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8篇】

发布时间: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整理的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8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教学过程 篇1

一、创设情境

我们已学过收集静止的数据,如:第1页的复习题(投影显示)。

1、点一名学生上来完成下面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其余的学生做在书上。

2、统计一下我们班同学寒假里读课外书的数量情况。

以前我们学习的是收集静止事物的数据,如复习题,但有的时候要收集的数据往往不是静止的,要随着时间的变化逐个收集和积累,这时就要采用另外的方法来收集和积累数据。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

(板书课题)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篇2

教学内容:教科书18-1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我有见解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活动内容 关注要点

活动一回顾圆的知识

圆:曲线图形

圆的组成:圆心、半径、直径

圆心决定位置,半径决定大小。直径、半径都有无数条。

圆的特点:在同一圆里,所有的半径都相等,直径是半径的2倍;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小组之间相互交流 是否掌握圆的特征

活动二、回顾圆周长和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过程

圆的周长 c=πd

或c=2πr 回忆圆周长、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活动三:做自主练习6、8题

6题是利用圆的知识解决自然现象中的数学问题,水波传送的距离就是圆的半径,水波的面积就是圆的面积。

第8题求组合图形的面积,体会图形之间的关系,能熟练地运用不同图形面积公式计算。 学生口答长方形的面积,正方形面积,梯形面积的公式。 关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活动四:做自主练习10、11题。

10题先让学生独立解决,然后交流

11题是实际操作并计算的题目。

计算后,引导学生观察计算结果,体会两圆的半径比,周长比,直径比是相等的。 学生口答:要求扩建后圆形花坛的周长与面积,需要先求出扩建后花坛直径。 关注测量的方法正确。

活动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3

一、指导思想

五(1)班上学期期末检测,平均分为68.2,合格率为72%,优秀率为42.7%。本班大多数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符合年龄及年级特点,具有一定的学习习惯,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数学的信心较强;学生分析能力有一定的提高。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同时分析问题的能力、灵活性解决问题的方面也欠缺,需要下大力量来培养训练。同时也存在个别学生学习习惯较差,家长配合不到位现象,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本班的学生能够听从老师的教导,但是自主创新的意识还是比较缺乏,针对这现象在教学中对学生要加强培养自主探究意识及能力;对那些学习基础较差、家长常于疏忽的学生,应在课内课外加以帮助,使其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同时提高学习成绩。

二、 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观察物体(三)、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运动(三)、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综合与实践活动等。

本册修订后的教材,既有原实验教材的主要特点,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色。

1、改进因数与倍数教学的编排

2、改进熟悉分数的编排,注意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加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入渗出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 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通分和约分。

2、掌握因数与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认识单式和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生活中有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

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新课改精神,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把握教材的内容,吃透教材的前后联系,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做到对学生基础摸清,好、中、差生做到心中有数,更好的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优生优培,做好学习困难生的转化工作。

2、不断学习业务理论,提高自身素质,加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加强直观教学,通过教具、挂图、投影仪等教学辅助手段,使学生从实物中认识并掌握数学概念知识。

3、加强基础教学的同时,继续关注学生智力的发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好发挥他们的特长,培养他们的数学能力。

4、继续深入开展“小班化教育在农村的实验与研究”,使学生在等高、等爱、等距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5、制作必要的数学教具,为有效地开展数学课堂教学而准备。

6、认真写好每节课后的反思。

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法。

(2)在合作学习中培养交流、倾听、分享能力。

3.情感与态度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培养合作意识,让学生体验成功。体会分数加、减法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计算结果能约分要约成最简分数。

教具与学具:

多媒体课件、圆形纸一张、课堂练习本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把小朋友和小朋友说的话多读几遍,并认真完成下列内容,不懂的要反复思考,相信你一定会很棒的!)

1、从图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要求什么问题?

2、你是怎么计算的?

3、尝试完成90页做一做第2题,同桌互相说说同分母分数相加和相减怎么计算?

4、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通过预习你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什么知识吗?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和分数有关的知识——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二、精讲多炼

预习检查一:

1、(出示例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要求什么问题?怎样列式?

师:兰兰和爸爸妈妈一起吃饼,妈妈把一张饼平均分成了8块,爸爸吃了3块饼,妈妈吃了1块饼,,也可以说爸爸吃了()张饼,妈妈吃了()张饼。

师:张饼表示的是(生:把一张饼同时分成八块取其中的三块也就是张饼)

师:张饼表示的是(生:把一张饼同时分成八块取其中的一块也就是张饼)

师:根据已知信息你能提两个问题吗?

出示: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多少张饼?爸爸比妈妈多吃了多少张饼?

师:怎样列式解答?

预习检查二:

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1、涂一涂: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在圆里用红色表示爸爸的饼,用蓝色表示妈妈的饼。

2、说一说:请你根据所画的圆来说说怎么计算?请左边的同学说,右边同学说。

师:红色代表什么?(生:爸爸吃的饼)这1块表示(生:这张饼的)(生:有3个)

师:蓝色代表什么?(妈妈吃的饼)这1块表示(有1个)

师指涂色的圆,所以(生:3个加上1个是4个,也就是)

师:说说减法。

生:3个减去1个等于2个,也就是。

生:和的分数单位相同,可以把3个和1个直接加起来,也可以把3个和1个直接减。

3、规范书写

4、归纳法则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算式你能发现在计算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点吗?

生:分子相加,分母不变。

师:为什么分母不变?请联系你所画的圆想一想。

生:把1个圆平均分成8份,平均分的总份数不变,分母也就不变。

师:不看图就看这几个分数想一想为什么分母不变?

生:这几个分数的分母相同说明是分数单位相同,分母不变分数单位也不变,分子相加减,就是把分数单位的个数相加减。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课件出示)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齐读)

5.即时练习

师:请同学们运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计算下面各题。

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预习检查三:

要求:同桌互相核对答案,左边的同学对右边的同学说是如何计算加法的,右边的同学对左边的同学说是如何计算减法的?

比较:这两行的分数加法和减法有什么不同?小结: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三、归类整理师: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的方法是什么?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四、布置作业

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篇5

分数的意义

1、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理解有关单位“1”的数学内涵,进而揭示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单位伯含义。 认识分数的意义,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观察分析,比较法,小组交流学习法

主题图的放大图,学生自备20根小棒

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1)展示主题图

(2)让学生说出从图中获取的主要信息

(3)揭示课题

二、师生共同探究新知

(一)再创情境,探案例1

1、中秋期间,我们的传统习俗是合家分享一块大月饼,喻示合家和美,团圆之意。小华一家也不例外。(示图)

他告诉我们什么?我分得这个月饼的1/4

谁能告诉大家,这里的1/4是把()看作一个整体呢??

2、小红家买的是盒装月饼,每盒8个,她说:我分得这盒月饼的1/4。谁知道小红所说的1/4是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呢?

分析一下他俩得到的月饼,你们发现了什么现象?有什么问题吗? 小组交流,再全班反馈

(二):教学单位“1”、分数意义和分数单位

1、关于单位“1”

学生小组交流“议一议”

师让学生小组“议一议”的3个情境,全班反馈(师对应板书)

归纳:一个物体或是由许多物体组成一个整体,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观察板书内容,体会这里单位1的量,及其所表示量的对应的分数的实际意义。(可以同桌交流)

2、关于分数的意义

理解了什么是单位1的量,我们进一步认识分数的意义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拿出一些小棒,把它看作单位1

使它能平均分成5份,6份??

情况反馈

归纳分数的意义: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先说,再对照书上的概念进行巩固。同时板书:分数

说一说,议一议,上面分数的实际意义

课堂活动:说一说生活中的分数;画一画(书上的第2题)

3、关于分数单位的认识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又叫做这个分数的单位。 让学和举例说一说:

再议一议:分数单位与分数什么有关系?(分母)

三、全课总结

1、反思与质疑

本课我们研究了哪些方面的新内容,说说自己的理解。再针对主题图的情境试述其中各分数的实际意义。

2、还有什么疑惑的,或者有什么不同的想法?

师生共同梳理

单位“1”——分数——分数单位

四、布置作业

课本第25~26页1、2、3题

分数

单位“1”:??

分数的意义:??

分数单位:??

单位“1”——分数——分数单位

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篇6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二班数学成绩不够理想,学生的书写状况有很多不理想,上课主动听讲、积极大胆发言的个性养成的不够好。少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从学生的思维能力看,思维的主动性不突出,逻辑能力很差,发散能力不理想。学习困难的学生占有少部分,他们的特点是: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好,上课走神、不认真听讲、或者说根本就听不懂上课内容,缺乏学好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要因地制宜,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课堂上安排一些简单的问题专供他们回答,对有进步的学生进行及时表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使后进赶先进,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观察物体(三)、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运动(三)、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综合与实践活动等。

本册修订后的教材,既有原实验教材的主要特点,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色。

1.改进因数与倍数教学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本册教材的编排既注意体现《标准》中关于因数与倍数教学与教材编排的要求,同时注重体现近年来有关这部分内容教学改革的经验首先,将以往教材“因数与倍数”的教学内容分散编排,安排在本册的两个单元里教学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的含义等,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的概念;在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求法,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求法其次,注意所涉及的数的范围在1~100的自然数内,避免题目中的数目过大此外,在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取、习题的设计等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

2.改进熟悉分数的编排,注意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加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从本学期开始,学生将要系统地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四则运算同整数、小数知识一样,分数知识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分数的概念比较难理解,计算起来也比较复杂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本套教材仍然采用了以往教材的编排体系,把分数划分为两个阶段教学第一段安排在三年级上册,借助操作直观,使学生对分数有初步的熟悉,虽然也出现了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初步概念,给学生积累一些感性知识在系统认识了小数和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本册将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比较完整地从分数的产生、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方面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而学习并理解与分数有关的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约分、通分、分数与小数互化等技能,以及分数的加、减法计算在具体安排上,本套教材一方面注意体现《标准》所提倡的教学理念,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阐述新的内容,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前几册一样,本册教材继续把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作为空间与图形内容编排的研究重点,在教学内容方面安排了“观察物体(三)”“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形的运动(三)”。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通过四年多的数学学习,在统计与概率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形成了一定的能力,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册教材教学折线统计图,根据统计内容的调整,将单式和复式折线统计图集中进行编排,这样的编排有利于学生把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思想,并根据折线的变化特点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更好地了解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有效建构了数据分析观念。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参与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进而奠定发展更高素质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本套教材总体设想之一是:系统而有步骤地渗入渗出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通过教学使学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据此,在本册教材的“数学广角”单元,安排了“找次品”的教学,旨在通过“找次品”渗入渗出优化思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运用之可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教材以“找次品”这一探索性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看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再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观察、分析、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入渗出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本册教学内容涉及数学内容的各个领域,为学生探索奇妙的数学世界提供丰富素材。例如,“图形的运动(三)”中“你知道吗”呈现了艺术家们利用平移、对称和旋转设计出的美丽图案;综合与实践活动“打电话”、数学广角“找次品”等,都蕴含了优化思想方法,简洁巧妙的解决问题策略中闪烁着数学方法的奇妙。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通分和约分。

2.掌握因数与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认识单式和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生活中有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

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新课改精神,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把握教材的内容,吃透教材的前后联系,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做到对学生基础摸清,好、中、差生做到心中有数,更好的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优生优培,做好学习困难生的转化工作。

2、不断学习业务理论,提高自身素质,加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加强直观教学,通过教具、挂图、投影仪等教学辅助手段,使学生从实物中认识并掌握数学概念知识。

3、加强基础教学的同时,继续关注学生智力的发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好发挥他们的特长,培养他们的数学能力。

4、继续深入开展“小班化教育在农村的实验与研究”,使学生在等高、等爱、等距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5、制作必要的数学教具,为有效地开展数学课堂教学而准备。

6、认真写好每节课后的反思。

六、课时安排

(一)观察物体(三)(2课时)

(二)因数与倍数(7课时)

1.因数和倍数2课时

2.2、5、3的倍数的特征3课时

3、质数和合数2课时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7

一、本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编排了十一个单元。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是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安排7个单元,分成四部分。第一部分数的认识,有三个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认识分数”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第二部分数的运算,是“分数加法和减法”。第三部分是“方程”;第四部分是“找规律”。空间与图形领域安排2个单元,一个单元是图形的认识,即“圆”。对平面上常见的直线图形的认识经验将有助于学生对曲线图形的认识,这也是学生对平面图形认知结构的一次重要拓展。本册教材的确定位置主要教学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位置或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一个单元,是“统计”。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丰富学生对表示数据方式的认识,逐步培养学生根据需要,有效地表示数据的能力。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内容在本册教材中共安排四次。“数字与信息”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并会运用数表示事物;“球的反弹高度”结合分数的学习,让学生通过实验记录数据,研究球的反弹高度。“奇妙的图形密铺”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欣赏与设计的活动,初步认识图形能否密铺、怎样密铺。“画出美丽的图案”则结合圆的认识,让学生用圆规画圆的方法画出美丽的图案。这些实践与综合应用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本学期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初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和思想。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理解分数的意义、性质和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概念的扩展,理解运算的意义,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

(3)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相关数据的过程,能看懂常见的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和交流。

2、数学思考

(1)在认识等式、方程,探索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其价值,进一步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

(2)在认识公倍数、公因数,以及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过程中,能够有条理地进行思考。

(3)在认识分数的意义,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加、减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能够主动进行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猜想和验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与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4)在学习用数对确定位置,认识圆的特征以及探索圆的周长、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锻炼形象思维,发展空间观念。

(5)在学习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以及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培养统计能力。

3、解决问题

(1)能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的方程、分数、数对、计算公式、统计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2)在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体会其特点和价值。

(3)在用公式解决有关圆周长和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以及用调查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等活动中,进一步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4)能应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4、情感与态度:

(1)能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不断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

(3)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能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逐步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和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方程、数对的含义,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掌握圆的特征及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难点:将问题抽象成方程,会用数对表示位置,掌握分数、小数的互化方法,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四、教学措施

(一)教学方法: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空间。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二)学习方法

(1)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

(2)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4)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五、各单元课时安排

全册教科书安排了61课时的教学内容,另外有全册内容的整理与复习5课时。全学期约有25%的教学时间留作机动。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8

备课时间:

xxx年9月25日。

教学内容:

练习八7-10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和整数加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进程:

一、复习。

1、口算。

2、计算并验算。

3、找出错误的地方。

学生解决,教师针对学生存在的错误予以纠正。

二、练习深化。

1、练习八第7题。

学生地理思考解决问题。

指名回答。

针对存在的错误予以纠正。

2、练习八第8题。

学生独立计算。

指名板演,教师讲解,纠正错误,予以改正。

3、练习八的第九题。

解决前三个问题后,还可以结合统计图的特点,

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出:“这一天中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上升最快,上升了多少度”,“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下降得最快,下降了多少度”等问题,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4、练习八的第十题:

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前两个问题,并要求说说每题的思考过程,再让学生提出一些不同的问题进行解答。

三、课后延伸。

练习八的思考题。

可以先根据“5.1减去一个两位小数得2.76”,算出作为减数的两个小数应是2.34。再用5.1加上2.34,然后可得到正确的结果。

四、课堂小结。

你认为你学的怎么样?能给自己一个评价吗?

布置作业:补充习题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