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方法:充实知识,扎实掌握知识
历史作为高考是不可小看的一个科,在平时怎么学好历史?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编辑的历史学习方法文章,仅供考生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构筑知识体系重视思维训练——高考历史复习方法纵横谈
新学期伊始,高三历史教师碰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在10个月的时间里安排73万多字高中教材内容的复习。近年来高考强调考核能力,高三历史的复习方法也应由偏重传授知识转向强化能力培养。如果我们不注重观念的更新和教法的改进,就既不能适应高考改革的需要,也跟不上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发展步伐。因此在高考历史复习中,要帮助学生构筑知识体系,重视思维训练,提高他们学科能力水平。笔者结合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认为在复习教学中,应该做到以下六个化:
1.知识结构化。
所谓知识结构,就是知识的相互联系。美国著名教育家、结构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杰罗姆布鲁姆说:不论我们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教学与其说是学生理解掌握学科的基本事实和技巧,不如说是教授和学习结构;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圆满的结构把它联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遗忘的知识。历史教学中帮助学生构筑知识结构,就是要把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之中,变成主干分明,脉络清晰的有条理的知识网络。从宏观的角度来看,首先,历史教材可分为世界近现代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三块。其次,各大块又有自己的知识结构,如中国古代史可以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部分。再次,各部分又有自己的知识结构,如中国奴隶社会可以分成形成、发展、强盛、瓦解四部分。从微观的角度来看,一个历史概念往往也有它固有的结构,比如讲到资产阶级革命,一般是从背景(原因)、经过、结果、性质、影响等方面叙述。分析背景,往往离不开下列三方面内容:一是资本主义的兴起,新的生产关系出现;二是原有的封建王朝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三是新旧两种势力的矛盾斗争直至激化,爆发革命,象英、美、法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都是如此。经过这样的层层分解,就形成了整个历史知识的基本框架和经纬网络,形成了知识之树,既有主干,又有细枝和树叶,这样可避免各部分历史知识的混淆、重迭、交叉,做到高屋建瓴,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努力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
2.内容线索化。
历史知识的时空性很强,线索化就是要根据列出的线索,打破时空界限,打破教材原有体系,按同一类型、同一性质、同一方面,分门别类,重新梳理,从而形成关于某个历史问题的完整表象。内容线索化可分为以下两类:
(1)从线索的范围大小来看,有粗线索和细线索之分。
粗线索的范围比较广,比如把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分成形成发展、民族融合、经济繁荣、继续发展、衰落五条线索。把中国近现代史分成中国人民的屈辱史、中国人民的抗争史、中国人民的探索史三条线索。细线索范围较小,甚至可以直接由知识点串组成线。比如中国近代史中,国内阶级矛盾是如何向民族矛盾转化的这条线索,可纵串下列知识点:南昌、秋收、广州起义三次反围剿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华北事变《八一宣言》瓦窑堡会议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但历史复习课仅停留在重新组织教材,拉拉粗线的要求上,是不够的,应该发掘更细的线索。从高考试卷来看,每一道问答题实际上至少包含着一条细线索,如果我们的学生不具备理清线索的能力,答题时就会丢三落四,史实混乱。
(2)从线索的内容联系来看,有纵向线索和横向线索之分。
线索化首先要加强知识的纵向联系,使知识更系统,更具条理和科学。纵向线索容易削弱知识的横向联系,因此,还要进行知识的横向联系。如中国的抗日战争分为防御、相持、反攻三个阶段,这可理解为抗日战争历史的纵向联系;抗日战争历史横向关系是日本侵华、正面战场抗战、敌后战场抗战、国共关系。又如截取19世纪50年代这条时间纵线,横向地分析英、法、美、俄、日、中等国的政治特点,这样通过纵横串联,就可以理清知识网络,建立知识点的座标体系,使学生形成一个竖成线、横成片的立体知识网,便于把知识学活。无论采用何种线索复习,都要求教师进行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就是教师变教为诱,学生变学为思。理出线索仅仅是引导学生探堂入室的第一步,而从教材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串组成篇,应在教师启发指导下通过学生思考、探索、发现来完成。如果缺少启发式的教学,那么内容的线索化也就失去了它的本义。
3.理论系统化。
《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历史教学必须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按照年代顺序,具体讲述历史,在此基础上作出正确的分析和结论,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高考历史科《考试说明》对考生能力要求的第8条也规定: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的本质,阐述历史的发展规律。从近年高考试卷来看,理论性较强的问答题、材料题,甚至理论性较强的选择题的比重逐年增加。史论结合,寓论于史,既是平时历史教学的基本原则,也是高三历史复习中需要加强的重要方面。如果缺乏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能力的提高就无从着手。而这些基本理论往往是教材中的隐性内容,容易为教师所忽视。因此,在高考复习过程中,必须有意识地、系统地逐步对教材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体系作深入浅出的介绍,并强化训练。高考复习局限在形象思维的处理上是不够的。这正如斯宾塞所说教课应该从具体开始而以抽象结束。这种抽象体现在历史教学中,就是历史理论思维。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部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原因和结果、必然和偶然、内容和形式、现象和本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继承和发展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阶级和阶级斗争、人民群众和个人的作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历史人物的评价等等。进行系统化的理论教学时,必须做到:
①教师对理论教学要有规划,复习时既要注意纵向联系、横向联系,又要注意垂直高度,即把历史现象提高到一定的理论高度进行分析,也就是进行立体复习。
②充分运用学生的知识迁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许多观点,学生在政治课中已有所接触,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拿来主义,从而减轻难度,提高效益。
③运用辩证法,切莫搞片面性,陷入形而上学。要使学生知道任何历史现象都是相对的,都在发展变化。史学理论观点虽具有普遍意义,但不能搞一刀切,走入极端。正如剥削和奴役当然令人痛恨,可在奴隶社会刚出现时,是人类社会开始脱离原始状态的巨大进步。要使学生明白,文天祥抗元和元灭南宋同样值得肯定,并不矛盾。郑成功收复台湾无疑是正义之举,可清政府消灭台湾郑氏政权也同样适应了多民族统一国家发展的需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并不意味着建国初的农业合作化道路走错了。这样的举一反三,可以做到对理论教学的灵活运用、逐步深化。
4.训练模拟化。
它包含以下三层意思:其一,训练形式的模似化。指试卷的长度、题型、分值要跟高考大体保持一致,试题要具有示范性。使学生熟悉高考的形式,形成先入为主的感性认识。其二,能力要求的模似化。试题的难度及对能力的要求要相当于或略高于高考试题。设计模拟试题,要从不同的角度,使用不同的题型。比如选择题中有最佳选择题、组合选择题、排序选择题、比较选择题、因果选择题、类比选择题、史料选料题、填图识图选择题、归类标准选择题等。向高考试题靠拢,尽可能为学生创设高考情景,营造高考氛围,使学生经受多次实战演习,以便在真正高考时做到临阵不慌。其三,讲评的模拟化。讲练结合,精讲精练,是高考历史复习的良性循环。讲评的模拟化,要求教师钻研高考答案,尤其是主观性试题的答案;对审题及题目的构思、行文等要教给学生规律性的方法和技巧,并结合学生复习和考试中暴露的带有普遍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刻剖析错误的根源,同时进一步点拨思路,讲评方法,要把讲评看作是提高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高考研究专家指出:一次好的讲评课,其功能往往超过多次单纯的习题训练。上好讲评课,可以节省多次不必要的书面练习,有利于克服死记硬背、题海战术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弊端,有利于加强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注意的是,模拟化训练必须有限度,如果滥用的话,一则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二则也会降低效度,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5.答题浓缩化。
构筑体系、理清线索的目的是要把知识要点反映在答题上(尤其是问答题),它要求有较强的概括能力。这方面高考参考答案为我们作出了榜样。但学生答题通常是整段整段地写,密密麻麻,不得要旨,这是缺乏提炼概括能力的表现。要帮助学生摒弃那种罗列知识点的简单做法,做到答题要点化,要点序列化,序列文章化。要点化就是要求答案精炼、细密,做到文字、史实、观点正确。序列化要求做到层次清楚,条理分明,分点叙述,有条不紊。文章化是要求句子通顺,不出现错别字,尽量使用历史语言。平时问答题练习,可学习答题浓缩化,进行多种角度的大容量的问答题训练是必要的,浓缩答案要点是充分利用时间、减轻记忆负担、提高效率的最佳方法,也是培养思维敏捷性的有效途径。
6.记忆趣味化。
记忆能力实际上也是一种综合能力。一个记忆能力强的学生其思维往往呈多元化、发散性的特点。在高考复习中使用趣味化的复习方法,既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重要的在于教给学生一个记忆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各显身手,以达到训练思维的目的。一般常用的趣味化复习方法有以下几种:
(1)谐音法。如763年,安史之乱结束。763谐吃禄山,想象成七六三,七六三,吃掉安禄山。刘福通一身武艺(1351年),领导元末红巾军大起义。渥巴锡领导土尔扈特部一起起义(1771年),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谐音法除用作记忆年代外,还可用来记其他历史知识,如记日本的三都(大阪、江户、京都),各取三个城市的第一个字,谐作大将军。记忆被蒙古先后臣服的政权(西夏、吐蕃、畏兀儿、金),各取其第一个字谐作西湖味精。记延安整风的内容(反对主观主义,反对宗派主义,反对党八股),取主、宗、党三字谐作左宗棠,等等。
(2)字头法。就是记住知识点的第一个字然后联想全部的方法。比如用永通邗江记隋大运河自北而南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用南汉九头镇,烟台淡营琼,记1858年《天津条约》开辟的十个通商口岸:南京、汉口、九江、汕头、镇江、烟台、台南、淡水、营口、琼州。(3)口诀法。就是将有关内容编成易记易诵的口诀来记忆。比如记战国七雄及其地理位置: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央:记中英《南京条约》开辟的通商口岸:广厦福宁上,五口先通商;记北宋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杯酒释兵权,解决节度使;文臣做知州,理财转运使;中央设禁军,强干而弱枝。
(4)简化法。即将记忆的内容简化、压缩。比如将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简化为劳动力、科技知识、资金、市场:将1848年欧洲革命中法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采取的措施简化为:建国、颁令、行权、设厂、增税、组队;将清朝的十个皇帝简化为: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等等。
(5)特征法。即抓住知识点的特征来记忆。如前119年,西汉大败匈奴,119为火警电话;222年,孙权在建康称吴王(年代的三个数字相同);1234年,蒙古灭金(年代为连续自然数);实行三十税一的皇帝是汉文帝、光武帝,记住文武两字。总之,采用以上做法进行复习,其目的就是通过构筑知识结构体系,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提高复习效率,减轻学生负担,争取高考得到较好的成绩。复习教学中,除了做到上述六化外,在知识内容的处理上,还要注意以下四度:
1.广度:从前言到大事年表,从材料到图表,从注解到习题,都要引导学生注意。同时要处理好全面讲述与重点讲述的关系。
2.深度:也就是要对教材内容作深层次的挖掘,发掘教材稳性内容,要培养学生理解、分析、概括能力,要有一定的难度要求。
3.适度:复习要围绕教学大纲、考纲和学生实际来进行,不要因追求难度而超纲,也不要因急于求成而提出过高要求,不可搞无限度的强化训练。
4.跨度:复习内容不要孤立,适当的联系、对比及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充实知识,扎实掌握知识是历史学科第一位
[网友]:历史作为高考是不可小看的一个科,在平时怎么学好历史?
[李明赞]:首先我认为学历史是一个慢功夫。短期突击有作用吗?肯定有作用,但是短期突击难以巩固,所以要有一个长期作战的心理准备。其次,我觉得学习历史,首先其是要紧紧、牢牢抓住知识这个层面,再说分析,再说理解,再说应用,没有知识什么都是空中楼阁了。
[李明赞]:所以,充实知识,扎实掌握知识是历史学科第一位。掌握知识需要读书,书怎么读?一方面要粗读,首先把教材章、节、目的内容,在这一年或一年多学习过程当中,把这些一定要背下来,这个很好背,但是我下面提出的要求相对难一下。在每一个子目下面,能不能把教材自然段的内容,转化浓缩成几个知识要点去讲出来,这一点很重要,这是我们讲的宏观把握五本教材的关键之处。一本教材一合起来的时候,你要掌握这本书有几个章、有几个节、有几个目的内容。
[李明赞]:其次,对于那些重点知识内容,像我们提到的社会转型时期,真是字斟句酌的去掌握它。比如说古代史的科举制,分科开始考是隋文帝,科举制什么时候开始执行,是隋炀帝,你就这样一个皇帝一个皇帝地记,唐太宗对科举制的贡献、武则天的贡献,把这些皇帝落实到人、落实到阶段、落实到朝代,要非常的细致、扎实,一丝不苟的掌握。
[李明赞]:另外,历史学习应该从培养兴趣入手,因为兴趣是最好的入门老师,大家都知道。但是你又不能把一门学习完全建筑在兴趣上面。历史是一个学科,学科有学科的特点,要把你的兴趣作为非常好的一个入门,转化成对学习的责任,没有这个责任,仅是兴趣这层,学历史很难扎实、深入进去。
[李明赞]:还有一些学生问历史要掌握多少时间,时间掌握多么细致?从现在考试来讲,不仅是文综,包括90年代以来,历史的考试,时间、地点,地点,还有一点,时间不会直接出现在考试当中,所有重点都是对时间、地点的掌握纳入到对事、过程、现象掌握当中,把它穿联起来。
[李明赞]:教材可能讲一个过程,能不能把一个过程分解,分解成政治的、经济的、思想的、文化的,还有可能是对外、对内、民族等等的。最后,如果作为复习开始的时候,要下决心好好学,应该多积累,历史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以前,我们那儿有一个学生做卡片的,当然,这一定是因人而异,不是说做卡片就都做卡片,那是因为这个学生有兴趣,我们就鼓励他,如果不做卡片的话,我就看书记也是一个好办法,另外,多总结、积累是学习历史的一个很好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