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见》教案【优秀9篇】
一个晴朗的上午,烈日当空。活波可爱的小牧童戴着草帽,骑着家里赖以生存的大黄牛,来到一片大森林旁边,这里有丰富的水草,最适合黄牛饮用,他悠闲地骑在老黄牛背上唱着美妙的歌曲。他的'声音振动了整片大森林。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所见》教案【优秀9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所见》教案 篇1
学习古诗《所见》。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通过朗读,感受诗中牧童的机灵活泼,天真可爱。
一、激趣导入。
1、沈老师知道,咱们班的很多同学学过很多的古诗,也会背很多的古诗,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背给大家听?(指名背诵)
--展示学生平时的古诗积累
2、揭题,释题。
齐读课题。"所见"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指名说说)
小结:所见--所看见的事物(东西)
3、出示课文插图投影:
《所见》这首诗,写的就是诗人所看到的图上的景物。让我们也来看看图,你能用几句话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吗?
二、初读课文。
1、出示小黑板:预习"三读"法:
一读:读准读通课文。(大声朗读)
二读:划出生字,记住字形(不出声音默读)
三读:读懂句子,学会提问。(轻声读)
2、请同学们用我们学古诗的"预习三读法"来预习一下课文。
把不懂的字、词、句子用横线加上"?"划下来。如:?
3、学习生字。
(1)、预习好了,你能把古诗中的生字读出来吗?(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自己练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老师相信你们不用看拼音也能读出来。(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
自己练读、指名读、齐读。
(3)同桌对读,检查。
三、精读课文。
1、你能把这首诗流利地读出来吗?指名读(两名)
2、播放音乐,教师范读。
学生闭上眼睛听,初次感悟、体会诗句的意思。
3、学生练读全诗。(4人组内合作朗读)指名1号做朗读汇报。
4、在4人组内交流:古诗写了画中的哪些景物?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5、全班交流。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教师相机解决问题)
预设问题:什么叫"振林樾"?(传遍了树林)
"意欲"是什么意思?(想要做什么事情)
6、理解诗意。
(1)出示课文插图。
a师指"牛与牧童"图问:这是怎样的一个情景?(牧童骑黄牛)
b放录音(牧童歌唱的声音)听!牧童高兴地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歌声在树林里回荡。出示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c齐读诗句。
(2)、演示"牧童捕蝉"的动作及"蝉叫声"。说说第二句话的意思。
心想捕捉鸣叫的知了,马上站在树下一声不响。出示诗句: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齐读诗句。
(3)、你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小组合作完成)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歌声在树林里回荡。心想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马上站在树下一声不响。
(4)挑一句自己最喜欢的读一读。(指名读)
(5)多美的一首诗啊!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配上音乐)
齐读--指名读--男女生读
四、读诗想画面。
1、教师配乐朗诵,学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画面背诵。(引背同桌对背齐背)
3、从"林樾"、"蝉鸣"可以看出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
五、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用自己的方法记住字形。(指名说说)
2、说说你认为最好记的字是什么?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呢?
3、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林:左边的木的捺改成点。
黄、童:中间一横要写长,其他的横要写短。
范写"黄"、"童"
六、编故事
学完了这首诗,你觉得牧童捕到蝉了吗?小小组里讨论一下,试着编一个故事。
七、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2、把你最喜欢的句子用自己的话写下来,或者画下来。
《所见》教案 篇2
【情景说明】
《所见》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四组“快乐的夏天”中的一首古诗,这首诗非常的富有情趣:野外的林阴小道上,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也不知是什么开心事儿,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响,整个树木全给他惊动了。忽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紧闭,两眼凝望着高高的树梢,而那不知祸的小东西仍在自鸣得意地“知了……”个不停!
【教学过程】
〖第一版块:创设情境,初读古诗〗
师:在夏天的时候,小朋友都喜欢玩些什么呀?
教师倾听学生的谈话,了解学生的想法,在此基础上引出古诗《所见》。
师:夏天的农村有许多有趣的事儿,可以捉螃蟹呀,采莲蓬呀!古时候有个大诗人叫袁枚,他特别喜欢农村的生活,有一天呀,他来到一片树林边,眼前的情景把他给深深地吸引住了。于是呀,他把看到的这些写成了一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所见》。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袁枚到底看到了些什么?轻轻打开我们的课本,听老师读这首诗。
(学生听教师范读古诗。)
师:听出来了吗?袁枚看见了些什么?
生:他看见了一个小牧童。
生:他还看见了树上有一只蝉。
生:他看见了一片小树林,小牧童骑着黄牛在小树林里唱歌。
师:原来他看到了一个可爱的小牧童。多有意思的一首诗呀!现在,我们自己读读这首诗,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不认识的字画下来,好好地读一读。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后,教师了解学习情况。了解字词的认读情况,采用的方法是“苹果”字卡认读,读好了,就表示果子成熟了,可以贴大黑板上的大树上。在认读的过程中,教师通过三言两语的引导帮助学生强化认识:
所:(引导:你在生活中见过这个字吗?)
闭:(引导:闭上我们的小眼睛。)
立:(引导:立正的立就是这个立。)
蝉:(引导:蝉是一种什么样的小动物呀?学生畅谈后出示蝉的图片,小结:蝉是一种特别可爱的动物,夏天的时候,他特别怕热,就趴在树上不停地叫,热呀,热呀!人们也就叫他“知了”。你看,这只蝉飞呀,飞呀,飞到了大树上。 将图片贴到黑板上的大树上。)
牧童:(引导:放牛的孩子就叫牧童。)
捕捉:(引导:小动物是最害怕小朋友捕捉他们的。)
师:现在,调皮的字宝宝跑回了家,躲进了课文中,但是,我们还是认识他们,我们一定会把这首诗读好的。齐读古诗。
〖第二版块:再读古诗,入情入境〗
播放笛子曲:《快乐的小牧童》,课件出示画面: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快乐地唱着歌儿。
师:(动情地)你们看,你们听,小牧童坐在黄牛宽厚的背上走来了,他摇呀,晃呀,就像坐在摇篮里,真舒服呀!小树林里,花儿在笑,风儿在吹,蝴蝶儿在飞,多美呀!多快乐呀!小牧童忍不住放声歌唱,歌声飞出了密密的树林。我们来读一读这两行诗。
(学生自由练读──点读──点读──男生读齐读)
师:你们都是快乐的小牧童,那小牧童是怎样骑黄牛的?
生:他是这样骑黄牛的。
(边说边做动作)
师:做上动作,你再来读这两行诗,看看是什么感觉?
生:(得意的边做动作边朗读。)
师:好神气呀!小朋友们是不是都想骑一骑黄牛呀?那我们一起做上动作再读这两行诗,每个人的动作可不一样哦!
(播放笛子曲:《快乐的小牧童》)
生:(骑黄牛,读古诗。)
师:小牧童高高地坐在牛背上,他的歌声那么嘹亮!(突然停止音乐)“嘘!咦?歌声怎么停了?你们看,(出示画面:牧童呆呆地站在树下。)小牧童怎么不唱歌了?他为什么不唱了呀?”
生:因为他可能唱累了,想歇一会儿。
生:他可能怕吵着别人了。
生:小树林里没别人,他是看见了树上有一只蝉,他想把这只蝉捉回家。
师:你为什么这样想啊?
生:因为他眼睛一直看着大树上,大树上有一只蝉,所以我这样想。
生:还有诗的后面说了,“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就是说他想住蝉。
(学生在你一言,我一语中体验到小牧童是想捉树上的蝉。)
师:小牧童太喜欢这只蝉了,特别想把它捉回家,于是,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在树下。咱们读这两句的时候,可要小点声,千万别把蝉给吓跑了!”
(引导孩子在读的时候入情入境。)
(自由朗读)
师:谁来读一读?
生:(很大声地读)
师:哎呀,蝉儿飞跑了,你太大声了。你再读一读。
生:(小声地读)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注意,可千万别把蝉吓跑了。
生:(齐读)
师:你们说,小牧童捉到蝉了吗?
生:(众说纷纭,有的认为捉到了,有的认为没捉到。)
师:你说捉住了,怎么捉住的?来,到讲台上来试一试,看看小牧童是怎么捉住这只“蝉”的?(指大树上的“蝉”)
生1:(上台后没有捉到蝉,太高了。)
师:哎呀,树太高了,爬不上去呀!怎么办那?快帮小牧童想想办法呀!
生2:可以搬快石头来,踩在石头上爬。
师:(向四周看)小树林里没有找着大石头块呀,再说,石头块也太矮了!怎么办呀?
生3:骑到黄牛身上去,踩在黄牛的背上,就可以够得着蝉了。
师:好办法呀!那你来试一试!
生:(把小凳子当黄牛,踩在黄牛上捉住了“蝉”。)
(鼓励孩子有独特的意见,引导孩子帮小牧童想办法,克服困难,把蝉捉住。让孩子用自己想出的办法模拟表演,捉住黑板上的那只蝉。)
师:小牧童终于捉住了这只蝉,你高兴吗?
生3:高兴。
师:这只“蝉”就是你的了,你可要好好对待它哟!小朋友们喜不喜欢这个小牧童?喜欢就记住这个可爱的小牧童呀?
生:喜欢。
师:那我们记住这个可爱的小牧童,我们把这首诗背下来。
(练习背诵)
〖第三版块:指导书写〗
1、示范指导:
这节课,还有几个生字朋友,我们要会写。
(粉笔演示,重点指导“林”,木字作为偏旁,一捺改为一点,注意点的位置。)
2、自由练习书写。
(播放音乐:《快乐的小牧童》。)
3、集体评议:
引导学生观看一个小朋友的字,观察他哪儿写得好?如果把哪一笔改一改,就更漂亮了?
〖第四版块:拓展延伸〗
学生齐背古诗后教师讲述:不止这一首,其实还有很多古诗是写农村的事儿,老师这儿有几首,把它送给爱诗的孩子。
推荐古诗:《小儿垂钓》、《池上》、《四时田园杂兴》。
【评析】
古人云:“诗有别趣,非关理也”。《所见》中那个天真烂漫、童心童趣的小牧童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当他坐在牛背上高声歌唱的时候,是那样自在神气!当他想着捉蝉的时候,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整首诗童趣横生,情趣盎然。因此,诗趣,应该是这堂课的灵魂所在。只有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到这种诗趣,他们才能在学习全过程中全心投入,浑然忘我。而一旦学生领悟到这种诗趣,那么他对诗的意境就体会得更真切。那么,在教学中怎样帮助学生领悟到这种情趣呢?这堂课做到了:
第一、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在情境的再造中觅得诗趣
诗重趣,想觅得诗趣,须进入诗境。想象是通往诗境的佳径,只要通过想象,才能欣赏到绝佳的美景,才能感受到美妙的旨趣。本节课的教学,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段,张开学生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在《快乐的小牧童》的笛声中,仿佛看到小牧童朝我们走来,让学生在小牧童停凝神望蝉的神情中,想象闪现于牧童脑中的念头……于是,整首诗不再是20个汉字的排列,破纸而出的是嘹亮的歌声,是生动的画面,是盎然的诗趣。
第二,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在吟诵中吟出情,诵出趣
歌是唱出来的,诗是诵出来的,诗只有朗读出来,才能完成她的全部生命。在这一课中,诗歌的理解,诗意的体会,诗情的领悟,都是通过吟诵来完成的。在吟诵中,学生体味到牧童骑在牛背上的神气十足;在吟诵中,学生感受到牧童生怕吓跑蝉儿的心思;在吟诵中,孩子们化牧童为“我”,化“我”为牧童。正所谓: “文章读的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
《所见》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感受诗中牧童的机灵活泼,天真可爱。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朗读和背诵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一)观察课文配图
1.图上都有什么?(儿童、牛、大树、蝉)
2.仔细观察图画,看看这个儿童是什么时候的人。是干什么的。(引导学生抓住儿童的衣着及牛和儿童手上的鞭子的联系,明白这个儿童是古时的一个放牛娃。)
3.图上的儿童在干什么?(指导观察儿童的表情,初步体会牧童看见树上的蝉时的心情。)
(二)揭题,解题
1.解释题意:牧童骑着牛,唱着歌,忽然听到蝉的叫声,于是停住歌声跳下牛背,准备捕捉蝉。这一切给一个叫袁枚的诗人看见了,他就写了一首诗,叫“所见”,意思是说诗中写的内容是自己亲眼看到的。
2.出示课题:“所见”,读题。
3.介绍作者:袁枚,清代诗人,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
二、初读诗歌,理解课文
(一)初读课文
l.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通顺。
2.检查自读情况。
zhèn yù chán hū bì
(1)出示生字词卡: 振 欲 蝉 忽 闭
(2)注意翘舌音,前鼻音:振 蝉
3.教师范读。
4.看插图,读诗句,想想每句诗说的是什么意思。
5.指名读得好的学生读全诗。要求学生边听读,边看图,思考:起初牧童在黄牛背干什么?后来呢?
(指名让学生试着回答问题。牧童开始在黄牛背上唱歌,后从牛背上下来了,站在那儿想捉蝉。)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理解第一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1)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一个分句的意思。通过观察图使学生理解到“牧童”指的就是放牛的小孩。
黄牛牛的一种,角短,皮毛黄褐色,或黑色,也有杂色的,毛短,常用来耕地或拉车,肉可以吃,皮可以制革。
(2)读整个诗句,查字典说说“振”“樾”的意思。
振振动 樾树荫
教师补充:“林樾”是指茂密的树林。
(3)用自己的话说说后半句的意思。(响亮的歌声在茂密的树林里振荡。)
(4)让学生读诗句,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整句诗的意思。
2.理解第二句“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齐读第二句,并看图,说说图上的牧童在干什么,与第一句说的情景有什么不同
(着重指导学生观察牧童的表情。)
(2)理解前一个分句的意思。
查字典,说说“欲”“捕”在诗中的意思。(欲想 捕捉)
用自己的话说说前半句的意思。(想要捕捉鸣叫的知了。)
(3)读全句,想一想:牧童听到了蝉的叫声后,怎样做的呢?
“闭口”在这里是停止唱歌的意思。
“立”指牧童从牛背上迅速跳下来,站在树下。
理解“忽然”一词在诗中的意思。(骑在牛背上唱歌时,忽然听到蝉叫声。)
(4)读诗句,用自己的话说说整句诗的意思。
三、齐读全诗
四、叙说诗意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l.熟读全诗。
2.说说下面几个词语的意思。
振 欲 捕 鸣 闭 口 立
二、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全诗,说出诗意。
1.看插图,讲图意。
2.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夏天,一个牧童在树林中骑着一头黄牛高声歌唱,知了在树上叫着。牧童听到了知了叫声。想去捉知了,立即停止唱歌,跳下牛背,站在树下,望着树上的知了。)
三、指导朗读,加深理解
1.指导读第一句诗。
想象牧童在牛背上高声歌唱的心情。
指导读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2.指导读第二句诗。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忽然闭口立”使我们想到了什么?(教师可引导学生想象牧童面部表情,他全神贯注地盯着知了。想象牧童的动作,他踮起脚尖,身子向前倾,双手轻轻拍起,作好捕捉知了的准备。想象牧童的内心活动,他不住盘算怎样抓知了。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产生“屏住呼吸,别惊动了知了,赶快捉住它”的感觉。)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四、背诵全诗
五、分析指导字形
1.比较字形。
振晨 蝉弹 忽物 闭闲
2.重点分析、记忆字形。
欲:左边是“谷”,第四笔“捺”改为“点”,右边是“欠”,不是“文”。
所:左边不要写成“户”。
3.指导书写。
六、总结
1.朗读全诗。
2.背诵全诗。
3.学了这首诗,你觉得这个牧童怎么样?(活泼可爱,愉快、顽皮)
教案点评:
清代诗人袁枚写的五言绝句《所见》,语言流畅,明白如话,通过动静结合的描写,把一个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刻画得栩栩如生。本课教学从内容入手,引以情趣,配合直观的的图画,让学生边看边想,理解诗句意思。引入情境,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从而发展儿童的语言和思维能力。
探究活动
1.收集有关袁枚的资料。
2.想象牧童捉蝉的样子,看图联系课文编故事。
古诗《所见》的教案 篇4
设计理念
针对低年级儿童特点,在情境中内化生字、词和诗句,教学中渗透字的音、形、义三个方面的学习。重视学习方法,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以便学习更多的古诗。
教学目标
1、比鲜侗究紊字,会写课后的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痹谘习《所见》的过程中渗透想画面学古诗的方法。
3、碧寤峁攀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
认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
老师:制作课件,或准备挂图、生字卡。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积累展示,引入新课
1背楸逞生平时会背的古诗,齐背古诗。(要求:一边背古诗一边想象古诗的画面。)
目的:通过复习学生会背的古诗激发学习兴趣。
2苯樯茏髡咴枚。
目的: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学习新诗的愿望。
二、初步感知,学习生字
1痹枚老先生可会写诗了,他把自己所见到的许多事情都写成了诗。有一天,他遇到了这样一件事(出示全诗的情景课件),请你仔细观察。
袁枚老先生遇到了一件什么事?
2弊杂啥潦,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痹俅味潦,把诗句读通顺、连贯。
4奔觳馍字。
(1)生字在诗句中出现,请生读。
相机点拨“牧”、“骑”、“欲”的记忆方法,做一做“闭”的动作等。
(2)生字从诗句中跳了出来,去掉音节读。
(3)齐读古诗,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连贯。
三、诵读古诗,感受意境
1绷范恋谝痪涫。
出示“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这一句诗的动画。师:你看到了什么?你能读好这一句吗?
(抽生读—小组读—齐读。)
你体会到了此时小牧童的心情吗?是怎样体会到的?
2绷范恋诙句诗。
出示“意欲捕蝉鸣,忽然闭口立”的情景动画。师:孩子们,你们又看到了什么?能读好这一句吗?体会小牧童此时的心情。
3敝傅祭识琳首诗。
指导方法:一边练习,一边想象诗句的画面。
(1)自由练习。
(2)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3)师范读,提要求:闭上眼睛边听老师读边想象诗句的画面。
(4)听了老师的范读,你好像看到了什么?你能读好吗?
①指名读、齐读。
②背诵古诗。
四、指导书写,感受汉字美
1背鍪疽求会写的字,认读。
2惫鄄煺庑┳值慕峁辜肮丶笔画。
3痹谡饪沃杏腥个特别难写的字(出示:所、骑、然),观察要写好它们应该注意哪些地方,老师示范。
4毖生在田字格内临写。
五、总结学法,布置作业
孩子们,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用想画面学古诗的方法学习了《所见》,其实还有许多古诗在等着大家去学呢!老师建议你们在课后用同样的方法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学习更多的古诗,下次我们开个古诗展示会。
附板书设计:
所见
牧童
黄牛
鸣蝉
(快乐、有趣)
《所见》教案 篇5
教学课题:《所见》
教学目的:1、学会6个生字,通过查字典和联系诗句理解字意。
2、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课堂主人,学习的主体。
3、理解诗的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新词,指导书写。
教学难点: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运用词语。
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启发讨论法、情景教学法等。
教学用具:电脑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仿佛看到了天真活泼的牧童骑着黄牛在绿树成荫的林间小路上漫步,仿佛听到他那愉快、激越的歌声。那么,谁愿意有感情地给大家读读这首诗,我们愿意跟你一同步入那美妙的境界。
生:指名朗读全诗。
师:读得太美了,真的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美妙的境界。那么谁来说说上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
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这首诗的意思,牧童悠然自得地骑在牛背上,唱着山歌。嘹亮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忽然他看见树上鸣叫的知了,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着向树上望去。
师:说和真准确。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重点来学习诗中的生字。
师:(电脑出示诗)谁来读第一句诗,并且找出诗中的生字。
生:“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生字有所、振。
师:非常准确,继续找生字。
生:“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这句诗中的生字有欲、蝉、忽、闭。(学生每找到一个生字,教师操作电脑给生字加红点)
师:我们来学习第一个生字“所”,谁愿意领同学们读一读这个字?
生:请同学们跟我读suo,它是平舌音,请大家注意。
(全班跟读suo)
师:指名读。
师:你是怎样学习这个字的?
生:我是这样学习“所”这个字的。“所”户部,左右结构,共8画。
师:很好,谁愿意用“所”组词?
生①:所以
生②:所有
生③:储蓄所
生④:所长
生⑤:所向无敌
......
(屏幕出现“所”字)
师:同学们观察,写“所”这个字要注意什么?
生①:写这个字头齐脚不齐。
生②:写这个字要注意第三笔横折落笔在横中线上。
生③:写这个字要注意第四笔横写在横中线上。
生④:写这个字要注意第六笔竖撇对齐第二笔写在竖中线上。
生⑤:写这个字要注意第七笔横对齐第三笔横折起笔。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细致,请大家看老师范写。
生:动笔在练习本上写一个“所”字。(小组同学交换检查,互相修改)
师:学习第二个生字“振”,谁愿意领同学读这个字?
生:请同学们跟我读zhèn,它是翘舌音,请大家注意。(同学们开火车式读)
师:“振”这个字你是怎样学习的?
生:我是这样学习这个字的。“振” 部,左右结构,共10画。
师:大家判断。
生:齐答“对”。
师:大家想想,可以用什么好的方法记住它?
生:我们学过“晨”字,去掉“日”字,加上“ ”,就是“振”字。(随着学生叙述,电脑演示,一个“晨”字出现在屏幕上,只见两个小孩用手扛走“日”,又有两个少先队员用手推车推来一个“ ”倒在“辰”旁,共同组成“振”。)
师:同学们用换偏旁的方法记住了这个字。那“振”这个字在哪句诗中呢?大家齐读。
生:(齐读)歌声振林樾。
师:“振”在诗中什么意思?
生:“振”在诗中是振荡的意思。
师:谁来用“振”组词?
生①:振动
生②:振奋
生③:振兴
生④:振作
......
师:书空“振”的笔顺。
生:一笔横,二笔竖钩,三笔提,四笔横,五笔竖撇,六笔横,七笔横,八笔竖提,九笔撇,十笔捺。(屏幕出现空白田字格,学生说一笔,电脑打一笔)
师:同学们观察,写这个字要注意什么?
生①:写这个字要注意头不齐,左高右低,脚齐。
生②:写这个字要注意右边第二笔撇写在竖中线上。
生③:写这个字要注意第三、四笔横间距相等。
生④:写这个字要注意第五笔竖提写在竖中线上。
生⑤:我给补充,第六笔短撇在竖中线起笔,捺从中心捺出。
师:范写一个“振”字。
生:在练习本上写一个“振”字。
师:请大家互相交换修改。
师:学习第三个生字“欲”,跟我读yu。
生:一行同学开火车式读。
师:“欲”这个字你是怎样学习它的?
生:我是这样学习这个字的。“欲”谷部,左右结构,11画。
师:非常准确,这个词怎样记忆呢?
生:用学过的“歌”字去掉“哥”,换上谷部,注意谷字作偏旁,第四笔捺变点。
师:同学们看屏幕。(电脑显示“歌”字,“哥”字向左上角飞去,“谷”字从左下角飞出,飞到“欠”字左面,同时“谷”字的第四笔捺变成红色长点。)
师:“欲”字在哪句诗中?
:“欲”字在“意欲捕鸣蝉”这句诗中,是想要的意思。
师:小组讨论一下写“欲”字要注意什么?分析讨论后每位同学动笔在练习本上写一个。(写完之后,小组长一个个地指导,订正时,用实物投影打出学生写的字。互相指正、比较、修改。)
师:出示第四个生字“蝉”,蝉也就是知了,是一种昆虫,你是怎样记住这个生字的?
生:“虫”字旁加上单位的“单”,就是蝉。(屏幕出现一只知了向“单”字爬,爬到“单”字旁边,变成虫字旁,组成蝉。)
师:这个字怎样才能写好呢?请同学们讨论之后再动笔写字。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品)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四个生字,谁愿意领大家读字再组词。
生:请同学们跟我读。所,所有;振,振动;欲,欲望;蝉,鸣蝉。
师:让我们共同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这四个字的?首先,我们要读准字音;接下来,我们又分析了生字的偏旁、结构、笔画、记忆方法,这就是分析字形;之后,我们又到语言环境中进一步理解了字义,这是理解、运用;最后,我们动笔写字叫书写生字。(屏幕出示学习方法──⒈读准字音⒉分析字形⒊理解运用⒋书写生字)下面就请同学们按着这四步自学后两个生字“忽”、“闭”,让它们尽快地成为你的好朋友吧!
生:小组讨论自学。
师:谁来汇报“忽”字?
生:请同学们跟我读hu。我是这样学习这个字的,心部,上下结构,8画。可以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来记忆这个字,“物”去牛部换心字底,我组的词是忽然、忽略,请大字看我写的这个字。(用实物投影出示)写这个字要注意,第三、四笔的撇不要写得太长,第四笔撇在竖中线上起笔,“心”字托住“勿”字。
师:说得真好!谁来汇报“闭”字?
生:“闭”这个字我是这样学习的,它是半包围结构,门部,共6画,可以用“门”字加“才”字来记忆,我组的词是关闭、闭路,请同学们看我写的这个字。要注意第三笔横折钩写在竖中线上,第六笔撇从中心起笔。
师:太精彩了。那么关于“闭”字,其它小组有要补充的吗?
生①:我们小组给他补充,“闭”字还可以用“闷”字来记忆。
生②:还可以用“闪”字来记忆。
生③:还可以用“问”字来记忆。
生④:“间”去“日”换上“才”就是“闭”。
(屏幕按学生所说显示)
师:六个字我们已经全部学完了,谁想领大家读读并且组词?
生:所,所有;振,振荡;欲,欲望;蝉,鸣蝉;忽,忽然;闭,关闭。
师:想想这六个生字都是哪些结构的?
生:有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半包围结构。
(屏幕显示六个生字和三种结构)
师:请同学们按结构分类。
生:左右结构的字有所、振、欲、蝉;上下结构的字有忽;半包围结构的字有闭。(根据学生所说,教师点击鼠标进行生字归类)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又结识了6位好朋友,
让我们做个《找朋友》的游戏来结束这堂课!
《所见》教案 篇6
【教学情景】
袁枚诗作的《所见》描写了一个乡间牧童坐在牛背上,在林中快乐地边唱歌边放牛,突然间见到了一只蝉,想把它抓住,所以闭上嘴巴,跳下牛背这一动静结合的有趣的画面。
本诗生动有趣,生活情趣盎然,诗情画意,跃然纸上。
播放笛子曲:《快乐的小牧童》,课件出示画面: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快乐地唱着歌儿。
师:(动情地)你们看,你们听,小牧童坐在黄牛宽厚的背上走来了,他摇呀,晃呀,就像坐在摇篮里,真舒服呀!小树林里,花儿在笑,风儿在吹,蝴蝶儿在飞,多美呀!多快乐呀!小牧童忍不住放声歌唱,歌声飞出了密密的树林。我们来读一读这两行诗。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学生自由练读──点读──点读──男生读齐读)
师:你们都是快乐的小牧童,那小牧童是怎样骑黄牛的?
生:我是这样骑黄牛的。
(边说边做动作)
师:做上动作,你再来读这两行诗,看看是什么感觉?
生:(得意的边做动作边朗读。)
师: 好神气呀!小朋友们是不是都想骑一骑黄牛呀?那我们一起做上动作再读这两行诗,每个人的动作可不一样
哦!
(播放笛子曲:《快乐的小牧童》)
生:(骑黄牛,读古诗。)
师:小牧童高高地坐在牛背上,他的歌声那么嘹亮!(突然停止音乐)“嘘!咦?歌声怎么停了?你们看,(出示画面:牧童呆呆地站在树下。)小牧童怎么不唱歌了?他为什么不唱了呀?”
生:因为他可能唱累了,想歇一会儿。
生:他可能怕吵着别人了。
生:小树林里没别人,他是看见了树上有一只蝉,他想把这只蝉捉回家。
师:你为什么这样想啊?(让学生观察画面和联系诗句。)
生:因为他眼睛一直看着大树上,大树上有一只蝉,所以我这样想。
生:还有诗的后面说了,“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就是说他想住蝉。
(学生在你一言,我一语中体验到小牧童是想捉树上的蝉。)
师:小牧童太喜欢这只蝉了,特别想把它捉回家,于是,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在树下。咱们读这两句
的时候,可要小点声,千万别把蝉给吓跑了!”(引导孩子在读的时候入情入境。)
(自由朗读)
师:谁来读一读?
生:(很大声地读)
师:哎呀,蝉儿飞跑了,你太大声了。你再读一读。
生:(小声地读)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注意,可千万别把蝉吓跑了。
生:(齐读)
师:你们说,小牧童捉到蝉了吗?
生:(众说纷纭,有的认为捉到了,有的认为没捉到。)
师: 你说捉住了,怎么捉住的?来,到讲台上来试一试,看看小牧童是怎么捉住这只“蝉”的?(指大树上的“蝉”)
生1:(上台后没有捉到蝉,太高了。)
师:哎呀,树太高了,够不着,怎么办哪?快帮小牧童想想办法呀!
生2:用他手上的竹竿靠近蝉,然后让它爬下来。
师:好主意,那你来试一试!
生3:骑到黄牛身上去,踩在黄牛的背上,就可以够得着蝉了。
师:好办法呀!那你也来试一试!
生:(把小凳子当黄牛,踩在黄牛上捉住了“蝉”。)
(鼓励孩子有独特的意见,引导孩子帮小牧童想办法,克服困难,把蝉捉住。让孩子用自己想出的办法模拟表演,捉住黑板上的那只蝉。)
师:小牧童终于捉住了这只蝉,你高兴吗?
生3:高兴。
师:这只“蝉”就是你的了,你可要好好对待它哟!小朋友们喜不喜欢这个小牧童?(喜欢)喜欢就记住这个可爱的小牧童吧!
师:那我们记住这个可爱的小牧童,我们把这首诗背下来。
(练习背诵)
【教学反思】
古人云:“诗有别趣,非关理也。”《所见》中那个天真烂漫、童心童趣的小牧童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当他坐在牛背上高声歌唱的时候,是那样自在神气!当他想着捉蝉的时候,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整首诗童趣横生,情趣盎然。因此,诗趣,应该是这堂课的灵魂所在。只有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到这种诗趣,他们才能在学习全过程中全心投入,浑然忘我。而一旦学生领悟到这种诗趣,那么他对诗的意境就体会得更真切。那么,在教学中怎样帮助学生领悟到这种情趣呢?
第一、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在情境的再造中觅得诗趣
诗重趣,想觅得诗趣,须进入诗境。想象是通往诗境的佳径,只要通过想象,才能欣赏到绝佳的美景,才能感受到美妙的旨趣。本节课的教学,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段,优美的笛声,情趣的画面,让学生在《快乐的小牧童》的笛声中,仿佛看到小牧童朝我们走来,让学生在小牧童停凝神望蝉的神情中,想象闪现于牧童脑中的念头……于是,整首诗不再是 20个汉字的排列,破纸而出的是嘹亮的歌声,是生动的画面,是盎然的诗趣。
第二、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在吟诵中吟出情,诵出趣
歌是唱出来的,诗是诵出来的,诗只有朗读出来,才能完成她的全部生命。在这一课中,诗歌的理解,诗意的体会,诗情的领悟,都是通过反复的多种形式的吟诵来完成的。学生在吟诵中,学生体味到牧童骑在牛背上的神气十足;在吟诵中,学生感受到牧童生怕吓跑蝉儿的心思;在吟诵中,孩子们化牧童为“我”,化 “我”为牧童。正所谓:“文章读的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
古诗《所见》的教案 篇7
目标:
1、 在欣赏与游戏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古诗的意境。
2、 能用较完整的语句大胆表述图画。
准备:
相关图片,树林、蝉等背景图。
过程:
一、 引导讲述
1、师:今天我班要来一个小朋友,我们一起看看是谁好哇。(出示牧童图片)
2、提问:认识吗?和我们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引导幼儿从服饰、头发上辨认)。教师讲解:这是一个很久很久以前的小孩,所以和我们的穿戴都不一样。
3、(出示牧童骑牛图)提问:这个小孩在干什么?教师解释什么是牧童。并引出第一句:牧童骑黄牛。
4、他开心吗?从哪里看出来?你开心了会干什么?
5、出示第三幅图片,引出第二句:歌声振林樾。师小结:这个牧童骑着黄牛也很开心,大声的唱着歌,把树林里的小鸟也惊醒了。师念:歌声振林樾。
6、出示第四幅,师:突然,牧童看见了什么?认识蝉(播放蝉鸣的声音)。哎呀,鸣蝉唱得这么好听,你想不想去抓它?抓了它干嘛?
7、师:牧童也想去抓这只鸣蝉呢,抓住了养在家里,让它天天给牧童唱歌。引出第三句:意欲捕鸣蝉。
8、怎么去抓?你有什么办法?(在幼儿讲述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表述去要轻轻地没有声音的去抓)。让幼儿学学怎么样才是轻轻地没有声音的。引出第四句:忽然闭口立。
二、学念古诗
1、师:我们学了很多古诗,刚才的故事也是一首古诗,名字叫《所见》,听陈老师念一遍。
2、师完整念古诗,引导孩子一起念2—3次。
三、情景游戏
1、(播放鸣蝉叫声)听,我们这里也有鸣蝉,快找找在哪里?引导幼儿观察树林背景图,上面也有许多鸣蝉。
2、想不想抓住它们?要怎么抓?(引导幼儿说出轻轻的没有声音的去抓、或者捂住嘴巴等)
3、师幼一起边念古诗边把椅子当黄牛游戏,念到最后一句时下椅子站立,没有声音,轻轻地走向背景图去抓鸣蝉。分享抓住后成功的喜悦。
古诗《所见》的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所描绘的河上夜晚的迷人情景,陶冶爱美情趣,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理解词句意思了解古诗叙述的内容,想象美景。
3、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在朗读诗句中进入情境,有感情朗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解读诗题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清代诗人査慎行经常畅游于山水之间。他饱览过无数奇观异景。一个宁静的夜晚,游玩了一天的他独自坐在船上休息,没想到却被此时河上美景深深吸引。他不禁诗兴大发,提笔写下:
板书课题:舟夜书所见
2、师:听了老师的介绍,同学们也预习了,你们知道诗人坐在船上写下的是什么吗?
解读诗题
3、齐读课题
4、师配乐范读
二、读准读顺,过好语言关
1、师述:想去看看这美景吗?走,让我们到诗中去感受吧!打开书,轻声读读诗,注意把生字读准。
2、师:读给同桌听听,字没读准帮她纠正过来。
3、师:谁愿意第一个试试读给我们听听。
4、全班齐读
三、营造氛围,体验情感美
1、师:诗人此时正被这河上美景深深吸引,同学们现在再读读诗,边读边想象,好吗?
2、师范读学生听读想象[配乐]
3、同位互说诗意
四、以画为媒,感悟语言美
1、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带劲!有位小朋友看到书上为这首诗画了一幅画,他也忍不住按照自己的理解画了一幅,我把画带来了,你们来看看!
2、CAI:出示画面
3、师:看!这就是她的画。她把诗人描绘的景象画出来了吗?
4、小组讨论,师巡视指导。
指导第一句: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一)理解“月黑”
1、 指名说
2、 指导理解诗意
3、 生谈体会,指出画出月亮的错误
4、 师描述:你真会读书。哦,诗中写“月黑”,原来是一个漆黑的,没有月亮的夜晚呀!
5、师相机板书:月黑
[CAI:师操作(隐去月亮)]
6、指导朗读
(二)理解“孤光”
1、师:这么宁静的夜晚,瞧,岸边还有点点灯火呢!是这样的吗?
2、生谈体会。指出“点点灯火”的错误
3、师:你抓住了“孤光”,原来诗人看到的只有小船上的一盏渔灯。难怪诗人称它为“孤光”。(板书:孤光)
4、指名读
(三)理解“一点萤”
1、师:那你们还从哪知道是一盏渔灯呢?
2、生谈体会
3、师:原来那盏渔灯的光太弱了,就像萤火虫的光似的。好,我们来一起看一看。(板书:一点萤)
【CAI:隐去岸边灯光】
4、指导朗读
师:天地一片漆黑,只有孤零零的一盏渔灯静静地映在河面上。可是它的光虽然微弱但是在漆黑的夜晚却显得特别明亮。难怪诗人说“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能把这样的景象读出来吗?自己试试读读吧!
五、放飞想象,领悟意境美
指导第二句:“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1、师:这时,一阵微风吹来,河面起风了。看看这幅画,你还想说什么
2、生描述画面生读第二句
师:你们说的景象小朋友没有画出来啊,怎么办呢?他没有画,我们可以闭上眼睛去想象啊。
3、师配乐范读,生闭眼想象
师:你们看到什么了?把你看到的美美的说给大家听听。
4、师CAI:微风拂过,那倒映在河面上的一点渔火呀,一下子被细浪搅碎了,散向远方,河面的灯光好像漫天的星星向我们眨眼呢。你们能把看到的景象读出来吗?同桌之间试着读读这句。
5、同位互读
6、指导朗读
师:那点点像萤火一样的渔灯在风的吹动下,散开成满河的星星。(板书:散作---满河星)
7、师:是啊,在诗人的眼中,满河的灯光如同星星闪动,那么在你的眼中像什么?
六、悦纳语言,倾吐心语
师:经过我们的想象,这幅画面就呈现在我们眼前了,看,夜深了,岸边农户家的灯火熄灭了,只剩下一盏渔灯,起风了,渔火随风摇晃,满河的灯光闪动。来,请一个同学读诗助兴吧!指名读诗(配乐,全过程)
师:我们都陶醉了!让我们站起来随着画面一起吟诵吧!(全班配乐吟诵)
七、拓展实践,发现创造美
1、师:现在老师还要给大家推荐一首描写夜景的诗,看看这首《枫桥夜泊》
2、师:你们还收集了哪些描写夜景的诗,让我们一同欣赏。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特别美,老师要给大家布置一个很有意思的作业:(音乐)大家都很喜欢这首诗,那你用喜欢的方式表达对这首诗的喜爱吗?可以画一画,也可以说一说,甚至为它谱上曲子唱一唱。咱们武汉的夜晚越来越美了,看看江滩,看看长江大桥,尝试着去写写武汉的夜景,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像小诗人一样写首小诗。
【板书设计】
舟 夜 书 所见
月黑
↓见
渔灯
一点萤→满河星
散作
《所见》教案 篇9
课时目标:分析、品读诗句,理解诗句含义,感受牧童机灵活泼,天真可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在《寻隐者不遇》中,诗人寻访隐者,有没有见到?
2、我们这节课要来学习的这首诗中,诗人很幸运,他不仅见到了,而且将见到的情景写下来,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来学习的——《所见》。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
振蝉
骑
“振、蝉”在读音上要注意什么?“骑”看到这个字,你能想到它的意思和什么有关吗?
2、交流你所搜集到的有关资料。(袁枚一生,历任溧水、沭阳、江浦、江宁知县,除了赢得贤明政声之外,留下的文学著作也很多,有《小仓房诗文集》、《随园诗话》、《随园随笔》和笔记小说《子不语》等。)
三、初读诗文,了解大意
1、出示诗句,学生自由朗读。
2、指名朗读,相机正音。
3、默读思考:在《所见》一诗当中,你见到了什么?
4、交流各自收获。
5、老师见到了两幅图,你知道是哪两幅吗?(一、歌唱图二、捕蝉图)
四、品读诗文,体会意境
1、品析“牧童歌唱图”
牧童骑黄牛, 歌唱图
歌声振林樾。
读一读前两行诗句,在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牧童如何骑着黄牛?这是怎样的歌声?(理解“振林樾”)他会唱什么歌?
在这句诗中,你看到的牧童是怎样的牧童?
指导朗读。
3、品析“牧童捕蝉图”
意欲捕鸣蝉, 捕蝉图
忽然闭口立。
读一读后两行诗句,在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和前面那幅图中相比,这里的牧童有什么变化?
他会怎样去捉这只蝉?(理解“忽然闭口立”)
在这里,你又看到一个怎样的牧童?
指导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