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创新思政工作实效(四篇)

发布时间:

探索创新思政工作实效(通用4篇)

探索创新思政工作实效 篇1

近年来,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立足事业发展需求和科级领导班子实际,通过“三个着力”切实加强年轻干部培养选拔,为全县科级领导干部队伍注入了更多生机和活力。

以群众公认为导向,着力拓宽选人用人渠道。注重发挥干部群众公认度在发现和储备年轻干部、拓宽选人用人渠道中的作用,切实走好选人用人“群众路线”。定期开展后备干部推荐,建立了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专业齐全的后备干部队伍,20xx年共推荐科级后备干部453名,其中公务员359人、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94人。通过领导班子定期分析、干部考察考核、工作调研督查、脱贫攻坚等多渠道、立体式地考察和发现优秀年轻干部,将干部群众公认的优秀年轻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大学生村官、村(社区)干部纳入组织视野。实行优秀年轻干部推荐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可以按照相关规定负责任地向组织推荐优秀年轻干部。

以提升质量为手段,着力加强干部培养锻炼。注重教育培训提素质,扎实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活动,实现了全县年轻干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覆盖;制定年度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培训内容涵盖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专业技能等方方面面;积极争取省州干部调训,组织优秀年轻干部到省内外学习培训、考察交流,增长见识、开阔眼界。注重实践锻炼提能力,把年轻干部安排到项目建设、征地拆迁、脱贫攻坚、综治维稳等重点难点工作中接受考验,通过“压担子”帮助他们磨炼意志、增长才干;让年轻干部到生产和基层一线学习锻炼,通过直接接触实际工作、接触群众,不断提高工作本领,增进与群众的感情。注重加强管理改作风,定期与年轻干部所在单位联系沟通,掌握其各方表现情况,通过“优备劣汰”的方式加强年轻后备干部队伍动态管理,压实单位的年轻干部培养主体责任。

以德才兼备为标准,着力加大干部选拔力度。采取“备”与“用”相结合的方式,着力加大对优秀年轻干部的选拔力度,着力疏通领导干部“下”的通道,让能力平庸、无心干事创业的干部“腾出位子”,为年轻干部提供更多担当干事的空间和展示能力的舞台。细心求证与大胆使用相结合,利用领导班子换届和领导职数空缺等时机,将经过组织细致考察的优秀年轻干部大胆地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20xx年至今全县共提拔干部242人次,其中,提拔时年龄在35岁以下的干部有140人,占提拔人数的57.85%。在现有470人的科级实职领导干部队伍中,35岁以下干部有93人,约占总数的19.8%。

探索创新思政工作实效 篇2

江苏句容市推动农村基层党建标准化建设,着力打造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

句容市出台农村党建活动阵地建设规范,统一建筑外观、党旗党徽等4大类20项形象内容;梳理整合咨询、调解等6大类30项为民服务事项,形成清单并明确办事流程;编制村干部队伍建设5年规划,建立公开招考和调整退出两项机制;分级开展村干部集中培训,利用“葡萄夜校”“田间课堂”等载体,每年轮训村党支部书记不低于10天,轮训其他干部不低于5天;出台《村干部激励保障实施办法》,让村干部劳有所得、退有所养、干有所盼。

句容市建立5大类77项党建任务清单,编制《标准化操作规范手册》,采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建立市镇村三级农村基层党建标准化即时管理系统,形成“任务统一发布、活动据实管理、结果实时监测、自动考核评分”闭环工作流程。

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基层治理、富民增收等5个重点方面,句容市推动开展“标准化+”品牌创建。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施“强村富民”工程,并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

探索创新思政工作实效 篇3

学习新思想,必须做到维护核心、不忘初心、提振信心、凝聚人心……”不久前,辽宁大连中山区社会组织党组织通过微信公号推送的系列“初心”党课,吸引了辖区广大党员群众的关注收听。这是中山区社会组织党组织开展学习活动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中山区委针对社会组织形态差异大、成员多元化,党组织组建难、党员发展难等实际情况,对辖区内社会组织逐一研判,因势利导,推进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工作。目前已组建党总支、党支部20家。同时,创新构建区非公党工委、街道非公综合党委、社会组织主管部门党组织、社会组织党组织多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协同推进机制,通过“三支撑四同步”模式,有效整合红色资源,夯实党建基础。

“三支撑”即:项目支撑,对有利于党建服务和社会服务的项目给予经费支持;阵地支撑,为社会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提供基础设施服务;人才支撑,为规模较大的社会组织选派组织委员、党建指导员,抓好党建工作。“四同步”即:社会组织入驻与发展党员同步;孵化服务与党建指导同步;社会组织服务与党组织成熟同步;社会组织评选与社会组织党组织评定同步。

工作推进过程中,各级党组织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式,努力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的推动力,切实增强党建工作的凝聚力。区民政局党委积极构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智慧化枢纽型平台,为辖区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党员服务管理、汇集资源服务居民群众和助力行业发展提供“一站式”服务和“全过程”保障。各级党组织还积极引导多元力量参与党建工作创新与实践,先后打造义仓手工坊、社会组织训练营、社会组织微党校等19项党建特色品牌;量身定制案例分享、书记讲坛、现场教学、团队体验等基层党建培训,辖区160多家社会组织参加学习;对接社区需求开展服务活动400余次。全区多次组织召开社区公益项目对接会,促成社会组织和爱心人士对接52个社区300多个公益项目,惠及全区10万居民群众,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凝聚人心的积极作用。

探索创新思政工作实效 篇4

今年5月以来,辽宁凌海市山神村喜事连连:全村亩均成本比去年节省106元,扩种的5000亩水稻找到了婆家,完成产权制度改革,增加集体收入36万元。

过去组织群众底气不足,服务群众腰板不硬,号召群众说话不灵的偏僻小村何以出现惊人之变?

村支书郝永德感慨地说:“有了党建联合体,干啥工作都顺利。”

近年来,锦州市综合考虑组织相邻、产业相关、地缘相近等因素,以村党组织为核心,党群服务站为龙头,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支撑,各种经济服务组织和村民自治服务组织为纽带,党员先锋服务团队和志愿服务组织为辅助,围绕布局网络化、阵地标准化、要素配套化、功能综合化、服务便捷化、管理规范化,合理“拼图”,打造组织设置“统抓”、资源整合“统筹”、民生事务“统管”、互联互通“统做”的村级党建联合体1133个。

提升组织力的“发动机”

“处处有组织,时时有活动,人人受教育,事事当先锋”,这是黑山县五台子村党建联合体建立后出现的生动局面。

近年来,该村投入42万元,建成400平方米党建联合体之家,合力开展党务服务、生产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文化服务、法律服务、便民服务,610多个生产生活中的“卡脖子”难题,解决在了群众家门口。全村新发展特色高效农业4500多亩,211户有2项以上致富项目,集体收入达到120万元,人均纯收入猛增到1.35万元。

党建联合体的建立,使锦州市的村级党组织犹如换了一部大功率的马达,全面提升了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3067名担当作为好干部和产业领军人物及村级后备干部,在党建联合体中挑大梁——升级改造活动场所727个,党建主题广场843个,党群服务平台和站点8709个;建立产业融合型、项目带动型、村社共建型、村企结对型、股份合作型、商贸流通型、服务枢纽型党组织472个,各类村集体经济,村民自治和村务监督、劳动保障等组织4630多个;设立党员先锋岗4200多个,党员责任区和先锋项目2100多个,党的组织和工作在所有行政村得到全地域、全领域、全要素、全时段、全功能有效覆盖。

强村富民的“保障部”

“如今,咱们的日子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义县郜家沟村谢成利说起党建联合体带来的变化如数家珍,“53名党员领建养羊小区和烟叶种植基地,治理小流域1500亩,栽植生态林200亩,投资580余万元建立合作社,扩建温室大棚44栋,增加集体经济收入11万元,户均增收1万元。”

在凌海市,新庄子镇5个党支部与辽河油田欢喜岭采油厂5个企业党支部以组织建设互促、党员教育互动、党建载体互用、阵地建设互助、软件信息互享“五共建”形式打造了新型党建联合体。一批有影响力和牵动力的实事,带着效率和温度快速落地——乡村公路建设项目完成规划,5个党建阵地升级改造“竣工”,服装加工厂、劳务输出、产业扶贫、村级集体经济“造血”等强村富民项目全面启动。新修1个村部和1个3000平方米党建主题广场,100名企业干部与100名贫困生结对助学全部对接。

去年,全市党建联合体孵化带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支柱型产业基地450多个,2.3万名劳动力成为工薪族,“一村一品”专业村发展到739个,年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增加到393个,61个贫困村销号、2.4万贫困人口脱贫。

凝聚党心民心的“强磁场”

连续20xx年实现无刑事案件、无上访人员、无黄赌毒丑恶现象、无邪教组织活动、无违法犯罪人员、无治安安全事故,被授予全省平安基层示范单位的北镇市正二村,党建联合体实现了“组织全覆盖、服务全响应”,为村民追讨拖欠工资29万元,为35名孤寡老人提供全天候“四助两防”,241名留守儿童建起“留守儿童之家”。

党建联合体的建立打通了工作落实中的“中梗阻”和“断头路”。两年来,全市9.6万户饮水安全工程、1.4万条背街小巷改造、3300公里村内道路硬化、13万公顷土地流转等如期顺利完成。2327个法律援助点和民调组织,1.91万名专兼职网格长,补齐了乡村治理中“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短板。

党建联合体实现了“民情直访、民意直通、民事直办”常态化,党群干群关系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广大农民党员义务献工2万多件,就地化解各类矛盾纠纷5600多起,包办、联办、代办民生事务8400多件,为群众直接节省生产成本支出30%,形成品牌服务项目156个,涌现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赢”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573个,先进服务型党组织441个。

“地基固则大厦坚,地基松则大厦倾。”锦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李向毅说,“要干字当头、实字为先、效字以求,以组织力的高质量提升,凝聚起锦州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