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备战的“八项注意” 把握大纲抓基础

发布时间:

  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来临,决战高考的氛围越来越浓,如何在高考决战到来前的50多天时间里,抓住机遇,充分发挥才智,提高学习效率?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编辑的历史学习方法文章,仅供考生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考历史短期内提高成绩策略 把握大纲抓基础

  历届历史高考试题中,尤其是2006年的试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重视对历史基础知识和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考查常以考纲为准;二是突出了对历史知识的专题性的考查,加大了对学科的综合能力的考查;三是突出和强调学科特色,强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考查;四是试题往往以现实生活中有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为立意,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通过对高考试题的分析和平时的教学实践,考生失分的情况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到位;对试题审题不到位;对历史知识的分析、归纳、总结、概括不到位。在最后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想提高历史学科的复习效率,考生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把握高考大纲抓基础

  冲刺阶段必须进一步研读《考试大纲》,认真研究近几年来的文科综合试卷,科学地界定本学科的知识点和学科重点。在两轮复习的基础上,冲刺阶段要回归教材,抓好基础是复习的重点。历史知识是历史能力的载体,是历史学习中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因素。最近几年来,历史高考试题内容比较基本而且注重学科的主干知识。而2007年的高考大纲已经列出了高考中对历史知识点的要求,因此考生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应该按照高考大纲的结构,把历史所有的知识点和主干知识复习一遍。在复习中找出自己在知识点上的漏洞,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查缺补漏工作。

  历史学科知识框架的构建是形成历史学科体系的有效途径。文科综合试卷中的历史试题近几年比较注意对考生进行专题检测,尤其是强调对历史发展沿革的检测。在这一阶段要再对重点专题进行一定的复习也是非常必要的。

  处理好知识与能力之间的关系

  在历史学习与复习中看书与做题同等重要,他们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必须都得兼顾。看书是记忆的前提,只有用心看书才能掌握住历史的基本知识,才能理顺历史发展的脉络,才能构建历史知识的框架。但基本知识、发展脉络、知识框架的掌握、理顺、构建的情况如何需要通过做题来检测。错题往往就是自己的问题所在,即对历史知识掌握不到,理解不透的反映。因此对于历史错题要格外重视,一定要把错题出错的原因查清楚。做题是检测复习效果的最有效的手段和策略。

  适当增加主观试题训练力度

  在历史高考试题的二卷中,考生往往失分较多,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审题不好,而马虎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同学们经常是见题就答,不认真审题,因而错误不断。再一个就是,考生经常想当然,以自己的主观想象代替客观存在。因而在最后的冲刺阶段,一定要在平时加强主观试题的训练。在考试中,一定要认真仔细地审好题,要审好试题的考查范围、时间、地区、国别、阶段、哪一方面、哪一历史事件的具体内容等,看好问题的要求是依据材料还是结合教材的内容来回答等等。一个细微的地方都不能丢,否则就会全军覆没。在平时的习题训练中,同学们往往愿意做选择题,在最后冲刺阶段,要想提高分数,就得有意识地进行主观试题的训练,特别要加强审题的训练,因为它是历史学科得高分的唯一途径。

  抓好高考试题中的热点问题

  从近几年的高考历史试题来看,试题的时代感比较强,与现实社会联系的比较紧密,如2004年、2005年、2006年等都有对焦点与热点问题考查的试题出现。以时政热点为命题的切入点是高考文综命题的特点和趋势。同时,它也体现了高考试题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注重对学生的综合及创新能力考查。使学生能用历史的眼光和现实的眼光来解读历史知识和分析时事政治问题,即对历史问题进行现实的思考,对现实与社会影响较大的历史现象与历史事件进行思考分析与研究;又对现实问题进行历史分析,用历史的角度来分析现实社会的现象与问题,做到活学活用。

  历史的热点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与周年纪念相关的热点:周年纪念的热点有1917年的十月革命、1927年的国民革命的失败及土地革命的开始、1937年的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1947年的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1957年中国共产党的整风运动、1967年的欧洲共同体的成立、1987年的党的十三大、1997年的香港回归、党的十五大等等;一部分是与时事政治相关的热点,如中日关系、中非关系、中俄关系、中印关系、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建设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关注民生,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等等。在所有文综的考试科目中,历史是短期提高较快的学科。

  高考历史备考最后阶段的“八项注意”

  第一,分析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的特点。

  从今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中我们发现考试范围与往年基本一致,更加突出了对历史主干知识的要求。往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试题基本上传承了近几年来的考试特点,注重考查重大历史事件,突出历史主干知识,加强对考生的思想教育,关注国内和国际重大事件的发展,较好地实现了基本知识和思维能力的有机统一。从历史试题的特点和今年高考历史考试范围基本稳定的风格中,我们不难发现,今年高考历史试题很可能继续保持稳中有变、创新综合的命题作风。同时,请广大考生在历史复习备考时,在全面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要加强相关知识的比较、归纳和综合,密切关注今年高考的有关信息,尤其是关于试题的难易程度。

  第二,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知识的隐性联系。

  历史知识结构把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之中,反映了历史事实和历史概念之间的普遍联系性,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客观规律。所以,掌握知识结构便成为考生深刻领会教材内容,把握知识内在联系和提高思维能力的前提和捷径。在历史复习中进行归纳、整理并形成历史知识结构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对历史知识进行识记、分析、综合、概括,不断深化认识的过程;知识结构的建立,实际上也就是在学生脑海里形成一株中外历史知识的立体之树,这对于考生准确、系统、牢固地掌握历史知识并深刻认识其本质,提高思维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知识线索决不等于知识结构,前者仅仅是知识的简单罗列,后者则是知识内在关系的稳定形式。因此,历史复习不应拘泥于个别的、零碎的历史知识或历史事实的记忆,即使是十分重要的历史知识,也应放到历史整体的相互联系之中去掌握。例如2006年11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首脑峰会的召开,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历史复习中,应该有意识地把与非洲有关的问题进行梳理。中国古代史中涉及中非关系的有秦汉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和明朝;中国现代史中主要表现在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世界近现代史涉及到新航路的开辟、19世纪末非洲人民的反帝斗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非洲人民的反帝斗争、20世纪30、40年代非洲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二战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和第三世界的崛起等。在复习中要注意对重要历史知识点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和理解,抓住主干知识,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形成点、线、面一体的主干知识结构,从而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特征和规律,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构建完整的历史主干知识网络,同时要注意对同类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以应对学科内综合。

  第三,进一步明确能力考查要求。

  长期以来,考生在历史学习和复习中一般只是将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认识水平简单停留在与中学课本相同的浅层次上,很少站在理论的高度加以阐发,对于史学研究最新动态及高等学校的历史教材、史学新著等缺乏了解,往往难以捕捉到准确的信息,以致事倍功半。因此,考生必须进行知识更新,在老师的指导下,不断深化对课本的理解,认识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揭示事物的本质,准确把握复习重点。同时,考生应当认真学习哲学和史学理论,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在历史学习和复习中,把材料内容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去加以分析、认识,才能培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去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知识是能力的前提,但知识并不等于能力。历史不仅表现为历史现象,历史学科的任务是通过历史的现象认识历史的本质,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当时的经济状况、政治状况以及这些状况的发展变化等方面分析这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活动发生发展的客观条件和社会根源、推动历史进程的诸多因素,以及事变结果所产生的影响,进而发现事变的性质和规律,总结出它们提供的历史经验。例如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和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虽然它们发生的时代、地点、国家不同,但是,在本质上,它们又有共同点,那就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前进的道路,扫除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美国独立战争、意大利统一、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的辛亥革命有实现民族独立的一面。对广大考生来说,变被动机械地单纯接受老师的灌输为主动地思索和探究未知的历史问题的本质,是十分重要的。其中,一定要切忌死记硬背、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的肤浅做法,对于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种历史现象都要层层不断地追究为什么,真正弄清楚其前因后果和本质特征。我们必须明确,复习决不仅仅是简单地温故,更重要的应该是一个深入知新的过程。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欧洲资本主义大国法国在开战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亡国了,究其原因可以归纳为长期以来推行绥靖政策,纵容侵略,搬了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依仗马其诺防线;对德军的闪电战认识不足,军事思想落后;对德军的主攻方向判断错误。通过对类似问题的总结,较好地避免了对知识的简单重复,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第四,必须加强基本理论的学习,不断丰富考生的理论知识和提高考生依据唯物史观以及其他科学的理论观点观察、分析、解答历史问题的能力。

  2006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命题以《考试大纲》中制定的评价目标体系为指导,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学习能力为评价核心。在选材和试题设计上注意引导考生关注当今人类生存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关注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注重运用政治、历史、地理各学科知识分析、阐释、评价实际问题,启发和展现辩证、鉴赏、逻辑、推断、论证等研究性思维过程。试题对考生学习能力的考核突出表现在处理信息、运用知识、阐释和论证问题的能力方面。试题在立意、情境、设问、结构诸方面整体体现着考核目标的要求,为考生提供全面展现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平台。例如通过对1956~1966年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有关内容的复习,在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运用马克思主义有关原理,分析十年建设时期我们为什么能够取得巨大成就,为什么会发生重大失误,这些重大失误能否避免,给今后的社会主义建设留下了怎样的经验教训。

  第五,应高度突出复习重点,精讲精练,切实提高复习效率。

  中学历史学习要求知识的系统性,重视为什么,大学招生则强调系统性基础上的关结点、转折点,侧重为什么。据此,我们就应当把各章节、各单元和各专题之中类似的知识问题确定为重点,学深挖透,揭示其本质。练是作为提高考生应试能力的一种手段,其功效是不容忽视的。但是,练要适度,也要讲求效率,这就同样有一个精的问题。精练的宗旨是反对题海战术。事实上,不加选择的题海战术与高考成绩的提高并不成正比,甚至还可能产生相反的影响。教师应精心筛选具有代表性的不同类型的题目进行剖析,教给考生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从根本上掌握解决不同类型题目的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通过研究近几年来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试题,我们发现题型比较稳定和规范,没有偏题和怪题。命题者思路清晰,大有回归课本的趋势。这就要求广大考生按照高考命题的要求,有选择地做一些模拟试题。对遇到的一些偏题怪题可以放弃,不予理会。把有限的时间放在课本基础知识的复习和有关试题的训练上,真正做到事半功倍。以中国古代赋税制度为例,从春秋时期的管仲改革、鲁国的初税亩、汉代编户齐民、北魏租调制、隋唐租庸调制、两税法、北宋王安石变法、明朝一条鞭法和清朝摊丁入亩,通过复习有关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基本知识,必须思考与赋税制度配套的土地制度是什么,统治者是如何体现轻徭薄赋的民本思想的,封建国家与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如何,我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发展趋势和特点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这样才能把问题解决得彻底干净。

  第六,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目的在于全面考核考生的人文知识及其基本素养。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既是对政治、历史、地理各学科知识进行系统测试,又对整体把握知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进行评价;试题既反映各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又表现注重知识迁移、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通识理念。因此,广大考生在历史复习迎考的过程中,必须关注与历史相关的政治、地理知识。在做好历史学科内相关知识纵向联系的同时,要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还要关注国内和国际重大事件,尤其是有关国家发展和当代国际关系的相关问题。勤思考,勤动手,勤积累,做到活读书,读活书,读书活。

  近几年的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中,真正跨学科知识的综合题目并不太多,绝大多数题目都是单一学科知识,或是几个学科知识拼盘,往往是只要用学科内的知识就能基本正确答出。为此在历史学科复习时,不应在难度和跨学科渗透上过多的做文章,应把好自己的门,复习好本学科知识,构建好学科知识体系,牢牢把握住重点内容和主干知识,有适当的机会再进行串串门,使政、史、地三科相互交流、渗透。

  第七,关注文明史观、全球史观和现代化史观,可能成为高考命题的一大亮点。

  文明史观强调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观察历史。全球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这一转变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其基本完成。现代化史观是以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演进为纵向发展线索,政治民主化进程和经济工业化进程是其核心,重点强调人类历史纵向发展的历程。例如中国古代的政治文明的发展、中国古代经济的结构与特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和对外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欧美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确立和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趋势等。

  第八,关注重大历史周年纪念事件。

  近年来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试题十分关注对重大历史周年纪念事件的考查。如200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万隆会议胜利召开50周年,2005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I、全国卷III中就分别设置了关于万隆会议对当时中国外交所起的作用的问答题和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巩固的过程的三道选择题;2005年是美国独立战争爆发230周年和美国内战结束140周年,2005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II中的第37题就对美国《独立宣言》的发表有何作用及美国的人权问题进行了设问。2006年是孙中山诞辰140周年、中国铁路建设130周年、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2006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Ⅱ中第40题则要求根据材料简析孙中山规划高原铁路系统的战略意图及要求列举我国在一五计划期间与西藏有关的交通建设主要成就等