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优秀25篇)

发布时间: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 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

萧红的《祖父的园子》教案 1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从哪些情景表现“我”在园子里自由、快乐、幸福。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如何表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让学生了解作家萧红,读一读她的有关文章。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走进作者。

你对萧红了解多少呢?(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萧红。

师:有人说作者萧红是一朵开在中国北方原野里的花,盛开在中国东北的农家院落里,她从来不用浇水,任着风吹,任着太阳晒,却越开越红,越开越旺盛。事实就是这样,在20世纪30年代的文坛,萧红就像是她笔下那北方庭院的花儿们一样,鲜明而热烈地开放,泼辣地,不娇贵,不做作,自由自在地开在阳光下。无论她的生命中有多少逃亡与饥饿,无论她面对多少困苦与不幸,她都用她的笔写着她的字,大气的文字。

萧红的《呼兰河传》,就是对故乡的一本回忆录。也就在写完后的一年,这个女子就从世间消失了,只有31岁。但她把她对乡土农家的爱恋,把她对生活的严肃思考,传达给了她的读者,世世代代的读者。在《呼兰河传》里,她用了许多的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重点描写了家里的园子,她称它为祖父的园子,自己的后花园。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让我们随着作者美好的回忆,走进她魂牵梦绕的祖父的园子。

二、初读课文,走进园子。

自由读课文,回答问题。

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用一个形容词回答)(生:生机勃勃、无拘无束、鸟语花香、丰富多彩、自由自在……)

三、品读课文,感受园子的自由。

师:课文的第1、17自然段写了园子。(感受园子的自由)1学习第一自然段。

四、品读课文,感受“我”的自由。

学习第4—15自然段,感受作者的自由。

园子是自由的,在园子里,萧红同样是自由的,因为祖父给了她自由。请默读第4—15自然段,从哪些内容中可以看出我的自由?

交流讨论:我在园子里做了哪些事?(栽花、拔草、种小白菜、铲地、浇菜等。)

五、总结升华。

师:在园子里,我是自由的,想摘黄瓜就摘黄瓜,想捉绿蚂蚱就着绿蚂蚱……玩累了,想睡就睡。

1如果你是文中的作者,当你来到这生机勃勃、无拘无束的园中时,你想干什么?小练笔。(请用上“想……就……愿意……就……”)2为什么课题叫《祖父的园子》?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2

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丽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中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蚂蚱、有小鸟、有风、有雨,还有太阳的光芒、云朵的影子。

1.资料交流:学生出示自己课前准备的作者的资料,以了解萧红短短一生的文学成就,以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2.体会作者的情感。

因为是略读课文,所以我让学生结合课前的提示,充分地自主地读文,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并在读书的基础上 ,交流:

(1)“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

(2)是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交流中引导学生读有关的段落,读出自己的体会,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3.拓展迁移。

在你的生活周围,有你曾经难忘的`去处吗?讲给班上的朋友吧!

收获:作者的富有孩子气的语言,把世界在孩子心里的样子描绘的惟妙惟肖。同学们边读,便发出会心的笑。让人真正感受文字的魅力!

祖父的园子 3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随着作者富有诗意的语言,我们走进了祖父的园子。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丽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里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蚂蚱、有小鸟、有风、有雨,还有太阳的光芒、有云朵的影子,这是作者童年的乐园(作者曾称它为自己的后花园),就像作者说的一样,“花园里边明晃晃的”,“新鲜漂亮”。

这里一切都是欣欣然的,充满了生命的气息。这里是自由的,花是自由的,鸟是自由的,虫子是自由的,菜是自由的,什么都是自由的,空气里弥漫着自由,童年的作者也是自由的,这自由是她童年快乐的源泉。

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跟着祖父在园中,栽花、拔草、种白菜、铲地、浇水,当然这都是童年游戏的内容,不是真正的劳作,是“乱闹”,至于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绿蚂蚱,更是孩童的游戏了。玩闹累了,就在园子里睡下。当然,让作者感到自由快乐的,不光是祖父的园子,还有慈爱的祖父。他给了孩子心灵的自由,他允许孩子随便玩闹,对孩子倾尽了爱心和耐心。他的爱放飞了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孩子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正是因为作者的心灵是自由的,所以在她孩童的眼里,一切才是自由的,快乐的,甚至是充满梦幻色彩的。

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春天的泥土般新鲜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述,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的突出特点。

选编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读书,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言。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2.词句解析。

(1)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我”说起花园的昆虫,仿佛一个孩子在掰着手指头,给你显示她的富有,那极满足和得意的神态跃然纸上。当然,拥有这样的花园,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确实是值得炫耀的,因为这是多么富有童话般色彩的一切啊!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写小昆虫,不仅着眼于它们的色彩──“白、黄、红、金、绿”一应俱全,还对蜜蜂的样子和姿态,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丰富的色彩感和形象感,让你的眼前一下子就明亮绚丽起来。

(2)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留意一下这句话中的“明晃晃” 一词,这是园子留在作者记忆中的色彩,这色彩明亮,健康,活力四射。课文中这样的词很多,说蜜蜂是“胖乎乎、圆滚滚”的,说狗尾草“毛嘟嘟”的,说天空,是“蓝悠悠”的,这些词语富有感情色彩,从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我”对眼中事物的满心喜爱。

(3)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作者用富有诗意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勾勒出老榆树的高大和不容忽视,也写出了榆树的活力。

(4)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这些富有孩子气的语言,同样富有诗情画意,把世界在孩子心里的样子描绘出来了,在她的心中,倭瓜、黄瓜、玉米、蝴蝶都是有灵性的,都是做得了自己的主的,是自由快乐的,不受约束的,由着自己的性子生长的。它们的事情,人不去干涉,太阳也不过问。这样的感受,当然与作者的自由快乐是分不开的,用自由而富有灵性的心感知到的事物,才会如此无拘无束!

二、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三、教学建议

1.课始可以从萧红和她的《呼兰河传》入手,介绍萧红短短一生的文学成就,介绍她的《呼兰河传》,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2.因为是略读课文,所以要让学生结合课前的提示,充分地自主地读文,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交流“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是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或作者为什么对祖父的园子久久不能忘怀,交流中相机引导学生读有关的段落,读出自己的体会,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3.可以引导学生背诵或抄写喜欢的段落,积累语言。

4.可以引导学生读《呼兰河传》的另一个关于园子的片段,进一步感受童年的快乐,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见“相关链接”)。

5.本课要求会认的字,“倭”容易读错,要提醒学生结合语境“倭瓜”识记,还可以联系课外阅读中出现的“倭寇”来读准;“蚌”也要提醒学生读准字音;“瓢”可结合熟字“飘、漂”来认读。

四、教学案例

片段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有人说,萧红是一朵开在中国北方原野里的花,盛开在中国东北的农家院落里,她从来不用浇水,任着风吹,任着太阳晒,却越开越红,越开越旺盛。事实就是这样,在20世纪30年代的文坛,萧红就像是她笔下那北方庭院里的花儿们一样,鲜明而热烈地开放,泼辣辣地,不娇贵,不做作,自由自在地开在阳光下。无论她的生命中有多少逃亡与饥饿,无论她面对多少困苦与不幸,她都用她的笔写着她的字,大气的文字。

萧红的《呼兰河传》,就是对故乡的一本回忆录。也就在写完后的一年,这个女子就从世间消失了,只有31岁。但她把她对乡土农家的爱恋,把她对生活的严肃思考,传达给了她的读者,世世代代的读者。在《呼兰河传》里,她用了许多的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重点描写了家里的园子,她称它为祖父的园子,自己的后花园。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让我们随着作者美好的回忆,走进她魂牵梦绕的祖父的园子。

片段二:

体会作者的情感

师:为什么“我”对园子念念不忘呢?能谈谈你的感受吗?

生:我认为,园子给了她自由。她在园子里,自由地玩耍,无拘无束。想摘黄瓜就摘黄瓜,想追蜻蜓就追蜻蜓,想采倭瓜花就采倭瓜花,想捉蚂蚱就捉蚂蚱,想睡觉就睡在地上,多自由啊!

生:对,她是自由的,甚至瞎闹也不会受到责备。她跟着祖父在园子里,表面上是和他一起干活,其实呢,就是玩,是觉得好玩才跟祖父做的。并且,她还捣乱,把菜种踢飞了,把野草当谷穗留着,把谷穗当野草锄掉,说是浇菜,把水往天空扬,简直就是淘气包。可是,爷爷一点也不批评她,反而笑着问她,耐心地给她讲什么是谷穗。她的祖父多么疼爱她啊!

师:还从哪里看出“我”是自由的?请默读“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一段,这一段写了什么,你又能感受到什么呢?

生:这一段写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没有谁去管它们的事。

师:谁来读一读这一段,让我们感受到它们的自由。

生:(读)

师:愿意怎样就怎样,多自由啊!在“我”的眼里,为什么觉得它们是自由的呢?

生:我明白了,因为她自己是自由的,所以觉得一切都是自由的。

师:是啊,只有自由的心灵,才能有这样自由的想象啊!从这里,我们也能感受到“我”在园子里的自由,从身体到心灵的自由!除了自由,还有别的原因吗?

生:有,园子还给了她快乐。这里有她喜欢的色彩,“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有她喜欢的昆虫,有她喜欢的花和鸟,她可以追蜻蜓,捉蚂蚱,摘花,这是多么快乐的事啊!

生:这里的一切在她眼里都是有生命的,榆树会呼叫,拍一下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花像睡醒了似的,鸟像在天上闲逛似的,像童话世界似的,这正是一个孩子喜欢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谁不快乐呢?

师:是啊,这里是她童年的乐园,难怪作者在另一部作品中称园子是她的后花园呢!有人说,一个人快乐,是藏不住的,一张口,从你说话的声音中都能听得出。不知道你从作者的叙述中感受到这一点了吗?

生:能感受到,她的叙述那么的孩子气,并且能从中感受到她讲这一切的时候,是沉浸在快乐的回忆中的,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代。

师:你能通过读书,让我们感受到这种感情吗?请任选一段来读。

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请大家都任选一段读一读,也感受一下吧!

生:我从“胖乎乎、圆滚滚、明晃晃、毛嘟嘟、蓝悠悠”这些词中,能感受到她满心的快乐。我给大家读一读带有这些词语的句子,看看是不是这样!

师:你们真会感受!园子是她童年的乐园,给了她自由,给了她快乐,所以这个园子在她心中,才是那样的美好,那样的温馨,那样的难以忘怀。但是,你不觉得,她的自由快乐,还来源于领她到园子的慈爱的祖父吗?所以她称园子是祖父的园子!

五、相关链接

萧红(1911—1942)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原名张乃莹。1935年在上海出版成名作《生死场》时,开始用萧红作笔名,蜚声文坛。在萧红不到10年的创作生涯中,为祖国文学宝库留下了近百万字的作品,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萧红作品:

呼兰河传(节选)

我拉着祖父就到后园里去了,一到了后园里,立刻就另是一个世界了。决不是那房子里的狭窄的世界,而是宽广的,人和天地在一起,天地是多么大,多么远,用手摸不到天空。

而土地上所长的又是那么繁华,一眼看上去,是看不完的,只觉得眼前鲜绿的一片。

一到后园里,我就没有对象地奔了出去,好像我是看准了什么而奔去了似的,好像有什么在那儿等着我似的。其实我是什么目的也没有。只觉得这园子里边无论什么东西都是活的,好像我的腿也非跳不可了。若不是把全身的力量跳尽了,祖父怕我累了想招呼住我,那是不可能的,反而他越招呼,我越不听话。

等到自己实在跑不动了,才坐下来休息,那休息也是很快的,也不过随便在秧子上摘下一个黄瓜来,吃了也就好了。

休息好了又是跑。

樱桃树,明是没有结樱桃,就偏跑到树上去找樱桃。李子树是半死的样子了,本不结李子的,就偏去找李子。一边在找,还一边大声地喊,在问着祖父:

“爷爷,樱桃� ”

再问:

“为什么樱桃树不开花?”

祖父说:

“因为你嘴馋,它就不开花。”

我一听了这话,明明是嘲笑我的话,于是就飞奔着跑到祖父那里,似乎是很生气的样子。等祖父把眼睛一抬,他用了完全没有恶意的眼睛一看我,我立刻就笑了。而且是笑了半天的工夫才能够止住,不知哪里来了那许多的高兴。把后园一时都让我搅乱了,我笑的声音不知有多大,自己都感到震耳了。

后园中有一棵玫瑰,一到五月就开花的,一直开到六月。

花朵和酱油碟那么大。开得很茂盛,满树都是,因为花香,招来了很多的蜂子,嗡嗡地在玫瑰树那儿闹着。

别的一切都玩厌了的时候,我就想起来去摘玫瑰花,摘了一大堆把草帽脱下来用帽兜子盛着。在摘那花的时候,有两种恐惧,一种是怕蜂子的勾刺人,另一种是怕玫瑰的刺刺手。好不容易摘了一大堆,摘完了可又不知道做什么了。忽然异想天开,这花若给祖父戴起来该多好看。

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给他戴花。祖父只知道我是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是在干什么。我把他的草帽给他插了一圈的花,红通通的二三十朵。我一边插着一边笑,当我听到祖父说:

“今年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这么香。二里路也怕闻得到的。”就把我笑得哆嗦起来。我几乎没有支持的能力再插上去。

等我插完了,祖父还是安然的不晓得。他还照样地拔着垄上的草。我跑得很远的站着,我不敢往祖父那边看,一看就想笑。所以我借机进屋去找一点吃的来,还没有等我回到园中,祖父也进屋来了。

那满头红通通的花朵,一进来祖母就看见了。她看见什么也没说,就大笑了起来。父亲母亲也笑了起来,而以我笑得最厉害,我在炕上打着滚笑。

祖父把帽子摘下来一看,原来那玫瑰的香并不是因为今年春天雨水大的缘故,而是那花就顶在他的头上。

他把帽子放下,他笑了十多分钟还停不住,过一会一想起来,又笑了。

祖父刚有点忘记了,我就在旁边提着说:

“爷爷……今年春天雨水大呀……”

一提起,祖父的笑就来了。于是我也在炕上打起滚来。

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

刮了风,下了雨,祖父不知怎样,在我却是非常寂寞的了。去没有去处,玩没有玩的,觉得这一天不知有多少日子那么长。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4

一、学情分析

读《祖父的园子》一文,学生轻轻松松就跨进园子,感受到这里充满了生命的气息,什么都是自由的,空气里弥漫着自由的气息。童年的作者也是自由的,这自由也是她童年快乐的源泉。当然,让作者感到自由快乐的不光是祖父的园子,还有慈爱的祖父,他给了孩子心灵的自由,正是因为作者的心灵是自由的,所以在孩童眼里,一切才是自由的、快乐的甚至充满梦幻色彩的。这样的话题十分贴切儿童生活,学生学起来不陌生,但是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情感积累与体验比较单一或肤浅。因此,要让学生从查找作者的生平资料入手,引导学生课前或课后阅读《呼兰河传》,这样能帮助学生走近作者的内心世界,为学生自由地、入情入境地读书打入基础。学生先谈谈读书收获,再提出自己的读书疑问,这些在课前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另外,学生个人的读书收获较片面,因此把合作学习、探究学生的精神和方式引进课堂,也是必不可少的,从而从根本上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

二、教学思路

首先是课前先学,为学生提出自主阅读的三维目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读懂作者内心情感,提出个人独特见解”,检查反馈学生的自主读书的收获,这样可以了解学生的自学基础,在稍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然后教师根据事先获知的学生质疑问题,择其精华投影于屏幕,让全班同学围绕这几个问题展开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忘自己“引领和点拔者”的身份,从“园子”直接切入第十三段的教学,然后聚焦于“自由”这个字眼,教学由此展开并形成波澜。接着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体会写作方法,并由此拓展片段写作,巧妙地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语言内化迁移。最后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自主探究,获得“自由的背后是爱”这个关键的感悟。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课文内容,品味人物情感,领悟表达方法。

三、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世界。

2、有感情朗读课文并感悟作者对文章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世界。

难点:感悟作者对文章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小黑板,多媒体课件。

[课前预习]

1、充分地朗读课文,读通、读懂课文。

2、思考:“我”在园子里心情怎样,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运用学过的方法在书上批注。

3、提出你对课文的质疑之处。

4、了解作者的生平,有条件的可阅读《呼兰河传》中与萧红童年生活相关的篇章。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课前先学,检查反馈。

1、谈话导入,与学生分享阅读心得

2、根据课前布置的预习要求抽查预习情况

3、展示学生的质疑问题

(1)谈自己对阅读的感受

(2)从各个角度谈阅读收获

(3)针对课文提出质疑

二、精讲启迪,注意生成。

1、捕捉教学文眼

(1)请找出直接描写园子的段落

(2)你会产生一种什么感觉,头脑中会跳出什么词来?

2、细读,引发体验高峰

(1)你最喜欢哪句话,你想怎么读才能表现你的心情。

(2)配上音乐请学生在温馨的旋律读书

(3)请学生总结读书方法

(4)小结:是啊,字词有冷暖,语言有温度,这些特殊的词与句式能让我们体会到,萧红的文字朴素又洒脱,字里行间扑腾着“自由”二字。

(5)启发“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1)学生自由读第十七自然段

(2)用一个词来形容读后感

(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1)学生自主选择喜爱的句子读

(2)配乐自主读书

(3)学生赛读,感悟读书方法

(4)用“借景抒情”之手法,课堂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

(5)汇报写作片段。

三、小组合作,互动交流。

(1)小组自学讨论“人的自由”部分。

(2)抓住学生汇报内容予以点拨、指导。

(3)帮助学生发现“自由、快乐”的背后是爱。

(1)小组成员在组长汇报下,各抒己见,用边读边悟的方法学习。

(2)全班汇报。

(3)在交流中体验一种人性自由的爱。

四、拓展延伸,自我评价

1、请学生说说童年生活的快乐。

2、鼓励学生用本课的写法写一写。

在拓展深化中,能自悟自评。

祖父的园子

园子·人

自由·快乐

祖父·爱

五、反思与评点

(一)反思

《祖父的园子》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课文,这个园子是作者萧红记忆中的一幅明丽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儿,这里面的一切都是欣欣然的,充满了生命的气息,什么都是自由的。这自由是她童年快乐的源泉,让作者感到快乐、自由的,不光是祖父的园子,还有慈爱的祖父,在他暖暖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孩子幸福的童年。也正是因为作者的心灵是自由的,所发在她孩子的眼里,一切才是自由的、快乐的甚至充满梦幻色彩的。这篇内容上感性的文章表达方法上也有突出的特点,比如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春天泥土般新鲜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述等。如何引领学生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并且领悟这种情感怎样表达出� 我们学校不久加入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新课程背景下“指导——自主学习”教改实验的深化研究》,作为教改实验教师,我把“指导——自主学习”的理念与方法带入课堂,在学生充分地自主地读文基础上,交流读书心得,提出存疑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疑问再设计重、难突破方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把握作者的情感,读出个人的独特见解。本课教学我自认为比较成功的有以下三点。

1、体现鲜明的“指导——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

新课程背景下“指导——自主学习”教改实验是以弘扬学生的� 教学活动开始前预备活动中,我就给学生提出自学“三维目标”:把握主要内容、读出作者情感、提出个人见解。学生围绕这个目标自读课文,查找作者生平资料,阅读《呼兰河传》描写童年生活部分的相关文章,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等。我在课前了解到学生已经拥有的阅读经验和个人感悟,在正式开始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就能表现出更强的针对性,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我事先收集学生质疑的问题,从中挑选出与我预设的教学重、难点不谋而合的“精品”问题,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力解决,自主获得感悟,这样的课堂像课文内容所表现出来的一样,学生充满了学习的自由与快乐。

(二)评点

本课教学平实、自然、有效、扎实。执教者力图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以构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为核心。教师了解学生自主读书这过程中的收获与存疑,围绕有质量的质疑设计并展开教学环节。根据略读课文的特点,让学生结合课前提示,充分自主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并巧妙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语言内化迁移,“读写结合”使本节课浓浓的语文味儿弥散开去。教师在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方面也是本课教学的一大亮点。本节课的教学特点体现了“针对性”、“合作性”、“生成性”、“探究性”,学生自主学习的特征如“独立性”、“能动性”、“超前性”也较为明显。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5

【教材内容】

《祖父的园子》人教课标版 五年级 下册第二单元 第7课(需二个课时)。

【教材分析】

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丽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里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蚂蚱、有小鸟、有风、有雨,还有太阳的光芒、有云朵的影子,这是作者童年的乐园(作者曾称它为自己的后花园),就像作者说的一样,花园里边明晃晃的,新鲜漂亮。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对课文内容进行质疑的能力;这个年龄阶段,学生的自主意识已普遍增强,他们对作品的感受逐渐近作品所传达的思想感情,他们的心灵能逐渐与作者的思想感情合拍。能通过讨论,对作品的感受与理解能形成大体共识。充分地自主地读文,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理念】

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基础上,对学生的自主实践加以精心调控,使其有目的的选择学习内容,确定学习进度,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从而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童年冬日下的一队队骆驼,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下面这篇课文中的哪些童年生活的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呢?

板书课题:

祖父的园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分小组讨论,交流:

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祖父的园子里快乐玩耍的哪些情景?

3、全班汇报交流:

观赏小昆虫,大榆树。

跟随外祖父栽花,拔草,种菜,铲地。

误把狗尾草当谷穗留下不铲除。

在祖父的园子里玩耍的情景:

摘吃黄瓜,追逐蜻蜓,捉玩蚂蚱。

用瓢舀水往天空扬。

沐浴阳光,感受花、鸟、果、虫的自由。

用草帽遮脸睡觉。

三、体会作者在园子里的心情

1、默读课文:

体会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用笔勾出相关句子,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体会。

2、全班交流:

让学生通过找句子,谈体会,有感情朗读,体会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达成共识:我在祖父的园子里是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我的童年生活是多彩有趣的,令人向往的。

四、领悟表达特点

讨论:

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通过交流,老师点拨,使学生明白,作者留心观察生活,并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是写好童年生活的根本原因,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五、课外延伸

课外阅读有关写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耳基的《童年》,为口语交际学习作准备。

【板书设计】

祖父的园子──我的乐园

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表达感受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学会文中的“蚱、晃”等11个会认字,会写“蝴、蚂”等14个会写字;会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说说园子里有什么,“我”在园子里做什么,祖父的园子有什么特别之处。

3、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和对祖父的思念。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4、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简介作者

萧红(1911-1942),原名张i莹。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

代表作:《生死场》《呼兰河传》

2、简介《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作品以萧红自己童年生活为线索,把孤独的童话故事串起来,形象地反映出呼兰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

3、谈话导入:为什么萧红对园子如此的念念不忘呢?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这节课让我们随着作者美好的回忆,一起走近萧红魂牵梦绕的“祖父的园子”,感受她的童年生活。(板书课题:祖父的园子)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从萧红和她的《呼兰河传》入手,介绍萧红短短一生的文学成就,介绍她的《呼兰河传》,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感受真情。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中的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学生默读课文,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祖父的园子的?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接起来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

(1)1―3自然段,写记忆中的园子。

(2)4―15自然段,写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

(3)16―17自然段,写园中的一切都是活的,都是自由的。

(4)18―20自然段,写在园中玩累了,可以快乐地入梦。

(板书:记忆中的园子――在院子里干活、玩耍――园子里一切都是活的、自由的――玩累入梦)

四、细读课文,初感园子

1、学习课文1―3自然段,了解“我”对园子的印象。

(1)指名读,自由读。

(2)小组交流: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

①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我”说起花园的昆虫,仿佛一个孩子在掰着手指头,给你显示她的富有,那极满足和得意的神态跃然纸上。当然,拥有这样的花园,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确实是值得炫耀的,因为这是多么富有童话般色彩的一切啊!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写小昆虫,不仅着眼于它们的色彩──“白、黄、红、金、绿”一应俱全,还对蜜蜂的样子和姿态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丰富的`色彩感和形象感表现了昆虫非常可爱;祖父的园子充满生机、热闹、美丽……

②“明晃晃”一词,这是园子留在作者记忆中的色彩,这色彩明亮、健康、活力四射。“红的红”“绿的绿”这些词语富有感情色彩,从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我”对眼中事物的满心喜爱。

③作者用富有诗意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勾勒出老榆树的高大和不容忽视,也写出了榆树的活力。

④我对园子非常喜爱,难以忘怀;作者描写这么细致,说明祖父的园子给了“我”一个美好的童年,让“我”对那里的一切都难以忘怀。

2、有感情地读这几段话,要求通过适当的语气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五、图片展示,欣赏园子

多媒体出示“祖父的园子图片”,学生用感官来感受园子的热闹和生机勃勃。

六、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作家萧红一道欣赏了祖父园子里的美丽风景。

2、请同学们课下搜集和积累“圆滚滚”“明晃晃”这类词语。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7

教材分析:

《祖父的园子》节选自著名女作家萧红的回忆性小说《呼兰河传》,课文主要叙写了童年的萧红在园子里快乐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清新质朴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写,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突出的特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3、学习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

在品读文字中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和祖父的爱,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揭题,读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十课,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节选自著名作家萧红的作品《呼兰河传》。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主要写了我童年时代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劳动的情景。/园子的景象以及和祖父在园子里发生的趣事。)

二、赏读园中景物自由。

我、祖父、园子构成了多彩的生活,给萧红留下了童年美好的记忆,令她难以忘怀。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这个园子。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直接描写园子的段落。(第2节、第13节)

2、引读第二节。(读出园子的美和生机勃勃)。

3、自由读第13节。

我想,读着这些文字,漫步在这个大园子中,你就会产生一种感觉,你的脑海中会出现一两个词——(无拘无束,悠闲,自由,随心所欲)

你的感觉和文中的“我”感觉相通了。读着读着,我觉得园子里的一切——,要做什么,——,要怎么样,——,都是——。

4、仔细读读这一段,看看作者是怎么来写园中的自由的?注意那些有趣的、特别的词句,可以划下来。

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运用了拟人、排比的手法,句式有……就像……似的……,……愿意……就……,一会……一会……)

5、老师读这一段时发现了一个问题,文中一连用了十个“就”,读起来是不是觉得啰嗦?(萧红的文字很朴素,但读起来觉得很灵动,很清新,字里行间扑腾着两个字——自由。)

6、让我们把这种自由的感受带进这一段中,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配乐朗读。)

7、为什么在萧红眼里,园中的花鸟、蔬菜、昆虫这一切都是自由的?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作者的童年生活是自由的,心灵是自由的,所以看园中的一切都是自由的了。)

像作者这样把人物情感倾注在事物上,借助事物来表达人物的情怀,这种写法就叫借物抒情。作者写园子的自由实际上是要写“我”童年生活的自由。

三、品读童年生活自由。

1、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又是怎么表现出来的呢?

让我们继续漫步于园中,默读课文3-12节,注意那些最有趣、最好笑的细节,读一读,划一划,可以在旁边写下自己最想说的话。

2、交流,品析,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抓关键词,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

(第12段:我是怎么浇菜的?读读课文,找找描写我动作的词“抢拼尽了力气往天空里一扬大喊着”

把水往天空里一扬,这一扬,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这一大瓢水冲下来,你浑身湿淋淋的,像只落汤鸡,你的心里呢?把你内心的自由畅快读出来。

我仿佛看到你和祖父的头发都还在滴着水,可你却看着祖父傻傻地大笑呢,这哪是在干活,分明是拼尽了力气在玩呢!

多么可爱的孩子,多么淘气的乱闹,让我们再一起读读这一段,和作者一起回味那段自由快乐的时光。)

3、小结: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下种,我就瞎闹,祖父铲地,我就乱勾,祖父浇菜,我就乱闹,漫步在园中,我们看到,无论我想怎么样,就——,想做什么,就——我完全是——。

四、感悟自由的源泉。

1、其实,我在园中做过有趣的事儿还有很多很多,我曾经捉来一只大蚂蚱,把腿用线绑上,过了一会儿,线头上只栓了一只腿,而蚂蚱不见了。我曾经在祖父拔草时,在他的草帽上插了一圈盛开的玫瑰,红通通足有二三十朵,祖父还以为那年春天雨水大,玫瑰香气传得远呢!

2、小萧红在园中能这样自由自在,随心所欲地玩耍、瞎闹,祖父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默读课文,从文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祖父?

3、品味文中的“笑”,感受祖父对“我”的爱,指导读句子。

祖父的笑中有慈祥,祖父的笑中有疼爱,祖父的笑中有教育,祖父的笑中有宽容。祖父的笑和爱一起永远留在我的心底。许多年以后,作者深情地回忆:祖父的眼睛常常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跟孩子似的。(课件出示)

五、抒发对自由渴望。

1、正是因为有了祖父的疼爱和呵护,我才觉得自己的心是——自由的。(配乐引读)我感觉到花开了,就像——,我看到鸟飞了,就像鸟——,我听到虫子叫了,就像——,我就变成了那倭瓜,愿意爬上架,——,愿意爬上房,——,我就变成了那黄瓜,愿意开一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我就是成了那玉米,我若愿意长上天去,——。我要做什么,——,要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2、你渴望这样的童年生活吗?请你运用文中句式写一写。

如果我有这样的一个园子,——

……愿意……就……想……就……

六、拓展延伸。

1、有自由的园子真好,有爱的园子真好。想一想,当作者成年以后回忆这个园子时,她心中是什么感觉?(快乐、幸福、回味、眷恋、对祖父怀念)

2、课文第一段写:“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这句写得很特别,体会一下,为什么这样写?

(萧红出生与一个地主家庭,父亲对她十分冷漠,母亲也不喜欢她,只有祖父疼爱她,祖父是萧红一生最重要的人。在萧红眼里,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园子,而是萧红童年生活的乐园,这个园子只属于“我”和最亲爱的祖父)就让我们再深情地读课题。

3、一想到这个园子,作者的思绪就回到了呼兰河这座小城,一想到这个园子,作者就想到了快乐自由的童年生活,一想到这个园子,作者就忆起了对她百般呵护的祖父,作者写园子,其实是在回忆她快乐自由的——,其实是要表达对祖父深深的感激、怀念之情。

4、《呼兰河传》这本书的尾声部分这样写道:(课件,配《思乡曲》的音乐)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

以前住着我的祖父,

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

而今不见了。

老主人死了,

小主人逃荒去了。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

也许还是年年仍旧,

也许现在已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

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

忘却不了,

难以忘却……

这一切,是萧红忘却不了的,于是,她就用最质朴的文字去表现它,珍藏它,写成了《呼兰河传》。著名作家矛盾称这本书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这是值得我们去细细品读的好书,希望同学们课下找来读一读。

板书:

祖父的园子

爱自由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会认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阅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了解作品,走近作者。

1、出示《火烧云》片断

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喂猪的老头儿在墙根站着,笑盈盈地看着他的两头小白猪变成小金猪了。他刚想说:“你们也变了。”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对他说:“您老人家必要高寿,您老是金胡子了。”

2、这段文字选自《呼兰河传》,它的作者是近代著名女作家——萧红。《呼兰河传》于童年生活的回忆中描写北方小城人民愚昧不幸的生活,课文《祖父的园子》是《呼兰河传》中写得最纯美、最快乐的一个章节。

(板书:《呼兰河传》萧红祖父的园子)

二、结合导读,初读课文。

1出示问题

在这篇文章里,“我”都想起了些什么,眼前仿佛又看到了什么?

在“我”眼中,这是一座(   )的园子。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

2自学要求

先自由朗读课文,然后围绕问题,静心默读,试着在课文旁做批注。

与同桌交流初读课文的体会与发现。

三、交流发现,体会情感,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1、交流:在这篇文章里,作者萧红都想起了些什么,眼前仿佛又看到了什么?预设:

想起了在园子里和祖父一起拔草、栽花,在园子里吃黄瓜、捉蚂蚱……

想起了园子里的蝴蝶、蜜蜂、蜻蜓……

仿佛看到了黄瓜、玉注、倭瓜……

(板书:人——祖父 物——蝴蝶、蜜蜂、蜻蜓,榆树、黄瓜、玉米、倭瓜 事——拔草、栽花、吃黄瓜、捉蚂蚱)

2。交流:在“我”眼中,这是一座(   )的园子。找出文中的段落来品读一番。

预设:

生趣——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蜒、蚂蚱,样样都有……

朗读发现——色彩绚丽,短句子,像说话一样轻松。

自由——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快乐——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

练笔设计

引导:在朗读中,我们听出这是一位多么慈祥的祖父。萧红回答的语气是怎样的呢?课文可没有写,而是用白描的手法,这就给了我们想象的空间,任选一处或一组说一说(课件出示):  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  我(  )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我(  )说:“是的。”  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  )说:“这不是一样的吗?”

3、出示学生作文片断

外公翻地,妈妈浇水,我却躲在棉花林里乘凉。

可没一会儿,我就又钻了出来。随手折断几根薯藤,撇过来,撇过去,一条长长的“项链”就戴在脖子上了,一对“耳环”就挂在耳朵上了。我得意地在妈妈跟前晃来晃去,妈妈总是笑着说“臭美!”。

取下“耳环”,丢掉“项链”,我又来到田埂上,抽几根长长的狗尾巴草,串上一朵朵洗澡花。嘿,花环做好了。我把花环一会儿戴在自己的头上,一会儿放在外公的头上,又把它弄碎,往天上一抛。“下花雨啰!”“下花雨啰!”……(张婧)

文本拓展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岁了,当我长到四五岁时,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那早晨的露珠是不是还落在花盆架上,那午间的太阳是不是还照着那大向日葵……”

总结:祖父的园子里,留下了作者儿时短暂的快乐,留下了一段温暖的记忆,留下了一段铭记于作者心中的祖孙情。

(板书:童年梦 自由心 祖孙情)

四、拓展阅读——作家笔下的童年

1、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结束谈话

童年赋予我们生命与自由的同时,也让我们体味到了周遭世界带给的温暖,于是一切的美好便融人了我们的生命,成了我们生命的起点,同时也是我们最后的栖居地。

让我们记住童年生活的快乐与美丽!

《祖父的园子》练习设计 9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五年级下学期的一篇课文,题目是──

生:《祖父的园子》。

师:知道是谁写的吗?

生:萧红。

师:怎么知道的?书后有呢,作家卡片里有。是呀是萧红写的。介绍萧红。今天我们学的可是一篇名家名篇,再读课题。

生:《祖父的园子》。

师:课前同学们都经过了丰富的预习,老师来看一看。这里有三组词,哪个孩子来读一读?谁来试试?好!话筒给后面的女孩子,你来试试。

生:读。

师:读的正确吗?读的非常正确。好。同学们看一看这三组词串,你们发现了什么没有?殷老师的课堂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发现了什么规律吗?你来说。

生:归纳第一组:动物(昆虫) 第二组:植物(谷穗是粮食)第三组:农活。

师:我有一个和你是──谷穗是蔬菜吗?平时吃到吗?是什么?(生答是食物)是粮食。那第二排是什么?你再说。

生:植物。

师:都是植物。第一排都是动物,昆虫类。第二排都是植物,第三排都是劳动。都是农活。你们发现了第一个规律真了不起。再读读课题,还能发现什么规律吗?看看课题想想?你发现了?

生:第一排这些动物都是可以在园子里见到的,第二排都是一些农作物也是可以在园子里可以见到的。第三排是我们在园子里做的事情。

师:对啊。一二两排都写的是园子里有什么?第三排写的是我们在园子里──(生答干什么。)很快就发现了课文的两条主线:园子有什么?我们在园子里干什么?打开教材,看看课文中直接描写园子的是哪几自然段?直接写园子的?找着了吗?谁来说还有同学没有举手,这边同学谁来说,你说。

生:是第2自然段和第13自然段。

师:是直接写园子的。那么写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干什么的是哪一自然段到哪一自然段?谁来说。好,后面的那个小伙子你来说。

生:第3自然段和第12自然段。

师:好。同学们能不能拿笔出来很快的分一分段?谁好了,来说说。你来说。

生:我是把第1自然段分成一段,它讲述了介绍了她的祖父和整个文章的人物。然后第二自然段是描写了园子的景色。

师:好,是描写了园子的景色。再接下去说。

生:第3自然段到12自然段讲的是她和祖父的各种各样的趣事。第13自然段再次描写了景色。第14自然段讲了她睡着了。

师:又一次描写了景色。好的,请坐下,很快就分下来了。是不是这样?好,同学们你们看,我们读一读词串。你们就能找出课文的两条主线:“园子”和“我和祖父” 你们抓住了直接写园子的两段话。能很快的把这么长的文章分了段,这就是语文的能力。同学们再读一读词串。园子里有……读词──停──园子里有──(生读词)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生读词)有一个词跟老师念“下种”。“种小白菜”、“下种”。好再来读这三组词串,你发现很有意思吧?好!词串里出现了“倭瓜”这个词,有没有同学知道?你说。

生:“倭瓜”是一个方言其实就是我们吃的南瓜。

师:你怎么知道的?(生答是查字典的)非常好。北方称南瓜为倭瓜。我们见到的都是那些根很大的,圆圆的。不过也有一些倭瓜是长的,可以上藤上架。同学们再看“黄瓜”大家非常的熟悉。但是黄瓜开谎花什么意思啊?又是你,你来说。

生:一种不结果实的一种花。

师:对,开了谎花以后就不再结瓜了!这个谎就是假的意思,这位同学叫什么名字?老师特别欣赏你,你课前预习非常充分。好。同学们再轻轻的把这三组词串读一读。自己开始。

生:自读。

师:以后你们还要学着自己写词,自己写词串。这样对课文一下子整体把握就非常有好处了。是不是呀?那园子里究竟有什么呢?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呢?请同学们轻声的自由的读一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自己开始。

生:自由读。

师:读了这一自然段,脑海里立马奔出了什么词?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你说。为什么说美丽?东西多就美了。你说。

生:我觉得这是一个美丽的园子。因为这个里面有风筝、蝴蝶……样样都有。这样的话我就觉得很美丽;样样都有。

生:我觉得这里是鸟息虫居的园子。因为这里风筝、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说明这里的昆虫非常的多。还有一个没有写到的,好。那男孩子你说。

生:我觉得这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园子。

师:从哪看出来拉?

生:因为有许多的风筝、蝴蝶、蜻蜓、蚂蚱,这样给人一种生机盎然。

师:充满了生机是吧,请坐,还有补充吗?那位男孩子你说。

生:它是一个充满丰富多彩的一个园子。因为它里面什么都有。

师:里面什么都有,是吧?还有吗?

生:我觉得这是一个热闹的园子。

师:恩,你从哪感受到的?

生:因为它里面有风筝、蝴蝶、蜻蜓、蚂蚱,我觉得很热闹。

师:是吧!还有补充的,你说。

生:我觉得这是一个蜂飞碟舞的园子。

师:蜂飞碟舞的园子?你说。

生:白蝴蝶……它们都是在翩翩起舞的。所以我觉得是蜂飞碟舞的园子

师:是啊。谁来读一读这一段。我请个男同学谁来试试?女孩子举手特别多,男孩子谁来试试?怎么拉男孩子就不行了,好。你来。从头开始。(师并做指导)停!什么园子?再来读。停!不够。

生:读。

师:北方的园子和我们想象的那个院子不一样,很大,大到什么程度呢?可以种花种草,可以种蔬菜,种果树,甚至还可以种粮食。你想这个园子大不大?读出来。再来。(一生读),大家一起帮他来读。(生齐读)对,接着读。东西不够多,大家来试试。写了四样肯定还有呢?肯定有花,花香,才会把它们引来呢,把这个样样都有,再读。大家来。接着读。(当场指导)

师:是呀,看到了这么多的色彩,非常的好看,如果用几个“好”字来形容这个园子?这个园子真是一个好玩、好大、好多、好看的园子。一起读最后一句。多好玩啊?好,同学们看着屏幕自由的轻声地再来读读。争取把自己读进园子里去。好,自己开始。

生:自由读。师:觉得这个园子大吗?东西多吗?好看吗?好玩吗?进园子了吗?没进园子的再读。

生:多、好看、好玩。(齐答)进了。

师:好!都进园子了。在园子里你又看到了什么?同学们打开到第13小节。自己再轻轻地读一读。一定要把自己读进园子里去,好。自由读。

生:自由读。

师:在园子里你们看到了什么了?谁来说说?好,后来那个男孩子你说。

生:答。

师:哦,看到这些了。还看到什么呢?你说。

生:我还看到了很大的太阳。

师:很大的太阳。还有谁说,你说。

生:看到了许多小花和小鸟。

师:是吧?你说。

生:我看了上了天的鸟。

师:上了天的鸟。你说。

生:我看到了蓝悠悠的天空。

师:哦!若是用这段话中的一句话来形容这个园子,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用这段话中的哪一句你就能说出来了。你说。(生答)是一切都活了的园子。这段话一共有11句,而这一句就是这一段里的中心句,就是围绕“一切都活了”来写的。看一看花活了没有?怎么活?原来花怎么的?原来睡着了现在醒拉。活了。鸟活了没有?怎么活?上天拉。虫子活了没有?怎么活?会说话拉。(生答)

师:这里的这个“活”还是你们理解的生死之活吗?(生答不是),这里的活什么意思?你说。(生答拟人了)拟人了。一切都充满生机了是吗?像真的一样都活了,还有什么活了?(生答)倭瓜活了,还有什么活了?(生答)还有?倭瓜怎么活?

生:倭瓜可以爬上架……长到天上去。

师:谁再来说说还有什么活了?黄瓜、倭瓜、玉米,都活了。在这里面活还有什么意思在里面?说明这些东西都长的──(生答茂盛)。用一个词说植物疯长了是吧?祖父把它们伺弄的多好呀多旺盛呀。活了,还有什么活了。蝴蝶也活了吧?蝴蝶怎么活的?你来读读?你来读。(生读)。随意的飞可以看出蝴蝶很自由。这个活了还有自由的意思。再往下读,只有天空──(生答蓝悠悠的)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啊?蓝悠悠的?谁来说说,你说。

生:我感觉非常美,有点诗情画意的感觉。

师:哦,这个“活了”,还有诗情画意的意思?还有吗?读一读最后一句话。预备齐。(师并做指导)看!活了。那么的充满生机那么的旺盛,那么的自由,那么的惬意。请同学们在下面选择几句读一读,读出活劲儿出来。自己开始。

生:练读。

师:谁来读读,读一句也行,读两句也行,谁来试试。话筒现在在哪个地方?来,给旁边的那个女同学,让她来试试。

生:指读。

师:笑眯眯的在读,不过还有些拖沓。还有谁再来试试,读的不错。你来试试。还有谁想读,读出那个活劲儿出来。

生:读。

师:都喜欢这句,有喜欢不一样的吗?我告诉你们,殷老师特别喜欢听男生读书。谁来。谁来试试。传给后面的男同学。

生:男生读。(再自由点)

师:读的真好。我特别喜欢男孩子。还有哪个男孩子让我喜欢一下?来试试。这个语文课堂上老是女同学的天下是吧?来,话筒传过来给他们,你读。

生:读。

师:再奔放一点(指导),好。举手的男生越来越多了。再给个机会。传到前面来给这位男同学。

生:读。

师:你读的非常好。好。同学们两段话一下就给我们带进了好看、好多、好大、好玩,一切都活了的园子。萧红的语言这么有魅力,一下子就把我们带进了上个世纪的园子,同学们读读这两段话,你看她在写在两段话的时候,有什么不同,老师又要让同学们来发现了。(教师给予提醒):第一段话主要写的是园子里的昆虫,是吧?有翅膀的能奔跳的,而第二段写的是倭瓜黄瓜玉米没有翅膀的。不能动的静的。可是她写的动的时候写了什么?有没有写它们怎么动?她主要描写它们的──(生答颜色样子)而写倭瓜、黄瓜的时候,写它们什么?(生答生长)写怎么生长。殷老师提示的太多了,发现了什么?有没有发现什么?她把那些动的?她把那些静的?(生答)谁来说,好。

生:作者把那些动的写的比较静,作者把静的写动了。

师:写动了写活了这就是萧红的语言的特点,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你们自己读读呢,看是不是这样。

生:练读。

师:这回同学们关注的最多的可能就是萧红的语言了。好同学们看,殷老师在读文章的第13自然段的时候,也特别注意她的语言,看她的第一句话:太阳在园子里是显得特别的大。咱们把“是”字去掉,读读看,行吗?(生自由读)行吗?好象行的。这里� (生读)。琢磨出了什么?你说。

生:是在这里起强调,肯定了太阳是特别的大。

师:你看聪明的都是男生。肯定的太阳特别大。为什么在这里用“是”啊?

生:我觉得不用是的话,比我们一般看到的稍微大一点点,用是的话感觉就非常大。她想让我们体会深刻一下,

师:你看,女同学更聪明是吧?是特别大,殷老师在读的时候我也在琢磨,她这里强调了太阳大,而且还告诉我们真的就是这样的。不仅太阳这么大,花儿、虫儿真的就是这样的。同学们你们一直在作为读者在读这篇文章,你们倒过来,你们站在作者的角度想想,当她这样说这样写的时候,她想告诉我们什么呀?你说。

生:她想告诉我们园子很大。

师:她就想告诉我们这个。是不是这样的?是的。她还想告诉我们什么呀?告诉我们园子里这一切──(生答:充满了生机)。就是这样的。强调真的是这样的。特别想告诉我们这些。那同学们再想想,太阳在园子里特别的大,一般在文学作品里出现太阳这个词的时候,它总是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感?谁来说?表达什么?你说。

生:温暖、希望。

师:温暖、希望。对。还有吗?你说。

生:有可能表达自己的心情。

师:心情怎么样?很愉快。你说。

生:我觉得饿还会表达一些活力。

师:活力,是吧?当我们联想到太阳这个词的时候,真的中国的汉语文很有魅力,你看一个词能让我们感受到温度,很温暖,感受到飞翔,很快乐。甚至能闻到太阳的味道。就像妈妈的爱一样,作者就想传递这样一种情感。所以她说了,一起读第一句──

生:齐读。

师:再读。这是殷老师在读第13自然段的时候自己的感受,我拿出来和你们一起分享。你们觉得我说的有道理吗?真的是这样。园子只不过是个普通的园子,但是作者感受到了那种温暖:那么一点快乐那么一点生机,所以园子就是好大、好看、好玩的,一切都活了的。在文学作品里面,我们这就说是──景乎情乎,不同的人看山是不一样的山,不同的人看园子也是不一样的园子。那么作者那种太阳般的温暖和快乐从何而来呢?� 看看你能不能从这个自然段当中有一点体会?自己开始,个人自读。

生:体会读。

师:说错了是3~12自然段就是写我和祖父的自然段。在这段当中领会到一点快乐吗?(生答体会到了)从哪感觉到了一点快乐?那个男同学你说。读出来。

生:选择读。

师:很好玩很快乐,还从哪也读出来了。今天还有谁没有发言,赶快,先来说说,你说。

生:选择读。

师:好玩是吧。快乐了。还有吗?你来说。

生:选择读。并说原因。

师:很快乐,读出了。你还有补充?

生:我是从第三自然段中读出来的。第三自然段它说到……我从这体会到主人公非常的天真。

师:很调皮的是吧。好,同学们来看。祖父栽花,我栽花;祖父拔草,我拔草;祖父下种,我瞎闹;(是下种吗?)祖父铲地,我也铲地。(是铲地吗?)乱勾一阵。祖父浇水,我也浇水。(是浇水吗?)祖父教我,我认不清韭菜认不清谷穗,祖父教我,我并不细看。我忙着摘黄瓜,追蜻蜓,睡大觉。在祖父的面前我流露的是自己率真率情的一面,我能不快乐吗?快乐读出来。还能读出温暖吗?读的出来吗?关注关注祖父的言行,能读出一点温暖吗?你来说。

生:说。我看出祖父对她的关爱……

师:关爱换一个词──疼爱。你说。

生:首先我同意刚刚的那个同学的观点,祖父对她的疼爱,还有就是她做错事,祖父不打她。

师:对她非常的宽容,是吧。那位男孩子。

生:我感受到祖父很爱她。

师:恩,老师要纠正你一个词“是锄头杆”(第三声)什么时候读“杆”?旗杆、电线杆,很长的时候读杆(第一声)在这里是指器物的刀柄的时候,把子的时候用杆(第三声)说的很好,你还有补充。

生:说。

师:祖父教她也不细看,祖父对她大笑。非常的宽容,你们读出一些来了?老师告诉你们我和祖父之间的“情”,不是我们这堂课一下子就能读懂的。下一节课我们仔细读这一段。学着萧红的语言,来写写园子里的趣事,争取把自己写进园子里去,写进祖父的怀里。你可能就有更多的感受了!老师为了上好这节课也读了一些资料。想告诉同学们的是萧红的童年其实很孤单很寂寞,在很小的时候,她的妈妈就去世了,后妈不喜欢她。爸爸因为她是女孩也不喜欢她。祖母是一个洁僻。非常爱整洁,不喜欢小孩子闹腾,只有年迈的祖父疼爱她。可以说是祖父的爱温暖了萧红的童年。每次萧红挨了打,站在窗前的时候,祖父就对她说:“长大了就好了,长大了就好了。”这个“情”我们还是要好好的去读。但是今天这堂课,我们走进了园子,走进了萧红的语言,也微微触摸到了萧红那颗自由、跳荡的心,我们知道了文学作品里景乎也是情乎。如果老师再用一个词来说的话,那就是境由心生。萧红一直都非常怀念这个园子。同学们想一想这个园子在萧红的心中还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园子吗?

生:齐答不是。

师:它是一个──

生:充满爱的园子。

师:萧红怀念的是园子,怀念的是祖父,也是怀念那一段真性情的岁月。所以萧红后来写了一本书叫──《呼兰河传》。在《呼兰河传》记叙了一些人还有一些小事。文章的结尾她这样说:“呼兰河这小城住着我的祖父,也埋着我的祖父……”茅盾称这本书是“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师:这位北国才女在1942年1月22日一个凄凉的冬日去世了,只有31岁。在这堂课要结束的时候让我们来轻轻地读首诗。也算是我们对她的一种纪念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10

第一部分 核心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情趣、自由自在、幸福快乐的生活,体会祖父的宽容和慈爱,感悟“我和祖父的园子”的精神意义。

3、感受萧红语言清新自然、率真稚拙之美,体会文字的意蕴,产生阅读其作品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1、精读课文,感受文章中的“景”的自由,体会文中小姑娘自由快乐的生活和祖孙情深。

2、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第二部分 过程设计

一、激情导课

师:有一篇文章,读着,读着,我们就沉浸在作者那烂漫的童年生活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萧红的童年。读课题!

预习时,读课文超过五遍的同学请举手。了不起!熟读课文是我们阅读理解的基础。是不是觉得这篇文章语言近乎口语,并不难理解,但要读出文字背后包含的那些情感还需要我们凝神静气地阅读。

有谁带着问题读课文的?

会读书!带着问题读书会让我们的阅读更有方向,更有收获。

同学们的问题中有一个问题含金量很高,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个问题进行阅读探究。

学习任务: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呢?

二、民主导学

课文中有两个小节直接写园子的,打开课本,略读课文,把它们找出来。

1.让我们到园中来漫步吧。出示第二自然段:

自由地读一读,想一想,在萧红的眼里,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结合文章的语句来谈一谈。

2.让我们继续在园中漫步。

在萧红的眼里,这又是一个怎样的园子?自由地读一读。

这一段,读着,读着,有一个词会扑面而来。

有一句话,概括地写出了这一点。

师: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一切都是自由的。

这一段文字写得很美,写得很妙,这精彩的地方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好好地品读、品读。

这些句子好在哪里呢?专心地读一读,静心地品一品。

你有什么发现?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展开了想象,形成了排比,读起来让人特别亲。真会读书,能用朗读表现出这种自由吗?

还有什么发现?

这四个“愿意……就……”后面还有一个“随意”,写出了什么?对!园子是自由的,作者的心灵也是自由的。景物的自由代表着身在景物中人的自由。这种写法就叫借景抒情。这自由呀,装得下天和地。读吧,自由地练一练。

谁愿意展示一下你的朗读。老师为你配上一段音乐。用你的朗读表达出作者内心的自由。

3.在这样一个童话般的园子里,留下了萧红和祖父许多美好的回忆。读一读课文的3—12小节。继续思考:这又是个怎样的园子呢?

读这一段文字的时候,我们眼前会浮现出许多画面。同学们,细读出滋味,品读有收获。再读一读,哪个镜头最吸引了你。

预设:

文中相似的句子串起来就成了一首诗。不信你看: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

“祖父栽花,我就栽花。”

“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

“祖父浇水,我也抢过来浇。”

“祖父笑了,我也笑了”

“我开心地笑了,祖父也开心地笑了”

这些文字看上去是不是重复了,其实这是一种写法叫复沓。作用是为了抒发强烈的感情。同学们你觉得这里抒发的是怎样的情感呢?

如果你关注了细节,读了这一段后,祖父有一种特别亲切的表情浮现在我们眼前——笑。让我们一起来回忆:

这是和蔼可亲的笑!这是欣赏的笑!这是宽容的笑!这是充满爱意的笑。

同学们,这一次又一次笑容的背后你读到的是祖父什么?那一份浓似一份的爱。

不管是瞎闹,还是淘气,即使是越帮越忙,甚至闯出点小祸,在萧红的记忆里祖父是勤劳的,是宽容的,是疼爱她的,祖父带给了萧红无限的自由和快乐。

4、课文第一段写:“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这句写得很特别,体会一下,为什么这样写?

(萧红出生与一个地主家庭,父亲对她十分冷漠,母亲也不喜欢她,只有祖父疼爱她,祖父是萧红一生最重要的人。在萧红眼里,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园子,而是萧红童年生活的乐园,这个园子只属于“我”和最亲爱的祖父,这个园子是萧红的家园)。

5、这个园子是萧红的乐园,是一个充满爱的园子,更是她的家园。萧红怀念的是园子,怀念的是祖父,也是怀念那一段真性情的岁月。所以萧红后来写了一本书叫——《呼兰河传》。在《呼兰河传》记叙了一些人还有一些小事。文章的结尾她这样说:“呼兰河这小城住着我的祖父,也埋着我的祖父……”茅盾称这本书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三、检测导结

这位北国才女在1942年1 月22日一个凄凉的冬日去世了,只有31岁。在这堂课要结束的时候让我们来轻轻地读首诗。也算是我们对她的一种纪念!

祖父一天都在园子里边

我也跟着祖父在园子里边

祖父

戴一顶大草帽

戴一顶小草帽

祖父栽花我就栽花

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祖父铲地我就铲地

祖父种菜我就溜平

祖父浇水我就“下雨”

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园子里的一切都是活的

花醒了鸟飞了

虫子说话倭瓜上架

玉米上天黄瓜开花

玩累了

我找个阴凉地

就睡着了

不用枕头不用席

只有一顶小草帽

……

第三部分 辅助设计

教具:课件

板书:

19、我和祖父的园子

乐园 爱园 家园

作业:

回忆自己的童年趣事,下节课和同学一起分享。

祖父的园子 11

【教学目标】

1.会认读8个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熟读课文,想象“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从哪些情景表现“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如何表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篇美丽的《火烧云》让我们认识了女作家萧红,那朴实、自然、流畅的语言和充满诗情画意的联想让我们感受到萧红那敏感善思的心灵。今天,我们要走进她的另一篇文章《祖父的园子》,再次领略萧红的文字魅力。板书课题。

《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在《呼兰河传》里,她用了许多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重点描写了家里的园子。为什么她会对祖父的园子久久不能忘怀呢?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

(设计意图:一位作家为何一生对一个普通的园子魂牵梦绕,结合课前提示,设置悬念,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初读

1、自由读,把课文读通顺,

2、再读,想想祖父的园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哪些文字中读出来的?

3、反复朗读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读出自己的感受。

4、检查反馈。

(设计意图:没有读书根基的深入哪有交流果实的丰美。朗读不仅仅是手段,它本身就应当是重要的学习目标!当学生能够把心放进去读,读出自己的想象世界,他们对课文的内容与表达还有什么不能理解把握的?)

三、品读

一个普普通通的菜园,为什么会让萧红如此留恋呢?默读课文,说说自己的感受。

交流预设:

1、园子里生机勃勃。

读一、二小节,感受园子的五彩缤纷,生机勃勃。

2、在园子里很自由、很快乐。

(出示第十七小节)自由读,你觉得什么是自由的?哪些词语、句子最能表现“自由”?

读读这一段,感受园子里花、鸟、虫以及倭瓜、黄瓜等各种蔬菜的自由。

在园子里自由自在的仅仅只有这些蔬菜吗?还有谁也是自由自在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除了自由,还有别的原因让萧红如此留恋这个园子吗?

找出表现“我”心情快乐的句子。

快乐,是藏不住的,你从作者的叙述中感受到这一点了吗? 读出“我”的快乐。

小结:祖父的园子给了童年的萧红那么多自由,那么多快乐,所以这个园子在她心中才那样美好,那样难以忘怀。

过渡:还有什么是萧红更加留恋的呢?

3、祖父的爱。

读第五至十二小节,你体会到了什么?

祖父的关心特别从哪些词语中表现出来?(三个“笑”。)

在萧红眼里,祖父是一个怎样的人?(和蔼、慈祥、爽朗)

从祖父的“笑”中你还读出了什么?(宽容和耐心)

小结:这笑中还有祖父对我的耐心教育,这就是祖父对我的――爱。

合作朗读。

(设计意图:这篇文章重点写了“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劳动和玩耍的情景,洋溢着童真童趣,符合学生的心理,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可以感受到“我”童年生活的有趣、快乐。但文章字里行间祖父的爱,景物描写清新隽永的意境,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欢乐的文字背后淡淡的哀愁,是学生较难理解与感悟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细细品味,想像体验,平等对话,才能体会文字的意蕴,感悟文字的新鲜、自然之美。)

四、超越文本。

1、题目为什么叫《祖父的园子》?

生交流。

小结:祖父是萧红一生中最重要的人,萧红一生坎坷,历经苦难,但萧红从祖父那里享受到了真正的自由和快乐,享受到了爱。

(指板书,师引)那是一个装满――自由的园子;那是一个装满――快乐的园子;那是一个装满――爱的园子。

2、读了这篇文章,我们知道作者就是要表现自己的童年生活多么——快乐、自由、幸福有趣。既然是写自己的童年生活,那又为什么花那么多的笔墨来写这个园子呢?

生交流。(借物抒情)  模仿作者写倭瓜、黄瓜、玉米等手法也来写作者在园子里生活的快乐、自在。

我的童年生活是快乐、自由的。

(设计意图:课文写园子和写童年生活两方面篇幅几乎相当,作者为何花这么多的笔墨来写园子,笔意如何?引介“借物抒情”的语文知识。课堂练笔:作者写园子不就是写作者的生活吗?学习作者写园子的语言去写一写作者的童年生活。学生在课堂上“用笔思维”,融会文意,展开想象,模仿语言,才有创造。)

五、总结。

1、在短暂而坎坷的人生旅途中,对于人间的“温暖与爱”怀着“永久的憧憬与追求”的萧红常常会忆起呼兰河城,因为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她的祖父,有她和祖父的园子。

《呼兰河传》这本书的尾声部分这样写道: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

以前住着我的祖父,

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

也许还是年年仍旧,

也许现在已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

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2、推荐阅读《呼兰河传》。

以《呼兰河传》的尾声部分作为教学的结尾与延展,符合原著的情感基调,也渗透了园子的精神意义。

【板书设计】

祖父的园子

自由    快乐    爱

《祖父的园子》练习设计 12

流淌心中的那首歌

——听大明老师《祖父的园子》有感

还没有正式拜师,就可以领略导师的课堂风采。当张老师把“明天可以听虞大明老师上《祖父的园子》”这个消息告诉我们时,心底不禁欢呼雀跃起来。激动,又期待,因为我也曾上过这节公开课,问题纠结中,至今也无良策,希望导师的这节课能打开那扇窗。

第二天上午,崇文的音乐厅,静静流淌着略带忧伤的歌声,也流淌着萧红的《祖父的园子》——没有气壮山河,没有纵横捭阖,大明老师就用简约的旋律,轻松的基调,丰富的内涵,温暖的抒情,演绎了这节课。这样清缓、朴实,这样亲和、悠长,缓缓流入我们的心中,让我们久久地沉浸在无限的思索中:

取舍——简约的旋律

《祖父的园子》一文,萧红用清新的笔触,运用了大量的事例——栽花、拔草、“种菜”、铲地、吃黄瓜、追蜻蜓、抓蚂蚱、“浇菜”、睡觉等,描述了自己在祖父的园子里,大干“瞎闹”“胡闹”之事,处处透露出一个孩童的天真烂漫、自由自在。

这么多事例,个个鲜活,这朵“语言描写”美,那朵“动作描写”也美, “乱花渐欲迷人眼”,哪一朵都舍不得扔掉。如何在一树繁花中,找寻那最迷人最有内涵的那一朵呢?这就是大明老师的眼光,这就是大明老师的功力。淡淡的一句追问:这么多事例中,哪件写得最具体呢?作者为什么要把这件事写具体?一舍一取,删繁就简,直接把学生带入了最能凸显祖父的爱的事例。

略读课文的教学,很容易陷入两个误区:蜻蜓点水式地学,或是处处关照地学。教师就要在取舍上下功夫。回想自己的这节公开课,最大的弊病在于,在这么多的事例中,不肯舍,总觉得写得那么好,怎么能不去细细品尝呢?不舍,重点没有充分展开,在有限的40分钟课堂内,你就得不到更大的效益。想起杨再隋先生提倡的“一课一得”, 这是语文的课堂本色。一课一得,学生学习语文的时间不是一节课,而是一辈子。

一得,足矣;取舍,是我们备课时最该做的。

对话——轻松的基调

大明老师的课堂,总是这样充满情趣,感染着每一个学生,也感染着每一个听课的老师,沉浸其中,连笔记都忘做。“情”“趣”二字,在有儿童存在的地方来说,我认为是不可缺少的,因为这是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

大明老师与学生有一次师生合作对话朗读,教师读爷爷的语言,学生读“我”的语言。读到此处:

原文:祖父慢慢地把我叫过去,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则没有,只是毛嘟嘟的真像狗尾巴。

祖父虽然教我,我看了也并不细看,也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

不能不承认学生的创造潜力是无限的,这个孩子淡淡地一声:“哦——”。这一声“哦”,后面藏着孩子对文本的解读——萧红马马虎虎地承认,更把对“马马虎虎” 的理解转化成贴切的表达与演绎。大明老师的回敲:“你为什么这样说?”更让学生明白——不仅要读好引号中的话,也要读好没有引号的话。

我想,这样的师生对话,这样与文本对话,是大明老师一贯追求的彰显语文味的情境学习。一篇篇看似孤立的、沉默的文本,当我们引着学生去揭开知识的文本的表层,把文本还原到作者的心灵世界中,我们将会发现,学生也走进了瑰丽的精神家园,与作者一起体验,一起成长,激发出无限的创造潜力。

告诉——丰富的内涵

《祖父的园子》第16自然段,萧红以清新的笔触,儿童式的言说方式,反复使用“愿意……就……”的句式,抒发了自由的心境。作者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又通过什么样的句式表现出来,我想几乎所有的老师在处理该段教学时都会抓住这两点。

大明老师也紧扣住这两点,使用了比较的策略:出示自己写的一段话,这段话用上了很多修饰性的词语,着重描写了花园的美景。然后请学生把这段话与第16自然段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明白——不同的语言如果离开了目的,就无所谓好坏。当然,这是一次有效的“告诉”。

“告诉”,用教学术语来说,就是讲授。在 “自主、探究、合作”潮卷课堂的如今,很多教师谈“讲授”而色变,似乎一和“讲授”搭上边,就变成了“满堂灌”。“告诉”,有错么?“告诉”本身是没有错的,但是,教师如果“告诉”学生的,不是学生渴望得到的,至少不是大多数学生希望得到的;或者“告诉”得过早,省略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是使用者,没有让“告诉”发挥最大的作用,无效告诉,不如不诉。

像大明老师这样的点睛之诉,点中学生的疑惑,也解了听课教师的疑惑。我们总是为了突出文本的语言,而大量使用外来的语言。但是,真的有优劣之分吗?说明性的语言概要准确,描述性的语言形象生动,适用于不同场合、不同情境。我们要做的,就是引导孩子经历一个比较阅读的过程,经历一次有效的探究,对于结果,我想,不需要那么执着。

余音——温暖的抒情

一首好的曲子,结尾或高亢,或悠远,总会给听者留下一片无限的遐想空间。大明老师的结课,直把这种温暖送入孩子的心里。

温暖之一:阅读,我期待

大明老师最后补充出示了关于《呼兰河传》的资料,是茅盾对这本书的一个高度评价: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在这个评价中,最能激发学生认知冲突的是这两个字——凄婉。在这一篇课文的学习中,学生也跟着萧红沉浸在自由快乐中。然而到此处,这种感觉戛然而止,怎么会是凄婉呢?强烈的阅读期待被激发了,一睹为快的那种渴望多温暖!

温暖之二:走进教师的精神世界

学生无疑是老师最铁杆的“粉丝”,他们对老师既熟悉又陌生的精神世界,充满了好奇。大明老师补充了自己的童年趣事片段,《网鸟》《捕鼠》《小鸡之死》,还有一张很有意思的孩童照片,骑在长辈(爷爷)的头上,尽显天真。学生读着一段段妙趣横生的文字,看着好玩的图片,各个兴趣盎然,乐不可支。当老师的童年时代,以文图并茂的方式,毫无遮掩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征服了学生。教师就是课程,不是吗?不用再多说教,不用再多指令,你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整个你,就是活教材!

温暖之三:永恒的童年,无限的遐想

这节课的最后一句话——聪明的你,会让什么方式让你的童年永恒呢?话音虽然已经消失,但这样一个问号,却深深地刻在学生的心里。如今的孩子,童年已不再如我们的童年,那般自由轻松,学业负担让他们的童年如此无奈。可是,能用一颗细腻而敏感的心,去尽量寻求童年的快乐吗?能用自己的言说方式,留定格最美的记忆吗?大明老师留给孩子的,不是一项作业,是一道人生的思考题,就让孩子带着遐想,走进温暖的春天!

作者:许静(宁波)

祖父的园子 13

一。 回顾园子,导入新课。

师:让我们听她娓娓道来,请一个同学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生:我家有一个大园子,----

师:读得真好听,给她掌声,你觉得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生:多彩的园子

生机勃勃的园子

师:语言也有特色,老师读着读着,仿佛看到小萧红在数着指头,在说。请同学们读三--十二自然,读一读,想一想。

生自由读。

二。品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真投入,能与大家分享吗

生:大家请看第三自然段。草帽,象家庭服装一样

踢土,萧红的开心

师:读一读,体会体会萧红的语言给我们什么感觉?

生:我觉得萧红的语言给我十分有趣。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师:你觉得她的语言有什么感觉

生:给我十分活泼的感觉

我觉得用很少很少的字。

师:想不想感受一下这些语言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呢

生:想。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师:还有哪些快乐呀

生:我觉得还是最后一句比较有趣。菜种不但没盖上,她祖父没有责怪她。

祖父把锄行

三。感受自由

师:哪个词让你能感受到自由。

生:抢过来,

喊过来,她在向全世界宣布,这雨是她下的。

师:这一连串的动作,能体会到她是怎么样的

生:自由的,自豪的

师:让我们痛痛快快地读一读。学生读第十二自然段。

瞧,她笑得多开心呀。跟着老师一起拿着水瓢向天空一摇,大喊。

生:下雨了,下雨了。

师:这些又让你感觉到什么呀

生:十分轻松快乐,

师:想怎么就做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这就是什么

什么?这就是自由呀。这种快乐 就是园子给她的吗?是谁给她的?祖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满脸皱纹的老爷爷和小女孩在哈哈大笑。

一字一句地讲给小萧红听。而她却在一边玩一边听。

师:哪些字词体现了小萧红,默读五到十自然段,用心体会。

学生默读课文。

师;好,先请你来说一说

生:看第九节,自以为自已是对的。抛,

看出小萧红很不服气,远远地抛给祖父。

我说“是的”她以为祖父还不如她知道多呢

祖父是很和善的。

第十节的,看出祖父很和蔼可亲。

第五节,当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分工铲地,祖父很信任她。

耐心讲解给她听。祖父笑了。

师:仅仅一次笑了吗?

生:读读看。笑了三次

师:从这三次笑,你们能体会到什么呢?

生:很天真,

童心未泯。

师:许多年后她深情地回忆到。同学之间分角色读五到十自然段人物的对话,读出浓浓的天伦之乐。

学生互相读课文。

师:园子显然特别大,花开了就像--

师领读。

师:萧红是怎么写出这种自由的呢?从哪些字词能体会到

生:六个愿意

看第十三节,以景写人。

师:还有吗?她的语言?天空蓝--这种句子你能感受到什么

生:她的心中只有她的祖父。

师:这样的句子呀宁静得像一首诗。

四,出示小诗。

师:看一看,

生:我玩累了

就在房子底下

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

不用枕头

不用席子

就睡着了

师:而这个园子里有温暖她一生的太阳,在〈呼兰河传〉中,她再次提到了这个园子。

配乐朗诵最后一篇。

写下这段话,萧红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生:沉重,哀伤的。

五。推敲课题。

师:许多教材选用,有的是我和祖父,有的是我的园子,而苏教版用的这个题目,你觉得哪个好

生:我觉得苏教版好。写下了我和祖父生活的地方

师:我、祖父、园子,这三样一样不能少,我们心中一定有这样的园子。

下课。

《祖父的园子》教学实录及评析 14

时间:2011年10月15日

地点:杭州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

执教者:虞大明(杭州崇文实验学校副校长)

课时:一课时

预设目标: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倭瓜、水瓢”等词语。2、自主探究文本,体会园子的特点,感悟作者自由、快乐的童年;了解作者‘朴实无华、借物喻人“的表达方式。3、凭借拓展阅读和启迪谈话,激活学生“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美好的童年,使之永恒”的欲望和动力。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师:一个普普通通的园子对你我而言可能印象模糊,但是对作家萧红而言一直铭刻在她的心里,带给她无限的自由、无限的怀念和美好的回忆,齐读课题。

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咱们可以怎么学?

生答。

师:学习略读课文需要我们自己去找,自己去学,自己去发现,今天我们采用多遍去读。一般不是朗读,而是默读,浏览,有时候可以快到——(一目十行)。比如我们第一遍浏览,要带着问题,我们带着什么问题呢?谁能看着课题,把课题变成一个问题。(生答:祖父的园子是怎样的?)

师:每个读到这个课题的人都会在心里形成这样的问题:祖父的园子是个怎样的园子。带着这个问题,请你快速浏览全文,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当你想到会用什么词来形容的时候,请把这个词写在这个课题的旁边。

二、初读课文,概览大意

生带着问题和要求自由浏览,师巡视,选择一部分学生的阅读感受写在黑板上,进行板书。(五彩缤纷、自由、快乐、应有尽有、生机勃勃)

师巡视时的启示语:当你想到一个词的时候,我们并不满足,想想还有什么词可以形容。

反馈(有黑板上这样感受的同学请举手)

三、文本探究,感悟特点

自主设疑,进入学习。

师:如果学到这儿,我们就算学完了吗?(不行),这样太肤浅了。我们还得进行第二遍阅读。

师:你能把刚才的初步感受变成问题,会吗?

师:只要我们把黑板上的这些感受加上一些为什么就行了。(如:为什么园子是自由快乐的?为什么园子里五彩缤纷,生机勃勃?……)

第一板块:感悟园子的五彩缤纷、应有尽有、充满阳光

1、为什么说这是一个五彩缤纷、应有尽有、充满阳光的园子?

快速地浏览课文,把相应的句子划下来,并在边上写上相应的词语(学习旁注)。

2、交流:(你划的是哪个句子,把句子读一读,说说自己的感受。师随机恰当点评。)

3、萧红之所以写第一、第二自然段是想让我们初步了解祖父的园子,是想让我们知道祖父的园子是一个生机勃勃、应有尽有的园子。

师:你觉得哪些句子让你有这样的感受?(生继续交流这部分教师只是让学生有个初步感受,并不作为关键的学点。)

第二板块:感悟在园子里的快乐自由

1、生快速浏览全文,在文中圈出能概括萧红所做事情的关键词。

师:接下来,我们考虑比较难的问题:萧红在园子里为什么是快乐自由的?我们进行第三遍快速浏览课文,用圈把萧红在园子里做的事情圈起来。

交流:

师:第一件事是(摘花)

师:你从哪个句子里得到信息的。(生读)

师:你只要读八个字就行了,我们只要圈几个字就行了?(圈花)

师:第二件事?第三件事?虽然浏览的比较快,但我们不能落下信息。(栽花、拔草、溜土、铲地、吃瓜、追蜻蜓、捉蚂蚱、浇菜、睡觉)(当学生概括不出溜土时,教师引导要加上调换符号;当你看到很多自然段写一同件事时,你要往后看)

师:在园子里睡觉,可以躺着看到……这也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萧红可以在园子里做九件事,可能还不止,所以� 你对这样的园子向往吗?

细研课文,感悟自由

第一板块:研读“自由之事”

师:九件事中,萧红写得最具体的是哪件事?哪个自然段开始?哪个自然段结束?(课件呈现第5—12自然段)

师:请你快速浏览,你们凭什么说这件事是写得最具体的,能不能找出几条依据来?(生说对话)

师:作者抓住了人物的对话,这给我们一条启示,咱们以后要把文章写具体,也可以——(抓住对话来写)

师:依据一了,有依据二吗?快速浏览有什么神态?有谁的神态?

师:抓住了人物的神态,给了我们第二条启示,我们以后要把人物写具体,可以——(抓住神态来描写。)]

师:有依据三吗?

师:语言动作神态三样中,比较突出的是语言动作。还有一条朴素的依据,别的事最多用了一个自然段,铲地用了几个自然段?

师:所以我们记住了,要把一件事写具体,我们要千方百计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写出来。

师:从三个依据中,萧红写得最具体的是铲地。我们纳闷了,萧红在这里写的是快乐的事,所有的事情都能看出作者是快乐的。比如浇菜。

师:拿起水翲,我们一起来浇菜。(学生模仿)

师:我们不能只关注动作,还要关注语言。(生再次模仿,这次有动作也有语言)

师:萧红在园子里是在浇菜吗?她是在——(玩、闹、捣乱、耍)

师:与其说她是在浇菜,还不如说她在浇人。她快乐吗?我从你们的脸上都体现到了快乐。既然所有的事情都能体现快乐,为什么萧红把“铲地”写的那么具体?(师语言:积极思考,我有时间等待;1个、2个……10个……班有45个孩子)

师:先讨论一下。(生讨论)

师:有答案了吗?知道答案了吗?我再数一遍,如果不超过20个的话我们继续讨论。(师再数,不满意,再请学生讨论。)

师:这次老师将采用追问的方式,当你没有把意思表达清楚的时候,我将追问你。如果你招架不往 ,你可以选择投降。

师:我们先请女孩子。为什么萧红只把铲地写得那么具体。

生:因为这件事能收获知识。

师:为什么这件事能收获知识?

师:为什么收获知识就要写具体?

师:谁能帮我追问她?

师请男孩再问这个问题。

生:因为她不认识哪个是苗,哪个是草。这是她童年的回忆,所以要写具体。

师:走歪了。

师再请。

生答。

师:前面几件事,一读就能感受到快乐。而这件事并不是这样的,这件事,还需要我们深入地思考。

师:祖父在园子里种谷,的目的是什么?四个字(养家糊口)

师:现在她的宝贝孙女,把全谷当狗尾巴草割了,这意味着什么?(收成减少,这家人会饿肚子)

师:你说这是一般的调皮吗?这是一般的捣蛋吗?这是犯下了——(大错误)

师:面对孙女犯下的大错误,祖父却是怎么对待的?由此可见这是一个怎样的祖父?(这是一个深深爱着孙女的祖父)

师:面对如此犯下的大错误,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原谅呢?萧红还有什么事情不能感到快乐呢?所以作者认为一定要把这样的事情写具体。

师:你们在读时 ,有什么感受到还有一个自然段非常能体现出园子的自由,哪个自然段?(16节)

第二板块:研读“自由之景”(课件呈现)

师:这段是写园子的景物,写到了哪些景物?

师:写的是景物,为什么能感受到自由。

师:萧红在写时,有一个句式在反复使用,哪个句式?

师:所以我们感觉到萧红很自由,为什么老师感觉到作者写得很一般啊,语言重复,老是用一种句式。如果让老师写,我能写得比她好,你们同意吗?

(师呈现下水文:倭瓜长蔓了,沿着花架往上攀,一直爬到房顶,再挂 下来,随风摇摆,甚是婀娜。黄瓜也开花了,这儿一朵,那儿一朵,怎么开,都很美,她们仰着黄色的小脸,向着和风点头。一群群的蝴蝶在花间翩翩起舞,分享这场花的盛宴。玉米苗也伸展着腰肢,向着天空微笑。一切都是美的!)

师通过对比,你们发现了什么?

师:你们说我没有表现出自由,那我表现的是什么?(美丽)

师:老师这样写是表达一个美丽的园子,萧红这样写表达的是自由的园子。同样的景物,不同的写法,让读者有不同的感受。两段文字,如果离开了写作的目的,就没有好坏之分。萧红就是这样,用了重复反复的笔触,用了帅性的写法,让我们感受到了这是一个自由的园子。她仅仅是在表达园子里的景物是自由的吗?

师:她最想告诉我们的是——(包括园子里的我,园子里的萧红也是自由的,这是她真正的目的)

师:通过读这段文字,我们仿佛听到萧红在说——(在音乐声中,课件呈现,让学生说话:我愿意(

),就(

)。

师:这样的事例举得完,千方百计汇成一句话:我想

师:这就是萧红,一个帅性的萧红,借景物的笔表达自己想法的萧红,这样有一个说法叫——借景抒情。

师:……因为自由,所以快乐。既然自由是园子最大的快乐,为什么课题不叫自由的园子,而是祖父的园子?

师:也就是说没有祖父就没有园子,是祖父创造了园子,是祖父的什么创造了这个园子,创造了这个自由的园子。板“爱”完成板书。

师:所以萧红在定题目的,写下了这五个字。——

猜测内容,阅读延伸

1、师:萧红是快乐的,所以她用勤奋的笔,写下了这部小说——《呼兰河传》

2、师:猜猜,我们在这部小说里,还能读到萧红的什么?

有一位作家茅盾,他是这样评论这部小说的。(课件显示)

师:要解开这个谜团,有什么办法?(读这部小说)。

直面童年,引发思考。

师:……萧红选择写作,罗大佑选择了歌唱(课件播放〈童年〉)

师:我们每个人都要想方设法留住童年,老师像萧红选择了写作。(出示老师范写的童年小故事3个并配上老师童年时的照片,思考:聪明的你,会用什么方式让你的童年永恒呢?)

祖父的园子 15

教学目标:

1、精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体会文中小姑娘的调皮可爱和祖父园子带给“我”的无穷乐趣。

2、感受祖父对“我”的疼爱,体会浓浓的祖孙情。

3、感受文章中的“自由”,体会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教学重难点:

1、精读课文,体会文中小姑娘的顽皮可爱和浓浓的祖孙情。

2、感受文章中的“自由”,体会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童年》歌曲

师:你们知道这首歌吗?(生答:《童年》)这首歌唱出了童年岁月里美丽的回忆。童年的时候,一个风筝、一串冰糖葫芦,都可以让我们高兴半天,那如果一整天都在一个美丽的园子里玩心情该有多高兴啊!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我和祖父的园子里看一看乐一乐。

二、读课文

1、师:一走进祖父的园子里,你看到什么?(自由读课文)

2、师:来到了这个园子,你最想做什么?(玩)老师也想去玩,跟着祖父玩一玩,做一做,祖父做什么,你就做什么。请大声朗读课文

生大声读课文

3、师:刚才我也认真读了课文,每次读我总是忍不住想笑,我觉得文章中的小姑娘实在是太有趣了,小姑娘做的事实在是太有趣了。这么多的趣事你最喜欢做那件呢?(读课文并同桌讨论什么事最有趣)

生自由读课文并交流

4、师:你觉得什么事最有趣呢?

拔苗(认不得哪棵是苗,那根是草,谁也想来做这件事?(出示文字个别读)这个小姑娘可真是个小糊涂!谁还想来当当这个可爱的小糊涂?

师:再读课文,还有什么事也很有趣?(拿不动,爬在地上铲……)

师:爬在地上是什么样的?(一点一点往前挪)谁来读?

师:让我们和小姑娘一起爬在地上,铲一铲!(齐读课文)

师:你们觉得小作者怎么样?(天真、调皮)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我”是个调皮、可爱的孩子呢?(扬、喊、拼尽了力气)

谁来读?读出她的调皮!

师:谁能和小姑娘一样调皮?谁来把小姑娘的动作做给大家看看?

师:来,大家和小姑娘一起把水扬到天上,一起读!

师:这场雨下在你的脸上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凉丝丝的……)

师:这场雨下到了你的心里了,再一起把这里读读,感受那种清凉。

师:还有什么事也很有趣呢?生读交流(跟屁虫)

男生读祖父,女生读小姑娘。

交换读

师:和祖父一起玩了一天,你觉得快乐吗?

师:大家知道在萧红的《呼兰河传》里她一直写到这个我和祖父的园子,为什么“我”对园子念念不忘呢?能谈谈你的感受吗?

生:我认为,园子给了她自由。她在园子里,自由地玩耍,无拘无束。想摘黄瓜就摘黄瓜,想追蜻蜓就追蜻蜓,想采倭瓜花就采倭瓜花,想捉蚂蚱就捉蚂蚱,想睡觉就睡在地上,多自由啊!

生:对,她是自由的,甚至瞎闹也不会受到责备。她跟着祖父在园子里,表面上是和他一起干活,其实呢,就是玩,是觉得好玩才跟祖父做的。并且,她还捣乱,把菜种踢飞了,把野草当谷穗留着,把谷穗当野草锄掉,说是浇菜,把水往天空扬,简直就是淘气包。可是,爷爷一点也不批评她,反而笑着问她,耐心地给她讲什么是谷穗。她的祖父多么疼爱她啊!

师:还从哪里看出“我”是自由的?请默读“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一段,这一段写了什么,你又能感受到什么呢?

生:这一段写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没有谁去管它们的事。

师:谁来读一读这一段,让我们感受到它们的自由。

生:(读)

师:愿意怎样就怎样,多自由啊!在“我”的眼里,为什么觉得它们是自由的呢?

生:我明白了,因为她自己是自由的,所以觉得一切都是自由的。

师:是啊,只有自由的心灵,才能有这样自由的想象啊!从这里,我们也能感受到“我”在园子里的自由,从身体到心灵的自由!除了自由,还有别的原因吗?

生:有,园子还给了她快乐。这里有她喜欢的色彩,“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有她喜欢的昆虫,有她喜欢的花和鸟,她可以摘黄瓜,追蜻蜓,这是多么快乐的事啊!

生:这里的一切在她眼里都是有生命的,花像睡醒了似的,鸟像在天上闲逛似的,像童话世界似的,这正是一个孩子喜欢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谁不快乐呢?

师:是啊,这里是她童年的乐园,难怪作者在另一部作品中称园子是她的后花园呢!有人说,一个人快乐,是藏不住的,一张口,从你说话的声音中都能听得出。不知道你从作者的叙述中感受到这一点了吗?

生:能感受到,她的叙述那么的孩子气,并且能从中感受到她讲这一切的时候,是沉浸在快乐的回忆中的,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代。

师:你能通过读书,让我们感受到这种感情吗?请任选一段来读。

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请大家都任选一段读一读,也感受一下吧!

生读课文

师:你们真会感受!园子是她童年的乐园,给了她自由,给了她快乐,所以这个园子在她心中,才是那样的美好,那样的温馨,那样的难以忘怀。但是,你不觉得,她的自由快乐,还来源于领她到园子的慈爱的祖父吗?所以她称园子是祖父的园子!

三、作业: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任意选择一题做答。

a 在本文中找出你喜欢的五个词语各自造一个句子。

b 回忆一段自己儿时的趣事,象作者一样用快乐的笔调描述出来,可以使用一些修辞手法让文章细腻有新意。

《祖父的园子》教学实录及评析 16

一、说教材

《祖父的园子》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7*课。课文节选于著名作家萧红写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课文先通过蜜蜂、蝴蝶等的描写来反映祖父的园子充满生机。接着写我和祖父在园子中劳作的情景,体现出祖父的园子带给了我无穷的乐趣。最后写了作者记忆中的园子里一切都是鲜活的自由的。课文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春天泥土般新鲜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述,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的突出特点。选编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言。

二、说学生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随着生理发育和心理素质的不断成熟,在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上都有了一定的发展,有了独立思考问题,敢于在交流和讨论中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和兴趣爱好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感悟的良好习惯,这些因素对本节课的教学是非常有利的,我将充分为他们提供展示才能,施展特长的机会。

三、说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目标的核心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 根据课标精神,结合本组教材的教学要求、本课课文内容和课型特点以及学生的学情,我拟定了本课教学的如下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会认读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快乐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文中优美的词句。

过程和方法目标:体会作者从哪些情景表现“我”在园子里自由、快乐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快乐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我确定引导学生体会“寄情于物”的表达方法为本课的难点。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说教学过程

我把本课的教学思路拟定为五个步骤:谈话激趣,揭题导学;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走进园子,品味童年;创设情境,激起思辨;延伸拓展,增进积累。

(一)谈话激趣,揭题导学

童年冬阳下的一队队骆驼,给作者和我们留下了难忘的记忆。我们今天来学习第7*课《祖父的园子》看看课文中的哪些情景,能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呢?接着我板书课题(祖父和园子隔了一段),随后在“祖父”和“园子”前面分别加个括号,请同学们读书后在这两个地方填上两个词语,要求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祖父,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由此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把学生引入文本的自主阅读状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略读课文虽然少了写字、学词学句等许多头绪,但也要扫通识字的障碍,为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粗知文章大意做好准备。因此,这个环节我这样做:

1.学生自由、快速地默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新词,并思考: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2. 检查预习情况。(出示词语)学生认读生字词。

(三)走进园子,品味童年

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难点,主要是让学生体会祖父的园子是一个自由、快乐的园子。这个环节我是这样做的:

1.小组合作学习。找出小姑娘调皮、淘气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

2.各小组汇报学习情况。这个环节,我又分两步进行,通过读议品读来感悟文章的内容。

(1)感受我的自由快乐。首先各组汇报找出的表现小姑娘顽皮淘气的句子。其次是分层次读一读这些句子:自已领悟读——读出顽皮淘气——抓住重点句段来读(着重读好“浇水”这一部分,通过小姑娘的动作语言来品味顽皮淘气、自由快乐。)

(2)感受祖父的慈爱。

首先,小结导入:我的祖父,园子里的祖父,当我种小白菜的时候,把菜籽踢飞了,他管不管?(不管)当我浇水的时候,把水都浇到天上去了,他管不管?(不管)我在园子里一会儿摘黄瓜,一会儿追蜻蜓,一会儿捉蚂蚱,他管不管?(不管)我在地上随便找个地方睡着了,他管不管?(不管)我锄草的时候,把草留住,把谷穗锄掉,他管不管?(管)

其次,出示对话,设问导学:(出示祖孙俩的对话)请同学们用心读这段话,看看祖父是怎样教育小孙女的?你发现了什么?

再次,通过讨论祖父怎样教育我和祖父的三次笑,体会祖父的慈爱和我在园子的自由快乐。

3.领悟表达方法。(品读17一20自然段),

《课标》在第三学段中提出这样的要求:“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我抓住文本的特点,设计如下的学习流程,让学生领悟“寄情于物”的表达方法。

(1)导学:作者写小姑娘的自由、快乐,为什么还要写小动物、花草也自由、快乐呢?请同学们用我们刚才学习的方法(读、划、议、品)读一读第十七自然段,看看它们是怎么快乐的,自由的,读的时候,请把你最感兴趣的地方划下来,然后品一品。读完以后,一起做做园子里的花朵、蝴蝶,说一说自己的自由、快乐。

(2)学生读书、自己练说,同桌互说,上台表演。

(3)师生讨论:作者写小姑娘的自由、快乐,为什么还要写小动物、花草也自由、快乐呢?(写小动物、花草也自由、快乐,写园子里的一切都是健康的快乐的,一切都是活的,这是为了突出小姑娘更自由、快乐。)

(4)教师总结:作者用园子里的这些花草、小动物的自由、快乐,来衬托出我的自由、快乐、这种写作方法叫“寄情于物”,就是把作者的情感、自由、快乐寄托在花草、小动物的自由和快乐中,这是一种很重要的写作方法,我们理解了这种写作方法以后,再读课文句子的时候,就有更深的体会。

(5)进一步体会表达方法:着重从“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白云来了,一大团一大团的,从祖父的头上飘过,好像要压到祖父的草帽上。”这样的句子上去体会。

(四)创设情境,激起思辨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因此,我创设了如下情境,让学生争辩,以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1、提问:同学们,小姑娘在祖父园子里生活得那样自由、快乐、幸福,想怎样就这样,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作为一名学生,上课的时候,我想听就听,想玩就玩,想写作业就写作业,可以吗?为什么?

2、小组展开讨论

3、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是学生,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我国古代文学家韩愈说过“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因此,老师建议同学们:要学就学个踏实,要玩就玩个痛快。希望同学们学业有成。

(五)延伸拓展,增进积累

1、拓展: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留心观察生活,并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我们也能行的!

2、延伸:为了增进学生的积累,我进行了以下的设计:

(1)链接作者的生平背景,推荐阅读《呼兰河传》和杨红樱的《淘气包马小跳》

(2)摘抄文中优美的词语句子,积累下来。

(六)说教法学法及其同步优化设计

围绕阅读教学“ 在学法指导上,力求体现“让学生主动参与,全面发展”的理念,教法与学法紧密结合,努力构建开放而有定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在读划议品中获得语文素养的提高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为了让课上得更有趣有效,我还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轻松的音乐和丰富的场景中愉快地学习。

(七)说板书设计

读划议品

自由

7*(慈爱的)祖父 (     )的园子        寄情于物

快乐

一切都活了

这样的板书,较好地体现了我的教学意图,突出了重点难点,便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节省了教学时间。

五、说教学效果

在本课教学中,我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因此这节课“真实、朴实、扎实”。教学的三维目标得以落实体现,学生学得轻松主动,语文素养得到了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是我一直探索和研究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我将沿着这个方向努力前行。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17

教学目标

1、会认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仔细阅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

5、学习揣摩作者鲜活的,独具个性的语言和境由心生,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思路:

本文作者主要回忆了童年时代在祖父园子里的快乐生活,充满了童真、童趣,饱含真情实感。

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广泛交流。可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前的“学习提示”,先通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再潜心默读课文,找出印象最深的情景,自读自悟,体会作者心情。然后,全班交流,畅谈自己的感受。最后,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积极运用于写作实践。

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述:

三十年代,鲁迅先生称一位女作家是“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这位女作家就是萧红。介绍萧红以及《呼兰河传》。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另一位女作家萧红,走进《祖父的园子》,一同感受她的童年生活。

板书课题:祖父的园子

读题。

过渡:�

二、自读,走进园子

三、检查交流自读情况

1、认读生词:蜜蜂  蝴蝶  蜻蜓  蚂蚱;倭瓜  黄瓜  玉米  韭菜  谷穗;栽花  拔草下种  铲地  浇菜;毛嘟嘟  胖乎乎  圆滚滚  明晃晃

2、请生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四、快速浏览,理清文中哪些情景,让作者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

1、观赏小昆虫、大榆树

2、跟随祖父栽花、拔草、种菜、铲地

3、误把狗尾草当谷穗

4、在祖父园子里摘黄瓜、追蜻蜓、捉玩蚂蚱

5、用瓢舀水往天上扬

6、沐浴阳光,感受花鸟虫的自由

7、用草帽遮脸睡觉

五、学生默读,批注: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

六、全班交流汇报,品读感悟。

A.对园子的印象(1—3小节)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什么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①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昆虫非常可爱;祖父的园子充满生机、热闹、美丽……我对园子非常喜爱,难以忘怀。)

②有感情的朗读,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B.“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4—15小节)

“伏在”、“乱钩”,说明“我”的举止很天真可爱,说明了园子不仅是童年的乐园,而且是学习的大课堂。

小结:“我”在园子里到底是玩还是干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我”在园子里干活就是玩,玩就是干活,反正都充满了欢乐。)

选择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我”的快乐。

C.感受园子里所有生命的自由。(16—17小节)

①思考:从这两段话中读出了什么?是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

②交流、讨论:

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

师:注意到了吗?这个片段中一连用了11个“就”字,读起来是不是有点罗嗦?谈谈自己的感受。

师:萧红的文字很普通,很朴素,字里行间都体现了两个字――“自由”。

齐读第十七小节。想像体验。师:一到了这个园子里,我就玩了起来,闹了起来,不知不觉地,园子里的一切都活了,

我就变成那倭瓜啦!我 就 ;

我就变成那黄瓜啦!我 就 ;

我就变成那玉米啦!我 就 ;

我就变成那蝴蝶啦!我 就 ;

我就变成(  )啦!我想 就 。

师:当萧红写到这里时,你觉得她此时此刻的心情如何,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呀?

③重点朗读17小节,体会其中的自由和快乐。

D、感受祖父的爱。

引导读第五到第十二小节,谈谈体会到了什么?

师:特别是从哪些词语中表现的?

(三个“笑”。)

师:这里一连用了三个“笑”,在萧红眼里,祖父是一个怎样的人?(和蔼、慈祥、爽朗等等。)

师:你还从祖父的“笑”读出了什么?(宽容和耐心)

师:是啊!这笑中还有祖父对我的耐心教育,这就是祖父对我的――爱。(结合板书“爱”。)

师:那我们一起来分角色读读,读出滋味!

(师生合作朗读片段。)

七、超越文本。

师:同学们,现在你知道题目为什么叫《祖父的园子》了吗?

生交流。(留恋和纪念)

师:祖父是萧红一生中最重要的人,萧红一生坎坷,历经苦难,但萧红从祖父那里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自由和快乐,享受到了什么是爱。所以才会对那个普通的园子念念不忘,那是个普通的园子吗?它普通吗?

(师引)那是一个装满――自由的园子;那是一个装满――快乐的园子;那是一个装满――爱的园子。

八、延伸

《呼兰河传》这本书的尾声部分这样写道: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

以前住着我的祖父,

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

也许还是年年仍旧,

也许现在已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

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这一切是萧红忘却不了,难以忘却的,随着你们年龄的增加,相信你们会体会得更深。不管怎样,请记得,无论是文字还是情感,《呼兰河传》都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

板书设计:祖父的园子

爱、快乐、自由

祖父的园子 18

教学目标:

1.会认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仔细阅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

教学重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童年冬日下的一队队骆驼,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下面这篇课文中的哪些童年生活的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呢?

板书课题:祖父的园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 找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

3 查字典,联系上下文,与同桌探讨,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4 分小组讨论,交流,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祖父的园子里快乐玩耍的哪些情景?

5 全班汇报交流,师根据学生交流。板书:

1 观赏小昆虫,大榆树

2 跟随外祖父栽花,拔草,种菜,铲地

3 误把狗尾草当谷穗留下不铲除

在祖父的园子里玩耍的情景:4 摘吃黄瓜,追逐蜻蜓,捉玩蚂蚱

5用瓢舀水往天空扬

6 沐浴阳光,感受花、鸟、果、虫的自由

7 用草帽遮脸睡觉

三、体会作者在园子里的心情

1 默读课文,体会“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用笔勾出相关句子,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体会。

2 全班交流

让学生通过找句子,谈体会,有感情朗读,体会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达成共识:“我”在祖父的园子里是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我”的童年生活是多彩有趣的,令人向往的。

四、领悟表达特点

讨论: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通过交流,老师点拨,使学生明白,作者留心观察生活,并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是写好童年生活的根本原因,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五、课外延伸

课外阅读有关写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耳基的〈童年〉,为口语交际学习作准备。

祖父的园子──“我”的乐园

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表达感受

萧红的《祖父的园子》教案 19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产生阅读其它作品的愿望。

教学重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感想的写作手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勾画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通过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同桌交流等方法理解文中部分词语。

3、小组讨论:作者回忆了童年时在祖父的园子里经历的哪些场景?

4、全班交流:记忆中的园子(1-3自然段),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4-15自然段),园中的一切都是活的,都是自由的(16-17自然段),在园中玩累了,可以快乐地入梦(18-20自然段)。

5、交流课文主要内容:记忆中祖父的院子色彩鲜艳,景物众多,祖父经常在园子里劳作,“我”也经常在园子里“乱闹”、玩耍,园中的景物的自由的,“我”也是自由的快乐的。

二、细读品味,体会文意。

(一)走进“园子”,感受童年的趣事。

1、在祖父的园子里,有一位小女孩,她顽皮可爱,读文章相关段落,标出她做的哪些趣事,认真体会。

2、交流: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

预设一:“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

这哪里是在种小白菜,“我”就是在瞎闹。谁愿意当当文中的小女孩,读出作者的调皮劲儿。

预设二:“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谷穗留着。”

“我”是在怎样铲地的?哪里是在铲地呀?这简直就是帮倒忙。

预设三:“玩腻了,我又跑到祖父那里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

‘下雨啰!下雨啰!’”

(1)同样是浇水,我和祖父有什么不同?从哪里读出来的?

(2)想象一下,小萧红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的神情是怎样的?(激动地、欢快地、开心地、天真烂漫地……)

(3)感情朗读。你边读边想象她的动作,神情。

(4)小结:本是浇菜的水和工具,可到了“我”手里,就成了“乱闹”的玩具。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作者的快乐和顽皮。

(二)走近祖父,体会祖父的慈爱。

1、作者在园子里这么淘气,这么调皮,祖父是什么态度,阅读5-----12自然段,细细体会。

2、重点体会:

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

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我说:“是的。”

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你看。”

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了,说:“这不是一样的吗?”

祖父把我叫过去,慢慢地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却没有,只是毛嘟嘟的,很像狗尾巴。

(1)抓“慢慢地”体会祖父对我的慈爱。

(2)抓祖父的笑:“大笑起来──笑够了──还在笑”,从这三次笑中你读出了什么?

(3)祖父的笑里隐藏着什么?(慈祥、和蔼可亲、疼爱孙女的)

(4)分角色朗读对话,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3、在这座园子中,孙女爱胡闹,祖父从来不恼,正是有了祖父的慈爱,在他宽容、耐心、呵护下,我才可以如此地在园子中纵情嬉戏!那么这座园子在“我”的眼中在“我”心里又是怎么样的呢?

这是一座乐园,更是一座爱园。

4、小结:祖父给与“我”足够的宽松氛围。让“我”自由快乐的,不光是祖父的园子,更有慈爱的祖父。祖父允许“我”随便玩闹,对“我”倾注了爱心和耐心,祖父给了“我”心灵的自由,他的爱放飞了“我”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孩子自由、快乐而又幸福的童年。

(三)走进园中景物,感受作者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

1、心中是自由快乐的,看什么都是自由快乐的,在作者眼里,园中的景物又是怎样的呢?自由读(16-17自然段)。

2、把自己当成园子里的一只蝴蝶、或者一朵花,或者一棵树,来讲述你的快乐和自由吧!引读(17自然段)

心中有自由快乐,看什么都是自由快乐的,让我们再来看看园子的景像吧!引读:明媚的阳光下,花开了,在我看来,就像__________;鸟飞了,就像__________;虫子叫了,就像__________;倭瓜有的爬在架上,有的爬在房上,在我看来,是__________;黄瓜有的开着花,有的结果了,在我看来,是__________;玉米长得特别茂盛,在我看来,是__________……

3、短文连用十个“就”字,朴素的文字,普通的景物,自由自在的景物,处处传达着“我”的自由与快乐。一切景语皆情语啊!带着这样的感受齐读13段(引读13节)。(这是对园中景物的一次回望。有了对文中趣事的理解,再读第13节就能更好地领悟作者写作的巧妙,体会到作者在借景抒情,体会到作者“心”的自由。此处读是一次情感的升华。)

三、回顾总结,延伸拓展,渗透园子的精神意义。

1、在“我”童年的记忆中,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2、有自由的园子真好,有爱的园子真好。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三者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在三十一年短暂而坎坷的人生旅途中,对于人间的“温暖与爱”怀着“永久的憧憬与追求”的萧红常常会忆起呼兰河城,因为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她的祖父,有她和祖父的园子。所以,作者用一颗真诚的心,用一本《呼兰河传》记录了曾经的点点滴滴。

《呼兰河传》这本书的尾声部分这样写道: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

以前住着我的祖父,

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

也许还是年年仍旧,

也许现在已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

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曾经的一切是萧红难以忘却的,随着年龄的增加,相信你们会体会得更深。不管怎样,请记得,无论是文字还是情感,《呼兰河传》都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

祖父的园子 20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师读《呼兰河传》(节选)(见班网)生说说自己的感受。(童年很快乐)

2、生介绍萧红:(1911—1942)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原名张乃莹。在萧红不到10年的创作生涯中,为祖国文学宝库留下了近百万字的作品,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呼兰河传》是一部充满童心、诗趣和灵感的“回忆式”长篇小说。出版于1941年。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祖父的园子》就节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让我们一起合作者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板书课题)

二、 检查预习

1、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课文写了作者在祖父的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

3、分小组讨论,交流,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祖父的园子里快乐玩耍的哪些情景:

①观赏小昆虫,大榆树

②跟随外祖父栽花,拔草,种菜,铲地

③误把狗尾草当谷穗留下不铲除

④摘吃黄瓜,追逐蜻蜓,捉玩蚂蚱

⑤用瓢舀水往天空扬

⑥沐浴阳光,感受花、鸟、果、虫的自由

⑦用草帽遮脸睡觉

思考:从这些童年生活的情境中可以看出什么?(作者对童年生活念念不忘。)

三、体会作者的心情

1、默读课文:体会“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用笔勾出相关句子,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体会。

2、全班交流:学生找句子,谈体会,交流中相机引导学生读有关的段落,读出自己的体会,体会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我”在祖父的园子里是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我”的童年生活是多彩有趣的,令人向往的。

例: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这些富有孩子气的语言,同样富有诗情画意,把世界在孩子心里的样子描绘出来了,在她的心中,倭瓜、黄瓜、玉米、蝴蝶都是有灵性的,都是做得了自己的主的,是自由快乐的,不受约束的,由着自己的性子生长的。它们的事情,人不去干涉,太阳也不过问。这样的感受,当然与作者的自由快乐是分不开的,用自由而富有灵性的心感知到的事物,才会如此无拘无束!

3、师:园子是作者童年的乐园,给了她自由,给了她快乐,所以这个园子在她心中,才是那样的美好,那样的温馨,那样的难以忘怀。你觉得,她的自由快乐,还来源于什么人吗?(领她到园子的慈爱的祖父)所以她称园子是祖父的园子!

四、领悟表达特点

讨论: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作者留心观察生活,并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是写好童年生活的根本原因,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五、课外延伸

建议课外阅读《呼兰河传》。

课外作业:

1、抄写词语,听写词语。

2、完成练习册。

3、基础练习:抄写文中abb形式的词,自己再写3个。

祖父的园子 21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的园子里的生活情景,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2.认识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等词语,摘录描写优美的句子。

课时安排

1课时

a案

教学过程

一、读诗导入,揭示课题

童年是最纯真、最令人难忘的岁月。上一篇课文,冬阳下的一队队骆驼,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今天,我们要走进《祖父园子里》,与作者一同感受童年在园子里的心情。

二、初读课文

扫清文字障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按阅读提示再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文。

2.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先自己练读,再读给同伴听。

3.想一想,你什么喜欢自己读的段落?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四、汇报交流

1.文章开头的描写:“我家有一个大花园……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1)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预设的答案可能有: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昆虫非常可爱;“我”对它们非常喜爱;作者描写这么细致,说明祖父的园子给了“我”一个美好的童年,让“我”对那里的一切都难以忘怀。等等。学生回答后,追问从哪些句中体会到的。)

(2)有感情地读这几句话,要求通过适当的语气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2.你觉得“我”在祖父园子里做的事情哪一件最有趣?说说为什么?

(1)预设学生喜欢的事情可能有:

①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有的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踢飞了。

理由是多元的,可以是:“我”爱祖父的模仿行为;“我”的举止很天真、幼稚;“我”的举止很可爱;等等。

②其实哪里是铲;……把狗尾巴当做谷穗留着。

理由可以是:“伏在”“乱勾”,说明“我”的举止很天真可爱;把“谷穗”割掉,把“狗尾巴”留着,这样的举止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干的傻事;等等。

③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于是丢下黄瓜追蜻蜓了。

理由可以是:“我”“见异思迁”,是“我”对园子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都非常喜爱的缘故,这样的事情,在孩子中间是经常发生,读了这样的句子,能引起我们的共鸣;“我”在园子里的生活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快快乐乐,等等。

④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

理由可以是:“我”很天真、顽皮;祖父对我十分宽容、喜爱和呵护;“我”在园子里十分自由快乐;等等。

(2)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样有趣?

在学生充分发表见解的过程中相机归纳:作者把“我”──一个小孩做的、想的、说的,如实地写下来;哪些事,只有小孩会这样做,这样说,把孩子的天真、顽皮写出来,具有真情实感。作者写得很具体,用了一系列的动作、语言,描写的具体生动,使我们好像就看到“我”一样。等等。

3.文章后面的几段话:“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1)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预设的答案可能有:写园子里植物和动物的自由自在,表达“我”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快快乐乐的心情;“我”内心充满了快乐和自由,所以,在“我”的眼里,园子里一切都是自由、快乐,都是那样美好,充满活力。

(2)有感情地读课文的后面三段话,要求通过适当的语气把“我”的快乐心情读出来。

五、朗读全文,布置作业

1.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童年的纯真和美好。童年是一幅画,绚丽多彩;童年是一首诗,耐人寻味。让我们齐声有感情地朗读这篇文章,再次感受童年的美好。

2.摘抄课文能体现童真童趣的句段。

(福建省福鼎市桐北小学 夏爱云)

b案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介绍作者

1.出示课题:祖父的园子。

2.介绍作者。萧红,现代著名作家,原名张乃莹,黑龙江呼兰人。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用笔名萧红,l940年发表了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同时思考:祖父的园子给你留下的是什么印象?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理解和体验,只要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词句,言之有理的,都应该鼓励。学生可能的会有这样的印象:

(1)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好玩的地方。

(2)祖父的园子里充满了快乐。

(3)祖父的园子非常美丽。

(4)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很自由的地方。

……

2.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反复地朗读。

三、走进园子,品味童年

1.默读课文,园子里的哪些情景给你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2.课堂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

(1)园子里有蜜蜂、蝴蝶、蜻蜓、蚂蚱。

①朗读第一自然段,想象描写的情景。

②用一个词概括园子里的蜜蜂、蝴蝶、蜻蜓、蚂蚱给你留下的印象。

(充满生机、热闹、美丽……)

③有感情的朗读,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2)我和祖父在园子里边干活边玩。

①默读课文4~15自然段,画出“我”干活和玩的句子,细细地读读,想象“我”。

◇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的瞎闹……

◇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

◇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去了……

◇祖父浇水,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

……

②讨论:我在园子里到底是玩还是干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干活就是玩,玩就是干活,反正都充满了欢乐。

③选择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我”的快乐。

(3)园子里的花、鸟、虫子、倭瓜等。

①朗读课文第17自然段,你从这段话中读出了什么?从哪些句子里读出来的?

②课堂交流。引导学生关注下面的句子,在反复地朗读中体会院子里的那份自由。

◇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

◇愿意接一个瓜,就接一个瓜

◇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

……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体会其中的自由和快乐。

3.默读课文,思考:“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呢?可以从哪里感受到?

4.找出表现“我”心情快乐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四、积累语言,留住记忆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兴趣的,还可以背一背。

(杭州市余杭区临平第一小学 薛丽)

祖父的园子 22

教学目标:

1、会认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仔细阅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述:三十年代,鲁迅先生称一位女作家是“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这位女作家就是萧红。(出示课件)

2、她有一部有成就的回忆性长篇小说是写于香港的《呼兰河传》。《呼兰河传》中萧红用许多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着重写家里的园子。板书“园子”。齐读。

过渡:� 看到这个词,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了什么情景?这是谁的园子?

3.板书“祖父的”。 (出示课件)齐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

二、初读感知,学习字词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课文,读完后想一想:你了解到了有关祖父的园子的哪些信息。(出示课件)

2.交流。

(1)认读生字新词。(出示课件)

(2)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了解到了祖父的园子的哪些信息。

三、精读感悟,引出对话话题

1.默读课文,思考: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2.反馈交流分支话题:我觉得祖父的园子____。

四、找文本依据,阐述分支话题

1.祖父的园子非常美丽、非常热闹。

(1)找出体现园子美丽、热闹、生机勃勃的语句。

(2)出示课件句子:“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什么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花园里明晃晃的,红的红新鲜漂亮。”

(3)自由读句子。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4)是啊,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样,而且如此可爱。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生机、热闹、美丽)的园子。

(5)从这段话中可以表达我怎样的感情?(对事物的满心喜爱)(课件)

(6)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园子的热闹和生机勃勃。

2、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好玩的、充满快乐的地方。现在我们(1)(出示课件)默读课文4~15自然段,画出“我”干活和玩的句子。

(2)反馈交流,出示句子:(出示课件)

(3)仔细读读这些句子,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快乐)

(4)既然同学们感受到了快乐,就读出“我”的快乐吧。(出示课件)

在祖父的园子里,我是多么快乐,说是干活,其实不过是—————……

在祖父的园子里,我是多么快乐,(我是多么自由)

3.现在我们再次走进园子,感受园子里所有生命的自由。(17小节)

(1)朗读课文第17自然段,从哪些句子里读出“自由”?

(2)交流。引导学生关注下面的句子在反复地朗读中体会院子里的那份自由。

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 愿意接一个瓜,就接一个瓜;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

(师: 十个“就”字,朴素的文字,普通的景物,处处传达着我的自由与快乐。一切景语皆情语啊!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自由、快乐的感受再次齐读第17小节。)

五、延伸:

1、你们说,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我和祖父的园子是个怎样的园子?(自由的、充满爱的园子)(出示课件)

2、有自由的园子真好,有爱的园子真好。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在三十一年短暂而坎坷的人生旅途中,对于人间的“温暖与爱”怀着“永久的憧憬与追求”的萧红常常会忆起呼兰河城,因为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她的祖父,有她和祖父的园子。

六、写话抒情,回归中心话题

通过学习课文,你们感觉课文内容怎样?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出示课件)

总结全文:生活中处处存在美,生活中时时有快乐。让我们学会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这样我们就会更快乐。(课件出示)

七、作业小超市:(课件出示)

1.小练笔:学完课文园子里热闹的情景、快乐的往事一一展现在眼前,此时我心潮起伏伏,思绪万千。课下我要写出我此刻的想法。

2.摘抄课文中体现童真童趣的句段。

3.课外阅读有关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尔基的《童年》,为口语交际学习作准备。

祖父的园子 23

设计思路:抓住课文十三(?)自然段中的文眼——“自由”,由此建构“教学骨架”,带动对全篇课文的阅读品析,撑起长文短教、长文巧教的天空,吸引学生投入激情和才智去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过程:

一、介入,捕捉教学文眼。

1、检查预习。

2、过渡:作者用了大量的文字写了这个园子,尽力去捕捉她和祖父在园子里的每一个细节——一个普通的园子,为什么让作者如此年年不忘呢?把直接写园子的段落找出来。

3、生找到第2、13节,第2节以读代讲,然后直接切入第13节——师:自己读读这一节,读着读着,你就会产生一种感觉,头脑中就会跳出一个词来—(自由)

设计意图:从“园子”直接切入到第13段的教学,然后让学生谈“阅读初感”,不断缩小“包围圈”,最后聚焦在“自由”上。下面教学便由此展开并相成博览,因而,这里的“ ”既是课文的文眼,又是这接课的“教学文眼”

二、细读,引发高峰体验

(一)、自然的自由

1、仔细阅读第13节,你觉得这段中的哪些词语、局势最能表现“自由”?

(二)、人的自由。

1、作者怎么会从园子里的花鸟、蔬菜、虫子中感受到自由呢?

2、总结:这一节是虚写,是“借景抒情”的写法,写园子的自由都是为了表现“我‘的自由。

3、学生自己设计学习活动——其他自然段

(三)、“自然的自由”和“人的自由”完美协调起来——回到13节

1、引读,师引生接

2、想象作者写到这里时的表情——感情齐读

设计意图:在拎出“自由”后,让学生随着“自由”踏踏实实地回归文本,聚焦与语言文字本身。之后紧扣“教学文眼”生成新的教学活动,通过“作者怎么会从园子里的花鸟、蔬菜、虫子中感受到自由呢?”和“接下来该读什么,怎么读?”巧妙地由“自然的自由”过渡到“人的自由”,很自然跟着作者体验“瞎闹”,最后通过引读,把“自然的自由”和“人的自由”完美地融合起来

三、超越,拓宽精神境域

1、作者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笔墨描写这普通的园子?这园子普通吗?——简介人物背景

2、同学们,在你们的童年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天地呢?

(自由的背后是爱!回到课始的问题“作者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笔墨描写这普通的园子?”上来,让学生感受这园子的不普通,再简介人物背景,让学生体会“自由的背后是爱!并由作者及自己,让学生涌起协作的冲动,用文字去珍藏表现这爱)

祖父的园子 24

每次的公开课,我们总是能听到“精读课文”,在各种不同的壮大场面上精彩的呈现,而略读性的课文往往被忽视,站在一个掌声都无法顾及的角落。

著名特级教师王燕骅先生说过,其实,略读课文是精彩内容的延续,是单元主题的延伸,是整个单元的有效组成部分,是需要我们所有语文老师重视的篇章……它,不容轻视、更不容忽视!因为,它不能精细的上,要区别于精读课文,要上出“略读的味道”!

那么,如何体现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突显它的教学实效呢?怎样才能上出“略读的味道“呢?吉老师执教的《祖父的菜园》很好地诠释了略读课文该如何有效教学。

【案例呈现】

【片段1】

师:今天学的是一片略读课文,一起读下课题。

生齐读:祖父的园子。

师:那么祖父的院子里到底有什么呢?(出示第一自然段)自己读读这段话。

生自由读。

师:老师把生字容在里面了,谁来读?

指名一生读。

师:把掌声送给他,读得太好了。读了这段话我们知道祖父的园子里有——

生:各种各样的昆虫。

师:(板书:昆虫)继续来读。

(出示第二自然段)指名一生读

师:园子里有什么呀?

生:蔬菜。

师:(板书:蔬菜)再请一位同学读,一边读,一边想园子里有什么?指名(出示第三自然段)一生读。齐读。

师:院子里有什么?

生:果。

师:(板书:果树)祖父的园子里有昆虫、蔬菜、果树。我们各给他们加上些修饰词语。祖父的园子里有各种各样的昆虫——

生齐:有新鲜的蔬菜和无数的果树。

【片段2】

师:我们知道这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独立阅读课文它都有提示,我们来把阅读提示读一读。

生读:默读课文,说说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师:我们从第四自然段开始,一直读到课文的结尾。一边读,一边思考我的心情怎样?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生自由默读,师巡视指导。(五分钟后)

师:好了,我们来把思维的火花碰撞一下。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生:我觉得在“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是快乐自由的。

师:(板书:自由快乐)你是从哪体会到自由快乐的?

生1:读十七自然段。

师:怎么就自由快乐呢?

生2:鸟和虫子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生3:倭瓜、黄瓜、玉米想怎么长就怎么长,也是自由的。

师:刚才大家把目光都指向这一自然段。现了没有,这一段有十个“就”(变红“就”字),把这种自由自在尽情的描绘出来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生齐读这一自然段。

师:刚才我们在这些动物植物中感受到了自由快乐,还有从作者的活动中也可以感受到的。

生3:“读第读课文第13----14自然段” 这一段中,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帮助干活,其实是瞎闹腾。

师:(板书:种菜  瞎玩)你刚才的交流方法很好,先说句子后谈体会。

生4:(读第四自然段)我本来是想帮祖父学栽花拔草的,可是却成了瞎闹。

师:(板书:学栽花拔草瞎闹)

生5:读课文第13----14自然段)明明是给园子浇水的,可是她却把水往天空扬,还说是是下雨了,下雨了。乱闹一阵子。

师:(板书:浇水  乱闹)

生6:(读第五自然段)作者帮助祖父铲地,可是不知道哪个是苗哪个是草,他就在那用锄头乱钩一阵。

师:(板书:铲地  乱钩)我们可以发现,(引说)我跟着祖父种小白菜、铲地、浇菜时也是自由的,种小白菜,我是在瞎闹,铲地,我是在乱勾,浇菜,我是在乱闹,我要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我怎么会这么自由呢?

生:因为祖父对我放任不管。

生:因为祖父太喜欢我了,对我太宽松了。

师:我们说这份自由自在和这份随心所欲的心,肯定是源自于祖父对她的疼爱。(板书:疼爱)

【分析与思考】

这则案例可以叩击我们略读课文教学的软肋,给予我们“落英缤纷”的启迪:

一、简化初读步骤

从教学片断一中,我们可以发现,吉老师将生字字音结合在片段朗读中一起解决。这种将生字无形渗透于朗读中来简化初读指导的方法,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也是一大特色。这么处理不仅使学生对生字字音掌握了,而且对于课文的朗读也通顺流利了。这么一举两得的方法,不愧吉大师想得出。她把教学生字这一部分融入了课文朗读中,简化了教学步骤,但是效果却是可佳的。所以在上略读课文时,我们要简化初读指导的教学步骤。不必要像精读课文一样生字认读单独一个步骤,这样就体现不出略读课文的一个“略”味了。

二、简单教学目标

目标从导读中来。我们除了要根据单元目标、课时目标、学情等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还要特别注意做到充分合理地运用导读,也就是略读课文前的“学习提示语”和每组课文前的“单元导语”,因为它们是确立教学目标的依据,启发教师从文本和学生两个角度出发,思考教学目标,从而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吃透导读所包含的教学要求,尤其要把握其中阅读方法和技能的要求,并以此为重点或主线展开阅读。片段二中伊始,我们就可以看出吉老师也是这么去做的。带领孩子们首先读导读,去获取学习这篇课文的金钥匙。那就是“作者在园中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这就是带领孩子们去阅读这篇文章的金钥匙。

目标单一而集中。教学目标简单到什么程度?简单到只有单一的一个目标。只有目标单一了,我们的训练点才能落实到位。略读课文少了识字、学词等许多头绪,教学目标应更为集中,教学重点应更为突出。所以教师要对教材进行一番整合、取舍,“甩开膀子教出语文味”,依托文本授之以法,循法而学,进行扎实的语言训练,以求一课一得。从片段二中也可以看出吉老师就是紧紧咬住“作者在园中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这个目标不放松,在带领孩子研读全文。目标非常单一而集中,就是让孩子找自由自在。这个自由自在包括了两方面内容:园子里动植物的自由自在和我在园子里做的一些事情的自由自在。通过一些重点语句让学生谈体会,说自由自在。在找自由自在的时候,吉老师并没有斟词酌句的引导学生进行细细的品读,而是大气而不失味道的在带领孩子们品。让人感觉略读的美不逊于精读的秀。

三、简练教师导语

一节课只有35分钟,在这短短的35分钟里,怎么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孩子们呢?这么长的一篇课文,从教学任务上来看时间就十分的紧张。这就要求老师精心设计好自己的导语了。不可过多,过长,无效,否则只是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不可以说与导学无关的话,更不可以说一些与文本无关的话。研究了吉老师的导语,从片段二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她说的话基本不多,只在必要的时候,学生需要引导的时候,她才会说上几句。特别是引导学生找作者在菜园的活动自由自在的时候,她的导语更是简洁凝练。每一句都是那么的到位,特别起到了导读的作用。其中当学生找完动植物的自由自在后,出现了一时的冷场。可是吉老师就说了这么一句话:“刚才我们在这些动物植物中感受到了自由快乐,还有从作者的活动中也可以感受到的。”学生一听这么一句话,一下子就有了方向和灵感,所以接下去的发言就一个比一个精彩,作者在园子做的事情一股脑儿被学生找出来了。这就是吉老师导语的艺术,话语不多也不长,却一针见血,值得我们好好学习。这样的凝练指向性强的导语,为语文课堂省出了大部分的时间。省下来的时间都还给了学生,听着课上学生们发言一个个滔滔不绝,精彩纷呈,也是一种享受。这就是略读课又一亮点,老师的导语要凝练简单,老师少讲,这也是一种“略”味。

相信只要教学目标简单了,教学环节简化了,教学语言简练了,语文略读课就能上出它独有的那种“略”味来。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25

一、 教学目标

1 、能快速默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 、抓住重点句进行学习,想像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3 、认识 8 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等词语,摘录描写优美的句子

二、 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句体会“我”在园子里的心情

三、 教学准备

多媒体 作者的相关资料

四、 教学过程

(一)走近作者萧红,导入

1 、三十年代,鲁迅先生称一位女作家是“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想知道她是谁吗?这位女作家就是萧红。

介绍萧红以及《呼兰河传》。

2 、《呼兰河传》中萧红用许多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着重写家里的园子。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她一生魂牵梦绕的园子。板书课题 读题

(二)提出要求,初读课文

1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思考:祖父的园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三)走进园子,品味童年

1、师:多么美丽的园子,多么美好的生活!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我在园子里做了些什么事?把你觉得最有趣的事大声多读几遍,可以边读边在旁边做下批注,并和同桌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自读自悟,教师巡视。

2、交流:

重点抓住以下几件趣事:

⑴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

你体会到什么?淘气、调皮。特别从哪个词体会到?男女生赛读

⑵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做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

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画面?是不是特有趣?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体会天真,傻的可爱。)

⑶ 当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时,就问我:“这是什么?”

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我说:“是的。”

我看着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给你看。”

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说:“这不是一样的吗?”

祖父把我叫过去,慢慢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则没有,只是毛嘟嘟的,真像狗尾巴。

师:祖父哈哈大笑起来,笑声中,他仿佛在说什么呢?

他仿佛在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 。

师:你们理解了祖父的笑,祖父的笑是疼爱,是呵护,是宽容,(板书:爱)这个笑字蕴涵了祖父对萧红的爱。指导同学们朗读萧红和祖父的对话

⑷ 玩腻了,我又跑到祖父那里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

指导朗读,“下雨啰!下雨啰!”体会快乐。你又看到怎样的情景?可她还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

师:过渡:园子里发生了这么多有趣的事情,在这样的园子里作者是怎样的心情呢?板书(自由)

(四)、融情于景,体会写法

师:仅仅是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吗?还有什么也是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请你在文中找一找。

交流:

重点句子(园子的):

1、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用一个词概括园子里的蜜蜂、蝴蝶、蜻蜓、蚂蚱给你留下的印象。(充满生机、热闹、美丽)

2、昆虫是自由自在的,你还能找到谁也是自由自在的。(根据回答出示第13自然段)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出示:我们能否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以下呢。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引读:

我就是倭瓜,我愿意___就____;我就是玉米,我愿意___就___;我就是黄瓜,我愿意______就_______。

再读: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园子里一切景物的自由都在传达着我的自由呀!这种写法叫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呀。

(五)、延伸,渗透园子的精神意义

有自由的园子真好,有爱的园子真好。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在三十一年短暂而坎坷的人生旅途中,对于人间的“温暖与爱”怀着“永久的憧憬与追求”的萧红常常会忆起呼兰河城,因为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她的祖父,有她和祖父的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