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及翻译注释优秀24篇
在我们平凡的学生生涯里,大家都经常接触到文言文吧?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到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你知道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
劳动节三曹面积协议 1
造句表态发言拟人句的文案工作思路管理条例李清照的竞聘志愿书邀请函回复:知识点检讨书复习方法评语建党的合同简报决心书剖析材料责任书,介绍信解析民主生活会话语格言的孟浩然诗经通知。
励志文言文 2
1、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增广贤文》
(译:学习要不断进取,不断努力,就像逆水行驶的小船,不努力向前,就只能向后退。)
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译: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类的知识是无限的。)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译:尊敬、爱戴别人的长辈,要像尊敬、爱戴自己长辈一样;爱护别人的`儿女,也要像爱护自己的儿女一样。)
4、见侮而不斗,辱也。——《公孙龙子》
(译:当正义遭到侮辱、欺凌却不挺身而出,是一种耻辱的表现。)
5、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
(译: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6、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序》
(译: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要仔细反省自己,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别人给自己的劝告。)
7、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
(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8、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9、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1、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13、不怨天,不尤人。——《论语》
(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14、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15、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16、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
(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17、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18、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19、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20、三思而后行。——《论语》
(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励志文言文 3
1、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晋·陶渊明·饮酒)
2、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
3、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系辞上)
4、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朝民歌·敕勒歌)
5、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6、 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南朝·刘勰·文心雕龙)
7、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8、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尽数)
9、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10、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北朝民歌·木兰诗)
11、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2、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13、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
14、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礼运)
15、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16、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17、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刘备)
18、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唐·李白·清平调)
19、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20、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21、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易经·系辞上)
22、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东晋·傅玄·太子少傅箴)
23、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班超传)
24、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25、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26、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27、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间训)
28、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东晋·陶渊明·移居)
29、 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左传)
30、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31、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论积贮疏)
32、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33、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34、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唐太宗·赠萧禹)
35、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36、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西晋·李密·陈情表)
37、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38、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39、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40、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唐·李白·宣州谢朓饯别校书叔云)
41、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42、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书·东方朔传)
43、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4、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渔父)
45、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46、 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47、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48、 将欲取之,必先之。(老子)
49、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50、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唐·杜甫·前出塞)
经典文言文 4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恭、勤等4个生字,会写囊、萤等8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准确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
3.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两个故事。
4.了解文章特点,感受人物的精神品格,领悟其中的道理。
【教学重点】
1.会认本课恭、勤等4个生字,会写囊、萤等8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两个故事。
【教学难点】
1.准确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
2.了解文章特点,感受人物的精神品格,领悟其中的道理。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囊萤夜读
一、激趣导入
图片引入: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恭、勤等4个生字,会写囊、萤等8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
2.准确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难点)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出示我会认,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4.理解词语。
5.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6.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示例:《囊萤夜读》讲述了车胤家境贫困,晚上捉萤火虫将放它们在袋子里照着书本读书的故事。
7.出示会写字,组内合作识字,观察书写要点。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
囊:笔画多要紧凑,中间“冖”的横最长,两个“口”要小,下边撇和捺要宽展。
恭:上边两竖稍向里收,撇和捺在两竖相应位置起笔,要舒展,“小”右边是两点。
博:“十”要窄,横短竖长,“甫”上横短,下框稍扁,里边两横,“寸”横平直有力。
焉:“正”扁窄,“与”宽大,其上横要短,竖短折横要长,折竖有力,左边是四点。
卒:上横要短,两个“人”要小,匀称,下横平直,要长,中竖横上部分要短些。
四、品读释疑
1.翻译课文
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香油(点灯,以便在灯下读书),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上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用夜晚接着白天)地学习着。
2.家贫不常得油。
此处写车胤家境非常贫苦,晚上不能经常点灯,为后文囊萤夜读埋下伏笔,更突出地表现了车胤在艰苦条件下仍勤奋苦学的精神。
3.《囊萤夜读》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囊萤夜读》讲述了车胤因家贫买不起灯油,晚上捉萤火虫来照明坚持读书的故事。
4.这则小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囊萤夜读》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在什么样的艰苦条件下,人都可以克服困难,坚持学习。
5.读了这个故事,结合现在的学习环境,说说你的感想。
示例:与古人学习条件(尤其是车胤这种想在夜晚看书连灯油都缺乏的条件)相比,今天的学习环境实在太好了,我们坐在灯火通明的屋子里,不仅有纸质书,还有电子书,可以随时随地看书。我们应该珍惜今天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古人勤学苦读的精神,认真努力学习更多知识。
6.阅读方法解密:根据意思停顿,读好简短文言文
(1)停顿:一般指说话中话语的短暂停歇。在文章中指语意的断和连,分为句间停顿和句中短暂停顿。
(2)好处:正确停顿,能帮助我们理解课文意思,了解课文表达的特点。朗读时富有节奏。
(3)运用: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五、结构主旨
1.课文结构
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文意。
2.课文主旨
《囊萤夜读》讲述了车胤家境贫困,晚上捉了萤火虫放在袋子里照着书本读书的故事。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无论环境多么恶劣,只要我们创造条件勤奋苦学,最终一定能学有所成。
3.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词语含义,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
精选古代文言文 5
讳辩
韩愈〔唐代〕
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贺举进士有名,与贺争名者毁之,曰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士为是,劝之举者为非。听者不察也,和而唱之,同然一辞。皇甫湜曰:“若不明白,子与贺且得罪。”愈曰:“然。”
律曰:“二名不偏讳。”释之者曰:“谓若言‘征’不称‘在’,言‘在’不称‘征’是也。”律曰:“不讳嫌名。”释之者曰:“谓若‘禹’与‘雨’、‘丘’与‘蓲’之类是也。”今贺父名晋肃,贺举进士,为犯二名律乎?为犯嫌名律乎?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夫讳始于何时?作法制以教天下者,非周公孔子欤?周公作诗不讳,孔子不偏讳二名,《春秋》不讥不讳嫌名,康王钊之孙,实为昭王。曾参之父名晳,曾子不讳昔。周之时有骐期,汉之时有杜度,此其子宜如何讳?将讳其嫌遂讳其姓乎?将不讳其嫌者乎?汉讳武帝名彻为通,不闻又讳车辙之辙为某字也;讳吕后名雉为野鸡,不闻又讳治天下之治为某字也。今上章及诏,不闻讳浒、势、秉、机也。惟宦官宫妾,乃不敢言谕及机,以为触犯。士君子言语行事,宜何所法守也?今考之于经,质之于律,稽之以国家之典,贺举进士为可邪?为不可邪?
凡事父母,得如曾参,可以无讥矣;作人得如周公孔子,亦可以止矣。今世之士,不务行曾参周公孔子之行,而讳亲之名,则务胜于曾参周公孔子,亦见其惑也。夫周公孔子曾参卒不可胜,胜周公孔子曾参,乃比于宦者宫妾,则是宦者宫妾之孝于其亲,贤于周公孔子曾参者邪?
中国经典文言文 6
(1)本文作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文章从驳斥日本和西方列强污蔑我国为“老大帝国”入手,说明中国是一个正在成长的少年中国。本文所说的“国”,是理想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文� 反映了作者渴望祖国繁荣昌盛的爱国思想和积极乐观的民族自信心。文章紧扣主题,运用排比句法,层层推进,逐次阐发,写得极有感情,极有气势。
(2)欧西人:泛指西方英、法、美、等国的人。
(3)恶(wū):表示感叹的助词,犹“唉”,这里有反对的意思。
(4)金字塔:古代埃及王墓,以石筑成,底面为四方形,侧面作三角形之方尖塔,望之状如“金”字,故译名“金字塔”。金字塔与下句“西伯利亚铁路”对举,取其古雅而无实用意。
(5)死海:湖名,一名咸海。因水中含盐量高,鱼类不生,故名。在约旦、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间。潴(zhū):聚积的水流。
(6)“浔阳”六句:用白居易《琵琶行》诗所写的故事。琵琶妇原是长安歌女(此处误为洛阳歌女),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离她经商而去。在浔阳江头的夜晚,枫叶瑟瑟,她回想往事,有不胜零落之感。浔阳江,在今九江市北,长江流经九江市的一段。
(7)“西宫”六句:就白居易《长恨歌》所咏唐玄宗与杨贵妃事,用元稹《行宫》“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诗意,谓安史之乱后,白头宫人忆及当年事,倍感凄凉。西宫,唐太极宫;南内,唐兴庆宫。李隆基自四川返京后,先居兴庆宫,后迁西宫。霓裳羽衣曲,本名《婆罗门》,源出印度,开元中传入中国。传说李隆基梦游月宫,听诸仙奏曲,默记其调,醒后令乐工谱成。南内:唐代的兴庆宫,在皇城东南,故称南内。
(8)“青门”四句:用汉初邵平故事。邵平在秦末为东陵侯。秦亡后,在长安东门外种瓜为生。(见《三辅黄图》)此句谓邵平回想当年的繁华,颇为感伤。青门,汉长安东门。孺人,古代大夫之妻称孺人,明、清两代七品官的妻子封孺人。珠履,用珠子装饰的鞋。杂遝(tà踏),杂乱。
(9)拿破仑:即拿破仑一世。法国资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他于1804年为法国皇帝,曾称霸欧洲。1814年各国联军攻破巴黎,拿破仑被流放于厄尔巴岛。厄蔑:即厄尔巴岛,在意大利半岛和法国科西嘉岛之间。⑩阿剌飞:指埃及民族解放运动领袖阿拉比,曾率众推翻英、法殖民统治。1882年,英国侵略军进攻埃及,阿拉比领导军队抗击,战败被流放于锡兰。
(10)伟烈:丰功伟绩。烈,功绩。贾谊《过秦论》:“及至始皇,奋六世之馀烈,振长策而御宇内。”
(11)抚髀(bì):《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裴注引《九州春秋》:“备住荆州数年,尝于(刘)表坐起至厕,见髀里肉生,慨然流涕。还坐,表怪问备,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髀,大腿。
(12)幽郁:深沉的忧郁。
(13)拏云:上干云霄之意。李贺《致酒行》诗:“少年心事当拏云。”
(14)回天:使天地倒转,喻改变局势。
(15)挟山超海:喻英雄壮举。《孟子·梁惠王上》:“挟泰山以超北海。”
(16)唐虞三代:指唐尧、虞舜和夏、商、周三代。
(17)郅(zhì)治:至治,把国家治理得太平强盛。郅,极,至。
(18)十八省:清初全国共分十八个省。光绪末年增至二十三省,但人们习惯上仍称十八省。
(19)四百兆:即四亿,当时中国有四亿人口。
(20)注籍之奴:注入户籍的奴隶。这里指失去自由的人。
(21)老大嫁作商人妇: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
(22)楚囚相对:喻遇到强敌,窘迫无计。《晋书·王导传》载,晋元帝时,国家动乱,中州人士纷纷避乱江左。“过江人士,每至暇日,相要出新亭饮宴。周顗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皆相视流涕。惟(王)导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泣邪?”
(23)澌亡:灭亡。澌,尽。
(24)官支:五官、四肢。
(25)文、武、成、康:周朝初年的几代帝王。周文王奠定了灭商的基础;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成王、康王把国家治理得非常强盛,史称“成康之治”。所以下句将其比作周朝的少年时代。
(26)幽、厉、桓、赧(nǎn):指周幽王、厉王、桓王、赧王。幽王宠褒姒,废申后,申侯联合犬戎攻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周厉王暴虐,被流放于彘(今山西霍县)。周桓王时,东周王室衰落。周赧王死后不久,东周灭亡。
(27)高、文、景、武:指汉初四代皇帝。汉高祖灭秦、楚,建立汉王朝。文帝、景帝发展生产,国家强盛,史称“文景之治”。武帝重武功,国力强盛。
(28)元、平、桓、灵:汉元帝、平帝、桓帝、灵帝。汉元帝时,西汉开始衰落;汉平帝死后不久,王莽篡国,西汉灭亡。桓帝、灵帝是东汉末年的两代帝王,其执政期间外戚、宦官专权,政治黑暗,为东汉灭亡种下了祸根。
(29)玛志尼(1805-1872):意大利爱国者。罗马帝国灭亡后,意大利受奥地利帝国奴役,玛志尼创立“少年意大利党”,创办《少年意大利报》,发动和组织资产阶级革命,完成意大利的独立统一事业。他与同时的加里波的、喀富尔并称“意大利三杰”。下文“旧物”,指国家原有的'基业。
(30)罗马亡后:罗马帝国曾跨欧亚两洲,后分裂为二。西罗马亡于476年,东罗马亡于1453年。下文“土地隶于教皇,政权归于奥国”,是指1815年后,意大利分为几个邦国,其中罗马教皇国势力甚大,都受奥地利的控制。
(31)《能令公少年行》:龚自珍抒怀之诗,收入《定庵全集》,原意是说一个人不追求名利,放宽胸怀,就能长葆青春。这里取其长葆青春意。
(32)白折:清代科举应试的试卷之一。殿试取中进士后,还要进行朝考,以分别授予官职。朝考用白折,即用工整的楷书写在白纸制的折子上。
(33)手本:明清官场中下级晋见上级时用的名帖。
(34)唱诺(rě):古代的一种礼节。对人打恭作揖,口中出声,叫唱喏。诺,当作“喏”。下文“请安”,系清代问候的礼节,男子打千,即右膝微跪,隆重时,双膝跪地,呼“请某某安”。
(35)卿贰:卿是朝廷各部的长官,贰指副职。
(36)监司:清代通称各省布政使、按察使及各道道员为监司。
(37)五官不备:指五官功能不全。
(38)搓磨:磋磨,切磋琢磨。原是精益求精意,这里指磨去棱角、锋芒。
(39)红顶花翎:大官的帽饰。清代官员帽顶上顶珠的颜色、质料,标志着官阶的品级,一品官用红宝石顶珠。花翎,用孔雀翎做的帽饰,以翎眼多者为贵,五品以上用花翎,六品以下用蓝翎。
(40)中堂大人:清代大学士相当于宰相,尊称中堂大人。
(41)乌:何,哪里。
(42)三头两省:闽奥方言,三两个省。
(43)走无常:迷信说法,阴司用活人为鬼役,摄取后死者的魂。充当这种鬼差者,称走无常。
(44)僦(jiù)屋:租赁房屋。
(45)庭庑(wǔ):庭院走廊。
(46)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这里用作动词,宰割之意。箠:棍杖。这里用作动词,捶打之意。
(47)其道大光:语出《周易·益》:“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光,广大,发扬。
(48)矞(yù)矞皇皇 :《太玄经·交》:“物登明堂,矞矞皇皇。” 一般用于书面古语,光明盛大的样子。
(49)干将发硎,有作其芒:意思是宝剑刚磨出来,锋刃大放光芒。干将,原是铸剑师的名字,这里指宝剑。硎,磨刀石。[6] [7-8]
古代文言文 7
洛神赋
朝代:三国|作者:曹植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fú)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词曰:
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huán)辕,经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倾,车殆马烦。尔乃税驾乎蘅皋(hénggāo),秣(mò)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miǎn)乎洛川。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俯则未察,仰以殊观。睹一丽人,于岩之畔。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dí)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则君王所见,无乃是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yào)秋菊,华茂春松。髣髴(fǎngfú)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yáo)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qú)出渌(lù)波。秾(nóng)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yè)辅承权,瓌(guī)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象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ěr)瑶碧之华琚(jū)。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xiāo)之轻裾(jū)。微幽兰之芳蔼(ǎi)兮,步踟(chí)蹰(chú)于山隅(yú)。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máo),右荫桂旗。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tuān)濑之玄芝。
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羌习礼而明诗。抗琼珶(dì)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
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竦(sǒng)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尔乃众灵杂遝(tà),命俦(chóu)啸侣。或戏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游女。叹匏(páo)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扬轻袿(guī)之猗靡(yīmí)兮,翳(yì)修袖以延伫。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转眄(miǎn)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于是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冯夷鸣鼓,女娲清歌。腾文鱼以警乘,鸣玉鸾以偕逝。六龙俨其齐首,载云车之容裔。鲸鲵(ní)踊而夹毂(gǔ),水禽翔而为卫。于是越北沚(zhǐ),过南冈,纡素领,回清阳,动朱唇以徐言,陈交接之大纲。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无微情以效爱兮,献江南之明珰(dāng)。虽潜处于太阴,长寄心于君王。忽不悟其所舍,怅神宵而蔽光。
于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遗情想像,顾望怀愁。冀灵体之复形,御轻舟而上溯。浮长川而忘返,思绵绵而增慕。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乎东路。揽騑(fēi)辔(pèi)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
翻译/译文
黄初三年,我来到京都朝觐,归渡洛水。古人曾说此水之神名叫宓妃。因有感于宋玉对楚王所说的神女之事,于是作了这篇赋。赋文云:
我从京都洛阳出发,向东回归封地鄄城,背着伊阙,越过轘辕,途经通谷,登上景山。这时日已西下,车困马乏。于是就在长满杜蘅草的岸边卸了车,在生着芝草的地里喂马。自己则漫步于阳林,纵目眺望水波浩渺的洛川。于是不觉精神恍惚,思绪飘散。低头时还没有看见什么,一抬头,却发现了异常的景象,只见一个绝妙佳人,立于山岩之旁。我不禁拉着身边的车夫对他说:“你看见那个人了吗?那是什么人,竟如此艳丽!”车夫回答说:“臣听说河洛之神的名字叫宓妃,然而现在君王所看见的,莫非就是她!她的形状怎样,臣倒很想听听。”
我告诉他说:“她的形影,翩然若惊飞的鸿雁,婉约若游动的蛟龙。容光焕发如秋日下的菊花,体态丰茂如春风中的青松。她时隐时现像轻云笼月,浮动飘忽似风吹落雪。远而望之,明洁如朝霞中升起的旭日;近而视之,鲜丽如绿波间绽开的新荷。她体态适中,高矮合度,肩窄如削,腰细如束,秀美的颈项露出白皙的皮肤。既不施脂,也不敷粉,发髻高耸如云,长眉弯曲细长,红唇鲜润,牙齿洁白,一双善于顾盼的闪亮的眼睛,两个面颧下甜甜的酒窝。她姿态优雅妩媚,举止温文娴静,情态柔美和顺,语辞得体可人。洛神服饰奇艳绝世,风骨体貌与图上画的一样。她身披明丽的罗衣,带着精美的佩玉。头戴金银翡翠首饰,缀以周身闪亮的明珠。她脚着饰有花纹的远游鞋,拖着薄雾般的裙裾,隐隐散发出幽兰的清香,在山边徘徊倘佯。忽然又飘然轻举,且行且戏,左面倚着彩旄,右面有桂旗庇荫,在河滩上伸出素手,采撷水流边的黑色芝草。”
我钟情于她的淑美,不觉心旌摇曳而不安。因为没有合适的媒人去说情,只能借助微波来传递话语。但愿自己真诚的心意能先于别人陈达,我解下玉佩向她发出邀请。可叹佳人实在美好,既明礼义又善言辞,她举着琼玉向我作出回答,并指着深深的水流以为期待。我怀着眷眷之诚,又恐受这位神女的欺骗。因有感于郑交甫曾遇神女背弃诺言之事,心中不觉惆怅、犹豫和迟疑,于是敛容定神,以礼义自持。
这时洛神深受感动,低回徘徊,神光时离时合,忽明忽暗。她象鹤立般地耸起轻盈的躯体,如将飞而未翔;又踏着充满花椒浓香的小道,走过杜蘅草丛而使芳气流动。忽又怅然长吟以表示深沈的思慕,声音哀惋而悠长。于是众神纷至杂沓,呼朋引类,有的戏嬉于清澈的水流,有的飞翔于神异的小渚,有的在采集明珠,有的在俯拾翠鸟的羽毛。洛神身旁跟着娥皇、女英南湘二妃,她手挽汉水之神,为瓠瓜星的无偶而叹息,为牵牛星的独处而哀咏。时而扬起随风飘动的上衣,用长袖蔽光远眺,久久伫立;时而又身体轻捷如飞凫,飘忽游移无定。她在水波上行走,罗袜溅起的水沫如同尘埃。她动止没有规律,象危急又象安闲;进退难以预知,象离开又象回返。她双目流转光亮,容颜焕发泽润,话未出口,却已气香如兰。她的体貌婀娜多姿,令我看了茶饭不思。
在这时风神屏翳收敛了晚风,水神川后止息了波涛,冯夷击响了神鼓,女娲发出清泠的歌声。飞腾的文鱼警卫着洛神的车乘,众神随着叮当作响的玉鸾一齐离去。六龙齐头并进,驾着云车从容前行。鲸鲵腾跃在车驾两旁,水禽绕翔护卫。车乘走过北面的沙洲,越过南面的山冈,洛神转动白洁的脖颈,回过清秀的眉目,朱唇微启,缓缓地陈诉着往来交接的纲要。只怨恨人神有别,彼此虽然都处在盛年而无法如愿以偿。说着不禁举起罗袖掩面而泣,止不住泪水涟涟沾湿了衣襟,哀念欢乐的相会就此永绝,如今一别身处两地,不曾以细微的柔情来表达爱慕之心,只能赠以明珰作为永久的纪念。自己虽然深处太阴,却时时怀念着君王。洛神说毕忽然不知去处,我为众灵一时消失隐去光彩而深感惆怅。
于是我舍低登高,脚步虽移,心神却仍留在原地。余情绻缱,不时想象着相会的情景和洛神的容貌;回首顾盼,更是愁绪萦怀。满心希望洛神能再次出现,就不顾一切地驾着轻舟逆流而上。行舟于悠长的洛水以至忘了回归,思恋之情却绵绵不断,越来越强,以至整夜心绪难平无法入睡,身上沾满了浓霜直至天明。我不得已命仆夫备马就车,踏上向东回返的道路,但当手执马缰,举鞭欲策之时,却又怅然若失,徘徊依恋,无法离去。
精选必背文言文 8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及其弟子〔先秦〕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是人一作:斯人)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经典文言文 9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翻译
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 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的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为老师;出生在我之后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拜他为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因此,无论高低贵贱,无论年长年幼,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要人没有疑惑也难了!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他,焉为代词);现在的一般人,他们才智不及圣人也很远,却以向老师学 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之所 但是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 不知句子停顿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小的方面学习了大的却丢了。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 士大夫这一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人,就聚在一起嘲笑他们。问他们,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把地位低的人当做老师,就足以感到耻辱;把官大的人当做老师,就被认为近于谄媚。”哎!求师的。风尚难以恢复由此可以知道了!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这真是奇怪啊!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
李家的孩子蟠,年龄十七,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途径,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
经典文言文 10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珮通:佩)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下澈一作:下彻)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翻译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励志文言文 11
1、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2、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4、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6、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8、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9、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0、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11、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1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15、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16、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
简短文言文精选 12
临江之麋
朝代:唐朝|作者:柳宗元
临江之人,畋得麋麑,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积久,犬皆如人意。
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犬畏主人,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
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古诗简介
《临江之麋》是《三戒》中的第一篇,是柳宗元谪居永州时所写。《三戒》借麋,驴,鼠三种动物的可悲结局,讽刺了社会上的三种人。按作者在"序"中所说,"临江之麇"所讽刺的是"依势以干非其类",就是倚仗他人势力求得与对方要好的那种人。
翻译/译文
临江有个人,打猎时捉到一只麋鹿,把它带回家饲养。刚一进门,一群狗流着口水,都摇着尾巴来了,那个人非常愤怒,便恐吓那群狗。从此主人每天都抱着小鹿接近狗,让狗看熟了,使狗不伤害它。
后来又逐渐让狗和小鹿在一起玩耍。时间长了,那些狗也都按照主人的意愿做了。麋鹿逐渐长大,忘记了自己是麋,以为狗真的是自己的朋友,时常和狗互相碰撞在地上打滚,越来越亲近。狗害怕主人,于是和鹿玩耍,和鹿十分友善,但时常地舔自己的嘴唇。多年之后,鹿走出家门,看见外面的很多狗在路上,跑过去想跟狗玩耍。这群野狗见了鹿既高兴又愤怒,一起把它吃掉,路上一片狼藉。鹿到死也不明白自己死的原因。
语文文言文 13
逾(yú)
动词。
①翻越,越过。如: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石壕吏》)
②超过,越过。如:逾时,楼渐进,可见其顶(《山市》)
阴(yīn)
(1)名词。
①山的`北面,河流的南面。如: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
②阴影,树荫。如: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
(2)形容词。
①日月没有光亮,阴暗。如: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岳阳楼记》)
②寒冷,阴冷。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岳阳楼记》)
引(yǐn)
动词。
①延长,伸长。如: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三峡》)
②引用。如: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③拉。如: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
远(yuǎn)
(1)名词。
偏远的地方。如: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2)动词。
疏远,不亲近。如: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
(3)形容词。
①差别大。如: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伤仲永》)
②长远,深渊。如: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再(zài)
(1)数词。
①两次(顿)。如: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送东阳马生序》)
②第二次。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2)副词。
再次,又,表示多次重复或继续。如: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活板》)
造(zào)
(1)名词。
大自然。如: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望岳》)
(2)动词。
①建造,制造。如: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公输》)
②至,到。如:造饮辄尽,期在必醉(《五柳先生传》)
朝(zhāo)
名词。
早晨。
如:a.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三峡》)
b.朝晖夕阳,气象万千(《岳阳楼记》)
c.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醉翁亭记》)
知(zhī)
(1)名词。
读zhì,同“智”,智慧,聪明。如: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2)动词。
①了解。如: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
②知道,懂得。如:臣诚知不如徐公美(《五柳先生传》)
③读zhì,记忆,记住。如:子曰:“由!诲女知之乎!”(《论语?为政》)
直(zhí)
(1)名词。
同“值”,价值。如:手把文书口称敕,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
(2)形容词。
不弯曲,与“曲”相对。如: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
(3)副词。
①径直,一直。如: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与朱元思书》)
②却,竟然。如: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题临安邸》)
致(zhì)
动词。
①招引,招纳,招致。如: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隆中对》)
②传达,表达。如:听妇前致词(《石壕吏》)
③获得,得到,取得。如: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语文文言文 14
学习文言文,不仅要求学生逐词逐句对译,还要学生了解文言文句式等有关古汉语知识,会朗读和背诵,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大概的意思。
根据上述的情况,学生要备考文言文一定要走好三步曲。
第一步:喜爱文言,培养兴趣
有些同学抱怨我们今天不用文言文,干嘛去学之乎者也?此言差矣:首先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所有文化的承载形式。无论是医学、数学、天文、地理都是用文言文写成,流传至今。要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平时课后要主动地阅读文言文,可以阅读一些故事性强、内容浅显易懂的文言文,特别是一些学生耳熟能详(或者以前曾经从课文中学过)的成语故事,如,《郑人买履》《揠苗助长》《掩耳盗铃》,自己尝试自读,能背诵更好。
第二步:读好文言文
相对于现代文,文言文的学习难度较大,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但是,文言文的学习同现代文的学习一样,需要从整体入手,也就是说从文上下功夫。首先要把全文读熟练,达到文从字顺,朗朗上口,在读的基础之上才能把握文意,因此,学习文言文一定要读好,读通顺。文言文的朗读要求:一要把朗读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三要读出不同句式的语气,如,《学弈》中的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正确停顿是思/援弓缴/而射之;为是其智弗若与?要读出反问的语气;曰:非然也应该读出肯定的语气。
第三步:读懂文言文
怎样读懂呢?最快捷的方法就是结合课文中的'注释。在读好、读通课文的基础之上,对照课文中的注释和平时掌握的语言表达特点相结合来理解,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大概意思。同时发扬自主合作精神,和其他同学团结协作,从而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
只要走好上述的三步曲,相信学生一定能够备考好文言文的。
中国经典文言文 15
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
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
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学者多似此类。
(《韩非子》)
译文附录:
楚国首都郢有人给燕国宰相写信,是在夜晚书写的,灯火不够亮,于是对拿蜡烛的人说:"把蜡烛举高点。"说了便把"举烛"写到信上。"举烛"不是书信的本来的内容。
燕国宰相得到书信便阅读,说:"举烛的意思是,崇尚光明;崇尚光明的意思,就是举荐贤能并任用他们。"燕国宰相告诉国王,国王非常高兴,国家得到很好的治理。
治理是得到了治理,但并不是书信原来的。意思。现在的学者大多是类似这样的人。
小学文言文 16
【原文】
荆有次非者①,得宝剑于干遂②。还反涉江③,至于中流④,有两蛟夹绕其船⑤。次非谓舟人曰⑥:“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⑦?”船人曰:“未之见也。”次非攘臂祛衣⑧,拔宝剑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弃剑以全己,余奚爱焉⑨!”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舟中之人皆得活。(选自《吕氏春秋·卷十二·知分》)
【注释】
①荆(jīng):古代楚国的别称。
②干遂:地名,在今江苏省吴县西北。
③反:同“返”,回,归。
④中流:江中心。
⑤蛟:传说蛟属于龙类,水中的一种凶猛动物。
⑥舟人:驾船人,水手。跟下面的“船人”同义。
⑦尝:曾经。
⑧攘(rǎng)臂祛(qū)衣:挽起袖子,伸出臂膀,撩起衣服。
⑨余奚爱焉:我为什么要吝惜它呢。
【参考译文】
楚国有位叫次非的勇士。他在干(hán)遂买到一把宝剑。在回乡的途中,他乘坐一只木船过江。木船刚到江心,江水中窜出两条恶蛟,从左右两边围住了木船。次非问摇船人:“你看见过两条蛟龙绕住船儿船上的人还活下来的吗?”摇船人回答:“没有看见过。”次非撩起衣服,伸出臂膀,拔出宝剑,说:“这只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罢了!如果牺牲宝剑保全自己的生命,那我为什么要吝惜这把剑呢?”于是便纵身跃入波涛,跟恶蛟拼死搏斗,杀了恶蛟然后又回到了船上。船上的人都保住了性命。
小学文言文 17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译文】
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已经通报上去,一起坐下来。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亲戚关系。”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听了感到手足无措,忐忑不安。
【注释】
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都是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的`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通报。
既:已经。
奕世:累世。
了了:明白,聪明。
踧踖:局促不安。
【成语解释】
指人不能因为少年时聪明而断定他日后定有作为。
【典故】
汉朝末年(东汉),北海地方出了一个很博学的人,名叫孔融,字文举,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他从小就很聪明,尤其长于辞令,小小年纪,已是在社会上享有盛名。他十岁时,跟他父亲到洛阳(今河南洛阳县。洛阳是历代帝王的陪都,因位于长安之东,称为东都),当时在洛阳的河南太守,是很负盛名的李元礼,由于李氏的才名很重,因此在太守府中往来的人除了他的亲戚,其余都是当时有才名的人。如果不是名人去访,守门的人照例是不通报的。年仅十岁的孔融,却大胆地去访问这位太守。他到府门前,对守门人说: “我是李太守的亲戚,给我通报一下。” 守门人通报后,李太守接见了他。李元礼问他说:“请问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 孔融回答道:“从前我的祖先仲尼(即孔子)和你家的祖先伯阳(指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有师资之尊(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关于礼节的问题),因此,我和你也是世交呀!”当时有很多贺客在座,李氏和他的宾客对孔融的这一番话都很惊奇。其中有一个中大夫陈韪,恰恰后到,在座的宾客将孔融的话告诉他后,他随口说道: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聪明的孔融立即反驳地道:“我想陈大夫小的时候,一定是很聪明的。”陈韪给孔融一句话难住了,半天说不出话来(见“世说新语”)。
【道理】后来的人便引用这段故事中的两句话,将“小时了了”引成成语,来说明小孩子从小便生性聪明,懂得的事情很多。 故表面上虽是赞扬的话,骨子里却是讥诮人、轻蔑人的。所以我们应用时便不能将它来称赞别人,否则将被人误解你有心讥剌、轻视人了。一个小孩子,先天的聪明自然是好的,但若无后天的培养和努力,也会变成一块无用的材料;很多人自恃生性聪明,不肯好好学习,聪明反被聪明误,长大后反会变成最无用之人。
语文文言文 18
卫风·氓(背诵全文)《诗经》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精选经典文言文大全长 19
滕王阁序
王勃〔唐代〕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豫章故郡一作:南昌故郡;青霜一作:清霜)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天人一作:仙人;层峦一作:层台;即冈一作:列冈;飞阁流丹一作:飞阁翔丹)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轴通:舳;迷津一作:弥津;云销雨霁,彩彻区明一作:虹销雨霁,彩彻云衢)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遥襟甫畅一作:遥吟俯畅)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见机一作:安贫;以犹欢一作:而相欢)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励志文言文 20
1、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2、大梦将寤,犹事雕虫。——《张岱》
3、慎始如终,则无败事。——《道德经》
4、靠山吃山,种田吃田。——《增广贤文》
5、种麻得麻,种豆得豆。——《增广贤文》
6、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杜甫》
7、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增广贤文》
8、老来多忘事,唯不忘相思。——《白居易》
9、悲哉梦仙人,一梦误一生。——《白居易》
10、虚心顺理,学者当守此四字。——《朱熹》
1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12、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增广贤文》
13、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孙子兵法》
14、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论语》
15、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冯梦龙》
16、人怕三见面,树怕一墨线。——《增广贤文》
17、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增广贤文》
18、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论语》
19、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屈原《楚辞》
20、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朱熹》
21、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预为之计。——《曾国藩》
22、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杜甫》
23、莫道无情何必尔,自缘我辈正钟情。——《唐寅》
24、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苏轼》
25、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罗贯中》
26、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曹雪芹》
27、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
28、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论语》
29、死犹未肯输心去,贫亦其能奈我何!——《黄宗羲》
30、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曹雪芹》
31、苍蝇不叮无缝蛋,谣言不找谨慎人。——《增广贤文》
32、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增广贤文》
33、树深不怕风摇动,树正何愁月影斜。——《增广贤文》
34、有钱难买子孙贤,女儿不请上门客。——《增广贤文》
35、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朱熹》
36、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易经》
37、有子之人贫不久,无儿无女富不长。——《增广贤文》
38、君子虽不玩物丧志,亦常以借境调心。——《洪应明》
39、今日所说之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曾国藩》
40、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增广贤文》
41、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
42、人之洗濯其心以去恶,如沐浴其身以去垢。——《朱熹》
43、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不婚不嫁惹出笑话。——《增广贤文》
44、处事速不如思,便不如当,用意不如平心。——《曾国藩》
45、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曹操》
46、高飞之鸟,死于美食;深泉之鱼,死于芳饵。——《冯梦龙》
47、听言当以理观。一闻在辄以为据,往往多失。——《曾国藩》
48、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道德经》
49、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几与草木同腐乎?——《罗贯中》
50、亦岂效区区书生,数黄论黑,舞文弄墨而已乎?——《罗贯中》
51、见人不正,虽贵不敬也;见人有污,虽尊不下也。——《史记》
52、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王阳明》
53、以财交者,则尽而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战国策》
54、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苏轼》
55、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死相公者。”——《张岱》
56、欲路上事,毋乐其 ——《洪应明》
57、为善者常受福,为利者常受祸,心安为福,心劳为祸。——《曾国藩》
58、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罗贯中》
中国经典文言文 21
中国梦,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复兴,即为复初唐至开元盛世之兴。兴之,经济鼎绝,厚德载物,百姓和乐,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如《礼记》中曰“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养,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友分,女有归。”中国梦,非唯有兴,亦有新也。新之,玉兔破苍穹,蛟龙潜深海,碧落清若沃,江山美如歌。有鹓鸠之梦,有鸿鹄之志,遂有逐梦者。
逐梦者,仲尼也。春秋战国,刀光剑影,断壁残垣,礼崩乐蚀,流亡人间,此时此地,厚德大道何以问?天下唯仲尼。胸怀仁爱,周游列国,开馆授徒。其为成梦,“知其不可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却舍力挽狂澜!
逐梦者,子美也。国破,山河失色,城春,草木幽深。其闻兵车行丽人行,则悲天悯人;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则欣喜若狂。其梦变革,梦复国,梦康民。感时溅泪,恨别惊心。雨脚如麻时,其“大庇寒士,吾庐独破”之声铿锵有力!善哉,以天下为己任也!
逐梦者,先圣也。国共对立,政局动荡,民不聊生。其以领导改革,立正确道路为梦焉。领百色龙州;率淮海渡江;提解放思想,构“一国两制”。遂之,以“改革开放”唤狮子之觉醒,寻之,中国以新时期展笑颜与世界。逐梦路曲折,前进步未绝。为国,为家,为民,确中国梦之路乎!
逐梦者,余也。夏夜苍茫,捋满一树沧桑;繁华喧嚣,掠夺一夜幽静;古道西风,断肠人知何处?余尝读戴望舒之雨巷,游江南之水乡。梦中,烟雨蒙蒙,屐过无痕,斑驳绿石,浮浮沉沉。余闻竹萧之乐,窥丁香浣纱,望云卷云舒,拾几点诗意。人生得此一梦,足矣!梦醒,梦忆深深,踯躅也,慨叹也。何时眼前突兀现此梦?路净无污也,沁人心脾也!
唯中国梦耳!!!
经典文言文 22
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乃去,舍市旁。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翻译
孟子的母亲,人称孟母。当初她的家靠近墓地,因此孟子小时候,游戏玩耍的都是下葬哭丧一类的事,还特爱学造墓埋坟。孟母见了说到:“这里不该是我带着孩子住的地方。”于是将家搬到一处集市旁,孟子又学玩起了奸猾商人夸口买卖那一类的事。孟母又说:“这里也不是我该带着孩子居住的地方。”又将家搬到了一个学宫的旁边。这时孟子所学玩的。,就是祭祀礼仪、作揖逊让、进退法度这类仪礼方面的学问了。孟母说:“这里才真正是可以让我孩子居住的地方。”于是就一直住在了这里。等到孟子长大成人,学精六艺,终 后来的君子贤人都说孟母很善于利用环境渐染教化孩子。
精选必背文言文 23
兰亭集序/兰亭序
王羲之〔魏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不知老之将至一作:曾不知老之将至)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中国经典文言文 24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依、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穆,优劣得所也。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士,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课,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云。
《出师表》以恳切的言辞,针对当时的局势,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先主刘备的遗志,开张圣听,赏罚严明,亲贤远佞,以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现了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坚强意志和对蜀汉忠贞不二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