校的网站初具规模,每个教室配备多媒体电脑和投影机。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使制度管理常规化,从而能更好、更高地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提高教职工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收集整理学校各种教育教学数字化资料。以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为方向,加强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

(2)具体措施:

购置搭建校园网的服务器,淘汰一批老旧无法使用的设备,为每一位教师配备教育教学使用的笔记本电脑,每一个教室配备多媒体电脑及投影设备。

对教职工进行信息技术技能培训,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开始收集整理学校各种教育教学数字化资料。开展教学课件的评比、学生电脑制作评比、组织教师和学生参加各种信息技术的竞赛。

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积极承担上级与现代教育技术有关的科研课题任务,切实做好课题申报和开展、实施工作。

2.2012年推进计划:

(1)达成目标:

数字化校园建设基本完成。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建设达到“随手可得”,进一步完善校本资源库建设,搭建好满足教育教学需求的网络教研平台、资源管理平台、信息发布平台,建设与课程改革相协调的共建共享、互动开放的新课程资源。

(2)具体措施:

校园网的硬件设备基本达成,做好基础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尽量保证24小时不断网。完成OA办公自动化管理平台、教务、学籍、后勤、智能排课系统、电子备课系统、实训管理信息化等数字化校园平台建设,逐步实现管理智能化、办公自动化、教学网络化、学习个性化、活动多元化、生活信息化,使校园网站在校园管理、教师业务提高、学生素质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围绕新校区建设的目标,积极参与制订学校信息化建设方案,为学校信息化建设提供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全体教师实行电脑网络备课设计(文本、课件),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进行学科课堂教学,探索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技能、扩展思维,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法与途径;合理运用信息资源指导学生进行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运用网络开展学生课内外作业指导、学习情况分析和学习评价。

通过培训,不但使教师能够熟悉教育技术工具的性能、特点和使用方法,而且能使教师掌握教育技术、教学设计,将先进的教育思想、方法与信息技术结合。同时积极参加省市各级各类竞赛。

加快各学科教学资源和多媒体课件素材库的建设,为教师网上备课和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教改科研提供条件。积极探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积累本校的教学精品课例,以点带面,提升学校的教研水平。

3.2013年推进计划:

(1) 达成目标:

做好新校园智能化、信息化的服务工作;网站建设多元化;发展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库藏;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的普及应用,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的研究与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

(2)具体措施:

积极参与制订新校区信息化建设方案,为学校信息化建设提供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做好新校园智能化、信息化的服务工作,创建数字化校园,推动学校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的发展。

优化组合学校现有教育资源,融视频、网络、多媒体等多种方式为一体,为师生提供多种类,多形式、多规格和多层次的教育教学服务。

网站建设多元化,不断扩充学校网站的容量,提高网站层次,充分体现学校形象的展示功能、教育资源的集成功能、师生个性特长发展的舞台功能、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功能;建立班级主页,展现班集体学习、活动风采;尝试开创“网上名师工作室”网页,及时传递工作室成员之间学习成果,交流“工作室”研究成果,使网页成为我校专业教师团队的教学动态工作站、成果辐射源和资源生成站,以互动的形式面向教师、学生、社会;尝试开辟有特长学生个人主页,促进学生能力提高和个性发展。

发展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库藏,以文件目录方式和数据库存储方式对资源进行管理和操作,以便信息储存,师生快速查询、访问、下载。

开设、发展特色教育。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国家、省市举办的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中小学电脑制作、信息技术论文比赛赛、信息化大赛等活动。

全面推行学校管理信息化。对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评价实行全方位的计算机管理。其中包括学校的校务、教务、总务的管理,教职员工、学生的身份信息、工作学习记录、评价信息等档案、学籍、学业管理。

五、保障措施

1、健全机构,夯实责任。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各处室参与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为信息化工作的扎实有序开展提供保障。

2、落实经费,加大投入。落实经费投入制度,规范管理使用信息技术教育经费。

3、加大考核,严格奖惩。学校把信息技术的学习、应用与研究工作纳入工作考核中,与教师签订岗位目标任务书,定期进行检查考核。对工作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

今天,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将与时俱进,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信息化工作,大力提高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三年发展规划和全年计划,全面提高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水平,不断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为我校今后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殷涧小学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方案 篇6

殷涧镇中心小学信息化建设发展

规划及方案

为了全面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广大师生的信息素养和驾御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和效能,锤炼学校信息化办学特色, 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争取学校信息化工作有新的跨越,特制定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学校信息化的一个重要领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尽管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与生俱来的不足与缺陷。但是,就目前而言,课堂教学,或者说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仍然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学生通过学校的正规课程的学习获得必要的知识和能力是学生发展的主渠道,因此我们将积极探索学校正规课程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作用,同时也将研究学生活动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新领域。

二、主要任务

1、改善校园信息化环境,重点在网络的管理与维护。加强班级多媒体设备的管理与使用;办公室计算机、打印机的使用,培养教师对信息化设备的规范使用及信息化的意识,逐步提升校园信息化环境。

2、建立一个学校的教育资源平台,把现网站的教育、教学、科研资源重建整理,逐步充实教学资源。

3、及时更新学校数网站。改善目前学校网站信息更新慢的状况,

尝试在年级和学科中培养一批老师及学生在统一协调指导下,对网站相关模块的信息更新,加快更新频率。

4、建设校长管理平台,通过相应的管理模块,实现学校各管理部门利用网站后台管理,及时发布、更新学校各类管理信息。

5、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完善教师网站“我的空间”,建设具有校本特色的网上交流平台,提高教育效益。

6、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的研究,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创建学习环境和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

三、基本目标

1、加大硬件投入,完善校园网站,更新添置办公设备。

2、加强软件建设。丰富改进学校主页并定期更新,使学校网站形成较为丰富,具有自身特色。

3、加强应用,服务教学。发挥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加快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开展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提高学生的数字化技能。

四、网络管理

1、 加强对校园网络管理工作,完善规章制度。

2、学校经常对师生加强网络安全教育,确保校园网网络运行高效、有序。

五、继续加强校园网络的管理与维护,更新学校现有网站

学校网站经过几年的积累,取得了很好的展示自我的效果,但在一些方面也存在着问题。本学期将进一步在学校网站如何做深,以及特色平台如何进一步完善等方面,听取意见,进行修改。

六、协助学校各部门开展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各项活动,推进学校信息化进程

协助各部门开展具有部门特色,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整合活动。学校各部门的任何活动,其实都是部门间相互协作的一个过程,绝对不是独立的分支,任何一个活动都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一次成功的活动,其实就是学校各部门间相互默契配合的体现。信息室在整个活动中应该积极地参谋,指导部门负责人合理选用信息技术,充分恰当体现学校的信息技术特色,全面推进学校的信息化进程。

殷涧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