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衡勤学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小古文匡衡勤学而无烛全文翻译优秀6篇

发布时间:

在我们上学期间,大家一定没少背过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要一起来学习文言文吗?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匡衡勤学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小古文匡衡勤学而无烛全文翻译优秀6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匡衡勤学 作者:葛洪 原文: 篇1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

推荐匡衡勤学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推荐 篇2

1、埋头苦干:专心一意地刻苦工作。

2、秉烛夜游:秉:执持。旧时比喻及时行乐。

3、穿壁引光:穿:凿通;引:引进。凿通墙壁,引进烛光。形容家贫读书刻苦。

4、映雪囊萤:形容夜以继日,苦学不倦。

5、朝干夕惕:形容一天到晚勤奋谨慎,不敢疏忽懈怠。

6、朝经暮史:经:指旧时奉为经典的书籍;史:指历史书籍。一天到晚诵读经史。形容勤奋读书。

7、通宵达旦:整整一夜,从天黑到天亮。

8、青灯黄卷:光线青荧的油灯和纸张泛黄的书卷。借指清苦的攻读生活。

9、将勤补拙:以勤奋弥补笨拙。

10、寝食俱废:觉也不睡,饭也顾不上吃。比喻极其焦虑不安,或学习、工作极其紧张。

11、朝干夕愓:指终日勤奋谨慎,不敢懈怠。

12、白首穷经:白首:白头;穷经:专心钻研经书。指直到年老还在钻研经籍,形容好学不倦。

13、铁砚磨穿:铁铸的砚台被磨穿。形容立志不移,持久不懈。

14、旰食之劳:天色已晚才吃饭。形容勤于政事。

15、笨鸟先飞:比喻能力差的人怕落后,做事比别人先动手。

16、夙夜匪懈:夙夜:早晚,朝夕;匪:不;懈:懈怠。形容日夜谨慎工作,勤奋不懈。

17、继晷焚膏:继:继续,接替;晷:日光;膏:油脂,指灯烛。点燃蜡烛或油灯接替日光照明。形容夜以继日地勤奋学习或工作。

18、精进勇猛:原意是勤奋修行。现指勇敢有力地向前进。

19、朝乾夕惕:乾:乾乾,即自强不息;惕:小心谨慎。形容一天到晚勤奋谨慎,没有一点疏忽懈怠。

20、朝斯夕斯:早上这样,晚上也这样。形容求学勤奋而有恒心。

21、手不释卷:释:放下;卷:指书籍。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22、勤能补拙:勤奋能够弥补不足。

23、囊萤映雪:原是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后形容刻苦攻读。

24、以勤补拙:用勤奋补救笨拙,含有自谦之意。

25、宵旰图治:宵衣旰食,勤于政事,设法治理好国家。

26、然糠自照:然:同燃,烧;糠:谷壳。烧糠照明。比喻勤奋好学。

27、争分夺秒:一分一秒也不放过。形容充分利用时间。

28、马不停蹄:比喻不停顿地向前走。

29、据鞍读书:在马背或驴背上读书。后多形容学习勤奋。

30、昼夜兼行:兼:加倍。白天黑夜不停地行走。形容急速的赶路。亦作“昼夜兼程”。

31、朝前夕惕:形容一天到晚勤奋谨慎,没有一点疏忽懈怠。

32、燃糠自照:比喻勤奋好学。

33、日乾夕惕:形容自早至晚勤奋谨慎,不敢懈怠。乾乾,自强不息貌;惕,小心谨慎。

34、勤勤恳恳:形容对人对事诚恳、热情/。亦指工作勤奋,一丝不苟。

35、焚膏继晷:膏:油脂,指灯烛;继:继续,接替;晷:日光。点上油灯,接续日光。形容勤奋地工作或读书。

36、然糠照薪:烧糠照明。比喻勤奋学习。同“然糠自照”。

37、孜孜不倦: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38、刺股悬梁:形容刻苦学习。

39、牛角挂书:比喻读书勤奋。

40、牛角书生:比喻勤奋读书的人。

41、闻鸡起舞: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42、夙兴夜寐:夙:早;寐:睡。早起晚睡。形容勤劳。

43、发愤忘食: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

44、不舍昼夜:舍:放弃。不分白天和黑夜。比喻夜以继日。

45、晨炊星饭:清晨烧早饭,入夜才吃晚饭。形容早出晚归,整日辛勤劳苦。

46、案牍之劳:案牍:公文。办理公文事物的劳累。

47、宵旰忧劳:宵衣旰食,非常劳苦。形容勤于政事。亦作“宵旰焦劳”、“宵旰忧勤”。

48、鞭驽策蹇:鞭打跑不快的马、驴。比喻自己能力低,但受到严格督促,勤奋不息。用。

49、引锥刺股:锥:锥子;股:大腿。晚间读书时想睡觉,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清醒。形容学习勤奋刻苦。

50、凿壁偷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译文: 篇3

[1]逮:及。

[2]穿壁:在墙上找洞。

[3]文不识:姓文名不识。

[4]资:借。

[5]大学:大学问家。

匡衡勤学的文言文翻译 篇4

原文:

匡衡字稚圭,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衡邑人有言《诗》者,衡从之与语,质疑。邑人挫服,倒屣而去。衡追之,曰:“先生留听,更理前论!”邑人曰:“穷矣!”遂去不返。

译文: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姓文,名不识,家中非常富有,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最终匡衡学有所成。

匡衡能够讲解《诗经》,人们为他编写了一首歌谣说:“没有人会讲解《诗经》,请匡鼎来。匡鼎来讲授《诗经》,能使人们开怀大笑。”“鼎”是匡衡的小名。

当时的人们竟如此敬佩他,听他讲解《诗经》的人都开颜欢笑。街上有个人讲解《诗经》,匡衡前去听讲,与这个人讨论《诗经》中的疑难问题,这个人辩论不过,对他十分佩服,倒穿着鞋子跑了。

匡衡追上去说:“先生请留步,听听我和你讨论刚才的问题。”那个人说:“我讲不出什么来了。”于是就跑了,不再返回。

注释:

①逮:及,达到②佣:做佣人 ③资:供给,资助④ 以:把⑤ 遂:于是,就 ⑥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 凿壁借光 从字面上来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在邻居相隔的墙上凿开一个洞,偷偷地借邻舍的烛光读书。现在用这个成语来形容勤学苦读十分刻苦的样子。⑦。写出三个由勤学故事得来的成语:韦编三绝 秉烛夜读 悬梁刺股

推荐匡衡勤学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推荐 篇5

1、钝学累功:钝:迟钝,笨拙;累:积聚。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取得成就。

2、多歧亡羊:因岔路太多无法追寻而丢失了羊。比喻事物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也比喻学习的方面多了就不容易精深。

3、无的放矢:的:靶心;矢:箭。没有目标乱射箭。比喻说话做事没有明确目的,或不切合实际。

4、圆木警枕:用圆木做枕头,睡着时容易惊醒。形容刻苦自勉。

5、牛角挂书:把书挂在牛角上,边放牛边看书。比喻勤奋好学。

6、映雪读书: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读书刻苦。

7、断织劝学:原指东汉时乐羊子妻借切断织机上的线,来讽喻丈夫不可中途废学。后比喻劝勉学习。

8、力学不倦:力学:努力学习。倦:疲倦。勤勉学习而不知疲倦。

9、铁面枪牙:比喻坚忍不拔,刻苦自励。

10、夙夜匪懈:解释:夙夜,早晚,朝夕;匪,不;懈,懈怠。形容日夜谨慎工作,勤奋不懈。

11、万世师表:万世:很多世代,十分久远;师表:表率。值得永远学习的榜样。

12、学而不厌:厌,满足。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到不会厌烦的地步。

13、悬梁刺骨:形容刻苦学习。

14、夙兴夜寐:解释:夙,早;兴,起来;寐,睡。早起晚睡。形容勤奋。

15、囊萤映雪:原是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后形容刻苦攻读。

16、广师求益:师:效法,学习;益:提高。多方面学习,以增进学识。

17、囊萤映雪:用萤火虫照明读书,借着雪光照明读书。形容勤学苦读。

18、浮光掠影: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晃就消逝。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

19、驽马十驾:原意是骏马一天的路程,驽马虽慢,但努力不懈,走十天也能够到达。比喻智力低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追上资质高的人。

20、孜孜不倦:孜孜,也作“孳孳”,努力不懈的样貌。不倦,不知疲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刻苦,不知疲倦。形容十分努力。

21、夺胎换骨:本为道家语,指夺人之胎以转生,易去凡骨为仙骨。后比喻学习前人不露痕迹,并能创新。

22、分甘绝少:绝:拒绝,引伸为不享受;甘:好吃的。好吃的东西让给人家,不多的东西与人共享。形容自我刻苦,待人优厚。

23、笃学好古:笃学:专心好学。指专心致至地学习古代曲籍。

24、穿壁引光:穿:凿通;引:引进。凿通墙壁,引进烛光。形容家贫读书刻苦。

25、勤学苦练:认真学习,刻苦训练。

26、枕戈尝胆:头枕兵器,口尝苦胆。形容刻苦自励,发愤图强,或报仇雪耻心切。

27、坐薪尝胆:指刻苦自励,奋发图强。

28、照萤映雪:利用萤火虫的光和白雪的映照读书,形容刻苦地读书精神。

29、引锥刺股:锥,锥子;股,大腿。晚间读书时想睡觉,就用锥子刺自我的大腿,以坚持清醒。形容学习勤奋刻苦。

30、分秒必争:一分一秒也必须要争取。形容抓紧时间。

31、笃志不倦:笃志:志向专一;倦:厌倦。指学习志趣专一,不知疲倦。

32、顿学累功: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取得成就。

33、折节读书:折节,改变过去的志趣和行为。改变旧习,发愤读书。

34、志坚行苦:行:行为。指意志坚定,行为刻苦。

35、勤勤恳恳:形容勤劳踏实。也形容勤恳的样貌。

36、学非所用:所学的不是所应用的,所应用的不是所学的。比喻学习与实践相脱节。

37、坚苦卓絶:坚毅刻苦的精神超越寻常。

38、埋头苦干:专心一意地刻苦工作。

39、圆木警枕:用圆木做枕头,睡着时容易醒,不会懒惰。形容鞭策自我,勤奋不懈。冬寒抱冰,夏热握火:形容发奋图强,刻苦磨练自我。

40、寝食俱废:觉也不睡,饭也顾不上吃。比喻极其焦虑不安,或学习工作极其紧张。

41、昼耕夜诵:白天种地,夜晚读书,形容抓紧时间学习,读书勤奋。

42、邯郸学步: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学习走路。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我会的东西忘了。

43、学如登山:学习象登山一样。比喻要努力攀登,逐步提高。

44、独学寡闻:独学:指自学而无以指导切磋。独自学习,无人切磋,则孤陋寡闻。形容孤偏鄙陋,见闻不多。

45、孙康映雪:比喻读书十分刻苦。

46、学无常师:学习没有固定的教师。即凡有点长处学问的人都是教师。

47、匡衡凿壁:后以之为刻苦读书的典实。

48、发愤忘食: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

49、力学笃行:力学:努力学习。笃行:切实地实行。勤勉学习且确切实践所学。

50、群起效尤:大家一齐向坏的学习。

51、手不释卷:看书入迷,手都不舍得放下书,形容勤奋好学。释:放下;卷:指书籍。

52、刺骨悬梁:悬梁:以绳子系头挂在屋梁上。形容刻苦学习。

53、朝乾夕惕:乾,乾乾,即自强不息;惕,细心谨慎。形容一天到晚勤奋谨慎,没有一点疏忽懈怠。

54、鹘仑吞枣:把枣子整个儿吞下,不细嚼辨味。常比喻在学习上食而不化,不加分析。

55、攻苦食淡:攻:做;若:艰苦;淡:清淡。做艰苦的工作,吃清淡的食物。形容刻苦自励。

56、卧薪尝胆: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57、悬梁刺股:把头发挂在梁上,用锥子刺自我的大腿。形容发奋刻苦学习。

58、学如穿井:穿:凿通。求学如同凿井。比喻在学习当中,学到的知识越深也就越难,所以为了获得更深的学问,必须要有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

59、十年寒窗:形容长年刻苦读书。

60、坐以待旦:待,等待;旦,天亮。坐着等天亮。多形容勤恳。

61、废寝忘餐:忘记了睡觉,顾不得吃饭。形容对某事专心致志或忘我地工作学习。

62、绝甘分少:绝:拒绝,引伸为不享受;甘:好吃的。好吃的东西让给人家,不多的东西与人共享。形容自我刻苦,待人优厚。

63、坚苦卓绝:坚忍刻苦的精神超过寻常。

64、废寝忘食:废,停止。寝,睡觉。忘,忘记,食,吃饭。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很刻苦,专心致志。

65、磨穿铁砚:磨穿了铁铸的砚台。形容立志不移,持久不懈。也形容笔墨功夫之深。

66、焚膏继晷:点上油灯,接续日光。形容勤奋地工作或学习。

67、刺股读书:比喻刻苦攻读。

68、十年磨剑:比喻多年刻苦磨练。

69、只争朝夕:朝,早晨;夕,晚上;朝夕,形容时间短暂。比喻抓紧时间,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目的。

70、磨砥刻厉:磨练砥砺。形容刻苦钻研。

71、凿壁偷光:凿穿墙壁引过光线。形容家境贫困仍刻苦勤学。

72、镞砺括羽:比喻人刻苦磨练,力求精进。镞砺,磨砺箭头;括羽,用羽毛装束箭尾。

73、笃志好学:笃志:专心一志,立志不变。专心致志,勤奋好学。

74、爱不释手:释:放下。喜爱得舍不得放手。

75、爱不忍释:对所喜欢的物品,爱得拿在手里久久不肯放下。

匡衡勤学文言文翻译注释及寓意 篇6

1、文言文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衡邑人有言《诗》者,衡从之与语,质疑。邑人挫服,倒屣而去。衡追之,曰:“先生留听,更理前论!”邑人曰:“穷矣!”遂去不返。

2、翻译

匡衡字稚圭,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居家有蜡烛,光线却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凿穿墙壁引来邻居家的烛光,把书映照着光来读。同乡有个大户叫做文不识,家中富裕,有很多书。于是匡衡就到他家去做他的佣人却不求得到报酬。主人对匡衡的举动感到奇怪,问他,他说:“我希望能够读遍主人家的书。”文不识感到惊叹,就把书借给他。最终(匡衡)成为了大学问家。匡衡能够讲解《诗经》,人们为他编写了一首歌谣说:“没有人会讲解《诗经》,请匡鼎来。匡鼎来讲授《诗经》,能使人们开怀大笑。”“鼎”是匡衡的小名。当时的人们竟如此敬佩他,听他讲解《诗经》的人都开颜欢笑。街上有个人讲解《诗经》,匡衡前去听讲,与这个人讨论《诗经》中的疑难问题,这个人辩论不过,对他十分佩服,倒穿着鞋子跑了。匡衡追上去说:“先生请留步,听听我和你讨论刚才的问题。”那个人说:“我讲不出什么来了。”于是就跑了,不再返回。

3、注释

1、不逮:指烛光照不到;逮:到,及。

2、穿壁:在墙上打洞;穿:凿。

3、以:用。。映:映照。

4、邑人:同县的人。

5、大姓:大户人家。致:给。

6、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

7、与:即“与之”,给他。

8、佣作:做工辛勤劳作。

9、偿:报酬。

10、怪:以……为怪;对……感到奇怪。

11、愿:希望。

12、得:得到。

13、资给:资助给。

14、偿:报酬。

15、书:读书。

16、遂:于是,就。

17、大学:大学问家。

18、如是:如此。

19、匡衡:西汉经学家。

20、文不识:人名。

21、乃:于是。

22、与:给。

23、愿:希望。

24、得:允许。

25、遍:尽。

26、资:借。

27、以:把。

28、解颐:开颜而笑。

4、寓意

外因(环境和条件)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匡衡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坚强毅力,终于一举成名。这就说明内因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和第一位的原因,外因只是影响事物变化的条件,它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5、匡衡的成就

匡衡从一个贫困的少年,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最后得以成为一代大儒,甚至成为丞相治理天下,可以说他的一生是非常励志的,那么匡衡后期有着什么样的成就呢?他那么多年,那么辛苦的学习给他带来了什么样翻天覆地的变化呢?

匡衡早年的时候努力学习,为此还不惜在自己家的墙壁上凿了洞;做免费劳动力换取借书读的`机会。匡衡因此得以博览群书,其中匡衡研究最深入的还是《诗经》,而《诗经》在当时也是受到了很多学子的欢迎,因此匡衡受到了很多人的推崇,在几次和人辩论诗经之后,匡衡被推举为了官员,后来甚至成为了一个丞相,辅佐汉元帝,总理国家大小事务,可以说匡衡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自己的经学修养成为丞相的经典角色。

匡衡在位期间积极陈述自己的治国之道,并且经常引经据典让人无法辩驳,这种做法也是当时才开始兴起的,后来也一直流传了下去,成为了很多文人学习的典范。后来在元帝后期的时候,宦官石显专政,不只是干预朝政,还怂恿皇帝增加赋税,导致民不聊生,但是因为元帝的宠信,别人也奈何不了他,直到后来成帝登基之后,匡衡上书弹劾石显,得以将他诛除,也算是他为当时的西汉朝廷做的最后的贡献了,之后就被弹劾罢官病逝了。可以说匡衡的一生成就不小,从一个世代务农的寒门子弟,逐渐成长为一代大臣,甚至被封侯赐地,被后世人尊称为一代名相。

6、匡衡墓

匡衡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相,总体上来说他为人还算是正直,能够针对当时的弊端提出切实有效的见解,因此受到了很多人的称赞,而他勤奋好学的故事更是无数人从小就学习过的,那么这么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的坟墓现状如何呢?

匡衡墓位于山东省峄城区,在匡衡的家乡附近,墓堆大约高达四米,直径有35米,整个坟墓的园区都种满了很多的林木,自墓穴建立以来就有不少的人因为纪念匡衡,前来吊唁,后来还建立了匡相祠,一直以来香火都不曾断绝,直到乾隆年间,当时的知县还重新修葺祠堂,并且请了当时著名的书法家梁巘题写了一块石碑,这一行“汉丞相乐安侯祠记”也是梁巘晚年的经典之作,但是这么一块石碑一直以来都缺乏保护,经历无数风雨,上面的字迹都已经有点风化了。

匡衡的坟墓一直以来都缺少保护,当时存世的那些匡衡祠也早已经变成了历史的尘埃,甚至就连封土南部都曾经被红卫兵挖了一个深坑,幸好还未抵达墓室,到了前些年更是落魄到了一定程度就连外面的一个石像都倒在了地上破碎了。匡衡墓的破败没落也引来了不少人的关注,所以在后来得到了地方政府的支持,重新修葺匡衡墓,修复了这些年来破损的地方,并且还将匡衡祠堂内部的壁画也进行了重新的绘制,使得整个匡衡墓焕发出了新的生机,成为了近代保护文物古迹的一大成功典范。

7、匡衡勤学的故事

西汉时期,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8、人物简介

匡衡(生卒年不详),字稚圭,东海承(今枣庄市峄城区王庄乡匡谈村,另一说为:山东省山东临沂市苍山县匡王村)人。西汉经学家,以说《诗》著称。元帝时位至丞相。

匡家世代务农,但匡衡却十分好学,勤奋努力,由于家境贫寒,他不得不靠替人帮工以获取读书资用。他曾拜当时的博士学习《诗经》。由于勤奋学习,他对《诗》的理解十分独特透彻,当时儒学之士曾传有“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之语,是说听匡衡解说《诗经》,能使人眉头舒展,心情舒畅,可见匡衡对《诗经》理解之深。但匡衡的仕途在一开始却并不平坦。根据汉朝规定,博士弟子掌握“六经”中的一经,即可通过考试获得官职,考试得甲科者,可为郎中,得乙科者为太子舍人,得丙科者只能补文学掌故。匡衡九次考试,才中了丙科,被补为太原郡的文学卒史。但匡衡对《诗经》理解之深,已为当时经学家们所推重,当时身为太子的元帝也对其深有好感。

元帝即位后,任用匡衡为郎中,迁为博士,给事中。这时,京城长安一带发生日蚀、地震等灾变,匡衡乘机上书,引用《诗经》表明上行而下效的道理,劝元帝“减宫室之度,省靡丽之饰,考制度,修内外,近忠正,远巧佞,”“任温良之人,退刻薄之吏,显洁白之士,昭无欲之路”(《汉书·匡衡传》,下引同),然后再在百姓中推广道德教化,弘扬礼让仁和之风。匡衡的奏书得到元帝的赞赏,匡衡因此迁为光禄大夫、太子少傅。

在后几年里汉元帝十分喜好儒术文辞,尤喜爱《诗经》,曾多次亲自听匡衡讲《诗》,对匡衡的才学十分赞赏,因此任匡衡为御史大夫。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丞相韦玄成病逝,匡衡又代为丞相,封乐安侯,辅佐皇帝,总理全国政务。匡衡可算是因明经而位极人臣的典型了。

匡衡任职期间,多次上疏陈述自己对朝廷政策的意见,陈述治国之道并经常参与研究讨论国家大事,按照经典予以答对,言合法义,博得元帝信任。每当朝廷大臣讨论政务时,匡衡总是引《诗经》为据,认为“六经者,圣人所以统天地之心,著善恶之归,明吉凶之分,通人道之意,使不悖于其本性者也。故审六经之指,则人天之望可得而和,草木昆虫可得而育,此永永不易之道也。”匡衡的主张得到元帝及成帝的支持,这与从汉朝中期就开始兴起的独尊儒术,推重经学,微言大义的社会风尚是分不开的,实际是汉朝统治者用以统治人民的一种手段。

元帝后期时,宦官石显为中书令,他结党营私,把持朝政,怂恿元帝加重赋役,剥削人民,但因有皇帝的宠幸,没人敢触犯他。成帝即位后,匡衡便上疏弹劾石显,列举其以前所犯罪恶,并纠举他的党羽,这是匡衡所做的最后一件铲除奸佞,为汉朝廷尽忠的事情。不久,匡衡与同僚间渐有离隙,被人弹劾,贬为庶民,返回故里,不几年,病死于家乡。

元帝封其为安乐侯,其侯国食封土地本为三十一万亩,匡衡利用郡图之误,非法扩大食封土地四万多亩。成帝时,司隶校尉骏等告其“专地盗土”(指扩大国界),被免为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