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言文名篇及翻译【25篇】

发布时间:

在我们平凡无奇的学生时代,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的特色是言文分离、行文简练。为了帮助更多人学习文言文,

劳动节三曹面积协议 1

造句表态发言拟人句的文案工作思路管理条例李清照的竞聘志愿书邀请函回复:知识点检讨书复习方法评语建党的合同简报决心书剖析材料责任书介绍信解析民主生活会话语格言的孟浩然诗经通知

中国经典文言文 2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本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自然风光,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思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遭受打击的复杂感情。 全文描写醉翁亭秀丽的环境、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和游人的山水之乐、游宴之乐,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抒发了他贬谪后的抑郁心情。

语文文言文 3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文言文两则》是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一组课文中的第一篇课文,是学生步入六年级的第一课。课文共包括《学弈》和《两小儿辩日》两则故事

2、教材简析:《学弈》选自《孟子·告子》。文章先写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接着写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棋,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写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智力上有多大差别。通过这件事,说明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讲述孔子路遇两个小孩在争论,一 故事体现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3、选编本文的目的:在六年级开学伊始就让学生接触这两篇文言文,一是因为它的思想内容好,强调学生在学习时要专心致志,善于观察事物,实事求是。可以让刚进入六年级的学生消除浮躁心理,踏踏实实的学习。二是可以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解古人的思想情感,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点基础。

4、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落实点:新课标规定“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以及小组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中,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解故事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够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

过程方法指引点:新课程倡导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就是给学生做适当的引导、点拨、鼓励、协助,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能够自悟自得,初步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读通、读懂、读熟成诵、悟理明志。)

情感态度渗透点:新课标规定,“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所以要让学生通过这两则故事的学习能够从文中体会到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并能够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能从课内外延伸结合中进一步解我国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重难点:本课既然是一篇文言文,就要让学生明白文言文与的区别在哪儿。它与现代相比,在用词造句上截然不同,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难。因此要把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教学重点。

从理解课文方面看,难点在于让学生参考课后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所以要将此点作为难点来突破。

面对这两个问题,我会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轻松、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利用课件、板书、简笔画等形式来突破解决。

二、说教法

以往的备课都是“备教材”,但是现在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提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行动口号,要求教师从知识的灌输者转换为学习的引导者;从课堂的主宰者转换为平等的交流者;从单向的传授者转换为互动的合作者;从呆板的经验者转换为教学的创新者。所以教师在“备教材”的同时更要注重“备学生”。

本课的教学是学生不太解文言文,学生虽对其有很大的新鲜感,但在理解语言上还存在很大的困难,那么如何让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不退缩,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兴趣,达到思维的兴奋点是我组织教学的关键。文言文的学习要

一读,读通。使学生能读准字音,解决字词障碍。

二读,读懂。能够解文章大意。

三读,读细。理解课文重点内容。

四读,读出味儿。初步感悟课文情感态度价值观。

其中,读懂和读细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读出语言的味儿,读出故事的味儿就是难点。

其次因为这两则寓言,故事性很强也很接近孩子们的年龄与生活,孩子们又爱听故事,所以全过程以讲故事,说故事,明道理的形式贯穿始终。

三、说学法

新课标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方式的学习。“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那么,作为教师就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本文的文言文教学正适合让学生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进行。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在讨论中获得新的收获。正如英国剧作家萧伯纳所说的“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两种思想”。学生在这种“互换”中得到更多的知识,也体味到更多的学习乐趣。

四、教学流程

本节课共分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的主要任务是理解内容,初步感悟文章蕴含的哲理;第二课时的任务是品味语言,深刻领悟。升华情感。这里,主要谈一下第一课时的流程安排。

1、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在课堂伊始,我会声情并茂的用文言文讲《矛与盾》的故事,让学生七嘴八舌的说听后的感受,在畅所欲言中进入学习状态,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思维达到兴奋点。并且能够自然导入到文言文的教学当中。

2、四读教学,学文悟理。

(1)进行“四读”中的一读,读通。老师范读后师生共同总结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即速度要慢,停顿得当,读出不同句式的语气。然后学生自读,正字音,把容易读错的字圈出来,反复诵读。然后根据课下注释理解字词。在这里老师可以就学生易犯的错误,或不理解的地方做适当的提醒,如《学弈》中“诲”,应读四声。几个“之”字分别代表什么。《两小儿辩日》中“车盖”是指什么,有多大?这里老师可以采用简笔画或课件出示古车图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再如“探汤”是什么意思?老师可以用想象情境找感受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汤”就是热水,“探”就是伸手去摸,“探汤”就是像把手伸进热水里那样烫。老师还可以在这里进行适当的扩展,如文中“汝”是“你”的意思,那么“吾”是“我”的意思,“尔”也是“你”的意思。总之,在这部份的教学当中我学生质疑,学生解疑,教师点拨难点的原则。

(2)进行“四读”中的二读,读懂。要让学生解文章的大意。这是本文的重点也是难点,要想解决这个部分,老师的引导是必不可少的。《学弈》这则故事很好理解,老师可以准备一幅两个学生跟着弈秋学弈的画,让学生用文中的话或自己的话来描述画的内容。这样这则故事的大意就能基本理解。《两小儿辩日》比较难理解,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汇报交流的方式来解决。但是小学生的理解课文能力还不是很强,特别是对于《辩日》这种蕴含科学道理的文言文,在理解上会产生一定的偏差,这时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例如,老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两个小孩儿究竟在争辩什么?”这时学生的答案就会花样百出,学生可能会回答“他们在争辩太阳是刚出升的时候离人近还是中午的时候大”或者回答“他们在争辩太阳是早晨的时候凉还是中午的时候凉”等等类似这样比较混乱答案,那是因为文中争论太阳离地球远近的'问题牵涉到参照物等科学知识,小学生没有接触过类似的知识而导致暂时的思维混乱。我会带领学生走进故事,认真分析每一句话,弄懂每一句话的意思,从而得到正确的答案“两个小孩儿是在争论,太阳是早晨离人近还是中午离人近”。

(3)进行“四读”中的三读,读细。与“二读”相同,这也是本文的重点和难点。要求学生理解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同样可以采取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内讨论,然后汇报交流。我会就一些重点或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强调,如《学弈》中“思援弓缴而射之”要注意断句“思/援弓缴/而射之”,那么句子的意思就很容易明白。再如《学弈》中“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这句是文章的总结句,揭示文章要阐述的道理,老师要重点强调。再如《两小儿辩日》中“孰为汝多知乎?”这是一个反问句,要读出反问的语气。

(4)进行“四读”中的最后一读,品读,要求学生能够初步感知文章蕴含的道理。在前面的三个“读”的过程中学生应该对课文非常熟悉,对于文章蕴含的哲理也是呼之欲出。《学弈》的道理很容易理解,我会运用联系生活实际的办法,让学生多发言,说一说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类似的事情,体会出“三心二意”的坏处和“专心致志”的好处。《两小儿辩日》中揭示的道理比较多,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言,集思广益,教师总结。

5、拓展延伸

一课时结束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关于小故事大道理的文章或寓言,如《南辕北辙》、《老妪磨杵》、《囫囵吞枣》等,让学生在故事中学会做人的道理。

6、板书

文言文两则

专心致志 善于观察

说话有理有据 实事求是

良好的学习品质

五、总结

总之,本节课本着“大语文”的观念,紧跟新课标步伐,把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贯彻始终,教师基本上做到“退出课堂主角,成为幕后执导”的目标。

文言文小故事 4

1、掩耳盗铃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译:范氏灭亡了,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背不动;于是用槌子把钟砸碎,刚一砸,钟锽锽的响声很大。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耳朵紧紧捂住。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2、毛遂自荐

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平原君曰:“使文能取胜,则善矣。文不能取胜,则歃血于华屋之下,必得定从而还。士不外索,取于食客门下足矣。”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平原君曰:“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毛遂曰:“三年于此矣。”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竟与毛遂偕。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也。

3、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士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4、狐假虎威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译: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狐狸说:“您不敢吃我!上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上帝的命令。� 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5、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有个楚国人渡江,他的剑从船里掉到水中,急忙在船边上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6、郢书燕说。

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而误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国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悦,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学者,多似此类。

译:古时候,有个人从楚国的郢都写信给燕国的相国。这封信是在晚上写的。写信的时候,烛光不太亮,此人就对在一旁端蜡烛的仆人说:“举烛。”(把蜡烛举高一点)可是,因为他在专心致志地写信,嘴里说着举烛,也随手把“举烛”两个字写到信里去了。

燕相收到信以后,看到信中“举烛”二字,琢磨了半天,自作聪明地说,这“举烛”二字太好了。举烛,就是倡行光明清正的政策;要倡行光明,就要举荐人才担任重任。燕相把这封信和自己的理解告诉了燕王,燕王也很高兴,并按燕相对“举烛”的理解,选拔贤能之才,治理国家。燕国治理得还真不错。

国家是治理好了,但根本不是郢人写信的意思。现在的学者,大多像这样(断章取义,穿凿附会)。

7、子罕弗受玉。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

译:宋国有人得了块玉,拿去献给当权的大官子罕。子罕不受。献玉的人说:“给做玉器的师傅看过,说是件宝物,才敢贡献的。”子罕道:“你的宝物是这块玉,我的宝物是'不贪’;我若是收下你这块玉,你和我的宝物岂不都丧失了吗?还不如各人留着各自的宝物好啊!”

那人听后跪下磕头,说:“我是个小小老百姓,藏着这么贵重的宝物,实在不安全,献给您也是为了自家的平安啊!”子罕于是在本城找个地方让其住下,介绍加工买卖玉石的商行帮他把玉琢磨好,卖了个好价钱,然后让他带着钱回家做老板去了。

8、工人善琴。

万历末,詹懋举者守颍州。偶召木工。詹适弹琴,工立户外,矫首画指,若议其善否耳。呼问之曰:“颇善此乎?”曰:“然。”使之弹,工即鼓前曲一过,甚妙。詹大惊异,诘所自,工曰:“家在西郭外,往见一老人贸薪入城,担头常囊此,因请观之。闻其弹,心复悦之,遂受学耳。詹予以金,不受,曰:“某,贱工也,受工之直而已。”又曰:“公琴皆下材,工有琴,即老人所贻,今以献公。”果良琴也。詹乃从竟学,一时琴师莫能及。

译:万历年间,詹懋举任颍州的太守。有次召用木工。詹正在弹琴,木工站在窗外,抬头画指,好像在评价好坏。叫来问他:“你很擅长弹琴吗?”木工答说“是”。让他弹,木工就演奏了一遍刚才詹懋举弹的。曲子,弹得很好。詹很惊讶,问从哪学来的。木工回答说:“家在西郊外,见一老人进城卖柴,总把琴装在口袋里挂在担头,于是请让看看。听他弹奏,心里很高兴,于是向他学琴。”詹给他钱,他不要,说:“我,贫贱的木工,只要做工的酬劳。”又说:“您的琴是下品,我有琴,是老人赠的,现在献给您。”果然是把好琴。詹懋举于是跟着木工学琴,学完以后,当时的琴师没有一个能比得上他。

9、执竿入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译: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来了。一会儿,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只不过是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于是依从了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10、郑人买履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郑国有个人想去买双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於在座位上。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带那尺码。他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又转回家去取。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散,他终於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麼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11、自相矛盾

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楚国有个既卖盾又卖矛的人。(他)称赞他自己(的盾)说:“我这盾牌的坚固,没有东西能使它被刺穿。”(他)又称赞他的矛说:“我这矛的锋利,对于任何东西没有不能被它刺穿的。”有人说:“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牌,会怎么样?”这个卖东西的人不能够回应了。那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不能刺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精选古代文言文 5

讳辩

韩愈〔唐代〕

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贺举进士有名,与贺争名者毁之,曰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士为是,劝之举者为非。听者不察也,和而唱之,同然一辞。皇甫湜曰:“若不明白,子与贺且得罪。”愈曰:“然。”

律曰:“二名不偏讳。”释之者曰:“谓若言‘征’不称‘在’,言‘在’不称‘征’是也。”律曰:“不讳嫌名。”释之者曰:“谓若‘禹’与‘雨’、‘丘’与‘蓲’之类是也。”今贺父名晋肃,贺举进士,为犯二名律乎?为犯嫌名律乎?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夫讳始于何时?作法制以教天下者,非周公孔子欤?周公作诗不讳,孔子不偏讳二名,《春秋》不讥不讳嫌名,康王钊之孙,实为昭王。曾参之父名晳,曾子不讳昔。周之时有骐期,汉之时有杜度,此其子宜如何讳?将讳其嫌遂讳其姓乎?将不讳其嫌者乎?汉讳武帝名彻为通,不闻又讳车辙之辙为某字也;讳吕后名雉为野鸡,不闻又讳治天下之治为某字也。今上章及诏,不闻讳浒、势、秉、机也。惟宦官宫妾,乃不敢言谕及机,以为触犯。士君子言语行事,宜何所法守也?今考之于经,质之于律,稽之以国家之典,贺举进士为可邪?为不可邪?

凡事父母,得如曾参,可以无讥矣;作人得如周公孔子,亦可以止矣。今世之士,不务行曾参周公孔子之行,而讳亲之名,则务胜于曾参周公孔子,亦见其惑也。夫周公孔子曾参卒不可胜,胜周公孔子曾参,乃比于宦者宫妾,则是宦者宫妾之孝于其亲,贤于周公孔子曾参者邪?

经典文言文 6

今天上午我们在步进博士的指导下,“梦飞翔”小组进行了研修班的第一次文言文集体备课研讨,活动中全体成员各自谈了自己对《黠鼠赋》的教学设想:学情估量、目标设置、策略选择,按照王荣生教授的教导,“依据文本体式,确定教学内容;依据学生学情,确定教学目标”,定起点,定终点。设置台阶,确定落点。一上午下来,组内讨论热烈,其乐融融。

反思我以前的'语文课堂教学,第一课时疏通文意,第二课时分析文章,第三课时巩固练习(外加一张试卷),长期处于“文”“言”分离状态,却“自我感觉良好”,这样教下来,基础夯实得牢,学生也能考得高分,哪里还管它什么“言文统一”,哪里还管它什么“文言味”。不管黑猫白猫,逮到老鼠就是好猫,还因此得到同行们的肯定,领导们的赞扬。

不胜惭愧。来到了华师大,才真正的感到自己的渺小。担心自己回去不知道该怎样上文言文课了。知识的吐故纳新需要一个过程,而教学却是一天也不能落下的。聆听专家、学者,语文教育大师们的教导,唤醒了我沉睡了的思想意识。觉察到自己的不足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行动总是在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后才能做出的。

要转变,得花多少时间,费多大的劲呀!长期的“行为定势”是不会在短期内纠正过来的,但我有信心。在这里,只想说:文言文教学,想说爱你真的不容易。

经典文言文 7

《爱莲说》文言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词句注释

可:值得。

蕃:通“繁”,多。

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浔阳柴桑(现江西省九江县)人,东晋著名诗人。是著名的隐士。他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 独,只,唯独。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从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有直数万者。”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自,(自)从。盛,很,十分,一作“甚”。

予(yú):我。

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秽)。

濯(zhuó):洗涤。

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妖艳。美丽而不端庄。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通,空。直,挺立。

不蔓(màn)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芬。远,形容词作动词, 遥远,空间距离大。益,更,更加。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植,“植”通“直”,立。

可:可以。

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

玩:玩弄。

焉:助词。

谓:认为。

隐逸者: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噫:感叹词,相当于“啊”。

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之,的。一说为“宾语提前的标志”。下文“莲之爱”、“牡丹之爱”同。

鲜(xiǎn):少。

闻:听说。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喜爱莲花的)还有什么人呢?

宜乎众矣:(喜爱牡丹的)人应该是很多了。宜,当,这里与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众,多。

白话译文

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间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有很多人了。

励志文言文 8

1、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葛洪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3、报国之心,死而后已。——苏轼

4、知耻近乎勇。——《中庸》

5、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武则天

6、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7、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8、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10、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文天祥

11、位卑未敢忘国。——陆游《病起书怀》

12、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13、以五十步笑百步。——《孟子》

14、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1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1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

17、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18、差之毫厘,缪以千里。——陆九渊

19、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20、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荀子》

2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22、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

23、读书本意在元元。——陆游

24、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25、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

26、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27、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28、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29、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

3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31、一寸山河一寸金。——左企弓语

32、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33、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罗梅坡

34、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35、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36、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38、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林逋《省心录》

39、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争报恩

40、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

4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42、见义不为,非勇也。——论语

43、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

44、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曹植《求自诚表》

45、学而不化,非学也。——杨万里

4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47、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48、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49、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50、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51、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5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5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54、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黄睎

55、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论语》

5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57、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刘基

5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59、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60、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岑参《关人赴安西》

61、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刘禹锡

62、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王安石

63、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顾炎武

64、学不可以已。——《荀子》

65、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6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67、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陈蕃语

68、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69、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70、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71、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尚书》

7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73、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

7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75、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76、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旧唐书

77、好学而不贰。——《左传》

7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79、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80、君子忧道不忧贫。

81、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82、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83、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晏子春秋》

84、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85、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

精选古代经典文言文 9

论语十章

佚名〔先秦〕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译文

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孔子说:“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后落叶的。”深刻含义:人们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也以松柏为喻,谈人应当具备坚毅的品格!

子贡问道:“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呢?”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行加于别人身上。”

语文文言文 10

学习文言文,不仅要求学生逐词逐句对译,还要学生了解文言文句式等有关古汉语知识,会朗读和背诵,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大概的意思。

根据上述的情况,学生要备考文言文一定要走好三步曲。

第一步:喜爱文言,培养兴趣

有些同学抱怨我们今天不用文言文,干嘛去学之乎者也?此言差矣:首先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所有文化的承载形式。无论是医学、数学、天文、地理都是用文言文写成,流传至今。要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平时课后要主动地阅读文言文,可以阅读一些故事性强、内容浅显易懂的文言文,特别是一些学生耳熟能详(或者以前曾经从课文中学过)的成语故事,如,《郑人买履》《揠苗助长》《掩耳盗铃》,自己尝试自读,能背诵更好。

第二步:读好文言文

相对于现代文,文言文的学习难度较大,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但是,文言文的学习同现代文的学习一样,需要从整体入手,也就是说从文上下功夫。首先要把全文读熟练,达到文从字顺,朗朗上口,在读的基础之上才能把握文意,因此,学习文言文一定要读好,读通顺。文言文的朗读要求:一要把朗读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三要读出不同句式的语气,如,《学弈》中的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正确停顿是思/援弓缴/而射之;为是其智弗若与?要读出反问的语气;曰:非然也应该读出肯定的语气。

第三步:读懂文言文

怎样读懂呢?最快捷的方法就是结合课文中的'注释。在读好、读通课文的基础之上,对照课文中的注释和平时掌握的语言表达特点相结合来理解,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大概意思。同时发扬自主合作精神,和其他同学团结协作,从而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

只要走好上述的三步曲,相信学生一定能够备考好文言文的。

经典文言文 11

原文:

戚继光,字元敬,世登州卫指挥佥事。父景通,历官都指挥,署大宁都司,入为神机坐营,有操行。继光幼倜傥负奇气。家贫,好读书,通经史大义。嘉靖中嗣职,用荐擢署都指挥佥事,备倭山东。改佥逝江都司,充参将,分部宁、绍、台三郡。三十六年,倭犯乐清、瑞安、临海,继光援不及,以道阻不罪。寻会俞大猷兵,围汪直余党于岑港。久不克,坐免官,戴罪办贼。已而倭遁,他倭复焚掠台州。给事中罗嘉宾等劾继光无功且通番。方按问,旋以平汪直功复官,改守台、金、严三郡。继光至浙时,见卫所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剽悍,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又以南方多薮泽,不利驰逐,乃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戚家军”名闻天下。四十年,倭大掠桃渚、圻头。继光急趋宁海,扼桃渚,败之龙山,追至雁门岭。贼遁去,乘虚袭台州。继光手歼其魁,蹙余贼瓜陵江尽死。而圻头倭复趋台州,继光邀击之仙居,道无脱者,先后九战皆捷,俘馘一千有奇,焚溺死者无算。总兵官卢镗、参将牛天锡又破贼宁波、温州。浙东平,继光进秩三等。闽、广贼流入江西。总督胡宗宪檄继光援。击破之上坊巢,贼奔建宁。继光还逝江。明年,倭大举犯福建。自温州来者,合福宁、连江诸倭攻陷寿宁、政和、宁德。自广东南澳来者,合福清、长乐诸倭攻陷玄钟所,延及龙岩、松溪、大田、古田、莆田。是时宁德已屡陷。距城十里有横屿,四面皆水路险隘,贼结大营其中。官军不敢击,相守逾年。其新至者营牛田,而酋长营兴化,东南互为声援。闽中连告急,京宪复檄继光剿之。先击横屿贼。人持草一束,填壕进,大破其巢,斩首二千六百。乘胜至福清,捣败牛田贼,覆其巢,余贼走兴化。急追之,夜四鼓抵贼栅。连克六十营,斩首千数百级。平明入城,兴化人始知,牛酒劳不绝。继光乃旋师。(节选自《明史戚继光传》)

译文:

戚继光,字元敬,家中历代担任登州卫指挥佥事。父名景通,曾任都指挥使,代理大宁都指挥使司事,召入京师任神机营坐营,品行很好。戚继光少年时便很洒脱,气度不凡。家穷,喜爱读书,通晓经史的要旨。嘉靖中承袭世职,由于推荐被提拔为代理都指挥佥事,在山东防御倭寇。改佥浙江都司衔,担任参将,分管宁、绍、台三郡。嘉靖三十六年,倭寇侵犯乐清、瑞安、临海,戚继光未能及时援救,由于是道路阻塞所致,所以不加罪。不久,与俞大猷的队伍会合,在岑港包围了汪直的余党。但很久都不能将其攻克,因此被撤官,(被责令)戴罪惩办敌人。不久这些倭寇逃跑,其它倭寇又到台州焚烧抢掠。给事中罗嘉宾等上奏(朝廷)弹劾戚继光无功,而且勾通外国。正在调查审问此事,不久就凭借平定汪直的功劳恢复了原职,改守台金、严三郡。戚继光到浙江时,见防区的队伍不习惯战斗,而金华、义乌民俗素有剽悍之称,于是请准招募三千人,教他们出击、刺杀的方法,长短兵器轮番使用,从此戚继光这支队伍特别精锐。又因为南方沼泽地很多,不利于骑马追逐,便按照地形制成阵法,考虑步行作战的方便,所有战舰、火药武器、兵械,都精心研制然后加以更换。“戚家军”驰名天下。嘉靖四十年,倭寇大肆抢掠桃渚、圻头。戚继光急忙赶到宁海,据守桃渚,在龙山把他们打败,追到雁门岭。倭寇逃脱后,趁机袭击台州。戚继光亲手消灭了他们的魁首,把其余的贼全部追到瓜陵江溺死。而圻头的倭寇又再跑向台州,戚继光在仙居拦击,在路上的倭寇没有能逃脱的。戚继光先后九次作战都大获全胜,俘虏、斩首的有一千多人,烧死溺死的无数。总兵官卢镗、参将牛天锡又在宁波、温州打败了敌人。浙东被平定,戚继光提升了三级俸禄。福建、广东的匪徒流入了江西。总督胡宗宪行文使戚继光援助。捣毁了在上坊的贼窝,贼跑到建宁。戚继光回到浙江。第二年,倭寇大举进犯福建。从温州来的,会合了福宁、连江各股倭寇攻陷了寿宁、政和、宁德。从广东南澳来的,会合了福清、长乐各股倭寇攻陷了玄钟所,蔓延至龙岩、松溪、大田、古田、莆田。这时宁德已经屡次失陷。离城十里有个名叫横屿的地方,四面都是狭窄险要的水路,贼寇的大本营就设在里面。官军不敢攻打它,双方对峙了一年多。那些新到的倭寇驻扎在牛田,而酋长则驻扎在兴化,东南两面互相支援。福建接连告急,胡宗宪再次行文责令戚继光剿灭他们。戚继光首先进攻横屿的匪徒。兵士每人拿一束草,填平壕沟前进,捣毁了贼巢,斩首二千六百。乘胜攻至福清,打败了牛田的倭寇,捣毁了贼巢,其余的贼跑到兴化。戚继光急忙追赶,晚上四更时分抵达贼寇营寨。接连攻克了六十个营寨,斩首一千多。天亮(队伍)进城。兴化人才知道(喜讯),送牛送酒前来慰劳的'人络绎不绝。(战事结束)戚继光便把队伍撤回(原来的驻地)。

扩展:戚继光文言文阅读题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令戍卒画地/受工先建千二百座/然边卒木强/律以军法将不堪请募浙人为一军/用倡勇敢/

B、令戍卒画地受工冼建千二百座/然边卒木强律/以军法将不堪/请募浙人为一军/用倡勇敢/

C、令戍卒画地受工/先建千二百座燃边卒木强r-以军法将不堪广请募浙人为一军/倡勇敢/

D、令戍卒画地/受工先建千二百座燃边卒木/强律以军法将不堪/请募浙人为一军/用倡勇敢/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都督同知,明代军事职官名称,从一品,协助左右都督管理本府所辖都司、卫所。

B、古人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都有自己的名称,如鸡鸣、黄昏。“日昃”指太阳偏西,约下午一点到三点。

C、太子太保是东宫官职之一,负责教习太子。明清时常有衔无职,一般作为一种荣誉性的官衔加给重臣近臣。

D、古代用“殿最”表明考核政绩或军功的高低或先后次序,上等称为“殿”,下等称为“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戚继光少有大志。他身为将门之后,从小洒脱不拘,有非凡的志气。虽然家庭贫寒,但非常喜欢读书,通晓经史大义。

B、戚继光治军有方。初人浙,他发现所辖卫所队伍战斗力不强,于是从中挑选精悍的士兵,进行特殊训练,研制并更新武器,练成了名闻天下的“戚家军”。

C、戚继光战功显赫。在东南抗倭战争中先后九次击溃敌军,俘获、斩杀了敌军一千多人,烧死淹死的不计其数。这和他号令严明,赏罚公平有很大的关系。

D、戚继光创建了空心敌台。

4、把文中加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2)

答案:

1、C“画地”和“受工”应该连在一起。“木强”是刚直倔强的意思,是边地士兵的性格特点。该句的意思是:命令守兵划出地段,接受分配的建台任务,先建台一千二百座。然而边卒性格质直刚强,按照军法约束他们,他们将不能忍受,请求召募浙江人为一军,以倡导勇敢的精神。

2、D下等称为“殿”,上等称为“最”。

3、、B“于是从中挑选精悍的士兵”有误。原文是说从金华、义乌剽悍、勇猛的百姓中招募了三千人,而不是从队伍中挑选。

4、(1)嘉靖年间他承袭世职,因被推荐而提升代理都指挥佥事,在山东防御倭寇。

(得分点:“嗣”、“用”、“署”各1分,大意2分)(“嗣职”也可译为继承官职)

(2)给事中罗嘉宾等人弹劾戚继光没有功劳,还勾结外国人。戚继光刚要被审讯,随即因讨平汪直的功劳,恢复官职。(得分点:“番”、“按问”、“旋”各1分,大意2分。)

励志文言文 12

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二: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王勃

三: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王安石)

四: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

五: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七: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八:仁道不遐。德輶如羽。求焉斯至。众鲜克举。大猷玄漠。将抽厥绪。先民有作。贻我高矩。

九:士不能够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十: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十一: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十二: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

十三: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十四: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十五:君子忧道不忧贫。――孔丘

十六: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刘鹗

十七: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举成名。——司马迁

十八: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黄?

十九: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

二十:吉士思秋。实感物化。日与月与。荏苒代谢。逝者如斯。曾无日夜。嗟尔庶士。胡宁自舍。

二十一: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二十二: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二十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

二十四: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

二十五: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

二十六: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

二十七: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兄弟姐妹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二十八: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不朽。――《左传》

二十九: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三十: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三十一: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三十二: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三十三:操千曲尔后晓声,观千剑尔后识器。――刘勰

三十四: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因此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三十五: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三十六: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三十七:丹青不知老将至,贫贱于我如浮云。――杜甫

三十八:见义不为,非勇也。(论语)

三十九: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四十: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四十一:去留无意,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幽窗小记》

四十二: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四十三: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猝)而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四十四: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四十五: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四十六: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四十七: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争报恩)

四十八: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四十九: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罗梅坡)

五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五十一: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

五十二: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五十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五十四: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五十五: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五十六: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五十七: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五十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五十九:安心恬荡。栖志浮云。体之以质。彪之以文。如彼南亩。力耒既勤。藨蓘致功。必有丰殷。

六十: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六十一:高以下基。洪由纤起。川广自源。成人在始。累微以着。乃物之理。纆牵之长。实累千里

六十二: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三国演义》

六十三: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六十四: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尽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六十五: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旧唐书)

六十六: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六十七: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翟

六十八:大仪斡运。天回地游。四气鳞次。寒暑环周。星火既夕。忽焉素秋。凉风振落。熠耀宵流。

六十九:水积成川。载澜载清。土积成山。歊蒸郁冥。山不让尘。川不辞盈。勉尔含弘。以隆德声。

七十:虽有淑姿。放心纵逸。出般于游。居多暇日。如彼梓材。弗勤丹漆。虽劳朴斵。终负素质。

七十一: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七十二: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七十三: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七十四: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七十五: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七十六:以铜为镜,能够正衣冠;以古为镜,能够知兴替;以人为镜,能够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七十七: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七十八: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七十九: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刘禹锡)

八十:养由矫矢。兽与于林。(名人名言lizhiyjs)蒲芦萦缴。神感飞禽。末伎之妙。动物应心。研精躭道。安有幽深。

八十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八十二: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八十三: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八十四: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八十五: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八十六: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刘基)

八十七: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八十八: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发奋,老大徒伤悲。

八十九: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九十: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

九十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九十二: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九十三: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九十四: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九十五: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九十六: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经典文言文 13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珮通:佩)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下澈一作:下彻)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翻译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小学文言文 14

吾常思:班长者,班之将帅也。班帅强,则班若启明之高悬,披荆斩棘,所向披靡;班帅弱,则班若暗夜之行路,上行下效,举步为艰也。

鉴吾之拙见,故吾今竞班长之职位。诚亦知吾无经天纬地之才,定囯安邦之志,然吾愿于师之麾下,悬梁刺股,勤学不辍,竭尽劳苦,服务于同砚。竞选若成,则令班书声琅琅,秩序井然。至用餐之时,嘱众文明礼让,珍惜盘餐;至竞技之时,吾定身先士卒,率班过关斩将,独占鳌头。师未在,吾则履师之责;师若在,吾则唯师之马首是瞻。竞选未果,则不馁不叹,翌期再战。

肺腑之言,纸短情长。 唯愿众同窗投吾之票,吾不胜感激也!

试题语法好句说课稿 15

思想汇报贺词的知识点绝句弟子规:演讲稿社会实践报告反义词语录了工作思路新闻稿:例句三曹志愿书评价我名句纪要自查报告弘扬主要的试题誓词汉语拼音诗歌观后感,同义词实施方案申请书党小组自查报告!合同慰问信守则员工申请绝句,先进个人食品通知。

励志文言文 16

1、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2、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4、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6、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8、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9、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0、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11、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1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15、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16、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

经典古代文言文大全及翻译 17

鱼我所欲也

孟子及其弟子〔先秦〕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与通欤;乡通向;辟通避)

译文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因此有灾祸我也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办法为什么不可以做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一碗食物,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会饿死。如果盛气凌人地呼喝着给他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就连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 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 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接受了它。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

经典文言文 18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 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③。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④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⑤,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⑥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⑦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

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京师:京城。

③馔(zhuàn):准备食物。

④果蔬:泛指菜肴。

⑤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⑥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

⑦啖:吃。

【试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因谒公

(2)觉饥甚而不敢去

(3)旁置菜羹而已

(4)公取自食之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方命坐( 才 )

B.萧氏子颇骄纵(很、非常)

C.惟啖胡饼中间少许( 只 )

D.其人愧甚而退(但是)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4.王安石具有什么品质?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答案】

1.⑴拜见、拜访 ⑵离开 ⑶放、摆 ⑷吃

2.D

3.菜肴都没有准备,那人心中已经对此感到奇怪了。

4.节俭,不铺张浪费

精选经典文言文大全长 19

触龙说赵太后

战国策〔两汉〕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 ”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子义闻之曰:“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而守金玉之重也,而况人臣乎。”

中国经典文言文 20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本文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文章开端,先以美好闲静、“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作为铺垫,引出一个质朴自然化的世界。在那里,一切都是那么单纯,那么美好,没有税赋,没有战乱,没有沽名钓誉,也没有勾心斗角。甚至连一点吵吵嚷嚷的声音都听不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那么平和,那么诚恳。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作者在写景中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全文寂寞清幽,郁郁落落,形似写景,实则写心。文章对潭中游鱼的刻画虽只寥寥几句,却极其准确地写出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此外,文中写潭中游鱼的笔法极妙,无一笔涉及水,只说鱼则“空游无所依”,则水的澄澈透明,鱼的生动传神,都各尽其妙,意境之深,令人拍案叫绝。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沈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本文表现作者虽身居江湖,心忧国事,虽遭迫害,仍不放弃理想的顽强意志,同时,也是对被贬战友的鼓励和安慰。《岳阳楼记》的著名,是因为它的思想境界崇高。和它同时的另一位文学家欧阳修在为他写的碑文中说,他从小就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岳阳楼记》末尾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一生行为的准则。孟子说:“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已成为封建时代许多士大夫的信条。范仲淹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贬官在外,“处江湖之远”,本来可以采取独善其身的态度,落得清闲快乐,但他提出正直的士大夫应立身行一的准则,认为个人的荣辱升迁应置之度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勉励自己和朋友,这是难能可贵的。这两句话所体现的精神,那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质,无疑仍有教育意义。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本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自然风光,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思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遭受打击的复杂感情。 全文描写醉翁亭秀丽的环境、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和游人的山水之乐、游宴之乐,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抒发了他贬谪后的抑郁心情。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帅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间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本文 本文对战争原因和战前双方部署等都略而不写,对战争过程也只是用“齐人三鼓”“齐师败绩”“遂逐齐师”十二字做了交代,但对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写得很详尽。本文通过写曹刿对长勺之战的论述以及弱鲁战胜强齐的史实,表现了曹刿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说明了只有取信于民和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把握好作战时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隆中对

陈寿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诸葛亮在登上政治舞台之初,就以《隆中对》的方式为刘备描述出一个战略远景。这一千古名篇,许多人能够倒背如流,在中国古代的战略思想中,隆中对具有典范价值。

出师表

诸葛亮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依、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穆,优劣得所也。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士,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课,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云。

《出师表》以恳切的。言辞,针对当时的局势,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先主刘备的遗志,开张圣听,赏罚严明,亲贤远佞,以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现了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坚强意志和对蜀汉忠贞不二的品格。

师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

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後,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於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於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於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吾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子、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闻道有先後,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於时,学於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师说》是一篇说明教师的重要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择师的原则的论说文。此文抨击当时“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错误观念,倡导从师而学的风气,同时,也是对那些诽x者的一个公开答复和严正的驳斥。作者表明任何人都可以作自己的老师,不应因地位贵贱或年龄差别,就不肯虚心学习。文末以孔子言行作证,申明求师重道是自古已然的做法,时人实不应背弃古道。

中国经典文言文 21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依、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穆,优劣得所也。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士,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课,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云。

《出师表》以恳切的言辞,针对当时的局势,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先主刘备的遗志,开张圣听,赏罚严明,亲贤远佞,以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现了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坚强意志和对蜀汉忠贞不二的品格。

经典文言文 22

一、三维目标

1.通过诵读技巧的指导,让学生更深切体会作品的情感

2.通过揣摩词的语言,体会词的意蕴,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二、教学重点

1.朗读指导

2.揣摩语言,体会意境,培养想像力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

四、教学设想

1.本篇属于选修的诗歌部分,这一部分自主赏析作品四篇,两首诗、两首词对于诗的赏析,课本作了赏析示例,而词的赏析示例没有,因此选择这首讲� 然今遣汝者,恐你在家汩③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不然,则徒劳费。只与在家一般,他日归来,又只是伎俩④人物,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⑤故旧耶?念之!念之!“夙兴夜寐,无忝尔⑥所生!”在此一行,千万努力。

导读:朱熹教子珍惜学习机会,对儿子的良苦用心清楚可见;语重心长,发人深醒。

注释:①义理:指讲求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②膝下:借指父母。③汩(g):搅乱,扰乱。④伎俩:原指不正当的手段,这里是不务正业的意思。⑤乡党:乡里、家乡的人。⑥无忝(tin):不要辱没。忝,辱。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在家足可读书作文()2.汝既不能如此()3.然今遣汝者()4.汝若到彼()5.则吾犹可望()6.不然,则徒劳费()

二、辨析下列短语中的“故”字,选出正确的意义

A.所以,因此B.故意C.老朋友D.旧有的,原来的

1.力改故习()2.故令汝一行()

3.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故旧耶()4.故弄玄虚()

三、写出“然今遣汝”的原因。(用文中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劝戒儿子珍惜时间,不要虚度人生。

B.批评儿子不求上进,学业无成。

C.希望儿子改掉旧习,发愤学习,有所作为。

D.想让儿子摆脱家庭,改变学习环境。

五、文中“奋然勇为”之义为________________.

【参考译文和答案】

与长子受之

如果你努力学习,在家里也完全可以读书写文章,弄明白言论或文章的内容和道理,用不着远离父母,千里迢迢地去跟从老师学习。你既然不能这样,就是自己不好学,也不能指望你懂得这个道理。但是现在让你出外从师的原因,是担心你在家里为俗务所缠身,不能专心读书学习。同时,父子之间,我也不希望日夜督促责备你。再者,在家里也没有朋友和你一起探讨,增长见识,所以要让你出去走一走。如果你到了老师那里,能够奋发图强,有所作为,努力改掉旧的习气,始终勤勉谨慎,那么我对你还是抱有希望的。不这样的话,就白费精力。如果和在家里一样,哪一天回来,又只是不务正业的人,不知道你还有什么脸面再见父母亲戚和乡里老朋友呢?可要好好地想一想啊!想一想啊!“早起晚睡,不辱没你这一生!”这一次离家从师,千万要努力。

一、1.足够、充分2.既然3.打发,让……走4.从师的地方5.希望。6.这样

二、1.D 2.A 3.C 4.B

三、恐你在家汩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

四、C

五、奋发图强,有所作为。

文言文大全及翻译注释 23

兰亭集序

王羲之〔魏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趣一作:曲)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译文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礼这件事。诸多贤士能人都汇聚到这里,年长、年少者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高密的树林和竹丛;又有清澈激荡的水流,在亭子的左右辉映环绕,我们把水引�

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习习,抬头纵观广阔的天空,俯看观察大地上繁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了。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 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每当我看到前人兴怀感慨的原因,与我所感叹的好像符契一样相合,没有不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的,在心里又不能清楚地说明。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注释

永和:东晋皇帝司马聃(晋穆帝)的年号,从公元345—356年共12年。永和九年上巳节,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41人。举行禊礼,饮酒赋诗,事后将作品结为一集,由王羲之写了这篇序总述其事。

暮春:阴历三月。暮,晚。

会:集会。

会稽(kuàijī):郡名,今浙江绍兴。

山阴:今绍兴越城区。

修禊(xì)事也:(为了做)禊礼这件事。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

群贤:诸多贤士能人。指谢安等三十二位社会的名流。贤:形容词做名词。

毕至:全到。毕,全、都。

少长:如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王徽之是少;谢安、王羲之等是长。

咸:都。

崇山峻岭:高峻的山岭。

修竹:高高的竹子。修,高高的样子。

激湍:流势很急的水。

映带左右:辉映点缀在亭子的周围。映带,映衬、围绕。

流觞(shāng)曲(qū)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这是古人一种劝酒取乐的方式。流,使动用法。曲水,引水环曲为渠,以流酒杯。

列坐其次:列坐在曲水之旁。列坐,排列而坐。次,旁边,水边。

丝竹管弦之盛:演奏音乐的盛况。盛,盛大。

一觞一咏:喝着酒作着诗。

幽情:深远或高雅的情思。

是日也:这一天。

惠风:和风。

和畅,缓和。

品类之盛:万物的繁多。品类,指自然界的万物。

所以:用来。

骋:使······奔驰。引申为开畅、舒展。

极:穷尽。

信:实在。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夫,句首发语词,不译。相与,相处、相交往。俯仰,表示时间的短暂。

取诸:取之于,从······中取得。

悟言:面对面的交谈。悟,通“晤”,指心领神会的妙悟之言。

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因,依、随着。寄,寄托。所托,所爱好的事物。放浪,放纵、无拘束。形骸,身体、形体。

趣(qǔ)舍万殊:各有各的爱好。趣舍,即取舍,爱好。趣,同“取”。万殊,千差万别。

静躁:安静与躁动。

暂:短暂,一时。

快然自足:感到高兴和满足。然,······的样子。

不知老之将至:(竟)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语出《论语·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一本有“曾”在句前。

所之既倦:(对于)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之,往、到达。

情随事迁: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迁,变化。

感慨系之:感慨随着产生。系,附着。

向:过去、以前。

陈迹:旧迹。

以之兴怀: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触。以,因。之,指“向之所欣……以为陈迹”。兴,发生、引起。

修短随化:寿命长短听凭造化。化,自然。

期:至,及。

死生亦大矣:死生是一件大事啊。语出《庄子·德充符》。

契:符契,古代的一种信物。在符契上刻上字,剖而为二,各执一半,作为凭证。

临文嗟(jiē)悼:读古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临,面对。

喻:明白。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固,本来、当然。一,把……看作一样;齐,把……看作相等,都用作动词。虚诞,虚妄荒诞的话。彭,彭祖,古代传说中的长寿之人。殇,未成年死去的人。妄作,妄造、胡说。一生死,齐彭殇,都是庄子的看法。出自《齐物论》。

列叙时人: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

录其所述:录下他们作的诗。

其致一也: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

后之览者:后世的读者。

斯文:这次集会的诗文。

励志文言文 24

1、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2、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罗梅坡

3、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晏子春秋》

4、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刘禹锡

5、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吕坤《呻吟语·卷上》

6、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7、报国之心,死而后已。——苏轼

8、以五十步笑百步。——《孟子》

9、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顾炎武

10、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曹植《求自诚表》

11、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黄睎

12、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1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4、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15、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16、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17、一寸山河一寸金。——左企弓语

1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19、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20、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尚书》

21、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22、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2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4、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

25、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旧唐书》

26、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27、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武则天

28、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29、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30、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

31、差之毫厘,缪以千里。——陆九渊

3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33、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34、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

35、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3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37、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王安石

38、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39、学而不化,非学也。——杨万里

40、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

41、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42、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荀子》

43、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文天祥

44、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

45、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46、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47、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48、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49、知耻近乎勇。——《中庸》

50、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5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5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53、读书本意在元元。——陆游

5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55、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刘基

56、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岑参《关人赴安西》

57、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陈蕃语

58、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

59、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60、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61、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62、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

6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64、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林逋《省心录》

65、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

66、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67、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争报恩》

68、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论语》

69、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70、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