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数学上册教案【优秀10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五数学上册教案【优秀10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数学教案2021例文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己的探索,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2、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提高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看老师手里拿的什么东西?(笔盒、牙膏盒)谁大谁小呢?(引出体积的的概念)然后指出其中一个面,引出有关面积的知识。

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关,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有关,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可能与什么有关?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与之相关的知识。

二、 探究新知。

1、出示情境图,仔细观察思考,你们发现了什么?

①、长方体长、宽相等的时候,越高,体积越( )。

②、长方体长、高相等的时候,越高,体积越( )。

③、长方体高、宽相等的时候,越高,体积越( )。

2、做一做

用一些相同的小正方体(棱长1厘米)摆出4个不同的长方体,记录他们的长、宽、高。

3、观察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与同学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长 方 体 的 体积=( )×( )×( )

↓ ↓ ↓ ↓

用字母表示( )=( )×( )×( )

=( )

正 方 体 的 体积=( )×( )×( )

↓ ↓ ↓ ↓

用字母表示( )=( )×( )×( )

=( )

4、独立完成课本47页“试一试”1题。

①观察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各个图形的什么?( )

②想一想,知道了底面积和高,如何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体积?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 )

v=( ) ×( )

三、巩固练习。

1、估一估这个笔盒的体积有多大?分小组量一量、算一算。

2、计算:(1)、一个长方体,长20厘米,宽12厘米,高5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一个正方体,棱长是6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3)、一个长方体,底面积是60平方厘米,高是7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四、课堂总结评价

1、同学们,今天,你学会了什么?用什么办法得出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呢?

2、在这节课里,你表现怎么样?你觉得那位同学(或哪个小组)表现好?好在哪里?

五、布置作业

请你设计一个体积是210立方米的游泳池。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2、会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系。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会用方程的意义去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教具准备:天平、空水杯、水(可根据实际变换为其它实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上课要用到一种重要的称量工具,它是什么呢?对,它是天平。同学们对天平有哪些了解呢?天平由天平称与砝码组成,当放在两端托盘的物体的质量相等时,天平就会平衡,根据这个原理,从而称出物体的质量。

二、新知学习

1、实物演示,引出方程。

操作天平:第一步,称出一只空杯子重100克,板书:1只空杯子=100克;

第二步,往往空杯子里倒入约150毫升水(可在水中滴几滴红墨水),问:发现了什么?天平出现了倾斜,因为杯子和水的质量加起来比100克重,现在还需要增加砝码的质量。

第三步,增加100克砝码,发现了什么?杯子和水比200克重。现在,水有多重,知道吗?如果将水设为x克,那么用一个式子该怎么表示杯子和水比200克重这个关系呢?100+x>200。

第四步,再增加100克砝码,天平往砝码这边倾斜。问:哪边重些?怎样用式子表示?让学生得出:100+x<300.

第五步,把一个100克的砝码换成50克,天平出现平衡。现在两边的质量怎样?用式子怎样表示?让学生得出:100+x=250。

像这样含有求知数的等式,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对,叫方程。请大家试着写出一个方程。

1、写方程,加深对方程的认识。

学生试着写出各种各样的方程,再在全班展示,当然也有可能会出现一些不是方程的式子,教师应引导学生说出它不是方程的原因。

看书第54页,看书上列出的一些方程,让学生读一读。然后小结:一个式子要是方程需要具备哪些条件?两个条件,一要是等式,二要含有求知数(即字母),这也是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的依据。

1、反馈练习。

完成做一做,在是方程的式子后面打上“√”。对于不是方程的几个式子要说明其理由。

2、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怎么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

提问:方程是不是等式?等式一定是方程吗?

看“课外阅读”,了解有关方程产生的数学史。

四:练习

1、完成练习十一第2题,先让学生说出图意,再根据图意再列出相应的方程。

2、独立完成第3题,评讲时,介绍什么叫数量关系要,然后让学生先说出各幅图中的数量关系,再说出相应的方程,同一幅图由于数量关系有不同的形式,因此方程形式也可能不同。

五、作业:练习十一第1题。

2021年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 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具准备 放大的复习题表格一张(投影)。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尝试:

孩子们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

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得出:

⑴例1: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

(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

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 3.5元=3元5角

3元×3=9元 5角×3=15角 9元+15角=10.5元

用乘法计算:3.5×3=10.5元 理解3种方法,重点研究第三种算法及算理。

⑶理解意义。为什么用3.5×3计算? 3.5×3表示什么?

(3个3.5或3.5的3倍。)

(4)初步理解算理。怎样算的? 把3.5元看作35角

3.5元 扩大10倍 3 5角

× 3 × 3

1 0. 5 元 1 0 5角

缩小到它的1/10

105角就等于10.5元

(5)买5个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象这样的3.5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那不代表钱数的 0.72×5你们会算吗?(生试算,指名板演。)

⑴生算完后,小组讨论计算过程。

板书: 0.7 2

× 5

3、 6 0

(2)强调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计算。

(3) 示范:0. 7 2 扩大100倍 7 2

× 5 × 5

3、 6 0 3 6 0

缩小到它的1/100

(4) 回顾对于0.72×5,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使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0.72扩大100倍变成72,被乘数0.72扩大了100倍,积也随着扩大了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360再缩小100倍。(提示: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5)专项练习

①下面各数去掉小数点有什么变化?

0.34 3.5 0.201 5.02

②把353缩小10倍是多少?缩小100倍呢?1000倍呢?

③判断

1 3.5

× 2

2.7 0

(6)小结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

计算 7 ×4 0.7×4 25×7 2.5×7

观察这2组题,想想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怎样计算小数乘以整数?

① 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② 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

③ 再看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l 专项练习 练习一 4

二、运用

1、填空。

4.5 ( ) 0 。7 4 ( )

× 3 × 3 × 2 × 2

( ) 1 3 5 ( ) 1 4 8

2、做一做 书p2

三、体验: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板书课题)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四、作业: 练习一 1、2、3 个人修改

口算:

70×30

45×100

5.6×10

7.3×1000

0.75×10

0.008×100

注意:如果积的末尾有0,要先点上积的小数点,再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

板书设计: 小数乘整数1

3.5元 3 5角

× 3 × 3

1 0. 5 元 1 0 5角

例2

0、 7 2 扩大到它的100倍 7 2

× 5 × 5

3、 6 0 3 6 0

缩小到它的1/100

教后反思:学生基本能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但是在计算完后小数点经常点错。下节课要进行专项练习。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不可能性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并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进行比较。

2、在游戏、试验、统计、分析、归纳总结中,培养实践能力和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

3、结合学习内容,进行思想教育,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在活动中发现、体验0、1、2、8、9、10和这6个和出现的可能性较小;3、4、5、6、7这5个和出现的可能性较大。

教学难点:

理解可能性大小与实践发生不确定性的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色子 、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课前观看百事可乐广告视频。

1、教练准备用什么决定哪个队先开球?

2、为什么用硬币开球? 生答:用硬币比较公平(掷出硬币正反两面的可能性是一样的)

3、除了硬币,还有什么公平的方法进行选择?(抛硬币、猜拳、掷色子)

4、我们知道,类似的游戏方式有很多,那么今天我们就从小色子走进掷一掷的课堂。教师板书课题。掷一掷

二、设置问题,猜想的开始

1、我们玩一个掷色子的游戏,出示课件游戏规则:如果掷出4,则女生赢。如果不是4,则男生赢,大家觉得公平吗?为什么?(色子有6面,4只是其中一种情况,还有1、2、3、5、6占5种情况都是男生赢。)那怎么给规则才公平?

2、现在增加1个色子,我们来玩两个色子得游戏,如果两个色子,点数和可能是几?课件出示游戏规则,如果是2、3、4、10、11、12,则蓝队赢。如果点数和是5、6、7、8、9则红队赢。现在你认为哪个队赢得可能性大?

让同学举手表示自己愿意参加哪个队,并询问原因。

3、现在让我们来实际做一做这个游戏,首先让两个同学上来示范一下。

(两人各掷3次,让学生大声报出点数和和哪队赢)老师随机往1号记录单演示涂格子。

4、同学们,我们掷了六次,能判断哪队赢的可能性大吗?为什么?

(试验次数少,有偶然性。)

5、那么我们全班都来玩。课件出示活动要求及分工。四人轮流掷色子,每人掷5次,副组长负责报点数和,组长在1号记录单上记录。记完的同学把记录单贴到黑板上。

(1)操作实践,学生小组合作。

(2)汇报小组合作交流的结果,汇总全班统计结果到课件的柱形图中。

学生汇报结果,红队赢的次数多。

(3)观察柱形图你能发现什么?总体趋势是中间高两边低。

6、为了使我们的结论更有说服力,继续掷色子。请来我们的神奇小助手,计算机。你想掷多少次?根据学生回答操作课件。

三、发现问题,猜想的深入。

1、实验结果红队获胜的可能性大。与我们猜想的结果不一样,为什么点数和少的红队反而赢了?点数和多的蓝队反而输了呢?结合刚才掷色子的过程思考,为什么掷出中间数字的次数比较多?(生以某一个点数和为例说明)掷出几的可能性?掷出几的可能性最小?为什么?

2、提示同学先思考,为什么掷出的点数和2和12最少。(因为2和12都只有一种情况才能掷出)

3、那掷出其它数都有哪种情况呢?请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写一写?完成2号记录单,读一读温馨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理由。例如:算式、数字等等。列举点数和可能出现的情况。

提醒:点数和为6,不可能有7、8、9等数。

小组汇报展示。

四、解决问题,猜想的验证

1、出示课件,请同学回答掷两个色子,一共可以出现多少种情况。(36种)其中,红队赢的情况有多少种(24种),蓝队赢的可能有多少种(12种)

2、师:现在,大家知道为什么红队赢的可能性大了吗?(红队赢的情况多,可能性大)

五、一锤定音

1、刚才观察柱形图,掷出几的可能性》?现在我来掷两个色子,请大家猜一猜我掷出的点数和是多少?只有一次机会。掷出7的可能性大,就一定掷出7吗?

提问学生,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掷色子有偶然性)

课件出示概率论是一门研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的学问,虽然在一次随机试验中某个事件的发生是带有偶然性的,但那些可在相同条件下大量重复的随机试验却往往呈现出明显的数量规律。

六、全课总结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七、拓展延伸

某商店举行一次抽奖活动

游戏规则:两个骰子同时掷出,每掷一次五角钱。得到的数字的和如果是下列几种情况那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品。

1 特等奖:奖品为漫画书一套,价值五十元

2或12 一等奖:奖品为一本笔记本,价值五元

3或11 二等奖:奖品为一支圆珠笔,价值一元

4或10 三等奖:奖品为一支铅笔,价值两角

5或9 鼓励奖:奖品为糖一颗,价值一角

对于这样的抽奖活动你想说什么?商家为什么这样设置奖项呢?你对这样的活动有什么看法?

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截取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2、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值。

二、教学重点:掌握截取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难点:理解除不尽的保留小数。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和卡片。

四、教学过程:

A、口算训练:P-45第一题。

B、强化练习:

1、求下面各题商的近似值。(得数保留三位小数)

6.14÷3.566÷1114.13÷0.19

提问:a、保留三位小数除数要除到小数部分第几位?

b、抽三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

c、校对,说一说错的理由。

2、计算下面各题。(除不尽的保留一位小数)

101.7÷0.098.12÷1422.6÷0.33

提问:a、除不尽怎么办,除尽怎么样?

b、先计算,你发现哪道题除不尽。

c、校对,说一说错的理由。

C、讲解应用题:P-48第四题

1、保留两位小数要除到小数部分的第几位?

2、横式和答语要注意什么?

D、选择题:P-48第六题

1、先学生四人讨论。再完成作业。

2、你认为哪一道是准确的,为什么?

E、发展题:

一个两位小数除以0.6得到近似商是1.4,这个两位小数可能是哪些小数?

1、先让学生思考,合作讨论。

2、如学生感到困难教师启发商大于或等于1.35且小于1.45,然而再求被除数是多少?

F、布置作业:P-48第三题的余下部分和第五题。

2021年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使学生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位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2、比较正确地计算小数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教具准备 投影、口算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尝试

1、出示例3图:孩子们最近我们社区宣传栏的玻璃坏了,你能帮忙算算需要多大的一块玻璃吗?怎么列式?(板书: 0.8 ×1.2)

2、尝试计算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想想是怎样算的?

师: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的。现在能否还用这个方法来计算1.2×0.8呢?

如果能,应该怎样做?(指名口答,板书学生的讨论结果。)

示范:

1、 2 扩大到它的10倍 1 2

× 0. 8 扩大到它的10 倍 × 8

0.9 6 缩小到它的1/100 9 6

3、1.2×0.8,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引导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1.2扩大10倍变成12,积就扩大10倍;再把乘数0.8扩大10倍变成8,积就又扩大10倍,这时的积就扩大了10×10=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96再缩小100倍。

4、观察一下,例3中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因数的位数和等于积的小数位数。) 想一想:6.05×0.82的积中有几位小数?6.052×0.82呢?

5、小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师:请做下面一组练习 (1)练习(先口答下列各式积的小数位数,再计算)(2)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①你是怎样算的?(先整数法则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

②怎样点小数点?(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最右边起,数几位,点上小数点。)

③ 计算0.56×0.04时,你们发现了什么?那当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怎样点小数点?(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通过通过以上的学习,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怎样的?

(3) 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抽象概括出P.5页上的计算法则,并让学生打开课本齐读教材上的法则。(勾画做记号)

(4)专项练习 ①判断,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0.0 2 4 0.0 1 3

× 0.1 4 × 0.0 2 6

9 6 7 8

2 4 2 6

0.3 3 6 0.0 0 0 3 3 8

三、应用

1、在下面各式的积中点上小数点。

0 。 5 8 6 。 2 5 2 。 0 4

× 4. 2 × 0 。 1 8 × 2 8

1 1 6 5 0 0 0 1 6 3 2

2 3 2 6 2 5 4 0 8

2 4 3 6 1 1 2 5 0 5 7 1 2

2、做一做:先判断积里应该有几位小数,再计算。

67×0.3 2.14×6.2

3、P.8页5题。

先让学生说求各种商品的价钱需要知道什么?再让学生口答每种商品的重量,然后分组独立列式计算。

四、体验 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五、作业 :P8 7、9题。P9 13题。 个人修改

口算:

5.2×0.2

7.3×0.01

76×0.03

75×0.05

0.05×6

79.2×0.2

②根据1056×27=28512,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05.6×2.7= 10.56×0.27= 0.1056×27= 1.056×0.27=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小数乘小数的乘法是本单元的难点,学生在计算时错误较多,要继续多练,重点练习点小数点。

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收集图案,小组交流,感受图案的美,并为自身以后创作图案提供借鉴。

2.通过欣赏图案,发展同学的审美意识和空间观念。

3.自身经历创作实践的整个过程,感受创作的乐趣,进一步培养同学的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1.进一步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

2.加深感受图形的内在美,培养同学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

课件、方格纸、正方形白板纸、手工纸三张和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展览导入

课前让同学收集图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考虑: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的,它有什么特点?

指名介绍本组中最美的图案,并结合考虑说一说它的特点。

二、学习新课

(一)尝试发明:

让同学做第8页第1、2题。

1、鼓励同学用学过的图形设计图案,对不同的同学提出不同的要求。

2、交流时,教师对有创意、绘图美观的同学给予褒扬和激励。

(二)设计图案:

做第10页“实践活动”7题。

1、提出三个步骤:

(1)先选择一个喜欢的图形;

(2)再确定你选用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

(3)动手绘制图案。

2、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后,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

(一)反馈练习:

1、制作“雪花”:

取一张正方形纸,按书上所示的方法对折和剪裁。可以经过多次练习,直到会剪一朵美丽的“雪花”。

2.作品展示。

3、独立观察并尝试做第9页第5题。

四、全课总结

全班交流各自的作品,选出好的`作品互相评价,全班展览。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负数和小数的认识,能正确使用负数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能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会比较小数的大小,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用小数描述一些简单的事物、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值。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乘、除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口算和笔算;会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能应用运算律和其他一些运算规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运算;能应用学过的小数四则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具体情景合理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含义,能正确进行土地面积间的简单换算。

5、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作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复式统计表、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能对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6、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综合应用本册教科书所学习的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感、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7、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评价和反思本册教科书的整体学习情况,体验与同学交流和成功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小数加减法、小数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道理,准确计算,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5课时

第一课时数的世界(1)

教学内容:教科书P110“整理与复习”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负数和小数的认识,能正确使用负数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

2、能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会比较小数的大小,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用小数描述一些简单的事物,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值。

教学重点:进一步加深对负数和小数的认识,能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会比较小数的大小,能正确读、写小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值。

教学难点:能正确使用负数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能用小数描述一些简单的事物,能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值。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重点复习(板书课题)负数的认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通过复习,我们要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收支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二、复习小数。

1、复习数位顺序表。

指导学生完整的说说小数点左右两边的数位顺序、计数单位,以及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整数部分小数部分

数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万分位……

计数单位:万千百十个

(进率都是10)

2、做P110第1题。(学生独立填空)

3、做P110第2题。(学生独立填一填,读一读)

提示:思考过程:

0和1之间的小数表示是几个十分之一,也就是零点几;1和2之间的小数表示是1和几个十分之一的和,也就是一点几。

4、小数的改写和求小数近似值的方法。

(1)提问:小数改写的方法是什么?指名口答。

改写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

①改写时可以直接在原数的万位或亿位后面点上小数点。

②同时要在改写后的小数后面添上“万”或“亿”字。

③当改写后的数比“1”小时,要在整数部分写“0”。

④如果原数的位数不够,改写时要用“0”补足。

提问:怎样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指名口答。

①先要弄清楚保留几位小数;

②根据要求确定看哪一位上的数;

③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得结果。

强调:要正确使用“≈”

(2)做P110第3题。

学生独立填一填,读一读。

引导学生比较“改写”与求近似数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5、提问: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是怎样的?指名说说。

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小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相同的,再比较百分位上的数,以此类推。

五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教案 篇9

一、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

1、数格法;

2、重叠法;

3、分割平移法;

4、公式计算面积法;

5、借助参照物比较法。

二、计算不规则图形面积的方法:

1、数格法;

2、分割法;

3、大面积减小面积法;

4、综合计算法

注:数格子时,先数完整的格子,再数能拼接的格子,如果几个格子可以拼接成一个完整的格子,就可以算作一个整格;不能拼接的格子,如果接近半格,按半格算;如果只多一点点的,可以忽略不计;如果超过半格,接近一格的,按一格计算。

三、底和高

1、底和高是互相垂直的两条垂线段。(画高时,用虚线画高)

2、画垂线时用实线画。

四、面积公式

1、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s平=ah)

底=平行四边形面积÷高(a=s平÷h)

高=平行四边形面积÷底(h=s平÷a)

2、三角形面积=底×高÷2(s三=ah÷2)

底=三角形面积×2÷高(a=s三×2÷h)

高=三角形面积×2÷底(h=s三×2÷a)

3、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s梯=(a+b)h÷2)

上底=梯形面积×2÷高-下底(a=s梯×2÷h-b)

下底=梯形面积×2÷高-上底(b=s梯×2÷h-a)

高=梯形面积×2÷(上底+下底)(h=s梯×2÷(a+b))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数学教案2021例文 篇10

一、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1、 了解新知。

看大屏幕,问: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什么?(板:长方体体积的计算)长方体体积应该怎样计算呢?

(板:长方体体积=长×宽×高)你是怎么知道的?对于长方体的体积你还知道哪些知识?

2、 引发矛盾。

引:知道真不少,那你知道长方体的体积为什么等于长×宽×高吗?看来我们对长方体体积的学习还不太全面,还有些问题。所以对于学习老师想送给大家一句名言,我们一起来看。

3、 渗透学习态度一(出示“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陈宪章”)引:快速地小声读一读,这是清代学者陈宪章的一句话,老师觉得我们学习数学也应该像这句话说的那样勤于思考,经常问自己一个为什么,时常拥有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课前没有做到,老师希望接下来我们探索长方体体积由来时能做到,好不好?

设计意图:让学生借助预习(或自学)的力量,直接揭示课题,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充分了解到学生学情底数,同时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习新知作好铺垫。最后,在“学贵有疑”的学习态度渗透中,自然的引出下一环节。

二、引导探究,获得新知。

课件(或教具)演示

1、一排一层的长方体。(出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

问:这是一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一起告诉我,它的体积是多少?2个这样的小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3个呢?4个呢?

小结:也就是说由几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组成的长方体体积就是几,是这样吗?

2、3排1层的长方体。

再问:我们再来,1排4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2排多少个?3排呢?这么快,你是是怎么做的?

小结:也就是说用每排的个数4×排数3就可以求出这个长方体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是这样吗?(板:小正方体个数=每排的个数×排数)

3、3排2层的长方体。

再问:这个长方体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所以它的体积是多少?好我们再来,一层12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2层多少个?这次你是怎么做的?

小结:也就是说在前面的基础上再乘层数2就可以求出这个大长方体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是这样吗?

4、释疑辅垫。

引:学贵有疑,这里有问题了,为什么前面没有乘层数就求出了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呢?(引导出前面两个长方体的层数都是1,第一个长方体的排数是1)(板:小正方体个数=每排的个数×排数×层数)

5、数个数验证。

再引:数学是严谨的,用每排的个数×排数×层数求小正方体个数这个方法是否真的可行,下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课件或教具演示)结果相同吗?说明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6、引导发现。

引: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做到这里,对于长方体体积的由来你想到了什么?(注意评价

学生回答:他说的好不好?好在哪?)引导出每排个数相当于长方体的长,排数相当于宽,层数相当于高。

小结:现在大家知道长方体体积为什么等于长乘宽乘高了吗?由公式可以知道求长方体的体积只要知道什么就可以了?

设计意图:借助教具、学具,通过老师的引领,让学生的多种感官都参与到教学活动,在操作中发现规律,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思维情境,在头脑中建立长主体体积由来的表象,促使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突破教学难点,顺利地抽象出长方体体积公式。

过渡:知道了长方体体积公式的由来,老师觉得学习还不能停止,在这里,老师还想送同学们一句名言,一起来看。

三、操作验证、巩固练习。

1、学习态度二。(出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引:也来快速地小声读一读,这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一句诗,它告诉我们从书本上或从别处得来的知识,还需要我们亲自动手实践一下,才能记得牢,理解得透。

2、拼摆计算。

引:现在老师就给大家这个机会,利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用计算的方法自已来算一算长方体体积是不是真的等于长×宽×高,请同学们注意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来摆,注意分工协作,

2、请填好记录单,注意发现新的问题。开始。

小结:还是那句话:数学是严谨的,通过自己来动手验证得到的知识才是最可信的。

3、学生汇报验证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知的陆游诗句,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的严谨性,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在小组合作中验证新知,再现长方体体积由来的过程,使学生加深“知其所以然”的理解,进而有效地培养学生操作及探究能力。

引:现在长方体体积公式可以确认了吗?它是什么?下面我们就用它来解决一道实际问题。

4、解决问题。(出示例题)先估算体积再独立计算。

5、巩固练习。

引:为了巩固新知,老师还准备了两个小题,还能不能做?

1、练一练第1题。

直接口答列式。

2、练一练第3题。

先谈注意问题再解答。最后拓展此题的古代解法。

3、拓展新知。

引:这是生活中一道典型的求体积的题,实际上它的解法早在2000年前就已经有了,我们来看一看。

(出示:“方自乘,以高乘之既积尺”)这是2000年前我国古代一本数学专著〈九章算术〉的解法,和我们现在的解法一样吗?你觉得我国古代的数学家怎么样?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既深化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拓展了学生对古代数学的了解,升华了认知。

四、总结回顾,深化体验。

问: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

总结:老师也想通过这节课告诉大家,我们学习,不光要记住知识,还需要经常问问为什么,更需要自己动手验证新知的正确性。最后,我还想送大家一句名言,一起看(出示: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彭端叔)无论学习还是做事,是没有难和易之分的,只要你去学,你去做,再困难的事也会变得很容易。知难而进是我们的学习态度。

设计意图:“谈收获”是对所学知识部分的整理,“谈感受”是学生情感方面的升华,尤其是“名言”的总结,进一步使学生对今后的生活学习有了概括性引领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